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n growth and glycerol metabolism in E.coli by coexpression protein GldA and DhaKLM

共表达甘油脱氢酶和二羟丙酮激酶对大肠杆菌生长及甘油代谢的影响



全 文 :第9卷第5期
2011年9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JournalofBioprocessEngineering
Vol.9No.5
Sep.2011
doi:10.3969/j.issn.1672-3678.2011.05.012
收稿日期:2011-03-2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9CB724700)
作者简介:魏 淼(1984—),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化工;李 艳(联系人),讲师,Email:liyan@njut.edu.cn
共表达甘油脱氢酶和二羟丙酮激酶
对大肠杆菌生长及甘油代谢的影响
魏 淼,刘 欢,李 艳,严 明,许 琳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南京 210009)
摘 要:考察共表达甘油脱氢酶(GldA)和二羟丙酮激酶(DhaKLM)对大肠杆菌生长及甘油代谢的影响。结果表
明:在好氧条件下,共表达甘油脱氢酶及二羟丙酮激酶可以提高大肠杆菌利用甘油合成菌体的效率,利用等量的
甘油,重组菌最高菌密度比对照菌提高了70%,细胞干质量为354g(以每升发酵液计)。在厌氧条件下,仅共
表达甘油脱氢酶并不能促进大肠杆菌的甘油代谢,而同时共表达甘油脱氢酶和二羟丙酮激酶可以明显提高大肠
杆菌代谢甘油的能力,每克菌体消耗的甘油量提高了42%,每克干细胞中达1108g,代谢产物组成也发生显著
变化,乙酸成为主要产物。这说明共表达gldA及dhaKLM基因能有效促进大肠杆菌好氧利用甘油生长及厌氧甘
油代谢的能力。
关键词:二羟丙酮激酶;大肠杆菌;甘油脱氢酶
中图分类号:Q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1)05-0059-06
EfectsongrowthandglycerolmetabolisminE.colibycoexpression
proteinGldAandDhaKLM
WEIMiao,LIUHuan,LIYan,YANMing,XULin
(ColegeofBiotechnologyand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Nan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Nanjing210009,China)
Abstract:TheefectsongrowthandglycerolmetabolisminE.colibyoverexpressingtheglyceroldehydro
genaseanddihydroxyacetonekinasewereinvestigated.Theresultsshowedthatcoexpressingofglycerol
dehydrogenaseanddihydroxyacetonekinasecouldimprovetheeficiencyofcelsynthesisby70% under
recombinantE.coliunderanaerobicconditionandthedrycelweight(DCN)reached354g/L.Under
anaerobiccondition,onlyoverexpressingglyceroldehydrogenasewithoutdihydroxyacetonekinasecould
notimprovetheabilityofglycerolmetabolisminE.coli.However,theabilityofglycerolmetabolismwas
significantlyimprovedbycoexpressingglyceroldehydrogenaseanddihydroxyacetonekinaseinrecombi
nantE.coliincreasedby42% comparedwiththewildstrain,and1108g/gDCWglycerolwasreached.
Productcompositionoftherecombinantchangedbyusingacetateasthemajorproduct.
