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植被的
分布与生态特征 3
欧晓昆 金振洲 彭明春 方 波 房俊民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 ,昆明 650091)
【摘要】 对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植被的类型进行了划分 ,包括人工和自然群落 ,共有
7 个大类、15 个群系、24 个群落类型分布. 对每个类型的主要组成种类、生态特征和分布
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取植被图并获得了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
面积和分布格局特征 ,这一地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分布面积和所占比例最大 ,达总
面积的 41. 26 % ;而热带雨林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 10 %. 依据地形、海拔、气候和现状植被
分布的规律 ,在获得景观类型图的基础上 ,得到了可以反映这一地区在完全自然条件下植
被可能分布的状况的还原植被图 ,为保护区的发展和植被的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西双版纳 热带 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生态特性 地理信息系统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s in Mengyang Nature Reserve of Xishuangbanna and their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u Xiaokun , Jin Zhenzhou , Peng Mingchun , Fang Bo and Fang J unmin ( In2
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botany , Yunnan U niversity , Kunming 650091) . 2Chin. J . A ppl .
Ecol . ,1997 ,8 (supp. ) :8~19.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t distribu2
tion of vegetations in Mengyang area , the largest part of Xishuangbanna Nature Reserve ,
shows that there are 7 vegetation types , 15 formations , 24 community types in this area. The
vegetation map was made by using GIS software (ARC/ INFO) , and the area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each community was obtained. The subtropical monsoon evergreen broad2leaved forest
occupies the largest part , with an area of 41. 26 % of the whole , and the tropical rain forest oc2
cupies less than 10 % of the whole area. According to the topography , altitude , climate charac2
ters and present distribution of the vegetation ,and based on the landscape type map , an original
vegetation map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was obtained ,which could provid a theory for the vege2
tation restoration , especially for the tropical rain forest and its habitat ,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ure Reserve.
Key words Xishuangbanna , Tropical area , Nature reserve , Vegetation type , Ecological char2
acteristics ,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3 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 ( IDRC) 和云南省科委
资助项目 (9428011) .
1997 年 5 月 9 日收稿 ,8 月 28 日接受.
1 引 言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
省南部的西双版纳自治区内 ,由于历史和
现实的原因 ,保护区自 1983 年进行规划
后 ,被分为 5 片各自独立的区域 ,其中面积
最大 ,在西双版纳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勐养
保护区. 按照保护区提供的数据 ,勐养保护
区面积为 99760 hm2 ,占西双版纳全部保护
区面积的 41. 3 % ,其位置在西双版纳的中
部偏北 ,行政隶属景洪市. 勐养自然保护区
内分布有西双版纳主要保护的热带雨林、
季雨林和珍稀濒危物种 ,特别是分布有数
量最大的亚洲象种群 ,成为重要的科研和
生态教育基地.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997 年 10 月 第 8 卷 增刊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Oct . 1997 ,8 (supp. )∶8~19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地处澜沧江
东岸 ,澜沧江成为保护区的西面界河 ,其东
面以小黑江为界 ,南北面分别以山脊和勐
养河为分界线 ,纬度在 22°0’~22°30’之
间 ,经度在 100°30’~101°30’之间. 如果以
勐养的气候资料 (740 m) [1 ] ,其年均温为
20. 8 ℃,年降雨量 1193. 7 mm ,其中干季
(11~4 月) 降雨量 176. 0 mm ,雨季降雨量
1017. 9 mm ,占全年降雨量的85. 3 %. 地貌
以山原和侵蚀中山为主 ,大部分山丘高度
在 1100~1300 m 间 ,低山浅丘和河谷所占
面积不足总面积的 10 % ,其最高海拔为
1568 m ,最低海拔为 640 m.
2 研究方法
在野外对勐养保护区进行了普遍的踏查 ,根
据群落的优势种分布 ,按照典型取样的原则对每
个群落类型选取了样地 ,其面积依据类型不同和
环境条件而异. 主要依据《云南植被》的分类系统 ,
对所取得的样地进行了分类并得到了勐养保护区
的植被类型.
在野外调查植被类型的同时在 1 :50000 的地
形图上对植被类型的分布进行了勾画 ,室内再根
据 1995 年 3 月 9 日的卫星影像图进行了对照分
析 ,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植被类型图 ,将此图利用
ARC/ INFO 软件输入计算机 ,可以得到每个类型
的分布面积.
3 结果与分析
3 . 1 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在野外调察的基础上 ,主要依据《云南
植被》[1 ]和相关的研究资料[2 ,3 ] ,将勐养保
护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列于表 1.
3 . 2 群落类型的主要特征
3 . 2 . 1 绒毛番龙眼2毗黎勒2泰国黄叶树群
落 该群落为西双版纳地区热带雨林的一
个主要类型. 属于沟谷雨林的绒毛番龙眼、
千果榄仁群系 ,仅见分布于西双版纳偏北
部勐养自然保护区西面. 分布海拔 600~
900 m. 典型样地在勐养保护区的江边寨 ,
样地面积 2500 m2 . 植被的垂直结构可以分
为不明显的 5 层 ;乔木上层高 30~40 m ,盖
度 20 % ,胸径在 25~263 cm 之间 ,主要种
类有 :绒毛番龙眼、毗黎勒、泰国黄叶树、光
叶天料木 ( Hom ali um laoticum var. gl . )
等 ;乔木中层高 15~25 m ,盖度 65 % ,主要
种类有 :思茅黄肉楠 ( A cti nodaphne henry2
i) 、景洪暗罗 ( Polyalthia cheliensis) 、红梗润
楠 ( M achil us ruf ipes) 、云南银柴 ( A porusa
yunnanensis)等 ;乔木下层高 3~15 m ,盖
度 45 % ,胸径 4~15 cm ,主要种类有批针
叶楠 ( Phoebe lanceolata) 、染木 ( S aprosm a
ternat um) 、木奶果 ( B accaurea ram if lara) 、
银钩花 ( M it rephora thorelii ) 等 ;灌木层高
1~2 m ,盖度 30 % ;胸径小于 3 cm ,主要种
类有花叶九节木 ( Psychot ria siam ica) 、弯
管花 ( Chassalia curvif li ra ) 、海南九节木
( Psychot ris hai nensis ) 、乌榄 ( Canari um
pi mela) 等 ; 草本层高 0. 03 ~ 1 m , 盖度
20 % ,主要种类为冬叶 ( Phryni um capita2
t um) 、思茅三叉蕨 ( Tectaria si m aoensis) 、
狭叶风尾蕨 ( Pteris biaurita) 、卵叶蜘蛛报
蛋 ( Aspi dist ra typica) 等 ;层间植物有光轴
苎叶蒌 ( Pi per boehmerif oli um var. toki2
nensis) 、香花崖豆藤 ( M illet tia dielsiana) 、
二籽扁朔藤 ( Pristi mera arborea) 、多花崖
爬藤 ( Tet rastigm a f loribunda) 等 ;在这一
群落中受保护的物种主要有 :绒毛番龙眼、
大果青岗 ( Cyclobalanopsis rex ) 、有柄新乌
檀 ( Neonauclea tsai2ana) 、大叶木兰 ( M ag2
nolia henryi ) 、云南苏铁 ( Cycas yunnanen2
sis)等.
