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叶钩藤植物不同部位中钩藤碱分析



全 文 :大叶钩藤植物不同部位中钩藤碱分析
黄瑞松1, 张 鹏2, 覃冬杰3, 朱意麟4, 刘 婧1
(1.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01;2.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 530004;3.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南宁
530021;4.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
收稿日期:2011-09-19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基金项目应用基础研究专项资助(桂科基 0991007)
作者简介:黄瑞松(1958—) ,男,主任药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草药化学分析及新药研究。Tel:(0771)3130064
摘要:目的 分析广西不同产地大叶钩藤植物不同部位所含钩藤碱。方法 应用 HPLC分别对 21 批不同产地大叶钩藤
植物的带钩茎枝、无茎枝钩、无钩茎枝、主杆和叶的钩藤碱进行测定,并分析评价各部位的药材质量。Gemini C18色谱柱
(4. 6 mm × 250 mm,5 μm) ,流动相为甲醇-水(含 0. 002 mol /L三乙胺,冰乙酸调 pH至 7. 5) (64 ∶ 36) ,体积流量 1. 0 mL /
min,检测波长 254 nm。结果 21 批大叶钩藤植物中的上述各部位均可检出钩藤碱成分,整体上带钩茎枝、无茎枝钩、无
钩茎枝和主杆各部位含有量相近,叶含有量大于上述四个部位。结论 大叶钩藤植物的不同部位均具有进一步开发利
用的价值,应当物尽其材。
关键词:大叶钩藤;不同部位;钩藤碱;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R284.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528(2012)04-0710-04
Analysis of rhynchophylline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Uncaria macrophylla
Wall.
HUANG Rui-song1,ZHANG Peng2,QIN Dong-jie3,ZHU Yi-lin4,LIU Jing1
(1. Guangxi Academy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Nanning 530001,China;2. 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3.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21,China;4. Guang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01,China)
KEY WORDS:Uncaria macrophylla Wall. ;different parts;rhynchophylline;resource ulitization
钩藤是中医和壮、瑶民族医的常用药材,亦是制
药工业生产含钩藤药材中成药或提取钩藤碱、异钩
藤碱的重要原料。中医常以带钩茎枝入药用,认为
其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的功能,对其主杆和叶则
废弃。大叶钩藤 Uncaria macrophylla Wall. 为 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钩藤五个品种来源之
一[1],也是广西钩藤属植物中分布最广、产量最大
的品种之一。近年在对广西壮、瑶民间使用钩藤的
调查中发现,壮、瑶民间除了用其带钩茎枝外,还常
以地上部分(茎枝及叶)或叶入药用。壮、瑶民间除
了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头
痛眩晕等外,还常用于风湿痹痛等疾病。目前人们
对其带钩茎枝的化学成分已有分析[2-4],而对其它
部位的成分关注较少。对于大叶钩藤除了使用带钩
茎枝以外,其它部位的药用价值如何或是否可以作
为提取钩藤碱的原料,本实验试图从钩藤碱成分的
层面进行分析探讨。为此,采集了 21 批不同产地大
叶钩藤地上部分的样品,采用 HPLC 法测定各地样
品不同部位的钩藤碱,并进行分析评价。
1 仪器与材料
1. 1 仪器 LC-20AT 高效液相色谱仪(带自动进
样器) ,LC solution 色谱工作站,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均为日本岛津公司) ;雷磁 pHS-3C pH 计(上海精
科) ;EASYPURE Ⅱ超纯水器(美国热电公司) ;
XS205 电子天平,感量 0. 01 mg(瑞士梅特勒公司) ;
SB3200DTS双频超声清洗仪(180 W,40 kHz,宁波
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2 材料 不同产地大叶钩藤药材样品 21 批,每
批均分为带钩茎枝、钩、茎枝(无钩部分)、主杆和叶
五个部位。所采集的植物标本分别经广西中医学院
刘寿养副教授、朱意麟讲师及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严
克俭助理研究员鉴定,均为大叶钩藤 Uncaria macro-
