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块根紫金牛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全 文 :
(接上页)
参考文献:
[1]陈丛瑾,黄克瀛,李德良,等.香椿叶总黄酮的酶法提取及其
清除 DPPH自由基能力的研究[J]. 中成药,2008,30(8) :
1 127 - 1 131.
[2]张乃春,姚立,姚淑均,等. 贵州香椿种质资源及遗传改良
[J].种子,2008,27(6) :84 - 86.
[3]陈玉丽,阮志鹏,林丽珊,等.香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
究进展[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8,22(4) :315 - 317.
[4]Chung-Jen Chen,Martin Michaelis,Hseng-Kuang Hsud. Toona
sinensis Roem tender leaf extract inhibits SARS. coronavirus
replication[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08(4) :1 - 4
[5]Hsin-Ling Yang,Wen-Huei Chang,Yi-Chen Chia. Toona sinen-
sis extracts induces apoptosis via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hu-
man premyelocytic leukemia cells[J]. Food and Chemical Toxi-
cology. 2006(44) :1 978 - 1 988.
[6]You-Cheng Hseu,Wen-Huei Chang,Chee-Shan Chen. Antioxi-
dant activities of Toona Sinensis leaves extracts using different
antioxidant models[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08
(46) :105 - 114.
[7]Cho,E. J.,Yokozawa,T.,Rhyu,D. Y.,et al.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12 medicinal plants and their component compounds
on lipid peroxidation[J]. Am. J. Chin. Med. 2003(31) :907 -
917.
[8]郎杰,崔娜,李娜.香椿的抗氧化保健成分研究[J].食品研
究与开发,2008,29(10) :151 - 153.
[9]张京芳,王冬梅,周丽,等.香椿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体外
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7,7(5) :12 - 17.
[10]李小飞,张伟,薛淑媛,等. 两种测试方法对 DPPH 分光光
度法测试结果的影响[J].生物技术,2007,17(4) :51 - 53.
[11]郭雪峰,岳永德,汤锋,等. 用清除有机自由基 DPPH 法评
价竹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
28(7) :1 578 - 1 582.
[12]Lee IK and Yun BS. Hisp idin analogs from the mushroom In-
onotus xeranticus and their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J]. B iorg Med Chem Lett,2006(16) :2 376 - 2 379.
[13]Chun SS,Vattem DA,Lin YT,et al. Phenolic antioxidants from
clonal oregano(Origanum vulgare)with antimicrobial activi-
ty 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J]. Process Biochem,2005,40:
809 - 816.
[14]房昱含,魏玉西,赵爱云,等.无花果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
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8,29(6) :366 - 373.
[15]袁倬斌,高若梅.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18(9) :1 438,141.
[16]张桂芝,耿莎,杨海燕,等. 植物抗氧化成分的研究进展
[J].食品科学,2007,28(12) :551 - 553.
收稿日期:2011 - 03 - 25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攻关项目(桂科攻 0992003 B-37) ;广西植物研究所基本业务费合同(桂植业 10001)和广西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桂科能
0992028-10)。
作者简介:陈宗游(1980 -) ,男,广西武宣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植物的引种驯化栽培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通讯作者:韦 霄,E-mail:weixiao@ scbg. ac. cn
块根紫金牛 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陈宗游1, 史艳财1, 罗宝丽2, 邹 蓉1, 孔德鑫1, 韦 霄1
(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 桂林 541006;
2.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for Ardisia pseudocrispa
CHEN Zong-you1,SHI Yan-cai1,LUO Bao-li2,ZOU Rong1,KONG De-xin,WEI Xiao1
摘要:采用正交和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 Mg2 +、dNTP 、引
物、TaqDNA 聚合酶、模板 DNA、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对 ISSR-
PCR扩增效果的影响,建立块根紫金牛 ISSR-PCR 反应体系和
扩增程序,即 25 ul 的体系中含 Mg2 + 2. 0 mmol /L,dNTP 0. 15
mmol /L,引物 1. 0 μmol /L,TaqDNA聚合酶 1. 0 U,模板 DNA 50
ng,10 × Buffer 2. 5 μl。适宜的扩增程序是 94 ℃预变性 5 min,94
