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银耳芽孢液体发酵培养基正交筛选试验



全 文 :银耳芽孢液体发酵培养基正交筛选试验
汪国莲1 , 陈立国2 , 陈 明1
(1.江苏省淮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江苏 淮阴 223001;2.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 , 湖北 武汉 430070)
  银耳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和药用菌 , 如四川通
江银耳 、 福建漳州雪耳一直享誉国内外。具有强筋
补肾 、 滋阴润肺 、 止咳补血 、 壮脑提神等功效 , 深
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 , 2 , 3 ,4〕。从银耳子实体和芽孢
中提取的多糖均能显著增强正常小鼠腹腔巨噬能
力。银耳芽孢发酵液与孢子多糖对急性渗出水肿型
炎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由于目前国内进行银耳菌
丝深层发酵提取多糖投资较大 , 尚未规模推广 , 因
而银耳芽孢的液体发酵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银耳芽孢液体培养培养基作正交筛选 , 以期
为规模生产银耳多糖作准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银耳芽孢:由华中农业大学应用
真菌研究室提供。培养基材料:葡萄糖 , 蔗糖 , 蛋
白胨 , 麸皮 , 硫酸铵 , MgSO4 , KH2PO4 。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因子及水平的设置:试验选取 L9 (3)4
正交表 , 设置 4 因子 3水平 , 试验因子及水平如下
表 1。
按 L9 (3)4 正交表配制成各处理培养基 , 各处
理总体积为1 000mL , pH 自然。培养基制作过程同
PDA相似 , 先按配方称取适量的麸皮于1 000mL 的
沸水中浸提 30min后过滤 , 取滤液再加入其它组分
后补充水分至总体积为1 000mL, 即得此处理培养
收稿日期:2000—08—21
  (2)堆肥的得率高。传统的堆制技术由于发
酵时间长原材料氧化消耗大 , 每 t干秸秆只能得到
2t左右的堆肥 , 而采用现代堆制技术一般可得到 3t
优质堆肥;
(3)堆肥质量高。新的堆制模式由于采用部分
或全部控制条件发酵技术使得堆肥的发酵过程在严
格的人为控制下进行 , 从而整个发酵过程按最理想
的状态进行 , 使得堆制后的堆肥的物理性况 , 化学
指标都适合于蘑菇的生长发育 , 其堆肥质量是传统
堆制方法生产的堆肥无法相比的。用新模式堆制的
每吨堆肥的蘑菇产量在 330kg 左右 , 是传统产量的
两倍。
[ 参考 文 献]
[ 1] Cormican T , Staunton L.Factors in mushroom (Agaricus
bisporus) compost productivity 〔 J〕.Mushroom Science ,
1991 , 13:221-224.
[ 2] Fermor T R , Randle P E , Smith J F.Compost as a sub-
strate and it s preparation 〔A〕.John Wiley , Sons.The bi-
ology and technology of the cultivated mushroom 〔C〕.
Chichester , 1985 , 81-109.
[ 3] Labance S E , Pecchia J , Beyerv D M.Phase I bunker sys-
tems 〔J〕.Mushroom News , 1998 , 46 (8):14-27.
[ 4] Noble R, Gaze R H.Controlled environment composting for
mushroom cultivation:substrates based on wheat and barley
straw and deep litter poultry manure 〔J〕.Journal of Agri-
cultural Science , 1993 , 123:71-79.
[ 5] Noble R , Gaze R H.Composting in aerated tunnels for
mushroom cultivation:influence of process temperature and
substrate formulation on compost bulk densi ty and productivi-
ty 〔J〕.Acta Horticulturae 1997 , 469:417-427.
Modern Composting Formula of Compost of the High Quality
LI Rong-chun1 , Ralph Noble2
(1.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Kunming 650201 , China;
2.Horticultur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 Warwick CV35 9EF , UK)
Abstract:The modern composting formula of compost of the high quality for button mushroom (Agaricus bisporus),
which includes the ingredient of compost , the composting program of phase I , the composting technique of phase Ⅱ and
some relativ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 has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And it has showed the modern com-
posting formula is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composting formula.