本群落以群系的标志种为标志 ,但缺
乏千果榄仁 ,附近也少见分布 ,但远处的沟
谷相似生境下可见散生分布. 这是本区沟
谷雨林的偏北类型 ,林冠层以伴生大果青
冈为特征 ,有明显而高大的板状根. 另外 ,
9增刊 欧晓昆等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分布与生态特征
表 1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植被分类系统简表
Table 1 Vegetation classif ication system of Mengyang Nature Reserve of Xishuangbanna
I. 热带雨林 Tropical rain forest
( I)热带季节雨林 Seasonal rain forest
(一)绒毛番龙眼2千果榄仁群系 Form. Pometia tomentosa , Terminalia myriocarpa
1 . 绒毛番龙眼2毗黎勒2泰国黄叶树群落 Pometia tomentosa , Terminalia belli rica , Xanthophyll um siamense
Comm.
( II)热带山地雨林 Montane rain forest
(二)盆架树2假含笑群系 Form. Winchia calophylla , Paramichelia baillonii
2 . 山韶子2假含笑2红木荷群落 Nepheli um chryseum , Paramichelia baillonii , Schi ma w allichii Comm.
(三)葱臭木2网脉肉托果群系 Form. Dysoxylum gobara , Semecarpus reticulata
3 . 葱臭木2网脉肉托果2普文楠群落 Dysoxylum gobara , Semecarpus reticulata , Phoebe puwenensis Comm.
(四) 云南红厚壳2滇楠群系 Form. Calophyll um polyanthum , Phoebe nanm u
4 . 云南红厚壳2滇楠2泰国罗梭树群落 Calophyll um polyanthum , Phoebe nanm u , Reevesia siamensis Comm.
(五) 鸡毛松2烟斗石栎群系 Form. Dacrycarpus i mbricat us , L ithocarpus corneus
5 . 鸡毛松2烟斗石栎2葱臭木群落 Dacrycarpus i mbricat us , L ithocarpus corneus , Dysoxylum gobara Comm.
II. 热带季雨林 Tropical monsoon forest
(六)蓖齿苏铁2粉花羊蹄甲群系 Form. Cycas pecti nata , Bauhinia variegata var. candida
6 . 蓖齿苏铁2粉花羊蹄甲群落 Cycas pecti nata , Bauhinia variegata var. candida Comm.
III. 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Monsoon evergreen broad2leaved forest
(七)印栲2刺栲群系 Form. Castanopsis i ndica , Castanopsis hyst ri x
7 . 印栲2刺栲群落 Castanopsis i ndica , Castanopsis hyst ri x Comm.
(八)短刺栲2华南石栎群系 Form. Castanopsis echidnocarpa , L ithocarpus f enest rat us
8 . 小果栲2截头石栎2滇楠群落 Castanopsis f leuryi , L ithocarpus t runcat us , Phoebe nanm u Comm.
9. 华南石栎2毛叶青冈群落 L ithocarpus f enest rat us , Cyclobananopsis kerri Comm.
IV. 暖性针叶林 Warm coniferous forest
(九)思茅松群系 Form. Pinus Kayia var. langbianensis
10. 思茅松群落 Pinus kayia var. langbianensis Comm.
V. 竹林 Bamboo forest
(十)黄竹群系 Form. Dendrocalam us menbranaceus
11. 黄竹群落 Dendrocalam us menbranaceus Comm.
12. 黄竹木混交群落 Dendrocalam us menbranaceus and other trees Comm.
VI. 灌草丛 Shrub grassland
(十一)苦丁茶2毛银柴高草群系 Form. Cratoxylon f ormosum , A porusa villosa
13. 白背桐2中平树群落 M allot us paniculat us , M acaranga denticulata Comm.
14. 斑茅2类芦高草群落 S accharum arundinaceum Neuraudia reynaudiana Comm.
15. 飞机草群落 Eupatorium odorat um Comm.
16. 棕叶芦高草灌草丛群落 Thysanolaena maxi ma Comm.
17. 飞机草2白茅中草灌草丛群落 Eupatorium odorat um , I m perata cyli ndrica Comm.
(十二) 刺栲2红木荷2紫茎泽兰群系 Form. Castanopsis hyst ri x , Schi ma w allichii , Eupatorium coelesticum
18. 密序野古草中草灌草丛群落 A rundinella bengalensis Comm.
19. 紫茎泽兰灌草丛群落 Eupatorium coelesticum Comm.
VII. 人工植被 Artificial forest
(十三)胶2茶经济林 Rubber and tea forest
20. 橡胶人工林群落 Rubber forest
21. 茶园和胶茶人工林群落 Tea and rubber + tea thrub and forest
(十四)旱地作物 Dryland crops
22. 玉米等旱地作物群落 Corn and other crops
23. 旱谷等旱地作物群落 Dry rice
(十五)水田作物 Paddy field
24. 水稻及水田作物群落 Paddy and other field crops
0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8 卷
与千果榄仁同属的毗黎勒成为乔木上层散
生树种 ,也具板状根. 乔木中层出现思茅黄
肉楠、印栲、红木荷等树种 ,表明群落带有
山地雨林的特征 ,开始向山地雨林过渡. 群
落高 35 m ,具典型的热带雨林结构和生态
表现 ,是目前保存较好的沟谷雨林. 草本层
多见卵叶蜘蛛抱蛋也是本群落的一个特
色. 由于勐养地区地形的复杂 ,因而在山地
上因为不同的原因而发育了不同类型的热
带山地雨林群落.
3 . 2 . 2 山韶子2假含笑2红木荷群落 本群
落属于山地雨林的盆架树、假含笑群系 ,主
要分布于勐养保护区偏北的普文附近山地
上 ,海拔 850~900 m ,地形为低山的沟谷
坡地. 这是本地区山地雨林纬度分布最北
的类型 ,被称之为“山地雨林的水平地带性
类型”[2 ] ,按其群落特征与性质 ,属热带雨
林范畴. 群落分布的上界与山地上的季风
常绿阔叶林相接. 群落分为不明显的 5
层 ,即乔木 3 层 ,小乔木灌木层和草本层.