Keywords:dihydroxyacetonekinase;E.coli;glyceroldehydrogenase
  甘油是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
物[1-2]。由于生物柴油产业成长快、生产规模增大,
造成甘油的大量积累,对传统甘油产业产生冲击,也
严重影响了生物柴油产业的经济效益[3]。甘油可以
\\DZ19\D\孙桂云\生物加工2011\第5期\SW1105.PS 6校样 排版:孙桂云 修改日期:2011/09/28
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1,3 丙二醇、丁二酸、二羟基丙
酮、H2和1,2丙二醇等高附加值化学品
[4-6]。
  与传统的发酵 C源如葡萄糖(k=4)或木糖
(k=4)相比,甘油中的碳(k=467)具有更高的还
原性[7],因此利于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醇类等还
原性产品。大肠杆菌具有遗传背景清晰、基因操作
简单、生产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可用其构建甘油
厌氧发酵平台。
  本研究通过构建表达大肠杆菌厌氧甘油代谢
途径上的甘油脱氢酶基因(gldA)的重组大肠杆菌
W3110(pTrcgldA),和共表达甘油脱氢酶基因及二
羟丙酮激酶基因(dhaKLM)的重组大肠杆菌 W3110
(pTrcdhaKLMgldA),考察过表达这2个关键酶对大
肠杆菌在厌氧条件下以甘油为 C源的培养基中生
长及甘油代谢的影响,为利用大肠杆菌厌氧发酵生
产有机酸等高附加值化学品奠定初步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和质粒
  大肠杆菌 DH5α、W3110和质粒 pTrc99A由笔
者所在实验室保藏,克隆载体 pMD18T购自 TaKa
Ra公司。
12 培养基
  种子液采用 LB培养基(g/L):胰蛋白胨10、酵
母粉 5、NaCl10。
  好氧发酵培养基(g/L):胰蛋白胨 10、酵母粉
5、NaCl10、甘油20。
  厌氧发酵培养基(g/L):NH4Cl05、MgCl2
005、K2SO4005、FeSO40003、NaCl3、MOPS837、
Tricine072、微量元素溶液、Na2HPO403、CaCO3
15、酵母粉 2、葡萄糖 05、乳糖 2、甘油 20。
  1000倍微量元素溶液(g/L)中含(NH4)6Mo7O2·
24H2O0004、H2BO30025、CoCl2·6H2O0007、CuSO4·
5H2O0002、MnCl2·4H2O0016、ZnSO4·7H2O0003。
  用KOH调pH至74。加氨苄青霉素的终质量
浓度为100mg/L[8]。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限制性内切酶、DNAMarker购自TaKaRa公司。
LAproTaqDNA聚合酶购自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TaqDNA聚合酶、质粒小量抽提试剂盒购
自上海申能博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胶回收试剂
盒购自 Biomiga公司。氨苄青霉素、MOPS、Tricine
购自BBI公司。乙腈购自 ROE公司。其他试剂均
为国产试剂纯。高效液相色谱系统购自戴安公司。
14 甘油脱氢酶基因 gldA和二羟丙酮激酶基因
dhaKLM在Ecoli中的克隆与表达
141 重组质粒pTrcgldA的构建
  根据 NCBI中大肠杆菌 W3110基因组中的 gl
dA基因序列设计甘油脱氢酶基因的 PCR扩增引
物。上游引物 P1:5′GCTCTAGAAGGAGCAATTAT
GGACCGCA3′;下游引物 P2:5′AACTGCAGTTAT
TCCCACTCTTGCAGGA3′。
  在上下游分别设计了XbaI和PstI酶切位点用
于连接到表达载体 pTrc99A。以 W3110基因组
DNA为模板,用设计的引物 PCR扩增 gldA基因。
所用引物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扩增条件: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
54℃退火45s,72℃延伸90s,30个循环;72℃延
伸10min。
  所得片段胶回收后与克隆载体 pMD18T载体
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 DH5α,挑取阳性转化子。提
取质粒酶切鉴定,将重组质粒命名为TgldA,并经测
序验证。测序由上海美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