017
2012 年 4 月
第 34 卷 第 4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April 2012
Vol. 34 No. 4
phylla Wall.。钩藤碱对照品(批号 100603,纯度 >
98%,购自上海融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异钩藤碱
对照品(批号 1267-070216,纯度 > 98%,购自中药
固体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流动相所用乙
腈、甲醇均为进口色谱纯(美国 Fisher Scientific) ;超
纯水自制;其余化学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 1 色谱条件 Gemini C18色谱柱(4. 6 mm × 250
mm,5 μm) ;流动相为甲醇-水(含 0. 002 mol /L三乙
胺,用冰醋酸调 pH 到 7. 5) (64 ∶ 36) ;体积流量 1
mL /min;检测波长 254 nm[5]。
2. 2 对照品、供试品和阴性对照溶液制备 取钩藤
碱对照品和异钩藤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分别加
甲醇(75%)制成含钩藤碱约 30 μg / mL 和含异钩
藤碱约 25 μg /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大叶
钩藤各部位粉末(过 60 目筛)约 0. 2 g,分别精密称
定,置 50 mL 具塞锥形瓶中,各精密加入甲醇
(75%)15 mL,密闭,称定质量,静置 60 min,超声处
理 40 min,放冷,再次称定质量,用甲醇(75%)补足
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各部位供试
品溶液;以制备供试液的 75%甲醇溶液作为阴性对
照溶液。
2. 3 专属性试验 分别吸取 2. 2 项下的钩藤碱和
异钩藤碱对照品、大叶钩藤各部位供试品和阴性对
照溶液各 20 μL 进样,按 2. 1 项色谱条件试验。结
果各部位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均有与钩藤碱峰和异
钩藤碱峰保留时间一致的吸收峰,阴性对照溶液无
此吸收峰。说明本方法测定大叶钩藤各部位钩藤碱
和异钩藤碱在此保留时间均无阴性干扰,专属性强。
但试验中我们发现异钩藤碱溶液稳定性极差,其溶
液稍放置异钩藤碱即分解,对定量测定结果的准确
性影响极大,而钩藤碱溶液则较稳定。故本实验仅
以钩藤碱作为测定成分。见图 1。
图 1 专属性试验 HPLC色谱图
Fig. 1 HPLC chromatograms of the specificity tests
A. 钩藤碱对照品 B. 异钩藤碱对照品 C. 带钩茎枝 D.无茎枝钩 E.无钩茎枝 F.主杆 G.叶 H.阴性对照
A. rhynchophylline B. isorhynchophylline C. hamulus D. hamulus without branch E. branch without hamulus F. stem G. leaves
H. negative sample
2. 4 方法学考察
2. 4. 1 线性关系 精密称取钩藤碱对照品 10. 45
mg,加 75%甲醇定容至 100 mL,分别精密吸取 0. 1、
1. 0、2. 0、4. 0、6. 0、8. 0 mL至 10 mL 的量瓶中,各加
75%甲醇定容刻度,摇匀,即得。分别精密吸取上述
质量浓度对照品液 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上述
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钩藤碱进样量(μg)作为横
坐标,峰面积积分值作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回
归方程 Y = 1. 95 × 106X - 22 315,r = 0. 999 8。表明
钩藤碱在0. 020 9 ~ 1. 672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
好线性关系。
2. 4. 2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带钩茎枝供试
117
2012 年 4 月
第 34 卷 第 4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April 2012
Vol. 34 No. 4
品溶液 2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连续进样 5 次,测
定各次钩藤碱峰面积。连续 5 次测定供试液钩藤碱
峰面积分别为 2 169 739、2 184 482、2 184 229、
2 181 501和 2 172 687,平均峰面积为 2 178 528,
RSD为 0. 3%。表明仪器的精密度较高。
2. 4. 3 重复性试验 分别取 6 份同一带钩茎枝样
品粉末(过 60 目筛)各约 0. 2 g,同法制备平行供试
品溶液 6 份,按上述色谱条件各进样 20 μL,测定各
份样品钩藤碱。结果 6 份样品钩藤碱含有量分别为
0. 537%、0. 534%、0. 533%、0. 535%、0. 522% 和
0. 514%,平均为 0. 529%,RSD为 0. 9%。表明本方
法重复性较好。
2. 4. 4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带钩茎枝供试品溶液,
