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粗皮桉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全 文 :第 32 卷 第 1 期 桉树科技 Vol.32 No.1
2015 年 3 月 EUCALYPT SCIENCE & TECHNOLOGY Mar.20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5-01-09
基金项目: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2A0101); 广西科学研究与计划开发项目:桉树中大径级锯材培育与加工利用技术合
作研究(桂科合 1347004-3)
作者简介:陈升侃(1989—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E-mail:chenshengkan@126.com
*通讯作者:梁机(1961— ),男,博士,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E-mail:liangjimail@163.com
粗皮桉 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陈升侃 1,2,项东云 2,邓紫宇 2,梁建新 3,蓝必布 3,李昌荣 2,梁 机 1,2*
(1. 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 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 广西林科院,广西 南宁 530002;
3. 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广西 贺州 542800)
摘要:为建立粗皮桉 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粗皮桉 ISSR-PCR 5个因素(Mg2+、dNTP、
Taq DNA 聚合酶、DNA 模板、引物)的较适宜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对 5 个因素 4 个水平进
行优化,并用 DPS 软件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粗皮桉 ISSR-PCR 的优反应体系为:在 25 µL 反应体系中,10×PCR
buffer 2.5 µL、MgCl 2.0 mmol·L-1、dNTPs 0.3 mmol·L-1、Taq DNA 聚合酶 1.25 U、DNA 模板 60 ng、引物 0.8 µmol·L-1。
通过梯度试验确定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 5 min,然后按 94℃变性 1 min,51℃退火 3 min,72℃延伸 2 min,
进行 35 个循环,最后 72℃延伸 5 min,4℃保存。
关键词:粗皮桉;ISSR-PCR;体系优化;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S718.46 文献标识码:A
Optimization of ISSR-PCR Systems for Eucalyptus pellita
CHEN Sheng-kan
1,2
, XIANG Dong-yun
2
, DENG Zi-yu
2
, LIANG Jian-xin
3
, LAN Bi-bu
3
,
LI Chang-rong
2
, LIANG Ji
1,2

(1. Forestry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Guangxi, China; 2.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uperior Timber Trees Resource Cultivation, Guangxi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 530002, Guangxi,
China; 3. Guangxi Daguishan Forest Farm, Hezhou 542800, Guangxi,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develop an optimized ISSR-PCR analytical system for Eucalyptus pellita,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suitable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factors (Mg
2+
, dNTP, Taq DNA
polymerase, DNA template, primer) that influence ISSR-PCR analyses. Based on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s
identified, an orthogonal designed trial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optimize 5 factors at 4 lev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suitable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involved: 25 µL reaction system containing 10×PCR buffer
2.5 µL, MgCl2 2.0 mmol·L
-1
, dNTPs 0.3 mmol·L
-1
, Taq DNA polymerase 1.25 U, DNA template 60 ng and
primer at 0.8 µmol·L
-1
. Through gradient testing, the optimized PCR amplification program was determined
to involve pre-denaturing at 94℃ for 5 min, then denaturing at 94℃ for 1 min, annealing at 51℃ for 3 min,
extension at 72℃ for 2 min over 35 cycles, and finally extension at 72℃ for 5 min. The PCR amplification
products were stored at 4℃.
Key words: Eucalyptus pellita; ISSR-PCR; single factor test; orthogonal experiment

