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9 卷 第 名期
98 18年 9 月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C H IN E S E JU OR N A L OF T R OP IC A L C R P OS
y o l
.
9
S eP
。
N o
. 盆
1988
余甘子对强致癌物质N一亚硝基化合
物合成的阻断作用 (一 ) ’
刘风书 侯开卫 杨巨武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院紫胶研究 所 )
胡继繁
( 北京医科 大学公共卫 生学院 )
摘 要
余甘子鲜果汁在模拟胃液条件下 , 能阻断 N 一亚硝基吗 「材的形成 , 因而具有防癌作 用 。 实 验
表明 , 在 37 O C , p H值为 3 . 3 , 经 1 小时保温后 , 其阻断率达 90 % 以上 , 而同浓度的抗 坏血酸溶
液的阻断率只有23 . 9% 。
关锐询: 余甘子 , 致癌物 , N . 亚硝基化合物 , 阻断率
一 、 前 ~ J ` .一确~几「习
余甘子 ( P h y l l an ht us e m bl i ca L . ) 是一种热带 、 亚热带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 原产印
度 、 基 斯 坦 、 斯 里兰卡、 马来西亚 、 菲律宾 、 泰国和中国 。 目前 巳 引种 到 南 非 、 肯 尼
亚 、 古巴 、 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 〔 1 〕 。 其 中 , 中国和印度的种植面积最大 , 产量最多 。
中国余甘子分布于福建、 台湾 、 广东 、 浙江 、 湖 南 、 云南 、 贵 州 、 四 川 和 广 西 等 省
区 ) 。 种植面积最大的是福建 ; 野生种分布面积最大 , 产量最多的是云南 。
中国的余甘子品种 资源非 常丰富 , 主要品种有 粉 甘 、 秋白 、 枣甘 、 六月 白 、 赤皮 、 扁
甘 、 人仔面 、 狮头 、 山甘等 。 山甘是余甘子野生种的统称 〔 2 〕 , 在我国南方各省 ( 区 ) 尤其
是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山区 , 广泛分布 , 资源丰富 。
余甘子果实营养丰富 , 含有大量维生素 C 、 维生素P P 、 碳水化合物 、 有机酸和单宁 , 还
含有蛋白质 、 脂肪 、 维生素 B : 、 B : 、 胡萝 卜素 、 果胶 、 多 种 氨 基 酸 , 以及钙 、 磷 、 铁 、 钾
等 〔 3 〕 。 我们的兴趣在于它含有预防癌症的活性物质 。
国内外的研究证明 , N一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 4 〕 , 并能在体内外合 成 〔的 。
M i r v i s h 5 5
、
Z i e b a r t h D a n d M e r g e n s W J
。等先后 于 1 9 7 5 , 1 9 7 6和 19 8 0年研究证明 , 维
生素 C和 E等能在体内外阻断 N一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 6 〕 , 但用的都是化学纯品 。 利 用天然
本文于 1 9盯年 3 月 9 日收到。
. 宋圃菊 、 唐乾若两位教授对本项研究进行了指导 , 表示感谢。
6 6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9 卷
食品对 N一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阻断研究 , 只见于 《 中华称猴 桃 的 防 癌 作 用 》 〔” 一 文
中。 余甘子用于防癌的研究至今尚米见报导 。 本文 系研究余甘子鲜果汁对强致癌物 N一亚硝
基吗琳合成的阻断作用的初步结果 。 它将为人类增加一种新的防癌的天然物质 , 从而可提高
作为一种天然食品— 余甘子的价值 , 也必然大大促进对这一资源的开发利用 。
二 、 材料和方法
( 一 ) 样品 供试样品的余甘子果汁系采自云南省景东县的山甘野生种的 果 实 , 经 洗
净 , 晾干 , 去核 , 压榨而获得 。 其p H值为 2 . 65 。 配制 p H值为 3 . 8的柠檬酸一磷酸氢二钠缓冲
溶液 , 使果汁通过透析纸透析到两倍体积的缓冲液中。 所得到的澄清果汁透析液 的 p H值 在
3
。
2~ 3
。
4之间 , 与胃液相近 。 以此作为测试样 品 。
以结晶维生素 C为溶质 , 柠檬酸一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为溶剂 , 配制成浓度与上述果 汁
透析液中维生素 C含量相同的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 并使其 p H值与余甘子果汁透析液的相同 。
