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银耳菌丝体的形态与银耳母种制备研究



全 文 :第 4 1卷 第 1期 中国食用 菌 D EB L IF E UN F G I O CH N I A
搞夏 用艳子分离、 塞
内分 离的方法获得纤细 的银
耳次生菌丝 、 节艳 于 和 原
基。 而银耳次生菌丝还 以白
毛 团 、 白 色谷拉 、 基呐菌丝
和绒毛的形态存在。 银耳菌
丝体的形态在一 定条件下互
相转化。 纤细 的银耳次生菌
丝 、 基内菌丝 、 菌龄短 的原
基组 织和绒毛都能与伴生菌
混合培养 , 配 制 成 银 耳 毋
种 。 其中三种形态与伴生菌
配制毋种未见报导 。 只要正
确辫识银耳菌丝体的不同形
态和菌龄 , 掌握适宜的条件
和技术 , 不仅 简化 了银耳的
分 离方法 , 而 且提高 了制作
母种的成功率 , 用未生产优
质原种和栽晤种 , 经过袋栽
和瓶栽获得 了高产铭耳。
关键词 银耳 次 生菌
丝 基内菌丝 原塞组 织
绒 毛 伴 生菌 母种
与银耳母种制备研究银耳菌丝体的形态
银耳生活史比较复杂 , 〔 1 、 2 、 3 、 4 〕银耳
在纤维素培养基上要有俗名叫香灰菌的伴生菌才能
生长 , 银耳母种必须是银耳菌丝和香 灰 菌 的 混合
物 , 因而银耳菌种生产都不稳定 。 目前制作银耳母种
基试验中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密度都略低 于 P D A
综合培养基 , 这可能是由于液态与固态培养基生态
条件差别的原因 。 同样 , 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固体培
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 , 在液体培养中却很差 , 有待
进一步研究证明 。
P D 综 合培养液与王米粉培养液生物效率分别
高于麦熬培养液和棉籽壳培养液 , 其主要原因可能
是马铃薯和 王米粉进入煮液的营养物质多于麦熬和
棉籽壳之故 , 这需要在弄清羊肚菌生长发育所需营
养采用纤细的次生菌丝和香灰菌在马铃薯琼脂培养
基斜面上混合培养〔 i 、 2 、 5 、 6 、 7 、 s 、 9 、
10 〕或基内 (耳木 ) 分离混合菌丝得到再 生 母种或
原种〔 5 、 6 、 7 、 9 、 11〕, 前一种方 法 操 作 麻
烦 , 成功率低 , 耳农多采用后一种方法 , 难免菌种
不纯 、 菌龄过长和香灰菌过剩 , 影响菌种质量。 许
多文献还介绍了其它方法 , 也不能有效 的 用 于 生
产 。 有的文献制种程序和概念混乱 , 无 法照其介绍
制种。 笔者从 1 9 8 7年开始力求掌握制种技术 , 发现
银耳次生菌丝体受条件影响有多种存在形态 , 用基
内菌丝 、 原基组织以及原基块上的绒毛 成功的与香
灰菌混合制作母种 , 迄今未见报告 。
1 材料
1

1 菌株
银耳 ( T r e 二 e l la f u e if o r m i s ) 8 4 0 1 购于 福建
古田县科委实验厂 ( 1 9 5 7 ) ; 银耳 K 、 0 5、 5 1、 2 0 3、
1 1 1 由山东省梁山食用菌研究所赠 ( 1 9 9 0 ) 。
1 .2 培养基
1
.
2
.
1 马铃薯琼脂培养基 : 土豆 2 50 克 , 黄豆 粉切
克 , 蔗糖 2 0 克 , 磷肥 1 0 克 , K H Z P O 4 2 克 , M g
5 0 ` 5 克 , 维生素 B 、 1 片 , 琼脂 20 一 28 克 , 泉水
I 00 0m l
,
p H 自然 。 纱布包湿润的黄豆粉煮半小时
取其汁。
1
.
2
.