Key words:Button mushroom (Agaricus bisporus);Compost;Composting formula
26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20 , No.1
DOI :10.13629/j.cnki.53-1054.2001.01.014
  表 1 试 验因 子水 平 表
试验因子 水  平
1 2 3
A 碳源 葡萄糖 (g)蔗 糖 (g)
20
0
0
20
10
10
B 氮源 硫酸铵 (g)蛋白胨 (g)
1.5
0
0
2
0.75
1
C 麸   皮 (g) 25 50 100
D
矿质
元素
MgSO 4 (g)
KH2PO4 (g)
0.5
1.0
0
0
0.25
0.5
基。然后分装成 3个 250mL的三角瓶。在无菌条件
下接入浓度为 105/mL的芽孢悬浮液 0.1mL , 放于
23℃恒温箱中培养 , 5d 后用血球计数板计其芽孢
数量。
1.2.2 银耳芽孢生长量的测定:用接种枪吸取充
分摇匀的芽孢悬浮液点滴于血球计数板计数室内 ,
盖上盖玻片 , 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 , 取四角和中央
共5 中格 (共 80 小格), 计其芽孢数 , 然后再换算
成芽孢浓度 , 即为:每小格芽孢量×4×106×稀释
倍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银耳芽孢在供试的 9 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见表2。
表 2  银耳芽孢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统计表
处理
因子
A B C D 芽孢生长量 (×108) Tt Xt
1 1 1 3 2 1.50 1.41 1.15 4.06 1.35
2 2 1 1 1 1.20 1.50 1.45 4.15 1.38
3 3 1 2 3 1.75 1.82 1.50 5.07 1.69
4 1 2 2 1 1.20 1.42 1.60 4.22 1.41
5 2 2 3 3 2.08 2.15 2.10 6.33 2.11
6 3 2 1 2 1.60 1.60 1.40 4.60 1.53
7 1 3 1 3 3.70 3.67 3.50 10.87 3.62
8 2 3 2 2 3.30 2.99 2.75 9.04 3.01
9 3 3 3 1 1.52 1.36 1.36 4.18 1.39
T=52.52
对表 2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 采用 F
测验 (见表 3), 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氮源和矿质元素分别达到 1%及 5%的显著性水平;
而碳源与麸皮两因子差异不显著。
进一步对处理间及氮源 、 矿质元素的显著性差
异进行 Dumcaris新复极差多重比较 , 结果如表 4。
由表 4 可知:处理 7 达到 1%显著水平之上 ,
此培养基为银耳芽孢生长增殖的较佳营养配方。
表 3 方 差 分 析 表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差异显著性
处理间 8 16.4397 2.0549 4.24 **
因 A 2 2.2370 1.1185 2.31
B 2 7.4188 3.7094 7.65 **
子 C 2 1.5309 0.7655 1.58
D 2 5.2560 2.6280 5.42 *
误差 18 0.4851
总变异 26 16.9248
表 4 各处理间芽孢生长量多重比较
处理 平均芽孢量 (×108) 显著性水平
5% 1%
7 3.62 a A
8 3.01 ab AB
5 2.11 bc AB
3 1.69 C B
6 1.53 C B
4 1.41 C B
9 1.39 C B
2 1.38 C B
1 1.35 C B
表 5 氮源和矿质元素不同水平对银耳芽孢生长的
差异显著性多重比较
因子水平 平均芽孢量(×108)
差异显著性
5% 1%
氮 源
3 2.6767 a A
2 1.6833 b B
1 1.4756 b B
矿质元素
3 2.4744 a A
2 1.9667 a A
1 1.3944 b B
从表 5 可知:从氮源及矿质元素水平间的多重
