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银耳母种快速分离与优化选育技术



全 文 :从搔菌后到催蕾这段时间 , 用有孔的塑料薄膜
等作为覆盖材料。这种覆盖材料应选择那些使培养
基 (菌床)表面保湿 , 又能通风的材料。 因催蕾
后 , CO2排出量增多 , 催蕾室采用热交换式通风装
置等 , 把 CO2 浓度抵制在 0.1%~ 0.2%以下。
真姬菇菇蕾的发生易受光线的影响 , 在近黑暗
的条件下 , 菇蕾发生缓慢 , 气生菌丝把瓶口全部盖
住 , 易形成瘤状的菇蕾。另外 , 即使长了菇蕾菇蕾
数目明显增多 , 造成部分菇蕾生长不良 , 特别是菌
丝生理成熟不足时 , 这些症状表现明显。光照强的
时候 , 会引起真姬菇菌盖的畸形 , 所以要在后述的
光照度的范围内进行栽培管理。搔菌后 , 经过数天
在培养基 (菌床)表面再生出薄薄的菌丝 , 其后由
白色变为灰色 , 再变为灰黑色 , 其后形成微小的子
实体原基 (小菇蕾), 菇蕾发生初期 1~ 10Lx、 菇蕾
发生后期 50~ 100Lx 的光照度 , 用计时器进行间歇
的控制。室内的光照度要尽可能均匀地用安装日光
灯来解决。这样真姬菇菇蕾的发生 , 可以通过湿
度 、 温度的管理 (调节)同时加上二氧化碳浓度的
控制和光照的正确使用来加以解决。为了减少菇蕾
发生的数目 , 提早光照 , 促进菌盖的形成等办法是
很重要的 , 特别是从灰黑色到形成微小的子实体原
基时的光照是最关键的。
采用加湿器来控制室内的相对湿度是重要的工
作 , 这是不言而喻的 , 但空调机的风吹得过强 , 会
导致馒头形的菌种部分干掉 , 要十分注意。还有一
点要注意 , 即使在发菌 (培养)中碰到冷风 、 或是
制冷机开机时间过长 、 或者是制冷机吹出的风温度
过低等的影响以及冬季的冷风都必须注意。
没有使用经常洗干净的有孔塑料薄膜等覆盖材
料之后 , 常常会发生细菌 、 枝葡萄孢霉 、 根霉 、 毛
霉等。这也可以说是对催蕾室内部 (架子 、 墙壁 、
地板等)而言的 , 必须努力创造一个清洁干净的环
境 , 使真姬菇发生 、 长大。
品质降低的原因——— “烧盖” 是催蕾后期引起
的。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
①真姬菇菌盖碰到覆盖材料 。 ②在高浓度 CO2
条件下 , 菌盖上发生气生菌丝。 ③菌丝上附着小水
滴 , 小水滴起着透镜那样的作用 , 在生育灯光线的
照射下 , 引起 “烧盖” 。 ④细菌等害菌的污染。
2.9 生育 (长大):生育室的环境 温度 14 ~
15℃, 相对湿度 85%~ 90%、 CO2 浓度调到 0.3%
以下。高温时会促进真姬菇成长 , 菌盖很快开展 ,
变白色 , 菌肉变薄 , 过湿时 , 菌盖色变深 , 因水滴
和细菌易引起淡黄褐色斑纹 , 降低品质。而且鲜菇
上市之后 , 菌盖表面 、 菌柄表面也易长出气生菌
丝 , 所以不要使生育室过湿。在生育 (成长)过程
中 , 光线会促进菌盖形成 , 而抑制菌柄徒长 , 所
以 , 长大时的光照条件要强于催蕾 (菇蕾发生)时
的光照强度。特别是定时进行光照是很重要的 , 对
其后真姬菇形状有很大的影响。开始生育光照的标
准是菌盖像火柴硬头那么大 (约 2 ~ 3mm)时为最
适期。太早光照菌丛会全部挤坏 , 菌盖与菌盖碰到
一起:过迟光照 , 菌柄会明显徒长 , 成为俗称的
“千菇丛” 。为了菌盖色泽深一些 、 菌柄长度适中 、
以及菌柄粗一些的优质菇 , 生育室的光照要达 500
~ 2 501lx , 符合真姬菇成长的光照时间延长 , 因光
线造成的弊病少而且容易控制菌柄的长度和菌盖的
大小。通常要求一天间歇光照 10 ~ 15h。另外 , 不
能控制菌柄的徒长时 , 还要用吹风来进行抑制 , 可
是这样一来 , 风又会促使菌盖开展。所以要十分留
意所采用的方法。
正如上述那样 , 温度 、 湿度 、 CO2 浓度 、 光