2 木屑培养基 : 木屑1 00 0克 , 数皮 3 0 克 , 黄
豆粉 30克 , 石膏3 5克 , 磷肥 3 0克 , M g S O ; 1 0克 ,
物质成分及配 比后 , 分析确定各种夭然基 质 的 组
分 , 加 以正确匹配试验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 。 从生
产效益出发 , 以获得菌丝产量的低成本核算也是一
项评 价标准 。
本试验培养 16 夭收获菌丝时 , 尚处于菌丝生长
旺盛期 , 如果加长培养时间能够提高菌丝产量和生
物效率 , 表 4 中各种培养液约生物效率可能也会出
现不同步地变化 。
(参考文献略 )
ǎ山东师范学大生物系济甫2口014à张炳炽岭朱仁卫东
R e s e a r c h O n v a r io u s n u t r i e n t s a f f e e t i n g m y e e lia l g r o w t h o f M o r e l
Yo u G u o x ln Zh a n g J i
a n
(D
e p a r tm e n t o f B io lo g y
,
X i
n y o n g T e a e卜e r , 声 C o l! e考e , X ; n y o n g , 46 40 0 0 )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r e p o r t e d t h e r e , u l t s o f v a r i o u , n u t r i e n t s a f f e e t i n g m y e e l i a l g r o 讨 t h o f M o r e l .
I t i , 么 b l e t o g r o w l u x u r i a n t l y i n t w o s e m i s y n t h e t i e m e d i u m . T h e s u e r o 、 。 i、 a b l e t o
p r o m o t e m y e e l i a l g r o w t h
a n d g r o 万 i n g p r i m o r a d i u m , K N O 3 王5 b e s t n i t r o g e n 、 o t: r e e s , M o r e l
d o o s n o t u t i l i z e p e t o n e
.
T h o rn y e e l i a l g r o w t h a r e p o o r a n d e a n n o t g r o w P r im o r a d i u tn
w h e n l a e k i n g e a 共b o n s o u r e e o r n i t r o g e n s o u r e e i n m e di u m . T h e h i g h一 y ie l d o f m y e e l i a l
g r o w t h h a d o b t a i n e d i n t h e w h e a t b r a n l i q u i d m e d i u m
.
DOI : 10. 13629 /j . cnki . 53 -1054. 1995. 01. 007
中国食用菌 E DI BE L FU NG I O FC I HA N Vo l . l d, N o . l
维生素 B : 2 片 , 料 : 自来水 = 1 : 1 . 1 一 1 . 1 50
1
.
2
.
3 棉籽壳培养基 : 棉籽壳 10 k g , 戴皮 25 k g ,
黄豆粉 3 k g , 石膏Z k g , 自来水 12 0 k g 。
2 方 法
2
.
1 分离方法
2
·
1
.
1 抱子分离 : 剪取出耳 15 天的耳片 , 消毒 、 冲
洗 、 吸干后 , 挂于含马铃薯琼脂培养 基 的三 角瓶
内 , 2 3一25 ℃ , 24 小时取出耳 片 , 3 天 后 稀 释抱
子 , 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斜面或平板上划线培养 ,
有的抱子在三角瓶内继续培养 。 同时分离该朵穴的
香灰菌丝 。
2
.
1
.
2 基内菌丝分离 : 挑选优良的出耳瓶 , 去掉银
耳 , 打碎瓶 , 取料柱底部里的木屑接种在马铃薯琼
脂培养基上分离香灰菌 。 然后纸包整个或部分料柱
挂于室内 , 自然风千后取中下部玉米粒大木屑 , 压
碎 , 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斜面或平板上分离银耳菌
丝 。
2
.
2 配制母种和扩大原种、 栽培种 在马铃薯琼脂
培养基斜面上单独接基内菌丝 、 菌龄短 的 原 基 组
织 、 原基块上的绒毛或纤细的银耳次生菌丝 , 待菌
落长至归比玉米粒大 时 , 在 距 0 . 5厘米左右处 , 接少
许香灰菌丝 , 混合培养 。 选混合培养中白毛团长势
好 , 吐黄水的试管 , 挑取菌落时带少许香灰菌丝 , `
1 支母种接 1一 4 瓶木屑培养基即 原 种。 待 原 种
料白毛团大而丰厚且吐黄水或有原基时 , 取掉原基
和原基下面最硬的部分 , 把原种 瓶 约 13/ , 1 / 2 的
培养基搅碎拌匀 , 接 40 一 60 瓶木屑培养基即 栽 培
种。
2
.
3 栽培 同接栽培种一样的方法 , 用栽培种接 40
一 60 瓶棉籽壳培养基。
2
.
