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4]刘明香,林忠宁,陈敏健,等.茶枝屑代料栽培灵芝菌株的筛选
[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2):183-186.
[5]侯瑞宏,廖森泰.我国灵芝人工栽培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
科学,2009,11:29-32.
[6]朱丽静.花生壳的综合利用[J].农村.农业.农民,1996(2):17.
[7]石亚中,伍亚华.花生壳综合利用研究现状[J].花生学报,
2008,37(2):41-44.
[8]贾建益.玉米芯、花生壳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J].安徽农业,
2000(8):16.
[9]闫新法.花生壳栽培香菇新配方[J].食用菌,2000(5):8.
[10]张研.花生壳、棉籽壳混合栽培平菇[J].湖北林业科技,
2000(2):42.
[11]陈永敢,陈光宙,袁学军,等.灵芝制种过程多糖含量变化
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1,30(3):51-52,58.
[12]Chang ST,Miles PG.Mushrooms cultivation,nutritional
value,medicinal effect,and environmental impact[J].CRC
Press,2004:357-372.
[13]Saltareli R,Ceccaroli P,Iotti M,et al.Biochemical charac-
teriz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mycelium of Ganoder-
ma lucidum from Central Italy[J].Food Chem,2009,116:
143-151.
[14]Smith JE,Rowan NJ,Sulivan R.Medicinal mushrooms:a rap-
idly developing area of biotechnology for cancer therapy and
other bioactivities[J].Biotechnol Let,2002,24:1 839-1 845.
[15]Chang ST,Buswel JA.Mushroom nutriceuticals[J].World
J Microb Biotechnol,1996,12:473-476.
收稿日期:2015-12-28
基金项目: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12C10034);宁波市瓜菜
育种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2014A22007)。
作者简介:孟秋峰(1980—),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芥菜类蔬菜遗传
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E-mail:qfmeng@163.com。
通讯作者:王旭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栽培技术研究。
慈溪大头菜的高产制种方法
孟秋峰1, 王旭强2
(1.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 浙江 宁波315040;
2.浙江省慈溪市坎墩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 浙江 慈溪315303)
High Yiel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Cixi Root Mustard
MENG Qiufeng1,WANG Xuqiang2
摘 要:大头菜属于十字花科蔬菜芸薹属芥菜种大头芥变种,
原产我国。本文介绍了慈溪大头菜的特征特性,综述了播种、
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去杂去劣、收种等几个主要技术环节的
关键要点。
关键词: 大头菜;特征特性;制种技术
DOI编码: 10.16590/j.cnki.1001-4705.2016.05.131
中图分类号: S 63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4705(2016)05-0131-02
大头菜属于十字花科蔬菜芸薹属芥菜种大头芥变
种,原产我国。浙江慈溪的大头菜种植始于清朝雍正
年间,已有数百年种植历史。当时主要集中在坎墩街
道一带,以后逐年向胜山镇、胜北镇、新浦镇、崇寿镇一
带发展,解放后,大头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67hm2 左
右,是棉花、春粮的间套作物。据2001年统计,慈溪市
大头菜种植面积701.2hm2,其中坎墩街道种植260
hm2,如坎墩街道五塘新村只有500多人口,家家户户
加工紫香大头菜,年加工成品15万kg以上,产品远销
上海、广东、江西、江苏、杭州、宁波等各大城市。慈溪
市的坎墩街道一带种植的大头菜品质最好、外形园正、
光滑、须根少、肉质细腻。大头菜可加工腌制成各种花
色酱菜。如龙须菜、辣片、五香大头菜等,这些产品是
盛夏开胃解腻生津的极好菜肴。
大头菜开花时容易与其它十字花科蔬菜发生生物
学混杂而引起性状变异,必须通过独特的留种方法进
行繁种,以保持该农家品种原有的特征特性。现将其
慈溪本地农户的具体留种做法介绍如下:
1 慈溪大头菜特征特性
慈溪大头菜从播种到收获约80d,播种至开花结
实成熟约230d。叶色深绿,叶长椭圆形,锯齿状叶缘,
叶柄无,叶脉白色,叶腋抽生分枝,茎绿色,花黄色。肉
质根表面光滑,肉质根内呈乳白色,无硬筋,肉质细嫩。
平均单根重502g。
2 高产制种技术
2.1 播 种
8月底气温凉爽时进行整地播种,出苗后及时进
行间苗,保证秧苗生长均匀。苗期可少量施用复合肥
促进秧苗生长。
·131·
种子生产 孟秋峰 等:慈溪大头菜的高产制种方法
(上接第128页)
最后综合市场经销和使用的需要以及各位专家的
意见,将大葱种子大田用种的质量指标确定为:纯度不
低于95.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82%,
水分不高于8.0%;大葱原种的质量指标确定为:纯度
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
82%,水分不高于8.0%。
3.2 规定种子类别
在种子类别划分时将其分为“大田用种”和“原种”
两级,规定最低质量指标。“大田用种”即用原种繁殖
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杂交种,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
求的种子。“原种”即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
三代,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1]。
3.3 规定大葱种子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条件等方
面的内容
参照国家及行业已有的相应标准,并进行细化修
改,使之更加适用于大葱种子,弥补了国家标准《主要
农作物种子的包装及贮藏》的有关不足。
4 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
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4年发布唐山市地
方标准《瓜类作物种子 大葱》,标准号为 DB 1302/T
381—2014,并于2014年12月25日起实施,适用于唐
山地区生产销售的大葱种子,涵盖包衣种子和非包衣
种子,在种子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等方面对大葱种
子质量作了明确规定。预计本标准的颁布实施,将对
规范大葱种子的生产经营行为,提高大葱种子质量水
平,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和繁育种安全,保护蔬菜生产和
农民利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颜启传.种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31.
