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黄枝油杉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全 文 :收稿日期:2015-11-28
基金项目:广西林业科技项目(编号:桂林科字[2012]第26号);广西科技攻关项目(编号:桂科能1598025-49);桂林市科技攻关项目(编号:
20130414)。
作者简介:谢伟玲(1990—),女,广西陆川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E-mail:xwling_2025@163.com。
通讯作者:柴胜丰(1980—),男,湖南益阳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生物学和药用植物栽培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sfchai@163.com。
黄枝油杉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谢伟玲1,2, 柴胜丰1, 蒋运生1, 唐健民1, 邹 蓉1, 韦 霄1
(1.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桂林541006;
2.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桂林541004)
摘 要:先运用正交设计进行初步筛选,再用单因素设计逐一优化对ISSR-PCR扩增效果有影响的 Mg2+、Taq DNA聚
合酶、dNTP、引物、模板DNA、循环次数及退火温度。建立了黄枝油杉的最佳反应体系和程序,即25μL体系中含2.0
mmol/L的 Mg2+、1.5UTaq DNA聚合酶、0.10mmol/L的dNTP、1.0μmol/L的引物、30ng的模板DNA以及2.5μL
10×PCR buffer,其余的用灭菌的ddH2O补够25μL。扩增程序: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48~56℃(不同的
引物,其退火温度不同,根据具体引物而定)退火45s,72℃延伸90s,以上3个步骤循环50次;最后72℃延伸7min;扩
增产物放在4℃冰箱中保存。该体系和程序稳定性良好,结果可靠,可用于黄枝油杉遗传多样性分析。
关键词: 黄枝油杉;ISSR-PCR;正交设计;单因素试验
DOI编码: 10.16590/j.cnki.1001-4705.2016.06.017
中图分类号: S 791.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4705(2016)06-0017-05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for Keteleeria calcarea Cheng et L.K.Fu
XIE Weiling1,2,CHAI Shengfeng1,JIANG Yunsheng1,TANG Jianmin1,ZOU Rong1,WEI Xiao1
(1.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Ecology in Karst Terrain,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ilin 541006,China;
2.Colege of Life Sciences,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The orthogonal design and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were used for optimizing seven factors in
ISSR-PCR reaction system,including Mg2+,Taq DNA polymerase,dNTP,primers,template DNA,
cycle times and annealing temperature.The optimum reaction system of Keteleeria calcarea Cheng et
L.K.Fu as folows:25μL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consisted of 2.0mmol/L Mg
2+,1.5UTaq DNA
polymerase,0.10mmol/L dNTP,1.0μmol/L primer,30ng template DNA and 2.5μL 10×PCR
buffer,the rest was filed with sterilized ddH2O.The optimum amplification procedure was pre-denat-
uration at 94℃for 5min;next to 50cycle:denaturation at 94℃for 30s,annealing at 48-56℃
(different primer have different annealing temperature)for 45s,extension at 72℃for 90s;and
extension at 72℃for 7min;finaly stored at 4℃.The optimum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and
amplification procedure is stable and credible,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Keteleeria calcarea Cheng et L.K.Fu.
