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葫芦巴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



全 文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00167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内基金
(NO:2010-17)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430022)
△通讯作者  
·临床研究·
葫芦巴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
沈霖1 李静1 卢芙蓉1△ 余海1 郑娜1
[摘要] 目的:观察葫芦巴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33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与对照组16
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葫芦巴总皂苷提取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治疗前
后临床疗效和血糖血脂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为62.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均不同程度下降,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葫芦巴提取物对
糖尿病足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糖尿病足;葫芦巴;血小板活化
[中图分类号] R274.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205(2013)02-0008-03
Clinical Study on Diabetic Foot Treated with Fenugreek Extract
SHENLin1 LI Jing1 LU Furong1△ YU Hai1 ZHENG Na1
1 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ongji Medical Co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2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fenugreek extract on diabetic foot.Methods:Thirty-three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n=17)and control group(n=16).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therapy,fenugreek saponin extract and placebo were administered respectively to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observed 12weeks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2.35%in treat-
ment group and 62.50%in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levels of blood glucose were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with more in treatment group(P<0.05).Conclusion:Fenugreek ex-
tract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diabetic foot with few side effects.
Key words Diabetic foot;Fenugreek;Platelet activation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足部疼
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1]。该病病程长,不易愈合,致残
致死率极高。目前糖尿病足的治疗一般采取截肢、搭桥或干细
胞移植手术,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
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中药葫芦巴系豆科植物葫芦巴的干燥成熟种子,含有多种
生物学活性成份[2]。我们既往研究表明,葫芦巴总皂苷提取物
能够有效降低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
后2h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3,4]。在
糖尿病动物模型中,我们还发现葫芦巴提取具有抗血小板聚
集[5]和提高骨密度[6]的作用。据文献报道,葫芦巴还有降
脂[7]、抗炎[8,9]等功效。鉴于其丰富的生物学效应,葫芦巴提取
物可能具有潜在的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为此,本研究中我们
重点观察葫芦巴总皂苷对糖尿病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2型糖尿病合并
糖尿病足患者33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
标准及1995年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临床
诊断与分级标准(糖尿病足分级标准中0~2级患者),所有患
者均无心、肝、肾以及肿瘤等严重疾病。其中:男18例,女15
例;年龄(41~67)岁;糖尿病病程(5.5~26)年;糖尿病足病程
(12~175)d。按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
照组16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胰岛素
联合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同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
染,创面局部常规消毒。如有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或其他并
发症者,均给予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葫芦巴总
皂苷胶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1d3次,每次6粒,温水送服,疗
8 Chinese J Trad Med Traum &Orthop,Feb 2013,Vol 21,No 2
程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
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变化;②观察糖
尿病足症状变化,包括溃疡面愈合情况、皮肤颜色变化、麻木、
疼痛等症状的改善情况;③观察与研究药物有关的副作用。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制定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溃疡面完全愈合,疼痛完全消失;显效:溃疡面愈合达到
原溃疡面l/2以上,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溃疡面愈合不
足1/2,疼痛减轻;无效:溃疡面无变化,疼痛无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
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
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见表1)。
