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毛木耳栽培基质替代原料初步筛选研究



全 文 :文章编号:1001 - 4829(2011)03 - 1043 - 07
收稿日期:2010 - 12 - 12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毛木耳与药用菌
栽培岗位建设项目(农科教发[2007]12 号) ]
作者简介:谭 伟(1964 -) ,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
与栽培研究,E-mail:332528058@ qq. com,* 为通讯作者。
毛木耳栽培基质替代原料初步筛选研究
谭 伟1,郭 勇2,周 洁1,贾定洪1,苗人云2,王国英3,王仁峰4,黄忠乾1,郑林用5*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金地菌类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3.通江县银耳科
学技术研究所,四川 通江 636700;4.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5.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四川 成
都 610066)
摘 要:针对近年毛木耳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和木屑玉米芯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实问题,在主产区现有栽培料配方(对照配方
CK1和 CK2)基础上,设计了 16 个毛木耳栽培料配方,以稻秆、玉米秆、油菜秆、棉花秆、桑枝屑和菌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籽壳和杂
木屑,进行毛木耳(黄耳 10 号)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 1 的生长速度(1. 08 mm /d)快于 CK1(0. 92 mm /d)、菌丝生长势表现一
般,菌丝长满菌袋较快(82 d)、子实体原基形成较早(96 d)、鲜耳百片重较高(4576. 5 g /百片)、鲜耳片厚度较厚(2. 00 mm /片)、子
实体泡发率高(961. 54 %) ;鲜耳产量最高(0. 918 kg /袋) ,高于 CK1(0. 807 kg /袋)13. 75 %但差异不显著、高出 CK2(0. 608 kg /
袋)50. 99 %,且差异显著。笔者认为毛木耳生产中可以因地制宜地逐步推广使用栽培料配方 1(30 %棉籽壳、30 %玉米芯、30 %
桑枝屑和 10 %固定辅料)。
关键词:毛木耳;栽培料配方;鲜耳产量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Preliminary Study on Screeening Substitute of Raw Materials in
Auricularia polytricha Culture Media
TAN Wei1,GUO Yong2,ZHOU Jie1,JIA Ding-hong1,MIAO Ren-yun2,WANG Guo-ying3,
WANG Ren-feng4,HUANG Zhong-qian1,ZHENG Lin-yong5*
(1. 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ichuan Chengdu 610066,China;2. Sichuan Jindi Fungus Co.,
LTD,Sichuan Chengdu 610066,China;3. Scientif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emella of Tongjiang Country,Sichuan Tongjiang
636700,China;4.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ichuan Ya’an 625000,China;5. Administra-
tiv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ichuan Chengdu 610066,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realistic problem of the price increases of the main raw material price for cultivation of Auricularia polytricha,16 ma-
terial formulations of which cotton seed hull and sawdust corncob were partially or all replaced with rice straw,corn stalks,rape straw,cotton
stalk,mulberry cuttings and mushroom residue was used to conduct the cultivation experiment of Auricularia polytricha (Huang er No. 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compared with CK,the growth rate of formula 1 (1. 08 mm / d)was faster than that of CK1 (0. 92 mm / d) ,the
mycelial growth potential was common,fruiting body primordia could earlier form (96 d) ,the fresh weight of one hundred ear was heavier
(4576. 5 g / one hundred) ,the fresh ear thickness was thicker (2. 00 mm / film) ,fruiting body bubble rate was higher (961. 54%). The
fresh ear yield of formula 1 (0. 918 kg /bag)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K1 (0. 807kg /bag)by 13. 75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
cant. The fresh ear yield of formula 1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K2 (0. 608 kg / bag)by 50. 99 %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Of
yield factors. The conclusion was drawn that the production of wool fungus should gradually promote the use of formulation 1 (30 % cotton
seed shell,30 % corn cob,30 % mulberry cuttings and 10 % fixed accessories).