4 培养 银耳菌、 香灰菌 、 母种、 原种 、 栽培种 、
栽培瓶 , 23 一 25 ℃培养 。 栽培瓶长满菌丝后 , 给予
增湿 、 透光 、 通气等处理 。
3 结果和分析
3

1 1 月 1 7日收集担抱子 , 20 日稀释划线培养 , 15
一 30 天得到纤细的、 生长缓慢的次生菌丝 , 镜检菌
丝具有锁状联合 , 在马铃署琼脂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形成银耳原基。 一直在三角瓶内培养的担抱子 , 直
至 1 月 5 日 , 菌落上方有银耳原基和白色菌丝。 分
离到的次生菌丝和原基菌龄短 、 生活力强 , 但应淘
汰掉酵母状分生抱子、 初生菌丝 、 不形成原基的次
生菌丝、 甚至还有担抱子和次生担抱子。 三角瓶内
白色糊状菌落中的酵母状分生抱子或担抱子聚集成
堆 , 影响抱子萌发和菌丝融合 , 出现原基的机率很
低。
3

2 1 月 15 日开始自然风干 , 进行基内分离的培养
基 , 12 月 10 日分离。 竹 日试管斜面上有 银 耳 节 抱
子 、 银耳菌丝和原基 , 原基可长至直径 1厘米以上 ,
处理培养基的方法比现有的报导都简单 , 至少适用
于我国北方地区 。
3
.
3 银耳菌丝体的形态
3
.
3
.
1 纤细的银耳次生菌丝体银耳菌丝一般 指 次
生菌丝 。 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分离到的银耳菌丝
纤细 、 柔软和生长缓慢 , 且极易断裂成节抱子 , 但
能形成原基 。
3
.
3
.
2 节抱子基内菌丝 、 原基组织和绒毛接种在马
玲薯培养基上也容易形成节抱子 , 节抱子堆和酵母
状分生抱子菌落相似 , 节抱子难萌发菌丝 。 文献和
生产中 “ 芽抱 ” 一词 , 有时含节抱子或含酵母状分
生抱子 , 应予以区别 。
3
.
3
.
3 白毛 团在银耳母种 、 原种 、 栽培种和出耳料
面上生长有菌丝紧密 、 菌落浓厚和 大小不一或连成
一片的白色银耳次生菌丝 , 被称为白毛团 。 白毛团
能形成原基和子实体 , 是判断银耳菌种能否使用的
重要依据。 白毛团按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能生长
或断裂成节抱子 , 但不被用来分离菌丝。
3
.
3
. ` 白色谷粒分散于木 屑 、 棉籽壳培养基内的白
色谷粒状菌丝团 , 基内分离就是使其在马铃薯琼脂
培养基上生长 。 含有白色谷粒的木屑培养基才能作
为菌种 。 白色谷粒不能形成原基 , 只有成为培养纂
料面上的白毛团才能形成原基和子实体 。 有的文献
也称作白毛团 , 虽然两者都是次生菌丝 , 但存在位
置 、 形态和用途不一样 。
3
.
3
.
5 基内菌丝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节抱子 堆 和
原基块周围有时出现一圈明显区别于培 养 墓 的 区
域 , 生长有基内菌丝 , 培养基变硬 。 带有培养基的
基内菌丝体接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能继续生长 。
3
.
3
.
6 原基和原基块节抱子堆和基内菌丝 上方也 能
形成原基并扩大成原基块 。 米粒大的原基组织接在
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 , 6 一 10 天长到比玉米粒大或
更大 。
3
.
3
.
7 绒毛节抱矛堆和原基块上产生银耳菌丝 , 呈
白色绒毛状 , 绒毛松散而软 , 不易挑取 , 若取得当 ,
在乌铃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纤细的银耳菌丝 、 节抱
子或原基 。
虽然纤细的银耳次生菌丝 、 白毛 团 、 白色 谷
粒 、 基内菌丝 、 绒毛和原基都是双核菌丝 , 它们 的
发育阶段不 同 , 因而存在状态 、 生活力和作用也不
同 , 掌握这些特点对分离菌种、 配制母种 、 菌种扩
大和判断菌种能否使用是极其有利的。
5
.