Key words: Keteleeria calcarea Cheng et L.K.Fu;ISSR-PCR;orthogonal design;singlefactor test
  黄枝油杉(Keteleeria calcarea Cheng et L.K.Fu)
系松科(Pinaceae)油杉属(Keteleeria)常绿乔木[1],是
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2],主要
分布于我国贵州南部、广西北部和湖南江永县等地。
因其树形美观、耐干旱,可用于庭院和石山绿化;树干
通直、木材坚硬,可用于造船、建筑和家具等[3],具有较
·71·
研究报告  谢伟玲 等:黄枝油杉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性。
  ISSR是基于PCR技术、以简单重复序列为引物
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1994年由Zietkiewicz等[4]提
出,具有多态性水平高、产物特异性强、DNA用量少以
及稳定性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构建遗传图谱、植
物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及基因定位等
方面的研究[5-7]。
虽然ISSR分子标记技术原理简单,但不同的物
种适合的反应条件不同。因此,在对黄枝油杉进行
ISSR分析之前,首先要优化ISSR-PCR反应条件和程
序。本试验先运用正交设计进行初步筛选,再用单因
素设计逐一优化对ISSR-PCR 扩增效果有影响的
Mg2+、Taq DNA聚合酶、dNTP、引物、模板DNA、循
环次数及退火温度。建立了黄枝油杉的最佳反应体系
和程序,为进一步研究黄枝油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奠
定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2014年9月至12月,分别在桂林临桂县沉桥村
(L)、桂林恭城县三江乡(G)、贺州富川县栎尾村(F)、
柳州融水县都木(R)、河池南丹县里湖乡(N)、贵州平
塘县者密镇(P)、贵州独山县尧棒乡(D)共7个黄枝油
杉分布地采集生长良好的、健康的黄枝油杉叶片,硅胶
干燥保存。样品经广西植物研究所蒋运生研究员
鉴定。
1.2 试剂与仪器
  ISSR-PCR 引物(引物855序列为:ACA CAC
ACA CAC ACA CYT,Y=C,T)、Mg2+、dNTP、Taq
DNA聚合酶、10×PCR buffer、DNA Marker S(生工
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PCR仪(美国BIO-
RAD伯乐公司,Model:PTC-200);NanoDrop 2000c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赛默飞世尔科技);CDYY-6C型
电泳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UVP凝胶成像系统;离
心机(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DYCP-34型电泳
槽(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1.3 方 法
1.3.1 黄枝油杉总DNA的提取
采用CTAB法提取黄枝油杉的总DNA,但在水
浴前用-20℃预冷的丙酮洗2次[8]。用浓度为0.8%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DNA的质量和完整性,DNA
的纯度和浓度用NanoDrop 2000c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检测,存储在-20℃冰箱备用。
1.3.2 ISSR-PCR反应体系正交试验
用正交试验设计(L16(45))来初步确定各因素之
间扩增效果较好的水平组合,研究的5个因素分别为
Mg2+、Taq DNA聚合酶、dNTP、引物、模板DNA,每
个因素设定4个梯度的浓度,具体见表1、表2。除表
中的5个因素及其不同的浓度外,每个体系还含有2.5
μL 10×PCR buffer,其余的用灭菌的ddH2O补够25
μL,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选用引物855(序列为
ACA CAC ACA CAC ACA CYT,Y=C,T)。
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
50℃退火45s,72℃延伸90s,以上3个步骤循环40
次;最后72℃延伸7min。PCR扩增产物用浓度为
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1~1.5h,溴化乙锭(0.5μg/
mL)染色20min,用UVP凝胶成像系统拍照保存。
表1 ISSR-PCR反应体系正交试验的各因素与水平
水平
因  素
dNTP
(mmol/L)
引物
(μmol/L)
Mg2+
(mmol/L)
Taq DNA
聚合酶
(U/25μL)
DNA
(ng)
1  0.25  1.2  2.5  2.0  70
