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银耳污染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物筛选



全 文 :DOI: 10.13629/j.cnki.53-1054.2015.05.015
银耳污染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物筛选 *
陈 宏, 贾 纬, 聂毅磊, 罗立津
(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福建省新药 ( 微生物) 筛选重点实验室, 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 为控制银耳 ( Tremella fuciformis) 污染菌杨梅霜菌的危害, 提供高效防治活性物质。 用平板分离纯化获得
了杨梅霜菌菌株 YC, 鉴定其为链霉菌属 ( Streptomyces sp.) 的种类。 采用培养皿圆滤纸片法, 测定 12 种活性物
对菌株 YC 及银耳伴生菌香灰菌 ( Hypoxylon sp.) 生长的抑制作用, 在 12 种活性物中, 链霉菌发酵产物 SM ( 福
建省微生物研究所提供) 对菌株 YC 的抑制作用较强, 且对银耳伴生菌香灰菌的生长基本无抑制作用, 有望成
为扩大试验的供试物。
关键词: 银耳; 链霉菌属; 活性物质; 筛选; 抑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 S646.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8310 ( 2015) 05-0060-04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ntaminative Microorganism from Tremella
fuciformis Fungus and Inhibitory Effects of Active Materials on Streptomyces sp.
CHEN Hong, JIA Wei, NIE Yi-lei, LUO Li-jin
(Fujian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Screening for Novel Microbial Products, 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ing the effective materials to inhibit the contaminative microorganism from Tremella fuciformis fun-
gus, the contaminative microorganism named Yangmeishuang, was isolated by plate isolation method. The strain was named YC,
which belonged to the genus Streptomyces.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12 active materials on the strain YC were determined by us-
ing filter paper method,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 selected effective materials on Hypoxylon sp. which is the cohabitant
fungus of T. fuciformis were examined. The effective material SM produced by Streptomyces (provided by Fujian Institute of Mi-
crobiology) had more powerful inhibitory effect on strain YC and little inhibitory effect on Hypoxylon sp.. It meaned that the ef-
fective material SM could be used to control the contaminative microorganism from T. fuciformis fungus.
Key words: Tremella fuciformis; Streptomyces; active material; screening; inhibitory effect
在银耳栽培过程中, 常会遭遇到环境中致病微
生物的污染, 导致其减产, 杨梅霜菌是引起银耳栽
培中一种常见病害的病原菌。 肉眼观察, 杨梅霜菌
呈白色小颗粒状, 很像杨梅干、 柿丸干上霜后的形
态。 因该病害的症状与杨梅霜相似, 所以取名为
“ 杨梅霜菌”[1]。据报道,杨梅霜菌是放线菌类, 主要为
链霉菌属、 游动放线菌属和诺卡氏菌属的种类 [2];也
有研究认为它是一种半知菌[3]。 通常杨梅霜菌在银耳
母种和原种前、 中期是很难发现的, 往往只有严重
感染后才能被发现。 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 针对性
强的防治方法, 主要还是通过在生产中改善培养环
境条件来进行预防性控制。 为此, 我们从四州简阳
* 基金项目: 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 2013-G-97) 。
