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14年12月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4 9卷
第6期76~81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双 月 刊
‘兰州百合’ISSR-PCR体系的优化
李谋强1,师桂英1,叶树辉2,黄彦玮1,边小荣1
(1.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临洮县农技推广中心,甘肃 临洮 730500)
摘要:以‘兰州百合’为试材,采用CTAB法提取百合嫩叶DNA,对‘兰州百合’ISSR-PCR反应体系的Taq酶、
dNTP、引物和模板DNA进行4个因素4个水平优化试验,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分析,最终获得的最佳反
应体系为:25μL反应体系中含Taq DNA聚合酶0.5U,dNTP 0.3mmol/L,引物0.5μmol/L,模板 DNA 60ng,
10×Buffer(20mmol/L Mg2+plus)2.5μL,不足部分用ddH2O补足.在获得最佳反应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引物最
佳退火温度为53℃,最佳循环次数45次.该优化体系以UBC873作为引物对18份‘兰州百合’材料DNA进行IS-
SR-PCR扩增,结果显示该优化体系具有较高的扩增稳定性.
关键词:‘兰州百合’;ISSR-PCR;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S 6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4315(2014)06-0076-06
第一作者:李谋强(1987-),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蔬菜生理及栽培技术的研究.E-mail:915395774@qq.com
通信作者:师桂英,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E-mail:shigy@gsau.edu.cn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甘肃省农牧厅农业科技创新项目(GNCX-2013-36).
收稿日期:2014-03-18;修回日期:2014-04-16
Optimization of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for‘Lanzhou lily’
LI Mou-qiang1,SHI Gui-ying1,YE Shu-hui 1,HUANG Yan-wei 1,BIAN Xiao-rong1
(1.Gansu Key Lab of Crop Improvement and Germplasm Enhancement,Colege of Hoticultur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2.Lintao Agricultural
Extension Center,Lintao 7305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get reliable and repeatable reaction system of ISSR-PCR amplification for
‘Lanzhou lily’,we extracted its genomic DNA from young leaves by the methods of modified CTAB,then
we optimized the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at 4levels and 4factors,Taq DNA polymerase,dNTP,prim-
ers,DNA template.The results of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the best reaction system
was 25μL reaction solution,which contained 0.5UTaq DNA polymerase,dNTP 0.3mmol/L,0.5μmol/L
primers,60ng template DNA and ddH2O.We found that 53℃ was the best PCR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45cycles was the best cycle times.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optimized reaction system was tested by u-
sing the primer UBC873on 18‘Lanzhou li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ized reaction system had
the high stability.
Key words:‘Lanzhou lily’;ISSR;system optimization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是百合属川百合
的一个变种,无性繁殖,狭域分布,仅适合于兰州周
边二阴山区栽培[1].目前生产上由于种质资源遗传
背景不清、有性杂交育种停滞、育成新品种极少[2-3],
DOI:10.13432/j.cnki.jgsau.2014.06.015
第6期 李谋强等:‘兰州百合’ISSR-PCR体系的优化
农户从栽培田直接优选籽球组成混合群体栽培成为
常态.因此开展‘兰州百合’的遗传育种研究十分必
要.近年来‘兰州百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措施、
施肥水平,离体快繁等方面[4-5],而有关细胞生物学、
杂种培育、倍性育种方面的报道很少[6-9],尤其在
DNA水平上的种质资源研究尚属空白.
分子标记技术是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的重要手
段,在诸多分子标记方法中,简单重复序列间 (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标记技术比较
适合‘兰州百合’的研究.该技术的基本原理为ISSR
利用SSR序列,设计出能与各种SSR序列相结合
的引物,对两个相距较近,方向相向的SSR之间的
DNA片段进行扩增.由于‘兰州百合’目前遗传背景
不清楚,基本未知其基因序列信息,而ISSR技术由
于不需要基因组序列的信息,不仅简便、易于操作;
且与RAPD技术相比,ISSR技术重复性高,稳定性
好;与 RFLP、AFLP技术相比,ISSR技术更快捷、
成本较低、DNA用量小、安全性较高[10].
