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药雀舌草中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优化



全 文 :中药雀舌草中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优化
王小虎1,邓振涛1,图 雅2,李泽琳1,李 霄1
(1.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北京 100124;2. 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摘要] 目的 建立中药雀舌草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以芹菜素作为对
照品,以三乙胺(TEA)为显色剂,在波长 400 nm处对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对其提取
纯化工艺优化。结果 样品总黄酮在浓度 30. 56 ~ 83. 14 μg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 =0. 009 1X -
0. 016 1,R2 =0. 999 7;平均回收率为 100. 1%,RSD为 1. 95%(n = 6)。雀舌草总黄酮纯化工艺为采用 AB - 8 型大孔吸
附树脂,上样浓度为 0. 25 g /mL生药材,上样流速为 3 mL /min,径高比为 1∶ 9,90%乙醇洗脱 7 倍量。结论 该方法简
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雀舌草中总黄酮含量控制;提取纯化工艺可用于雀舌草总黄酮的富集。
[关键词] 雀舌草;紫外分光光度法;总黄酮;工艺优化
doi:10. 3969 / j. issn. 1008 - 8849. 2015. 02. 002
[中图分类号] R284.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 8849(2015)02 - 0118 - 05
Quantific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in Stellaria alsine and its extraction-purific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WANG Xiaohu1,DENG Zhentao1,TU Ya2,LI Zelin1,LI Xiao1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Bio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2.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t is to establish UV metho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total flavoids in Stellaria alsine,and optimize
its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process. Methods UV quantification for the samples was carried out with apigenin as reference
and TEA as Chromogenic agent.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400 nm. Results The calibration curve of total flavonoids was
linear over the range from 30. 56 to 83. 14 μg /mL (R2 = 0. 999 7),regression equation was Y = 0. 009 1X - 0. 016 1,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100. 1% .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1. 95% . And the AB - 8 type of resins was selected by in-
dicative constituents apigenin. The best purified technological parameter was the sample concentration was 0. 25 g /mL,the ab-
sorptive flow rate was 3. 0 mL /min,the ratio of diameter and height was 1∶ 9,and the eluant was 7 volume of 90% ethanol.
Conclusion The UV method was simple,rapid,accurate and specific and suitable for quality control of total flavonoids in Stel-
laria alsine,and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can be used for enrichment total flavonoids from Stellaria alsine Grimm.
Key word:Stellaria alsine;total flavoids;UV spectrophotometry;process optimization
[作者简介] 王小虎,男,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中药及天然药
物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研究。
[通信作者] 李霄,硕士生导师,E - mail:lixiao@ bjut. edu. cn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JC015001201201)