  将TgldA用XbaI和PstI进行双酶切,胶回收
gldA片段,将其与经相同酶切线性化的 pTrc99A载
体连接,将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命名为 pTrcgldA。
并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 W3110中,筛选出阳性转
化子。
142 重组质粒pTrcdhaKLMgldA的构建
  根据NCBI中W3110基因组中的dhaKLM基因
序列设计二羟丙酮激酶基因的 PCR扩增引物。上
游引物 P3:5′CGGAATTCATGAAAAAATTGATCA
ATGATG3′;下游引物 P4:5′GCTCTAGATTAACC
CTGACGGTTGA3′。
  在上下游引物上分别设计了EcoRI和XbaI酶
切位点。PCR扩增目的基因的延伸时间为 45
min。重组质粒构建和鉴定过程同 141。获得的
重组表达载体命名为pTrcdhaKLMgldA。
143 SDSPAGE电泳
  采用5%的浓缩胶及12%分离胶的不连续垂直平
板电泳进行蛋白分离,考马斯亮蓝 R 250染色[9]。
144 蛋白质含量测定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 Bradford法[10],以牛血
清白蛋白为标准蛋白质。
145 酶活力的测定
  甘油脱氢酶和二羟丙酮激酶的活力均采用初
06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9卷 
\\DZ19\D\孙桂云\生物加工2011\第5期\SW1105.PS 6校样 排版:孙桂云 修改日期:2011/09/28
速度法测定。甘油脱氢酶活力测定体系含有 01
mol/LTrisHCl、200mmol/L甘油、2mmol/LMgCl2、
1mmol/LNAD,加入适量粗酶液,在30℃下反应,
测定340nm处吸光值的变化。甘油脱氢酶活力单
位定义为每分钟还原1μmolNAD+生成 NADH所
需的酶量为1个单位(U)。
  二羟丙酮激酶活力的测定参照 Kornberg的方
法[11]。二羟丙酮激酶活力单位定义为每分钟氧化
1μmolNADH生成NAD+所需的酶量为1个单位(U)。
15 重组菌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151 种子液的制备
  分别挑取对照菌株 W3110(pTrc99A)、重组菌
株W3110(pTrcgldA)和 W3110(pTrcdhaKLMgldA)
的单菌落在LB平板上划线 37℃培养12h,然后接
入装有100mLLB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在摇
床中37℃、200r/min培养过夜。
152 重组菌的好氧培养
  分别测量对照菌株 W3110(pTrc99A)、重组菌
株W3110(pTrcgldA)和 W3110(pTrcdhaKLMgldA)
种子液的菌密度 OD600,按发酵初始菌密度 OD600=
005取相应体积的种子液接入装有100mL好氧发
酵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中,在摇床中37℃、200
r/min培养至OD600在04~06之间,加入终浓度为
02mmol/LIPTG诱导并转入 30℃、200r/min培
养,定时测定菌密度。
153 重组菌的厌氧培养
  分别测量对照菌株 W3110(pTrc99A)、重组菌
株W3110(pTrcgldA)和 W3110(pTrcdhaKLMgldA)
种子液的菌密度 OD600,按发酵初始菌密度 OD600=
02取相应体积的种子液收集菌体后接入装有
100mL厌氧发酵培养基的100mL血清瓶中,在摇
床中30℃、200r/min培养96h,定时测定菌密度。
16 测定方法
  甘油含量测定:采用戴安 Ultimate3000高效液
相色谱系统,汉邦NH2色谱柱,检测器为示差折光检
测器,流动相为V(乙腈)∶V(水)=80∶20[12]。
  有机酸含量测定:采用戴安 Ultimate3000高效
液相色谱系统,戴安有机酸色谱柱,检测器为示紫
外检测器,检测波长 210nm,流动相为 25mmol/L
Na2SO4溶液。
  生物量测定:取适量发酵液稀释至一定浓度
后,测定OD600值。菌体干质量(DCW)与 OD600之
间的关系为每 OD600对应的菌体干质量浓度为
0373g/L[13]。
2 结果与讨论
21 含甘油脱氢酶基因gldA重组质粒的构建
  以大肠杆菌基因组为模板,利用合成的引物P1
和P2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
增片段,扩增的DNA片段长约11kb。将该片段纯
化和酶切后,插入载体 pTrc99A的 XbaI和 PstI酶