表1 两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7  5(29.41) 9(52.94) 3(17.65) 82.35*
对照组 16  3(18.75) 7(43.75) 6(37.50) 62.50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治疗前后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
治疗组FPG,2hPG,HbA1c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P均<0.001),且治疗后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表2)。
表2 两组糖尿病足患者血糖血脂比较
组别 FPG(mmol/L) 2hPG(mmol/L) HbA1C(%) TG(mmol/L) TC(mmol/L)
对照组 治疗前 8.33±1.43  12.56±1.95  8.56±1.01  3.65±1.12  7.51±1.68
治疗后 7.31±1.22△ 10.85±2.01△ 7.58±0.98△ 3.41±0.98  7.12±1.99
治疗组 治疗前 8.61±1.24  12.97±2.21  8.78±1.24  3.77±0.84  7.66±1.48
治疗后 6.01±1.81△▲ 8.94±1.87△▲ 6.21±0.89△▲ 2.98±0.79△▲ 5.87±1.21△▲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均完成试验。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过敏性休克、
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异常等。治疗组有1例患者出现服药后
胃部不适,恶心,1例出现轻度腹泻,均未做特殊处理,未停药,
2~3d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皮肤瘙痒,后
自行消失,未做特殊处理。
3 讨论
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来源广泛、价格低
廉、副作用相对较小[11]。其中研究报道,中药葫芦巴及其提取
物具有明显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2]。葫芦巴系
豆科植物葫芦巴的干燥成熟种子,始载于《嘉祐本草》。我们前
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发现,葫芦巴种子粗提物葫
芦巴总皂苷,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显示出明显的降糖作用和较好的安全性[3,4]。在饮食诱导的肥
胖大鼠模型中发现,我们也证实葫芦巴总皂苷具有良好的糖脂
调节活性[7]。不仅如此,在糖尿病模型中,我们还发现葫芦巴
总皂苷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过度活化[5]。
糖尿病的治疗研究,目前过度集中在降糖药物的开发,而
忽视了糖尿病并发症治疗[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
重要原因之一,严重的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
我们在本研究重点观察了葫芦巴总皂苷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作
用。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对照组还是治疗组,对糖尿病足的
治疗均有一定疗效。考虑到本研究是以门诊糖尿病足患者为
治疗对象,普遍病情相对轻微,因此在对照组中采用普通治疗
以及糖尿病宣教,获得一定疗效。但是,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
于对照组,显示出葫芦巴总皂苷的治疗优势。
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两组治疗之后,血糖、HbA1c和血脂
的变化。两组患者基线水平血糖血脂均一定程度超过糖尿病
控制标准,提示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足发病的重要因素。经
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以上指标明显降低,以治
疗组更为明显。对照组在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没有调整降糖药
物,但是同样发现血糖血脂水平的下降,考虑原因是,在研究过
程中,患者严格遵守研究方案服用药物以及进行饮食控制与锻
炼所致。在治疗组中,血糖和血脂水平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
组,与我们前期研究结果类似,该药具有良好的调节血糖和血
脂的作用。在药物副作用方面,跟我们前期研究结果类似[3,4],
该药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显示葫芦巴总皂苷对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疗效,其
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有:1、葫芦巴总皂苷对原发病的控制,即
对糖脂的良好调节作用,是其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2、外周血
管损伤,末梢循环功能障碍是糖尿病足发病的重要原因之
一[1],而在糖尿病患者中存在血小板过度活化[12],加重血管病
变。前期研究显示,葫芦巴总皂苷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5],作
用可能也是其治疗糖尿病足的重要机制之一;3、研究报道葫芦
巴及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8,9],感染所致的炎症是糖
尿病足发病的病理基础,因此葫芦巴总皂苷可能通过抗炎机制
改善糖尿病足的症状。
总而言之,葫芦巴总皂苷在本研究中显示,可以明显改善
糖尿病足,同时在该类患者中,可以降低血糖血脂水平。但是,
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BERENDT A R,PETERS E J,BAKKER K,et al.Diabetic foot
osteomyelitis:aprogress report on diagnosis and a systematic re-
view of treatment[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8,24(1):
145-161.
(下转第12页)
9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年2月第21卷第2期
三角设计,可以达到多平面三维固定,稳定性较好。解剖型钢
板的钉板连接灵活,冠状面和矢状面有一定的可调节范围,适
用于骨折复位后不同的颈干角要求及避开骨质量差的区域,可
允许复位与插钉时出现的小误差,操作过程简便。④相比于国
外儿童股骨粗隆周围重建的髋螺钉、CBELL螺钉以及AO组织
提供的儿童用角钢板,经济实惠。⑤已经完成生物力学实验及
疲劳实验,证实可以满足生物学固定的要求,可以早期进行患
肢功能训练,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
3.3 肢体过度生长
大多数的学者认为与儿童的年龄有关,多认为在4~12岁
的儿童更易发生。Shapiro[10]发现,用皮牵引或骨牵引加髋人
字形石膏绷带固定后患儿肢体普遍增生10mm左右。这是一
种在愈合过程中与骨血管增生有关的生理过程,因此多采用短
缩牵引固定的方法可弥补随后的增生。本组无短缩解剖复位
内固定固定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未发生明显的肢体过度
生长。
采用新型儿童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大龄儿童股骨粗
隆下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
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SEINSHEIMER F.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1978,60:300-306.