粗皮桉(Eucalyptus pellita)是桃金娘科(Myrta-
ceae)桉树属树种,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是重要的
用材树种和优良的水源涵养树种,其木材呈红色至
深红色,坚固而耐久,被广泛用于建筑、枕木、造
船等用材。该树种树皮厚、抗逆性强、木材密度良
好,目前已被广泛引种于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1-2]。
对粗皮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源试验[3-5]、木材材性
及加工利用方面[6-13],同时也有学者从粗皮桉的化
学组成特性、抗风与生长等进行了研究[14-15]。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由加拿大蒙特利大学的 Zietkiewicz 等[16]于
1994 年提出,是一种基于 SSR 的简单重复序列区
DOI:10.13987/j.cnki.askj.2015.01.001
2 桉 树 科 技 第 32 卷
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它具有模板需求量少、试
验操作简单、试验成本低、多态性丰富好、快速高
效等优点[17]。ISSR 分子标记技术已被广泛用于遗传
多样性[18-19]、遗传图谱构建[20-21]品种亲缘关系及分
类[22]等研究中,但前提是要建立一个扩增效果较好
的 PCR 反应体系,曾艳玲等[23]以邓恩桉(E. dunnii)
为材料建立了 ISSR-PCR 的优化体系,但不同树种
对 PCR 反应条件的要求不一样,粗皮桉的
ISSR-PCR 优化反应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双重试验方法 [24]对粗
皮桉 ISSR-PCR 反应体系进行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以粗皮桉嫩叶所提取的 DNA 为模板进行体系
优化,其材料取自广西国有东门林场。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1 试剂
植物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Taq DNA 聚合
酶,dNTPs,MgCl2,10×PCR buffer,引物参照哥
伦比亚大学 UBC 公司 2006 年公布的 ISSR 引物序
列,经初步筛选出的 858 号引物,即(TGT)5GRT(其
中 R 为 A 或 G),I 型核酸染色剂,琼脂糖,1×TBE。
1.2.1 主要仪器
Sigma 3-30k 离心机,Professional Thermocycler
型 PCR 仪,DYY-6D 型电泳仪,BIO-RAD 凝胶成
像系统,超微量核酸蛋白检测仪 ND-2000。
1.3 试验方法
1.3.1 粗皮桉基因组 DNA的提取
采用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植物
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提取粗皮桉 DNA,用 1%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DNA 的完整性,并用超微
量核酸蛋白检测仪 ND-2000 检测 DNA 的浓度和纯
度。最后将样品稀释成 10 mg·L-1,用于 ISSR 反应
体系的优化试验。
1.3.2 ISSR-PCR扩增反应单因素试验
反应体系的优化先按照单因素梯度设计进行
(表 1),优化影响 ISSR-PCR 反应的 5 个主要因素:
Mg
2+、dNTPs、Taq DNA 聚合酶、DNA 模板、引物,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变化单一因子,筛选出
最适宜的浓度范围,为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ISSR
基本反应体系组成:10×PCR buffer 2.5 µL,MgCl2
3.0 mmol·L
-1,DNA 模板 20 ng,引物 0.2 µmol·L-1,
Taq DNA 聚合酶 0.5 U,dNTPs 0.2 mmol·L-1,最后
用无菌超纯水补足至 25 µL。ISSR-PCR 基本扩增程
序:94℃预变性 5 min,然后按 94℃变性 1 min,53℃
退火 3 min,72℃延伸 2 min,进行 35 个循环,最
后 72℃延伸 5 min,4℃保存。在优化前先进行预试
验,初步筛选扩增结果较好的引物,以便在优化时
获得较好的结果。取扩增产物 10 µL 和 2 µL 上样缓
冲液混匀,点样于 1.5%的琼脂糖凝胶的上样孔里,
以 D3000 bp DNA ladder 作为对照分子量标准,在
1×TBE 缓冲液中电压 5 V·cm-1 电泳 1.5 h,然后在
BIO-RAD 凝胶成像系统下拍照记录,检验并分析优
化结果。
表 1 ISSR-PCR体系优化的因素与水平
水平号
Mg2+浓度
(mmol·L-1)
dNTP 浓度
(mmol·L-1)
TaqDNA 聚合酶用量
(U·25 µL-1)
DNA 模板用量
(ng·25 µL-1)
引物浓度
(µmol·L-1)
1 0.5 0.05 0.25 10 0.1
2 1.0 0.10 0.50 20 0.2
3 1.5 0.15 0.75 30 0.3
4 2.0 0.20 1.00 40 0.4
5 2.5 0.25 1.25 50 0.5
6 3.0 0.30 1.50 60 0.6
7 3.5 0.35 1.75 80 0.7
8 4.0 0.40 2.00 100 0.8

