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12卷第 2期
2014年 3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2 No 2
Mar 2014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4 02 006
收稿日期:2012-10-3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707405)
作者简介:张恒丽(1985—),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微生物学,基因工程;蔡 恒 (联系人),副教授,E⁃mail: cheng@
njtech edu cn
代谢木糖重组谷氨酸棒杆菌的构建
张恒丽,蔡 恒, 汪 晨,张 凯,周志惠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南京 211800)
摘 要:为了使谷氨酸棒杆菌较好地利用木糖生产有机酸,将来自 Escherichia coli K 12的木糖异构酶基因 xylA构
建到表达载体 pXMJ19中,导入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中,成功表达了该酶基因。 结果表明:
重组菌株在以木糖为唯一 C源进行发酵时,木糖的消耗速率为 0 54 g / (L·h),木糖异构酶比酶活约为 0 54 U / mL;
在以木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糖为 C源进行发酵时,菌株优先利用葡萄糖,在葡萄糖完全消耗后,菌株开始有效利用木
糖;以木糖为唯一 C源进行两阶段发酵时,琥珀酸的收率可达(0 62±0 003)g / g。
关键词:谷氨酸棒杆菌;琥珀酸;木糖异构酶基因;木糖
中图分类号:Q7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4)02-0028-05
Construction of xylose⁃utilizing recombinant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strain
ZHANG Hengli,CAI Heng,WANG Chen,ZHANG Kai,ZHOU Zhihui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Nanjing Tech University,Nanjing 2118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construct a strain of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by using the xylose to produce
organic acids,the xylA gene from Escherichia coli K⁃12,encoding xylose isomerase,was integrated in the
expression vector of pXMJ19 The gene was expressed in the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 strain The recombinant strain was capable of growth on xylose as a sole carbon source,the xylose
consumption rate was 0 54 g / ( L·h) The xylose isomerase activity reached 0 54 U / mL In medium
containing glucose and xylose, the recombinant strain consumed glucose first, after the glucose was
consumped entirely,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xylose was started The yield of succinate was (0 62 ±
0 003) g / g during the two⁃stage fermentation on xylose as a sole carbon source
Key words: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succinic acid;xylA;xylose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以石油为主体的化
石能源危机正日益严峻,可持续替代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
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废弃物
中,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利用酸
解或酶解的方法可将其转化为还原性糖,产生大量
的五碳糖(D 木糖和 L 阿拉伯糖)和六碳糖(葡萄
