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Variation of microflora and enzyme activity in continuous cropping cucumber soil in solar greenhouse

日光温室连作黄瓜根区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变化



全 文 :日光温室连作黄瓜根区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变化 3
马云华 魏 珉 王秀峰 3 3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泰安 271018)
【摘要】 以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 ,研究不同连作年限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类及酶活性的
变化 ,并运用通径分析方法阐明其与土壤主要理化性状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表现明
显的温室连作效应 :伴随连作年限的增加 ,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数均呈倒“马鞍”形变化 ,真菌数
量则呈线性增长 ,微生物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过渡 ,其中氨化细菌和尖孢镰刀菌分别为温室黄瓜连作土
壤的优势细菌和真菌生理群 ;多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也呈现倒“马鞍”形. 通径分析表明 ,微量元素 (Cu、
Mn、Fe) 、有机质、速效 N、容重为温室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温室  连作  微生物区系  酶活性  黄瓜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4) 06 - 1005 - 04  中图分类号  S64212  文献标识码  A
Variation of microflora and enzyme activity in continuous cropping cucumber soil in solar greenhouse. MA
Yunhua , WEI Min , WAN G Xiufeng (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 S handong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 Taian
271018 , China) . 2Chin. J . A ppl . Ecol . ,2004 ,15 (6) :1005~1008.
Variation of microflora and enzyme activity in solar greenhouse soil continuous cropping for 1 ,3 ,5 ,7 ,9 years was
studied ,in addi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roperities and microflora and enzyme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umber of bacteria ,actinomyce as well as total microflora showed a trend with a saddle2shaped curve
,while the number of fungi appeared an liner increase.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microflora shifed from bacteria
type to fungi type significiently ,of which A m moniation bacterium and Fusarium oxysporum were main physiol2
ogy groups. Path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elements (Mn ,Cu , Fe)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N and bulk
density are main restricted factors of soil microflora and enzyme activity in solar greenhouse.
Key words  Solar greenhouse , Continuous cropping , Microflora , Enzyme activity , Cucumber.
3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 (2001BA503B04) .3 3 通讯联系人.
2003 - 07 - 14 收稿 ,2003 - 12 - 06 接受.
1  引   言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 (尤其是土壤微生
物和小型动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场所. 微生物繁殖速
度快、数量多、代谢能力强 ,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无
机质的转化、氮的固定以及提供植物营养、保持土壤
肥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 ,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衡是
导致作物减产、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土
壤酶是反映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 ,
将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分布、土壤酶活性作为评
价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越来越受到重
视[1 ,4 ,10 ,18 ] . 有关温室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的研究报
道较多[9 ,14 ] ,而关于日光温室连作土壤生物种群特
性及其与理化性状关系的研究较少. 本文以日光温
室黄瓜 ( Cucum is sativ us L . ) 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 ,
研究了根区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变化 ,揭示了温
室连作土壤生物学特性与理化性状的关系.
2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土壤
土样采自山东省寿光市孙集镇的黄瓜日光温室 . 选择种
植年限分别为 1、3、5、7 和 9 年的日光温室各 3 栋 ,利用内径
2 cm 的土钻 ,采用五点法取样 ,采集 0~20 cm 根区耕层土
壤.将 3 栋温室的土样混匀 ,一部分风干保存 ,测定土壤 p H、
酶活性、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含量 ;一部分在 4 ℃下保存鲜样 ,
测定微生物类群和数量.
212  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测定
细菌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放线菌采用改良高氏 1
号培养基 (每 300 ml 培养基中加入 3 %重铬酸钾 1 ml ,以抑
制细菌和霉菌生长) ;真菌采用马丁氏培养基 (1 000 ml 培养
基中加 1 %孟加拉红水溶液 313 ml、1 %链霉素 3 ml) ;均采
用系列稀释法计数. 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纤维素分解细菌、
纤维素分解细菌均采用特化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采用最或
然法计数[8 ] .
213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用比色法测定 ;过氧化
氢酶活性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 ;脲酶活性用靛酚蓝比色法
测定[6 ] .
214  土壤理化特性测定
有机质用低温外热重铬酸钾氧化2比色法测定 ;p H 按土
水比 1∶5 浸提 ,PHSJ24A 酸度计测定 ;土壤容重用环刀法测
定 ;矿质元素按常规方法用 UV2160A 分光光度计、FP640 火
焰光度计、WFX2IE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12 ]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4 年 6 月  第 15 卷  第 6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J un. 2004 ,15 (6)∶1005~1008
3  结果与分析
311  不同连作年限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变化
由图 1 可以看出 ,不同连作年限的日光温室黄
瓜产量变化显著 ,以种植 5 年的温室产量最高 ,随后
迅速下降. 连作 5 年之内 ,产量 (秋冬茬 ,下同) 从
75 000 kg·hm - 2上升到 112 500 kg·hm - 2 ,而连作 7
年和 9 年的温室产量则分别下降到 60 000 和45 000
kg·hm - 2 .
