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PLC法测定绒毛鼠尾草中隐丹参酮含量及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



全 文 :邱 刚,芮亚培. HPLC法测定绒毛鼠尾草中隐丹参酮含量及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 :280 - 282.
HPLC法测定绒毛鼠尾草中隐丹参酮含量
及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
邱 刚,芮亚培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动物科学学院,西藏林芝 860000)
摘要:采用 HPLC 法测定野生绒毛鼠尾草中隐丹参酮的含量,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流动相为甲醇 - 水
(75 mL ∶ 25 mL) ,检测波长为 263 nm。结果表明:隐丹参酮在 2. 2 ~ 22. 0 μg /mL 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浓度线性关系
良好,回归方程为 y = 93. 16x + 53. 338,r2 = 0. 990 6。隐丹参酮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5. 72%,RSD为 1. 22%。取同一
绒毛鼠尾草药材,样品 1、样品 2、样品 3 分别用 70%甲醇回流提取并同时采取超声处理 30、60、120 min,以隐丹参酮色
谱峰面积为提取量指标,结果发现 60 min可提取较完全。样品 1、样品 2、样品 3 野生绒毛鼠尾草中隐丹参酮含量分别
为 0. 066%、0. 085%、0. 072%,平均值为 0. 074%。所测样品中隐丹参酮含量相对比较少,且受采收季节的影响,丹参
脂溶性成分含量比其他鼠尾草属植物多。根部粗壮的绒毛鼠尾草隐丹参酮含量相对较高。
关键词:绒毛鼠尾草;隐丹参酮;高效液相色谱;含量
中图分类号:R284.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 1302(2013)03 - 0280 - 02
收稿日期:2012 - 08 - 26
基金项目:西藏农牧学院青年科研基金。
作者简介:邱 刚(1981—) ,男,西藏林芝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兽
医药理及毒理方面的研究。E - mail:421916413@ qq. com。
通信作者:芮亚培,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新兽药开发方面的研究。
E - mail:294624605@ qq. com。
绒毛鼠尾草(Salvia castanea Diels f. tomentosa Stib)是唇
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粟色鼠尾草(Salvia castanea Diefs)的一个
变型[1],产于西藏林芝地区,俗称“丹参”,为特有资源。长期
以来,当地藏医以其根和根茎代替丹参使用,效果良好,有人
称之为“林芝丹参”[2]。绒毛鼠尾草在《中国植物志》[3]和
《西藏植物志》[1]中均有记载,在中医及藏医里被广泛用于心
悸、心烦失眠、肝脾肿大、关节疼痛、产后瘀血疼痛、黄疸性发
烧、口腔溃疡、月经不调等症的治疗。绒毛鼠尾草在林芝地区
分布较多,根据相关资料[4],按野外调查获得的有关数据对
林芝全区域所有沟谷、草坡、冲积扇等进行推算,综合有关因
素考虑,可初步认为该地区绒毛鼠尾草资源量为 5 000 t 以
上,在资源上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近年来,丹参需求量日趋增加,其原料面临供不应求的趋
势。绒毛鼠尾草和丹参同属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鼠尾草属
植物的根含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等有效脂溶性
成分[5]。根据“亲缘关系相近的药用植物类群具有相似的化
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规律,有目的、有范围地在某些类群中
寻找新药源是中草药开发的捷径之一。另外,近源种的开发
可防止对单一品种的过度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失衡,对保护
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采用 HPLC 法测定野生绒
毛鼠尾草中隐丹参酮的含量,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为绒毛
鼠尾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植物材料 绒毛鼠尾草药材采集于西藏林芝,由西藏
农牧学院兰小中副教授和张华老师鉴定。
1. 1. 2 主要药品和试剂 隐丹参酮(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
定所,批号:110852 - 200305) ,色谱纯甲醇(美国 fisher 公
司) ,超纯水(自制)。
1. 1. 3 主要仪器 Agilent 1200 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科
技有限公司) ,Welchrom C18色谱柱[月旭材料科技(上海)有
限公司],BS214S 电子天平(德国 Sartorius 公司) ,上海旗箭
粉碎机,微量移液器(德国 Eppendorf 公司) ,棕色容量瓶,pH
计,超声波清洗器。
1. 2 方法
1. 2. 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Welchrom C18色谱柱(250 mm ×
4. 6 mm,5μm) ,流动相为甲醇 -水(体积比 75 ∶ 25) ,检测波
长为 263 nm,流速为 1. 0 mL /min,柱温 25 ℃,进样量 20μL。
1. 2.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过 100 目筛的干燥绒毛鼠尾
草根粉末,精确称取 0. 900 g,置于 100 mL 圆底烧瓶中,加
70%甲醇 30 mL,超声波(250 W,全功率)提取 60 min,放冷后
过滤,用 70%甲醇补足失量,摇匀。取溶液 50 μL,加 70%甲
醇定容至 1 mL,用 0. 45 μm滤膜过滤,得供试品溶液。
1. 2.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确称取干燥的隐丹参酮对照
