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浙江红花油茶山茶油提取工艺研究



全 文 :Vol.22,2015,No.2     
粮食与食品工业
Cereal and Food Industry
粮油工程
收稿日期:2014-12-04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山茶油绿色安全高效加工
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2C12005-4)。
作者简介:祝华明,男,1961年出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为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
*通讯作者:沈建福,男,1964年出生,教授,研究方向为食
品安全与粮油加工。
浙江红花油茶山茶油提取工艺研究
祝华明1,陈中海2,孙玉洁2,沈 骏2,黄立超3,沈建福2
1.衢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 (衢州 324000)
2.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杭州 310058)
3.浙江老树根油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衢州 324000)
摘 要:以浙江红花油茶为原料,采用3种不同的提取工艺,对3种不同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结果显示:对于超临界CO2 萃取工艺,当CO2 流量为20 L/h,萃取压力为30~33 MPa,萃取温度
45℃,萃取时间3 h时,油脂提取率达到92.09%;对于溶剂萃取工艺,当萃取温度选择60℃,料液
比选择1∶5,浸提时间选择120 min时,油脂提取率最高为90.00%;对于低温冷榨工艺,当KOM-
ET冷榨机的喷头口径为5 mm,加热圈预热时间为10 min时,油脂提取率最高为78.62%,且饼粕
品质较好。
关键词:浙江红花油茶山茶油;冷榨;超临界CO2 萃取;溶剂萃取
中图分类号:TS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26(2015)02-017-05
Study on extraction process of camelia oil from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
Zhu Huaming1,Chen Zhonghai 2,Sun Yujie2,Shen Jun2,Huang Lichao3,Shen Jianfu2
1.Quzhou Center of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chnology Testing(Quzhou 324000)
2.Colege of Biosystems Engineering and Food Scienc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
3.Zhejiang LaoShuGen Camelia Development Co.,Ltd.(Quzhou 324000)
Abstract: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three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for camelia oil from
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 were optimiz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upercritical CO2extrac-
tion method has the highest oil extraction rate as 92.09%,when CO2flow is 20 L/h,extraction
pressure is 30~33 MPa,extraction temperature is 45℃and extraction time is 3 h.As for the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while th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is 60℃,ratio of material to solvent
is 5∶1 and extraction time is 120 min,the oil extraction rate is as high as 90.00%.When the
nozzle diameter of KOMET cold pressing machine is 5 mm and preheating time of the heating ring
is 10 min,the oil extraction rate can reach 78.62%and the cake has good quality.
Key words: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cold pressing extraction;supercritical CO2extrac-
tion;solvent extraction
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langoleosa Hu)
具有观赏和油用双重用途,其分布面积和产量居全
国第4位,在红花油茶中居第1位[1]。目前工业上