图 1  温室连作黄瓜产量变化
Fig. 1 Viation f production of cucumber in solar greenhouse for continu2
ous cropping years.
312  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微生物组成与数量变化
不同种植年限的温室黄瓜土壤中微生物组成和
数量存在较大差异 (表 1) ,连续种植 5 年的土壤中
微生物数量最多 ,达 463 ×106 个·g - 1干土 ,其次是
3 年的土壤 ,为 298 ×106 个·g - 1干土 ,9 年的最少 ,
为 138 ×106 个·g - 1干土. 其中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
优势群体 ,占总量的 5017 %~8219 %. 由图 2 可见 ,
土壤微生物总量、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随种植年限
的增加 ,呈倒“马鞍”形变化 :5 年之前明显上升 ,以
后急剧下降 ;真菌数量随年限的增加呈线性增长 ,连
作 9 年土壤中真菌数量占总数的 39 %.
由表 2 可以看出 ,氨化细菌为优势细菌生理类
群 ,比硝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细菌高出两个数量级.
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 ,氨化细菌、纤维素分解细菌数
量先升后降 ,呈现倒“马鞍”形变化 ,以第 5 年时最
高 ,而硝化细菌数量下降.
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孢菌、疫霉分别是温室黄瓜
图 2  温室连作黄瓜土壤微生物变化
Fig. 2 Variation of number of soil microbe in solar greenhouse.
Ⅰ1 细菌 Bacteria ; Ⅱ1 真菌 Fungi ; Ⅲ1 放线菌 Actinomyce.
表 1  连作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变化
Table 1 Variation of main microorganism in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 ×106 CFU·g - 1 DW)
年限
Years
微生物
总  数
Total
细菌数
Bacteria number
( %)
真菌数
Fungi number
( %)
放线菌数
Actinomyce number
( %)
1 164cBC 136cC 8219 2dC 0160 27cBC 1615
3 298bB 230bB 7712 6dC 2130 61bB 2015
5 463aA 285aA 6116 23cB 4190 155aA 3315
7 194cBC 123cdC 6314 34bB 6150 37bcBC 3011
9 138cC 70dC 5017 55aA 3918 13cC 9142
小写字母表示 0105 水平差异 ,大写字母表示 0101 水平差异 Small letters in
each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ce at 0105 level ,capital letter in each column indi2
cate significance at 0101 level. 下同 The same below.
枯萎病、蔓枯病、疫病的主要土传病原菌. 尖孢镰刀
菌为优势真菌生理类群 ,比腐皮镰孢菌、疫霉高两个
数量级 ,连作 9 年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占真菌总
数的 3316 %. 随连作年限增加 ,不同生理群真菌数
量呈显著增加趋势. 可见 ,土传病原真菌的急剧增加
是温室连作病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313  不同种植年限土壤酶活性变化
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 ,除脲酶的活性变化无明
显规律以外 ,多数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 (表 3) . 其
中不同连作年限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
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表征土壤生物学活性强
度 ,评价土壤熟化程度和土壤肥力 ,其变化在 5 年前
逐渐增加 ,5 年后下降 ,表明连作年限过长的土壤生
物学活性、熟化程度和肥力水平变差 ,表明异养微生
物 (如细菌)对土壤酚类物质的分解能力下降. 种植
1、3、5 年的温室土壤蛋白酶活性高于 7 年和 9 年 ,
表明连作年限较长的土壤有机质转化速度变慢.