Key words:Auricularia polytricha;Cultivation of formulation;Fresh Auricularia polytricha yield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1 ~3] 是黄背木耳和白背木耳等的总称,为我国的主栽食
用菌和重要出口食用菌。黄背木耳主产区在四川省
和河南省,白背木耳主产区在福建省。四川从 20 世
纪 80 年代初开始大面积栽培黄背木耳,目前年产量
2 亿袋以上,并向全国各地推广应用[4]。栽培黄背
木耳已经成为耳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3401
2011 年 24 卷 3 期
Vol. 24 No. 3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OI:10.16213/j.cnki.scjas.2011.03.066
生产上栽培毛木耳的主要大宗原料为棉籽壳、
阔叶树木屑和玉米芯[4]。但栽培毛木耳的原材料
不断涨价[5],导致栽培成本不断增加及经济效益不
断下滑。毛木耳属于腐生菌,可以通过其它农林副
产物替代现有栽培主料,从而降低栽培成本[6 ~ 7]。
据报道,汤玫安(1985)以胡豆壳为主料栽培毛木
耳,干耳转化率达到了 14. 1 % [8]。林心炯等
(1993)以茶屑代替木屑栽培毛木耳,较对照大幅增
产[9]。李慧珍(1992)用甘蔗渣栽培毛木耳,每百公
斤干料产干耳最高达 30 kg[10]。吴振忠等(1998)以
梨枝屑分别替代杂木屑栽培毛木耳,毛木耳的生物
学效率大幅增加,并认为利用梨枝条栽培毛木耳可
以完全取代杂木屑[11]。翁伯奇等(1999)以 30 %草
粉 + 30 %沼渣替代木屑栽培毛木耳得到产量和营
养物质双增加的良好效果[12]。王基(1997)报道在
永定县用薯头梗生料栽培毛木耳生物学效率高,收
到较好的经济效益[13]。方白玉等(2005)以 38 %香
根草、10 %象草和 30 %芒其栽培毛木耳,生物学效
率达到 127. 5 %[14]。顾洪涛等(2005)报道用白灵
菇废料栽培毛木耳,可节约棉壳 50 %[15]。由此可
见寻找毛木耳栽培替代原料拓展栽培原料范围是切
实可行的。
本试验在主产区现有栽培料配方基础上,将农
村丰富的水稻、玉米、油菜等秸秆资源应用于毛木耳
栽培替代或部分替代价格昂贵的棉籽壳和木屑,期
望能够优化栽培基质配方,提高毛木耳栽培效
益[1 ~ 2]。
图 1 试验使用的菌种
Fig. 1 The strain used in the test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原料及处理
供试原料为新鲜、干燥、无霉变的棉籽壳、木屑、
玉米芯、稻秆、玉米秆、油菜秆、棉花秆、桑枝屑和菌
渣。除棉籽壳外的其它原料均以筛孔为 2 cm 的粉
碎机分别粉碎后备用。
1. 2 使用菌种及来源
试验用毛木耳的品种为“黄耳 10 号”,其栽培
种由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微生物室提供(图 1)。
1. 3 试验方法
1. 3. 1 栽培料对照配方 选用目前生产上使用较
多的如下 2 个栽培料配方作为本试验各个处理的对
照(CK)。
CK1:棉籽壳 30 %、杂木屑 30 %、玉米芯 30
%、玉米粉 2. 5 %、麦麸 2. 5 %、石灰 4 %、石膏 1
%。
CK2:棉籽壳 10 %、杂木屑 40 %、玉米芯 40
%、玉米粉 2. 5 %、麦麸 2. 5 %、石灰 4 %、石膏 1
%。
对照配方中的主料为棉籽壳、杂木屑、玉米芯,
占 90 %;辅料为玉米粉、麦麸、石灰和石膏,占 10
%。
1. 3. 2 供试不同栽培料配方 以对照配方为基础,
调整主料配比、保持辅料配比不变(10 %)来设计试
验配方处理。即以稻秆、玉米秆、油菜秆、棉花秆、桑
枝屑和菌渣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对照配方 CK1 和
CK2 中的棉籽壳和杂木屑,设计试验配方见表 1。
表 1 中包括对照配方在内共有 18 个配方即为