以此作为对比样品 。
所用化学药品均为分析纯或优级纯 。
( 二 ) 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 用 1 %的草酸将测试样品稀释 10 倍 后 , 取 0 . 4 m l 加 入
5 m l l %草酸中 , 用 2 , 6一二氯靛酚滴定至粉红色出现 6 分钟不褪色为止 。 计算出余 甘 子原
汁以及测试样品 中维生素 C的含量 。
( 三 ) 余甘子等阻断N一亚硝基吗咐的形成及含量测定 取三组带塞的玻璃试管 , 第 一
组为对照组 , 共两支试管 , 每管加入 13 m lp H值为 3 . 3的柠檬酸一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 第二组
为余甘子汁 ( 测试样品 ) 组 , 共三支试管 , 每管加入 l o m l柠檬酸一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及 3
m l测试样品 ; 第三组为结晶维生素C组 , 共两支试管 , 每管加入 10 m l柠檬酸一磷酸氢二钠缓
冲溶液及 3 m l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 对比样品 ) 。 调整三组试管中混合溶液的 p H值均为 3 . 3 。
再向三组试管中分别加入 1 . oM吗琳溶液 2 间及 1 . oM亚硝酸钠 溶浓 2 闪 , 盖上塞子 , 立 即
将各试管放入 3 7 O C水浴锅内保温 1小时 , 不时振荡 。
为终止上述硝化反应 , 加入 10 N 硫酸 。 , 5 m l及饱和氨基磺酸胺 Z m巧 为计算回收率 , 再
加 6 0 P 。 的内标 ( 二丙基亚硝胺 ) 20 川 , 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 , 每次用量为 7 m l 。 合
并萃取液 , 并用无水硫酸钠脱水 , 再在 K一 D浓缩器上在 5 5 OC条件下浓缩到 2 一 3 m l , 再以
缓慢的氮气吹到只剩 1 m l 。 取 2 川浓缩液注入气相色谱一热能分析联用仪中 , 利用保温时
间定性 , 峰高定量 , 测出各反应体系中N一亚硝基吗琳的含量 。
三 、 结 果
、 r一 ( 一 ) 还原型抗坏血酸含童 余甘子鲜果汁 中 , 还原型抗 坏 血 酸 含 量 平 均 为 3 37 . 71
m g / l o o m l
, 其范围在 3 0 9 . 3 9一 3 4 s . 8 7 m g / i o o m l 。 经加热浓缩 , 抗坏血酸基本未损失 。
( 二 ) N一亚硝基吗琳的形成与阻断 三组试管反应体系中 , 均有N一亚硝基吗琳的 生
成 , 但以余甘子果汁样品中的形成量最低 , 其次为维生素C溶液 , 磷酸缓冲液 ( 对照 ) 组的
形成量最高 ( 表 1 ) 。
以柠檬酸一磷酸缓冲液中形成的 N一亚硝基吗琳量为基础 , 计算余甘子果汁 , 结晶维生
素 C溶液的阻断率 。 用磷酸缓冲溶液中形成的 N一亚硝基吗琳量作为 10 %计 , 算出余甘子果
2 期 刘凤书等 : 余甘子对强致癌物质 N一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阻断作用 (一 ) 76
表 1 N一亚 硝 甚 吗 姗 的 形 成
祥 品 组 生 成 量 (扭 g ) 阻断率%
试管 1 试 `彦 2 试管 3 平均故
磷酸缓冲液 (对照组 ) 3 0 。 3 43 1 。 62 3 1 。 0 3 住
余甘子果汁 组 3 。 60 _ 2 。 3 7 3 . 13 3 。 0 g Q 5。 1 7
维生素 C 组 2全。 6 6 2 4。 53 2 3 。 e o 2 3 。 0 9
汁 , 结晶维生素 c 溶液中的形成量占磷酸缓冲液巾形成量的百分致, 再从 10 0%减去此 百 分
数 , 即为阻断率 。 如余甘子果汁中形成 N一亚硝基吗琳量平均为3 . 0 5 , 占磷酸缓冲溶液中形
成量 3 1 · 03 的 9 · 83 % , 1 0 %一 9 · 8 3 % = 90 · 1 7%即为阻断率。 同法计算出结晶维生素 C标准
溶液 ( 即抗血坏酸标溶准液 ) 的阻断率为 23 . 90 % 。
四 、 讨 论
1
。 在模拟胃液条件下 , 余甘子果汁及结晶维生素 C溶液对强致癌物 N一亚硝基吗琳的
生成都有一定的阻断作用夕 而余甘子果汁的阻断率又明显地高于同浓度的结 晶 维 生 素 C溶
液 。
2
. 上述结果可否认为 , 在余甘子果汁中 , 除了含有维生素 C以外 , 还含有其它活性物
质 , 此种活性物质对N一亚硝基吗琳的形成具有较强的阻断作用 。
参 考 文 雌
〔 1〕
〔么〕
〔 8 〕
〔 4 〕
〔 5 〕
M o r t o n
,
J
。
F
。 : E e o n
。
1 9 60
, 14 一 1 1 9一 1 2 8
陈祝三 、林金锉 :
C h a il a l
,
D
。
5
. ,
中国果树 ,
B o t
。 ,
19 8 4 -
a n d S in g h
,
N
.