2  0.20  1.0  2.0  1.5  50
3  0.15  0.8  1.5  1.0  30
4  0.10  0.6  1.0  0.5  10
表2 ISSR-PCR正交试验L16(45)
编号
因  素
dNTP
(mmol/L)
引物
(μmol/L)
Mg2+
(mmol/L)
Taq DNA
聚合酶
(U/25μL)
DNA
(ng)
16  0.25  1.2  1.0  1.5  30
15  0.25  1.0  1.5  2.0  10
14  0.25  0.8  2.0  0.5  70
13  0.25  0.6  2.5  1.0  50
12  0.20  1.2  1.5  0.5  50
11  0.20  1.0  1.0  1.0  70
10  0.20  0.8  2.5  1.5  10
9  0.20  0.6  2.0  2.0  30
8  0.15  1.2  2.0  1.0  10
7  0.15  1.0  2.5  0.5  30
6  0.15  0.8  1.0  2.0  50
5  0.15  0.6  1.5  1.5  70
4  0.10  1.2  2.5  2.0  70
3  0.10  1.0  2.0  1.5  50
2  0.10  0.8  1.5  1.0  30
1  0.10  0.6  1.0  0.5  10
1.3.3 ISSR-PCR反应体系单因素试验
根据正交试验的结果初步选出扩增条带最清晰的
组合进行单因素试验,以该组合为基础,改变其中一个
因素的浓度(改变的浓度采用相应因素设定的6个梯
·81·
第35卷 第6期 2016年6月             种 子 (Seed)            Vol.35 No.6 Jun. 2016
度浓度),而其他因素及其浓度不变,每一个因素确定
最佳浓度后,以该最佳浓度进行下一步研究,直到所有
因素的最佳浓度被确定。每个因素设定6个梯度浓
度,Mg2+浓度为3.0,2.5,2.0,1.5,1.0,0.5mmol/L;
Taq DNA聚合酶浓度为2.5,2.0,1.5,1.0,0.5,0.25U/
25μL;dNTP 为0.30,0.25,0.20,0.15,0.10,0.05
mmol/L;引物为1.4,1.2,1.0,0.8,0.6,0.4μmol/L;模
板DNA为90,70,50,30,10,5ng。每个处理至少重
复2次。
1.3.4 优化ISSR-PCR反应程序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反应体系后,优
化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退火温度的设定范围为引物
的理论退火温度的正负5℃,如(51±5)℃,PCR仪便
会自动形成12个温度:56.0,55.7,55.0,54.0,52.8,
51.6,50.4,49.2,48.0,47.0,46.3,46.0℃;循环次数设
为50、45、40、35、30、25次。以上每个处理至少重复
2次。
1.3.5 验证反应体系和程序
从黄枝油杉的每个居群中随机选取2个个体的
DNA样品,用已确定的反应体系及程序进行扩增,检
验扩增效果的好坏及其稳定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ISSR-PCR正交试验结果
ISSR-PCR正交试验结果见图1。如图1所示,组
合1、2、5、6、13、16扩增条带少,且强度弱;组合3、4、7
扩增出来的条带强度弱,而且背景模糊;虽然组合8、
9、10、12、14、15的条带较多,但强度弱,而且背景模
糊,弥散难辨;组合11扩增出来的条带多且效果好,背
景清晰,条带清晰可辨。故选用组合11进行下一步研
究。即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 Mg
2+ 1.0mmol/L、
Taq DNA聚合酶1.0U/25μL、dNTP 0.2mmol/L、引
物1.0μmol/L、模板DNA 70ng。
注:1~16对应表2中的处理编号。
图1 ISSR-PCR正交试验结果
2.2 Mg2+浓度与ISSR-PCR扩增效果的关系
  Taq DNA聚合酶在PCR反应中的作用可直接受
Mg2+浓度的影响,而且非常敏感[9]。如图2所示,组
合1~3(Mg2+0.5~1.5mmol/L)几乎没有扩增产物;
随着 Mg2+浓度升高,条带数量和清晰度先是增加,后
下降;当 Mg2+的浓度为2.0mmol/L时扩增出来的条
带最多,也最清晰,扩增效果最好,故选择2.0mmol/L
的 Mg2+浓度进行下一步研究。
 注:M为DNA Marker S;1~6代表的 Mg2+浓度分别为
0.5,1.0,1.5,2.0,2.5,3.0mmol/L。
图2 不同 Mg2+浓度的ISSR-PCR扩增结果
2.3 dNTP浓度与ISSR-PCR扩增效果的关系
底物dNTP浓度过高,会导致聚合酶错误掺入,
浓度过低,产物合成率低[10]。如图3所示,每个处理
都可以扩增出条带,但dNTP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扩增
条带数量少而且强度弱,随着dNTP浓度的逐渐升
高,条带的清晰程度与数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浓
度为0.10mmol/L时效果最好,故选择0.10mmol/L
为dNTP的最佳浓度。
注:M为DNA Marker S;1~6代表的dNTP浓度分别为