18 个处理,每个处理设 3 次重复,每次重复栽培 30
袋(制袋时超过 30 袋,考虑破袋或污染等因素,确
保每次重复有 30 袋参与试验)。
1. 3. 3 毛木耳生产管理 按常规生产方法进行生
产管理出耳。
1. 4 试验观测项目
1. 4. 1 各个处理间发菌指标 观测记载各个处理
菌种块萌发、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和满袋天数等,
同时包括杂菌污染情况,以比较各个处理之间的差
异。
1. 4. 2 各个处理间出耳指标 观测记载各个处理
的子实体原基形成、子实体性状(颜色、大小、厚薄)
和产量等指标,以比较各个处理对出耳的品质与产
量的影响。
1. 5 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计算每个处理 3 个重复的出耳子实体平均
产量。利用 DPS数据分析软件分析供试 18 个处理
4401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3 卷
表 1 供试的 18 个栽培料配方(%)
Table 1 The 18 tested formula of planting material
配方 棉籽壳 杂木屑 玉米芯 桑枝屑 菌渣 稻草秆 玉米秆 油菜秆 棉花秆 辅料(固定)
CK1 30 30 30 - - - - - - 10
CK2 10 40 40 - - - - - - 10
配方 1 30 - 30 30 - - - - - 10
配方 2 20 30 30 - 10 - - - - 10
配方 3 20 30 30 - - 10 - - - 10
配方 4 20 30 30 - - - 10 - - 10
配方 5 20 30 30 - - - - 10 - 10
配方 6 20 30 30 - - - - - 10 10
配方 7 10 30 30 - 20 - - - - 10
配方 8 10 30 30 - - 20 - - - 10
配方 9 10 30 30 - - - 20 - - 10
配方 10 10 30 30 - - - - 20 - 10
配方 11 10 30 30 - - - - - 20 10
配方 12 - 30 30 - 30 - - - - 10
配方 13 - 30 30 - - 30 - - - 10
配方 14 - 30 30 - - - 30 - - 10
配方 15 - 30 30 - - - - 30 - 10
配方 16 - 30 30 - - - - - 30 10
注:表中数据为原料的干料重量百分比。
间(即每个在配料配方处理间)的产量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 1 发菌期间的性状指标
2. 1. 1 菌种块萌发比较 由表 2 可知,接种毛木耳
栽培种块后第 2 天各个菌袋中均萌发出了新生菌
丝,并开始有“吃料”迹象,但各处理菌袋中的新菌
丝萌发没有什么差异(表 2)。
2. 1. 2 菌丝生长比较 菌丝生长速度:毛木耳菌丝
体“吃料”长过“袋膀”后统一划起始线和终止线,分
别获得菌丝在各个培养基上的直线生长速度。从表
2 可知,毛木耳菌丝在各个培养基上的直线日均生
长速度范围在 0. 33 ~ 1. 64 mm /d,平均生长速度为
1. 00 mm /d,生长速度最慢的为配方 13(0. 33 mm /
d) ,最快的是配方 5(1. 64 mm /d)。对照处理 CK1
和 CK2 的生长速度分别为 0. 92 和 1. 00 mm /d,与
平均生长速度基本相当。供试各个处理菌丝生长速
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配方 5(1. 64 mm /d)>
配方 6(1. 56 mm /d)>配方 3(1. 33 mm /d)=配方 4
(1. 33 mm /d)>配方 9(1. 31 mm /d)>配方 2(1. 11
mm /d)=配方 11(1. 11 mm /d)>配方 1(1. 08 mm /
d)> CK2(1. 00 mm /d)>配方 8(0. 98 mm /d)>配
方 7(0. 92 mm /d)= CK1(0. 92 mm /d)和配方 16(0.