比较结果可以看出氮源以 3 水平较好;矿质元素 2
和 3 水平间差异不显著 , 但较水平 1 差异显著 , 故
矿质元素 2 和 3水平均可。
2.2 讨论
通过营养试验筛选出较适于银耳芽孢生长的较
佳培养基为处理 7 营养组合 , 其配方为:葡萄糖
20g , 蛋白胨 1g , 硫酸铵 0.75g , 麸皮 25g , MgSO4
0.25g , KH2PO4 0.5g , 蒸馏水1 000mL , pH 自然。
试验表明:氮源和矿质元素两因子对银耳芽孢
生长具较大影响;初步分析氮源以 3 水平 (蛋白胨
27第 20 卷 第 1期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天 麻 仿 野 生 栽 培 立 体 模 式 设 计
望宏端
(湖北省宜昌市科协 , 湖北 宜昌 443003)
  天麻仿野生立体栽培技术一文在 《中国食用
菌》 1999 年第 3 , 4 期连载后 , 众多天麻栽培者来
函询问立体栽培模式的具体操作要求和方法。现借
贵刊再作专题介绍。
根据天麻喜荫凉 、 湿润 、 怕干旱 、 高温 , 需通
风透气的生理生长特点 , 以及充分利用土地形成良
性互补生态 , 提高种植效益出发 , 将天麻仿野生立
体栽培分林荫式 、 间作式 、 覆盖式 、 棚架式 4 种模
式进行设计。
1 林荫式 天麻在木本植物的林间空地栽培 , 利
用其杆 、 枝 、 叶为天麻遮荫保湿。栽培方法为:
1.1 林间套栽:应选择质地砂性偏酸 、 土层疏松
深厚? 终年荫凉湿润的阔叶用材林 、 杂灌林 、 防护
林和山竹林间边缘地段。凡松 、 杉密生 , 或久雨则
涝渍 , 久旱无水源 , 或土壤粘碱 、 杂菌
污染严重 , 或易遭山洪 、 兽害的地方均
不适宜。
坑窖要求:从采挖野生天麻中发
现 , 野生天麻的生长特点及环境 , 一般
是腐叶层厚麻坡 (地)皮 , 土壤疏松气
不逼 , 林荫七分郁蔽小 , 四季水分各相
宜。这即提示我们 , 进行天麻仿野生栽
培 , 要实行 “ 浅 (坑)窖 , 薄 (覆)
土 , 厚盖 (物)。” 仿野生栽培天麻 , 在
平地 , 窖深 10 ~ 15cm , 宽 50cm (菌材
方框式摆放)或 80cm (菌材田字格式
摆放)(见图 1), 长度不限。窖与窖间
隔1m 左右。窖间起浅排水沟 , 整个栽
培地四周起深排水沟。窖间树木尽量保
留 , 以便遮荫。
在坡地 , 坡度不宜太大 , 一般不超
过25°, 最好视坡势地形开成水平横屯。
屯面一般宽 1m 左右 (1m 内采用方框式
栽培 , 1m 以上则采用田字格式栽培)。
收稿日期:2000—07—14
开挖梯屯时 , 屯与屯间距视坡度而定 , 一般水平间
距 1m 左右。屯边树木 、 杂草尽量保留 , 便于保土
防屯坎溃崩。表层无杂菌污染的腐殖土起挖堆放一
处 , 待培养菌材和窖栽天麻时使用。屯面土层深翻
后 , 起挖 10 ~ cm 深的坑窖。
栽培方法:先按图 1 摆放一层 (底层)直径 6
~ 8cm 、 长 30cm , 两面砍 6~ 10 个鱼鳞口的新鲜段
材 , 并往每一个框内 , 靠近段材处撒放长 1 ~
1.5cm , 拇指粗的枝条 1.5 ~ 2kg , 填充栽培土与方
框平。再将提前用蜜环菌种培养的菌材 , 与底层段
材上下对齐摆放 , 靠近菌材撒放菌枝 , 点播天麻
种 , (见图2)往框内填充栽培土 , 超过上层菌材 1
~ 1.5cm , 最后垅箱成龟背形 , 并覆盖 1.5cm 左右
的树叶 、 杂草遮荫保墒。
1g , 硫酸铵0.75g)为佳 , 矿质元素也以加入量Mg-
SO4 0.25g , KH2PO4 0.5g (第 3 水平)较适。
[ 参考 文 献]
[ 1] 杨新美.中国食用菌栽培学 〔M〕.北京:农业出版
社 , 1988.
[ 2] 邓叔群.中国的真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63.
[ 3] 吕作舟.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 〔M〕.北京:农业出
版社 , 1992.
[ 4] 黄年来.自修食用菌学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
社 , 1987.
28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20 , 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