山茶油主要采用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有关文献报
道这两种制油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压榨法处理量
71
粮油工程 祝华明 等:浙江红花油茶山茶油提取工艺研究
小、提油率低、山茶油颜色深、精炼复杂。溶剂浸提
法处理量大,但有机溶剂存在安全隐患、油品缺乏天
然清香味。
近年来,美国和欧盟提高了有机溶剂的使用要
求,导致制油成本增高[2-3]。CO2 超临界萃取得油
率高,杂质含量低,色泽浅,油品好,可省去一系列的
精炼工序。但是耗能较大,成本较高[4]。采用低温
冷榨工艺,可以避免高温处理导致山茶油中营养成
分及油茶本身的香味丧失,防止饼粕蛋白的变性[5],
提高成品油和饼粕的品质。油茶采用不同的制油方
式得到的油脂其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不同[6-8],如
何有效地制取山茶油并保持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对
改进山茶油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推广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浙江红花油茶采自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于9
月下旬至11月果实成熟季节采收。采集后分装于
封口袋带回实验室,将果实风干,去蒲,去壳得到种
仁。其鲜果出籽率24.6%,干籽出仁率61.9%,种
仁含油率60.0%。
1.2 主要试剂
乙醚、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杭州高晶精细化
工有限公司;正己烷,分析纯,杭州化学试剂有限公
司。
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KOMET榨油机,CA59G型,德国IBG Mon-
forts公 司;Rancimat 仪,型 号 743,瑞 士 万 通
Metrohm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GX9073B
-2型,上海福玛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
锅,DKS-24型,嘉兴市中新医疗仪器有限公司;超
声波清洗器,SK8210LHC型,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
限公司;真空干燥箱,DZF-6090型,上海精宏实验
设备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RE-52AA型,上海亚
荣生化仪器厂;超临界萃取装置,HA221-50-06
型,江苏省南通市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
1.4 3种提取工艺的试验方法
1.4.1 超临界CO2 提取
把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作为实验变
量,以油脂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确定影响山茶油得
率的主要因素,以便找到较为合适的萃取工艺参数。
萃取温度:当 CO2 流量为20 L/h,萃取压力
30 MPa,萃取时间2.5 h,分离釜压力8~11 MPa
时,分别取萃取温度为35℃、40℃、45℃、50℃,研
究不同萃取温度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萃取压力:当 CO2 流量为20 L/h,萃取时间
2.5 h,萃取温度35℃,分离釜压力8~11 MPa时,
分别取萃取压力为20、25、30、35 MPa,研究不同萃
取压力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萃取时间:当 CO2 流量为20 L/h,萃取温度
35℃,萃取压力30 MPa,分离釜压力8~11 MPa
时,分别取萃取时间2.0、2.5、3.0、3.5 h,研究不同
萃取时间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1.4.2 正己烷溶剂萃取
把溶剂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料液比(油茶籽质
量/正己烷体积,g/mL)作为试验变量,以油脂提取
率为考察指标,探究以正己烷为萃取剂萃取山茶油
时较为合适的萃取条件。
萃取温度:萃取时间100 min,料液比1∶5,萃
取温度分别为45℃、50℃、55℃、60℃、65℃,研
究萃取温度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为55℃,料液比1∶5,萃
取时间分别为30、60、90、120、150 min,研究萃取时
间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料液比:萃取温度为55℃,萃取时间100 min,
料液比分别为1∶3、1∶4、1∶5、1∶6、1∶7,研究料
液比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1.4.3 低温冷榨制取
由于本实验所用 KOMET 冷榨机的处理量较
小,因此电机旋转速度选择低档速度,把喷头口径
(饼粕出口直径 mm),和加热圈预热时间作为实验
变量,以油脂提取率、饼粕形态、色泽作为考察指标,
初步探究本型号冷榨油机合适的榨油条件。
喷头口径:电机转速低档,加热圈预热时间
8 min,喷头口径分别为4、5、6、8、10 mm,研究喷头
口径对油脂提取率和饼粕品质的影响。
加热时间:电机转速低档,喷头口径5 mm,加
脂热圈预热时间分别为4、6、8、10、12 min,研究加