92 mm /d)>配方 10(0. 83 mm /d)>配方 12(0. 78
mm /d)> 配方 15(0. 51 mm /d)> 配方 14(0. 39
mm /d)>配方 13(0. 33 mm /d)。
菌丝生长势:从表 2 可知,供试各个处理毛木耳
菌丝体的生长势表现一般(+)的有配方 1、配方 9、
配方 11 和配方 14,生长势表现较强(+ +)的有配
方 CK1 、配方 CK2、配方 2、配方 4、配方 7、配方 8、配
方 10、配方 12、配方 15 和配方 16,生长势表现强
(+ + +)的有配方 3、配方 5、配方 6 和配方 13。
2. 1. 3 满袋天数比较 从表 2 可知,供试各处理菌
丝长满料袋的所需时间为 79 ~ 83 d,平均满袋时间
为 80 d,满袋最慢的是配方 15(需 83 d) ,满袋最快
的是配方 6(只需 79 d)。对照处理 CK1 和 CK2 的
满袋时间均为 80 d。
2. 2 子实体性状指标
2. 2. 1 耳基形成比较 从表 3 可知,供试各处理从
接种到耳基形成时间为 89 ~ 103 d,平均时间约为
95 d,所需时间最短的处理是配方 3(89 d) ,最长的
处理是配方 12(103 d)。对照处理 CK1 和 CK2 的
耳基形成的时间均为 90 d,均低于平均值。
2. 2. 2 耳片性状比较 从表 3 可知,供试各处理耳
片的颜色均显现为暗褐色。
鲜耳片的重量为 3911. 3 ~ 7710. 0 g /100 片,平
54013 期 谭 伟等:毛木耳栽培基质替代原料初步筛选研究
表 2 供试各处理发菌期观测指标结果
Table 2 The indicators on period of germination
处理配方编号 种块萌发(d) 菌丝生长速度(mm/d) 菌丝长势 满袋天数(d)
CK1 2 0. 92 + + 80
CK2 2 1. 00 + + 80
配方 1 2 1. 08 + 82
配方 2 2 1. 11 + + 80
配方 3 2 1. 33 + + + 80
配方 4 2 1. 33 + + 79
配方 5 2 1. 64 + + + 81
配方 6 2 1. 56 + + + 79
配方 7 2 0. 92 + + 81
配方 8 2 0. 98 + + 81
配方 9 2 1. 31 + 82
配方 10 2 0. 83 + + 82
配方 11 2 1. 11 + 80
配方 12 2 0. 78 + + 83
配方 13 2 0. 33 + + + 82
配方 14 2 0. 39 + 82
配方 15 2 0. 51 + + 83
配方 16 2 0. 92 + + 82
注:①种块萌发:以接种后菌种块开始萌发的天数 d表示,如若接种后第 2 天种块开始萌发,则表中填为 2。②菌丝生长速度(mm/d)=菌
丝在料袋中直线伸长长度(mm)/菌丝生长天数(d)。③菌丝生长势:“ +”表示菌丝生长势一般,“ + +”表示生长势较强,“ + + +”表示
生长势强。④满袋天数:指从接种到菌丝长满料袋的天数。
均重量为 5142. 3 g /100 片,最重的是配方 2(7710. 0
g /100 片) ,最轻的是配方 3(3911. 3 g /100 片) ,对
照处理 CK1 和 CK2 耳片的重量分别为 4599. 0 和
4527. 0 g /100 片,均低于平均值。
鲜耳片的厚度为 1. 25 ~ 2. 13 mm /片,平均厚度
为 1. 86 g mm /片,最厚的是配方 2(2. 13 mm /片) ,
最薄的是配方 3(1. 25 mm /片)。对照处理 CK1 和
CK2 耳片的厚度分别为 1. 75 和 1. 63 mm /片,均低
于平均厚度。
子实体的泡发率范围在 833. 33 % ~ 1126. 13
%,平均泡发率为 967. 25 %,最高的为配方 12
(1126. 13 %) ,最低的为配方 6(833. 33 %)。对照
处理 CK1 和 CK2 的泡发率分别为 968. 99 % 和
1074. 11 %,均低于平均泡发率。
2. 2. 3 出耳产量比较 从表 4 可知,按照 CK1、
CK2、配方 1、配方 2、配方 3、配方 4、配方 5、配方 6、
配方 7、配方 8、配方 9、配方 10、配方 11、配方 12、配
方 13、配方 14、配方 15 和配方 16 处理编号顺序,可
计算出供试各处理的鲜耳平均产量依次分别为 0.