建立稳定ISSR-PCR反应体系是ISSR分子标
记技术应用的基础.影响ISSR-PCR扩增的因素很
多.为了保证ISSR-PCR试验结果的稳定性、重复性
和可靠性,必须针对不同的材料、仪器设备、不同厂
家的试剂以及影响PCR扩增的主要因子进行适当
地调整、筛选和优化[11].‘东方百合’‘龙芽百合’‘岷
江百合’等百合属植物的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研究已有文献报道,其反应体系优化方案均以琼脂
糖和EB检测扩增产物分析作为依据[12].由于采用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检测扩增产物,
其分辨率要比琼脂糖和EB检测扩增产物高.因此,
本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结合银染技术检测扩增产物结果作为反应体系优
化的依据,研究了影响‘兰州百合’ISSR-PCR反应
的多个因素,建立了适合‘兰州百合’的ISSR-PCR
反应体系,以期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方法进行‘兰
州百合’种质资源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供试材料 ‘兰州百合’种球来源于甘肃省
七里河区、榆中县、临洮县等地的11个居群,于
2013年3月栽植于甘肃省临洮县上营乡包家山村,
2013年5月下旬取幼嫩叶片用冰盒带入实验室后
置于 -80℃冰箱保存备用.
1.1.2 主要试剂 用于ISSR-PCR反应的Taq
DNA 聚合酶、dNTPs、10×Buffer(20 mmol/L
Mg2+plus)、均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引
物序列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成.
1.2 试验方法
1.2.1 基因组 DNA的提取 本试验参考Freder-
ick等[13]的CTAB法提取‘兰州百合’基因组DNA,
获取基因组DNA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所提
取的总DNA的含量和纯度,同时,采用1%琼脂糖
凝胶电泳法检测DNA的质量.
1.2.2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PCR扩增程序初步
定为:94℃预变性5min;然后进行40个循环:
94℃变性50s,52℃复性45s,72℃延伸75s;循
环结束后72℃延伸8min.4℃保存.扩增结束后,
其产物在5%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恒压200V电泳
80min银染后在照相板上照相.
PCR扩增效果判定参考丁信誉等[14]的方法进
行:采用人工目测法,扩增效果判定标准是产物稳定
性、条带数丰富度、背景清晰度及条带的强度.扩增
条带根据强度分为主带和次带,在各处理间稳定性
好,目测估计清晰度及亮度达到 DNA marker 1/3
的条带为主带.其余为次带,视为杂带处理,不计入
扩增的有效谱带统计范围.
1.2.3 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通过查阅关
于百合ISSR 分子标记的相关资料,从前人的文
献[15-16]中挑选出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20条,
经初步筛选,以引物 UBC844((CT)8RC)为‘兰州
百合’ISSR体系优化引物.为了确定最佳的ISSR-
PCR反应条件,采用25μL反应体系,对影响ISSR-
PCR反应的主要参数(dNTPs、引物、模板DNA和
Taq酶)设置了浓度梯度,各参数的梯度见表1,各
处理反应体系中均含有10×Buffer(20mmol/L
Mg2+plus)2.5μL,并加ddH2O补足至25μL.逐一
优化每个参数,优化后的参数保持不变,再进行下一
个参数的优化.
1.2.4 确定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及最佳体系验证
在筛选出最佳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对退火温度及循
77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14年
环次数进行梯度试验,筛选出合适的退火温度以及
循环次数.退火温度分别设置为51、52、53、54℃;循
环次数分别设置为35、40、45次.退火温度和循环次
数确定后,用优化的体系对‘兰州百合’ISSR-PCR
反应体系及其反应参数的稳定性进行验证.
表1 ISSR-PCR反应体系的因素与水平
Tab.1 Factors and levels of ISSR-PCR
amplification system
ISSR-PCR反应参数 梯度
Taq DNA酶/U 0.5 1.0 1.5 2.0
dNTPs/mmol·L-1 0.1 0.2 0.3 0.4
引物/μmol·L
-1 0.5 1.0 1.5 2.0
模板DNA/ng 40 60 80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DNA的提取结果
由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所提取的‘兰
州百合’基因组DNA 的D260/D280为1.8~2.0,说
明样品 DNA 中蛋白质、多糖等杂质含量较少,
DNA纯度高;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
(图1),条带清晰,没有拖尾现象,点样孔无滞留,说
明提取的DNA蛋白质和RNA去除的比较干净.这
些结果说明采用改良CTAB法可以获得高质量的
‘兰州百合’基因组DNA.
