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水蒿冬季温室生产栽培技术



全 文 :水蒿冬季温室生产栽培技术
胡杰 ,张祚斌 ,张娜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林场 ,辽宁 抚顺 113317)
  水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是多年生草本
植物 ,多数生长在沿河两岸 ,沟塘 、草甸 、水田埂以及水
渠两旁等地。以东部山区分布较多。
水蒿的营养价值很高 ,据养分测定 ,每百克水蒿含
水分 87g ,蛋白质 3.6g ,灰分 1.5g ,胡萝卜素 139mg ,抗
坏血酸 49mg ,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磷 、钾 、钠 、锌等多种
元素及多种氨基酸。其嫩茎 、嫩叶可凉拌 、炒食 、腌制 、
炖菜等多种食法 ,也是山野菜中的主要上市品种之一。
尤其是在冬季 ,于是水蒿冬季生产应运而生 ,其配套技
术也正日趋成熟。
1 繁殖材料的准备
1.1 采集根茎
根茎采集时间为 10 月底至 11月初 ,即封冻之前 ,
到河两岸 、沟塘等水蒿密集生长地带采挖根茎 ,用镰刀
首先割掉地上部分的茎秆 ,然后用铁镐刨出地下的根
茎 ,根茎一般生长在 5 ~ 10cm 的土层中 ,根茎浅 ,水平
生长属于肉质根 ,将老朽根去掉 ,新根茎收回 ,于阴凉
处埋在土壤中待用 ,在此时期要特别注意根茎伤热、失
水 ,影响后期的出苗。
1.2 温室的准备
11月中下旬温室要及时扣上棚膜 ,然后进行整
地 、做床 ,翻地前要施腐熟的农家肥(以精猪圈粪为
宜),翻地深度 15 ~ 20cm 为宜 ,然后做床 ,床宽 1.2 ~
1.5m ,长度视温室的宽度而定。做床要细致 ,床要平 ,
没有明显石块。做床后进行灌水 ,使床面 5cm 的土层
水分达到饱和状态 ,然后待用。
1.3 栽培
床面稍干后 ,将待用根茎取回到温室内 ,将老根再
一次去掉 ,将新根茎截成 8~ 10cm的根断 ,每平方米按
1.5 ~ 2.5kg的播量摆均 ,肥力状况好的土壤播量选择
下限 ,肥力差的温室选择播量的上限。然后覆 2cm 的
优质山皮土 ,用喷壶喷水 ,如有外露的根茎再用山皮土
覆盖。
2 田间管理
2.1 温度管理
室内温度管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栽培后
的出苗前 ,时间大约 20 天左右 ,在此期间适宜温度为
25~ 30℃;第二阶段苗期的温度管理 ,苗期温度要控制
在 18 ~ 22℃,不宜超过 25℃,否则超过控制温度 ,易造
成嫩茎老化 ,影响水蒿的商品性状与品质。
2.2 水分管理
水蒿是喜湿植物 ,要保证土壤的含水量 ,一般阳光
充足时 3天浇 1次水 ,当阳光不充足时 ,土壤水分蒸发
量少 ,可 5 ~ 6天浇 1次水 ,但主要视土壤的干湿而定 ,
同时要及时清除杂草。
3 采收
当水蒿的嫩茎长到 10 ~ 15cm时 ,即可采收上市 ,
此时的商品性状好。采收期一般从12 月末到翌年的 4
月初均可采收 , 20 ~ 25 天 1茬 ,产量 3 ~ 4kg/m2 ,春节
前后上市价格 15 ~ 20元/kg。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4 养根培肥
4月中下旬 ,因为野生水蒿上市 ,温室水蒿价格下
跌 ,因此可终止采收 ,转入根茎培肥阶段。
4.1 首先清除杂草及地上部分的水蒿茎 ,然后将腐熟
的优质农家肥铺在床面上 ,浇足底水等待重新长出嫩
茎。
4.2 到 5月份时 ,揭去棚膜 ,让其自然生长 ,注意及时
补水 ,清除杂草 ,到 11月中旬扣棚膜 ,清除地上部分的
老茎 ,然后再按上述的方法进行管理及采收。
参 考 文 献
[ 1]  孙万昌.抚顺林地经济植物[ M ] .沈阳:辽宁省林业厅
印刷 , 2006.
[ 2]  朱立新.中国山野菜开发利用[ M] .北京:金盾出版社 ,
2007.
[ 3]  雍一丘.农业实用技术[ 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
社.
即可使参苗拔芦防寒。有条件的可以摘掉花蕾 ,助长
参根增重。一般 5 年后 ,每株可达 30 ~ 40g ,重者可达
50g以上。
4 林间管理
林下山参不需松土除草 ,也不要施肥用药 ,让其自
然生长 ,草太多透光率达不到 15%~ 25%时 ,用镰刀
割掉大草 、树叶子 ,切不可拔草以免破坏土表层。夏天
出现天窗光照过强 ,可将相邻树冠的枝叶用铁丝互拉
来调节光照 ,或用遮阳网覆盖 ,郁闭度超过 0.9 的可将
林下灌木略加清理 ,使人参得到适宜光照。防治人参
斑点病叶片发病用多菌灵 、百菌清对水喷雾。
5 收获加工
到年出货 ,可在 9 月末起收。鲜参可直接上市或
鲜参储存反季上市 ,也可加工礼品参上市。加工礼品
参首先将参放入清水冲洗 ,将泥冲洗净 ,顺须反复冲
洗 ,注意不要弄掉芦头 、须根 、珍珠疙瘩 ,不能刷破皮 ,
选择参纹浅 、皮嫩浆足 、脖长圆膀的横灵体 ,加工整形
对称美观 ,烘干做礼品参出售。
64
第 1期(总第 104)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No.6(GSNO.104)
2010年 2月 Fo 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 ty in China Feb.2010
DOI :10.13268/j.cnki.fbsic.2010.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