807、0. 608、0. 918、0. 733、0. 762、0. 710、0. 582、0.
738、0. 620、0. 721、0. 696、0. 657、0. 705、0. 570、0.
734、0. 715、0. 598 和 0. 785 kg,各处理中鲜耳平均
产量为 0. 570 ~ 0. 918 kg /袋,综合平均值为 0. 703
kg /袋,其中产量最高的是配方 1(0. 918 kg /袋)、最
低的是配方 12(0. 57 kg /袋)。对照处理 CK1 和
CK2 的鲜耳平均产量分别为 0. 807 和 0. 608 kg /袋,
CK1 高于平均产量、CK2 低于平均产量。
从表 4 可知,从生物学效率角度看,供试各处理
的生物学效率为 6. 82 % ~13. 38 %,平均生物学效
率为 8. 90 %,其中生物学效率最高的是配方 1(13.
38 %)、最低的是配方 12(6. 82 %)。对照处理 CK1
和 CK2 的生物学效率分别为 11. 45 %和 7. 60 %,
其中 CK1 高于平均值、CK2 低于平均值。
对供试各个处理鲜耳平均产量进行方差分析。
从表 5 可知,以 CK1 为对照,配方 1 的平均产量为
0. 918 kg /袋,较对照高,但差异不显著;配方 2、配方
3、配方 4、配方 6、配方 7、配方 8、配方 9、配方 10、配
方 11、配方 13、配方 14、配方 16 的平均产量低于对
照的平均产量,差异也并未达到显著水平;配方 5、
配方 12、配方 15 的平均产量低于对照,差异呈极显
著水平。
以 CK2 为对照,配方 1 的平均产量高于对照,
且差异呈及显著水平;配方 2、配方 3、配方 4、配方
6、配方 7、配方 8、配方 9、配方 10、配方 11、配方 13、
6401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3 卷
表 3 供试各处理出耳的子实体性状指标
Table 3 The indicators of fruiting body with each treatment
处理
编号
耳基形成
(d)
耳片性状
色泽(颜色)
百片重
(g /100 片) 厚度(mm/片) 泡发率(%)
CK-1 90 暗褐色 4599. 0 1. 75 968. 99
CK-2 90 暗褐色 4527. 0 1. 63 1074. 11
配方 1 96 暗褐色 4576. 5 2. 00 961. 54
配方 2 95 暗褐色 7710. 0 2. 13 968. 99
配方 3 89 暗褐色 3911. 3 1. 25 956. 94
配方 4 90 暗褐色 5739. 5 2. 13 940. 73
配方 5 96 暗褐色 5189. 5 2. 00 981. 35
配方 6 90 暗褐色 6113. 5 1. 75 833. 33
配方 7 96 暗褐色 5940. 0 2. 00 1016. 26
配方 8 90 暗褐色 4057. 0 1. 75 889. 68
配方 9 98 暗褐色 5110. 0 2. 13 907. 44
配方 10 96 暗褐色 4722. 5 1. 75 1014. 20
配方 11 98 暗褐色 7410. 0 2. 00 963. 39
配方 12 103 暗褐色 4920. 0 1. 75 1126. 13
配方 13 96 暗褐色 4166. 5 1. 75 940. 73
配方 14 98 暗褐色 4131. 0 1. 75 872. 60
配方 15 99 暗褐色 5590. 0 1. 75 974. 66
配方 16 98 暗褐色 4148. 5 2. 13 1019. 37
注:①耳基形成(d) :指从接种到料袋至菌袋形成原基的时间。②耳片色泽:以刘波著《蘑菇及其栽培》(科学出版社,1964)“蘑菇简易色
谱”[源自“菇类爱好者手册”(Handbuch für Pilzfreunde) ,1958]对比耳片颜色。③100 重:以 100 片鲜木耳子实体的重量来衡量耳片大小。
④耳片厚度:将 10 片鲜耳片重叠起来,以测微尺测出厚度除以 10,即得单片耳片的厚度。⑤泡发率:指干木耳浸泡吸水并滤去余水后的湿
木耳与原干木耳的重量百分比。
图 2 试验部分处理的出耳情况
Fig. 2 The part of fruiting test