中药雀舌草为石竹科植物雀舌草的全草,味微苦、酸、甘,
性凉,具有祛风散寒、续筋接骨、活血止痛、解毒等功效,临床
用于治疗伤风感冒、风湿骨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骨折、蛇
咬伤[1]。现代研究表明,雀舌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学成
分[2],鉴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多的药理活性,笔者应用紫
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雀舌草总黄酮成分含量测定分析方法,
并对雀舌草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优化,旨在为其质量控
制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剂
UV -2550 紫外分光光度仪(日本岛津公司);Millipore
MilliQ 超纯水制备仪(LABCONCO 公司);METTLER AG 285
型电子天平(1 /10 万,瑞士梅特勒公司);KD - 300DE 型数控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仪器有限公司);Rotavapor R - 200 旋
转蒸发仪(瑞士步琪 BUCHI)。芹菜素对照品(批号:4YZ4 -
J793),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研究院;三乙胺(TEA),北
京化工分厂,分析纯;95%乙醇,北京化工分厂;其他试剂为国
产分析纯;雀舌草药材购于安国市兴隆中药材有限公司,经北
京中医药大学魏胜利副教授鉴定为石竹科植物雀舌草的全
草;D4020、AB - 8、X - 5、S - 8、D3520、H103 等型号大孔吸附
树脂均购自南开大学化工厂。
2 测定方法与结果
2.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芹菜素对照品 50 mg,置
于 50 mL的容量瓶中,用 50%乙醇溶解并定容,即得芹菜素
对照品溶液。
2.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雀舌草药材粉末(粉碎过 40
目筛)0. 5 g,精密称定,置于 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 50%乙
醇溶液 50 mL,称质量,超声处理 60 min,冷却至室温,称质量
并用 50%乙醇补充损失质量,混匀,静置 30 min,取上清液过
0. 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
2. 3 显色方法与检测波长的选择 总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
的显色方法主要有 NaNO2 - Al(NO3)2 - NaOH显色法、AlCl3 -
·81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 Jan,24(2)
KAc法、TEA法和直接测定法,经实验分别考察这 4 种显色方
法对于测定雀舌草总黄酮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 TEA 法测
定雀舌草总黄酮效果最好。加入 TEA 后,芹菜素最大吸收波
长由 340 nm红移到 398 nm,雀舌草供试品由 330 nm 红移到
400 nm,故选择 400 nm作为实验测定波长。见图 1 及图 2。
图 1 芹菜素显色光谱图
图 2 雀舌草供试品溶液显色光谱图
2. 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芹菜素对照品溶液 0. 0,0. 1,
0. 2,0. 3,0. 4,0. 5,0. 6,0. 7,0. 8,0. 9 mL,置于 10 个 10 mL 容
量瓶中加入 50%乙醇溶液 5 mL,再加入 1% TEA 溶液 2 mL,
显色,随后用 50%乙醇定容,摇匀,以加 0. 0 mL对照品溶液作
为空白,在 400 nm处检测其吸光度值。以吸光度值 A为纵坐
标,浓度 C(μg /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见图 3。得
回归方程为 Y = 0. 009 1X - 0. 016 1,R2 = 0. 999 7;结果表明芹
菜素在 30. 56 ~ 83. 14 μg /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图 3 芹菜素标准曲线
2. 5 精密度考察 取同一份雀舌草药材供试品溶液,精密吸
取 2 mL于 10 mL容量瓶中,加入 50%乙醇溶液 5 mL,再加入
1% TEA溶液 2 mL,随后用 50%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用分
光光度计在波长 400 nm处连续检测其吸光度值,测得其吸光
度的 RSD为 0. 1%(n = 6),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 6 稳定性考察 取同一份雀舌草药材供试品溶液,分别在
0,5,10,20,30,60,120,180,240 min,按 2. 4 测定方法测定,测
得其吸光度的 RSD为 0. 7%,结果表明本品在室温条件下 4 h
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 7 重复性考察 取同一批次雀舌草药材 6 份,按 2. 2 项下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2 mL 于 10
mL容量瓶中,加入 50%乙醇溶液 5 mL,再加入 1%三乙胺溶
液 2 mL,随后用 50%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用分光光度计在
波 40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测得每克雀舌草药材中平均含
有总黄酮 29. 8 mg,其 RSD 为 2. 0%(n = 6),结果表明,测定
方法重复性良好。