0.05,0.10,0.15,0.20,0.25,0.30mmol/L。
图3 不同dNTP浓度的ISSR-PCR扩增结果
2.4 Taq DNA聚合酶用量与ISSR-PCR扩增效果的
关系
  Taq DNA聚合酶用量过多,容易扩增出非特异
性产物,而且成本高;但用量过少又会导致产物合成效
率降低[10]。如图4所示,25μL体系中,Taq DNA聚
合酶用量为0.25~1.0U时,几乎没有扩增产物;Taq
DNA聚合酶用量大于2.0U时,扩增条带少,背景模
糊;故选择1.5UTaq DNA聚合酶为最佳用量。
2.5 引物浓度与ISSR-PCR扩增效果的关系
  引物浓度过低,扩增产物少;而浓度过高时,不仅
成本较高,而且容易形成引物二聚体[11]。如图5所
·91·
研究报告  谢伟玲 等:黄枝油杉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注:M为DNA Marker S;1~6代表的循环次数分别为25、30、35、40、45、50次。
图7 不同循环次数的ISSR-PCR扩增结果
示,每个处理均有扩增产物,引物浓度逐渐增加,扩增
条带的数目先逐渐增加后减少。引物浓度为0.4,0.6,
0.8,1.4μmol/L时,扩增条带少;当引物的浓度为1.0,
1.2μmol/L时,虽然扩增出来的条带数目相同,但前
者的条带和背景都较后者的清晰。故而选择1.0
μmol/L的引物浓度继续下一步研究。
注:M为DNA Marker S;1~6代表的Taq DNA聚合酶浓度分别为
0.25,0.5,1.0,1.5,2.0,2.5U/25μL。
图4 不同Taq DNA聚合酶用量的ISSR-PCR扩增结果
注:M为DNA Marker S;1~6代表的引物浓度分别为
0.4,0.6,0.8,1.0,1.2,1.4μmol/L。
图5 不同引物浓度的ISSR-PCR扩增结果
注:M为DNA Marker S;1~6代表的模板DNA浓度分别为
5,10,30,50,70,90ng/25μL。
图6 不同模板DNA浓度的ISSR-PCR扩增结果
2.6 模板DNA浓度与ISSR-PCR扩增效果的关系
  过低含量的模板DNA,没有扩增产物或扩增产物
不稳定;模板含量过高,非特异性产物合成率增加[12]。
如图6所示,除10ng/25μL没有扩增产物外,其余处
理均有扩增产物。处理1、处理5、处理6(5,70,90ng/
25μL)扩增条带较少,强度较弱;处理3、处理4(30,50
ng/25μL)扩增效果相当,选择30ng/25μL为模板
DNA最佳浓度。
2.7 循环次数与ISSR-PCR扩增效果的关系
  如图7所示,PCR扩增反应循环25次时,没有扩增
产物或扩增产物的量很少,导致检测不出来;当循环次
数为30、35、40、45时,扩增产物的量较少,而且扩增条
带少,强度弱;当循环次数为50次时,扩增产物的量足
够,扩增条带数目较多,故选择50次为最佳循环次数。
2.8 引物的退火温度与ISSR-PCR扩增效果的关系
  如图8所示,过低或过高的引物退火温度扩增出
来的条带数量都较少,而且条带强度弱,背景模糊;退
火温度为50.4℃时,扩增条带最多,主带明显,副带清
晰。故选择50.4℃为该引物的最适退火温度。同样
地,通过温度梯度筛选的方法确定其他引物的最佳退
火温度。
注:M为DNA Marker S;1~12代表的退火温度分别为46.0,46.3,
47.0,48.0,49.2,50.4,51.6,52.8,54.0,55.0,55.7,56.0℃。
图8 引物的不同退火温度的ISSR-PCR扩增结果
2.9 ISSR-PCR反应体系的验证
从黄枝油杉7个居群分别随机选取2个个体的
DNA样品对优化获得的最佳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进
行检验,结果见图9。由图9可见:除贵州平塘县者密
镇居群(P)没有扩增出条带,其余各居群均有扩增产
·02·
第35卷 第6期 2016年6月             种 子 (Seed)            Vol.35 No.6 Jun. 2016
物。没有扩增产物的部分样品,可能的原因是加入反
应体系的DNA很少或者没有,导致扩增产物很少,检
测不出来,或者没有扩增产物。有扩增产物的样品,扩
增效果较好,条带数目、清晰度均较佳,可见建立的反
应体系和扩增程序不仅稳定,还具有较高的检测能力。
注:M为DNA Marker S;D、R、N、L、F、P、G
分别代表黄枝油杉的不同居群。
图9 不同居群的黄枝油杉样品扩增效果
3 讨 论
虽然ISSR分子标记具有多态性水平高、产物特
异性强、稳定性好、DNA用量少等优点,但是ISSR扩
增易受Taq DNA聚合酶、Mg2+、引物、退火温度等因
素的影响,不同的物种,各组分所需的浓度也不同。因
此,在对一个物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前有必要对反
应体系和程序进行优化,以保证扩增出来的条带清晰、
重复性好。前人大多数是采用单一的单因素设计法或
正交设计法来优化ISSR-PCR反应体系。精细地研究
各因素的影响是单因素设计的优点,但不能分析各因
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快速地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
用是正交设计法的一大优点,但其处理水平有限,而且
结果不够精细[13-15],而且工作量大。本研究将这2种
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恰能互补,既可以精细地研究各因