图1 DNA提取结果
Fig.1 The results of DNA extraction
2.2 Taq酶用量对ISSR-PCR的影响
Taq酶用量变化对ISSR-PCR扩增试验结果影
响较大,用量过少,不能扩增;用量过多,不仅增加试
验成本,而且导致非特异性产物增加.试验设置了4
个梯度,总反应体系为25μL.如图2所示,Taq
DNA聚合酶含量为0.5~2.0U,其含量的变化对
‘兰州百合’ISSR条带数量的影响较大,但对亮度的
影响不是很明显.随着Taq酶含量的增高,扩增条
带的数量有所减少.当Taq酶含量为0.5和1.0U
时,扩增出4条清晰条带,而Taq酶含量为1.5和
2.0U的两个处理仅扩增出1条清晰条带.从成本
角度考虑,选择Taq酶用量为0.5U为该体系最适
含量.
1:0.5U;2:1.0U;3:1.5U;4:2.0U.
图2 Taq酶用量对ISSR扩增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Taq DNA polymerase concentration
on ISSR amplification
2.3 dNTP用量对ISSR-PCR的影响
dNTPs是PCR扩增反应的原料,必须达到一
定的浓度才能满足要求,但过高也会与Taq酶竞争
Mg2+,对扩增不利[17].本试验设置了4个浓度梯度
进行优化,由图 3 可知,当 dNTPs浓度为 0.1
mmol/L时,无任何扩增条带;当dNTPs浓度为0.2
mmol/L时,扩增条带少且相对较弱;当浓度为0.3、
0.4mmol/L时条带多且清晰,两个处理均扩增得
到4条主带.考虑到浓度过高会与 Taq 酶竞争
Mg2+,因此选择0.3mmol/L为‘兰州百合’ISSR-
PCR反应体系的最佳浓度.
1:0.1mmol/L;2:0.2mmol/L;3:0.3mmol/L;4:0.4mmol/L.
图3 dNTP浓度对ISSR扩增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dNTP concentration on
ISSR amplification
2.4 引物浓度对ISSR-PCR的影响
引物质量与浓度是PCR扩增反应的关键,浓度
太低不能进行有效扩增,浓度太高会增加引物二聚
体的形成,导致条带不稳定及清晰度下降.由图4可
87
第6期 李谋强等:‘兰州百合’ISSR-PCR体系的优化
看出,引物浓度在0.5~1.5μmol/L时均能扩增出
条带,但随着引物浓度升高条带数量逐渐减少,且比
较模糊.当引物浓度达到2.0μmol/L时,条带明显
减少且模糊,几乎无扩增;引物浓度为1.5μmol/L
时,扩 增 条 带 较 少,也 比 较 模 糊;引 物 浓 度 在
1.0μmol/L时较在0.5μmol/L时扩增的条带模
糊;只有当引物浓度为0.5μmol/L时扩增出的条
带清晰度最好,该处理可获得7条主带.由此确定引
物浓度为0.5μmol/L时是反应体系的最适浓度.
1:0.5μmol·L-1;2:1.0μmol·L-1;3:1.5μmol·L-1;4:2.0
μmol·L-1.
图4 引物浓度对ISSR扩增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primer concentration on
ISSR amplification
2.5 模板用量对ISSR-PCR的影响
DNA模板的含量也是影响ISSR-PCR扩增产
物的一个重要因素,模板含量过低,分子碰撞的机率
低,偶然性大,扩增产物无或不稳定,模板含量过高,
扩增产物的非特异性又会相应增加.从图5可知,模
板用量为40~100ng时,PCR扩增产物的条带数和
亮度基本一致.考虑到模板DNA含量过低扩增产
物将会不稳定,而模板DNA含量过高,非特异性扩
增产物又会增加,因此本试验选择模板DNA用量
为60ng或80ng.
