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onstruction of xylose-utilizing recombinant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strain

代谢木糖重组谷氨酸棒杆菌的构建



全 文 :第 12卷第 2期
2014年 3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2 No􀆰 2
Mar􀆰 2014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4􀆰 02􀆰 006
收稿日期:2012-10-3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707405)
作者简介:张恒丽(1985—),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生物学,基因工程;蔡   恒 (联系人),副教授,E⁃mail: cheng@
njtech􀆰 edu􀆰 cn
代谢木糖重组谷氨酸棒杆菌的构建
张恒丽,蔡  恒, 汪  晨,张  凯,周志惠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南京 211800)
摘  要:为了使谷氨酸棒杆菌较好地利用木糖生产有机酸,将来自 Escherichia coli K 12的木糖异构酶基因 xylA构
建到表达载体 pXMJ19中,导入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中,成功表达了该酶基因。 结果表明:
重组菌株在以木糖为唯一 C源进行发酵时,木糖的消耗速率为 0􀆰 54 g / (L·h),木糖异构酶比酶活约为 0􀆰 54 U / mL;
在以木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糖为 C源进行发酵时,菌株优先利用葡萄糖,在葡萄糖完全消耗后,菌株开始有效利用木
糖;以木糖为唯一 C源进行两阶段发酵时,琥珀酸的收率可达(0􀆰 62±0􀆰 003)g / g。
关键词:谷氨酸棒杆菌;琥珀酸;木糖异构酶基因;木糖
中图分类号:Q7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4)02-0028-05
Construction of xylose⁃utilizing recombinant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strain
ZHANG Hengli,CAI Heng,WANG Chen,ZHANG Kai,ZHOU Zhihui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Nanjing Tech University,Nanjing 2118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construct a strain of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by using the xylose to produce
organic acids,the xylA gene from Escherichia coli K⁃12,encoding xylose isomerase,was integrated in the
expression vector of pXMJ19􀆰 The gene was expressed in the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 strain􀆰 The recombinant strain was capable of growth on xylose as a sole carbon source,the xylose
consumption rate was 0􀆰 54 g / ( L·h) 􀆰 The xylose isomerase activity reached 0􀆰 54 U / mL􀆰 In medium
containing glucose and xylose, the recombinant strain consumed glucose first, after the glucose was
consumped entirely,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xylose was started􀆰 The yield of succinate was (0􀆰 62 ±
0􀆰 003) g / g during the two⁃stage fermentation on xylose as a sole carbon source􀆰
Key words: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succinic acid;xylA;xylose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以石油为主体的化
石能源危机正日益严峻,可持续替代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
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废弃物
中,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利用酸
解或酶解的方法可将其转化为还原性糖,产生大量
的五碳糖(D 木糖和 L 阿拉伯糖)和六碳糖(葡萄
糖、半乳糖和甘露糖),其中六碳糖约占 2 / 3,五碳糖
约占1 / 3。 在半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中,D 木糖约
占 90%[1-3]。
谷氨酸棒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是工业生