品 2. 2 mg 置于 10 mL 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分别量取上述对照品溶液适量,于 10 mL容量瓶中定容,配成
浓度依次为 2. 2、4. 4、8. 8、11. 0、22. 0 μg /mL 的对照品储备
液,经 0. 45 μm膜过滤,滤液备用。
1. 2. 4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取浓度为 2. 2、4. 4、8. 8、
11. 0、22. 0 μg /mL 的隐丹参酮对照品溶液 20 μL 进样,测定
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 ,浓度为横坐标(x,μg /mL)进
行线性回归,绘制标准曲线。
1. 2. 5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
重复进样 5 次,测定峰面积,计算隐丹参酮峰面积 RSD。
—082—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年第 41 卷第 3 期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3.03.046
1. 2. 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绒毛鼠尾草根粉末 5 份,分别
按“1. 2. 2”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再分别进样 20 μL 测定峰
面积,计算隐丹参酮峰含量 RSD。
1. 2. 7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 0、2、4、8、
24 h进样 20 μL测定峰面积,以隐丹参酮含量计算 RSD。
1. 2. 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确称取已测定含量的丹参样品
1. 00 g,加入隐丹参酮对照品 0. 1 mg,按照上述供试品溶液制
备方法和色谱条件分别进样 5 次,测定峰面积,计算隐丹参酮
含量。
1. 2. 9 样品测定及提取工艺优化 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
下,取同一药材 3 个样品(样品 1 超声处理 30 min,样品 2 超
声处理 60 min,样品 3 超声处理 120 min)供试溶液 20 μL 进
样,测隐丹参酮含量,并优化超声提取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 1 标准曲线的制备
隐丹参酮对照品色谱见图 1。隐丹参酮对照品峰面积实
测值见表 1。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 ,浓度为横坐标(x,
μg /mL)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 y = 93. 16x + 53. 338,r2 =
0. 990 6,标准曲线见图 2。结果表明,隐丹参酮在 2. 2 ~
22. 0 μg /mL 内线性关系良好。
表 1 隐丹参酮对照品峰面积实测值
对照品浓度(μg /mL) 峰面积实测值
2. 2 216. 64
4. 4 492. 07
8. 8 806. 96
11. 0 1 186. 41
22. 0 2 073. 62
2. 2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 5 次,测
定峰面积。由表2可知,隐丹参酮峰面积的RSD为0 . 68%,
表 2 精密度试验结果
编号 隐丹参酮峰面积 RSD(%)
1 755. 60
2 756. 80
3 756. 90
4 755. 40
5 756. 10
平均值 756. 16 0. 68
该方法精密度好。
2. 3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绒毛鼠尾草根粉末 5 份,制备供试品溶液后分
别进样 20 μL 测定峰面积,计算得隐丹参酮含量 RSD 为
1. 15%,该方法重复性好。
2. 4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 0、2、4、8、24 h 进样 20 μL 测
定峰面积,计算隐丹参酮含量,以隐丹参酮含量计算 RSD 为
1. 13%,表明样品在 24 h内稳定。
2. 5 加样回收率试验
由表 3 可知,隐丹参酮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5. 72%,
RSD为 1. 22%。
表 3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编号
绒毛鼠
尾草根粉
(g)
样品中隐
丹参酮含量
(mg)
加入隐丹
参酮的量
(mg)
隐丹参酮
检出量
(mg)
回收率
(%)
RSD
(%)
1 1. 00 0. 28 0. 1 0. 370 97
2 1. 00 0. 28 0. 1 0. 360 95
3 1. 00 0. 28 0. 1 0. 359 94
4 1. 00 0. 28 0. 1 0. 360 95
5 1. 00 0. 28 0. 1 0. 359 94
平均 95. 72 1. 22
2. 6 样品测定及提取工艺优化
分别取 3 个样品(样品 1 超声处理 30 min,样品 2 超声处
理 60 min,样品 3 超声处理 120 min)的供试溶液 20 μL进样,
测得隐丹参酮的含量(外标法)结果见表 4。在 3 种经过不同
处理的样品中,样品 2 隐丹参酮含量最高,即 60 min 可提取
较完全。样品 2 的色谱见图 3。
表 4 供试品中隐丹参酮含量
样品编号 隐丹参酮含量(%)
1 0. 066
2 0. 085
3 0. 072
平均值 0. 074
—182—邱 刚等:HPLC法测定绒毛鼠尾草中隐丹参酮含量及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3 讨论
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隐丹参酮相对含量较少,在不同批
次的药材中含量差异也较大,因此合理选择采收时间值得重
视。一般秋季采收的药材隐丹参酮含量较高。当然,对野生
药物而言,其成分含量受地域气候、土壤、药材加工炮制等诸
多因素的影响。
选取 5 个不同波长的紫外光照射,HPLC 扫描结果显示
在 263 nm 出峰效果较好,能提供较好的色谱信息,因此本试
验选择 263 nm作为检测波长。
取同一绒毛鼠尾草药材,分别用 70%甲醇回流并同时采
取超声处理 30、60、120 min,以隐丹参酮色谱峰面积为提取量
指标,结果表明 60 min 可提取较完全,因此确定提取时间为
60 min。
参考文献:
[1]吴征镒. 西藏植物志:第四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孙景波,华 荣,欧润妹,等. 绒毛鼠尾草(林芝丹参)抗肉芽肿形
成和改善血液流变学药理试验[J]. 中药材,2004,27(2) :118 -
120.