第 1 期 (总第 92 期) 陈升侃等:粗皮桉 ISSR-PCR 反应体系优化 3
1.3.3 ISSR-PCR热循环反应参数梯度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下,以上述基
本扩增程序为基础,进行循环次数分别为 20、25、
30、35、40 次的 ISSR-PCR 扩增试验以确定最适宜
的循环次数。设计 5 个退火温度梯度:51℃、52℃、
53℃、54℃、55℃,对引物进行退火温度筛选,以
便得出条带丰富、清晰且稳定的引物并确定其优化
体系的最适宜退火温度。
1.3.4 ISSR-PCR反应因素水平的正交设计
正交试验选用 L16(4
5
)正交表安排试验(表 2),对
Mg
2+浓度、dNTP 浓度、Taq DNA 聚合酶用量、DNA
模板用量和引物浓度 5 个因素设计 4 个水平,各因
素水平的设计参照单因素试验得到的最适宜浓度范
围,各因素试验重复 3 次。正交试验的 ISSR-PCR
扩增程序为反应参数梯度试验所得的优化扩增程
序,PCR 产物的检测与单因素试验相同。
表 2 ISSR-PCR体系优化正交试验设计 L16(4
5)及试验评分结果
组合
Mg2+浓度
(mmol·L-1)
dNTP 浓度
(mmol·L-1)
TaqDNA
(U·25 µL-1)
DNA
(ng·25 µL-1)
引物浓度
(µmol·L-1)
重复 1 重复 2 重复 3 平均得分
1 2.0 0.15 0.50 30 0.5 13 14 13 13.33
2 2.0 0.20 0.75 40 0.6 15 11 16 14.00
3 2.0 0.25 1.00 50 0.7 15 16 14 15.00
4 2.0 0.30 1.25 60 0.8 16 15 15 15.33
5 2.5 0.15 0.75 50 0.8 7 7 7 7.00
6 2.5 0.20 0.50 60 0.7 11 12 9 10.67
7 2.5 0.25 1.25 30 0.6 3 5 3 3.67
8 2.5 0.30 1.00 40 0.5 13 14 10 12.33
9 3.0 0.15 1.00 60 0.6 8 8 8 8.00
10 3.0 0.20 1.25 50 0.5 9 6 10 8.33
11 3.0 0.25 0.50 40 0.8 2 2 1 1.67
12 3.0 0.30 0.75 30 0.7 14 13 14 13.67
13 3.5 0.15 1.25 40 0.7 1 1 2 1.33
14 3.5 0.20 1.00 30 0.8 4 3 5 4.00
15 3.5 0.25 0.75 60 0.5 6 9 6 7.00
16 3.5 0.30 0.50 50 0.6 15 14 12 13.67

1.4 数据处理
正交试验结果的处理采用打分方式[25],评分标
准为电泳结果谱带的强弱、条带数量、清晰度和杂
带数量,并以条带强弱和数量为评分主体,从1 ~ 16
依次排序打分。应用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
Duncan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粗皮桉总DNA的提取
本研究采用现有的植物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
盒进行 DNA 提取,通过电泳结果显示(图 1),所提
取的 DNA 完整性较好。通过 ND-2000 核酸蛋白检
测仪检测结果,所提取 DNA 的 OD260/OD280 均在
1.7 ~ 2.0 之间,说明所提取的 DNA 纯度较高,符合
ISSR-PCR 扩增反应的要求。