℃变性 30 s,56. 6 ℃退火 45 s,70 ℃延伸 2. 0 min;45 个循环;72
℃延伸 7 min,4 ℃保存。采用正交和单因素试验可快速建立
ISSR-PCR反应体系。该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块根紫金牛遗
传多样性分析。
关键词: 块根紫金牛;ISSR-PCR;正交设计;单因素试验;
优化
中图分类号: R 282.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4705(2011)07-0082-04
块根紫金牛(Ardisia pseudocrispa Pit.) ,又名小罗
伞、高郎伞、木生地,属紫金牛科(Myrsinaceae) ,紫金
牛属(Ardisia)植物。紫金牛属以富含止咳有效成分
岩白菜素而著称,朱砂根、紫金牛、走马胎、块根紫金牛
等在民间被广泛应用[1],紫金牛等种的生药学、化学
成分、药理等已得到系统的研究[2]。块根紫金牛具有
·28·
第 30 卷 第 7 期 2011 年 7 月 种 子 (Seed) Vol. 30 No. 7 Jul. 2011
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功效[3],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现
仅有化学成分方面的报道[4]。对块根紫金牛遗传多
样性进行研究对于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有重要意义。
ISSR是 Zietkiewicz 等人创建的一种新型分子标
记技术[5],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遗传多态性高、耗资
少等优点,适用于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进
化等诸多研究领域[6]。目前已经在黄连[7]、天麻[8]、
白芷[9]、五味子[10]等药用植物的研究中应用。
ISSR的稳定性受到 Mg2 +、引物等因素的影响,优
化和采用统一的 PCR 反应条件是非常必要的。本试
验采用正交和单因素设计方法对影响 ISSR-PCR 扩增
效果的 7 个因素 Mg2 +、dNTP 、引物、TaqDNA聚合酶、
模板 DNA、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进行了筛选,建立块
根紫金牛 ISSR-PCR 最佳反应体系和程序,为块根紫
金牛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亲缘关系分析等奠定
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 料
试验材料于 2010 年 10 月采自广西植物研究所种
质资源圃(北纬 25°11,东经 110°07)。采集 1 年生实
生苗的幼嫩叶片,采后即进行 DNA提取。
1. 2 仪器与试剂
引物(引物 844 序列为 CTCTCTCTCTCTCTCTRC,
R = A,T)、Mg2 +、dNTP、10 × PCR buffer、Taq DNA聚合
酶(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Markers
(华美生物工程公司) ;TU-1901 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PCR 仪
(美国 BIO-RAD 伯乐公司,Model:PTC-200) ;DYCP-34
型电泳槽(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离心机(珠海黑马医
学仪器有限公司) ;CDYY-6 C 型电泳仪(北京市六一
仪器厂) ;UVP凝胶成像系统。
1. 3 方 法
1. 3. 1 DNA提取与检测
采用 CTAB法提取块根紫金牛总 DNA。用 1%琼
脂糖凝胶电泳法检验 DNA质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
测 DNA浓度,稀释至 30 ng /μl,置于 4 ℃冰箱中保存。
1. 3. 2 ISSR-PCR反应体系的正交试验
采用 L16(4
5)正交试验设计,试验因素及水平见表
1,具体方案见表 2。PCR 反应体系总体积是 25 μl,每
个体系还含有 2. 5 μl的 10 × PCR buffe,超纯水补至 25
μl。引物为 844,每一组合设 2 次重复。
预扩增程序:94 ℃预变性 5 min,94 ℃变性 30 s,
57 ℃退火 45 s,70 ℃延伸 2. 0 min,35 个循环;72 ℃延
伸 7 min,4 ℃保存。取 10 μl扩增产物在 1. 5%的琼脂
糖凝胶中电泳 1. 5 h 左右,EB 液(0. 5 ug /ml)染色 20
min,然后置于 UVP凝胶成像系统中拍照。
表 1 正交试验的因素与水平
水平
Mg2 +
(mmol /L)
dNTP
(mmol /L)
引物
(μ mol /L)
Taq
(U /25 μ l)
DNA
(ng)
1 0. 5 0. 1 0. 6 0. 5 10
2 1. 0 0. 15 0. 8 1. 0 30
3 1. 5 0. 2 1. 0 1. 5 50
4 2. 0 0. 25 1. 2 2. 0 70
表 2 ISSR-PCR正交试验 L16(4
5)
序号
因 素
Mg
(mmol /L)
dNTP
(mmol /L)
引物
(μ mol /L)
Taq
(U /25 μ l)
DNA
(ng)
1 0. 5 0. 1 0. 6 0. 5 10
2 0. 5 0. 15 0. 8 1. 0 30
3 0. 5 0. 2 1. 0 1. 5 50
4 0. 5 0. 25 1. 2 2. 0 70
5 1. 0 0. 1 0. 8 1. 5 70
6 1. 0 0. 15 0. 6 2 50
7 1. 0 0. 2 1. 2 0. 5 30
8 1. 0 0. 25 1. 0 1. 0 10
9 1. 5 0. 1 1. 0 2. 0 30
10 1. 5 0. 15 1. 2 1. 5 10
11 1. 5 0. 2 0. 6 1. 0 70
12 1. 5 0. 25 0. 8 0. 5 50
13 2. 0 0. 1 1. 2 1. 0 50
14 2. 0 0. 15 1. 0 0. 5 70
15 2. 0 0. 2 0. 8 2. 0 10
16 2. 0 0. 25 0. 6 1. 5 30
1. 3. 3 ISSR-PCR单因素试验
根据正交试验结果选择扩增效果较好的组合进行
单因素试验,变化单一因素,其他因素不变,每一个条
件确定后作为后续研究的一个条件。每因素设置 6 个
水平,Mg2 +为 0. 25、0. 5、1. 0、1. 5、2. 0、2. 5 mmol /L,
dNTP为0. 05、0. 10、0. 15、0. 20、0. 25、0. 30 mmol /L,引
物为 0. 4、0. 6、0. 8、1. 0、1. 2、1. 4 μmol /L,TaqDNA 聚
合酶为 0. 25、0. 5、1. 0、1. 5、2. 0、2. 5 U /25 μl,模板
DNA为 5、10、30、50、70、90 ng。每个梯度设 2 次重复。
1. 3. 4 ISSR-PCR反应程序优化
确定反应体系后,对循环次数和退火温度进行筛
选。循环次数设 20、25、30、35、40、45 次。退火梯度范
围设为引物理论退火温度 Tm ± 5 ℃(56 ± 5) ,PCR 仪
自动形成 12 个梯度 51. 0、51. 3、52. 0、53. 0、54. 2、55.