切位点间。用所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DH5α,转化子涂布于含100μg/mL氨苄青霉素的
LB平板,提取阳性重组子质粒。重组质粒经酶切验
证,结果如图1所示,该质粒命名为pTrcgldA。
1为DNAMarkerDL15000;2为对照质粒pTrc99A;
3、4为重组质粒pTrcgldA;5为DNAMarkerDL2000
图1 重组质粒pTrcgldA酶切鉴定
Fig.1 RestrictionenzymaticanalysisofplasmidpTrcgldA
  将重组质粒 pTrcgldA转化进入大肠杆菌
W3110中,挑取单菌落接入 LB液体培养基培养,
IPTG诱导后的菌液经超声破碎细胞后,上清液经
SDSPAGE蛋白质电泳分析,结果如图 2所示。由
图2可知:重组菌的破碎上清液中出现 1条约为
39×104的特异性条带,与理论值387×104一致。
同时测得重组菌破碎上清液中甘油脱氢酶活性为
15U/mL,而对照菌的破碎上清液中并没有检测到
甘油脱氢酶的活性,说明甘油脱氢酶基因gldA在重
组菌中已获得成功表达。
22 含甘油脱氢酶基因gldA和二羟丙酮激酶基因
dhaKLM重组质粒的构建
  以大肠杆菌基因组为模板,利用合成的引物P3
和 P4进行 PCR扩增,通过琼脂糖电泳检测扩增片
段,扩增的DNA片段长度约为32kb,片段插入载
体pTrcgldA并转化入大肠杆菌 DH5α,转化子涂布
16 第5期   魏 淼等:共表达甘油脱氢酶和二羟丙酮激酶对大肠杆菌生长及甘油代谢的影响
\\DZ19\D\孙桂云\生物加工2011\第5期\SW1105.PS 6校样 排版:孙桂云 修改日期:2011/09/28
M为标准蛋白;1为对照菌W3110;2为重组菌W3110(pTrcgldA)
图2 重组大肠杆菌W3110(pTrcgldA)细胞的
SDSPAGE电泳分析
Fig.2 SDSPAGEanalysisofrecombinantproteinGldA
于含100μg/mL氨苄青霉素的 LB平板,提取阳性
重组子质粒。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结果如图3所
示,重组质粒命名为pTrcdhaKLMgldA。
1为DNAMarkerDL15000;2为重组质粒pTrcdhaKLMgldA
图3 重组质粒pTrcdhaKLMgldA酶切鉴定
Fig.3 Restrictionenzymeanalysisofplasmid
pTrcdhaKLMgldA
将重组质粒 pTrcdhaKLMgldA转化进入大肠杆
菌W3110中,挑取单菌落接入LB液体培养基培养,
IPTG诱导后的菌液经超声破碎细胞后,上清液经
SDSPAGE蛋白质电泳分析,结果见图4。由图4可
知:重组菌的破碎上清液中出现 23×104、39×
104、51×104的特异性条带,与理论值2264×104
(DhaL)、3822×104(DhaK)、3872×104(GldA)、
5146×104(DhaM)一致,说明 gldA基因和 dhaKLM
基因在重组菌中均能过量表达。检测到重组菌的
破碎上清液中甘油脱氢酶和二羟丙酮激酶的活力
分别为 031和 036U/mL,酶蛋白的比活力达到
417和484U/mg。而在对照菌的破碎上清液中没
有检测到明显的甘油脱氢酶和二羟丙酮激酶活力。
M为标准蛋白;1为W3110(pTrc99A);
2为W3110(pTrcdhaKLMgldA)
图4 重组大肠杆菌W3110(pTrcdhaKLMgldA)细胞的
SDSPAGE电泳分析
Fig.4 SDSPAGEanalysisofrecombinant
proteinDhakLM GldA
23 重组菌生长及甘油代谢特性
231 好氧生长及甘油代谢特性
图5 gldA及dhaKLM基因的表达对
大肠杆菌好氧生长的影响
Fig.5 EfectsofexpressinggldAanddhaKLMon
growthofE.coliunderaerobiccondition
  对重组菌进行好氧发酵实验,以考察共表达甘
油脱氢酶及共表达二羟丙酮激酶对大肠杆菌好氧
生长及甘油代谢的影响,结果如图5和图6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仅表达甘油脱氢酶对大肠杆菌好
氧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重组菌 W3110
(pTrcgldA)的最高菌密度与对照菌株相差不大;而
共表达甘油脱氢酶和二羟丙酮激酶可以明显促进
大肠杆菌的生长,重组菌 W3110(pTrcdhaKLMgldA)
26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9卷 
\\DZ19\D\孙桂云\生物加工2011\第5期\SW1105.PS 6校样 排版:孙桂云 修改日期:2011/09/28
的最高菌密度比对照菌株提高接近1倍,OD600达到
了95。
由图 6可以看出:重组菌 W3110(pTrcdhaK
