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蕺菜的特征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
刘文斌 ,邓国强 ,张 青 ,朱彦铃
(宁乡县农技推广中心 ,湖南 宁乡 410600)
摘 要:介绍了蕺菜的植物学特征 、适宜的生长环境 、食用方法 ,营养保健作用及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蕺菜;植物学特征;人工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60X(2005)04-0103-01
蕺菜别名鱼腥草 、蕺儿根 、侧耳根 、狗贴耳等 ,为
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嫩茎与嫩
叶均可食用。蕺菜原产亚洲 、北美 ,在中国和日本都
有分布。中国食用蕺菜较早 ,现以云南 、贵州 、四川
3省食用为多。蕺菜自古是一种野生蔬菜 ,目前国
内人工栽培稀少 , 在宁乡县人工栽培是一片空白 。
为此 ,我们从 2002 年开始探索蕺菜的人工栽培技
术 ,现就蕺菜的植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要点总
结如下。
1 植物学特征
蕺菜植株半匍匐状 ,茎上部直立 ,下部匍匐地
面 ,高 30 ~ 60 cm ,有的带紫色 。弦状根着生于地下
茎节上 ,轮生 ,长 3 ~ 6 cm ,根毛很少 。地下根茎细
长 ,匍匐蔓延繁殖 ,白色 ,圆形 ,粗 0.4 ~ 0.6 cm ,节间
长3.5 ~ 4.5 cm ,每节除着生根外还能萌发芽 ,每个
芽均可发芽长成新的植株 。单叶互生 ,心脏形或卵
形 ,长 4.8 ~ 7.0 cm ,宽 4 ~ 6 cm ,先端渐尖 ,基部心
形 ,全缘;叶面平展 ,光滑 ,深绿色 ,叶背紫红色 ,叶脉
5 ~ 7条 ,呈放射状 ,略有柔毛;叶具柄 ,长 1.0 ~ 3.5
cm ,基部鞘状抱茎 ,托叶下部与叶柄合成线状 ,短圆
形。穗状花序 ,着生于茎顶端 ,与叶对生 ,穗长 1.5
~ 2.0 cm ,花序柄长1.5 ~ 3.0 cm ,总苞片 4枚 ,白色
或淡绿色;花瓣状 ,花小而密 ,两性 ,淡绿色 ,无花被 ,
雄蕊 3枚 ,长于子房 ,雌蕊由下部合成的三个心皮组
成。蒴果顶裂 ,种子卵形 ,有条纹。
2 生长环境
蕺菜以地下茎越冬 ,对温度适应范围广 ,气温在
-5 ~ 0 ℃时地下茎一般不会冻死 ,在 12 ℃时地下
收稿日期:2005-01-02
作者简介:刘文斌(1967-),男 ,湖南宁乡县人 ,农艺师, 主要
从事蔬菜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茎生长并可出苗 ,生长前期适温范围为 16 ~ 20 ℃,
成熟期适温范围为 20 ~ 25 ℃。蕺菜喜湿耐涝 ,要求
土壤微酸 , pH 值 6.5 ~ 7.0。对土壤质地要求不严
格 ,以砂壤土 、砂土为好 ,在粘性土上也能生长 。施
肥以氮肥为主 ,适当施磷钾肥。在有机肥充足的条
件下 ,地下茎生长粗壮 。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 ,弱光
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发育。
3 食用方法及营养保健作用
蕺菜嫩茎叶有苦味和腥气 ,应先除苦去腥 ,即用
沸水烫 ,倾去苦水后 ,再用清水洗涤 ,然后加以调料
生拌 ,或炒食 ,或做汤 ,也可腌渍 。嫩地下茎多凉拌
或腌渍 。
蕺菜性寒 ,味辛苦 ,有抗菌 、抗病毒 、清热解毒 、
利尿消肿等功效 ,可治肺炎 、肺脓疡 、急性气管炎 、痢
疾 、疟疾 、淋病 、水肿 、白带 、痔疮 、脱肛 、痈肿 、湿疹 、
疥癣等病症 。外用治痈疖肿痛 、毒蛇咬伤 。其有效
成分鱼腥草素在体外试验中证明对流感杆菌 、卡他
球菌 、肺炎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
用 ,对痢疾杆菌 、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亦有一定的抑
菌作用 。蕺菜有抗病毒作用 ,尤其对流感病毒有效。
蕺菜还具有镇痛 、止血 、利尿 、抑制浆液分泌 、促进组
织再生等作用。此外 ,它还可作服毒急救的催化剂。
但蕺菜不宜用于虚寒症和阴性的外疡患者 。
4 栽培技术
4.1 选地作畦
栽培蕺菜一般以砂壤土为好 ,并要求冬季翻耕
晒白 。每 667 m2 施腐熟有机肥 3 000 ~ 5 000 kg 、草
木灰 200 ~ 250 kg ,然后 ,耙碎整平 ,作宽 1.3 ~ 1.7 m
的高畦 ,在畦上横掘 15 ~ 18 cm宽 、20 ~ 24 cm 深的
栽植沟 ,沟距 30 ~ 40 cm。
4.2 栽 植
蕺菜可用种子繁殖 ,也可用 (下转第 106页)
湖南农业科学 2005 ,(4):103 , 106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DOI :10.16498/j.cnki.hnnykx.2005.04.047
的佛手 ,表现为较不抗寒 。而经不同低温处理后 ,嫁