乔上层高 25~30 m ,胸径 30~88 cm ,层盖
度 60 % ,主要种类有山韶子 ( Nepheli um
chryseum) 、假含笑 ( Param ichelia bailloni2
i) 、红木荷 ( Schi m a w allichii ) 、盆架树
( W i nchia calophylla) 等 ;乔中层高 7~18
m ,胸径 7~30 cm ,层盖度 70 % ,主要种类
有木奶果、窄叶崖豆树 ( M illet tia lepto2
bot rya) 、幅瓣蒲桃 ( S yzygi um oblat um ) 、普
文楠 ( Phoebe puwenensis) 等 ;乔下层高 3~
6 m ,胸径 3~7 cm ,层盖度 30 % ,主要种类
有柴龙树 ( A podytes di m i diata ) 、山楝
( A phanam i x is polystachya) 、山石榴 ( Xe2
rom phis spi nosa) 、斜基粗叶木 ( L asianthus
w allichii) 等 ;小乔灌层高0. 5~2 m ,胸径
小于 3 cm ,层盖度 20 % ,主要种类有毛杜
茎山 ( M aesa permollis) 、滇南九节木 ( Psy2
chot ria henryi) 、银叶巴豆 ( Croton cascaril2
loi des) 、对叶榕 ( Ficus hispi da) 、乔木紫珠
( Callicarpa arborea) 等 ;草本层高 0. 3~
0. 5 m ,层盖度仅有 10 % ,主要种类有冬
叶、穿鞘花 ( A m ischotolype hispi da) 、艳山
姜 ( A l pi nia zerum bet ) 、卷 瓣 沿 阶 草
( O phiopogon revol ut us) 、仙茅 ( Curculigo
orchioi des) 等 ;层间植物主要是一些木质大
藤本和附生种类 ,如藤金合欢 ( A cacia ru2
gata) 、排骨灵 ( Fissistigm a bracteolat um ) 、
橙果五层龙 ( S alacia aurantiaca) 、扁担藤
( Tet rastigm a planicaula ) 、黄 花 野 蒌
( Pi per f lavif lorum) 、硬叶兰 ( Cym bi di um
pendul um) 等.
3 . 2 . 3 葱臭木2网脉肉托果2普文楠群落[3 ]
本群落属葱臭木、网脉肉托果群系 ,主要
分布于勐养保护区北面普文附近的低丘 ,
海拔 850~870 m ,垂直结构分为不明显的
5 层 ,即乔木 3 层 ,小乔木灌木层和草本
层.乔木上层高 25~30 m ,胸径 50~200
cm ,层盖度 15~30 % ,主要种类有葱臭木
( Dysoxyl um gobara) 、网脉肉托果 ( Seme2
carpus reticulata ) 、普文楠、剌栲 ( Cas2
tanopsis hyst ri x)等 ;乔木中层高 18~25m ,
胸径 15~30cm ,层盖度 40~50 % ,主要种
类有泰国黄叶树、木奶果、小叶红光树
( Knem a globularia) 、山韶子等 ;乔木下层
高 5~15 m ,胸径 4~15 cm ,层盖度 15~
35 % ,主要种类有碧绿米仔兰 ( A glaia per2
vi ri dis) 、云南蒲桃 ( S yzygi um yunnanen2
sis) 、披针叶楠 ( Phoebe lanceolata) 、榕叶柏
那参 ( B rassaiopsis f icif olia) 等 ;小乔木灌
木层高 2~3 m ,胸径小于 3 cm ,层盖度 10
~30 % , 主要种类有单叶吴萸 ( Euodia
si m plicif olia) 、九节木 ( Psychot ria pilif er2
a) 、单羽火筒树 ( L eea crispa ) 、黑果黄皮
( Clausena dunniana ) 、梗 花 粗 叶 木
( L asianthus bierm anni) 等 ;草本层高 0. 5
~1 m ,层盖度 10~20 % ,主要种类鸽蒌
( Paper sarmentosum ) 、长叶实蕨 ( Bolbitis
11增刊 欧晓昆等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分布与生态特征
heteroclita) 、海芋 ( A locasia m acroz z hiz a) 、
穿鞘花 ( A nischotope hispi da) 、燕尾三叉蕨
( Tectaria si monii) ;层间植物也主要是木
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 ,如飞龙掌血 ( Tod2
dalia asiatica) 、车里马钱 ( S t rychnos che2
l iensis) 、毛枝崖爬藤 ( Tet rastigm a obova2
t um) 、麒麟叶 ( Epi prem num pi nnat um ) 、
爬山龙 ( Rhaphi dophora decursiva) 、鸟巢
蕨 ( Neotopterisni dus)等.
3 . 2 . 4 云南红厚壳2滇楠2泰国梭罗树群落
本群落属于热带山地雨林的云南红厚
壳、滇楠群系 ,分布于勐养自然保护区昆满
一带山地. 群落所在地为海拔 1520~1530
m 的沟谷外围稍平缓的坡地 ,坡度 1~3
度 ,是经过长时间作为特殊林地得到保留
“龙山”林. 在此高海拔出现热带山地雨林 ,
是由于地形条件引起逆温现象所造成的暖
湿环境所致 ,其稍远的周围暴露坡面则分
布着大面积的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 目前
该类型群落仍完整保存着 ,它是十分独特
的一类山地雨林 ,是垂直带山地雨林的残
遗类型和珍稀濒危类型 ,群落垂直结构分
为不明显的 5 层 ,即乔木 3 层 ,小乔木灌木
层和草本层. 乔木上层高 28~40 m ,胸径
50~200 cm ,层盖度 40~50 % ,主要种类
有云 南 红 厚 壳 ( Calophyll um polyan2
thum) 、滇楠 ( Phoebe nanm u) 、泰国梭罗树
( Reevesia siamensis ) 、网脉肉托果 ( eme2
carpus reticulata)等 ;乔中层高 16~25 m ,
胸径 15~30 cm ,层盖度 20~30 % ,主要种
类云南臀形果 ( Pygeum henryi) 、大叶白颜
树 ( Gi ronniera subaequalis ) 、尖叶樟樱
( Prunus w allichii)等 ;乔下层高 7~14 m ,
胸径 5~15 cm ,层盖度 10~20 % ,主要种
类有倒卵叶紫麻 ( O reocni de obovata) 、假
海 桐 ( Pittosporopsis kerrii ) 、降 真 香
( A cronychia pedunculata) 、单叶吴萸 ( Eu2
odia si m plicif olia) 等 ; 小乔灌层高 2~ 5
m ,胸径小于 3 cm ,层盖度 5~30 % ,主要
种类有围诞树 ( A barem a clypearia) 、木奶
果、鱼尾葵 ( Caryota ochlandra ) 、水筒木
( Ficus harlandii)等 ;草本层高 0. 5~1 m ,
层盖度 5~20 % ,主要有冬叶、中华剌蕨
( Egenolf ia si nensis) 、毛柄短肠蕨 ( A llan2
todia dilatata)等 ;层间主要是木质大藤本
和附生植物 , 如买麻藤 ( Gnet um mon2
tanum) 、长序红叶藤 ( S antaloi des cauda2
t um) 、滇黔黄檀 ( Dalbergia yunnanensis) 、
珍珠榕 ( Ficus sarmentosa var. henryi) 、鸟
巢蕨 ( Neotopteris ni dus)等.