[3]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植物志:第六十六卷[M]. 北
京:科学出版社,1977:124 - 126.
[4]李 晖,蒋思萍,兰英儒. 西藏林芝地区的鼠尾草植物资源[J].
西藏科技,2003(4) :60 - 61.
[5]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5:52.
王建安,张 涛,陈文强. 汉江流域上游乌鳢肌肉中营养成分及变化规律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 :282 - 284.
汉江流域上游乌鳢肌肉中营养成分及变化规律分析
王建安1,张 涛2,陈文强2
(1.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陕西安康 725000;2.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采用重量法、索氏提取法、FDBN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汉江流域上游乌鳢肌肉中水分、脂
肪、氨基酸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汉江流域上游乌鳢肌肉中水分、脂肪、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
平均值分别是 77. 6%、1. 14%、41. 15%、58. 750%,通过与其他鱼类比较,汉江流域上游的乌鳢肉质鲜美,具有较高的
营养价值和开发潜力。
关键词:乌鳢;营养成分;水分;脂肪;氨基酸
中图分类号:S917.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 1302(2013)03 - 0282 - 03
收稿日期:2012 - 09 - 19
作者简介:王建安(1965—) ,男,陕西安康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
生物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 - mail:w - ja9701@ 163. com。
通信作者:陈文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
工作。E - mail:wenqiangc@ 126. com。
乌鳢(Channa argus)又称黑鱼、财鱼、乌鱼、乌棒、蛇头鱼
等,属于鳢形目鳢科,是生活在天然水域中水生维管束植物繁
茂地区的一种凶猛鱼类,其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口味鲜美,
且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营养价值颇高。据我
国古医药书记载,乌鳢肉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健脾利水
的功效,病后、产后以及手术后食用,有生肌补血、加速愈合伤
口的作用,也可治疗水肿、湿痹、脚气、痔疮、疥癣等疾症,是一
种经济价值和营养医学价值较高的名贵淡水鱼类。我国乌鳢
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整个长江流域及黑龙江一带均有分
布,尤以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辽宁省居多;国外主要分布
在朝鲜的南、北地区[1]。
乌鳢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不严格,生存适应能力较强,即使
在溶氧不足的水体中仍能生存。由于乌鳢的凶猛和食肉性,
人们以前一直视乌鳢为害鱼而将其捕杀,致使其自然资源日
渐减少,甚至在有些大型水域已经灭绝[2 - 3]。随着人们生活
水平和消费意识的提高,乌鳢鱼种在国内外市场日趋畅销,特
别是两广和港澳地区,乌鳢被视为高级补品。目前,乌鳢业已
成为特种养殖品种,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远东地区对
该鱼的养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乌鳢已成为竞争养殖的对
象[4 - 5]。目前,关于乌鳢的生长、繁殖、食性、生态习性和营养
价值分析等已有相关报道[6 - 7],但尚缺少关于汉江流域乌鳢
的营养价值评价分析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测定汉江上游乌
鳢肌肉中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以期
为汉江流域乌鳢的开发利用提供相关数据,并推动汉江上游
地区乌鳢的保护、养殖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的 16 尾乌鳢为 2008 年 6 月采捕于汉江上游,
体态均匀无伤痕无畸形,体长在 12 ~ 25 cm之间,按照体长小
于 15 cm、15 ~ 20 cm、大于 20 cm分为 3 组(表 1) ,活体解剖,
取背鳍两侧下方轴上肌 5 ~ 10 g,在研钵中研成肉糜,于
- 20 ℃ 冰箱中冷冻保藏备用。
1. 2 试验方法
乌鳢肌肉中水分含量的测定采用水分干燥法,于 105 ℃
烘干称重,参照 GB /T 14769—19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进行测定。粗脂肪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参照 GB /T
14772—1993《食品中粗脂肪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氨基酸
—282—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年第 41 卷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