[2] BEATY J H.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J Am Acad Orthop Surg,1995,3(4):207-217.
[3] THEOLOGIS T N,COLE W G.Management of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 in children[J].J Pediatr Orthop,1998,18
(1):22-25.
[4] 王学谦,娄思权,侯筱魁.创伤骨科学[M].3版.天津:天津科技翻
译出版公司,2007:1828.
[5] JAVIS J,DAVIDSON D,LETTS M.Management of subtro-
chanteric fracture in skeletal ly immature adolescents[J].Journal
of Trauma-Injury Infection &Critical Care,2006,60:613-619.
[6] CAREY T P,GALPIN R D.Flexible intramedulary nail fixation
of peditric femoral fractures[J].Clin Orthop,1996,332:
110-118.
[7] IRELAND D C R,FISHER R l.Sub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
tures in children[J].Clin orthop,1975,110:157-166.
[8] 彭琳瑞;仲肇平;叶志孟,等.个体化的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
转子间粉碎性骨折[J].中医正骨,2011,4(23):44-45.
[9] 谢永渊,韩步升,韩有全,等.改良钢板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
[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14(22):99-100.
[10] HAPIRO S F.Fractures of the femoral shaft in children.The o-
vergrowth phenomenon[J]. Act a Orthop Scand,1981,
52:649.
(收稿日期:2012-07-18)
(上接第9页)
[2] ULBRICHT C,BASCH E,BURKE D,et al.Fenugreek(Trigo-
nela foenum-graecum L.Leguminosae):an evidence-based sys-
tematic review by the natural standard research colaboration[J].
J Herb Pharmacother,2007,7(3-4):143-177.
[3] LU F R,SHEN L,QIN Y,et al.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igo-
nela foenum-graecum L.total saponins in combinaiton with sul-
phanylureas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diabetes melitus[J].Chin
J Integr Med,2008,14(1):56-60.
[4] 卢芙蓉,沈霖,秦铀,等.葫芦巴总皂苷联合磺脲类降糖药治疗2
型糖尿病3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
184-187.
[5] 卢芙蓉,秦铀,沈霖,等.葫芦巴总皂苷对STZ糖尿病大鼠血小
板活化的调节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5):18-21.
[6] 卢芙蓉,秦铀,熊鹏程,等.葫芦巴粗提物对链脲佐霉素诱导的糖
尿病大鼠骨密度的作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
(11):17-18.
[7] 卢芙蓉,秦铀,沈霖,等.胡芦巴总皂苷对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糖脂
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
(9):34-36.
[8] KAWABATA T,CUI M Y,HASEGAWA T,et al.Anti-inflam-
matory and anti-melanogenic steroidal saponin glycosides from
Fenugreek (Trigonela foenum-graecum L.)seeds[J].Planta
Med,2011,77(7):705-710.
[9] UEMURA T,HIRAI S,MIZOGUCHI N,et al.Diosgenin pres-
ent in fenugreek improves glucose metabolism by promoting adipo-
cyte differentiation and inhibiting inflammation in adipose tissues
[J].Mol Nutr Food Res,2010,54(11):1596-1608.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233.
[11] WEI D X,YU N Z,ZHANG Y O.Traditional Chinese Medi-
cines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Melitus[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1,
doi:10.1155/2011/726723.
[12] SANTILLI F,FORMOSO G,SBRACCIA P,et al.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is a determinant of platelet activation in early type
2diabetes melitus[J].J Thromb Haemost,2010,8(4):
828-837.
(收稿日期:2012-09-27)
21 Chinese J Trad Med Traum &Orthop,Feb 2013,Vol 21,N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