2.2 移 栽
9月底当秧龄27~30d时进行移栽,移栽时秧苗
必须“破壳”(块根初膨大),这时可以识别大头菜是不
是变种,菜秧块根上大下小、只有双边对称少量须根为
正宗大头菜;而毛脚胡须(满头须根)块根大头菜多为
与雪菜之类的十字花科蔬菜混交而产生的变种,种植
时应该剔除。移栽时先翻耕、整地,随后白地移栽,不
施任何基肥,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确保成活,行株距
为33cm×15cm。
2.3 管 理
成活后及时进行除草松土、培土,确保块根呈现白
嫩,等活棵后约移栽后20d,黄叶落下、已发出新叶时
撒施复合肥35~40kg/667m2,可分2次施用,施肥时
要防止复合肥碰到块根,以防烂根(黑心块根),施肥后
松土,防止肥料流失。
秧苗期、移栽后秋季气温较高,容易发生蚜虫、菜青
虫,蚜虫为害产生病毒病,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应及时
用一边净20g兑水15kg进行喷雾,一般防止3次。在
物理防治上,利用害虫对颜色趋性进行诱杀,田间悬挂
黄色粘虫胶纸(板)防治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害虫。
2.4 再 植
12月上旬暗霜来临时,选择主根粗壮、二角胡须
少(须根)、块根圆正、洁白、中等大小、菜叶呈花叶状大
头菜拔起10株,晒垡1d,第2天种植时将菜叶割掉,
只留15cm左右叶柄,再植到附近有白萝卜(不易开裂
农家品种)种植的田边地角,露出半个菜头,随后浇上
活棵水,种植留种大头菜时必须远离雪菜等其它十字
花科蔬菜地,以免串粉而导致生物学混交。通过再植
抑制了大头菜的营养生长,有利于向生殖生长转化。
不经过再植、直接留种的大头菜容易结出“猛籽”,也
就是播种后大头菜会出现块根不易膨大、叶片生长迅
速、提早抽薹等性状变异。通过与白萝卜混种繁育种
子,经昆虫授粉,能改善大头菜部分性状,块根光滑、圆
正、洁白、品质细腻、不易开裂,否则块根呈淡绿色,外
观粗糙、开裂,商品性差;通过再植后大头菜在3月20
日以后开花,推迟开花时间半个月以上,避免了与其它
十字花科蔬菜串粉混交;保持留下来的大头菜品种的
纯正,大大提高了种子产量、质量和纯度(详见表1)。
表1 留种方式对大头菜种子产量、质量和纯度的影响
留种方式
种子产量
(kg/667m2)
千粒重
(g)
纯度
(%)
再植(本发明) 79 1.31 96.8
不再植 58 1.09 65.2
等开花授粉结荚后,施少量复合肥,促进种子饱
满,施肥时同样要远离块根,以防烂根;春季开花后还
要治虫3次,用于防治菜青虫、潜叶蝇,可采用20%的
氯虫双酰胺颗粒剂来防治菜青虫,其用量为10g/667
m2/次,用30kg/667m2 水喷雾;采用灭蝇胺10%悬
浮剂150mL/667m2 防治潜叶蝇。
2.5 收 获
6月初将大头菜杆拔起放到避雨的地方,等待后
熟脱粒、清壳,晒干后收藏。
·231·
第35卷 第5期 2016年5月 种 子 (Seed) Vol.35 No.5 May.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