表 2  连作土壤主要细菌、真菌生理群数量变化
Table 2 Variation of main bacteria and fungi physiological groups( CFU·g - 1 DW)
年限
Years
氨化细菌
Ammonifying bacteria
( ×106)
硝化细菌
Nitrobacteria
( ×104)
纤维素分解细菌
Cellulose2utilizing
bacteria
( ×104)
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
( ×105)
腐皮镰孢菌
Mycosphaerella
melonis
( ×103)
疫 霉
Phytophthora
melonis
( ×103)
1 15bcBC 62aA 23bBC 2dC 3dC 2dC
3 30bB 49bAB 35aAB 16cdC 7cdC 8cC
5 90aA 35cBC 40aA 38cC 12cBC 17bB
7 16cBC 22dcD 18bcC 125bB 20bB 24aAB
9 12cC 15dD 12cC 185aA 32aA 29aA
600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5 卷
表 3  连作土壤酶活性变化
Table 3 Variation of enzyme activity in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in so2
lar greenhouse( dry soil)
年限
Years
多酚氧化酶
Polyhenol
oxidase
(mg·g - 1)
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011 mol·L - 1
KMnO4)
蔗糖酶
Saccharase
(glucose
mg·g - 1)
脲 酶
Urease
(NH32N
mg·g - 1)
蛋白酶
Protesae
(NH22N
mg·g - 1)
1 0175bBC 0189aA 1013cBC 0175dC 1110cC
3 1109aAB 0194aA 1312bB 1116bAB 1124bB
5 1125aA 0195aA 1719aA 0199cBC 1137aA
7 0159bCD 0186aA 8167cC 1141aA 1101dD
9 0131cD 0184aA 5121dD 1133aA 0185eE
314  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变化与土壤理化性状关系
31411 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对微生物的影响  温室黄
瓜连作土壤的理化性状见表 4. 将各性状指标与土
壤微生物数量进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对细菌数量
直接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有效铜、有效锰、有机
质、容重 ,其中有效铜、容重表现反向效应 ,其余均表
现正向效应 ;对真菌直接作用较大的因子为有效铜、
有机质、有效铁、速效钾 ,其中有机质、有效铁表现正
向作用 ,其余表现反向效应 ;对放线菌直接影响较大
的因子为速效氮、有效铜、有效铁、速效磷 ,皆表现反
向效应. 从直接通径系数影响大小来看 ,放线菌受土
壤理化性状的直接影响远小于细菌和真菌 (表 5) .
31412 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由
表 5 还可以看出 ,对多酚氧化酶直接作用较大的因
子有容重、速效氮、有效钾、有效锰 ,皆表现负向效
应. 而有机质、有效铜、速效氮、有效锰是对过氧化氢
酶影响较大的因子 ,其中有效铜具正向效应 ,其余具
有反向效应. 对蔗糖酶影响较大的因子为有效铜、有
效铁、有机质、有效锰 ,其中 Cu、Fe 具反向作用 ,其
余具正向作用. 对脲酶影响较大的因子为有效锌、容
重、有效锰、速效氮 ,其中速效氮呈正向效应. 对蛋白
酶影响较大的因子为有效铜、有机质、有效铁、有效
锰 ,其中有效铜、有效铁具有反向作用 ,有机质、有效
锰具有正向作用. 由此可见 ,温室连作土壤酶活性受
微量元素 ( Cu、Mn) 、有机质、速效氮等因素的直接
影响较大.
表 4  不同连作年限温室土壤的理化性质
Table 4 Basic properties in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in solar greenhouse
年限
Year
p H 有机质
O1M.
(g·kg - 1)
速效氮
Avaliable N
(mg·kg - 1)
速效磷
Available P
(mg·kg - 1)
速效钾
Available K
(mg·kg - 1)
有效铁
Available Fe
(mg·kg - 1)
有效锰
Available Mn
(mg·kg - 1)
有效铜
Available Cu
(mg·kg - 1)
有效锌
Available Zn
(mg·kg - 1)
EC
(ms·cm - 1)
容  重
Bulk density
(g·cm - 3)
1 6184aA 1517dD 316aA 292aAB 315dD 3811dC 6148aA 9154aA 1913aA 412eE 1122cC
3 6178aA 1817dcD 262cB 319aA 417aA 4112cdC 5112bB 8189bB 1614abA 571dD 1114eE
5 6167bB 2313cBC 267cB 266bB 294eE 4318cC 4184cC 5145cC 1415bA 687cC 1117dD
7 6124cC 2813bB 297aA 268bAB 339cC 5413bB 2132dD 4127dD 8140cB 783bB 1124bB
9 5184dD 3416aA 279bB 271bAB 374bB 6012aA 1156eE 2190eE 5160cB 934aA 1128aA
表 5  土壤理化性状对生物学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
