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食 品 科 技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年 第36卷 第9期提取物与应用
· 242 ·
叶绿素(Chlorophyll)是地球生命最根本的基
石。叶绿素通过吸收太阳光能,将其转化为生物
能,同时同化空气中的碳元素,供生物进行各种
生化代谢。地球上的生命,除了极少数的低端生
物外,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叶绿素的能量转化作
用[1]。自然界存在的叶绿素有a、b、c、d 4种,其
中绿色植物中存在的主要是叶绿素a与b,叶绿素c
与d只存在于少数藻类与光合细菌中。叶绿素在食
品添加剂领域可作为着色剂,同时还具有多种保
健功能及药理学活性。叶绿素及其衍生物可抑制
肿瘤细胞并诱导其凋亡[2-3];具有优良的抗氧化、
抗衰老与抗诱变能力[4-5];良好的抗贫血功效[6];
还具有保肝护肝、抗胃溃疡、抗菌消炎等功效。
生产与生活中所需的叶绿素主要通过化学合成及
植物提取提到。化学合成法生产的叶绿素由于对
人体存在多方面的负作用,故通过植物提取法生
李家洲,黄荣林,肖玉平,赵 鑫,张冬青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广州 510300)
摘要:经过单因素实验及中心组合实验探索,绿皮佛手瓜渣经过干燥过40目筛后,其叶绿素的
最优提取条件为以85.93%(v/v)乙醇作萃取剂、料液比1.48%(g/100 mL)、温度70 ℃、回流提取4
h,萃取率可达92.6%。所生产的叶绿素产品,对光照、酸性环境、强碱、高于60 ℃温度及氧化
剂敏感。弱碱性、还原性环境、避光、中低温有利于保持叶绿素的稳定性。
关键词:佛手瓜;叶绿素;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S 2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1)09-0242-05
Extraction and stability of chlorophyll from green chayotes
LI Jia-zhou, HUANG Rong-lin, XIAO Yu-ping, ZHAO Xin, ZHANG Dong-qing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ology College, Guangdong 510300)
Abstract: With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and 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s, optimal process of
chlorophyll from green chayotes is 85.93% (v/v) ethanol as extraction solvent, solid to liquid ratio
1.48%(g/100 mL), temperature 70 ℃ and extraction time 4 h. The extraction rate was 92.6%. The
chlorophyll from chayotes is sensible to lights, oxidative reagents, acids, strong alkalis, more than 60 ℃.
With weak base condition, reducing condition, avoiding lights and low or middle temerpature, stability of
chlorophyll from chayotes could be kept.
Key words: chayotes; chlorophyll; stability
佛手瓜叶绿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收稿日期:2011-03-10 *通讯作者
项目来源: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2005B20401011)。
作者简介:李家洲(1976—),男,湖北竹溪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工艺。
DOI:10.13684/j.cnki.spkj.2011.09.007
食 品 科 技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年 第36卷 第9期 提取物与应用
· 243 ·
产叶绿素的方法受到重视。理论上讲,所有的具
有叶绿素的生物均可作为生产原料,但由于叶绿
素含量方面的差异,在叶绿素的生产上,一般要
选择叶绿素含量高的物种或综合加工的副产物。
研究用于叶绿素生产的天然原料包括蚕沙[7]、芦荟
皮[8]、各种蔬菜、人工培养的藻类[9-10]等。
佛手瓜(Chayotes, Sechium edule),葫芦科佛
手瓜属栽培种,又名“隼人瓜”、“菜肴梨”、
“合掌瓜”、“拳头瓜”等,多年生攀缘性草
本植物[11]。原产墨西哥和中美洲,18世纪传入欧
洲,后传入东南亚,20世纪初自缅甸传入我国南
方地区,在我国江南地区种植,尤以广东、广
西、福建、浙江、云南等省最为广泛,并逐渐传
入我国北方作一年生蔬菜栽培[12]。由于佛手瓜口
感一般,不太受大众欢迎,故其价格低廉。对佛
手瓜进行综合深加工,是提高佛手瓜种植效益的
关键。本文利用佛手瓜榨汁的残渣提取生产叶绿
素,为佛手瓜综合开发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1.1.1 材料 绿皮佛手瓜:市售,经粉碎过滤,滤
液做其他用途,取滤渣,烘干,过40目筛。
1.1.2 试剂 乙醇、丙酮、NaOH、HCl等试剂均为