3 . 2 . 5 鸡毛松2烟斗石栎2葱臭木群落 本
群落属于热带山地雨林的鸡毛松、烟斗石
栎群系 ,主要分布于保护区内勐养河支流
南曼河周围的山地沟谷 ,海拔 800~1000
m ,分布接近沟谷 ,是东南亚和华南山地雨
林向西部分布的残余类型[2 ] . 分层结构为
不明显的 5 层 ,即乔木 3 层 ,小乔木、灌木
层和草本层. 其中乔木上层高 30~37 m ,
平均 33 m ,胸径 54~80 cm ,最大 82 cm ;
层盖 度 33 % , 主 要 种 类 有 鸡 毛 松
( Dacrycarpus i m bricat us ) 、烟 斗 石 栎
( L ithocarpus corneus ) 、葱臭木 ( Dysoxy2
l um gobara) 、红木荷等 ;乔木中层高 20~
30 m ,平均为 22 m ,主要种类的胸径 20~
35 cm ,最大 40 cm ,层盖度 40 % ;除上层的
烟斗石栎、大叶山楝、红木荷等物种外 ,还
有滇楠、大叶木莲 ( M anglietia w angii) 、云
南银钩花、山韶子等 ;乔木下层高度 10~
20 m ,平均 12 m ,主要种胸径 10~20 cm ,
层盖度 37 % ,除以上 2 层的烟斗石栎、红
木荷、滇南木莲外 ,还有窄序岩豆 ( M illet2
t ia leptobot rya ) 、鹅掌柴 ( Schef f lera octo2
phylla) 、越南榆 ( Ul m us tonki nensis) 、披针
叶楠等 ;小乔木灌木层高 2~5 m ,层盖度
20 % ,主要物种有乔木紫珠 ( Callicarpa
arborea) 、腺萼木 ( M ycetia glandulosa) 、单
2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8 卷
瓣狗牙根 ( Ervatam ia divaricata) 、银叶巴
豆 ( Croton cascarilloi des) 等 ;草本层高 0. 2
~1 m , 层盖度 10 % , 主要种类有墨兰
( Cym bi di um si nense) 、冬叶、大叶沿阶草
( O phiopogon grandis ) 、黑顶卷柏 ( Se2
lagi nella picta)等 ;层间植物主要是木质大
藤本和附生植物 , 如扁担藤、车里马钱
( S t rychnos cheliensis) 、崖姜蕨 ( Pseudodry2
naria coronans var. lanceolata ) 、万带兰
( V anda amesiana)等.
3 . 2 . 6 蓖齿苏铁2粉花羊蹄甲群落 在勐
养保护区内主要见于保护区内南曼河附近
山坡 ,海拔 900~1200 m ,是勐养保护区内
较为少见的一类落叶林. 落叶发生在当地
较干季节 ,一般为 1~2 月间. 群落季相较
为明显 ,在落叶季节 ,地表枯枝落叶可达
10 cm 厚. 这个群落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
形有很大关系. 其主要分布于南坡 ,坡度较
陡 ,土壤薄而含砾石较多 ,由于每年的枯枝
叶多 ,较易发生林火 ,群落所处地区成为保
护区每年干季重点管护的地区. 群落垂直
结构可以分为 3 层 ,其中乔木层高 7~12
m ,层盖度 60~80 % ,胸径为 10~35 cm ,
主要种类有粉花羊蹄甲 ( B auhunia varie2
gata var. candi da ) 、红木荷、毛叶钝刀木
( S tereosperm um colais) 、云南黄杞 ( Engel2
hardtia spicata) 、一担柴 ( Colona f loribun2
da) 等 ; 灌木层高 0. 6~ 2 m ,盖度 20~
30 % ,主要种类有蓖齿苏铁 ( Cycas pecti2
nata) 、滇缅 越 桔 ( V acci ni um ex arista2
t um ) 、余甘子 ( Phyllanthus em blica) 、粗糠
柴 ( M allot us phili ppi nensis) 、木姜子 ( L i n2
dera sp . ) 等 ;草本层高 0. 5~ 1 m ,盖度
20 % ,主要种类有水蔗草 ( A pl uda m uti2
ca) 、金发草 ( Pogonatherum cri nit um ) 、竹
叶草 ( O plismenus com posit us) 、小叶冷水
花 ( Pilea m icrophylla)等.
3 . 2 . 7 印栲2刺栲群落 属印栲、刺栲群
系 ,是较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
主要见于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等地 800~
1800 m 的山地 ,在勐养保护区 1800 m 以
下山坡常见 ,面积较大. 群落可以分为垂直
4 层结构 ,乔木中混有落叶种类. 乔木上层
高 20~15 m ,层盖度达 90 % ,胸径在 20~
60 cm 之间 ,主要种类有印栲 ( Castanopsis
i ndica) 、刺栲 ( Castanopsis hyst ri x ) 、华南
石栎 ( L ithocarpus f enest rat us) 、红木荷等 ;
小乔木层高 5~9 m ,盖度为 15~70 % ,胸
径 5~10 cm ,主要种类有木奶果、百花叶
( S tyrax tonki nensis ) 、滇银柴 ( A porusa
yunnanensis)等 ;灌木层高 2~3 m ,盖度 30
~40 % , 主要有红皮花树 ( Wendlandia
scanbra) 、红妆水锦树 ( Wendlandia ti ncto2
ria var. i ntermedia) 、毛银柴 ( A porusa vil2
losa) 、余甘子等 ; 草本层高 0. 3~1. 5 m ,
层盖度 5~40 % ,主要有毛果珍珠茅 ( Scle2
ria laevis ) 、棕叶芦 ( Thysanolaena m axi2
m a) 、山菅兰 ( Dianella ensif olia) 等 ,层间
植物有飞龙掌血、短梗酸藤子 ( Em belia
sessilif lora) 、曲轴海金沙 ( L ygodi um f lex2
uosum )等.