产的优良菌株,对木质纤维素中的抑制物,如 4 羟
基苯甲酸、香草醛、丁香醛等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
利用木质纤维素降解成分方面具有极大的优
势[4-5]。 谷氨酸棒杆菌在进行工业生产时通常以葡
萄糖、蔗糖等作为底物,由于缺乏转化木糖的酶系
而不能有效地利用木糖,但能发酵其异构体木酮
糖[6],而木糖的利用是微生物利用木质纤维素类降
解组分生物转化为乙醇、琥珀酸等大宗化学品的一
个关键环节,因此构建可以利用木糖的谷氨酸棒杆
菌重组菌株极为重要。 当前,日本的 RITE 研究所
对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R木糖的利用进行了
研究,实验发现,将大肠杆菌的木糖异构酶和木酮
糖激酶基因整合至 C􀆰 glutamicum R 基因组上,可以
实现其代谢木糖的能力,在以 40 g / L 葡萄糖、20
g / L D 木糖和 10 g / L D 纤维二糖作为 C 源时,重
组菌株在 12 h可以将其完全消耗,且无碳代谢阻遏
效应的存在[7]。
笔者以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 为出发
菌株,通过克隆 E􀆰 coli K 12木糖异构酶基因 xylA,
将其连接于诱导型表达载体 pXMJ19 上,电转化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实现木糖的利用,
以期为后续的谷氨酸棒杆菌的进一步构建和改良
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菌株与质粒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
E􀆰 coli JM109 均为笔者所在实验室保藏,质粒
pXMJ19由德国科隆大学 A Burkovski教授惠赠。
1􀆰 2  酶与试剂
限制性内切酶、T4 DNA 连接酶、PCR 反应试
剂、Prime STAR DNA聚合酶及 DNA Marker,均购自
大连 Takara 公司;氯霉素,购自南京生兴生物技术
有限公司;酵母提取物、胰蛋白胨,Oxoid 公司产品;
其余为国产分析纯;引物合成与测序由南京金斯瑞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
1􀆰 3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1􀆰 3􀆰 1  培养基
培养菌体培养基为 LB(g / L):蛋白胨 10、酵母提
取物 5、NaCl 10、pH 7􀆰 0,固体培养基再加琼脂 20。
电转化所用 SOC 培养基(g / L):蛋白胨 20,酵
母提取物 5,NaCl 0􀆰 5,KCl 0􀆰 19,MgCl2·6H2O 0􀆰 2,
葡萄糖 3􀆰 6。
发酵用 BT 培养基 ( g / L ): ( NH4 ) 2 SO4 7,
KH2PO4 0􀆰 5,K2HPO40􀆰 5,MgSO4·7H2O 0􀆰 5,FeSO4·
7H2O 0􀆰 006,MnSO4·H2O 0􀆰 004,生物素 0􀆰 000 2,维
生素 B10􀆰 000 2。
发酵用 A培养基(g / L):尿素 2,酵母粉 2,酪蛋
白氨基酸 7,(NH4) 2SO47,KH2PO40􀆰 5,K2HPO40􀆰 5,
MgSO4·7H2O 0􀆰 5,FeSO4·7H2O 0􀆰 006,MnSO4·H2O
0􀆰 004,生物素 0􀆰 000 2,维生素 B10􀆰 000 2。
大肠杆菌培养用抗生素质量浓度为 50 μg / mL,
谷氨酸棒杆菌培养用抗生素质量浓度为 10 μg / mL 。
1􀆰 3􀆰 2  培养条件
1)种子培养条件   在平板中将一环菌接入至
装有 50 mL培养基的 250 mL 锥形瓶中,30 ℃、200
r / min培养 12 h。
2)有氧培养条件  将种子液按 5%的比例接种
到装有 100 mL培养基的 500 mL 锥形瓶中,30 ℃、
200 r / min培养。
3)厌氧培养条件   将有氧培养后的菌液室温
8 000 r / min离心 10 min,弃上清,用无菌水洗涤 2次
后用少量厌氧培养基重悬菌泥,并接入装有 50 mL培
养基的血清瓶中,通入 CO2气体 1 min,确保血清瓶中
为厌氧环境,30 ℃、150 r / min条件下厌氧发酵 18 h。
1􀆰 4  目的基因的克隆
DNA酶切、连接、转化和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
等基本基因操作技术参照文献[8]及有关公司提供
的操作手册进行,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制备参照文献
[9]。 基因组 DNA 提取采用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
司的试剂盒,PCR 反应采用 Biometra 公司 PCR 仪,
电转化采用 Bio⁃Rad公司高压脉冲电击转化仪。
1􀆰 5  目的基因 xylA的克隆
参照 NCBI 数据库中已公布的 E􀆰 coli K 12
xyl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含有 Hind III和 Xba I酶切
位点 及 其 保 护 碱 基 的 上 下 游 引 物。 F: 5′⁃
GATAAGCTTACCTGATTATGGAGTTCAAT⁃3′, 下 划
线部 分 为 引 入 的 Hind III 酶 切 位 点; R: 5′⁃
GATTCTAGACATATCGATCGTTCCTTAAA⁃3′, 下 划
线部分为引入的 Xba I酶切位点。
以 E􀆰 coli K 12 基因组 DNA 为模板,采用
Prime STAR DNA 聚合酶进行 PCR 扩增,50 μL 体
积反应体系为:上下游引物(100 pmol / μL)各 2 μL;
模板 DNA 0􀆰 5 μL;5 ×Prime buffer 10 μL;dNTP 4
μL;Prime STAR 0􀆰 5 μL;双蒸水 33 μL。