4、56. 6、57. 8、59. 0、60. 0、60. 7、61. 0 ℃。每个梯度设
2 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
·38·
问题探讨 陈宗游 等:块根紫金牛 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2. 1 正交试验结果
由图 1 可知,正交试验 16 个组合间存在明显差
异。1、2、4 组合效果最差,都扩不出条带;3、5、6、7、8、
12 扩增出的条带数目少,条带背景弥散,清晰度差;9、
10、11 扩增效果基本一致,但其条带数目相对较少;
13、14、15、16 扩增效果相近,以组合 14 扩增效果相对
最好,其条带数目多,主带清晰,易于区分。综合以上
分析,确定选用 14 组合,即在 25 体系中含 Mg2 + 2. 0
mmol /L,dNTP 0. 15 mmol /L,引物 1. 0 μmol /L,TaqDNA
聚合酶 0. 5 U /25 μl,模板 DNA 70 ng。
图 1 ISSR-PCR正交试验结果
注:1 ~ 16 为表 2 的处理组合编号。
2. 2 Mg2 +对 ISSR-PCR的影响
如图 2 所示,Mg2 +浓度在 0. 25 ~ 1. 5 mmol /L 时,
扩增不出条带或者扩增产物量不足,不易区分;提高
Mg2 +浓度,条带数目和清晰度提高,当浓度为 2. 0
mmol /L时扩增效果最好。故 Mg2 +的最佳浓度为 2. 0
mmol /L。
图 2 Mg2 +对 ISSR-PCR的影响
2. 3 dNTP对 ISSR-PCR的影响
由图 3 可知,在不同 dNTP 浓度条件下均可扩出
条带。随着浓度的升高,条带强度的变化趋势是:由弱
到强,再由强逐渐到弱。当浓度为 0. 15 mmol /L时,反
应稳定且扩增出的条带清晰度最好,故选择 0. 15
mmol /L为最佳浓度。
图 3 dNTP对 ISSR-PCR的影响
2. 4 引物对 ISSR-PCR的影响
如图 4 所示,不同浓度的引物扩出的带型基本一
致。随着引物用量的增加,条带的清晰度随之提高且趋
于稳定。当引物浓度大于 1. 0 μmol /L 时,条带最为清
晰,考虑实验成本,以 1. 0 μmol /L为引物的最佳浓度。
图 4 引物对 ISSR-PCR的影响
2. 5 TaqDNA聚合酶对 ISSR-PCR的影响
如图 5 所示,当 TaqDNA 聚合酶浓度为 0. 25、
0. 5 U时,扩增出的条带弱且数目少。随着浓度的升
高,条带数目增多。当浓度为 1. 0、1. 5 U时,条带最为
清晰。继续提高浓度,则非特异性扩增增强,不易区
分。确定 TaqDNA聚合酶的最佳浓度为 1. 0 U。
图 5 Taq DNA聚合酶对 ISSR-PCR的影响
2. 6 模板 DNA对 ISSR-PCR的影响
如图 6 所示,模板 DNA 浓度为 5 ~ 50 ng 时,条带
的数目与清晰度逐渐提高。当浓度大于 50 ng 时,条
带的数目与清晰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故确定模板
DNA的最佳浓度为 50 ng。
图 6 模板 DNA对 ISSR-PCR的影响
·48·
第 30 卷 第 7 期 2011 年 7 月 种 子 (Seed) Vol. 30 No. 7 Jul. 2011
2. 7 循环次数对 ISSR-PCR的影响
如图 7所示,循环次数为 20、25 次时,扩增不出条
带。增加循环次数,扩增产物的量随之增加。循环次数
为 45次时,条带数目多、清晰度高,为最佳循环次数。
图 7 循环次数对 ISSR-PCR的影响
2. 8 退火温度对 ISSR-PCR的影响
如图 8 所示,温度较低时(51. 0 ~ 53. 0 ℃) ,除主
带外,杂带多,背景弥散,不易区分。随着退火温度升
高(53. 0 ~ 56. 6 ℃) ,引物与模板结合的特异性增强,
在 56. 6 ℃时,扩增效果最好。继续提高温度,非特异
性扩增加强。选择反应的退火温度为 56. 6 ℃。
图 8 退火温度对 ISSR-PCR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已有的报道中,多采用单因素或者正交试验设计
方法摸索 ISSR-PCR最佳反应条件[11]。单因素试验可
对各个主要因子进行系统的研究,但无法探讨不同因
素间的相互作用,试验结果分析多采用直观分析[11]。
正交试验可有效分析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但所获
得的只能是试验所用水平的某种组合,优选结果不会
超越所取水平的范围,其结果分析带有主观成分。如
何建立对 PCR扩增结果评判的客观标准,提高试验结