线 、 风 5个要素在真姬菇栽培中是综合起作用的。
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 , 伴随着它的其它因素也跟
着发生变化 , 这一点一定要记住。进行符合真姬菇
成长的生育:管理是很重要的。
真姬菇因品种而异 , 经 20 ~ 24d 为采收适期。
850mL的栽培瓶 , 通常可采收 140 ~ 150g鲜菇。
2.10 采收包装 、 上市:真姬菇肉质致密 , 但菌盖
比较容易脱落 , 采收和包装时要特别小心 (轻拿轻
放)。可是 , 消费者要求保鲜期长 (货架寿命长),
菌盖漂亮 、 整齐的商品菇 , 这是没有改革的。 因
此 , 今后还必须努力提高真姬菇的栽培技术。
黄年来译自 2000年版 《菇类年鉴》 第 5章第 4节
ナシメジ(“不拿西灭姬”)伊藤浩一
收稿日期:2000—04—05 (完)
银 耳 母 种 快 速 分 离
与 优 化 选 育 技 术
吴小钦
(福建省古田县湖滨乡新锋银耳菌种场 ,
福建 古田 352200)
银耳母种分离 , 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难以攻
破的 “神秘” 技术。一直由科研部门分离母种 , 其
操作方法 , 从耳基中提取组织块 , 置于 “玻璃干燥
器” 中脱水逼干 , 提取纯白菌丝 , 然后再提取耳友
菌的香灰菌丝 , 进行交合培育母种。 这种分离方
法 , 时间较长 , 通常需要 45 ~ 50d , 方能得到母种 ,
再用于扩大原种与栽培种。
随着银耳袋栽技术的突破 , 栽培面积不断扩
大。仅古田县从事银耳栽培的菇农达 1 万户 , 每年
栽培银耳 1.2 亿袋 , 年产银耳干品近5 000t , 成为
“播金种银” 的致富好门路 , 形成了产业化 、 商品
化生产。银耳生产高速度发展 , 菌种每年需要量达
29第 19 卷 第 6期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DOI :10.13629/j.cnki.53-1054.2000.06.016
300 万瓶。如此之大的供种量 , 给制种行业带来一
个压力。如何采取新方法分离母种 , 又能确保菌种
质量优化。我们从 1989 年以来 , 历经 10 年的深入
试验 , 不断探索 , 从中找到一条快速分离母种的新
路径 , 并在选育中采取措施 , 使菌种不断优化。近
几年来 , 我们每年为菇农提供优质银耳菌种 10 万
瓶左右 , 使用户普获增产增收。
这里公开我们多年来实践经验的银耳母种快速
分离方法 , 供同行业在制种中参考。
1 银耳纯白菌丝快速提取法 从大面积袋栽银耳
栽培房中 , 筛选子实体牡丹花形 , 耳片肥厚 , 色泽
鲜白 , 无病虫害的 1~ 2袋 , 取其中最理想的一朵 ,
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 认真鉴定后 , 作为分离材料。
通过无菌水多次漂洗 , 吸干水分。然后放入事先经
过消毒的原种瓶内木屑培养基上 , 塞好棉塞。置于
培养室内在 25℃的环境下培养 7 ~ 10d , 在培养基
上出现白色粒状菌丝团 , 俗称 “白毛团” 。将此菌
丝团钩出 , 接入 PDA 培养基上 , 置于 23 ~ 25℃的
恒温箱内培养 10d 左右 , 即可萌发菌丝。 通过观
察 , 选择菌丝走势良好 , 爬壁力强 , 舒展雄壮的作
为 “纯白菌丝” 。
2 耳友菌丝快速提取法 在袋栽的培养基深层 ,
任取一小点木屑 , 接种 PDA 培养基上 , 在 23 ~
26℃条件下培养 3~ 4d。待接种块边缘长出白色粗
状的菌丝后转为黄绿色。随着耳友菌的生长 , 分泌
出黑色素 , 培养基逐渐变黑 , 并不断加深。此时选
择长势旺 、 爬壁力强的羽毛状菌丝 , 采取先端分离
法 , 挑出来进行移植数次 , 这样即可获得 “羽毛状
耳友菌丝” 。
3 两种优良菌丝的鉴别 银耳纯白菌的特征:白
