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4〕邢善田.补益中药有效活性成分的免疫药理研究及应用〔J〕.军
事医学院院刊 , 1998 , 12(3):182
〔5〕Hsiao G , Lin YH , et al.The protectire ef fect s of PMC against ch ronic
carbon tet rachloride-induced hepototoxicity in riro〔J〕.Biol Bull 2001
Nor , 24(11):127.
〔6〕Tajima S , Takebe H , Sato et al Ef fects of cianidanol(KB-53)on ex-
perimental liver injary in mile-histopathological , hisoehcical and en-
zyme-histochemical stuclies〔J〕.Nippon Yakaligaku zasshi 1983 , Jan;
81(6):519-28.
〔7〕张其兰.肝药灵防治实验性肝损伤作用研究〔 J〕.中草药 , 1983 ,
24(10):53.
荔枝草的化痰 、止咳 、抗炎药效学的研究
喻 樊(江苏盐城师范学院 盐城 224002)
摘要:采用小鼠呼吸道酚红冲洗法、大鼠毛细玻管法 、氨水引咳法 、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实验观察了荔枝草的化痰 、镇咳 、抗炎作用。结果表
明荔枝草能显著增加小鼠呼吸道黏膜酚红的排出量 ,增加大鼠呼吸道内痰液的分泌量 ,可明显延长引咳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 ,对小鼠醋酸造成
的炎症模型也具有抗炎作用。该实验结果为临床上合理科学使用荔枝草作为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荔枝草;化痰;止咳;抗炎;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09)-010-0031-03
作者简介:喻樊 ,男(1979-),教师 ,硕士 ,主要从事药学方面的教学 、
研究工作。联系电话:0515-88233191 , E-mail:yuqufan2005@ya-
hoo.com.cn
基金项目:盐城师范学院校级项目(08YCKL079)
Pharmacodynamic study on the expectorant , cough-relieving and anti-in-
flammation effect of Herba Salviae Plebeia
YU Fan(Yan 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2 ,China)
ABSTRACT:We observe the expectorant , cough-relieving and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Herba Salviae Plebeia by
using phenol red , capillary , NH4OH and the antibacterial models.Herba Salviae Plebeia can increase excret ion of
phenol red and phlegm , prolong apparent ly the coughing incubation period and reduce coughing f requency , an-
tibacterial on inflammatory models.There is some directive significance in clinical practise using the Herba Salviae
Plebeia.
KEY WORDS:Herba Salviae Plebeia;expelling phlegm;cough-relieving;antibacterial;drug effect
荔枝草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Salviae Plebeiae R.
Brow n), 又名癞蛤蟆草 、虾蟆草 、凤眼草等(见图 1)。全草含
高车前苷(homoplantaginin)、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咖啡酸
(caffeic acid)等化合物 ,味苦 、辛 ,性凉。归肺 、胃 、肾经。有清
热解毒 ,凉血散瘀 , 利水消肿等功效〔1〕。在临床和民间用于治
疗急性扁桃体炎 、慢性气管炎等 ,均取得良好的疗效 ,为了充
分揭示荔枝草在化痰 、止咳和抗炎方面的药理作用 , 我们对其
进行了化痰 、止咳和抗炎方面药效学的研究 , 为进一步的临床
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1.1 荔枝草提取液的制备:荔枝草采于湖北省武汉市田
间 ,取鲜草地上部分 , 洗净后晾干 , 称重。 加 10 倍水浸泡