果的可信度和易操作性,对于促进 ISSR-PCR 技术的
发展具有重要价值[11]。先采用正交设计对反应条件
进行初步筛选,然后结合单因素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
可快速、有效地建立反应体系,为较好的方法。
反应体系选用合适的 Mg2 + 浓度非常重要,因
TaqDNA 聚合酶是 Mg2 + 依赖性酶,其活性大小受
Mg2 +浓度的影响,Mg2 +还可维持反应体系的 pH 值。
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对 Mg2 +要求严格,Mg2 +浓度过低
时,不能进行有效扩增。浓度选用 2. 0 mmol /L时最为
合适,扩增出的条带多,背景清晰。底物浓度过低,会
过早消耗完,使产物单链化;浓度过高,容易产生非特
异性扩增,还会与 Mg2 +结合,降低体系中 Mg2 +浓度。
本体系中 dNTP浓度在 0. 15 mmol /L左右时效果最好。
PCR 扩增产率和稳定性主要受引物与模板结合能力
影响。引物少,扩增产物少,引物过多则容易形成引物
二聚体和进行非特异性扩增,试验中合适的引物浓度
是 1. 0 μmol /L。TaqDNA聚合酶浓度过低合成效率低,
过高则增大非特异性扩增与成本,试验中选用 1. 0 U
较为合适。ISSR-PCR反应对模板 DNA浓度的要求范
围较宽[12],试验结果与报道相一致。试验中确定模板
DNA浓度为 50 ng。
试验对扩增程序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循环次数
和退火温度进行了筛选,确定扩增程序为:94 ℃预变
性 5 min,94 ℃变性 30 s,56. 6 ℃退火 45 s,70 ℃延伸
2. 0 min,45 个循环;72 ℃延伸 7 min,4 ℃保存。
参考文献:
[1]刘勇.药用紫金牛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
学报,1993,5(2) :54 - 55.
[2]邬家林. 紫金牛属药物的研究进展[J]. 中药材,1994,17
(5) :40 - 42.
[3]广西中医药研究所.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第 1 版) [M]. 南
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348.
[4]卢文杰,陈家源,金松,等.块根紫金牛化学成分的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1996,11(4) :226 - 227.
[5]雷雪峰,易津,侯丽丽.利用正交设计建立与优化北美驼绒
藜 ISSR-PCR反应体系[J]. 植物研究,2008,28(6) :693 -
697.
[6]赵谦,杜虹,庄东红.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
用[J].分子植物育种,2007,5(6) :123 - 129.
[7]陈大霞,李隆云,彭锐,等.黄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 IS-
SR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3) :1 937 - 1 940.
[8]关萍,马丹炜,王贵侠,等.利用 ISSR 标记对天麻的贵州种
群遗传多样性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6) :
35 - 40.
[9]郭丁丁,马逾英,唐琳,等.白芷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 IS-
SR研究[J].中草药,2009,40(10) :1 627 - 1 630.
[10]孙岳,李景鹏,金元昌,等. 南、北五味子 ISSR 鉴别研究
[J].中医药学报,2003,31(1) :29 - 30.
[11]廖丽,郭巧生.夏枯草 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建立与体系优
化[J].中草药,2009,40(7) :1 131 - 1 135.
[12]邵清松,郭巧生,谢作成. 基于方差分析优化菊花 ISSR-
PCR反应体系[J].中草药,2009,40(2) :284 - 288.
·58·
问题探讨 陈宗游 等:块根紫金牛 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