PCR循环参数为:预变性 95 ℃,5 min;(95 ℃,1
min,56 ℃,15 s,72 ℃,2 min),30个循环;72 ℃,10 min。
92  第 2期 张恒丽等:代谢木糖重组谷氨酸棒杆菌的构建
1􀆰 6  谷氨酸棒杆菌中木糖代谢途径的构建
将纯化的 PCR 产物和 pXMJ19 质粒分别使用
Hind III和 Xba I双酶切后进行连接、转化,通过酶切鉴
定阳性克隆子,命名为 pXMJ19 xylA。 将 pXMJ19
xylA电转化到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中,经氯
霉素抗性平板筛选后,提取质粒进行 PCR和酶切鉴定
阳性重组子,命名为 C􀆰 glutamicum NC 2。
1􀆰 7  木糖异构酶的活性检测
1􀆰 7􀆰 1  粗酶液的制备
取 5 mL 菌液于 4 ℃、5 000 r / min 离心 10 min
收集菌体,用无菌水洗涤 2 次后,菌体重悬于 1 mL
PBS(pH 7􀆰 2)缓冲液,于冰浴中超声破碎细胞,离心
取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1􀆰 7􀆰 2  酶活力的测定
酶活力测定采用半胱氨酸 咔唑法[10]。 PBS 缓
冲液(pH 7􀆰 2) 50 μL ,0􀆰 1 mol D 木糖 50 μL,10
mmol / L MnCl250 μL于 50 ℃反应 1 h 后,沸水浴终
止反应;取 50 μL立即加入 1􀆰 5%的半胱氨酸盐酸盐
0􀆰 2 mL,13 mol / L 的 H2 SO4 6 mL,混匀,25 ℃反应
30 min后于 540 nm处测定光吸收,根据木酮糖标准
曲线求得木酮糖含量。
在标准反应混合物中,酶活力单位(U)定义为
每分钟催化产生 1 μmol 木酮糖所需的酶量。
1􀆰 8  分析方法
1􀆰 8􀆰 1  菌体密度的测定
采用 UV 3000 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 )于 600 nm 处测定吸光
值 OD600。
1􀆰 8􀆰 2  糖浓度的测定
葡萄糖浓度采用 SBA 240C 型生物传感分析仪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测定,木糖浓度测定采
用 3,5 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11]。
1􀆰 8􀆰 3  发酵产物的测定
采用 HPLC 测定发酵产物,色谱条件:美国
Alltech 公司 Prevail Organic Acid 色谱柱(250 nm×
4􀆰 6 mm, 5 μm),柱温 室温,流动相 25 mmol / L
KH2PO4、pH 2􀆰 5,流速 1 mL / min,进样量 25 μL;检
测器为紫外,检测波长 215 nm [12]。
2  结果与讨论
2􀆰 1  目的基因 xylA的克隆
以 E􀆰 coli K 12基因组为模板,PCR 扩增的产
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显示,所克隆片段大小
约为 1􀆰 4 kb(图 1),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经过测序
分析,与 Genebank中已知基因序列一致。
M—λ EcoT14 I digest DNA Marker; 1—PCR product
图 1  木糖异构酶基因(xylA)PCR扩增产物
Fig􀆰 1  PCR product of xylA gene
2􀆰 2  重组菌株 C􀆰 glutamicum NC 2的构建
将酶切后的 xylA 片段和载体 pXMJ19 进行连
接,转化感受态 E􀆰 coli JM109,经氯霉素抗性平板筛
选,提取质粒通过 EcoRI单酶切验证,通过琼脂糖凝
胶电泳分析显示,酶切后的片段大小约为 8 kb,与预
期结果一致,结果见图 2。 将该重组质粒电转化到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中,经氯霉素抗性筛
选,提取质粒进行 EcoR I 单酶切鉴定,获得重组菌
株 C􀆰 glutamicum NC 2。
2􀆰 3  重组菌株 C􀆰 glutamicum NC 2对木糖的利用
在添加 20 g / L木糖或者葡萄糖的 BT发酵培养
基中,30 ℃、200 r / min 有氧培养 24 h,考察重组菌
株 C􀆰 glutamicum NC 2对木糖的利用情况,并与利
用葡萄糖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见图 3。
由图 3 可 知: 在 好 氧 条 件 下, 重 组 菌 株
C􀆰 glutamicum NC 2 与对照菌株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利用葡萄糖的生长情况大致相同,
但是在以木糖为唯一 C 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时,对照
菌株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 不能有效地利
用木糖生长,而重组菌株 C􀆰 glutamicum NC 2 经过
24 h的培养后其菌体生长量超过其利用葡萄糖的
菌体水平,木糖的消耗速率达到 0􀆰 54 g / (L·h),略
低于葡萄糖(0􀆰 62 g / (L·h)),经检测重组菌木糖异
构酶比酶活约为 0􀆰 54 U / mL。 表明 xylA 的基因表
03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 
M—λ EcoT14 I digest DNA Marker;
1—pXMJ19 xylA(+) / EcoR I
图 2  表达重组子 pXMJ19(+) xylA的酶切鉴定
Fig􀆰 2  EcoRI digest of recombinant
plasmid pXMJ19⁃xylA(+)
图 3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和