糖、半乳糖和甘露糖),其中六碳糖约占 2 / 3,五碳糖
约占1 / 3。 在半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中,D 木糖约
占 90%[1-3]。
谷氨酸棒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是工业生
产的优良菌株,对木质纤维素中的抑制物,如 4 羟
基苯甲酸、香草醛、丁香醛等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
利用木质纤维素降解成分方面具有极大的优
势[4-5]。 谷氨酸棒杆菌在进行工业生产时通常以葡
萄糖、蔗糖等作为底物,由于缺乏转化木糖的酶系
而不能有效地利用木糖,但能发酵其异构体木酮
糖[6],而木糖的利用是微生物利用木质纤维素类降
解组分生物转化为乙醇、琥珀酸等大宗化学品的一
个关键环节,因此构建可以利用木糖的谷氨酸棒杆
菌重组菌株极为重要。 当前,日本的 RITE 研究所
对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R木糖的利用进行了
研究,实验发现,将大肠杆菌的木糖异构酶和木酮
糖激酶基因整合至 C glutamicum R 基因组上,可以
实现其代谢木糖的能力,在以 40 g / L 葡萄糖、20
g / L D 木糖和 10 g / L D 纤维二糖作为 C 源时,重
组菌株在 12 h可以将其完全消耗,且无碳代谢阻遏
效应的存在[7]。
笔者以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 为出发
菌株,通过克隆 E coli K 12木糖异构酶基因 xylA,
将其连接于诱导型表达载体 pXMJ19 上,电转化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实现木糖的利用,
以期为后续的谷氨酸棒杆菌的进一步构建和改良
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菌株与质粒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
E coli JM109 均为笔者所在实验室保藏,质粒
pXMJ19由德国科隆大学 A Burkovski教授惠赠。
1 2 酶与试剂
限制性内切酶、T4 DNA 连接酶、PCR 反应试
剂、Prime STAR DNA聚合酶及 DNA Marker,均购自
大连 Takara 公司;氯霉素,购自南京生兴生物技术
有限公司;酵母提取物、胰蛋白胨,Oxoid 公司产品;
其余为国产分析纯;引物合成与测序由南京金斯瑞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
1 3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1 3 1 培养基
培养菌体培养基为 LB(g / L):蛋白胨 10、酵母提
取物 5、NaCl 10、pH 7 0,固体培养基再加琼脂 20。
电转化所用 SOC 培养基(g / L):蛋白胨 20,酵
母提取物 5,NaCl 0 5,KCl 0 19,MgCl2·6H2O 0 2,
葡萄糖 3 6。
发酵用 BT 培养基 ( g / L ): ( NH4 ) 2 SO4 7,
KH2PO4 0 5,K2HPO40 5,MgSO4·7H2O 0 5,FeSO4·
7H2O 0 006,MnSO4·H2O 0 004,生物素 0 000 2,维
生素 B10 000 2。
发酵用 A培养基(g / L):尿素 2,酵母粉 2,酪蛋
白氨基酸 7,(NH4) 2SO47,KH2PO40 5,K2HPO40 5,
MgSO4·7H2O 0 5,FeSO4·7H2O 0 006,MnSO4·H2O
0 004,生物素 0 000 2,维生素 B10 000 2。
大肠杆菌培养用抗生素质量浓度为 50 μg / mL,
谷氨酸棒杆菌培养用抗生素质量浓度为 10 μg / mL 。
1 3 2 培养条件
1)种子培养条件 在平板中将一环菌接入至
装有 50 mL培养基的 250 mL 锥形瓶中,30 ℃、200
r / min培养 12 h。
2)有氧培养条件 将种子液按 5%的比例接种
到装有 100 mL培养基的 500 mL 锥形瓶中,30 ℃、
200 r / min培养。
3)厌氧培养条件 将有氧培养后的菌液室温
8 000 r / min离心 10 min,弃上清,用无菌水洗涤 2次
后用少量厌氧培养基重悬菌泥,并接入装有 50 mL培
养基的血清瓶中,通入 CO2气体 1 min,确保血清瓶中
为厌氧环境,30 ℃、150 r / min条件下厌氧发酵 18 h。
1 4 目的基因的克隆
DNA酶切、连接、转化和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
等基本基因操作技术参照文献[8]及有关公司提供
的操作手册进行,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制备参照文献
[9]。 基因组 DNA 提取采用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
司的试剂盒,PCR 反应采用 Biometra 公司 PCR 仪,
电转化采用 Bio⁃Rad公司高压脉冲电击转化仪。
1 5 目的基因 xylA的克隆