图 1 部分粗皮桉 DNA提取电泳检测结果
4 桉 树 科 技 第 32 卷
2.2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2.2.1 Mg
2+浓度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
在PCR扩增反应中Mg2+对Taq DNA聚合酶进行
热激活,其浓度大小影响酶的活性,并对退火温度
和解链温度产生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图2),当Mg2+
浓度为0.5 ~ 1.0 mmol·L-1时无法扩增出条带(图2泳
道1 ~ 2);浓度提高到1.5 mmol·L-1后,能够扩增出
产物但条带较少 (图2泳道3);浓度在2.0 ~ 4.0
mmol·L
-1之间,扩增带型一致,条带丰富清晰(图2
泳道4 ~ 8)。故在进行正交试验时,Mg2+浓度的水平
设计取值范围应当在2.0 ~ 4.0 mmol·L-1之间。

图 2 Mg2+浓度的影响
注:M泳道为Maker DL 3000,1 ~ 8泳道的浓度分别为:
0.5、1.0、1.5、2.0、2.5、3.0、3.5、4.0 mmol·L-1
2.2.2 dNTPs浓度对 ISSR-PCR反应的影响
dNTPs是由dATP、dGTP、dCTP、dTTP 4种等
摩尔浓度混合而成,是PCR扩增反应的原材料,其
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扩增产物的产量和特异性。
试验结果表明(图3),dNTPs浓度为0.05 mmol·L-1时,
因浓度过低,扩增产物产量较低,无法分辨出所扩
增的条带 ( 图 3 泳道 1) ;即使浓度提高到 0.10
mmol·L
-1,条带仍较模糊(图3泳道2);当浓度为0.15
~ 0.30 mmol·L
-1时,条带较多,带型一致,且主带
逐渐变亮(图3泳道3 ~ 6);若浓度继续提高到0.35
mmol·L
-1,主带较亮,但缺失2条弱带(图3泳道7);
浓度高至0.40 mmol·L-1后仅扩增出1条带。dNTPs浓
度的适宜范围在0.15 ~ 0.30 mmol·L-1,进行正交试
验的dNTPs浓度水平依据此浓度范围。

图 3 dNTPs浓度的影响
注:M泳道为Maker DL 3000,1 ~ 8泳道的浓度分别为:0.05、
0.10、0.15、0.20、0.25、0.30、0.35、0.40 mmol·L-1
2.2.3 Taq DNA聚合酶用量对 ISSR-PCR反应的影响
高温嗜热 Taq DNA 聚合酶是 PCR 反应的重要
组成成分,其活性和用量对 PCR 反应结果影响较
大。Taq DNA 聚合酶用量较低,会导致因酶过早消
耗完而使扩增产物得率较低;Taq DNA 聚合酶用量
过高会导致非特异性产物增加。试验结果表明(图
4),Taq DNA 聚合酶的浓度在 0.5 ~ 1.25 U·25 µL-1
之间,扩增出的条带丰富、带型一致且较清晰(图 4
泳道 2 ~ 5);而其他浓度所扩增出来的条带较少且
不清晰(图 4 泳道 1、6 ~ 8)。由此说明粗皮桉
ISSR-PCR反应的Taq DNA聚合酶最适宜用量在0.5
~ 1.25 U·25 µL
-1 之间,以此用量范围作为正交设计
的试验的依据。

图 4 Taq DNA聚合酶用量的影响
注:M泳道为Maker DL 3000,1 ~ 8泳道的用量分别为:0.25、
0.50、0.75、1.00、1.25、1.50、1.75、2.00 U·25 µL-1)
2.2.4 DNA模板用量对 ISSR-PCR反应的影响
DNA 模板的质量和数量是影响 PCR 反应的重
要因素之一,模板应尽量纯净,避免受 RNA、核酸
酶、蛋白水解酶等的污染;DNA 模板用量过多也会
第 1 期 (总第 92 期) 陈升侃等:粗皮桉 ISSR-PCR 反应体系优化 5
引起非特异性产物的增加。本试验设置的 DNA 模
板用量在 10 ~ 100 ng 之间,结果表明(图 5),所有
用量扩增的带型一致,且主带随着模板用量的增加
而明显变亮;但用量为 10 ~ 20 ng 时,条带均较暗,
不够清晰(图 5 泳道 1 ~ 2),用量为 80 ~ 100 ng 时,
有 2 条弱带无法分辨(图 5 泳道 7 ~ 8);而用量在 30
~ 60 ng 之间,条带则比较稳定且清晰(图 5 泳道 3 ~
6)。故本研究正交试验中 DNA 模板用量的 4 个水
平设置为 30、40、50、60 ng。