色 、 淡黄色 , 以及至黄的各种中间色。气生菌丝直
立 、 斜立或平贴于培养基表面 , 基内菌丝生于培养
基里面。菌丝直径 1.5 ~ 3μm , 有横隔膜 , 有明显
的锁状连合 (但不是每节都有), 生长速度比一般
食用菌缓慢。在某些情况下 , 在培养基表面会出现
胶质化时 , 变成小原基 , 长成小基片。当双核菌丝
开始胶质化时 , 在菌丝顶端可以发现若干担孢子样
的膨大细胞———原单子。此时意味着菌丝已进入结
实阶段。双核菌丝移植后 , 或继续长菌丝 , 或迅速
胶质化 , 或变成酵母状分生孢子 (取决于菌龄 、 发
育程度 、 培养基表面的游离水和机械刺激等)。
耳友菌丝的特征:白色 、 羽毛状 , 常有特别细
长的主干和侧生的 、 略呈 “羽毛状” 的分枝。老耳
逐渐变成浅黄 、 浅棕色 , 培养基逐渐由淡褐色变为
黑色或黑绿色。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呈灰白色 、
细绒状 , 有时有碳质的黑疤。分生孢子梗呈扫帚
状 , 分生孢子少见 , 若产生时为黄绿色至草绿色 ,
近椭圆形 , 直径 3~ 5μm。
4 两种菌丝交合培养成母种 获得纯白银耳菌丝
是单一的菌丝体 , 它必须与羽毛状耳友菌丝交合才
能成为母种。交合的方法有 , 斜面试管中交合和木
屑菌种瓶的培养基上混合 , 两种方法均可 。操作方
法:先把孢子或纯白菌丝接入试管培养基的中央。
再把耳友菌丝挑取少许 , 接于离银耳菌丝的前或后
1~ 2cm 部位。通过交合后 , 待耳友菌丝恢复生长
布满试管内全部培养基 , 且呈黑色;纯白菌丝的接
种块上 , 出现黄红色水珠时就成为母种。银耳菌丝
生长慢 , 耳友菌丝生长快 , 为此两者比例要恰当 ,
通常按银耳菌丝为1 000 , 而耳友菌丝只为 1 , 即千
分之一的比例。如果采用木屑菌种瓶混合时 , 先把
银耳菌丝连同培养基少许从试管中挑取出来 , 放入
木屑培养基上。然后提取少许的耳友菌丝 , 放入银
耳菌丝旁边或纯白菌丝上面。置于 23~ 25℃的室温
中培养 , 待接种块的白毛团上出现黄红色水珠时 ,
即成母种。
收稿日期:2000—04—11
利 用 伐 桑 枝 条
栽 培 金 针 菇 技 术
马丽萍1 , 孔子林1 , 张晓翰1 ,
孔党林1 , 赵巧丽2
(1.河南省汝南园林学校;2.河南省汝南
师范学校;河南 汝南 463300)
桑树定期伐剪 , 能使桑树保持一定的树形 , 使
桑树偏重于营养生长。对剪下来的桑枝 , 通过加工
粉碎成粉状物用来栽培金针菇。经试验 , 利用伐桑
粉作袋料 , 比使用棉籽壳为袋料栽培金针菇 , 成本
要低 65%, 产量高 13%。桑条粉 1kg 加蚕粪 (专业
术语叫蚕沙) 8%, 可产干金针菇 80 ~ 120g , 具有
投资少 , 成本低 , 原料丰富 , 能提高蚕桑副产品的
综合利用 , 技术易掌握 , 很适合农村家庭栽培 , 现
介绍如下。
1 栽培原料的准备 把已伐的桑条集中收藏起来
晒干备用。生产分夏伐和冬伐 , 夏伐时间在春蚕上
蔟时进行 , 剪伐形式一般采用 “拳式” 剪定;冬伐
或春伐时间 , 以冬季桑树落叶后到次年春季发芽前
进行为宜。另外 , 蚕沙也要及时晒干 , 以防变霉 ,
以贮备用。
2 栽培季节的确定 金针菇是低温型菇类 , 在我
国北方以秋末 、 初冬 、 初春寒冷季节均可栽培。当
日平均气温在 15 ~ 25℃, 可进行接种 , 时间约在 9
~ 10 月份 , 若低于 15℃高于 25℃时 , 应采取升温
或降温措施。经试验 , 在北方适宜的中低温型品种
有 , 金针菇杂交 19 号 、 金针菇 FV088、 金针菇
Fv8802 、 深圳纯白金针菇等品种。
30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19 ,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