作者简介: 陈宏 ( 1966-) , 女,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领域的研究。 E-mail: peaceful88@163.com
收稿日期: 2015 - 07 - 04
中国食用菌 2015, 34 ( 5) : 60~62, 67
EDIBLE FUNGI OF CHINA CN53-1054/Q ISSN 1003-8310
陈 宏等: 银耳污染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物筛选
被污染的银耳瓶中分离得到杨梅霜菌, 对其进行了
菌种鉴定。 为控制其危害, 提供高效防治药剂, 筛
选 12 种活性物质, 通过测定对该病菌的抑菌圈大
小, 确认供试物质的抑菌能力, 并依据其对银耳伴
生菌是否有抑制性, 筛选出可供进一步实际应用的
有效活性物质。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培养基
PDA 培养基: 去皮马铃薯 200 g、 葡萄糖 20 g、
琼脂 20 g, 蒸馏水 1 000 mL。
银耳固体培养基: 木屑 70%、 麦麸 28%、 石膏
粉 2%, 均匀拌料, 按 1∶1.25加水混合。
1.1.2 样品
污染了杨梅霜菌的银耳栽培种瓶, 由四川简阳
某食用菌基地提供。
1.1.3 菌株
香灰菌株 ( Hypoxylon sp.) , 由四川简阳某食用
菌基地提供。
1.1.4 供试活性物质及提供商
四霉素, 辽宁微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武夷霉
素,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 宁南霉素, 德强生物股
份有限公司; CL、 SM、 ZS三者均为链霉菌发酵代谢
产物, 由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提供; 井冈霉素, 武
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百菌清, 江苏利民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甲基托布津, 江功龙灯化学有
限公司; 多菌灵, 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氟
吗霜, 旭日化工 ( 山东) 有限公司; 恶霉灵, 四川
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杨梅霜菌的分离纯化
从银耳染菌瓶中取少量基质, 置于无菌水中,
用玻璃珠打散, 吸原液及稀释液 0.1 mL 在 PDA 平板
上涂布, 平板 28℃培养 1 周。 观察菌落形态和显微
形态, 将单菌落挑至 PDA斜面培养。
1.2.2 菌种鉴别
( 1) 形态培养特征
单分离菌株的斜面培养物划线于 PDA 平板, 斜
插盖玻片, 28℃培养 4 d~6 d, 观察气生菌丝、 基内
菌丝及色素变化情况。 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试
验采用 《 链霉菌鉴定手册》 [4] 中推荐的培养基进行培
养、 观察和描述。
( 2) 16S rRNA 基因的 PCR 扩增及基于 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菌株基因组 DNA采用酶解法提取, 得到的 DNA
样品-20℃贮存。 其可作为 DNA 模板进行 16S rRNA
基因 PCR 扩增, PCR 产物送铂尚生物技术 ( 上海)
有限公司测序 。 将所测菌株的 16S rRNA 序列与
GenBank 数据库中已有序列比对, 进行同源性分析
鉴定。
1.2.3 抑菌活性物质筛选
用培养皿圆滤纸片法对供试的 12 种活性物质进
行抑菌圈测定。 将 PDA 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 制成
厚 5 mm 的平板培养基, 凝固后, 将培养 24 h 的杨
梅霜菌, 用无菌水制备菌悬液, 涂布到平板表面;
待菌液干后, 将药敏纸片 ( 直径为 5 mm, 厚约 1
mm) 置入培养皿, 每皿 4 片, 28℃培养 48 h, 测定
抑菌圈直径。
香灰菌 ( Hypoxylon sp.) 是一种半知菌, 对银耳
的栽培出耳至关重要, 被称为银耳的“ 伴生菌”[5-6]。杨
梅霜菌最喜寄生于香灰菌菌丝体中[7]。 银耳在 PDA平
板培养基上生长十分缓慢, 故选用银耳的伴生菌香
灰菌, 来考察所选活性物质对其是否有抑制作用。
上述实验中抑菌圈较大的活性物质, 再进行银耳的
伴生菌香灰菌的抑菌试验。 最终选取既能抑制杨梅
霜菌生长, 又较少抑制香灰菌生长的活性物质。
1.2.4 活性物 SM、 ZS、 CL 在高温灭菌后对杨梅霜
菌菌株 YC的抑制能力
由于银耳培养时培养基需要高温灭菌, 如果所
筛选的药物能和培养基一起灭菌又不失活性, 则有
利于将来的扩大应用。 将所筛选的药物加入到 PDA
培养基中, 与培养基一起灭菌后接入杨梅霜菌菌株
YC, 培养 7 d, 观察药物对该菌的抑制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种分离和鉴别
在 PDA 平板上分离纯化后得到菌落形态一致的
杨梅霜菌株, 在 PDA 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 圆形微
凸状, 质地较致密坚硬, 具有放线菌菌落的特征,
菌落背面产生橙红色色素, 见图 1。