LMgldA)利用甘油最多,达到29g/L,比对照菌株
提高了17%;而重组菌W3110(pTrcgldA)的甘油利
用量最少,仅为19g/L,比对照菌株降低了20%。
综合图5和图6结果分析,共表达甘油脱氢酶和二
羟丙酮激酶在好氧条件下提高了重组菌利用甘油
合成菌体的效率,在利用等量甘油的情况下,重组
菌W3110(pTrcdhaKLMgldA)的最高菌密度比对照
菌株提高了70%。
图6 gldA及dhaKLM基因的表达对大肠杆菌
好氧甘油利用的影响
Fig.6 EfectsofexpressinggldAanddhaKLM
onglycerolmetabolicofE.coli
underaerobiccondition
232 厌氧生长及甘油代谢特性
  对重组菌进行厌氧发酵实验,以考察共表达甘
油脱氢酶及共表达二羟丙酮激酶对大肠杆菌厌氧
生长及甘油代谢的影响,结果见图7~图9。
图7 基因gldA和dhaKLM的表达对
大肠杆菌厌氧生长的影响
Fig.7 EfectsofexpressinggldAanddhaKLMongrowth
ofE.colibyunderanaerobiccondition
  由图7可以看出: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共表达甘
油脱氢酶及表达二羟丙酮激酶对于大肠杆菌的生
长均有一定的影响。重组菌W3110(pTrcdhaKLMgl
dA)的最高菌密度最低,仅为对照菌株的50%,在厌
氧条件下其生长并没有表现出优势。这一现象可
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由于 gldA基因和
dhaKLM基因的共表达消耗了大量的氨基酸和能量
供体,而影响重组菌的菌体合成;其二,甘油经甘油
脱氢酶和二羟丙酮激酶催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的
速率过快,导致胞内积累的磷酸二羟丙酮进入丙酮
醛代谢途径生成可以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
乳醛[14]。
图8 gldA及dhaKLM基因的表达对大肠杆菌
厌氧甘油代谢的影响
Fig.8 EfectsofexpressinggldAanddhaKLMonglycerol
metabolicofE.coliunderanaerobiccondition
图9 基因gldA及dhaKLM的表达对大肠杆菌
厌氧代谢的影响
Fig.9 EfectsofexpressinggldAanddhaKLM
onmetabolicofE.coliunder
anaerobiccondition
由图8可以看出:在厌氧条件下,仅共表达甘油
脱氢酶并没有提高大肠杆菌利用甘油的能力,重组菌
W3110(pTrcgldA)利用甘油的能力较弱,每克干菌体
消耗甘油454g,仅为对照菌株的58%;共表达甘油
脱氢酶及二羟丙酮激酶可以明显提高大肠杆菌利用
甘油的能力,重组菌 W3110(pTrcdhaKLMgldA)每克
36 第5期   魏 淼等:共表达甘油脱氢酶和二羟丙酮激酶对大肠杆菌生长及甘油代谢的影响
\\DZ19\D\孙桂云\生物加工2011\第5期\SW1105.PS 6校样 排版:孙桂云 修改日期:2011/09/28
菌体消耗甘油1108g,比对照菌株提高了42%。在
好氧及厌氧发酵过程中,重组菌W3110(pTrcgldA)的
甘油利用能力均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有所减弱,原因可
能是重组菌W3110(pTrcgldA)的二羟丙酮激酶活性
不高,导致具有细胞毒性的二羟丙酮被甘油脱氢酶通
过其逆反应被转化成为甘油,从而影响重组菌对甘油
的利用[15]。
  由图9可以看出:厌氧发酵96h时,对照菌株
的代谢产物中乳酸、乙酸和丁二酸的量分别为
161、384和05g/L;重组菌 W3110(pTrcgldA)和
W3110(pTrcdhaKLMgldA)的代谢产物中乳酸量明
显降低,代谢产物以乙酸为主,其中重组菌 W3110
(pTrcgldA)产酸最多,乳酸、乙酸和丁二酸的量分别
为011、697和 02g/L,乙酸约占 95%;重组菌
W3110(pTrcdhaKLMgldA)产酸最少,乳酸、乙酸和
丁二酸的量分别为023、165和035g/L,乙酸约
占75%。这可能是由于在厌氧条件下,重组菌需要
通过乙酸合成途径生成更多的 ATP以满足蛋白过
量表达和菌体生存的能量需求,从而致使其代谢产
物中乙酸的含量明显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重组
菌W3110(pTrcgldA)的产酸量高于甘油消耗量是因
为采用的自诱导培养基中除甘油作为主要 C源外,
还含有少量乳糖和葡萄糖。
3 结论
  仅共表达甘油脱氢酶并不能促进大肠杆菌在
厌氧条件下代谢甘油的能力。共表达甘油脱氢酶