3 . 2 . 8 小果栲2截头石栎2滇楠群落 属当
地常见的一类季风常绿阔叶林 ,主要分布
在勐养、关坪和曼岔一带. 分布海拔主要为
800~1100 m. 群落可以分为垂直 4 层 ,树
冠较为整齐. 最高乔木层高近 31 m ,盖度
为 70 % ,胸径达 46 cm ,常见种类有小果栲
( Castanopsis f leuryi ) 、截头石栎 ( L itho2
carpus t runcat us) 、滇楠、红木荷、印栲等 ;
乔木下层高 19 m ,盖度 60 % ,胸径最大达
22 cm ,主要种类有山白兰 ( Param ichenia
baillonii) 、红楣 ( A nneslea f ragrans) 、红皮
水锦树 ( Wendlandia ti nctoria) 以及上层
的优势种 ;灌木层高 1~5 m ,盖度 20 % ,主
要种类有三叉苦 ( Evodia lepta) 、多花野牡
丹 ( Melastom a af f i ne) 、腺叶木樨榄 ( Olea
31增刊 欧晓昆等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分布与生态特征
glandulif era) 、小花酸藤子 ( Em belia sp . )
等 ;草本层高 0. 2~1. 5 m ,层盖度 40 % ,主
要种类有冬叶、大叶仙茅 ( Curculigo capit2
ulata) 、节鞭山姜 ( A l pi nia congigera) 等 ,
层间植物较少.
3 . 2 . 9 华南石栎2毛叶青冈群落 南亚热
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一个类型 ,在勐养主
要分布于党片等地 ,海拔 1200~1800 m.
群落可分为垂直 3 层 ,结构简单且树种单
纯. 乔木 10~15 m ,盖度可达 80 % ,胸径
30 cm ,主要种类有华南石栎、毛叶青冈
( Castanopsis kerrii) 、红楣、红木荷等 ,灌木
层高 0. 5~1 m ,盖度 60 % ,主要种类有齿
叶黄杞 ( Engelhardtia serrata) 、宽叶千斤
拔 ( Flem i ngia latif olia) 、算盘子 ( Glochi d2
ion puberum )等 ;草本层高 0. 3~0. 8 m ,盖
度 30 % , 主要种类有华珍珠莎 ( Scleria
chi nensis) 、五节芒 ( M iscanthus f lori dus) 、
心叶稷 ( Panicum notat um ) 、海金沙 ( L y2
godi um japonicum )等.
3 . 2 . 10 思茅松群落 属于滇南常见的一
类暖热性针叶林 ,在勐养自然保护区内主
要分布在海拔 1500 m 以上地区 ,具体在勐
养大渡冈以北山地. 群落可以分为 3 层 ,群
落结构简单 ,上层乔木高 20~25 m ,盖度
60 % ,胸径 20~40 cm ,基本为思茅松单优
群落. 灌木高 0、5~2 m ,层盖度 20~40 % ,
主要种类有长冠越桔 ( V acci ni um har2
m andianum ) 、算盘子、圆锥水锦树 ( Wend2
landia paniculata)等 ;草本层高 0. 5~1. 2
m ,层盖度 50~60 % ,主要种类有金发草
( Pogonatherum panicum ) 、密序野古草
( A rundi nella bengalensis) 、白茅 ( Im pera2
ta cyli ndrica) 等. 保护区内思茅松的面积
较小而且又在海拔稍高山地 ,次生性较强.
3 . 2 . 11 黄竹群落 常见于西双版纳各地
低山丘陵 ,特别是澜沧江两岸的山地 ,经常
成大片生长. 海拔 800~1200 m. 与东部亚
热带地区大面积分布的竹林不同 ,这里的
竹林中分布有各种乔木和其他灌木种类.
群落可以分为 3 层 ,以黄竹为优势的单优
群落 ,其它乔木种类较少. 竹木高 10~12
m ,盖度 80 % ,胸径 6~7 cm. 乔灌层高 0. 5
~2 m ,盖度 5~10 % ,主要种类有厚皮香
( Ternst roem ia gym nanthera) 、蒲桃 ( S yzy2
gi um sp . ) 、多穗石栎 ( L ithocarpus polysta2
chyus) 、云南银柴等 ;草本层高 0. 2~0. 8
m ,高度 5 % , 主要种类有冬叶、地胆草
( Elephantopus scaber) 、爱地草 ( Geophila
herbacea) 、华山姜 ( A l pi nia chi nensis) 、曲
轴海金沙等. 黄竹群落在西双版纳自然保
护区内分布面积较大 ,虽然被认为是次生
植被 ,但其稳定性也不容质疑. 特别是作为
优势种的黄竹成丛生长 ,其在群落中的地
位较稳定.
3 . 2 . 12 黄竹木混交群落 分布于西双版
纳各地 ,与上一类群落不同之处在于群落
中乔木树种的多少. 主要在 900~1200 m
海拔高度 ,澜沧江边山坡也是其主要分布
地. 由于竹木混交 ,群落的结构不整齐. 乔
木层高 5~7 m ,盖度 60~70 % ,胸径 6~8
cm ,主要种类有黄竹、红木荷、截果石栎、
印栲和短刺栲等 ,灌木层高 1~2 m ,盖度
10~ 20 % , 主要种类有余甘子、漆大姑
( Glochi dion eriocarpum ) 、盐肤木 ( Rhus
chi nensis) 、铁屎米 ( Canthi um parvif lori2
um )等 ;草本层高 0. 5~1 m ,盖度 10 % ,主
要种类有爱地草、地胆草、地桃花 ( U rena
lobata)等.
3 . 2 . 13 白背桐2中平树群落 属于热性稀
树灌木草丛中的苦丁茶、毛银柴、飞机草高
草群系. 在保护区内主要分布在村寨边原
生植被破坏后的撩荒地上 ,属于一种次生
性植被. 分布海拔 500~1000 m ,群落高矮
不一 ,结构较为杂乱. 有少量的乔木高出群
落 ,最高可达 18 m ,盖度最大可达 50 % ,胸
4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8 卷
径可达 18~ 30 cm ,主要种类有白背桐
( M allot us paniculat us) 、算盘子、印栲、中
平树 ( M acaranga denticulta) 等 ;灌木层高
2~5 m ,盖度 50 % ,胸径 3~5 cm ,主要有
石栎、野油茶 ( Camellia conf usa) 、粗毛榕
( Ficus hi rta) 、飞机草 ( Eupatori um odora2
t um )等种类 ;草本层高 0. 3~1 m ,盖度
20 % ,主要有金发草、竹叶草、金茅、棕叶芦
等.