Table 5 Direct path coeff icient of biological and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细菌
Bacteria
真菌
Fungi
放线菌
Actinomyce
多酚氧化酶
Polyhenol oxidase
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蔗糖酶
Saccharase
脲酶
Urease
蛋白酶
Protesae
p H 017928 - 110042 011768 012622 013324 114016 - 011454 019632
有机质 O1M 111546 311021 - 011664 - 012077 - 112892 118448 - 012740 116560
速效氮 Available N 013547 - 116789 - 016228 - 012953 - 110870 017071 015934 016775
速效磷 Available P - 011010 012187 - 013665 - 010902 012662 - 017747 012976 - 013771
速效钾 Available K 015868 - 210005 - 013114 - 012942 - 015664 115987 010082 019681
有效铁 Available Fe - 017564 213692 - 013812 - 011126 - 015225 - 210475 - 013963 - 113306
有效锰 Available Mn 113627 - 119014 - 010220 - 012869 - 018704 116848 - 019443 111732
有效铜 Available Cu - 210250 - 316492 - 015931 010156 111197 - 312594 010076 - 212688
有效锌 Available Zn - 013132 - 011972 - 010266 012559 013995 - 012286 - 019800 011764
EC - 014880 119804 - 012513 012309 016036 - 018604 014288 - 014829
容重 Bulk density - 019862 110958 - 013055 - 015728 012159 - 016966 - 019449 - 019923
4  讨   论
温室土壤是一个人为干扰作用强、相对密闭的独
特环境.土壤利用方式、土壤肥力以及土壤环境状况
对土壤微生物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2 ,3 ,18 ] . 本试验结
果表明 ,随连作年限的增加 ,温室土壤微生物总数、细
菌、放线菌数量先升后降 ,呈现倒“马鞍”形变化 ,而真
菌数量则呈直线增加.通过与土壤理化性状间的通径
分析表明 ,微量元素、有机质、速效氮、容重与微生物
数量相关密切.连作导致容重增大 ,土壤透气性降低 ,
不利于耕层细菌的繁殖[7 ] .由于生产中大量氮肥的投
入 ,温室地表盐分得不到雨水淋洗 ,导致耕层土壤 N
逐渐积累 ,渗透压降低 ,会抑制放线菌的生长[7 ] . 植物
生长和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不仅需要大量元素 ,同时也
存在对微量元素的竞争. 试验结果表明 ,根区微量元
素 Cu、Mn 含量随连作年限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 ,而
土壤有效 Cu 含量成为丰富根区微生物种群的主要限
制因子之一.调查发现 ,温室管理者重视尿素、磷酸二
70016 期            马云华等 :日光温室连作黄瓜根区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变化            
铵、硫酸钾等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却很少施用微肥 ,
连作多年以后 ,土壤微量元素缺乏.
土壤有机质是作物高产的重要因素和营腐生性
微生物繁殖的重要碳源. 在温室管理过程中 ,农户投
入大量的禽粪肥作为基肥或冲施肥 ,促进了黄瓜生
长 ,同时 ,畜禽粪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本试验
中 ,日光温室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 ,
促进了土壤细菌、真菌的活动和繁殖.
土壤酶活性是表征土壤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指标
之一 ,其变化取决于土壤环境的改变. 李跃林等[10 ]认
为 ,Zn、Mn 作为激活因子对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
有促进作用. 曹慧等[1 ]报道 ,菜园土壤随着利用年限
的不断增加 ,土壤养分逐渐升高 ,土壤脲酶活性与土
壤有机质、全 N、全 P 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土壤
纤维素酶活性随菜地利用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 ,但土
壤转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本试验中 ,土壤酶活性受微量元素 (有效 Mn、Cu、Fe) 、
有机质和速效 N 直接影响较大 :土壤有效 Mn 含量下
降抑制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 ,促进了
蛋白酶和蔗糖酶的活性 ;土壤有效 Cu 含量下降抑制
了蔗糖酶、蛋白酶活性 ,促进了过氧化氢酶活性 ;日光
温室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 ,诱导了蔗糖酶、蛋白
酶的活性 ,但抑制了过氧化氢酶活性 ;可溶性 N 积累
对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 ,却
促进了脲酶的活性.这说明土壤酶活性受土壤中多因
子的作用而表现出较高的复杂性.