接于枳壳上的佛手的水势明显高于嫁接于酸橙上的
佛手 ,表现为较抗寒 ,如图 3所示。由此可见 ,用枳
壳作砧对提高观赏柑桔的抗寒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
图 3 不同砧木佛手不同温度下处理 2 d 的水势变化情况
3 讨 论
3.1 CAT活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CAT 活性与柑桔的抗寒性有密
切的联系。细胞内CAT 主要存在于过氧化物体内 ,
由于低温使其膜损伤 ,膜透性增加 ,从而导致 CAT
活性明显下降 。耐寒性强的品种 CAT 活性降低较
少 ,也保证了其对自由基的清除[ 4] 。因而 ,CAT 活性
的下降程度可反映出柑桔各品种的耐寒力大小[ 5] 。
但是在0 ℃下处理不同天数的测验中 ,四季桔与花
叶橙的CAT活性变化表现异常 ,特别是四季桔与前
人的同类研究不一致 。而用酸橙作砧的佛手在临界
低温以下 ,CAT 活性依然上升。造成此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实验误差 ,也可能是因为经过低温处理
后 ,细胞内结冰 ,冰晶体会破坏生物膜 、细胞器和衬
质的结构 ,使细胞亚结构的隔离被破坏 ,从而使酶活
动无秩序[ 4 ,6] 。另外 ,此次实验中 ,用酸橙作砧的四
季桔和佛手表现抗寒性强。
3.2 细胞水势与抗寒性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 ,水势与柑桔的抗寒性有密切的
关系。随着温度下降 ,细胞内亲水性胶体加强 ,使束
缚水含量相对提高 ,而自由水含量则相对减小。由
于束缚水不易结冰和蒸腾 ,所以 ,总含水量减小和束
缚水量相对增加 ,有利于植物抗寒性的加强 ,表现在
监界温度以上 ,温度降低时 ,细胞水势有所升高 。而
当温度降低时 ,由于各种逆境作用于植物 ,同时也直
接或间接地对植物产生水分胁迫 ,使细胞脱水 ,膜系
统受害 ,透性加大 ,渗透势降低 ,水势也降低。
参考文献:
[ 1] 曹 慧 ,兰彦平.果树水分胁迫研究进展[ J] .果树学报 , 2001 ,
18(2):110-114.
[ 2] 王 华 ,王 飞.低温胁迫对杏花 SOD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
响[ J] .果树科学 ,2000 , 17(3):197-201.
[ 3] 马德华 ,卢育华 ,庞金安.低温对黄瓜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 J] .园艺学报 , 1998 , 25(1):61-64.
[ 4] 潘瑞炽 ,董愚得.植物生理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5] 石雪晖 ,陈祖玉 ,杨会卿 ,等.低温胁迫对柑桔离体叶片中 SOD
及其同工酶活性的影响[ J] .园艺学报 , 1996 ,23(4):384-386.
[ 6] 马德华.温度逆境对不同品种黄瓜幼苗膜保护系统的影响
[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1 , 21(4):656-661.
(上接第 103页)
分根繁殖 ,生产上多用分根繁殖。栽植期以 3 ~ 4月
为宜。栽植前将有机肥在沟中与泥土混合 ,上覆细
土2 ~ 3 cm 。将粗壮的地下茎剪成 4 ~ 6 cm的短段 ,
每段保有 2 ~ 3 个节 ,平放于栽植沟中 , 株距 5 ~ 8
cm ,再覆土厚约 7 cm 。如栽植时土壤干燥 ,可立即
浇粪水提苗。每 667 m2用种量 80 ~ 100 g 。
4.3 施 肥
肥料以氮 、钾为主 ,对磷的需要量较低 ,钾肥和
有机肥可促进丰产。栽植后 ,幼苗出土高约 3 cm 时
即开始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 ,以促进幼苗生长 。
生长中后期由于形成大量根茎 ,对肥料的需求量增
大 ,在保证氮肥的基础上 ,应配合施用磷 、钾肥 ,特别
是钾肥对根茎的形成极为有利 。
4.4 田间管理
蕺菜生长的中后期 ,要加强田间管理 ,整个生长
期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天旱时要注意浇水 ,雨季及
时排除积水 。封行前勤除草松土 ,封行后促控结合。
地上部徒长时 ,及时采收嫩茎叶;地上部茎叶变黄 、
茎叶细小时 ,适当追施肥料 ,促进发棵 。及时摘除刚
出现的花蕾 ,以免开花消耗大量养分而抑制地下茎
的生长 。蕺菜茎叶均有鱼腥味 ,很少有病虫为害 。
4.5 采 收
野生的蕺菜可周年采掘食用 ,春夏季采摘嫩茎
叶 ,秋冬季挖掘地下茎 。栽培的蕺菜于夏初采收 1
~ 2次嫩茎叶 ,到秋冬季再挖掘地下茎。以茎叶完
整 ,淡红褐色 ,地下茎粗壮 、洁白 、脆嫩 、纤维少 、无泥
土等杂质及气味清香为佳。每 667 m2 总产量达
1 500 ~ 2 000 kg 。
采收地下茎时不要拣净 ,留下的断头在翌年气
温回升时 ,即萌芽出苗。苗齐时及早松土间苗 、追
肥 ,用这种方法可连续生产多年 。
106 湖南农业科学 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