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无公害粉葛生产综合技术探讨



全 文 :2013年第1期 现代园艺
广东省佛冈县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蔬菜种植
为主的特色种植得到长足发展。根据省人大会常委会《关于
继续扶持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发展“三高”农业,开展“一乡
一品”活动的决议》精神,佛冈县将发展“竹山粉葛”项目于
1999年向省申报“一乡一品”项目,得到了省市的大力支持,
使佛冈县汤塘镇块根类蔬菜(竹山粉葛)项目成为广东省“一
乡一品”第二期项目。该项目获得了广东省农业厅产地认证
(证书编号:WNCR-GD05-0318)。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
全中心产品认证(证书编号:WGH-06-01924)。为提高竹山粉
葛质量安全,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管理措施,生产优质、
安全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对无公害粉葛生产进行探讨。
1 无公害粉葛质量控制措施
1.1 组织措施
1.1.1 加强管理。无公害竹山粉葛生产要严格把好产品
质量关,保证粉葛生产的各个环节能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
术规范开展生产。
1.1.2 扩大宣传。树立竹山粉葛的品牌形象,增强产品
的市场竞争力。宣传产品的生产和质量:农药化肥的科学施
用,禁止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施用,产品的质量按
无公害标准出产等。
1.1.3 加强技术培训。每年组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开
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不少于2次,主要学习合理用
药、科学施肥、质量标准体系、标准化生产等内容,确保各个
生产环节按要求实施。
1.2 技术措施
1.2.1 育种。所有种苗必须经过严格挑选,控制病虫苗、
弱苗带进大田。
1.2.2 管理。采用平衡施肥或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
NPK配合,土壤施肥与根外追肥结合,及时补施微量元素肥
料,科学排灌水。
1.2.3 病虫害防治。加强测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控制
始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
学防治技术,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注重药剂的交替使用和合
理混用,严格按照药剂规定的浓度、用量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1.3 投入品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化肥和农药来源途径全部合法,
所有投入品质量合法,三证齐全。化肥不带毒素,农药全部是
低毒低残留的,完全是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应用的投入品。
1.4 产品质量管理
一是外观外型的控制,外型正常,笔直、无分叉、发育良
好,无影响外观的瘤块,无畸形;二是内在品质的控制,要达
到肉质乳白色,无黑心,无异味;三是建立简易、速测自检系
统,并在产品上市前送样品到广州市蔬菜检测中心进行检
测,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才可上市。
1.5 产地环境保护
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要求,产地周围1km以内没
有严重污染。树立标志牌,并标明范围、面积、生产产品、主要
安全措施、责任人,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对产地环境和农业投
入品质量安全的检验监测,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
从田头到市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促进企业的发展,保障人
们的健康。
2 生产技术规程
采用合理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提高蔬菜的抗逆性,减
轻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施用量,是防止蔬菜污染的重要措施
[1]。
2.1 选地
种植地块的土壤环境应符合GB15618-1995中二级以上
标准。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生产区域的大气环境
要符合GB3092的要求。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选
择地下水位1m以下,排灌方便的肥沃疏松土壤种植。前作是
香蕉或其它旱地作物者更佳。每隔1~2年轮作1次,以改善
粉葛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提高产品质量。粉葛属耐热蔬
菜,能耐瘦瘠,要求土壤孔隙度高,适宜的pH值为6.5。地块
宜选择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
肥性好的沙壤土。粉葛耐旱能力强,适应于较低的土壤湿度,
而且水分消耗也很少,当葛根肥大时,须及时充足的浇水和
追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水分不足造成葛根瘦小粗糙。
我县该基地土壤肥沃、水质、气候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
平均相对湿度达80%,雨量比较充沛,年平均温度为20.8℃,
土壤酸碱度6.3~7,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十分适合发展无公
害粉葛生产,生产的粉葛清甜、肉质粉性强、无渣,市场反映
良好。
2.2 种苗选留
所有种苗必须经过严格挑选,控制病虫苗、弱苗带进大
田。在每年的冬季,选取生长健壮,颜色青绿的葛蔓作为下年
繁育之用。每条葛蔓留10个节左右,选取后埋于沙土中适当
保湿,使之有一段休眠期,以利初春发芽。
2.3 种苗繁育
无公害粉葛生产综合技术探讨
朱永枢
(广东省佛冈县植保植检站,广东 清远 511600)
摘 要:发展无公害粉葛生产是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