热圈预热时间对油脂提取率和饼粕品质的影响。
1.5 测定方法
(1)饼 粕 残 油 率 (%)的 测 定,参 考 GB/T
5512—2008[9]。
(2)油脂提取率(%)=山茶油的质量/(油茶
籽仁质量 × 种仁含油率)×100%
81
粮食与食品工业 Cereal and Food Industry Vol.22,2015,No.2
2 结果与讨论
2.1 超临界CO2 萃取工艺单因素试验
2.1.1 压力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测定了CO2 流量为20 L/h,萃取时间2.5 h,萃
取温度35℃,分离釜压力8~11 MPa时,在不同压
力条件下浙江红花油山茶油脂提取率,结果见图1。
图1 压力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随着萃取压力增大,油脂提取率逐
渐增加。这是由于在温度一定时,萃取压力越高,密
度增大,分子间距增大对溶质的溶解能力增强,油脂
提取率也随之增大,但是当CO2 流体对油脂的溶解
度达到饱和后,对油脂提取率基本上就不会产生影
响了。由图1可知,温度达到30 MPa时,浙江红花
油茶的油脂提取率已经达到82.7%,继续增大压
力,当压力为35 MPa时,油脂提取率增加不明显,
仅为82.86%,对提取率的贡献不大,反而会大幅度
提高操作成本、能源消耗和安全风险。综合考虑,较
适宜的压力选择为30~33 MPa。
2.1.2 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测定了CO2 流量为20 L/h,萃取时间2.5 h,萃
取压力30 MPa,分离釜压力8~11 MPa时,在不同
压力条件下浙江红花油山茶油脂提取率,结果见图
2。
图2 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萃取温度会影响油脂在CO2 中的溶解度。从
图2可知,在压力为30 MPa,CO2 流量为20 L/h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油脂提取率逐渐升高,当温度
为45℃时,油脂的提取率达到最高86.94%,随着
温度继续升高,温度在50℃时,油脂的提取率反而
有下降的趋势。
结果表明在压力、CO2 流量一定的情况下,温
度对CO2 流体的溶解能力的影响较为复杂,由于温
度的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快,溶质的挥发度和扩散速
度提高,有利于溶质萃取:但是随着温度升高,CO2
流体分子间距增大,密度减少,分子间作用力减小,
从而导致CO2 流体溶解能力的降低,影响油脂的提
取率,温度对油脂提取效果的影响是这两个因素综
合作用的结果。从温度对山茶油最终提取效果来
看,当温度小于45℃时,前一个因素起主导主导作
用,45℃以后后者占优势,所以综合来看,超临界萃
取山茶油温度取45℃较为合适。
2.1.3 萃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测定了CO2 流量为20 L/h,萃取温度为35℃,
萃取压力30 MPa,分离釜压力8~11 MPa时,在不
同压力条件下浙江红花油山茶油脂提取率,结果见
图3。
图3 萃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萃取时间的延长,山茶油的提取
率逐渐升高,萃取前期单位时间内提取量较少,萃取
时间为2 h后萃取速度加快,到3 h时,浙江红花油
茶的油脂提取率达到最高为89.38%,且逐渐趋于
平稳。这是因为萃取刚开始时,由于超临界CO2 流
体与溶质未良好接触,萃取速度较慢,随着萃取时间
的延长,传质达到良好状态,单位时间萃取量增大。
因此,山茶油的超临界萃取采用3 h较为适合。
2.1.4 验证试验
选择CO2 流量为20 L/h,萃取压力为30~
33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3 h,测定浙江红
花油茶油脂提取率。由试验结果可知:浙江红花油
茶油脂提取率最高92.09%,高于单因素试验中其
他条件下油脂提取率。
91
粮油工程 祝华明 等:浙江红花油茶山茶油提取工艺研究
2.2 溶剂萃取工艺单因素试验
2.2.1 萃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当萃取时间为100 min,料液比1∶5,萃取温度
分别为45℃、50℃、55℃、60℃、65℃,研究萃取
温度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萃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着萃取温度升高,浙江红花油山
茶油脂提取率显著增加。温度较高时,分子的热运
动得到加强,溶剂和油的黏度下降,因而减小了传质
阻力,有利于混合油在料层中渗透,提高了浸出效
率,所以油脂提取率增大。从图4可以看出萃取温
度为60℃时,油脂提取率达到87.41%。继续增高
温度,虽然油脂提取率会增加,但浸出过程的温度不
得超过溶剂正己烷的沸点,超过沸点正己烷将会大
量汽化,使浸出料液比降低,并会加大浸出设备中的
压力,溶剂渗漏量增加,损耗增加。综合考虑,萃取
温度选择60℃较为适宜。
2.2.2 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当萃取温度为55℃,萃取时间100 min,料液
比分别为1∶3、1∶4、1∶5、1∶6、1∶7时,研究料液
比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5。
图5 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5可以看出:在料液比低于1∶4时,浙江
红花油山茶油脂提取率随着料液比增加显著增加,
料液比为1∶4后油脂提取率增加缓慢。料液比为
1∶5后油脂提取率基本不再增加。料液比过高溶