配方 14、配方 16 的平均产量高于对照 CK2,但差异
不显著;配方 5、配方 12、配方 15 的平均产量低于对
照,但差异不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3. 1 供试各个处理对毛木耳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18 个栽培料配方处理中供试毛木耳菌株“黄耳
10”栽培种菌种块均萌发出了新菌丝,这说明供试
的栽培原料均适宜菌种块菌丝萌发。
供试 18 个栽培料配方处理对“黄耳 10”菌丝生
长速度和生长势均有一定影响。对照处理 CK1 和
CK2 的生长速度分别为 0. 92 和 1. 00 mm /d,与平均
生长速度基本相当。平均生长速度为 1. 00 mm /d,
生长速度最慢的处理是配方 13(0. 33 mm /d) ,最快
的处理是配方 5(1. 64 mm /d)。
供试各个处理中毛木耳菌丝体的生长势表现一
般(+)的有配方 1、配方 9、配方 11 和配方 14,生长
势表现较强(+ +)的有配方 CK1、配方 CK2、配方
2、配方 4、配方 7、配方 8、配方 10、配方 12、配方 15
和配方 16,生长势表现强(+ + +)的有配方 3、配
方 5、配方 6 和配方 13。
供试各处理毛木耳菌丝长满料袋的平均满袋时
间为 80 d,满袋最慢的是配方 12 和配方 15(需 83
74013 期 谭 伟等:毛木耳栽培基质替代原料初步筛选研究
表 4 供试各处理出耳产量
Table 4 The yield of fruiting test with each treatment
处理
编号
鲜耳总产量(kg /30 袋) 鲜耳平均产量 (kg /袋)
重复 1 重复 2 重复 3 重复 1 重复 2 重复 3
总干重
(kg)
每袋干重
(kg)
生物学
效率
(%)
CK1 26. 962 21. 843 23. 817 0. 899 0. 728 0. 794 12. 10 0. 134 11. 45
CK2 14. 135 19. 587 20. 961 0. 471 0. 653 0. 699 7. 56 0. 084 7. 60
配方 1 28. 482 26. 114 28. 055 0. 949 0. 870 0. 935 13. 25 0. 147 13. 38
配方 2 20. 695 23. 95 21. 331 0. 690 0. 798 0. 711 9. 00 0. 100 9. 09
配方 3 23. 324 20. 557 24. 677 0. 777 0. 685 0. 823 8. 10 0. 090 8. 18
配方 4 19. 663 22. 518 21. 747 0. 655 0. 75 0. 725 9. 00 0. 100 9. 09
配方 5 18. 324 16. 923 17. 121 0. 610 0. 564 0. 571 7. 92 0. 088 8. 00
配方 6 19. 291 22. 138 24. 947 0. 643 0. 738 0. 832 8. 01 0. 089 8. 10
配方 7 18. 817 17. 225 19. 764 0. 627 0. 574 0. 659 7. 92 0. 088 8. 00
配方 8 21. 622 21. 599 18. 157 0. 721 0. 720 0. 605 8. 91 0. 099 9. 00
配方 9 20. 288 20. 74 19. 585 0. 700 0. 713 0. 674 9. 36 0. 104 9. 45
配方 10 19. 066 18. 742 21. 4 0. 635 0. 624 0. 713 8. 46 0. 094 8. 55
配方 11 21. 378 20. 572 21. 617 0. 712 0. 685 0. 719 9. 81 0. 109 9. 91
配方 12 16. 03 17. 129 18. 163 0. 534 0. 571 0. 605 6. 75 0. 075 6. 82
配方 13 19. 693 22. 058 24. 306 0. 656 0. 735 0. 81 8. 55 0. 095 8. 64