2. 8 加样回收率考察 取已知含量的雀舌草药材粉末 6 份,
约 0. 2 g,精密称定,置于 100 mL 圆底烧瓶中,并精密加入芹
菜素对照品溶液 6 mL,按 2. 2 项下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备,精
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2 mL于 10 mL容量瓶中,加入 50%乙醇溶
液 5 mL,再加入 1% TEA溶液 2 mL,随后用 50%乙醇定容至
刻度,摇匀,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 40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
计算回收率和 RSD。结果见表 1。
表 1 加样回收率考察
序号 药材量 / g 标准品加入量 /mg 吸光度 实测含量 /μg 回收率 /% 平均回收率 /% RSD/%
1
2
3
4
5
6
0. 201 8
0. 201 6
0. 202 3
0. 201 2
0. 201 7
0. 201 3
6
6
6
6
6
6
0. 421
0. 419
0. 429
0. 418
0. 417
0. 424
12 008
11 953
12 228
11 926
11 898
12 090
99. 9
99. 1
103. 3
98. 8
98. 1
101. 5
100. 1 1. 95
2. 9 雀舌草药材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取雀舌草药材 3 份,按
2. 2 项下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备,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2 mL 于
10 mL容量瓶中,加入 50%乙醇溶液 5 mL,再加入 1% TEA液
2 mL,随后用 50%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用分光光度计在波
长 40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计算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见
表 2。
表 2 药材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批次 药材量 /g 吸光度 总黄酮量 /mg 含量 /% 平均含量 /%
1 0. 501 8 0. 527 14. 92 2. 97
2 0. 501 2 0. 523 14. 81 2. 95 2. 98
3 0. 501 4 0. 531 15. 03 3. 00
3 提取工艺优化与结果
3. 1 正交试验 采用 4 因素 3 水平正交试验法来设计提取
工艺,主要因素为提取溶剂(A)、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B)
及溶剂倍量(D),因素水平及正交试验方案见表 3。
表 3 提取工艺 L9(3
4)因素水平
水平 A B /次 C /h D /倍
1 水 1 1 12
2 50%乙醇 2 1. 5 15
3 70%乙醇 3 2 20
·911·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 Jan,24(2)
3. 2 正交试验结果 称取雀舌草药材 20 g 共 18 份,其中每
2个为一组平行实验,加入到 1 000 mL的圆底烧瓶中,水浴加
热回流,按 L9(3
4)表 3 中各因素水平表进行操作,分别制备
各样品,趁热纱布过滤,提取液冷却后摇匀后取样作为样品溶
液,精密吸样品溶液 150 μL,置于 10 mL容量瓶中,加入 50%
乙醇溶液 5 mL,再加入 1% TEA溶液 2 mL,显色,随后用 50%
乙醇定容,摇匀,再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 400 nm 下检测吸光
度,检测雀舌草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真空干燥,称质量,计算
干膏含量和得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雀舌草总黄酮为指
标测定,提取次数对雀舌草总黄酮成分的提取量有显著影响;
由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对雀舌草总黄酮的提取量影响大小为
B > D > C > A,且其最佳工艺为 A2B3C3D2,即提取溶剂为
50%乙醇溶液 15 倍量,回流提取 3次,每次 2h。见表 4及表 5。
表 4 提取工艺 L9(3
4)正交试验结果
水平
因素
A B C D
总黄酮提取量 /mg
组 1 组 2
1 1 1 1 1 113. 80 68. 79
2 1 2 2 2 193. 33 188. 67
3 1 3 3 3 168. 85 202. 99
4 2 1 2 3 145. 87 148. 63
5 2 2 3 1 188. 37 214. 01
6 2 3 1 2 238. 13 219. 39
7 3 1 3 2 167. 11 165. 85
8 3 2 1 3 205. 91 199. 82
9 3 3 2 1 196. 59 184. 90
I 936. 43 810. 05 1 045. 84 966. 46
II 1 154. 40 1 190. 11 1 057. 99 1 172. 48
III 1 120. 18 1 210. 85 1 107. 18 1 072. 07
R 11. 41 133. 60 20. 45 68. 67
I2 876 901. 14 656 181. 00 1 093 781. 31 934 044. 93
II2 1 332 639. 36 1 416 361. 81 1 119 342. 84 1 374 709. 35
III2 1 254 803. 23 1 466 157. 72 1 225 847. 55 1 149 334. 08
Rj 3 464 343. 74 3 538 700. 54 3 438 971. 70 3 458 088. 37
Sj 4 580. 33 1 6973. 13 351. 66 3 537. 77