4 母种制作见表 1 , 由表中看出 , 基内菌丝原基
组织以及绒毛也和纤细的银耳次生菌丝一样能与香
灰菌混合培养长在一起成为银耳母种 。 及时淘汰那
些银耳菌丝生长弱 , 不吐黄水或黄水极少的试管 。
不能用组织分离菌蕾和银耳基部组织得到的菌丝与
香灰菌配制母种 。
许多单位基内分离银耳菌丝和香灰 茵 丝 混 合
物 , 由此得到再生母种或再生原种 , 由于菌龄长 ,
第“ 卷 第 l 期 中国食用 菌 ED IBL EF UN G IF O Ol lN A
香灰菌过剩 , 菌种不纯 , 往往使成批
的菌种不能用 , 给生产造成损失 。
笔者试验 , 香灰菌在木屑培养
基上吃料 3 厘米以上 , 再接节抱子
得到二级母种的方法成功率很低 ,
生产上几乎不采用 。 试验证明 , 银
耳菌丝或大量节抱子与香灰菌同时
接种也不可取。
3

5 菌种扩大和栽培的结果 见 表
1
, 由表中看出 , 银耳菌与香灰菌
配制的母种能够用于扩大原种、 栽
培种和栽培 , 瓶栽 35 天采收 , 银耳
朵圆、 朵大 、 白色至浅黄色 , 干耳
表 1 银 耳 母 种 配 制 、 菌 种 扩 大 和 栽 培 一 览 表
接香灰菌 接原种 接栽培 种 栽堵 米收 严盆虾耳克 /场
0月 13
基 内菌丝
7 6一 1 1 8
S C一 1 2 2
6 7一 1 2 9
原基组织
纤 细
次生菌丝
接 种
9 月 19
t Z月 1 8
2 月 1 4
9 月 2 0
J l月 2 6
, l月 2 6
J Z月 22
l 月 18
1 0月 1 8
1 1月 11
9 月 2 6
12月 2 3
2 月 1 9
9 月 2 5
12月 2
1 1月 30
盔2月 3 0
2 月 2 2
} 0月 2 4
1 1月 1 5
2 月 2 4
1 0月 6
12月 J -
12月 5
l 月 2 5
3 月 7
1 1月 5
1 1月 2 5
1 1月 2 6
2 月 7
3 月 2 7
1 1月 8
l 月 9
l 月 2 2
2 月 2 7
3 月 2 5
1 1月 3 0
12月 2 1
12月 1 1
2 月 2 8
4 月 1 3
1 1月 2 6
2 月 l
2 月 9
3 月 15
4 月 12
12月 1 6
3 月 4
3 月 18
4 月 2 1
6 月 5
1月 2 5
2 月 1 4
8 3一 1 2 3
8 5一 1 2 7
7 0一 1 15
7 9一 1 2 4
8 1一 ! 2弓
8 0一 1 2 5
8 2一 1 2 4
率百分之十五左右 。 母种培养 1 0一 15 天 , 原种培养
25 一 35 天 , 栽培种培养 15 一 25 夭使用最合适。
4 讨论
掌握形态间转化规律 , 使分离工作容易成功 ,
菌龄短 、 生活力强的银耳菌不同形态间容易转化 。
从菌龄和生活力比较 , 抱子分离优于基 内 菌 丝 分
离 , 但泡子分离操作麻烦 , 要求严格的 纯 化 和 选
优 , 若得到原基和基内菌丝使纯化工作 较 容 易 进
行 。 用基内菌丝 、 原基组织和原基块上的绒毛制作
银耳母种比只用纤细的银耳次生菌丝制作母种提高
了成功率和质量 。 基内菌丝 、 原基和原基块上的绒
毛都是异核双核体 , 只要纯正和菌龄短 , 生活力必
然强 , 因此 , 它们能与相应的香灰菌丝长在一起成
为银耳母种 。
分离银耳菌 、 制作母种要求操作者正确辨识银
耳菌丝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 、 菌龄和纯度 , 否则分
离和制种工作会失败 。 还要掌握适宜的条件和操作
技术 , 包括培养基的配方 、 硬度 、 培养温度 、 生长势
的判断 , 银耳菌和香灰菌的比例以及接种时机等。
参 考 文 献
社 。 南京
( 2 ) 杨新美 ( 19 8 8 ) 中国食用菌栽培学 。 农业出版
社 。 北京
( 3 ) 黄年来 , 钟恒 ( 19 8 5 ) 银耳生活史的研 究。 食
用菌 N O 。 1 : 3一 4
( 4 ) 徐碧如 0 9 8 。 ) 银耳生活史的研究。 微生物学
通报 7 ( 6 ) : 2 4 】一 2 42
( 5 ) 姚淑先 ( 19 8 2 ) 瓶 栽银耳技术。 农业出版社 。
北京