分析纯。
1.1.3 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752型(工作波长
200~1000 nm):上海光学仪器厂;BT124S电子分
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
南京先欧仪器制造有限公司;SHB-III 型循环水式
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佛手瓜叶绿素提取工艺流程 干燥的佛手瓜
粉→浸提→抽滤→减压蒸馏→膏状叶绿素。
1.2.2 叶绿素的检测方法 对佛手瓜叶绿素提取液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350~700 nm范围内
进行扫描,确定样品最大吸收峰。在确定的最大
吸收峰波长下,测定样品的吸光度A。
1.2.3 单因素实验 (1)最优乙醇浓度的确定。依
次取65%、70%、75%、80%、85%、90%、95%
(v/v,体积比)乙醇浓度30 mL于三解瓶中,各加入
0.5000 g佛手瓜干粉,60 ℃水浴回流4 h,抽滤,
用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峰下测吸光度值。
(2)温度与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以30 mL前
述探索的最优乙醇浓度为萃取剂,分别在40 ℃、
50、60、70 ℃下对0.5000 g佛手瓜干粉水浴回流萃
取4、6、8 h,取样用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峰下
测吸光度值。
(3)料液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在100 mL
乙醇中,按照料液比(质量体积百分比,g/100
mL)0.5%、1.0%、1.5%、2.0%、2.5%、3.0%分别
加入佛手瓜粉,在最适温度下水浴回流4 h,取样
测吸光度值,并求出吸光度与原料质量之比。
1.2.4 中心组合实验 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择
其中效果显著的影响因子做中心组合实验。中心
组合实验用Minitab15软件进行设计分析[13]。
1.2.5 验证实验 根据单因素实验和中心组合实验
的结果,选择最优条件进行验证,以确定实验结
果的可靠性。
1.2.6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原料绿素含量测定
分析电平称取佛手瓜粉0.5000 g,在研钵中加
80%丙酮充分研磨,然后过滤,用80%丙酮洗涤
研钵及滤渣2次,合并滤液,用80%丙酮定容至
10 mL,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在665 nm和
649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并按下式计算叶绿
素含量[14]:
叶绿素总浓度(mg/L):c总=6.63A665+17.08
A649
(2)将所得膏状物用无水乙醇稀释100倍,测
定方法同上。
1.2.7 佛手瓜叶绿素的稳定性研究 (1)光照对佛
手瓜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取2份浓度相同的叶绿
素稀释液,一份置于透明试剂瓶中,另一份置于
棕色瓶中,然后用自然光照射,分别于1、2、3、
4、5、6 h取样分析吸光度值。
(2)pH对佛手瓜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分别配
制相同浓度的叶绿素溶液,分别用0.1mol/L HCl和
0.1 mol/L NaOH调pH 2、3、4、5、6、7、8、9、
10、11、12,静置1 h后取样测吸光度值。
(3)温度对佛手瓜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配制
相同浓度的叶绿素溶液5份,分别置于40、50、
60、70、80 ℃环境下,于1、2、3、4、5、6 h分
别取样测吸光度值。
(4)氧化还原剂对佛手瓜叶绿素稳定性影响:
分别将0.001 g佛手瓜叶绿素溶解在100 mL 0.5%、
1.0%、1.5%、2.0%、2.5% H2O2溶液中,考察氧化
剂对叶绿素吸光度影响。分别在1、2、3、4、5、
6 mg/mL的Na2SO3溶液100 mL中溶入0.001 g佛手瓜
叶绿素,考察还原剂对叶绿素吸光度的影响。
食 品 科 技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年 第36卷 第9期提取物与应用
· 244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佛手瓜叶绿素吸收谱
对提取的佛手瓜叶绿素用紫外可见光光度
计在350~7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得到吸收谱
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400 nm存在最大吸收
峰,在此范围内的吸收峰易受产品中内胡萝卜素
等色素干扰,故不宜以此作为叶绿素测定依据。
在662 nm处存在一个较小吸收峰,此处与文献报
到接近[15],故选662 nm为测定波长。
2.3 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温度与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见图3。实验所
用的乙醇浓度为85%。考虑到乙醇沸点,最高实
验温度为70 ℃。