图 5 DNA模板用量的影响
注:M泳道为Maker DL3000,1 ~ 8泳道的用量分别为:10、
20、30、40、50、60、80、100 ng·25 µL-1
2.2.5 引物浓度对 ISSR-PCR反应的影响
引物浓度的高低也是影响 PCR 反应的因素之
一。从图 6 可看出,8 个引物浓度梯度中,浓度在
0.1 ~ 0.4 µmol·L
-1 之间均无法扩增出条带(图 6 泳道
1 ~ 4);浓度为 0.5 ~ 0.8 µmol·L-1 时,条带较多(图 6
泳道 5 ~ 8),但各条带亮度不一。本研究正交试验
所设置的 4 个引物浓度为 0.5、0.6、0.7、0.8 µmol·L-1。

图 6 引物浓度的影响
注:M泳道为Maker DL3000,1 ~ 8泳道的用量分别为:0.1、
0.2、0.3、0.4、0.5、0.6、0.7、0.8 µmol·L-1
2.3 ISSR-PCR热循环的反应参数
2.3.1 循环次数对 ISSR-PCR反应的影响
循环次数对 PCR 扩增产物的产量影响较大,
PCR 循环次数不足,会引起扩增产物量不足,电泳
时部分条带无法检测出来;循环次数过多,不仅不
能使产量增加,反而引起非特异性扩增,错配比例
升高,发生弥散现象[26]。循环次数梯度试验结果表
明(图 7),循环次数为 20、25 次,循环次数过低无
法扩增出条带;设置为 30 次循环时,扩增产物少,
条带弱;将循环次数提高至 35、40 次,扩增产物明
显增多,条带带型一致,清晰稳定。考虑到时间影
响,最佳的循环次数为 35 次。

图 7 循环次数的影响
注:M泳道为Maker DL3000,1 ~ 5泳道分别为:20、25、
30、35、40循环
2.3.2 退火温度对 ISSR-PCR反应的影响
引物退火温度主要取决于引物碱基组成、引物
浓度、引物与模板的配对程度等,退火温度低,退
火较容易,但特异性低;退火温度过高,可提高产
物特异性,但影响引物与模板的结合程度[24]。退火
温度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图 8),温度为 52℃、54℃
时,条带较少;51℃、53℃、55℃时,条带较丰富,
其中 51℃时条带清晰稳定,与 53℃、55℃相比弱带
较少,最佳退火温度为 51℃。

图 8 退火温度的影响
注:M泳道为Maker DL3000,1 ~ 5泳道为 51、52、53、
54、55℃
6 桉 树 科 技 第 32 卷
2.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正交试验扩增产物电泳结果(图9),对3次
重复试验分别进行评分(表2),得出结果值最高为组
合4:MgCl2 2.0 mmol·L
-1、dNTP 0.3 mmol·L-1、Taq
DNA聚合酶1.25 U、DNA模板60 ng、引物0.8
µmol·L
-1。利用软件SAS进行方差分析(表3),结果
表明各因素水平间的差异极显著。由表中F值可知,
各因素水平的变化对ISSR-PCR影响程度的大小顺
序为Mg2+>dNTPs>DNA模板>引物>Taq DNA聚
合酶。