现农业产业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无公害蔬菜生产随着市场日益增大的需要而迅猛发展,现就广东省佛冈县
无公害粉葛生产综合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无公害;粉葛;生产技术
技术应用
45- -
DOI:10.14051/j.cnki.xdyy.2013.02.130
2013年第1期现代园艺
在大寒后立春前,将埋于沙土中呈休眠状态的葛蔓挖
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切成7~8cm的小段(每小段留1个
芽),为促进生根,可放于400倍生根剂溶液中浸泡4~5小
时。选择背风向阳地方,铺填4~5cm厚沙土作育苗床,把经
过处理的葛蔓均匀插于沙土中,淋水保湿,薄膜覆盖保温。
2.4 大田定植
定植时期。雨水至惊蛰期间,葛苗长出新芽1~2cm时(一
般需培育15~20天),选择回暖晴天便可进行大田种植。种
植规格。定植前在土垅上每隔 1.2m 左右设一碎土堆,高
15cm。一般每667m2设小土堆 200个,每堆种植一株葛苗
(667m2植200株)。种植后注意淋足定根水,并用稻秆把土堆
覆盖,利于保温保湿及抑制杂草生长。
2.5 田间管理
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商品蔬菜硝酸盐含量不超过标准。
目前商品蔬菜硝酸盐含量过高,主要原因是氮肥施用量过
高,有机肥施用偏少,磷、钾肥搭配不合理而造成的。因此,必
须通过合理的施肥技术使商品蔬菜硝酸盐含量降低到允许
的标准之内。采用平衡施肥或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NPK配
合,土壤施肥与根外追肥结合,及时补施微量元素肥料,科学
排灌水。重视有机肥施用和科学施用化肥。
3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加强测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控制始发,以
农业防治为基础,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
技术,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注重药剂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
用,严格按照药剂规定的浓度、用量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3.1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环境条件,选择使用对
天敌杀伤力低的农药;释放天敌,如捕食螨、寄生蜂等。在生
长中期发现“葛龟”的要及时人工捕杀。
3.2 药剂防治
在农药的施用上必需遵循以下原则:①首先选择效果
好,对人、畜和天敌都无害或毒性极微的生物农药或生化制
剂[2]。②选择杀虫活性很高,对人畜毒性极低的特异性昆虫生
长调节剂。③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④严格控制施药
时间,在采收前严禁施用农药。使用次数、使用方法和安全间
隔期必须 符 合 GB8321.1、GB8321.2、GB8321.3、GB8321.4、
GB8321.5的要求,不得随意提高使用浓度,禁止使用化学农
药[3]。
4 结语
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高品质的无公害蔬菜正日益受
到人们的青睐。发展无公害粉葛生产是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
发展的新形势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暮春生.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J].中国果菜,2011(10)
2 李军艳,魏景涛.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与施肥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
2009(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责任编辑 王蔓)
(上接第44页)重的香榧树适时适量地喷施“爱多收”1.8%
水利剂能防止落花落果,增加产量。防止落花的稀释4500~
5000倍液,用于保果的稀释4000~5 0倍,即10kg水加2ml
药。第1次3月下旬至4月上旬,作用是促花保果;第2次是
5月上旬,主要是保当年可收获的香榧果;第3次5月下旬,
年喷2~3次。
3.3.5 病虫害防治。成年香榧的虫害主要是白蚁和香榧小
卷蛾。白蚁危害根部和树身,用白蚁专用诱杀包在蚁路上诱杀。
香榧小卷蛾1年2世代,以幼虫危害,春季危害新梢,秋季危害
叶。第1代危害期4~5月,第2代6~7月,一般在5月、11月下
旬人士化蛹。防治方法:春季可与金龟子防治结合,在当年生结
果枝尚未完全展叶时用10%吡虫啉粉剂0.1%~0.08%溶液喷
雾防治,秋季防治方法相同。
4 香榧的采摘与后熟处理
香榧一般在白露前后成熟,但各产地的香榧所处的立地
条件和管理状况不同,导致香榧成熟的时间也不同,所以香
榧的采摘时间应因地因树而定。即在香榧假种皮由青绿色转
为黄绿色,并有少量香榧的假种皮开裂露出种子时为最佳的
采收期。要做到成熟一株采摘一株,不成熟不采摘。摘青的香
榧由于未成熟,既影响产量,又极易腐烂变质,影响总体质
量。香榧采摘后,要经过2次堆沤后熟,第1次是采摘后,将
榧蒲堆放在阴凉通风的地面上,厚度30cm左右,堆头大的
要在中间立柴片桩或稻草束通气,时间5~7天,在假种皮呈
微紫色(脱核)时,即可剥壳。剥壳后将毛榧子进行第2次堆
放,进行脱涩处理,即生理后熟。在室内地面上堆高30cm左
右,上覆3cm左右香榧假种皮保湿,经过15~30天,当香榧
种衣由紫红色转为紫黑色或深褐色(表示已经完成脱涩)时才
可食用。但以堆放到10月下旬~11月初为好 (香榧的风味
好),选晴天洗净晒干至种仁呈玉石色,即可贮藏或加工。
参考文献
1 韩宁林,王东辉.香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 黎章矩,程晓建,戴文圣等.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J].浙江林
学院学报,2004(4)
3 任钦良.香榧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1989(2)
4 刘越秀.香榧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8(1)
(责任编辑 荷初)
技术应用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