1:40ng;2:60ng;3:80ng;4:100ng.
图5 模板用量对ISSR扩增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DNA concentration on ISSR amplification
2.6 退火温度对扩增产物的影响
本试 验 根 据 引 物 UBC844 的 理 论 Tm 值
51.6℃,设置了4个温度梯度,分别为51、52、53和
54℃.由图6可以看出:当退火温度为52~54℃时
均能扩增出比较好的条带,而当退火温度为51℃
时,扩增出的主带变少,杂带增多;考虑到退火温度
过高,扩增反应受抑制、产物少或无,退火温度过低
导致引物与模板的非特异性结合.因此本研究选择
53℃为引物UBC844的最适退火温度.
1:51℃;2:52℃;3:53℃;4:54℃.
图6 ISSR-PCR反应体系中不同退火
温度的扩增结果
Fig.6 The results of ISSR-PCR amplificationsystem
with different annealing temperatur
2.7 循环次数对扩增产物的影响
扩增的循环次数是影响扩增结果的又一重要因
素.循环次数少,扩增的产物就少;循环次数多,扩增
的产物多,但非特异性扩增也多,易出现拖带现象.
由图7可知,当循环次数为35次时,几乎无扩增;以
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条带数目逐渐增多且清晰;
40个循环时扩增的条带模糊不清;当达到45个循
环时,无论是条带的数量,还是清晰度都最好.因此
确定45个循环为‘兰州百合’ISSR-PCR 反应的最
佳循环次数.
1:35;2:40;3:45.
图7 不同循环次数对扩增产物的影响
Fig.7 The effectsof ISSR-PCR amplificationsystem
with different cycle times
97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14年
2.8 最佳反应体系的验证
选择ISSR 引物 UBC873(GACAGACAGA-
CAGACA)对优化确立的百合ISSR-PCR反应体系
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如图8所示,该引物以18份
‘兰州百合’材料为模板进行扩增,结果都能扩增出
清晰、重复性好的谱带.该引物扩增到多个主带,样
本间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表明优化后的体系能够
用于‘兰州百合’ISSR-PCR的扩增.
1:35;2:40;3:45.
图8 以UBC873为引物对18份‘兰州百合’进行扩增的效果
Fig.8 ISSR-PCR results of 18‘Lanzhou lily’with primer UBC873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25μL ISSR-PCR反应体
系中,模板用量对扩增影响不大,这与丁信誉等[14]
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兰州百合’ISSR-PCR体系
对模板用量适应范围较大.Taq酶的活性与用量是
关系到扩增能否正常进行的重要因子,不同的生产
厂家对酶浓度的标定可能不同[18],因此在试验的过
程中,应针对所用的Taq酶确定用量.本试验结果
显示,随着Taq酶用量的增加,扩增条带的数量有
所减少,这与思彬彬等[19]对藤三七的研究结果一
致,其原因可能是受Taq DNA聚合酶中甘油成分
的影响,甘油是Taq DNA聚合酶的抑制剂,能够降
低Taq聚合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扩增结果[17].引物
常用浓度范围为0.25~1.0μmol/L
[19],本试验选
择0.5μmol/L为引物最适浓度,在常用的浓度范
围内.
ISSR引物的长度一般都在15~24bp,反应的
退火温度在52~55℃,本试验认为引物UBC844的
最适退火温度为53℃,比其理论Tm 值高1.4℃,
这与邓明文等[12]研究的‘岷江百合’的退火温度为
52.8℃的结果基本一致.本试验确定45个循环为
最佳循环次数,与大多报道中提到的循环次数为35
~40次不一致,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物种不同,仪器
设备不同造成PCR反应条件有所差异.
目前报道的百合ISSR-PCR反应体系均以琼脂
糖和EB检测扩增产物分析作为反应体系优化的依
据.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检测
扩增产物,其分辨率要比琼脂糖和EB检测扩增产
物要高.因此,本研究采用后者作为反应体系优化的
依据,在百合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技术细节方
面有所改进.