及二羟丙酮激酶在好氧条件下能明显提高大肠杆
菌利用甘油合成菌体的效率;在厌氧条件下,能提
高大肠杆菌代谢甘油的能力。
  在后期工作中可以采用好氧 厌氧两阶段发酵,
提高重组菌的甘油利用效率,并对大肠杆菌的代谢
途径进一步改造,以实现高附加值代谢产物的有效
积累。
参考文献:
[1] YazdaniSS,GonzalezR.Anaerobicfermentationofglycerol:a
pathtoeconomicviabilityforthebiofuelsindustry[J].CurOpin
Biotechnol,2007,18(3):213219.
[2] MaFangrui,HannaM A.Biodieselproduction:areview[J].
BioresTechnol,1999,70(1):115.
[3] McCoyM.Anunlikelyimpact:growthofbiodieselhasbigimpli
cationsfortheoleochemicalindustry[J].ChemEngNews,2005,
83:1920.
[4] BelBM,BriggsJR,CampbelRM,etal.Glycerinasarenew
ablefeedstockforepichlorohydrinproduction:theGTEprocess
[J].Clean,2008,36(8):657661.
[5] ZhangXueli,ShanmugamKT,IngramLO.Fermentationofglyc
erolto succinate by metabolicaly engineered strains of
Escherichiacoli[J].ApplEnvironMicrobiol,2010,76(8):
23972401.
[6] ShamsYS,GonzalezR.EngineeringEscherichiacolifortheefi
cientconversionofglyceroltoethanolandcoproducts[J].Metab
Eng,2008,10(6):340351.
[7] NielsenJ,ViladsenJ,LidénG.Bioreactionengineeringprinciples
[M].NewYork:Plenum,2003:6073.
[8] NeidhardtFC,BlochPL,SmithDavidF.Culturemediumfor
Enterobacteria[J].JBacteriol,1974,119(3):736747.
[9] JosephS,DavidWR.Molecularcloning[M].3rded.NewYork:
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Press,2001:15231574.
[10] 汪家政.蛋白质技术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247.
[11] KornbergHL,ReevesRE.Induciblephosphoenolpyruvatede
pendenthexosephosphotransferaseactivitiesinEscherichiacoli
[J].BiochemJ,1972,128:13391344.
[12] 陈菁,陈建华,周怡雯,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液中二
羟基丙酮和甘油的含量[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7,28
(3):170172.
[13] JungYK,LeeSY.Eficientproductionofpolylacticacidandits
copolymersbymetabolicalyengineeredEscherichiacoli[J].J
Biotechnol,2011,151(2):94101.
[14] ZhuY,LinEC.L1,2propanediolexitsmorerapidlythanLlact
aldehydefromEscherichiacoli[J].JBacteriol,1989,171(2):
862867.
[15] SubediKP,KimI,KimJ,etal.RoleofGldAindihydroxyacetone
andmethylglyoxalmetabolismofEscherichiacoliK12[J].FEMS
MicrobiolLet,2008,279(2):180187.
46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9卷 
\\DZ19\D\孙桂云\生物加工2011\第5期\SW1105.PS 6校样 排版:孙桂云 修改日期: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