温室土壤多年连作常常会引起连作障碍 ,连作障
碍主要由土传病虫害加重、土壤理化性状恶化、植物
的自毒作用等原因造成[17 ] . 植物的自毒作用主要是
由根系分泌和植株残茬腐解等途径释放的一些物质
引起的.这些物质不仅对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产生抑
制作用[5 ,15 ] ,而且直接影响根际微生物的数量、种群
结构及生育代谢[11 ,13 ,19 ] . 研究发现 ,连作大豆根系分
泌物对半裸镰孢菌、粉红粘帚菌和尖镰孢菌尤其是对
半裸镰孢菌的生长有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8 ] . Yu
等[16 ]研究证明 ,黄瓜根系分泌物中含有苯甲酸、对羟
基苯甲酸、苯丙稀酸等 11 种酚酸物质 ,其中 10 种具
有生物毒性.关于温室黄瓜连作土壤酚类物质变化及
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群结构和酶活性的关系 ,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连作土壤微量元素 (Cu、Mn、Fe) 、
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和容重高低与微生物及酶活性关
系密切.因此 ,在生产中应注重通过科学的农艺措施
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 ,如多施优质有机肥、少施化肥 ,
重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搭配施用等 ,以
便更好地维持日光温室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Cao H (曹  慧) . 2002. Change of 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y in vegetable. Soil (土壤) ,32 (4) :197~200 (in Chinese)
2  Du H2L (杜慧玲) . 2001. Effect of applying coal ash and fertilizers
on soil miro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ity. Soil Envi ron Sci
(土壤与环境科学) ,10 (1) :20~22. (in Chinese)
3  Fan J2H (范君华) . 2002. Effect of various ultilizations on soil mi2
croflora and enzyme activity. J Tali m u A gric U niv (塔里木农垦大
学学报) ,14 (1) :15~17 (in Chinese)
4  Fan J2H(范君华) . 2003. Comparison the microbiology characteris2
tics of greenhouse with vegetable plot of South Xinjiang. Soil Fert
(土壤肥料) ,31 (3) :31~33 (in Chinese)
5  Gao Z2Q (高子勤) ,Zhang S2X(张淑香) . 1998. Continous cropping
obstacle and rhizospheric microecology I. Root exudates and their e2
cological effects.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9 (5) :549~
554 (in Chinese)
6  Guan S2Y(关松荫) . 1983. Soil Enzyme and Methods. Beijing :A2
gricultural Press. 45~60 (in Chinese)
7  Hong Q2W(洪庆文) . 1985. Methods of Study on Microbial in Soil.
Beijing :Science Press. 43 (in Chinese)
8  J u H2Y(鞠会艳) , Han L2M (韩丽梅) . 2002. Allelopathic effect of
root exudates on pathogenic fungi of root rot in continuous cropping
soybean.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3 (6) :723~727 (in
Chinese)
9  Li S2P(李世朋) ,Wang J2K(王景宽) . 2003. Advances on research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hysico2chemical properties and green2
house gase emission from soils. J S henyang A gric U niv (沈阳农业
大学学报) ,34 (2) :155~159 (in Chinese)
10  Li Y2L (李跃林) . 2003.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nd trace element contents in Eucalypt us plantation soil.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4 (3) :345~348 (in Chinese)
11  Li Z2G(李振高) . 1995. Influence of the root exudates of wheat
shoots on the denitrfiers in rhizosphere. Acta Pedol S in (土壤学
报) ,32 (4) :408~413 (in Chinese)
12  Lu R2K (鲁如坤 ) . 2000. Analysis methods of soil agricultural
chemistry. Beijing :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08~111 (in Chinese)
13  Martinei2Toledo MV. 1988. Root exudates of zea mays and produc2
tion of Auxins gibberellins and cytokinins by A zotobacter chroococ2
cum . Plant Soil ,110 :149~155
14  Wu F2Z(吴凤芝) . 1998. Effect of continuous vegetable cropping in
plastic greenhouse on the soil physico2chemical properties. Chin
Veg (中国蔬菜) , (4) :5~8 (in Chinese)
15  Wu F2Z(吴凤芝) ,Zhao F2Y(赵凤艳) ,Ma F2M (马凤鸣) . 2001.
Phenolic acid substances and allelopathy mechanisms. J Northeast
A gric U niv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2 (4) :313~319 (in Chinese)
16  Yu J Q ,Matsui Y. 1994. Phytotoxic substances in root exudates of
cucumber ( Cucumis sativ us L . ) . J Chem Ecol ,20 :21~30
17 Yu J2Q (喻景权) . 2000. Soil2sickness problem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protected production of vegetables. J S henyang
A gric U niv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31 (1) :124~126 (in Chinese)
18  Zhang J2E (章家恩) . 200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ntity in2
dex of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soil fertility of different land use sys2
tems. Soil Envi ron Sci (土壤与环境) ,11 (2) : 140~143 (in Chi2
nese)
19  Zhu L2X(朱丽霞) , Zhang J2E (章家恩) . 2003. Review of studies
on interactions between root exudates and rhizopheric microorgan2
isms. Ecol Envi ron (生态环境) ,12 (1) :102~105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马云华 ,男 ,1976 年 7 月生 ,硕士生 ,主要从事设
施蔬菜与无土栽培方面的研究. Tel : 05382824144 ; E2mail :
yuanyi @sdau. edu. cn
800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