选取其中 1株编号为 YC的菌株, 回接到已接入
银耳菌株的银耳固体培养基中, 在 25℃下培养, 约
1周内出现与四川简阳某食用菌基地提供的污染了杨
梅霜菌的银耳栽培种瓶相同的染病症状, 说明菌株
YC是污染菌。
将菌株 YC 进行菌种鉴定, 提取菌株总 DNA,
进行 16S rRNA 序列扩增 , 并进行序列测定 , 用
第 34 卷 第 5 期 61
(下转第 67页)
BLAST 软件与 NCBI 的 GenBank 数据库的 16S rRNA
进行比对, 结果表明, 其大小为 1 386 bp, 与 Strep-
tomyces sp.Js-1 ( 2011) 的同源性最高 , 相似性达
99% ( 图 2) 。 说明该菌株 YC属于链霉菌属。
该菌株能利用葡萄糖、 果糖、 乳糖、 鼠李糖、
甘油、 酒石酸甲钠、 柠檬酸钠、 乙酸钠、 阿拉伯糖,
不能利用蔗糖、 麦芽糖、 甘露醇、 半乳糖、 棉籽糖、
木糖、 琥珀酸钠、 草酸钠、 肌醇, 不能水解纤维素。
能液化明胶, 胨化牛奶, 并使石蕊牛奶还原褪色,
不产生硫化氢。
2.2 供试活性物质对杨梅霜菌菌株 YC的抑菌效果
应用培养皿圆滤纸片法测定 12 种供试活性物质
对菌株 YC的抑菌能力, 结果如表 l所示。
从表 1 可以看出, 四霉素、 百菌清、 氟吗霜、
链霉菌发酵代谢产物 ( CL、 SM、 ZS) 中共 6 种能形
成抑菌圈, 抑菌圈的直径大小依次为四霉素>SM>氟
吗霜/ZS>百菌清>CL。
2.3 供试活性物质对银耳伴生菌香灰菌的抑制作用
银耳在 PDA 平板培养基上生长十分缓慢, 故选
用银耳的伴生菌香灰菌, 来考察所选活性物质对其
是否有抑制作用。 由于百菌清的抑菌圈不透明, 故
弃去不选。 选取四霉素、 SM、 氟吗霜、 ZS、 CL 进行
香灰菌生长抑制试验, 其结果见表 2。
表 2 的结果表明 , 链霉菌发酵代谢产物 SM、
ZS、 CL, 有望成为扩大试验的供试药物。
2.4 活性物质 SM、 ZS、 CL 在高温灭菌后对杨梅
霜菌菌株 YC的抑制能力
将所筛选的活性物质加入到 PDA 培养基中, 与
培养基一起灭菌后接入杨梅霜菌菌株 YC, 结果见
表 3。
经培养、 观察后发现, SM 在浓度 25 μg·L-1 以
上时仍有抑菌能力, 但 CL、 ZS 在浓度 50 μg·L-1时
仍无法抑制菌株 YC的生长, 说明可能高温灭菌破坏
了其杀菌能力。
3 结论
食用菌生长过程被认为是食用菌同杂菌作斗争
的过程, 所以食用菌栽培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抗杂菌
图 1 疑似杨梅霜菌菌株 YC 的菌落形态
Fig.1 Colonial morphology of strain YC
图 2 菌株 YC 和相关序列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
Fig.2 The phylogenetic tree formed by strain YC and 3 strains of
Streptomyces sp.
表 1 供试活性物质对菌株 YC 抑菌圈直径的影响
Tab.1 Effect of active material on diameter of suppressed germ
circle of the strain YC
活性物 纸片含药量/(μg·片-1) 抑菌圈直径/mm
四霉素 0.15 33
武夷霉素 16.00 0
宁南霉素 8.00 0
CL 4.00 12
SM 36.00 16
井冈霉素 13.00 0
ZS 15.00 15
百菌清 200.00 14
甲基托布津 140.00 0
多菌灵 120.00 0
氟吗霜 160.00 15
恶霉灵 16.00 0
注: CL、 SM、 ZS 三者均为链霉菌发酵代谢产物。
Note: CL、 SM、 ZS were metabolism products of Streptomyces sp..
表 2 供试活性物对银耳伴生菌香灰菌的抑制作用
Tab.2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 active materials on Hypoxylon sp.
活性物质 纸片含药量/(μg·片-1) 生长受抑状态
四霉素 0.15 不生长, 抑制明显
CL 4 生长, 略有抑制
SM 36 生长, 基本不抑制
ZS 15 生长, 略有抑制
氟吗霜 160 不生长, 抑制明显
注: CL、 SM、 ZS 三者均为链霉菌发酵代谢产物。
Note: CL、 SM、 ZS were metabolism products of Streptomyces sp..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34 No.562
(上接第 62页)
!!!!!!!!!!!!!!!!!!!!!!!!!!!!!!!!!!!!!!!!!!!!!!!!!!!!!!!!!!!!!!
表 3 SM、 ZS、 CL 高温灭菌后对杨梅霜菌 YC 的抑制能力
Tab.3 Inhibitory effects of SM, ZS and CL on the strain YC after
high temperature setrilization
水平的高低。 目前, 生产上仍采用药物防治来抑制
杂菌生长, 因此, 筛选能有效抑制杂菌繁殖, 又不
影响食用菌生长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链霉菌发酵
代谢活性物质 SM, 既能抑制杨梅霜菌生长, 又基本
不抑制银耳伴生菌的生长, 且耐高温灭菌, 有望成
为扩大试验的供试药物。
参考文献:
[1] 陈初旭. 袋栽银耳两大病害发生原因初探[J]. 中国食用菌,
1996, 15 ( 6) : 37-38.