( 6 ) 陈士瑜 ( 19 8 4 ) 银耳菌种生产技术 。 江苏科技
出版社 . 南京
( 1 ) 黄学馨 (l 9 81 ) 木耳与银耳 。 上海科学技术 出
版社。 上海
( 8 ) 张树庭 , P 。 G 。 M i le s ( 杨 国良等译 一9 9 2 ) 食
用草菌及其栽培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保定
( 9 ) 张炳炽 ( 1 9 88 ) 徽生物学简明教程 。 青 岛出旅
社 。 青 岛
l( 0) 王润坟 ( 内部发行 ) 北方银耳生产 技术 讲义 。
第 2 . 5册 。 齐齐哈尔市科委
(一 ) 陈启水 ( 19 8 4 ) 银耳 栽培 。 农业出版社 。 北京
( 12 ) 黄毅 ( 1 9 9 2 ) 食用 菌生产理论与实践。 厦 门大
学出版社 。 厦 门
( 13 ) 山西省食用菌开发领导组办公室 ( 19 8 9 ) 山西
食用菌栽培。 山西科学教育 出版社 。 太 原
( l ) 黄年米 ( 19 8 7) 自修食用 菌学 。 南 京 大学 出版
T H E F O RM S O F MY C E L! A AN D T H E P R E P AR AT IO N O F
M A ST E R C U LT U RE S O F T R EM E L L A
z ha n g B in g z h范 Z卜u L in g r e n Z ha n 手W e ido n g
( B i
o
l
o gy D
e户a r t m e n t , Sh a n d o n g N o r m a l U n ive sr it y , J in a n )
A bs t r a e t
T h
e d e l i e a t e , e e o
n d a r y m y e e l i a
, a r t h r o s P
o b t a i n e d b y s i n g l e s p o r e i s o l a t i o n a n d m y e e l
a o d p r im o r d i a o f 犷 . f o e ilo , m fs e a 。
i s o l a t i o n i n t h e m e d i u也 . H o w o v e r ,
b e
t h e
oria
中国食用菌 E I D B LE FU NG I O FC HI A N Vo l。 1 4 . No 。 l
尸、 矛产、 尹内
(胶 ) (陀 ) (螺)
、 副 、 、 2,、 产
及其对菇木的危害
谭 伟
( 四川省农科院 土肥所微生物室 成都 6 工0 0 6 6 )
在食用菌栽培中害菌的危害造成食用菌大幅度
减产 。 害菌种类繁多 , 已有许多文献加 以记载 。 认
识害菌 , 掌握害菌的发生条件 , 采取有效的防治措
施对食用菌生产有着重要 意义 。 本文系笔者对在日
本进修期间观察到的危害菇木的一种害菌— 胶陀螺 的描述 。 鉴于 国内对这 一害菌的报导不多 , 根据
亲自观察 , 并参照有关文献加 以综合报导 , 供同行
参考 。
1 胶陀蜘的分练 分布及形态特征
1
.
2 分 类地位 : 胶陀螺 ( B Z“ 夕a : `a 落” g u n` o ” 5 F r . )
隶属于子 囊 菌 亚 叮 ( A s c o m y co : in a) 、 盘 菌 纲
(D i s e o m y e e t e s )
、 锤舌菌手l, ( L e o t i a e e a e ) 、 胶
陀螺属 (B ul g ar i a) 。 因形似陀螺 , 质地为胶质 ,
故名胶陀螺 ; 日本人 视为橡胶质 , 称 之为 橡 胶 菇
( 万 吞 夕夕 ) 。
1
.
2 分布 : 胶陀螺广泛地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 区 ,
在我国分布于吉林 、 河北 、 甘肃 、 四川 、 云 南 等
省 , 贵州省内的石叶 (佛顶山 ) 、 荔波 ( 茂 兰 莫
干 ) 、 雷山 (雷公山 ) 等地有此菌分布。 主要生长
于 山毛样 、 蒙古栋 、 抱栋 、 麻栋等阔叶树的倒木或
枯枝上 。
1
.