表 5 提取工艺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误差来源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比
A 4 580. 33 2 2 290. 17 1. 440
B 16 973. 13 2 8 486. 57 5. 338
C 351. 66 2 175. 83 0. 110
D 3 537. 77 2 1 768. 89 1. 112
Se2 2 202. 35 9 244. 71
注:F0. 05(2. 2)= 4. 26,P < 0. 05。
4 纯化工艺优化与结果
4. 1 样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雀舌草药材 1 kg,切段,过筛,
以 15 倍量的 5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2 次,每次 1 h,合并提取
液并浓缩至 2 000 mL,即得提取液(每 1 mL 相当于药材 0. 5
g),备用;另取提取液 50 mL减压干燥,经测定,提取液中总黄
酮的含量为 6. 4 mg /mL,干膏中总黄酮含量为 6. 3%。
4. 2 AB - 8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优化 取 AB - 8 型大孔
吸附树脂约 20 g,装入层析柱(内径为 1. 5 cm、高 20 cm)中,径
高比为 1∶ 9。另取雀舌草提取液稀释 5 倍(浓度为 1 mL 相当
于 0. 1 g药材),取 160 mL 上样,上样流速为 1. 0 mL /min,分
份收集流出液,前 60 mL 每 5 mL 收集 1 份,后 100 mL 每 10
mL收集 1 份,共收集 22 份,按 2. 4 项下雀舌草总黄酮含量测
定方法测定每份泄漏液中雀舌草总黄酮量。以总黄酮泄漏量
为纵坐标,以上样药液体积为横坐标绘制泄漏曲线,见图 4。
结果可见,雀舌草提取液上样 15 mL时开始泄漏,上样 50 mL
后树脂吸附完全饱和。
图 4 总黄酮泄漏曲线
4. 3 药材量与树脂体积比例考察 取 3 根相同型号的层析
柱(内径为 1. 5 cm、高 20 cm),按径高比 1∶ 9 装入 AB - 8 型大
孔树脂,树脂量约 20 g,体积约为 24 mL。根据泄漏体积分别
选取 15 mL、20 mL、25 mL 上样,上样药液浓度为 0. 1 g 生药 /
mL(浓度为 1 mL相当于 0. 1 g药材),即药材量与树脂体积比
分别为 1∶ 16,1∶ 12,1∶ 9. 6,上样流速均为 1. 0 mL /min,上样后
分别用去离子水 5 倍量洗脱,收集水洗液;再用 70%乙醇洗
脱至洗脱液近无色,收集醇洗液,回收溶剂,减压干燥,称质
量,按 2. 4 项下雀舌草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水洗液和醇
洗液中总黄酮的量,计算总黄酮的泄漏量、泄漏率、干膏含量
和洗脱率,结果药材量与树脂体积的最佳比例为 1∶ 9. 6,最大
上样量为 25 mL。见表 6。
4. 4 上样浓度、上样流速、径高比考察
4. 4. 1 正交实验表设计 采用 L9(3
4)不重复正交试验,以
雀舌草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对上样浓度(A)、上样流速(B)、径
高比(C)进行考察。正交因素水平见表 7。
表 6 药材量与树脂体积比例考察
药材量:树脂
量 /(g:mL)
上样体
积 /mL
总黄酮
量 /mg
总黄酮泄漏
量 /mg
总黄酮泄漏
率 /%
含量 /% 洗脱率 /%
1∶ 16 15 19. 2 2. 4 12. 5 16. 9 76. 3
1∶ 12 20 25. 6 2. 6 10. 2 15. 4 89. 0
1∶ 9. 6 25 31. 9 3. 0 9. 4 16. 5 77. 9
4. 4. 2 正交结果分析 取 9 根同一型号的层析柱(内径为
1. 5 cm,高20 cm),另取雀舌草提取液,并分别稀释成浓度为
·02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 Jan,24(2)
表 7 纯化工艺 L9(3
4)因素水平
水平 A /(g /mL) B /(mL /min) C /(d /h) 空白(D)
1 0. 1 1. 0 1∶ 3
2 0. 25 3. 0 1∶ 6
3 0. 5 5. 0 1∶ 9
0. 1,0. 25,0. 5 g /mL的药液,按上样量与树脂体积比 1∶ 9. 6 上
样吸附,并按表 7 中各因素水平进行操作,用去离子水 5 倍量
洗脱,70%乙醇 6 倍量洗脱,收集洗脱液,按 2. 4 项下雀舌草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测定树脂残夜、水洗液、醇洗液总黄酮含
量,计算洗脱率、干膏含量和得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雀舌
草总黄酮含量为指标测定,上样浓度对树脂纯化后雀舌草总
黄酮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由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对雀舌草总
黄酮的提取量影响因素大小为 C > A > B,且其最佳工艺为
A2B3C3,即上样浓度为 0. 25 g /mL生药材,上样流速为 3 mL /
min,径高比为 1∶ 9。见表 8 和表 9。
表 8 纯化工艺 L9(3
4)正交试验结果
水平
因素
A B C D
总黄酮含
量 /%
1 1 1 1 1 8. 38
2 1 2 2 2 31. 74
3 1 3 3 3 50. 16
4 2 1 2 3 27. 24
5 2 2 3 1 49. 56
6 2 3 1 2 33. 88
7 3 1 3 2 45. 04
8 3 2 1 3 43. 98
9 3 3 2 1 39. 06
I 90. 28 80. 66 86. 24
II 110. 68 125. 28 98. 04
III 128. 08 123. 10 144. 76
R 12. 60 14. 87 19. 51
I2 8 150. 48 6 506. 04 7 437. 34
II2 12 250. 06 15 695. 08 9 611. 84
III2 16 404. 49 15 153. 61 20 955. 46