图2 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图4 料液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จ᫁ON
խ
Џ
ऎ
˲ᧀใऎ WW
խ
Џ
ऎ
⍕Ꮢč
।
ٵ
Ꮢ
I
I
I
᫅⋞℀
।
ٵ
Ꮢ
̺
℀
।
ٵ
Ꮢ
।ٵᏒ
℀।ٵᏒ
图1 佛手瓜叶绿素吸收光谱
2.2 最优乙醇浓度的确定
可用于萃取叶绿素的有机溶剂有丙酮、乙
醇、乙醚、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苯等,
文 献 报 道 表 明 乙 醇 与 丙 酮 按 一 定 比 例 混 合 萃
取,效果最好[16]。综合经济性与提取效果,选择
乙醇为萃取剂。乙醇的含水量会影响到提取效
果。对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提取效果比较,得
到结果如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乙醇浓度(v/v)在85%时萃
取效果最佳。叶绿素属脂溶性的,理论上在无水
状态下溶解性最好,但由于叶绿素在植物体内与
蛋白处于结合状态,在萃取时,水的存在有利于
叶绿素与蛋白分离。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其他有机
溶剂萃取效果不及乙醇的原因。
图3 温度与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随温度的升高,吸光度
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后,分子移动速
率加快,从而使叶绿素分子与蛋白分离的速率及
溶出速率上升所致,但随着萃取时间的延长,在
萃取原料一定的情况下,温度差的影响将逐渐减
少。温度与时间是联动的,低温下长时间同样可
以获得高温短时间的效果。提高温度与延长时
间,都意味着能耗的增加。综合考虑能耗与效率
因素,选择70 ℃ 4 h的工艺条件将为合理。
2.4 料液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虽然随料液比的升高,提
取液吸光度不断升高,但吸光度与料液比的比值
却在1.5%后开始下降,表明料液比为1.5%时,
提取率最高。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考虑,选择
1.5%的料液比较为科学。
2.5 中心组合实验
在乙醇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
中,温度与时间彼此关联,不是独立变量,综合
能耗与效率,选择高温短时(70 ℃,4 h)处理,因
此,只剩下乙醇浓度和料液比2个因素,以单因素
实验所确定的中心点进行中心组合实验。设乙醇
浓度为x、料液比为y,以(x=85%,y=1.5%)为中心
食 品 科 技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年 第36卷 第9期 提取物与应用
· 245 ·
点,以x(80%,90%)、y(1.0%,2.0%)为空间,进
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结果见表1。
表1 中心组合设计及结果
实验号 乙醇浓度(x,%) 料液比(y,%) 比吸光度(z)
1 90.00 1.00 0.329
2 90.00 2.00 0.343
3 85.00 1.50 0.388
4 85.00 0.79 0.324
5 80.00 2.00 0.307
6 85.00 2.21 0.288
7 85.00 1.50 0.393
8 77.93 1.50 0.297
9 92.07 1.50 0.334
10 80.00 1.00 0.285
11 85.00 1.50 0.386
12 85.00 1.50 0.395
13 85.00 1.50 0.389
响应曲面分析表明,曲率P=0.002<0.05,因
此,在实验空间内存在极值响应点,其曲面图见
图5。
复验证实验,提取液平均吸光度值可达到0.84,
对应总叶绿素浓度为19.32 mg/L,均高于各单因
素实验的结果,表明优化后,各因素在提取过程
中实现了协调一致,达到最优状态。在最优状态
下,相对于原料的叶绿素产率为1.305 mg/g(佛手瓜
干粉)。测得原料中叶绿素的含量为1.424 mg/g(佛
手瓜干粉),可求得本工艺的萃取率为91.6%。
2.7 佛手瓜叶绿素稳定性
2.7.1 光照对佛手瓜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光照对
佛手瓜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见图6。
图7 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
।
ٵ
Ꮢ
᫅⋞℀
΅䚳≿Ꮢ
ᬢ䬠I
।
ٵ
Ꮢ
䔻ᬺ⨢
ḁ㞞⨢
Q)
।
ٵ
Ꮢ
图5 中心组合实验乙醇浓度(v/v)(x,%)与料液比(y,%)对
比吸光度影响
对图5的曲面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为:
该 模 型 具 有 非 常 高 的 显 著 性 , 其
p=0.001<0.01。R2=97.86%,R2调整=96.32%,说
明该模型能拟合空间中97%的实验结果。对图5
中的响应曲面进行响应优化分析,可得到z最大
=0.3916,其中对应的因素值分别为x=85.93%、
y=1.48%。在该点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均接近模型
值,这证实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2.6 验证实验
根据单因素与中心组合实验结果,确定佛手
瓜叶绿素萃取条件为乙醇浓度(v/v)85.93%、温度
70 ℃、时间4 h、料液比1.48%(w/v)。经过多次重