3 . 2 . 14 斑茅2类芦高草群落 与上面一个
群落属于同一群系 ,主要分布于勐养的勐
养河、南曼河沿岸和勐腊 ,海拔 700~1100
m ,群落垂直分为 2 层 ,群落生境相对较
湿 ,灌木层高度 1~2 m ,盖度 10~20 % ,主
要有金珠柳、银叶巴豆、毛叶算盘子、云南
银柴等 ,草本层高 1~2. 5 m ,层盖度达 70
~80 % ,为主要的层次 ,主要种类有斑茅、
类芦、棕叶芦、五节芒、密穗野古草等.
3 . 2 . 15 飞机草群落 与上面两类群落同
属一个群系. 主要分布于路边、村边 600~
1000 m 的海拔地段 ,往往是耕种后撩荒地
上的产物 ,形成飞机草单优群落. 飞机草为
一半灌木种类 ,群落上层高 2 m ,盖度达到
70 % ,一般只有飞机草一种生长 ;下层高
0. 1~0. 3 m ,盖度 40 % ,主要种类有白茅、
密穗野古草、狗牙根、两耳草、荩草等. 飞机
草为一种恶性杂草 ,当它一旦密集生长以
后 ,其它种类很难取代它的优势.
3 . 2 . 16 棕叶芦高草灌草丛群落 热性稀
树灌木 ,与上面同属一群系 ,常见于西双版
纳各地山坡 ,海拔 70021000 m ,主要是放
荒地 ,林缘 ,沟边 ,小乔灌层高 1~2 m ,层
盖度 10~20 % ,主要有须毛水锦树、红皮
花树、毛木荷 ( Schi m a villosa) 等 ;灌木层
高 0. 5~1 m ,层盖度 5~10 % ,主要有展毛
野牡丹 ( Melastom a norm ale) 、佛掌榕 ( Fi2
cus hi rta)等种类 ;作为主要层的草本层高
2~4 m ,盖度 60~70 % ,棕叶芦、毛果珍珠
茅 ( Scleria laevis ) 、柳叶箬 ( Isachne glo2
bosa) 、斑茅等.
3 . 2 . 17 飞机草2白茅中草灌草丛群落 仍
然与前一群落一样属于热性稀树灌木草丛
的同一群系. 在西双版纳各地被开垦过后
的荒地上都有出现 ,主要分布海拔 600~
1000 m 的坝子边缘 ,土壤贫瘠处 ,结构简
单. 小乔灌层高低于 1 m ,盖度 20~30 % ,
主要有黄皮花树、思茅豆腐菜 ( Prem na
szem aoensis) 、山黄麻 ( T rem a orientalis )
等 ,多数是属于乔木种类的小苗木 ,预示着
群落演替的方向. 草本层高 1~1. 2 m ,盖
度 60~70 % ,主要有飞机草、白茅、毛果珍
珠茅、类芦等种类. 这一群落应该是处于从
飞机草群落向乔木群落演替的一个阶段.
3 . 2 . 18 密序野古草中草灌草丛群落 属
于刺栲、红木荷、紫茎泽兰群系 ,热性稀树
灌木草丛的一类 ,在西双版纳地区主要分
布在海拔偏高处 ,海拔 1000~1500 m ;可
以分为 3 层 ,乔木散生在群落中 ,高矮不
一 ,高度 5~12 m ,盖度 5~10 % ,主要种类
有印栲、红木荷、毛木荷、小果石栎等 ,乔灌
层高 0. 5~1 m ,盖度 5~10 % ,主要有余甘
子、展毛野牡丹 ( Melastom a norm ale) 、白
牛胆 ( Inula cappa) 、金锦香 ( Osbeckia chi2
nensis)等 ;草本层高 1~1. 5 m ,盖度 70~
80 % ,主要有密序野古草 ( A rundi nella
bengalensis ) 、蕨 菜 ( Pyeri di um aquili um
var. lati uscul um ) 、交趾野古草 ( A rundi2
nella cochi nchi nensis) 等. 在海拔较高的林
缘处可见以紫茎泽兰为优的群落存在.
3 . 2 . 19 橡胶人工林群落 将其划为胶茶
经济林一类的人工植被 ,主要分布在 1000
m 以下的沟谷或平坦地段 ,多见于村边、路
边 ,在保护区的边缘地带分布.
3 . 2 . 20 茶园人工群落 也是属于胶茶经
济林中的人工植被一类 ,在大渡岗附近大
面积分布 ,多数是在保护区的边缘 ,如昆洛
51增刊 欧晓昆等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分布与生态特征
公路两侧山坡 ,海拔 900~1400 m ,多数种
植的是普洱茶.
3 . 2 . 21 玉米人工作物群落 旱地作物 ,属
于人工植被 ,分布在村边 ,海拔从 800~
1500 m. 这类作物由保护区内村寨的老百
姓种植在划定给他们的轮歇地上 ,往往种
几年以后 ,根据土壤肥力的状况而决定继
续种植还是丢荒.
3 . 2 . 22 旱谷人工作物群落 与上一类同
属人工种植的旱地作物 ,是典型刀耕火种、
轮歇农业的产物.
3 . 2 . 23 水稻人工作物群落 人工种植的
水田作物 ,分布于村边、沟边等低海拔平
地 ,一般分布海拔低于 1300 m.
上述的 23 种群落组成了勐养保护区
主要的类型 ,它们之间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除了后面的 5 类是人工群落以外 ,其它 18
类都是自然植被类型.