[2] 张海风 . 银耳菌袋中主要污染菌的分离鉴定及微生物的
TRFLP 分析[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1.
[3] 黄年来. 中国银耳生产[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4]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放线菌分类组 . 链霉菌鉴定手册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5.
[5] 梁勤. 我国银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木质素、 纤维
素酶活测定[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0.
[6] 汪国莲, 陈立国, 陈明. 银耳菌丝生长营养条件的初步研
究[J]. 中国食用菌, 2001, 20 ( 4) : 12-14.
[7] 戴维浩, 戴伟鸿. 银耳杨梅霜菌的污染现象和防治方法[J].
浙江食用菌, 2010, 18 ( 2) : 48.
链霉菌发酵
代谢活性物
活性物质浓度
5μg·L-1 10μg·L-1 25μg·L-1 50μg·L-1
SM + + - -
CL + + + +
ZS + + + +
注: +表示有菌落生长, -表示无菌落。
Note: + indicates the colonials grew on the plate, - indicate no colonials
grew on the plate.
验综合考虑试验条件, 实际情况选取提取温度 84℃、
提取时间 6 h、 水料比 55∶1 ( mL∶g) , 并进行 3 次平
行试验, 平均实际提取率 5.61%, 与理论预测提取
率 5.35%比较, 误差为 3%, 由此可见采用 RSM 优
化提取条件参数是准确可靠的。
3 结论
采用蒽酮法对香菇菌糠多糖提取的工艺优化条
件为提取温度 84℃、 提取时间 6 h、 水料比 55.152∶1
( mL∶g) , 试验预测值为 5.35, 通过验证结果 ( 香菇
多糖提取率 5.61%。) 表明, 优化出的香菇多糖配比
工艺条件准确、 可靠, 可为大量香菇菌糠多糖提取
提供参考, 减少菌糠浪费, 实现菌糠循环再生利用。
参考文献:
[1] 黄年来, 林志彬, 陈国良, 等 . 中国食药用菌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
[2] 张昕, 张强, 梁彦龙. 香菇多糖的抗肿瘤和降糖作用机制
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事, 2008, 22 ( 2) : 149-154.
[ 3] Yu ZH, Yin LH, YangQ, et al. Effect of Lentinus edodes
polysaccharide on oxidative stress, immunity activity and oral
ulceration of rats stimulated by phenol[J]. Carbohydr Polyms,
2009 (75) : 115-118.
[4] Yoshida O, Nakashima H, Yoshida T, et al. Sulfation of the
immunomodulating polysaccharide lentinan: Anovel strategy
for an -tivirals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HIV) [J].
Biochem Pharma, 1988, 37 (15) : 2887 -2891.
[5] Ng ML, Yap AT. Inhibition of human colon carcinoma devel-
opment by lentinan from shiitake mushrooms ( Lentinus edo-
des) [J].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02 (8) : 581 -589.
[6] 张嫚, 胡大坤. 香菇多糖对鸡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
[J].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 5) : 219-220.
[7] 蔡云 . 香菇多糖脂质体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D]. 武
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8] 孟俊龙, 冯翠萍, 常明昌, 等. 香菇多糖抑菌作用的研究
[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自科学版, 2012, 32 ( 3) : 261-
264.
[9] 吕国英, 范雷法, 张作法, 等. 香菇多糖研究进展[J]. 浙江
农业学报, 2009, 21 ( 2) : 183-188.
[10] 马寿福, 军花, 刁治民, 等. 食用菌菌糠营养价值及利用
途径的研究[J]. 青海草业, 2006, 15 ( 3) : 36-40.
[11] 侯军, 林晓民, 李瑛, 等. 响应面法优化杏鲍菇菌糠多糖
提取工艺[J]. 食品科学, 2010, 31 ( 24) : 155-158.
[12] 张庆红, 马梅芳. 硫酸-蒽酮法测定天冬中多糖含量[J]. 中
国现代中药, 2008, 10 ( 8) : 18-19, 22.
[13] 钱珍, 孙灵慧, 刘晓宇, 等. 响应曲面法优化杏鲍菇多糖
的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科技, 2009, 34( 11) :204-207.
[14] 陈玉锋, 庄志萍, 胡志宏. 东北产香菇中多糖含量的提取
及测定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 26) : 14286-
14288.
第 34 卷 第 5 期 赵春艳等: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香菇菌糠多糖提取工艺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