素的影响,还考虑到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结果
更精确、更可靠,从而快速准确地建立了黄枝油杉
ISSR-PCR反应体系,即25μL体系中含2.0mmol/L
的 Mg2+、1.5UTaq DNA聚合酶、0.10mmol/L 的
dNTP、1.0μmol/L的引物、30ng的模板 DNA以及
2.5μL 10×PCR buffer,其余的用灭菌的ddH2O补够
25μL。
  此外,ISSR-PCR扩增效果还受扩增程序中的循
环次数和引物的退火温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循
环次数增加,产物合成率也随之增加[10]。但循环次数
过多,非特异性产物合成率也会随之增加[16]。退火温
度过低或过高,扩增条带少、强度弱、背景模糊,退火温
度过高还会扩增出非特异性条带。为了提高扩增的特
异性,在扩增效果结果差不多的几个退火温度中,应选
择较高的退火温度作为最佳退火温度[17]。故本研究
选择50次为最佳循环次数,最终确定的扩增程序为:
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48~56℃(不同的
引物,其退火温度不同,根据具体引物而定)退火45s,
72℃延伸90s,以上3个步骤循环50次;最后72℃延
伸7min;4℃保存扩增产物。
参考文献:
[1]何平.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M].云南:西南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5.
[2]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M].北京:科
学出版社,1987.
[3]黄立铨.石山绿化优良树种———黄枝油杉[J].广西植物,
1982,2(2):98,103-104.
[4]Zietkiewicz E,Rafalski A,Labuda D.Genome fingerprint-
ing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anchor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J].Genomics,1994,20(2):
176-183.
[5]朴红梅,李万良,穆楠,等.ISSR标记的研究与应用[J].吉林
农业科学,2007,32(5):28-30.
[6]王建波.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J].遗传,2002,24(5):613-616.
[7]李海生.I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中
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4,39(2):19-20.
[8]代文娟.资源冷杉的保护遗传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
学,2006:8-9.
[9]邹喻苹,葛颂,王晓东.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中的分子标记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6-41,68.
[10]周俊亚,宾晓芸,彭云滔,等.罗汉果ISSR-PCR反应体系的
建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3):
81-84.
[11]李忠超.特有濒危植物八角莲遗传多样性研究[D].杭州:浙
江大学,2002:57-58.
[12]卢圣栋.现代分子生物实验技术(2版)[M].北京:中国协和
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58-463.
[13]廖丽,郭巧生.夏枯草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建立与体系优
化[J].中草药,2009,40(7):1 131-1 135.
[14]史艳财,邹蓉,孔德鑫,等.战骨ISSR-PCR反应条件的筛选
与优化[J].种子,2011,30(7):31-34.
[15]唐健民,陈宗游,韦霄,等.东兴金花茶SSR-PCR反应体系
的优化及引物筛选[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33
(2):398-404.
[16]刘立军,孙珍夏,彭定祥.苎麻ISSR-PCR体系的优化[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64-68.
[17]余艳,陈海山,葛学军.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引物反应
条件优化与筛选[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3,11(1):
15-19.
·12·
研究报告  谢伟玲 等:黄枝油杉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