图6 光照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从图6中可看出,装在透明瓶中的叶绿素溶
液在自然光照射下,吸光度逐渐降低,而且随时
间的延长,有加速下降的驱势。在棕色瓶中避光
的叶绿素在观察时间内,未见到吸光度明显的变
化。这说明光照将导致佛手瓜叶绿素的分解。在
自然界的叶绿素在光照下,存在相关保护机制,
不存在降解。提纯后的叶绿素失去了保护机制,
在光照下出现降解的现象。
2.7.2 pH对佛手瓜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pH对佛
手瓜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见图7。
从图7可以看出,在pH7~8之间的弱碱性环境
中,叶绿素的稳定性较强。在酸性环境中,叶绿
素分子中的镁离子容易脱离而失其分子破坏;在
碱性环境中,叶绿素分子又容易出现脱脂反应,
食 品 科 技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年 第36卷 第9期提取物与应用
· 246 ·
故在保藏和使用过程中,一般应维持弱碱性环
境,有利于叶绿素的稳定。
2.7.3 温度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温度对佛手瓜
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见图8。
作萃取剂、料液比1.48%(w/v)、温度70 ℃、回流提
取4h,可以使叶绿素萃取率最大化,达92.6%。采
取本工艺生产的叶绿素产品,对光照、氧化剂、
酸性环境、强碱、高于60 ℃温度及氧化剂敏感,
因此在贮存与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
佛手瓜是一种营养丰富但口感一般的易种植
作物,需要通过深加工来提高其附加值。利用佛
手瓜来生产叶绿素,必须与其他加工途径综合运
用,例如既需要综合利用佛手瓜汁,还需要对叶
绿素提取后的残渣进一步开发利用,才能真正提
高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 J J Katz, J R Norris, L L Shipman, et al. Chlorophyll function
in the photosynthetic reaction center[J]. Annual Review of
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1978,7:393-434
[2] Mario G. Ferruzzia,Joshua Blakesleeb.Digestion,
absorption,and cancer preventative activity of dietary
chlorophyll derivatives[J]. Nutrition Research,2007,
27(1):1-12
[3] Peide Zhao, Ping Chen, Guoqing Tang, et al. Two-
photon spectroscopic behaviors and photodynamic effect
on the BEL-7402 cancer cells of the new chlorophyll
photosensitizer[J].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Chemistry,
2008,51(6):529-538
[4] M G Ferruzzi, V Bohm, P D Courtney, et al. Antioxidant
and antimutagenic activity of dietary chlorophyll
derivatives determined by radical scavenging and bacterial
reverse mutagenesis assays[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06,67(7):2589-2595
[5] 刘峰.植物叶绿素抗诱变活性测定[J].医学动物防制,
2004,20(11):657-658
[6] 巨君芳,周平,张如富,等.叶绿素铜钠盐联合环孢菌素A对
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J].浙江
临床医学,2008,10(10):1300-1302
[7] 张友胜,纪平雄,陈芳艳.用蚕粪生产高置换率叶绿素a锌
钠盐的工艺条件初探[J].蚕业科学,2007,33(2):314-317
[8] 陈新香,蔡碧琼,蔡珠玉,等.芦荟皮叶绿素的提取及稳定
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1):175-180
[9] Carlota de Oliveira Rangel-Yagui, Eliane Dalva Godoy
Danesi, Joo Carlos Monteiro de Carvalho, et al. Chlorophyll
production from Spriulina platensis:cultivation with
urea addition by fed-batch proces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4,92(2):133-141
[10] E D G Danese, C O Rangel-Yagui, J C M Carvalho, et
al. Effect of reducing the light intensity on the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chlorophyll by Spriulina platensis [J].