Rj 12 268. 34 12 451. 57 12 668. 21
Sj 238. 64 421. 87 638. 51
表 9 纯化工艺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误差来源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比
A 477. 28 2 238. 64 0. 286
B 843. 74 2 421. 87 1. 170
C 1 277. 02 2 638. 51 6. 514
D 199. 09 2 99. 54
Se2 0. 00 9 0. 00
注:F0. 1(2,2)= 4. 26,P < 0. 05。
4. 5 洗脱溶剂的考察 取 3 根相同的层析柱按照上述优化
的树脂条件装柱上样后,分别用 50%,70%,90%乙醇洗脱
7BV,收集醇洗液,回收溶剂,减压干燥,称量干膏质量,按 2. 4
项下雀舌草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分别测定醇洗液中的总黄酮
含量,计算洗脱率及干膏含量。结果为用 90%乙醇洗脱 7倍保
留体积最好,洗脱率较高,而且干膏含量也较稳定。见表 10。
4. 6 纯化工艺验证实验 取 3 根相同的层析柱按照上述优
化的树脂条件制备 3 批样品,上样液均为 7 mL(每 1 mL相当
于 0. 25 g生药材),分别收集醇洗液,回收溶剂,减压干燥,称
量干膏质量,按 2. 4 项下雀舌草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分别测
定干膏中总黄酮含量,测得纯化后雀舌草干膏中总黄酮含量
为 56. 9%,比纯化前提高了 9 倍。
5 讨 论
黄酮类化学成分是中药及天然产物中最常见而且活性较
强的一类化学成分,关于总黄酮的测定方法多为分光光度法
和 HPLC法[3 - 5],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的文献较多[6 - 8]。但
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药材、不同的黄酮结构类型具有特殊
性,不能一概以芦丁为对照品,而是要根据测定药材的黄酮结
构类型进行实际考察,找出合适的测定方法。本研究结果显
示,芹菜素及供试品溶液经显色后均在 400 nm处有最大吸收
波长,可见以芹菜素作为雀舌草的对照品,对其总黄酮含量测
定更为准确。紫外检测法测定总黄酮准确、稳定可靠,成本低
廉,仍为一种控制中药质量的重要方法。
正交试验表明对雀舌草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因素中,提
取次数 >提取倍量 >提取时间 >提取溶剂,且其最佳工艺为
50%乙醇溶液 15 倍量,回流提取 3 次,每次 2 h。
应用 AB - 8 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雀舌草总黄酮进行富集,
通过正交试验等确定其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浓度为 0. 25 g /
mL生药材,上样流速为 3 mL /min,径高比为 1∶ 9,90%乙醇洗
脱 7 倍量。
表 10 洗脱溶剂浓度考察数据
项目
50%乙醇
5BV 6BV 7BV
70%乙醇
5BV 6BV 7BV
90%乙醇
5BV 6BV 7BV
洗脱率 /% 57. 45 71. 65 77. 62 62. 47 76. 74 79. 83 64. 38 79. 82 82. 70
干膏质量 / g 2. 49 2. 50 2. 52 2. 43 2. 49 2. 54 2. 81 2. 84 2. 89
含量 /% 41. 3 51. 3 58. 9 46. 2 55. 0 62. 7 48. 7 55. 2 58. 4
[ 参 考 文 献 ] [1] 谢宗万 . 全国中草药汇编[M]. 北京:人民卫(下转第128页)
·121·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 Jan,24(2)
篇文献中 RCT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的治疗效果
以菱形小图表示,也在无效线的右侧,可以认为中医药对干燥
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起到有益的作用。
本研究漏斗图显示不同文献组合异质性检验 P > 0. 1,说
明上述文献之间具有同质性,但散点分布有一定的不对称性,
说明存在小部分的偏倚,这种情况可能与阴性结果的文献不
易发表、个别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例样本数量较少、入选的文
献选择性偏倚等有关。此次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对照药物不
同,各类对照药物的研究数量均较少,未进行更长时间的随
访,使其远期疗效缺乏证据支持。另外本研究在评价中医药
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时,只是使用了 1 个有效率指标,
因此本研究的 Meta分析也存在不足。与以往已有的关于中
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 Meta分析相比,罗辉等[3]对中药治疗
干燥综合征 RCT的系统评价相对全面一些,而胡平等[4]、侯
雷等[5]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的文献荟萃分析
时,也仅使用有效率一个指标。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针对中医
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设计严格的前
瞻性临床研究,增加样本数量,开展多单位协作参加的随机双
盲对照试验,验证其远期疗效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以更好
地指导临床药物应用。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顺乐,邹和建. 风湿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11 - 123