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于 0、2、4、6、8、24 h 各精密吸
取 20 μL进样,测定各时间段供试液钩藤碱峰面积。
结果各时间段测定供试液钩藤碱峰面积分别为
2 169 739、 2 181 501、 2 151 386、 2 145 703、
2 150 135和 2 145 994,平均峰面积为 2 157 410,
RSD为 1. 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 24 h 内是稳
定的。
2. 4. 5 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有量的同
一带钩茎枝粉末 6份,每份约 0. 1 g,置 50 mL具塞锥
形瓶中,分别精密加入新配制的钩藤碱甲醇溶液
(0. 034 3 g /L)15 mL,照 2. 2 项方法制备供试液。精
密吸取上述 6份供试液各 20 μL进样,测定并计算各
份样品回收率和 6份样品平均回收率。结果见表 1。
表 1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 =6)
Tab. 1 Test result of average recovery (n =6)
编号
原有量
/mg
加入量
/mg
实测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回收
率 /%
RSD
/%
1 0. 479 7 0. 514 5 0. 995 1 100. 18
2 0. 479 7 0. 514 5 0. 985 9 98. 39
3 0. 481 5 0. 514 5 0. 987 3 98. 31 98. 96 0. 7
4 0. 480 1 0. 514 5 0. 990 8 99. 25
5 0. 472 1 0. 514 5 0. 980 3 98. 78
6 0. 4707 0. 5145 0. 979 3 98. 85
2. 5 样品测定 分别取钩藤碱对照品、各产地大叶
钩藤各部位样品,照 2. 2 项方法制备对照品和供试
品溶液,照 2. 1 项色谱条件,各精密进样 20 μL,测
定并计算各样品中钩藤碱(以干燥品计算)。结果
见表 2 和图 2。
表 2 不同产地大叶钩藤的不同部位钩藤碱含有量(n =2)
Tab. 2 The origin and rhynchophylline content of medicinal herbs of U. macrophylla Wall. ex Havil. of the different parts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n =2)
编号 产 地 采集年月
钩藤碱含有量 /%
带钩茎枝 无茎枝钩 无钩茎枝 主杆 叶
1 南宁市兴宁区1 200901 0. 384 0. 386 0. 311 0. 433 0. 291
2 南宁市兴宁区2 200709 0. 253 0. 242 0. 245 0. 244 0. 404
3 南宁市兴宁区3 201006 0. 143 0. 159 0. 125 0. 112 0. 348
4 邕宁县 200911 0. 307 0. 297 0. 283 0. 395 0. 581
5 隆安县1 201008 0. 398 0. 397 0. 443 0. 377 0. 366
6 隆安县2 201103 0. 642 0. 481 0. 680 0. 350 0. 768
7 上林县 201107 0. 455 0. 455 0. 527 0. 491 0. 677
8 龙州县1 200710 0. 401 0. 388 0. 394 0. 539 0. 335
9 龙州县2 201003 0. 441 0. 433 0. 502 0. 259 0. 651
10 凭祥市1 200911 0. 511 0. 513 0. 568 0. 286 0. 449
11 凭祥市2 201003 0. 419 0. 392 0. 402 0. 395 0. 497
12 凭祥市3 201003 0. 443 0. 449 0. 437 0. 188 0. 495
13 宁明县1 201003 0. 364 0. 351 0. 334 0. 466 0. 512
14 宁明县2 201004 0. 260 0. 237 0. 260 0. 365 0. 400
15 百色市右江区 200909 0. 308 0. 326 0. 333 0. 587 0. 473
16 靖西县 201007 0. 270 0. 256 0. 275 0. 365 0. 353
17 那坡县 201006 0. 282 0. 309 0. 295 0. 267 0. 408
18 巴马县 201004 0. 496 0. 476 0. 473 0. 423 0. 507
19 浦北县 201004 0. 495 0. 483 0. 480 0. 572 0. 708
20 上思县 201008 0. 292 0. 335 0. 324 0. 183 0. 519
21 博白县 201111 0. 301 0. 302 0. 292 0. 286 0. 310
平均值 0. 375 0. 365 0. 380 0. 361 0. 479
217
2012 年 4 月
第 34 卷 第 4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April 2012
Vol. 34 No. 4
图 2 不同产地大叶钩藤药材不同部位钩藤碱含有量柱形图
Fig. 2 Columnar diagram of rhynchophylline content of medicinal herbs of U. macrophylla Wall. ex Havil. of the differ-
