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沈阳红药胶囊(片)临床应用解析



全 文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 陈锐 审校
中成药 沈阳红药胶囊(片)临床应用解析
应用鉴别
临床应用
现代研究
药物组成 三七、川芎、白芷、当归、红花、延胡索、土鳖虫。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祛瘀生新。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麻木。
用法用量 口服。胶囊:2粒/次,3次/日,儿童减半;片剂:2片/次,2次/日,儿童减半。
跌打损伤 证属瘀血阻
络。症见伤处青紫肿痛,势如
针刺,焮肿闷胀,不敢触摸,活
动受限,舌淡或暗,脉弦细或
涩。
皮肤顽痹 证属风湿瘀
阻。症见皮肤顽麻,抓之不仁,
紧贴骨面,不能捏起,皮色暗褐,
舌淡或暗,脉弦。
骨断筋伤 证属瘀血阻
络,气血悖逆。症见伤处焮肿
剧痛,肢体畸形,功能丧失,或
肤生瘀斑,青紫刺痛,舌暗或
红,脉象弦数。
胃脘疼痛 证属瘀血内
停。症见脘痛如刀割,痛而拒
按,大便色黑如柏油,舌暗有瘀
斑。
功能类同药物鉴别 与红
药气雾剂的鉴别:两药均为散瘀
止痛之剂,有活血止痛之功,对于
跌打损伤、筋骨肿痛都有治疗作
用。两者组成药物极为相似,红药
气雾剂仅比沈阳红药胶囊多一味
薄荷脑,辛散之力较强,剂型为气
雾剂,外用,直接作用于伤处,药效
较为迅速,仅用于跌打损伤、筋骨
肿痛,而少用于风湿痹痛。相对而
言,沈阳红药胶囊由口服而入,药
效较慢,不仅用于跌打损伤,筋骨
肿痛,还可用于风湿麻木等证。
主治类同药物鉴别
跌打损伤 与正骨水的鉴
别:两药均为治疗跌打损伤的常
用方剂。但正骨水用于跌打损伤
及各种骨折日久、复感风湿、迁延
不去者,此时证属瘀血阻滞,而兼
夹有风湿阻络的因素,以关节和受
伤处疼痛且有痛处不移、遇风冷加
重的特点。而沈阳红药胶囊则活
血止痛和续筋接骨之力兼具,主要
用于瘀血阻滞,筋脉不通的跌打损
伤,临床表现为伤处疼痛剧烈、如
有针刺、皮肤青紫红肿。
骨折 与回生第一散的鉴
别:二者均能治疗骨折,但二者在
证型上有所差别。沈阳红药胶囊
所治之骨折,病机为瘀血阻络、气
血悖逆,可见伤处焮肿疼痛,肢体
畸形,功能丧失,或肤生瘀斑,青
紫刺痛。而回生第一散则用于骨
折初期,经脉受损,气血受损,血
离经脉,瘀积不散,肿胀疼痛,相
对而言,病情较轻。
胃脘疼痛 与木香槟榔丸的
鉴别:二药均为治疗胃脘疼痛的
常用方剂。但木香槟榔丸所治之
胃脘疼痛,为饮食不消,积滞内
停,气机壅阻,郁而化热之证,故
而可见有脘腹胀满疼痛,拒按,恶
食,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泄后痛
减。而沈阳红药胶囊所治之胃脘
疼痛,为瘀血内停之证,其症可见
脘痛如刀割,痛而拒按,大便色黑
如柏油等。
近年来大量临床验证,该药
还常用于治疗硬皮病、骨折、脱
臼、胎盘滞留、闭经、附件炎、十二
指肠溃疡、胃溃疡等疾病。
「社区用药指导·经典中成药」
栏目编辑:王忆卓 电话:(010)58302828-6886 美编:李响 2012年2月25日
古方新用 防风通圣散临床新用
▲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 陈锐 审校
禁忌与注意事项
现代应用
组成 防风15g,荆芥15g,石膏30g,连翘15g,麻黄15g,黄芩30g,薄荷15g,川芎15g,当归
15g,滑石90g,白术15g,炒白芍15g,栀子15g,甘草15g,大黄15g,芒硝15g。
功效 疏风解表,清热泻下。
主治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症见憎寒壮热,头痛眩晕,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
喘满,涕唾稠黏,大便干燥,小便赤涩。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
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g,加入生姜3片,水煎服。现代多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
酌量增减。或作丸剂,每次服6~9g,用温水送服。
方解 本方是解表、清热攻下并用的方剂,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以致内外相合,致风热
壅盛、表里三焦气血俱实之证。外感风邪,邪在于表,故见憎寒壮热;风热上攻,则见头目晕眩,目
赤睛痛,耳鸣鼻塞;内有蕴热,则见口苦口干,大便秘结,小便溲赤;风热上淫,则见咽喉不利,咳呕