0.5h煎煮提取 2 次 , 每次 2.0h , 合并提取液 , 醇沉时间 72h ,
醇沉浓度 60%〔2〕 , 浓缩成含生药 1.5kg·L-1的液体 , 备用。
荔枝草由湖北中医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陈科力教授鉴定。
1.1.2 其它药品:必漱平(江苏瑞年前进制药有限公司 批
号:0606013)、咳必清(河南省安阳市益康康药厂 批号:
0610121)、泼尼松(浙江仙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
061101)
1.2 仪器 UV-754 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
司)、800 型离心沉淀器(上海手术器械十厂)、402 超声雾化器
(上海四菱医疗器械厂)、动物称(TCS-2000A 武汉自动化仪
表厂)
1.3 动物 昆明种系小白鼠(清洁级 , 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 , 合格证书:医动字第 20-046 号)、
Wistar种大白鼠(清洁级 ,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
物学部提供 , 合格证书:医动字第 20-047号)。
·31·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1 No.10 2009
1.4 统计软件 实验数据使用 SPSS 13.0进行处理 , 绘图采
用 Origin 7.5 绘制。
图 1 荔枝草
2 方法与结果
2.1 化痰作用
2.1.1 小鼠呼吸道酚红冲洗法〔3〕:取体重(20g±2g)小鼠 ,
雌雄各半。进行预选 , 取合格小鼠饲养 3 天后 , 随机分成 5
组 ,每组 10 只 ,分别为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20mL·kg-1)、荔
枝草高 、中 、低剂量组(60g·kg -1 , 40g·kg-1 , 20g·kg -1)及必漱
平阳性对照组(0.006g·kg-1)。以上五组均连续灌胃给药
7d , 末次给药后 , 每只小鼠腹腔注射 0.5%酚红溶液 0.5m L。
30min后 , 脱颈椎处死 , 仰位固定。颈部拉直 , 解剖分离出气
管。在气管下穿一丝线 ,以备固定气管插管用。气管插管(用
头部磨平的 9 号针头代替)从甲状软骨处插入气管内约
0.3cm , 用备好的丝线结扎固定。用 1mL 注射器吸取 5%
NaHCO3 溶液 0.5mL , 推注入气管内 , 反复连续推抽 3 次 , 灌
洗呼吸道。最后用注射器将灌洗液抽出注入试管中。按上述
方法操作 3次 , 冲洗 9 次 , 共吸取碳酸氢钠 1.5mL , 合并洗出
液约 1.2 ~ 1.5mL , 离心后取上清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OD
值 ,通过标准曲线计算酚红含量(见表 1)。
表 1 荔枝草对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的影响(x±s, n=10)
组别 剂量(g·kg -1) 气管酚红排泌量(μg·mL -1)
生理盐水组 20mL 1.07±0.23
60 1.44±0.24**
荔枝草组 40 1.36±0.24**
20 1.28±0.26*
必漱平组 0.006 2.08±0.41**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 P<0.05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 P<0.01
结果显示 , 荔枝草的低剂量组可增加酚红的排泌量(P <
0.05), 荔枝草的高 、中剂量组均可明显增加酚红的排泌量(P
<0.01)。提示荔枝草有一定祛痰作用。
2.1.2 大鼠毛细管排痰量法〔3〕:取体重(200g±20g)大鼠 50
只 , 雌雄各半 ,随机分成 5 组 , 每组 10 只 , 分别为生理盐水阴
性对照组(10m L·kg -1)、荔枝草高 、中 、低剂量组(60g·kg-1 ,
40g·kg -1 , 20g·kg-1)及必漱平阳性对照组(0.004g·kg-1)。
以上五组实验前均禁食不禁水 12h , 乌拉坦 1g·kg-1腹腔注射
麻醉后 , 仰位固定。剪开颈正中部皮肤 ,分离出气管 。在甲状
软骨下缘正中两软骨环之间用尖锐的注射针头扎一小孔 , 然
后插入玻璃毛细管一根;使毛细管刚好接触气管底部表面 , 借
以吸取气管后部之痰液。当毛细玻管内被痰充满时 , 立即另
换一根。以毛细玻管吸取痰液长度作为评价药物的祛痰效
果 , 记录给药前 2h的正常分泌量后 , 麻醉状态灌胃给药。继
续再观察 4h 分泌量 , 比较给药前后平均每小时痰的分泌量 ,
结果(见表 2)。
表 2 荔枝草对大鼠排痰量的影响(毛细玻管法)(x±s , n=10)
组别 剂量(g·kg -1) 大鼠排痰量(cm)给药前(cm) 给药后(cm)
生理盐水 10mL 2.84±0.38 3.43±0.59
60 2.65±0.45 4.13±0.81**
荔枝草 40 2.71±0.50 3.83±0.66*