参照 NCBI 数据库中已公布的 E coli K 12
xyl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含有 Hind III和 Xba I酶切
位点 及 其 保 护 碱 基 的 上 下 游 引 物。 F: 5′⁃
GATAAGCTTACCTGATTATGGAGTTCAAT⁃3′, 下 划
线部 分 为 引 入 的 Hind III 酶 切 位 点; R: 5′⁃
GATTCTAGACATATCGATCGTTCCTTAAA⁃3′, 下 划
线部分为引入的 Xba I酶切位点。
以 E coli K 12 基因组 DNA 为模板,采用
Prime STAR DNA 聚合酶进行 PCR 扩增,50 μL 体
积反应体系为:上下游引物(100 pmol / μL)各 2 μL;
模板 DNA 0 5 μL;5 ×Prime buffer 10 μL;dNTP 4
μL;Prime STAR 0 5 μL;双蒸水 33 μL。
PCR循环参数为:预变性 95 ℃,5 min;(95 ℃,1
min,56 ℃,15 s,72 ℃,2 min),30个循环;72 ℃,10 min。
92 第 2期 张恒丽等:代谢木糖重组谷氨酸棒杆菌的构建
1 6 谷氨酸棒杆菌中木糖代谢途径的构建
将纯化的 PCR 产物和 pXMJ19 质粒分别使用
Hind III和 Xba I双酶切后进行连接、转化,通过酶切鉴
定阳性克隆子,命名为 pXMJ19 xylA。 将 pXMJ19
xylA电转化到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中,经氯
霉素抗性平板筛选后,提取质粒进行 PCR和酶切鉴定
阳性重组子,命名为 C glutamicum NC 2。
1 7 木糖异构酶的活性检测
1 7 1 粗酶液的制备
取 5 mL 菌液于 4 ℃、5 000 r / min 离心 10 min
收集菌体,用无菌水洗涤 2 次后,菌体重悬于 1 mL
PBS(pH 7 2)缓冲液,于冰浴中超声破碎细胞,离心
取上清液即为粗酶液。
1 7 2 酶活力的测定
酶活力测定采用半胱氨酸 咔唑法[10]。 PBS 缓
冲液(pH 7 2) 50 μL ,0 1 mol D 木糖 50 μL,10
mmol / L MnCl250 μL于 50 ℃反应 1 h 后,沸水浴终
止反应;取 50 μL立即加入 1 5%的半胱氨酸盐酸盐
0 2 mL,13 mol / L 的 H2 SO4 6 mL,混匀,25 ℃反应
30 min后于 540 nm处测定光吸收,根据木酮糖标准
曲线求得木酮糖含量。
在标准反应混合物中,酶活力单位(U)定义为
每分钟催化产生 1 μmol 木酮糖所需的酶量。
1 8 分析方法
1 8 1 菌体密度的测定
采用 UV 3000 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 )于 600 nm 处测定吸光
值 OD600。
1 8 2 糖浓度的测定
葡萄糖浓度采用 SBA 240C 型生物传感分析仪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测定,木糖浓度测定采
用 3,5 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11]。
1 8 3 发酵产物的测定
采用 HPLC 测定发酵产物,色谱条件:美国
Alltech 公司 Prevail Organic Acid 色谱柱(250 nm×
4 6 mm, 5 μm),柱温 室温,流动相 25 mmol / L
KH2PO4、pH 2 5,流速 1 mL / min,进样量 25 μL;检
测器为紫外,检测波长 215 nm [12]。
2 结果与讨论
2 1 目的基因 xylA的克隆
以 E coli K 12基因组为模板,PCR 扩增的产
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显示,所克隆片段大小
约为 1 4 kb(图 1),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经过测序
分析,与 Genebank中已知基因序列一致。
M—λ EcoT14 I digest DNA Marker; 1—PCR product
图 1 木糖异构酶基因(xylA)PCR扩增产物
Fig 1 PCR product of xylA gene
2 2 重组菌株 C glutamicum NC 2的构建
将酶切后的 xylA 片段和载体 pXMJ19 进行连
接,转化感受态 E coli JM109,经氯霉素抗性平板筛
选,提取质粒通过 EcoRI单酶切验证,通过琼脂糖凝
胶电泳分析显示,酶切后的片段大小约为 8 kb,与预
期结果一致,结果见图 2。 将该重组质粒电转化到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中,经氯霉素抗性筛
选,提取质粒进行 EcoR I 单酶切鉴定,获得重组菌
株 C glutamicum NC 2。
2 3 重组菌株 C glutamicum NC 2对木糖的利用
在添加 20 g / L木糖或者葡萄糖的 BT发酵培养
基中,30 ℃、200 r / min 有氧培养 24 h,考察重组菌
株 C glutamicum NC 2对木糖的利用情况,并与利
用葡萄糖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见图 3。
由图 3 可 知: 在 好 氧 条 件 下, 重 组 菌 株
