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仁化白毛茶低产原因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全 文 :仁化 白毛茶低产原因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王金焕 李道成
仁化县农业局
茶园单产的高低是决定茶园经济效益的
主要因素之一 。 作为广东省名优绿茶重点产
地之一的仁化 白毛茶 产区 , 经过多年 的发
展 , 规模与生产技术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
进步 。 但茶园单产值处于相当低的水平 。 以
总产量作为奋斗 目标而扩大面积 的发展 方
式 , 近几年已受到土地利用 、 劳动效率 、 经
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 而
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 促进单产提高的发展
方式得到 了更大的重视 。
一 、 仁化白毛茶产 t 现状
根据 199 年统计资料 , 仁化 白毛茶总
面积 1986 2 亩 , 收获面积 171 68 亩 , 总产量
526 吨 , 收获面积平均单产 50 . 麟 公斤 , 较
处于第一次发展高峰期的 1987 年 , 总产增
加 140 倍 , 而单产仅增加 or . 14 公斤 。 并且
不同茶园单产差距非常大 , 专业农户的茶园
单产现一般可达 40 公斤 , 少量茶园可达到
10 公斤以上 , 而非专业农户茶 园和部分集
体劣质种茶园平均单产普遍在 20 公斤上下 ;
低山茶园高于高山茶园 , 无性系茶园高于群
体种和 劣质种茶园 , 新式茶园高于老式茶
园 。 复杂的茶园状况与茶园单产低的现状直
接相关 , 并且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的提高 。
虽然部分优质高产茶园产值可达到 5《】X) -
6以】) 元 /亩的水平 , 但 因大部分茶 园产量过
低 , 加 上 价 格 影响 , 现 全县 大 约 有 20 -
30 %左右的茶园亩产值已降至 10 X[ ) 元以下 。
二 、 仁化 白毛茶低产原因分析
造成仁化 白毛茶单产低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 , 而且各方面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都十分
明显 。
1
. 生产方式的制约 。 仁化白毛茶的生
产仍是 以一家一户的形式为主 , 由单个农户
完成开垦 、 栽 培 、 加工甚至销售等各个 环
节 。 这种方式导致了生产的专业性 、 茶园基
础 、 茶树品种 、 栽 培管理技 术 、 劳动力状
况 、 生产投人等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差异 , 也
就决定了不可能使生产者普遍地在单产上取
得较大的提高 。
2
. 品种发展滞后 。 目前 , 仁化县投产
茶园 中 , 有 性 系品种 仍约 占 9 0% 的 比例 。
有性系品种不仅栽培管理难度大 , 单产难以
提高 , 而且其中相 当大一部分个体 , 本身就
是低产型的 , 既使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 单产
的提高也是有限的 。 集体茶场大面积的劣质
种茶园 , 因品种质量差 , 经济效益低 , 经营
困难 , 单产水平也随之大幅降低 。
3
. 茶园基础较差 。 主要表现在 茶园开
垦标准低和种植密度低两个方面 。 占全县大
部分面积的农户茶园 , 普遍存在坡度过大 ,
没有带面或带面标准低 , 缺少灌溉排水等配
套建设 , 水土流失严重 , 种植密度过低等多
方面缺点 , 决定了这些茶园的单产难以达到
较高的水平 。
4
. 茶园管理水平较低 。
( l) 缺 乏水肥管理 。 由于 茶园坡高路
徒 , 大部分茶园缺乏水肥管理 。 秋冬干早对
次年春茶影 响不仅 十分明显 , 而且 次数频
繁 , 9 7 年 、 9 8 年 、 2以刃 年 因前一年秋冬干
2 3
早 , 春茶 比常年 减产 均在 20 一 so % 左 右 。
在肥料使用上 , 不施肥或简单使用尿素 、 普
通复合肥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 茶园状况也影
响着肥料的使用效果 , 茶园土壤肥力不足和
不均衡成为影响产量的重要 因素 。
( 2 ) 采剪不当 。 茶树夏剪技术的推广和
《仁化 白毛茶综合标准 ) 的施行 , 使仁化 白
毛茶在修剪与采摘标准方面有 了较大 的进
步 , 对单产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 但要普
遍接受和较准确地应用仍需一个过程 。 只采
不剪 、 不恰当的修剪 、 强采漏采 、 标准不一
等现象仍在相当一部分农户中普遍存在 。
除以上两个最明显的主要原因外 , 在管
理上 , 忽视对幼龄未投产的茶园的管理 , 病
虫防治不力 , 缺乏耕锄等都是造成茶园单产
低的重要原因 。
5
. 市场影响 。 九十年代 中期 以来 , 由
于整个茶叶市场不景气和县内市场供求的相
对饱和 , 茶叶价格连年下跌 , 每年降幅都约
在 20 % 左右 , 时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
销售环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 相当部分农户
对高价格企盼超过对加大投人提高产量的兴
趣 , 部分非专业农户和一些种质较差的集体
茶场 , 茶园管理水平呈下降趋势 , 甚至有丢
荒现象发生 , 茶园单产也有所下降 。
综合上述几个因素 , 造成仁化白毛茶单
产低的原因 : 一方面是因为先扩大规模 , 后
逐步重视品种改良和技术投人 , 而改变这种
低产现状却是一个难度大 、 时间长 的过 程 ;
而另一方面是因为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 , 本
身带有很深 的传 统的烙 印 , 要 改变低 产现
状 , 更需要逐步形成与现代农业生产和市场
运作需要相适应的意识 。
三 、 提高仁化 白毛茶单产水平的发展对

按 以上分析 , 要实现仁化白毛茶高产 目
标 , 无疑必须要经过一场技术和意识上的重
大变革 。 在实践上 , 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项
工作 :
1
. 加快茶园品种更换速度 , 发展高产
优质型品种 。 以改植换种和嫁接改造为主要
手段 , 加快高产优质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速
度 , 提高良种利用率 , 从 品种上打下茶园高
产基础 。
2
. 加大 (仁化 白毛茶综合标 准 ) 的实
施力度 , 向标准化生产方 向迈进 。 重点在于
提高茶园建设标准 、 种植密度和栽培管理技
术 , 以提高生产技术来获得高产 目的 。
3
. 加快栽 培与加 工 的分化 。 近几 年 ,
部分茶农 收购茶青进行 加工 的现 象越来 越
多 , 要重视这一现象 , 并在政策 、 安全 、 技
术 、 设备上给予帮助 , 提高加工户的加工能
力 , 发挥集体茶场机械的作用 , 使更多的农
户减少或消除加工和销售 的压力 , 集 中精力
搞好茶园栽培管理 , 从而达到提高茶园单产
目的 。
4
. 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 主要是产
前产中生产资料组织供应 、 生产技术指导和
产后的销售服务 。 近几年的市场销售状况欠
佳 , 对农户的信心和积极性造成很大影响 。
因此做好服务工作 , 尤其是产后服务工作 ,
解决农 民的优虑 , 为农户营造 良好的生产环
境是提高产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
5
. 整顿现有茶园 , 保持茶园生态环境 ,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促进 茶 叶产量稳 定提
高 。 根据现有茶园环境状况 , 有必要采取手
段 , 对坡度过大 、 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进行
整顿 , 退茶还林或采用茶林同作的半野生栽
培 , 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茶 园小气候 , 避免造
成对其他茶园的环境影响 , 舍小保大 。 同时
也有利于增加对效益较好 的茶园资金 、 人力
投入 , 提 高投人效果 , 更好地进行 茶园改
造 , 加强茶园管理 , 以稳定提高单产 、 总产
和经济效益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