ent parts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3 讨论
3. 1 钩藤主要含吲哚类生物碱,其中钩藤碱和异钩
藤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之一[6-7],钩藤药材多采用
HPLC法测定钩藤碱或异钩藤碱[5,8-9]。由于异钩藤
碱溶液的稳定性极差,其溶液稍放置即分解,影响定
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而钩藤碱溶液的稳定性则相
对稳定,故本实验仅以钩藤碱作为测定成分,以此作
为评价指标,可从某一侧面反映大叶钩藤植物不同
部位的质量及药用价值。
3. 2 关于钩藤的药用部位,《本草纲目》记载“钩
藤,……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10];
2010 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其药用部位为“带钩茎
枝”[1];目前市场上商品流通的钩藤饮片多以钩及
钩附近上下各 1 cm 的茎枝入药;广西壮、瑶民间除
了使用带钩茎枝入药以外,亦有以地上部分的茎枝
(包括主杆)和叶入药用。对于带钩茎枝、无茎枝
钩、无钩茎枝、主杆和叶各部位所含成分的量是否有
差异,确实值得研究探讨。有人曾采用容量滴定法
对产于广西东兰县的大叶钩藤的根、茎、带钩枝、叶、
嫩枝进行总生物碱测定,结果各部位总生物碱量有
所差异[11]。亦有文献记载,在钩藤的茎及钩中以钩
藤碱、异钩藤碱和异去氢钩藤碱的量最高,并因植物
的不同部位而异[12]。目前随着钩藤资源开发利用
的力度加大,拓展钩藤药用部位的利用显得尤为
重要。
3. 3 本实验对采集所得广西 21 批不同产地的带钩
茎枝、无茎枝钩、无钩茎枝、主杆和叶,分别进行钩藤
碱和异钩藤碱的检测。结果表明:①21 批样品各部
位的 HPLC色谱图中均可检出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
峰位,说明这些部位均含有钩藤碱和异钩藤碱成分。
②同一产地中各部位钩藤碱量有所差异,但产地不
同各部位含有量差异的情况亦稍有所不同;整体而
言(21 批样品各部位钩藤碱含有量的平均值) ,无茎
枝钩与无钩茎枝两者钩藤碱含有量相近。说明大叶
钩藤商品上只取钩及上下 1 cm的茎枝,其它茎枝弃
掉的习惯是欠科学的;主杆所含钩藤碱的量与带钩
茎枝、无茎枝钩、无钩茎枝相近,叶除了 1 号(产于
南宁市兴宁区1)和 5 号样品(产于隆安县1)外,其余
19 批样品叶的含有量均大于上述四个部位。提示
广西壮、瑶民间使用大叶钩藤地上部分(包括主杆
和叶)入药具有一定科学道理,人们在利用大叶钩
藤提取钩藤碱或异钩藤碱时,其植物的地上各部分
应均可作为原料,不应只用带钩的茎枝作原料而废
弃主杆和叶。这对于充分利用大叶钩藤植物资源,
拓展其药用部位,使其物尽其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40.
[2] 郑嘉宁,王定勇. 大叶钩藤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J]. 中
医药导报,2009,15(1) :80-81.
[3] 邓美彩,焦 威,董玮玮,等. 钩藤化学成分的研究[J]. 天
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21(2) :242-245.
[4] 张峻令,杨成金,吴大刚. 钩藤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
药,1998,29(10) :649-651.
[5] 张 鹏,黄瑞松,覃冬杰,等. 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含量测定
方法的建立[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1) :19-22.
[6] 黄泰康. 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 天津: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1994:1420.
[7] 宋纯清,樊 懿,黄伟晖,等. 钩藤中不同成分降压作用的
差异[J]. 中草药,2000,31(10) :762-764.
[8] 仲崇林,赵为民,杨美林,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
物钩藤中钩藤碱含量[J]. 应用化学,2006,23 (9) :
1061-1062.
[9] 郭 星,曾长青.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钩藤中异钩藤碱和
钩藤碱的含量[J]. 河南中医,2010,30(1) :40-41.
[10]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上册[M]. 校点本.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1982:1319.
[11] 阮 俊,黄永林. 广西钩藤属植物中总生物碱含量变化研究
[J]. 广西植物,2004,24(2) :158-160.
[12] 肖培根. 新编中药志:第三卷[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797.
317
2012 年 4 月
第 34 卷 第 4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April 2012
Vol. 34 No.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