3 子实休形态特征 : 胶陀螺为大型真菌 , 其子实
休初为球形~ 倒卵形 , 其内部形成黑色子实层 。 一
旦成熟变成曰形~ 倒 圆锥形或陀螺形 , 锥底面成为
浅陷或平展 。 大小为直径 1~ 44。 、 高 1 ~ 2 . c5 二 ,
子实层的一面紫黑色 , 若带湿度则具有光泽 。 肉质
呈琼脂质地状的橡胶质而具有弹力 , 淡褐色 。 子囊
呈棒状 , 大小为 1 0~ 1 2 x 1 2 0~ 1 5 0卜 , 抱子单行排
列于子囊之中 , 子囊抱子椭圆形 , 暗绿褐色 , 大小
为 5 ~ 8 x l l~ 1 5林, 侧丝线形。
2 胶陀螺的发生条件
胶陀螺一般在 6 ~ 9 月发生 , 多发生于 7 ~ 8
月。 其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 10 ~ 36 ℃ , 最适温度为
25 ~ 30 ℃ , 对温度的要求属 中偏高温 。 多湿环境容
易发生 , 易在菇木含水量高的情况下发生 , 它是在
干燥不充分的鲜木状态菇木上发生 的代表性害菌 。
3 胶陀螺对菇木危害的病症
在食用菌栽培中胶陀螺主要危害香菇 、 滑菇等
菇木 。 起初沿着树皮的裂隙形成褐色粒状子实体 , 接
着生长 , 不久成熟变成黑褐色 , 菌丝伸入不太深的
形成层至木材表面。 在患部产 生小豆粒大的黑色块
及在其周围产生具有褐色变色部的病斑。 主要危害
第一年的菇木 , 分解菇木 , 与香菇 、 滑菇等食用菌
争夺养分 , 影响食用菌产量 , 翌年以后香菇菌丝占
据优势 , 不直接造成危害 。
4 防治措施
针对胶陀螺的发生条件 , 采取适期采伐原木 、
叶干或枝千完全 , 使原木充分干燥的措施 , 有效地
防治其对菇木的危害 。 在含水量高的原木上接种 ,
不仅使菌种成活率低 , 而且很容易招致胶陀螺 、 纤
孔菌 ( I ” o n o t u s “ e r a n t宕e u ` ) 等害菌发生 , 因此要
给予充分重视。
~一一 、 ~ 、 、 、 气八八、 、一一一一、一~ ~ 、 、~ 、 ~ .一s e e o n d a r y m y e e l i a w i l l s t i l l e x i s t i n t h e f o r m s o f w h i t e w e f t a g g r e g a t王o n , w h i t e g r a n u l e -m e d i u m m y e e l i a a n d d o w n . T h e m y e e l i a l f o r m s o f T . f u e if o r m i s e a n t r a n s f o r m e a e h o t h e ru n d e r e e r t a i n e o n d i t i o n s . T h e d e l i e a t e s e e o n d a r y m y e e l i a o f T 。 f u e if o r m fs , m e d i u m m y e e l i a ,y o u n g P r i m o r d i u m t i s s u e a n d d o w n e a n b e e u l t u r e d w i t h t il e i r a s s o e i a t e d f u n g i r e s P e e t i v e l y -a n d . t h e m i x e d e u l t u r e s t a t e d a b o v e w i l l b e e o m e t h e m a s t e r e u l t u r e s o f T 。 f “ e汀。 , m玄5 . 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t h e m a s t e r e u l t u r e s b y u s i n g t h e t h r e e f o r m s o f t h e m h a s n , t b e e n r e p o r t e d
y e t

5 0 l o n g a s w 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f o r m s a n d g r o w t h s t a g e o f T

f u c ifo
r从 15
e o r r e e t l y a n d h a n d l e t h e s u i t a b l e e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t e e h n i q u e
,
w e e a n n o t o n l y s im P l i f y t h e
w a 了 f o r i t s i s o l a t i o n b u t a l s o e a n e a s i l y g e t t h e m a s t e r e u l t u r e o f T 。 f u e ij o r阴 15 , w h i e h
c a n b e u s e d f o r p r o d u c i n g s e e o n d a r y e u l t u r e a n d s p a灭n 一 o f 五i g h q u a l i t y · B y b a g 一 o r 七 o t t l e
e u l t i v a t i o n t h e p r o d u e t i o n o f T
.
f “ c if o , 明 fs e a n b e r a i s e d .
K e v W o r d:
: T r e o e l l a f
u c i f o r 。 艺s , s e e o n d a r y 二Ye e l i a , m e d i u也 一m y e e l i a ,
.
p r i m o d i u过 t i s s u e .
d o w n
, a s s o e i a t e d f u n g i , m a 污t e r e u l t u r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