3 . 3 植被的成因及变化趋势
3 . 3 . 1 植被的成因 1) 历史成因 :西双版
纳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在本地区保存自然状
态较好 ,具有西双版纳地区植被的代表性.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从总体上看 ,是东南
亚广布的印度 - 马来西亚热带雨林的最北
部的边缘类型. 由于历史上冰期和间冰期
活动的影响 ,使热带雨林的北界不断发生
着变化 ,这种变化的直接后果就是产生了
目前多样化的热带雨林群落类型. 特别是
热带山地雨林类型的存在并呈现多样性的
特点 ,而与此同时 ,亚热带的植物物种和群
落类型也在冰期时乘机向南移 ,扩大亚热
带植被类型的分布范围 ,也表现出多样化
特点. 因而 ,作为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植被
是属于一种热带北缘的雨林植被 ,其植被
类型的区系组成和群落结构已经证明了这
种性质. 亚热带的群落类型是属于偏南的
类型 ,这里虽然只有 3 个群落类型存在 ,但
需要指出 ,还有些类型 ,由于面积过小 ,在
图上难以标出 ,因而没有进行专门研究. 2)
生态成因 :造成本区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性
的原因更直接地是生态成因. 生态成因主
要由于近代的环境因素作用而形成 ,与现
代的气候、土壤、地貌等因素联系紧密. 如
果说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这片地域由于历
史的原因使其热带雨林植被和南亚热带植
被及区系成分能够存在 ,那么现在所出现
的一些局部生态环境条件又是使这种多样
性丰富的原因. 山地雨林类型的多样除了
历史形成外 ,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形成的环
境因素. 如盆架树、假含笑群系是分布最北
的山地雨林的水平地带性类型 ;而云南红
厚壳 ,滇楠群系则是由于局部地形造成逆
温现象而产生 ;作为热带季雨林的蓖齿苏
铁、粉花羊蹄甲群系的存在则与局部地形
的干燥向阳有关. 3)人为因素 :除了地带性
植被以外 ,本地区分布类型最多的是人工
和由于人为干扰而产生的一些植物群落.
由于勐养保护区内在历史上就有人居住 ,
在建立保护区以后也为这些居民生产和生
活划出一定土地 ,其中包括水田和旱地. 水
田基本保持连续的耕种 ,而旱地则被当地
居民习惯地采用轮耕方式使用 ,近来由于
人口和经济的发展 ,当地居民已经开始逐
渐采用固定耕种的方式种植一些经济作
物 ,如橡胶、茶叶和其他一些经济林木 ;思
茅松群落据当地人称是几十年前人工种植
而形成的 ;竹林是在原生植被破坏后的次
生植被类型 ;灌草丛植被多数是在人为开
垦土地后植被的不同恢复阶段.
3 . 3 . 2 变化趋势 如按照当地的生态环
境 ,热带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和季雨林是属
于当地热带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的地带性植
被 (图 1) . 在 900 m 以下的沟谷地区 ,由于
具有丰富的热量和水份条件 ,发育的原生
植被是热带季节雨林植被或称为沟谷雨
林 ;山地雨林属于一种在低山山地和特殊
6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8 卷
生境条件 ,如逆温现象影响下而形成的类
型 ,它仍然属于热带雨林的范畴. 而季雨林
的出现主要受到局部区域的地形和土壤影
响. 此外 ,在 1200 m 以上山地 ,为南亚热带
类型的气候 ,分布的地带性植被应是季风
常绿阔叶林. 而除此之外的其他植被 ,不具
有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的性质 ,可以
认为这些群落类型是属于次生植被类型.
在目前的生态环境条件下 ,如果没有人为
或其他因子的干扰 ,将朝地带性植被类型
的方向演替发展.
湿
↑
海 热带季节雨林 海
拔 凉 ←季风常绿阔叶林 山地雨林 →热 拔
升 季雨林 降
高 低
↓
干
图 1 勐养保护区主要原生植被类型水热关系示意
Fig. 1 Moisture and heat relation among the original vege2
tations in Mengyang Nature Reserve of Xishuangbanna.
从植被演替进行分析 ,思茅松林由于
分布的海拔在 1500 m 左右 ,又是呈小面积
零星分布 ,其稳定性是值得怀疑的. 黄竹林
在保护区内分布面积较大 ,虽然一般普遍
认为竹林是这一地区的受人为干扰后形成
的次生植被类型 ,但从有记录来看竹林在
这一地区一直存在而且十分稳定 ,即使在
竹木混交的阶段 ,从竹子的生长情况也没
有将被很快取代的倾向 ;而灌草丛植被完
全是本地区的次生性植被类型 ,其中的苦
丁茶、毛银柴高草群系主要分布在 1200 m
以下的低海拔地区 ,可以认为是在热带雨
林植被破坏后的次生植被类型 ,其中飞机
草群落是在低海拔地区土地丢荒不长时间
(2~3 a) 内出现的类型 ;飞机草、白茅中草
灌草丛是比飞机草群落演替时间更长的类
型 ;白背桐、中平树群落已经出现森林的形
态 ,而且区系中也有许多附近雨林的成分 ,
属于演替比较高级的阶段 ,而斑茅、类芦高
草草地和棕叶芦高草灌草丛可以认为是演
替从灌草丛逐步向乔灌木群落过渡的中间
阶段. 刺栲、红木荷、紫茎泽兰群系主要分
布在 1200 m 以上的地区 ,更多的是在季风
常绿阔叶林破坏以后形成的次生类型.
根据研究 ,当地的居住格局已经向低
海拔地区和有水源的地区转移 ,因此人工
植被也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 ,如橡胶的
种植本来就是以热带雨林之分布作为指
示. 多数种植是在热带雨林植被原来的分
布区发生的.
3 . 4 各植被类型的分布面积
以上植被类型是在野外实地的调查 ,
并参阅了有关资料和文章[1 ,3 ,4 ]后确定的.
野外在 1 :50000 的地形图上勾画出各植被
的分布边界 ,室内用卫星影象图进行边界
的校正 ,并最后确定. 室内用数字化仪 ,利
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ARC/ INFO ,将植被
图输入到计算机内 ,并最终得出了各个植
物群系的分布地区、面积和分布的基本生
境.
从表 2 可以看出 ,在西双版纳自然保
护区勐养保护区目前分布最广的是短刺
栲、华南石栎群系 ,其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
41. 26 %. 而山地雨林中的两类所占面积最
小 ,仅占总面积的 0. 13 %. 如果按照大的
植被类型划分 ,现有热带森林植被类型 (包
括热带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和季雨林)面积
一共 98. 87 hm2 ,占勐养保护区总面积的
8. 77 % ;亚热带森林 (包括季风常绿阔叶
林、暖性针叶林) 所占面积一共 784. 47
hm2 ,占 69. 49 % ;次生植被 (包括其余的非
人工 植 被 ) 的 面 积 204. 83 hm2 , 占
18. 17 % ;人工植被一共有 40. 17 hm2 ,占
3. 57 %.