喘满等。至于丹斑瘾疹、肠风痔漏、疮疡肿毒等病,均是风热壅盛所致。治宜解表与清热泻下并
用。方中防风、麻黄、薄荷、荆芥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栀子、滑石泻热
利尿,使里热从二便而解;更以石膏、黄芩、桔梗、连翘清泄肺胃之蕴热;川芎、白芍、当归养血活血
疏风;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如此配伍,不但可上下分消,表里三焦气血同治,
而且汗不伤表、下不伤里,诚为一首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良剂。正如王旭高谓:“此为表里气血
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神耳。”
加减 在临床应用本方时,若恶寒头痛等表证不明显,解表药可以酌减;若无大便秘结,可减
大黄、芒硝;若风火蕴郁于上中二焦,头痛剧烈,面红目赤者,可酌加桑叶、菊花;至于本方所用的
当归、白术、甘草、川芎、白芍等药,如无必要也不可用。
顽固性皮肤瘙痒症 据临床
报道,有人用防风通圣丸,每服
6~9g,2~3 次/日,治疗顽固性
皮肤瘙痒症患者143例,其中治
愈者125例,显效者10例,有效者
6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
98.60%。
急性荨麻疹 患者,男,12
岁,学生。1989 年 3 月 1 日就
诊。因学校组织春游而在野草丛
中玩耍,夜间突然感觉全身瘙痒
难忍,以下肢为甚,并伴发热
(38.5℃,腋下)、口渴等症状。检
查:上下肢均见钱币(1、2分币)大
小的红色扁平状风团,压之褪色,
下肢可见明显抓痕。诊见脉浮
数,苔薄白,舌尖红。诊断:急性
荨麻疹。治宜清热止痒,疏风散
邪。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主之。
处方:防风 12g,荆芥 10g,薄荷
5g,连翘10g,金银花20g,牡丹皮
10g,白鲜皮 10g,蝉蜕 9g,赤芍
10g。水煎服,1剂/日,分3次内
服。2剂。二诊:3月3日,患者服
药2剂后,全身瘙痒基本消失,体
温下降至正常。又续服3剂,病
告痊愈。
荨麻疹是常见的皮肤血管
反应性疾病。本病属祖国医学
“蓓蕾”、“风疹块”、“瘾疹”等范
畴。其特征是皮肤突然出现风
团,剧烈瘙痒,时发时止,且消退
后不留痕迹。治宜祛风为主,清
热为辅。中医认为风去则体安,
肤疾能自愈。
随症加减:如寒邪重者,可加
桂枝10g;如偏热邪者,加夏枯草、
牛蒡子各10g;如偏湿邪者,可加羌
活、苍术各12g;如瘙痒难忍者,可
加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各15g。
用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急性荨麻
疹患者87例,均在门诊治疗,经用
药3~8剂,全部获得治愈。随访观
察1~3年,均未见复发。
另据报道,有人应用防风通
圣散加减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
60例,效果显著。方药:荆芥、防
风、栀子各 6g,制大黄、芒硝各
3g,连翘、黄芩、桔梗各10g,石膏
20g。遇热甚者,加生地黄、牡丹
皮、赤芍;饮酒(或运动)后症甚
者,加黄连、知母、茯苓;情绪紧
张加剧者,加郁金、佛手、柴胡
等。1剂/日,水煎服。对照组
50例,用特非那丁、甲氰咪胍(西
咪替丁)、脑益嗪(桂利嗪)口服。
均10天为1个疗程。停用其他
相关药物,禁海鲜及辛辣刺激之
品。用药3个疗程,结果:治疗
组与对照组治愈分别为 45、22
例,有效分别为 10、15例,无效
分别为5、13例。总有效率分别
为91.67%、74%(P<0.05)。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治
疗组46例,用本方加减:防风、荆
芥、滑石各15g,连翘、白芍、黄芩
各12g,薄荷、川芎、当归、栀子、
桔梗、芒硝(分冲)各10g,麻黄、甘
草、大黄(后下)各 6g,石膏 30g。
水煎服。首剂后,大便>3次/
日,去大黄、芒硝。若无腹泻,大
黄增至10g,泻后,去大黄、芒硝,
再用1~3剂。对照组用氨茶碱、
舒喘灵(沙丁胺醇)口服。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分别为24、
9例,好转分别为18、13例,无效
为 4、10 例,总有效率分别为
91.3%、68.7%(P<0.05)。
●本方既有硝黄之峻泻,又
有麻黄、荆芥之表散,石膏、滑石
之沉寒,川芎、当归之行血,若非
三焦表里俱实者当慎用。
●孕妇亦当慎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