图 9 正交试验电泳图 重复 1
注:M为Maker DL3000,泳道 1 ~ 16分别为正交试验结果
表 3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 值 P 值
Mg2+ 3 440.562 5 146.854 2 82.93 0.000 1
dNTPs 3 353.229 2 117.743 1 66.49 0.000 1
Taq DNA 聚合酶 3 76.395 8 25.465 3 14.38 0.000 1
DNA 模板 3 96.729 2 32.243 1 18.21 0.000 1
引物 3 86.729 2 28.909 7 16.33 0.000 1
误差 32 56.666 7 1.770 8
总和 47 1 110.313 0

对试验结果进一步做Duncan多重比较(表4),结
果表明:Mg2+浓度为2.0 mmol·L-1时,结果均值最大,
与其他3个水平的差异显著。结果均值最大的dNTP
浓度为0.3 mmol·L-1,与其他3个水平有显著差异。
对DNA用量的比较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高浓度的
DNA对扩增效果较好,用量为50 ng、60ng的PCR反
应结果均值显著高于30 ng、40 ng。对引物的比较分
析表明,结果均值随着引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
0.5 ~ 0.7 µmol·L
-1对PCR效果没有差异。Taq DNA聚
合酶用量在0.50 ~ 1.00 U时PCR反应均值差异不显
著。
正交试验结果值最高的组合中,Mg2+和dNTP
浓度对PCR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浓度,60 ng的DNA用
量其均值虽低于50 ng,但并无差异且显著优于其他
DNA用量,引物浓度和Taq DNA聚合酶对PCR的影
响程度最小。组合4可作为粗皮桉的PCR优化体系。
表 4 各因素水平的 Duncan多重比较
Mg2+
(mmol·L-1)
得分均值
dNTPs
(mmol·L-1)
均值
DNA 模板
(ng)
引物
(µmol·L-1)
Taq DNA 聚合酶
(U)
2.0 14.42 a 0.30 13.75 a 11.00 a 10.25 a 10.42 a
2.5 8.42 b 0.20 9.25 b 10.25 a 10.17 a 9.83 a
3.0 7.92 b 0.15 7.42 c 8.67 b 9.83 a 9.83 a
3.5 6.50 c 0.25 6.84 c 7.33 c 7.00 b 7.17 b
注:各列均值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 0.05水平上的差异。
2.5 结果验证
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双重试验最后得到的优
化体系对部分粗皮桉 DNA 样品进行 PCR 扩增试
验,以验证体系的稳定性,试验结果如图 10。结果
表明,通过试验所得粗皮桉 ISSR-PCR 反应体系对
不同个体的粗皮桉 DNA 样品均能扩增出清晰稳定
的条带,稳定性较好,较适用于粗皮桉的 ISSR-PCR
扩增反应。
第 1 期 (总第 92 期) 陈升侃等:粗皮桉 ISSR-PCR 反应体系优化 7