C􀆰 glutamicum NC 2利用葡萄糖或
木糖的生长情况
Fig􀆰 3  Growth of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 and
C. glutamicum NC⁃2 strain in mineral medium
containing either glucose or xylose
达使菌株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 具有利用
木糖生长的能力,拓宽了其底物利用范围。
2􀆰 4  重组菌株 C􀆰 glutamicum NC 2 利用混合糖
的生长情况
    在添加 12 g / L 木糖和 14 g / L 葡萄糖的 BT 发
酵培养基中,30 ℃、200 r / min 有氧培养 36 h,考察
重组菌株 C􀆰 glutamicum NC 2 利用混合糖的生长
情况,结果如图 4所示。
由图 4可知:在混合糖发酵过程中,重组菌株首
先利用葡萄糖,在发酵 24 h 时,葡萄糖几乎被消耗
完,而木糖为 9􀆰 8 g / L,仅消耗了 15%,发酵至 36 h
时,60%的木糖被利用,该结果表明,由于碳代谢阻
遏效应的存在[13 14],菌株不能够同时对葡萄糖和木
糖进行利用。
图 4  C􀆰 glutamicum NC 2利用混合糖的生长情况
Fig􀆰 4  Growth of C􀆰 glutamicum NC⁃2 strain in
mineral medium containing mixed sugar
2􀆰 5  重组菌株 C􀆰 glutamicum NC 2 的两阶段发
酵情况
    为了考察重组菌株利用木糖生产有机酸的情
况,本研究采用两阶段发酵模式,即利用添加 20 g / L
木糖的 100 mL A培养基,30 ℃、200 r / min培养 18 h
进行好氧发酵,然后通过添加 40 g / L 木糖的 50 mL
BT培养基,30 ℃、150 r / min 培养 18 h 进行厌氧发
酵产酸,结果如表 1所示。
由表 1可知:对照菌株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不能够以木糖作为唯一 C 源生产有机酸,而重
组菌株 C􀆰 glutamicum NC 2在厌氧条件下发酵 18 h
内,可消耗(26􀆰 0±0􀆰 08)g / L木糖,发酵产物主要是琥
珀酸,其收率可达到(0􀆰 62±0􀆰 003)g / g,与对照菌株相
同条件下消耗葡萄糖发酵结果大致相同。
在谷氨酸棒杆菌中,运输己糖主要通过磷酸转
移酶系统[15],但是机制尚不清楚,对于其他革兰氏
阳性菌中戊糖转运的机制已有报道[16]:比如,突变
的枯草芽胞杆菌通过 AraE 蛋白运输木糖,自身的
13  第 2期 张恒丽等:代谢木糖重组谷氨酸棒杆菌的构建
H+同向运输载体负责阿拉伯糖的转运[17];几种重
组的酿酒酵母菌株通过非特异性的单糖运输系统
吸收木糖,但是对木糖的亲和力比葡萄糖低将近
200倍[18]。 本研究则通过表达 xylA 基因实现了谷
氨酸棒杆菌对木糖的利用,表明在谷氨酸棒杆菌中
存在与木糖吸收有关的运输载体。
表 1  菌株两阶段发酵结果
Table 1  Results of two⁃stage fermentation
菌株 ρ(耗糖) /(g·L-1)
ρ(产物) / (g·L-1) 收率 / (g·g-1)
琥珀酸 乙酸 丙酮酸 琥珀酸 乙酸 丙酮酸
Δldh
(以葡萄糖为唯一 C源) 24􀆰 5±0􀆰 05 17􀆰 26±0􀆰 19 3􀆰 03±0􀆰 1 2􀆰 17±0􀆰 04 0􀆰 70±0􀆰 003 0􀆰 12±0􀆰 004 0􀆰 09±0􀆰 004
NC 2
(以木糖为唯一 C源) 26􀆰 0±0􀆰 08 16􀆰 05±0􀆰 11 3􀆰 1±0􀆰 06 0􀆰 82±0􀆰 06 0􀆰 62±0􀆰 003 0􀆰 12±0􀆰 008 0􀆰 03±0􀆰 006
Δldh
(以木糖为唯一 C源) — — — — — — —
3  结  论
以拓宽谷氨酸棒杆菌底物利用谱进行有机酸发
酵为目标,将 E􀆰 coli xylA 基因成功构建到诱导型表达
载体 pXMJ19,酶活测定证明转入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中的酶基因得到了活性表达。 实验
表明,该工程菌株 C􀆰 glutamicum NC 2 可以在木糖
为唯一 C源的培养基中进行生长,培养 24 h 后的菌
体生长量与利用葡萄糖的菌体水平基本相同,木糖的
消耗速率达到 0􀆰 54 g / (L·h),与葡萄糖消耗速率相比
略低。 在添加葡萄糖和木糖的 BT 培养基中发酵时,
重组菌优先利用葡萄糖,在葡萄糖完全消耗后开始有
效利用木糖,以木糖为唯一 C 源进行两阶段发酵时,
产物主要为琥珀酸,收率为(0􀆰 62±0􀆰 003)g / g。 木糖
异构酶对于木糖利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  Gong C S, Cao N J, Du J, et al􀆰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renewable resource[J] .Adv Biocehm Eng / Biotechnol,1999,65:
207⁃241􀆰
[ 2 ]   张颖,马瑞强,洪浩舟,等.重组运动发酵单胞菌的构建及木
糖利用特性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2009(7):160⁃165􀆰
[ 3 ]   Kawaguchi H,Sasaki M,Vertès A A,et al􀆰 Engineering of an L⁃
arabinose metabolic pathway in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J] .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8,77(5):1053⁃1062􀆰