配方 14 20. 388 20. 999 23. 057 0. 679 0. 699 0. 767 8. 55 0. 095 8. 64
配方 15 16. 332 17. 832 19. 535 0. 546 0. 596 0. 653 7. 65 0. 085 7. 73
配方 16 23. 008 22. 336 25. 266 0. 767 0. 745 0. 842 8. 46 0. 094 8. 56
注:①总产量:指每次重复 30 袋的鲜耳产量,产量计收截止日期为 2010 年 7 月 29 日。②总干重:指每个处理所产木耳在 35 ~ 40 ℃下烘烤
或阳光下凉晒至恒重的重量。③生物学效率:指所产干耳重量占单位干培养料重量的百分率。
表 5 供试各个处理鲜耳平均产量的方差分析
Table 5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about average yield
处理编号
鲜耳平均产量
(kg /袋) 方差分析
CK1 0. 807 abAB
CK2 0. 608 cdeBCD
配方 1 0. 918 aA
配方 2 0. 733 bcdeABCD
配方 3 0. 762 abcdABCD
配方 4 0. 710 bcdeBCD
配方 5 0. 582 eCD
配方 6 0. 738 bcdeABCD
配方 7 0. 620 cdeBCD
配方 8 0. 721 bcdeBCD
配方 9 0. 696 bcdeBCD
配方 10 0. 657 bcdeBCD
配方 11 0. 705 bcdeBCD
配方 12 0. 570 eD
配方 13 0. 734 bcdeABCD
配方 14 0. 715 bcdeABCD
配方 15 0. 598 deCD
配方 16 0. 785 abcABC
d) ,满袋最快的是配方 4 和配方 6(只需 79 d)。对
照处理 CK1 和 CK2 的满袋天数均为 80 d。
栽培料配方不同影响了“黄耳 10”菌丝生长,可
能是因为各处理原料种类和比例的不同导致了营养
成分和比例的差异,从而影响了菌丝生长速度、生长
势和满袋时间。
3. 2 供试各个处理对毛木耳出耳及产量的影响
供试 18 个栽培料配方处理从接种毛木耳菌种
到其耳基形成的平均时间约为 95 d,最短的处理是
配方 3(89 d) ,最长的处理是配方 12(需 103 d)。对
照处理 CK1 和 CK2 的耳基形成的时间均为 90 d,均
低于平均天数。因此,供试各处理对毛木耳的耳基
形成产生一定影响,这可能与各处理的营养成分差
异导致毛木耳子实体形成速度差异有关。
18 个处理毛木耳耳片的颜色均为暗褐色,这说
明供试各处理对毛木耳子实体颜色不产生影响。供
试各个处理鲜耳片的百片重量平均为 5142. 3 g /100
片,最重的处理是配方 2(7710. 0 g /100 片) ,最轻的
处理是配方 3(3911. 3 g /100 片) ,对照处理 CK1 和
CK2 耳片的百片重量分别为 4599. 0 和 4527. 0 g /
100 片,均低于平均百片重均低于平均值。这说明
供试各个处理对毛木耳耳片生长的大小产生了影
8401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3 卷
响,其中配方 2 处理的平均耳片相对较大,配方 3 处
理的平均耳片较小,对照处理 CK1 和 CK2 的耳片大
小均小于其它处理。供试各处理鲜耳片的平均厚度
为 1. 86 mm /片,最厚的是配方 2(2. 13 mm /片) ,最
薄的是配方 3(1. 25 mm /片)。对照处理 CK1 和
CK2 耳片的厚度分别为 1. 75 和 1. 63 mm /片,均低
于平均厚度。这说明供试各处理对毛木耳耳片形成
的厚度产生了影响,配方 2 的耳片相对较厚,配方 3
的耳片相对较薄,对照处理 CK1 和 CK2 耳片的厚度
不及其它处理,可能是因为各个处理栽培料成分不
同。供试各个处理子实体的泡发率平均泡发率为
967. 25 %,最高的处理为配方 12(1126. 13 %) ,最
低的处理为配方 6(833. 33 %)。对照处理 CK1 和
CK2 的泡发率分别为 968. 99 %和 1074. 11 %,均高
于平均泡发率均高于平均值。这说明供试各个处理