20 2.69±0.44 3.64±0.45
必漱平 0.004 2.91±0.43 4.60±0.27**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 P<0.05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 P<0.01
结果显示 , 荔枝草的中剂量组可增加气管排痰量(P <
0.05), 荔枝草的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加气管排痰量(P <
0.01)。提示荔枝草有祛痰作用。
2.2 止咳作用
2.2.1 小鼠氨水引咳法〔3〕:取体重(20g±2g)小鼠 , 雌雄各
半。进行预选 , 取合格小鼠饲养 3 天后 , 随机分成 5 组 ,每组
10只 , 分别为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20mL·kg-1)、荔枝草高 、
中 、低剂量组(60g·kg-1 , 40g·kg -1 , 20g·kg-1)及咳必清阳性
对照组(0.02g·kg-1)。以上 5 组均连续灌胃给药 7d , 末次给
药 1h 后 ,将小鼠置干燥器内.进行氨水喷雾刺激 20s后即取
出 , 观察小鼠引咳潜伏期及 2min 内咳嗽次数。观察小鼠咳嗽
动作(腹肌收缩 、张大嘴 、有时可有咳声), 记录小鼠咳嗽的潜
伏期(由浓氨水开始至发生咳嗽所需的时间为潜伏期)及咳嗽
次数(见表 3)。
表 3 荔枝草对小鼠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的影响(x±s , n=10)
组别 剂量(g·kg -1) 咳嗽潜伏期 咳嗽次数
生理盐水 20m L 36.93±9.62 49.80±9.41
60 55.58±5.98** 36.30±7.63**
荔枝草 40 47.60±6.66** 38.20±5.90**
20 46.46±10.13* 40.50±9.79*
咳必清 0.02 58.90±8.50** 32.70±5.59**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 P<0.05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 P<0.01
结果显示 , 荔枝草的高 、中 、低剂量组可明显延长小鼠引
咳潜伏期(P <0.01 或 P <0.05), 减少 2min 内的咳嗽次数
(P <0.01 或 P<0.05)。提示荔枝草有明显止咳作用。
·32·
海峡药学 2009年 第 21卷 第 10期
2.3 抗炎作用
2.3.1 对小白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4〕:取体重(20g±2g)
小鼠 ,雌雄各半。进行预选 ,取合格小鼠饲养 3 天后 ,随机分
成5 组 , 每组 10 只 , 分别为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20mL·
kg-1)、荔枝草高 、中 、低剂量组(60g·kg-1 , 40g·kg -1 , 20g·
kg-1)及泼尼松阳性对照组(0.004g·kg-1)。以上 5 组均连续
灌胃给药 3d ,末次给药 1h 后 ,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生理盐水
溶液 0.1mL/ 10g , 立即腹腔注射 0.6%醋酸 0.2mL/只 , 20min
后 ,断头放血处死小鼠 , 剪开腹腔 ,用 5mL 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数次 , 收集洗涤液 , 离心(1000 r/m)5min , 在 754 型分光光度
计590nm 处测定吸收值(OD值), 通过标准曲线计算伊文斯
蓝含量(见表 4)。
表 4 荔枝草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x±s , n=10)
组别 剂量(g·kg -1) 伊文斯蓝含量(μg·mL-1)
生理盐水 20m L 5.57±0.61
60 4.09±0.45**
荔枝草 40 4.22±0.86**
20 4.89±0.75*
泼尼松 0.004 3.89±0.72**
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 P<0.05 ,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 P<
0.01。
结果显示 ,荔枝草的高 、中 、低剂量组均可明显减少小鼠
腹腔伊文斯蓝的通透量(P<0.01或 P<0.05)。提示荔枝草
有明显抗炎作用。
3 结论
荔枝草始载于《本草纲目》 ,曾收载于 1977 年版《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 , 由于其分布广泛 , 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野生植
物资源。《纲目拾遗》称“治咽喉十八症” , 《天宝本草》称:“专
治咳嗽 , 消肺金火胜” , 《江西本草选编》称:“治扁桃体炎 、咽