剂浪费严重,过低油脂提取不完全。综合考虑油脂
提取率,则取1∶5较为合适。
2.2.3 萃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当萃取温度为55℃,料液比1∶5,萃取时间分
别为30、60、90、120、150 min,研究萃取时间对油脂
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6。
图6 萃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6可知,首先随着萃取时间的延长,浙江红
花油山茶油脂提取率升高,但超过120 min后提取
率增加平缓。萃取时间对油脂浸提效率影响较大,
时间太长,设备生产能力降低,能耗增加;时间太短,
萃取不完全,提取率低。综合考虑设备生产能力和
能耗等因素。选择萃取时间为120 min。
2.2.4 验证试验
选择萃取温度选择60℃,料液比选择1∶5,萃
取时间选择120 min,测定浙江红花油山茶油脂提
取率。由试验结果可知:浙江红花油茶油脂提取率
最高90.00%,高于单因素试验中其他条件下油脂
提取率。
2.3 低温冷榨工艺单因素试验
2.3.1 喷头直径对出油率和饼粕的影响
当 KOMET冷榨机的电机转速为低档,加热圈
预热时间8 min,喷头口径分别为4、5、6、8、10 mm,
研究喷头口径对出油率和饼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见
表1。
由表1可知,随着喷头直径增大油脂提取率先
增大后减小。当喷头直径选择最小时,油料能够得
到最大限度的压榨,油脂压榨率较高。但是由于喷
头口径过小,饼粕难以顺利出膛,容易堵塞喷头和出
油孔,饼粕挤压压力过大,饼粕温度过高,饼粕有焦
糊味,同时喷油现象严重,所以油脂提取率只有
66.49%。当喷头直径为5 mm 时,虽然压榨后期堵
塞喷头和出油孔现象,有轻微喷油现象,但是油脂提
取率达到74.56%。随着喷头直径增大,油料压力
剧减,油脂压榨不完全,所以油脂提取率逐渐降低。
当喷头直径为 10 mm 时,油脂提取率下降到
02
粮食与食品工业 Cereal and Food Industry Vol.22,2015,No.2
48.12%,饼粕残油率也达到30.13%。所以,综合 考虑喷头直径选择5 mm 较为适宜。
表1 喷头直径对出油率和饼粕品质的影响
喷头直径/mm 提取率/% 饼粕残油率/% 饼粕状态
4  66.49  8.92
呈条状,结构紧密,颜色为黄黑色,有焦糊味,易堵塞喷头和出油孔,有喷油现
象。
5  74.56  11.42
呈条状,结构紧密,颜色为深黄色,处理后期有堵塞喷头和出油孔现象,有轻微
喷油现象。
6  70.42  16.74 呈条状,结构较紧密,颜色为黄色。
8  52.04  26.46 呈条状,疏松,易断裂,颜色为浅黄色。
10  48.12  30.13 呈粉碎状,颜色浅黄。
2.3.2 加热时间对出油率和饼粕的影响
当 KOMET冷榨机的电机转速为低档,喷头口
径5 mm,加热圈预热时间分别为4、6、8、10、12 min
时,研究加热圈预热时间对出油率和饼粕品质的影
响,结果见表2。
表2 加热时间对油脂提取率和饼粕品质的影响
加热时间/min 提取率/% 饼粕残油率/% 饼粕状态
4  69.41  8.92 呈条状,结构紧密,颜色为黄色,易堵塞喷头和出油孔,有喷油现象。
6  75.62  11.19
呈条状,结构紧密,颜色为黄色,处理后期有堵塞喷头和出油孔现象,有轻微喷
油现象。
8  74.56  11.42
呈条状,结构紧密,颜色为深黄色,处理后期有堵塞喷头和出油孔现象,有轻微
喷油现象。
10  78.62  10.86 呈条状,结构紧密连续,颜色为深黄色。
12  80.50  10.67 呈条状,结构紧密,颜色为黄黑色,榨油后期饼粕有轻微焦糊味。
由表2可知,随着预热圈加热时间延长,浙江红
花油山茶油脂提取率逐渐提高。当预热圈加热
12 min时,油脂提取率高达80.5%,这可能与加热
时间长,使得饼粕温度较高,造成饼粕软化,使其容
易被挤出喷头,饼粕出膛容易,喷油现象改善有关。
但由于加热时间过长,榨油后期饼粕有轻微焦糊味,
颜色变为黄黑色,饼粕质量较差。所以,预热圈加热
时间选择10 min较为适宜。
3 结论
(1)对于超临界CO2 萃取工艺来说,当CO2 流
量为20 L/h,萃取压力为30~33 MPa,萃取温度
45℃,萃取时间3 h时,浙江红花油茶油脂提取率
最高,为92.09%。
(2)对于溶剂萃取工艺来说,当萃取温度选择
60℃,料液比选择1∶5,萃取时间选择120 min时,
浙江红花油山茶油脂提取率最高为90.00%。
(3)对于低温冷榨工艺来说,当 KOMET 冷榨
机的电机转速为低档,喷头口径5 mm,加热圈预热
时间为10 min时,浙江红花油山茶油脂提取率最高
为78.62%,饼粕呈条状,结构紧密,榨油过程中无
喷油现象,饼粕残油率低仅为10.86%。
比较而言,溶剂萃取法中有机溶剂存在一定安
全隐患,不符合新时期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高的要
求。CO2 超临界萃取拥有最高的得油率,但其耗能
大、成本高,至今未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采用低温
冷榨工艺,文献报道其油品品质较高,营养及香味成
分保留完好[5],也更符合群众健康安全需求和国家
低碳环保号召,但其油脂提取率相对较低,需进一步
研究以提升得油率或深度利用其饼粕副产物。
参考文献
[1]刘子雷,杨水平,姚小华,等.浙江红花油茶果实形态
变异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2):263-266.
[2]Rosenthal A,Pyle D L,Niranjan K.Aqueous and enzy-
matic processes for edible oil extraction [J].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1996,19(6):402-420.