[2] 赵敏,王金海,鲍英存,等.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论治现状
[J]. 西部中医药,2013,26(11):133 - 136
[3] 罗辉,韩梅,刘建平. 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
评价和 Meta分析[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3):257 - 274
[4] 胡平,魏睦新. 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 Meta 分析[J]. 中华
中医药学刊,2011,29(6):1344 - 1346
[5] 侯雷,马武开,姚血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的文献
荟萃分析[J]. 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8):49 - 54
[6] 罗杰,冷卫生. 系统评价 /Meta 分析理论与实践[M]. 北京:军
事医学出版社,2013:248 - 271
[7] 张华东,姜泉,王振兴,等. 路氏润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3 个月眼干症状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
(7):734 - 736;739
[8] 徐风金,李炳茂,韩莎莎,等. 大黄人参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
征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5):69 - 70
[9] 王玲. 自拟润燥解毒汤治疗干燥综合征 60 例[J]. 辽宁中医杂
志,2013,40(6):1186 - 1187
[10]申洪波. 增液汤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J]. 中国医刊,
2013,48(7):94 - 96
[11]胡建东,李国陵,薛鸾,等. 毒通络生津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
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70 -
73
[12]谢向良,史恒星,柯丽萍,等. 解毒化瘀法合西药治疗干燥综合
征 51 例[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3):45 - 47
[13]谷群英,王建凯. 石斛二参散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观察
[J].四川中医,2012,30(4):80 - 82
[14]赵浩,赵福涛. 白芍总苷联合羟基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2013,33(4):530 - 531
[15]陈伏宇,薛斌,王慧. 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干
燥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
(12):1621 - 1623
[16]韩冰,闫磐石,殷沛. 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干燥综
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2,27(1):95 - 96
[17]齐志刚,温淑云. 健脾益阴汤治疗干燥综合征56 例[J]. 辽宁中
医杂志,2014,41(4):712 - 713
[18]马武开,唐芳,王莹,等. 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候分类临床文献研
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482 - 485
[19]宣磊,董振华,梁晓春,等.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医证型特点的
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1):975 - 976;989
[收稿日期]
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櫵
2014 - 05 - 30
(上接第 121 页)生出版社,1975
[2] 周荣汉. 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5
[3] 赵继明. 枸杞子不同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比较[J]. 现代中西
医结合杂志,2012,21(6):647 - 648
[4] 池玉梅,居羚,邓海山,等. 分光光度测定总黄酮法的适用性
[J]. 分析化学,2010,38(6):893 - 896
[5] 刘计权,谢树莲,蔡瑾,等. UV和 HPLC测定草问荆总黄酮及山
柰素含量[J]. 山西大学学报,2011,34(3):480 - 484
[6] 张琳琳,祁峰,缪阳,等. 亳菊总黄酮类提取工艺的研究[J]. 现
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3063 - 3065
[7] 张吉祥,白晓杰,周秋香,等. FL - 2 大孔吸附树脂对山楂总黄
酮的分离纯化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1):62 -
64
[8] 袁王俊,张维瑞,吴宏欣,等. HPLC 法测定柴胡不同部位 4 种
黄酮类成分[J]. 中成药,2013,35(4):797 - 800
[收稿日期] 2014 - 07 - 10
·82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 Jan,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