图9 氧化还原剂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ᬢ䬠I
।
ٵ
Ꮢ
č
č
č
č
č
ࣸ⅓Ⅰ≿Ꮢ
φ䚤䧌≿Ꮢ NHN-
।
ٵ
Ꮢ
ࣸ⅓Ⅰ
φ䚤䧌
图8 温度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从图8可看出,温度小于50 ℃时,对叶绿素
的稳定性不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温度高于60 ℃
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叶绿素的吸光度逐渐下
降,这表明佛手瓜叶绿素对温度的耐受性不是很
强。因此在贮藏与使用佛手瓜叶绿素的过程中,
要避免高温。
2.7.4 氧化还原剂对佛手瓜叶绿素的影响
从图9中可以看出,佛手瓜叶绿素易受氧化剂
氧化,还原剂却对其有保护作用。在一定的时间
内,氧化剂对叶绿素的氧化速率随氧化剂的浓度
升高而加快。叶绿素被氧化后,绿色褪去,逐渐
转化为黄色。
3 结论
绿皮佛手瓜榨汁后剩余的滤渣,可用于提
取生产叶绿素,用于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行
业。经过单因素实验及中心组合实验探索,佛手
瓜渣经过干燥过40目筛后,选择85.93%(v/v)乙醇 (下转第250页)
食 品 科 技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年 第36卷 第9期提取物与应用
· 250 ·
次,就可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4 结论
五味子木脂素的提取过程中,添加乳化剂EM
可以显著提高木脂素的提取率,减少提取次数,
提取两次,提取率即可达到96%;添加乳化剂
后,木脂素在水溶液中能形成稳定乳浊液,有利
于后续吸附、层析、萃取等进一步的纯化操作,
对于各种木脂素的分离,本实验组将进行进一步
的纯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Lu Y, Chen D F. Analysis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and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9,1216:1980-1990
[2] 张怡.北五味子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J].中成药,2005,
27(8):880-883
[3] 赵景辉,王英平,张瑞,等.一种北五味子和月见草CO2超
临界萃取物复合制剂及制备工艺[P].CN:101574396A,
2009-11-11
[4] 黄天辉,沈平孃.均匀设计优选微波萃取五味子的工艺研
究[J].中成药,2006,28(8):1111-1113
[5] 黄惠华,梁汉华.利用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提取五味子果实
中五味子醇甲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
(18):112-116
[6] 李保国 ,耿鲁骏 .中药五味子的提取和测定方法 [P] .
CN:101375935A,2009-03-04
[7] 五味子单体成分的分离制备方法[P]. CN:101709059A,
2009-12-09
[8] 刘东锋,张翼,杨成东.一种五味子总木脂素的制备方法
[P].CN:101757111A,2009-12-23
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13(4):317-318,340
[6] 王金亭,鞠秀萍,吴广庆.紫荆花红色素化学结构的初步
推断[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0,(4):317-318
[7] Cheng CL,Wang ZY.Bacteriostasic activity of Anthocyanin
of Malva sylvestris.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6,
17(1):83-85
[8] 韩永斌,朱洪梅,顾振新,等.紫甘薯花色苷色素的抑菌作
用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6):913-917
[9] 杨晓玲,郭金耀,黄玲.五色彩叶草叶片色素的稳定性及
抑菌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19):35-39
[10] 张会香,杨世军,梁闪坐.紫甘蓝色素的抑菌性和抗氧化
性研究[J].食品工业,2010,(9):64-67
[11] 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实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7
[12] 刘冬梅,李理,杨晓泉,等.用牛津杯法测定益生菌的抑菌
活力[J].2006,27(3):110-111
[13] 冯翠萍,张培宜,张帅,等.芦笋皮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15):73-75
[14] 刘健,王海雁,赵淑江.牛津杯法测定五倍子对大黄鱼病
原弧菌的体外抑菌活力[J].海洋科学,2009,33(11):44-47
[15] 岳静.紫甘薯红色素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2004
[16] 李昌灵,刘胜贵,吴镝,等.木芙蓉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
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11):97-99
[17] 黄祖良,赵进,覃维雪,等.魔芋多糖的改性及对小鼠抗氧
化能力的影响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4):137-
139
[18] 王珉,李洪,朱红枫.改良的黄嘌呤氧化酶—羟胺法检测
血清SOD活性[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3,18(2):92-93
[19] 郑丽莎,高山,王仑,等罗布麻纤维抗菌机理研究[J].检验
检疫学刊,2009,19(3):13-16
(上接第241页)
Biomass and Bioenergy,2004,26(4):329-335
[11] 关佩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M].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1990
[12] 叶淑静,杨寅桂.中国佛手瓜资源调查初报[J].江西农业
大学学报,1995,17(4):471-476
[13] Hannan Moawia Ibrahim, Wan Mohtar Wan Yusoff, Aidil
Abdul Hamid, et al. Optimization of medium for the
production of β-cyclodextrin glucanotransferase using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5,40(2):753-758
[14] 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0
[15] G Mackinney.Absorption of light by chlorophyll solu-
tions[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Biochemistry,1941,
140(8):315-322
[16] 谢惠波,杨宗伟,陈丽等.天然色素—— 叶绿素的提取、
开发和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工业,2010,(2):58-60
(上接第2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