[ 4 ]   Cheung S W,Anderson B C􀆰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municipal primary waste water solids [ J ] .
Bioresour Technol,1997,59:81⁃96􀆰
[ 5 ]   Sakai S, Tsuchida Y, Okion S, et al􀆰 Effect of lignocellulose⁃
derived inhibitors on growth of and ethanol production by growth⁃
arrested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R[J] . 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7,73(7):2349⁃2353􀆰
[ 6 ]   Blombach B, Seibold G M􀆰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nd applications for the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L⁃lysine production strains [ J] .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10,86(5):1313⁃1322􀆰
[ 7 ]   Sasaki M,Jojima T,Inui M,et al􀆰 Simultaneous utilization of D⁃
cellobiose, D⁃glucose, and D⁃xylose by recombinant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under oxygen⁃deprived conditions
[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8,81(4):691⁃699􀆰
[ 8 ]   萨姆布鲁克 J,拉塞尔 D W.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 􀆰 3 版.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2􀆰
[ 9 ]   余秉琦,沈徽,诸葛健.适用于异源 DNA高效整合转化的谷氨
酸棒杆菌电转化法[ 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25( 2):
78⁃81􀆰
[10]   Dische Z,Borenfreund E􀆰 A new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anddetermination of keto sugars and trioses [ J] . J
Biol Chem,1951,912:583⁃587􀆰
[11]   宁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册 [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1998􀆰
[12]   Liu R,Liang L,Chen K,et al􀆰 Fermentation of xylose to succinate
by enhancement of ATP supply in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 J] .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2, 94 ( 4):
959⁃968􀆰
[13]   Magasanik B􀆰 Catabolite repression[J] .Cold Spring Harbor Symp
Quant Biol,1961,26:249⁃256􀆰
[14]   Deutscher J􀆰 The mechanisms of 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 in
bacteria[J] .Curr Opin Microbiol,2008,11(2):87⁃93􀆰
[15]   Kotrba P,Inui M,Yukawa H􀆰 The ptsI gene encoding enzyme I of
the 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 of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1,289:1307⁃1313􀆰
[16]   Stülke J,Hillen W􀆰 Regulation of carbon catabolism in Bacillus
species[J] .Annu Rev Microbiol,2000,54:849⁃880􀆰
[17]   Krispin O,Allmansberger R􀆰 The Bacillus subtilis AraE protein
displays a broad substrate specificity for several different sugars
[J] .J Bacteriol,1998,180:3250⁃3252􀆰
[18]   Hamacher T,Becher J,Gárdonyi M,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xylose⁃transporting properties of yeast hexose transpor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xylose utilization [ J] . Microbiol, 2002, 148:
2783⁃2788􀆰
(责任编辑  荀志金)
23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