图 10 部分粗皮桉 DNA样品 PCR扩增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在 ISSR-PCR 扩增反应中,反应的各组成成分
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在对反应体系的优化中,单因
素试验只是改变其中一个因子的浓度,忽略了各因
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各因子
比较适宜的浓度范围,在此适宜的浓度范围基础上
进行正交试验,不仅考虑到了各因素的交互作用,
而且避免出现因为因素水平的设计离最佳水平偏差
较大而使试验结果较差的现象。
不同树种对 PCR 反应的条件要求不一,试验所
得粗皮桉的 ISSR-PCR 反应体系与其他树种的体系
有较大的区别,即使与同一科属的邓恩桉 ISSR-PCR
反应体系相比,除 Mg2+浓度相同外,其他条件也均
不一样[26]。
本研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双重试验方法
得到的粗皮桉 ISSR-PCR 的优反应体系为:在 25 µL
反应体系中,10×PCR buffer 2.5 µL、MgCl2 2.0
mmol·L
-1、dNTPs 0.3 mmol·L-1、Taq DNA聚合酶 1.25
U、DNA 模板 60 ng、引物 0.8 µmol·L-1。优化的
ISSR-PCR 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 5 min,然后按
94℃变性 1 min,53℃退火 3 min,72℃延伸 2 min,
进行 35 个循环,最后 72℃延伸 5 min,4℃保存。
参考文献
[1] 祁述雄.中国桉树(第 2 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2] 佩格 R E,王国祥.粗皮桉家系试验初报[C]//洪菊生.澳
大利亚阔叶树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3] 廖柏勇,刘丽婷,莫晓勇,等.10年生粗皮桉种源家系选择
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32(4):72‒77,81.
[4] 林玉清.闽南山地粗皮桉家系引种试验[J].福建林业科
技,2010,37(3):50‒55.
[5] 陈文平,罗建中,谢耀坚.粗皮桉种源/家系的遗传变异[J].
广东林业科技,2001,17(3):1‒6.
[6] 赵荣军,张黎,霍小梅,等.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径/弦
切面粗皮桉木材微纤丝角[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
30(9):2355‒2359.
[7] 霍小梅.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粗皮桉木材主要物理
力学性质的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
[8] 赵荣军,霍小梅,邢新婷,等.粗皮桉木材气干密度测定方
法比较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7(2):242‒244.
[9] 赵荣军,周贤武,任海清,等.粗皮桉生长锥与中心条气干
密度和弹性模量预测及相关性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
报,2013,41(12):68‒71.
[10] 赵荣军,邢新婷,吕建雄,等.粗皮桉木材力学性质的近红
外光谱方法预测[J].林业科学,2012,48(6):106‒111.
[11] 霍小梅,赵荣军,姚春丽,等.近红外光谱法预测粗皮桉木
材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
(8):78‒79,104.
[12] 龙传文.粗皮桉木材的干燥特性与干燥基准制定[J].中
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1):48‒50.
[13] 张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粗皮桉木材微纤丝角和
气干密度的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14] 赵星,姚春丽,田睿,等.不同种源粗皮桉的化学组成特性
研究[J].造纸科学与技术,2009,28(1):6‒11.
[15] Luo J Z,Arnold R J,Aken K.Genetic variation in growth
8 桉 树 科 技 第 32 卷
and typhoon resistance in Eucalyptus pellita in south-
western China[J].Australian forestry,2006,69(1):38‒47.
[16] Zietkiewicz E,Rafalkski A,Labuda D.Genome finger‒
printing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anchor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cation[J].Genomics,1994,
20(2):176‒183.
[17] 王建波.ISSR 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
用[J].遗传,2002,24(5):613‒616.
[18] 李乃伟,束晓春,何树兰,等.南方红豆杉的 ISSR 遗传多
样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0,30(12):2536‒2541.
[19] 杨传平,魏利,姜静,等.应用 ISSR‒PCR 对西伯利亚红松
19 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33(1):1‒3.
[20] 宣继萍,章镇,房经贵,等.苹果品种 ISSR 指纹图谱构建[J].
果树学报,2002,19(6):421‒423.
[21] 缪恒彬,陈发棣,赵宏波,等.应用 ISSR 对 25 个小菊品种
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J].中国农业科学,
2008,41(11):3735‒3740.
[22] 邱英雄,傅承新,何云芳.乐昌含笑不同类型鉴定的 ISSR
‒PCR 分析[J].林业科学,2002,38(6):49‒52.
[23] 曾艳玲,谢鹏,谢耀坚,等.桉树 ISSR‒PCR 反应体系的建
立及优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8(1):44‒48.
[24] 李娟玲,刘国民,曹嵩晓,等.利用单因子和正交设计双重
实验法优化鹧鸪茶 RAPD‒PCR 反应体系[J].农业学
报,2011,1(4):14‒21.
[25] 何正文,刘运生,陈立华,等.正交设计直观分析法优化
PCR 条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23(4):403‒404.
[26] 付燕,罗楠,杨岑,等.枇杷属植物 ISSR 反应体系的建立
和优化[J].果树学报,2009,26(2):18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