H
.
3 5一 38
A
。 , 19 6 9
, 3 1 ( 1 )
:
, 18
〔 6 〕
〔 7 〕
aM g
e e
P
.
N
.
B
a扭 e s J . M . , C a r e i n o g e n i c n i t r o s o e帅 p o u n d s . A d y . aC n e e r R e s . 10 6 7 , 20 : 16 3
M i r v i s五 55 : F o恤 a it o n o f N一 i扮 0 5 0 e o m P o u n d , : e h e m i s t r y , K i n e t i e s a n d i n v i丫 0 o e e u r r e n e e ,
T
o x ie o l A PP I
。
p h a r m e o l
。 10 7 6
, 3 1 : 3 2 5
M i r v i , h 5 5 , B l甲k i n ` t h e f o r” a t i o n o f 腼 i t r o , 0 e o m p o u n d s , i t il a s c o r b主c a c i d i n v i t r o a n d
i立 v i , o 。 A n n . Ne 可 Y o r k A e a d 。 S e i 。 19了5 , 2 5 8 : 1 7 5
宋 圃菊等 . 营养学报 , 1 08 4 , e ( 么 ) : 10 9一 1 1 ,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9 卷6 8
B OLC K I G E F NF E C T OF P H Y L L AT H NU S E MB L!C AO N
T H E F O R M AT IQ OF S T R NO NG C A NC E ROG E NIC SU BST ANC E
N一 NIT ROU S C H E IC LC M AO P MOU ND ( ) l
气
Li uF e n gs h
uH o uK a iw e i Y
a n gC he n w u
(细 。 Re e sa r e l h灯 s ti t ute , C h i公 e s e A e a d e m y o f F o r e s t r y )
H u J i f
a n
( B e i j i n g M e d i e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A b s t r a e t
T h e f r e s h f r u i t j
u主e e o f P . e爪 b l i e a h a s a b l o e k i n g e f f e e t o n m o r P h o l i n e n i t r o s a t i o n
i n a r t i f i e i a l h住m a n g a s t r i e f l u i d
.
A n e 叉 p e r i m e n t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b l o e k i 且 9 r a t e
r e a e h e d 9 0
.
27% w 五e n t h e m主x e d f l u i d o f p H 3 . 3 二 a s k e p t a t 3 7O C f o r夏。 n e h o u r , w h i l e
t加 t o f t h e a s 。 o r b i 。 a e i d , o l o t i o n a t t h e s a o e二e o o e e o t r a t i o n 二 a s o n l y Z s . o o % . T il e r e f o r e
1 t 15 e o n s i d e r e d t h a t t h e f r 认 i t j往 i e e o f P
.
e tn b l i e a h a s p r o n o u n e e d e f f i e a e y o f
e a n e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
Ke y w o r d s
:
p 五y l l a n t h u s e m b l i e a L . , 心 a n c e r o g e n i c s u b s t a n c e , N一 n i t r o u s c h e m i c a l
。 o 皿 p o 住 n d , b l o e k i o g r a t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