对毛木耳的泡发率产生了影响,原因可能是与因为
各个处理对子实体组织形成的致密度有关从而导致
了吸水性能的差异可能处理对子实体组织形成的致
密度有关而导致了吸水性能的差异。
供试 18 个处理的鲜耳平均产量的综合平均值
为 0. 703 kg /袋,其中产量最高的是配方 1(0. 918
kg /袋) ,最低的是配方 12(0. 57 kg /袋)。对照 CK1
和 CK2 的鲜耳平均产量分别为 0. 807 和 0. 608 kg /
袋,CK1 高于平均产量、CK2 低于平均产量。而且,
配方 1 的鲜耳产量比 CK1(0. 807 kg /袋)高 13. 75
%,比 CK2(0. 608 kg /袋)高 50. 99 %。这说明各处
理影响了毛木耳出耳产量,其原因应该是各个配方
提供的营养成分不同导致毛木耳转化成自生繁殖体
(子实体)也就不同;其中配方 1 产量最高而且均高
于两个对照,说明其营养成分相对均衡,利于于毛木
耳转化为子实体。因此,配方 1 是供试各处理中最
好的配方本试验研究初步探讨了分别以棉籽壳、木
屑、玉米芯、稻秆、玉米秆、油菜秆、棉花秆、桑枝屑和
菌渣为主料的栽培料配方对毛木耳菌丝生长和出耳
产量的影响,得到了比目前毛木耳生产常用配方
(CK1 和 CK2)产量更高的配方(配方 1)达到了试
验预期目的,可用于生产推广。
致 谢:试验前期制袋工作得到了成都市双流县华
阳镇二江寺村十二组食用菌专业大户徐敬亮同志的
大力支持,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甘炳成所长、彭卫红
主任对本试验给予了支持和鼓励,特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袁明生,孙培琼. 四川蕈菌[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3]今關六也,大谷吉雄,本鄉次雄. 日本のキノコ[M]. 東京:株
式會社 山と溪谷社,1998.
[4]谭 伟,郑林用. 食用菌栽培技术一点通[M]. 成都:四川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9.
[5]谭 伟. 毛木耳 3 个主产区(县)的生产数据库、栽培技术模式
数据库及推广技术档案(2010 年度) [Z]. 2010 年 11 月.
[6]李青松,闵 华,周胜乐,等.菠萝皮代替蔗糖栽培黑木耳的试
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 ) :14116 - 14117.
[7]王 刚,李 明,王金丽,等.热带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现状与分
析———木薯废弃物综合利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1) :12 -
14.
[8]汤玫安. 蚕豆壳栽培毛木耳[J]. 食用菌,1985(3) :39.
[9]林心炯,刘建新,张文锦. 茶生物资源循环利用初报———茶废
弃物栽培毛木耳、黑木耳、香菇试验[J]. 福建茶叶,1993(3) :29
- 32.
[10 李慧珍. 甘蔗渣袋栽毛木耳技术[J]. 食用菌,1992(1) :25.
[11]吴振忠,采文华,王建宝. 梨枝屑栽毛木耳技术研究初报[J].
食用菌,1998(4) :20.
[12]翁伯奇,应朝阳,江枝和,等. 利用牧草与沼渣栽培毛木耳及
其残渣改良土壤效果[J]. 生态农业研究,1999,3(7) :39 - 42.
[13]王 基. 木薯的薯头梗生料栽培毛木耳[J]. 福建农业科技,
1997(4) :34.
[14]方白玉,林 辉. 香根草栽培毛木耳的研究[J]. 韶关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版) ,2005,26(6) :82 - 85.
[15]顾洪涛,贾 伟. 白灵菇废料栽培毛木耳技术[J]. 现代农业
科技,2007(2) :34 - 36.
(责任编辑 李 洁)
94013 期 谭 伟等:毛木耳栽培基质替代原料初步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