3 . 5 潜在植被类型的分布面积及比较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分析迭加功
能 ,将现有植被的主要类型、年均温度和降
水量的分布共 3 个图层进行迭加. 由于季
71增刊 欧晓昆等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分布与生态特征
表 2 勐养保护区内各群系的面积及比率
Table 2 Formation area in Mengyang Reserve and its percentage
群 系 Formation 面积 Area
(hm2) %
绒毛番龙眼、千果榄仁群系 Form. Pometia tomentosa , Terminalia myriocarpa 50. 63 4. 49
盆架树、假含笑群系 Form. Winchia calophylla , Paramichelia baillonii 42. 07 3. 73
葱臭木 ,网脉肉托果群系 Form. Dysoxylum gobara , Semecarpus reticulata 1. 44 0. 13
云南红厚壳、滇楠群系 Form. Calophyll um polyanthum , Phoebe nanm u 1. 74 0. 15
鸡毛松、烟斗石栎群系 Form. Dacrycarpus i mbricat us , L ithocarpus corneus 1. 48 0. 13
蓖齿苏铁、粉花羊蹄甲群系 Form. Cycas pecti nata Bauhinia variegata var. candida 1. 51 0. 14
印栲、刺栲群系 Form. Castanopsis i ndica , Castanopsis hyst ri x 315. 54 27. 95
短刺栲、华南石栎群系 Form. Castanopsis echidnocarpa , L ithocarpus f enest rat us 465. 84 41. 26
思茅松群系 Form. Pinus Kayia var. langbianensis 3. 09 0. 28
黄竹群系 Form. Dendrocalam us menbranaceus 108. 03 9. 58
苦丁茶、毛银柴高草群系 Form. Cratoxylon f ormosum , A porusa villosa 38. 66 3. 43
刺栲、红木荷、紫茎泽兰群系 Form. Castanopsis hyst ri x , Schi ma w allichii ,
Eupatorium coelesticum 58. 14 5. 16
胶茶经济林 Rubber and tea forest 4. 58 0. 42
旱地作物 Dryland crops 25. 78 2. 28
水田作物 Paddy field 9. 81 0. 87
合 计 Total 1129. 34 100. 00
3 合计面积是输入图件后计算机统计而得 ,包括这一范围内的所有面积 ,与保护区的管辖面积有出入.
表 3 潜在植被的分布面积及比较
Table 3 Potential area of original vegetation type and comparison
原生植被类型
Original vegetation type
潜在面积和比率
Potential area
面积 (hm2) %
现有面积
Present area
面积 (hm2) %
季节雨林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 237. 53 21. 03 50. 63 4. 49
山地雨林 Tropical montane rain forest 126. 93 11. 24 46. 73 4. 28
季风常绿阔叶林 Monsoon evergreen broad2leaved forest 764. 88 67. 73 781. 38 69. 21
合计 Total 1129. 34 100. 00 878. 74 77. 98
雨林的面积即小 ,而且仅仅从温度和降水
两个自然因素难以把它另外分开 ,故将景
观单位分为简单的 3 个 ,即热带季节雨林
区 ,山地雨林区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区. 初步
得出勐养保护区景观类型的分布图 (研究
报告见另文) ,在图上得到各个植被类型的
潜在分布区域并由计算机计算得到面积
(表 3) .
按照景观类型的分析 (表 3) ,热带季
节雨林的面积可达 237. 53 hm2 ,占总面积
的 21. 03 % ;而现有面积仅为 50. 63 hm2 ,
占总面积的 4. 49 % ,反映出实际植被的状
况. 由于热带雨林分布地区水热条件较好 ,
也成为人类活动最为频繁和剧烈的地区 ,
原生植被受到破坏和开垦 ,使季节雨林的
面积大量萎缩 ,仅有应有面积的约四分之
一能够得到保存. 山地雨林的面积同样发
生了较大的变化 ,现有面积仅占总面积的
4. 28 % ,而理论面积应该达到 11. 24 %. 季
风常绿阔叶林的理论面积要小于现存面
积. 这是由于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经常
与山地雨林发生交叉 ,理论计算应是山地
雨林的分布区 ,但实际已经成为季风常绿
阔叶林的分布区 ;另外季风常绿阔叶林在
当地较为容易恢复 ,一般在砍伐 10 多年以
后可以重新成林 ,而山地雨林在遭受破坏
以后恢复要晚于季风常绿阔叶林. 同时这
也反映在季风常绿阔叶林分布区开展的人
8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8 卷
为活动的强度和范围不如上述两个地区 ,
上述两个群落类型分布的地区由于热量和
水分条件较好 ,容易被开发种植.
4 结 论
4 . 1 根据上面对植被的类型划分和特征
分析 ,可以看出西双版纳地区群落类型的
多样性现象 ,由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地
处低纬度的山区 ,在热带气候和山原地形
的作用下 ,形成典型的地带性季节雨林、山
地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植被. 它们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特别是热
带雨林植被在我国其他地区已属罕见 ,西
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保存有最为完整的热
带雨林植被 ,它为植被的深入研究和物种
多样性的保存提供了基地.
4 . 2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在历史、生
态和人为等因子影响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
自然 (原生和次生) 和人工植被类型 ,它们
的存在即反映了保护区内良好的自然环
境 ,同时也表现出人为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和干扰的程度和强度 ,给保护区今后的管
理提出了问题. 在总共出现的 23 个群落类
型中 ,原生植被有 10 个类型 ,8 个是次生
的植被类型 ,而另外的 5 个完全是人工植
被类型.
4 . 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植被类型分布
面积的分析对于认识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状
况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在对 15 个植被类型
进行划分以后 ,对它们目前的分布面积和
环境也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 由于勐养是
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地区 ,植被类型的分布
与海拔高度的联系较为紧密. 在海拔 900
m 以下低海拔地区分布的主要是热带季节
雨林和人工植被 ,900~1200 m 区域主要
分布山地雨林 ,但也有人工的、次生的和季
风常绿阔叶林等植被类型. 从分布面积看 ,
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的分布面积最大 ,占
本地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而西双版纳自
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热带雨林植被的分布
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 77 %. 这反映了西双
版纳地处热带北缘 ,植被分布受地形因素
影响较大以外 ,说明了人为因素对这类植
被的影响程度.
4 . 4 在对气温、水分状况和现有植被的分
析迭加后得出的景观类型图反映了植被类
型的理论潜在分布状况. 热带季节雨林现
有的分布面积远远少于理论面积 ,山地雨
林的面积也少于理论面积 ,只有季风常绿
阔叶林的面积达到甚至超过了理论面积.
这为保护区今后对热带雨林的修复或恢复
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为保护区今后的保护
和管理工作提出了重点.
参考文献
1 吴征镒、朱彦丞主编. 1987. 云南植被.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
2 金振洲、欧晓昆. 1997.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被的植
物类型多样性特征. 云南植物研究 ,增刊Ⅸ:1~30.
3 郭荫卿等. 1987.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植被考察报
告.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集. 昆明 :云
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88~169.
4 龚德能等. 1987.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气候考察报
告.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集. 昆明 :云
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4~57.
91增刊 欧晓昆等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分布与生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