此外,在涉及各种作物,各种分子标记的各种反
应体系优化方案中,通过人工目测来判定扩增效果
是通用的方法,在百合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研
究中,以丁信誉等关于‘东方百合’ISSR-PCR反应
体系中的PCR扩增结果人工目测判定标准较为严
谨.该标准主要参考条带亮度、背景清晰度进行判
断,产物稳定性、条带数量丰富度从高到低依次打
分,进行数据分析.因此,本研究依据此方法对PCR
扩增效果进行分析.考虑到杂带的影响,笔者补充了
条带强弱判定的依据,即:扩增条带根据强度分为主
带和次带,在各处理间稳定性好,目测清晰度及亮度
达到DNA marker 1/3的条带为主带.其余为次带,
视为杂带处理,不计入扩增有效谱带统计范围.当
然,本研究所补充的判定主带的这一标准不可避免
08
第6期 李谋强等:‘兰州百合’ISSR-PCR体系的优化
的带有主观性,该标准获得同行的认可,尚需作进一
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马君义,赵小亮,张继,等.兰州百合的研究进展[J].塔
里木大学学报,2006,17(4):53-56
[2] 徐学军,梁玉文,胡相莉.百合新品种兰州百合1号
[J].中国蔬菜,2010(13):30-31
[3] 徐学军,梁玉文,刘凯,等.百合新品种兰州百合2号
[J].中国蔬菜,2010(23):34
[4] 路喆,黄鹏,赵欣楠.栽植深度对兰州百合植株生长及
鳞茎产量,品质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
43(6):72-76
[5] 赵欣楠,黄鹏,路喆,等.施钾对兰州百合叶片抗旱性生
理指标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44(1):
98-101
[6] 刘冬云,张晓曼,杨楠,等.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核型
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7(11):102-106
[7] 张彦妮,钱灿.12种百合属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
察[J].草业学报,2011,20(5):111-118
[8] Li X,Yang C L,Zhang M,et al.Analysis of protein and
isoenzyme of LiLum davidii var.unicolor,Lilium Asi-
atic Hybrids and their hybrid F1[J].Agricultural Sci-
ence &Technology,2011,12(1):54-57
[9] 王丽艳,荆瑞勇.秋水仙碱诱导兰州百合四倍体[J].核
农学报,2008,22(5):581-584
[10] Zietkiewicz E,Rafalski A,Labuda D.Genome finger-
printing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anchor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J].Genom-
ics,1994,20(2):176-183
[11] 席嘉宾,郑玉忠,杨中艺.地毯草ISSR反应体系的建
立与优化[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
(3):80-84
[12] 邓明文,吴祝华,席梦利,等.岷江百合ISSR—PCR反
应体系的优化[J].林业科技开发,2008,21(6):19-22
[13] Frederick M.颜子颖,王海林,译.精编分子生物学实
验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6-38
[14] 丁信誉,邱帅,席梦利,等.东方百合ISSR-PCR反应
体系的正交优化,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36(5):42-46
[15] 李恩香,黄玉琴,蒋满英,等.江西省龙牙百合种质资
源遗传多样性研究[J].园艺学报,2010,37(5):811-
816
[16] 李晶.山丹居群和部分百合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
分析[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
[17] 顾婧婧,金则新,李钧敏,等.乌药ISSR扩增条件的优
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6):94-97
[18] 朱柏芳,朱笃,邓荣根,等.穗花杉ISSR引物反应条件
的优化与筛选[J].植物研究,2006,26(3):318-322
[19] 思彬彬,石巧层.藤三七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与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43-645
(责任编辑 赵晓倩
)
(上接第75页)
[7] 马歇尔T J,霍姆斯J W.土壤物理学[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86
[8] 李建设,白青,张亚.日光温室墙体与地面吸放热量测
定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4):231-236
[9] 申双和,崔兆韵.棉田土壤热通量的计算[J].气象科
学,1999(3):276-281
[10] 董振国,于沪宁.农田作物层环境生态[M].北京:中
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
[11] 莫兴国,李红轩,刘苏霞,等.用土壤温度估算表层土
壤导温率与热通量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10(1):62-64
[12] 李亮,张宏,胡波,等.不同土壤类型的热通量变化特
征[J].高原气象,2012,31(2):322-328
(责任编辑 胡文忠)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