[3]Zhang S B,Wang Z,Xu S Y.Optimization of the aque-
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of rapeseed oil and protein hy-
drolysis[J].J Am Oil Chem Soc,2007,84(1):97-
105. (下转第25页)
12
粮食与食品工业 Cereal and Food Industry Vol.22,2015,No.2
宜过快或过慢,在-5℃/min时制作的面包品质较
好,为了确保酵母的存活率,冷冻温度不宜低于
-50℃;冷冻保护剂的加入可以有效防止冷冻过程
中酵母的死亡,有利于保持其发酵活力,也可以通过
生物工程的途径提高酵母的耐冻力;解冻是冷冻的
逆过程,同样要使面团快速地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区,
解冻时间控制在40~50 min较为适宜。因为冷冻
和解冻的工艺参数主要是为确保酵母存活率和发酵
活力而服务的,如果酵母存活率和发酵活力的难题
得以解决,冷冻和解冻的难题也许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刘亚楠,王晓曦,董秋晨,等.冷冻面团技术的应用和发
展[J].粮食加工,2010,35(4):48-51.
[2]张国治.速冻及冻干食品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8.
[3]Malett C P.冷冻食品加工技术[M].张慜,译.北京: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Hsu K H,Hoseney R C,Seib P A.Frozen dough.I.
Factors affecting stability of yeasted doughs[J].Cereal
Chemistry,1979(56):419-424.
[5]邓 云,杨宏顺,李红梅,等.冷冻食品质量控制与品质
优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6]刘学浩,张培正.食品冷冻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
社,2002.
[7]吕莹果,陈能飞,李军鹏.酵母和加工条件对冷冻面团生
产的影响[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7,14(3):26-30.
[8]关志强.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10.
[9]李 勇.食品冷冻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
[10]吕莹果,张君慧,陈能飞,等.冷冻速率对面团发酵和烘
焙性质的影响[J].粮油食品科技,2007,15(4):28-
30.
[11]刘新林.速冻和冷藏过程对面包面团品质影响的研究
[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1.
[12]Hino A,Takano H,Tanaka Y,et al.New freeze-
tolerant yeast for frozen dough preparation[J].Cereal
Chemistry,1987,64(4):269-275.
[13]L Plourde-Owobi L,Dumer S,Goma G,et al.Tre-
halose reserve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Phenome-
non of transport,accumulation and role in cel viabilit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0,
55(1-3):33-40.
[14]潘振兴.冷冻保护剂影响冷冻面团发酵与烘焙特性的
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
[15]Shima J,Hino A,Yamada-Iyo C,et al.Stress toler-
ance in dough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trehalase
mutants derived from commercial baker’s yeast[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99,65
(7):2841-2846.
[16]高 博.沙蒿胶在冷冻面团中的应用研究[D].无锡:
江南大学,2007.
[17]徐云峰,杨 哪,金征宇,等.复配大豆磷脂和蔗糖酯对
面包酵母冷冻保护作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1,30(2):213-216.
[18]江正强,王怡斯,李里特.低糖面团用耐冷冻酵母的筛
选及其性质[J].中国粮油学报,2009,24(6):15-18.
[19]周洪禄.耐冷冻酵母优选及冷冻面团馒头制作的研究
[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2.
[20]高田勇人,迁本宪孝,渡边裕太郎,等.新的面包酵母和
含有该酵母的面团:中国,1382210A [P].2002-11-
27.
[21]夏文水.食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22]林志民,苏德福,林向阳.冷冻食品加工技术与工艺配
方[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23]陆 婕,管筱武,梁运祥.冷冻面团冷冻贮存和解冻的
工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2):47-51
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檹

(上接第21页)
[4]Cocero M J,Calvo L.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sunflower seed oil with CO2-ethanol mixtures[J].
Journal of American oil chenists’socirty,1996,73:
1573-1578.
[5]Neirynck N,Van der Meeren P,Lukaszewicz-
Lausecker M,et al.Influence of pH and biopolymer ra-
tio on whey protein-pectin interactions in aqueous solu-
tions and in O/W emulsions[J].Co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2007,298
(1-2):99-107.
[6]聂 明,杨水平,姚小华,等.不同加工方式对油茶籽
油理化性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
2010,23(2):165-169.
[7]方学智,姚小华,王开良,等.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
油品质的影响[J].中国油脂,2009,34(1):23-25.
[8]曾虹燕,李昌珠,蒋丽娟.用GC-MS分析不同方法提
取的茶油脂肪酸[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5,13
(3):271–274.
[9]GB/T5512—2008,粮油检验 粮食中粗脂肪含量测定
[S].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