炎 、支气管炎” , 其在民间亦广泛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5〕。
据此 , 本文采用小鼠呼吸道酚红冲洗法 、大鼠毛细管排痰量法
观察其化痰作用;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观察其止咳作用;采用
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观察其抗炎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
荔枝草能显著增加小鼠 、大鼠的呼吸道排痰量 、减少氨水引咳
法小鼠的咳嗽次数 、也能减少伊文斯蓝在小鼠腹腔毛细血管
通透量 , 因此荔枝草化痰 、止咳 、抗炎的药效是显著的。
参考文献
〔1〕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下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2 , 1301-1303.
〔2〕吴正红 ,裴云萍 ,方芸 ,等.复方荔枝草颗粒剂提取工艺的实验研
究〔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 2000 , 8(2):1-2.
〔3〕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3:
142;72;642 , 643 , 649 , 779.
〔4〕徐淑云 ,卞如濂 ,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 ,第二版〔M〕.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 , 1991:1167 , 1173.
〔5〕刘旭杰 ,李玲 ,郝海鸥.荔枝草的祛痰及抗组胺作用〔J〕.第四军
医大学学报 , 2003 , 24(19):1776.
皮下注射胰岛素微胶囊的体内降血糖效应研究
赖菁华(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医技系西安 710613)
摘要:目的 对胰岛素微胶囊的药效学进行了评价。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为动物模型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 ,以胰岛素注射液为芯核 ,载体包埋
芯核构成微米级胰岛素微胶囊(微米级胰岛素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小于 250μm),通过皮下注射给药 ,考察胰岛素微胶囊的降血糖效应。结果
皮下注射胰岛素及胰岛素微胶囊降糖作用在药物的吸收相具明显的量效关系。但将胰岛素制成微胶囊后 ,可明显延长胰岛素降血糖作用时间 ,
药效优于相同剂量的胰岛素。结论 包膜微胶囊明显优于不包膜剂型对药物的缓控释效果。
关键词:胰岛素注射液;胰岛素微胶囊;降血糖
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765(2009)-010-0033-03
作者简介:赖菁华 ,女(1983.5~ ),本科学历 ,职称:助理讲师 , 现从事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 ,联系电话:13700277250
1 研究背景
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
疾病〔1〕。据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
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位杀手 ,而且每年新的发病人群正在以
几何数增长 ,因此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多年以来 ,胰岛素这一药物因为其“多肽“性质 , 使得其只有注
射这一种给药方式 ,而且其半衰期极短 ,使得给药次数增多 ,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目前寻求胰岛素新的给药方式
已经成为世界科研难题〔2〕。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包覆形成为
微小粒子的技术。微囊化物质的生物活性在制备过程中损失
很少 , 且微囊的大小 、形状和均匀性较好〔6 ~ 7〕 , 本研究即是在
不改变传统给药方法的同时 , 通过制备其微胶囊 , 延长其在人
体的半衰期 , 从而延长药效 ,减少给药次数 ,减轻患者痛苦。
2 皮下注射胰岛素微胶囊降血糖效应研究
2.1 皮下注射胰岛素微球降血糖效应实验方法 ①用葡萄
糖氧化酶法预先测定小鼠的空白血糖值;②制备胰岛素微球:
·33·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1 No.10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