C glutamicum NC 2 与对照菌株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利用葡萄糖的生长情况大致相同,
但是在以木糖为唯一 C 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时,对照
菌株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 不能有效地利
用木糖生长,而重组菌株 C glutamicum NC 2 经过
24 h的培养后其菌体生长量超过其利用葡萄糖的
菌体水平,木糖的消耗速率达到 0 54 g / (L·h),略
低于葡萄糖(0 62 g / (L·h)),经检测重组菌木糖异
构酶比酶活约为 0 54 U / mL。 表明 xylA 的基因表
03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
M—λ EcoT14 I digest DNA Marker;
1—pXMJ19 xylA(+) / EcoR I
图 2 表达重组子 pXMJ19(+) xylA的酶切鉴定
Fig 2 EcoRI digest of recombinant
plasmid pXMJ19⁃xylA(+)
图 3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和
C glutamicum NC 2利用葡萄糖或
木糖的生长情况
Fig 3 Growth of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 and
C. glutamicum NC⁃2 strain in mineral medium
containing either glucose or xylose
达使菌株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 具有利用
木糖生长的能力,拓宽了其底物利用范围。
2 4 重组菌株 C glutamicum NC 2 利用混合糖
的生长情况
在添加 12 g / L 木糖和 14 g / L 葡萄糖的 BT 发
酵培养基中,30 ℃、200 r / min 有氧培养 36 h,考察
重组菌株 C glutamicum NC 2 利用混合糖的生长
情况,结果如图 4所示。
由图 4可知:在混合糖发酵过程中,重组菌株首
先利用葡萄糖,在发酵 24 h 时,葡萄糖几乎被消耗
完,而木糖为 9 8 g / L,仅消耗了 15%,发酵至 36 h
时,60%的木糖被利用,该结果表明,由于碳代谢阻
遏效应的存在[13 14],菌株不能够同时对葡萄糖和木
糖进行利用。
图 4 C glutamicum NC 2利用混合糖的生长情况
Fig 4 Growth of C glutamicum NC⁃2 strain in
mineral medium containing mixed sugar
2 5 重组菌株 C glutamicum NC 2 的两阶段发
酵情况
为了考察重组菌株利用木糖生产有机酸的情
况,本研究采用两阶段发酵模式,即利用添加 20 g / L
木糖的 100 mL A培养基,30 ℃、200 r / min培养 18 h
进行好氧发酵,然后通过添加 40 g / L 木糖的 50 mL
BT培养基,30 ℃、150 r / min 培养 18 h 进行厌氧发
酵产酸,结果如表 1所示。
由表 1可知:对照菌株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不能够以木糖作为唯一 C 源生产有机酸,而重
组菌株 C glutamicum NC 2在厌氧条件下发酵 18 h
内,可消耗(26 0±0 08)g / L木糖,发酵产物主要是琥
珀酸,其收率可达到(0 62±0 003)g / g,与对照菌株相
同条件下消耗葡萄糖发酵结果大致相同。
在谷氨酸棒杆菌中,运输己糖主要通过磷酸转
移酶系统[15],但是机制尚不清楚,对于其他革兰氏
阳性菌中戊糖转运的机制已有报道[16]:比如,突变
的枯草芽胞杆菌通过 AraE 蛋白运输木糖,自身的
13 第 2期 张恒丽等:代谢木糖重组谷氨酸棒杆菌的构建
H+同向运输载体负责阿拉伯糖的转运[17];几种重
组的酿酒酵母菌株通过非特异性的单糖运输系统
吸收木糖,但是对木糖的亲和力比葡萄糖低将近
200倍[18]。 本研究则通过表达 xylA 基因实现了谷
氨酸棒杆菌对木糖的利用,表明在谷氨酸棒杆菌中
存在与木糖吸收有关的运输载体。
表 1 菌株两阶段发酵结果
Table 1 Results of two⁃stage fermentation
菌株 ρ(耗糖) /(g·L-1)
ρ(产物) / (g·L-1) 收率 / (g·g-1)
琥珀酸 乙酸 丙酮酸 琥珀酸 乙酸 丙酮酸
Δldh
(以葡萄糖为唯一 C源) 24 5±0 05 17 26±0 19 3 03±0 1 2 17±0 04 0 70±0 003 0 12±0 004 0 09±0 004
NC 2
(以木糖为唯一 C源) 26 0±0 08 16 05±0 11 3 1±0 06 0 82±0 06 0 62±0 003 0 12±0 008 0 03±0 006
Δldh
(以木糖为唯一 C源) — — — — — — —
3 结 论
以拓宽谷氨酸棒杆菌底物利用谱进行有机酸发
酵为目标,将 E coli xylA 基因成功构建到诱导型表达
载体 pXMJ19,酶活测定证明转入 C glutamicum
ATCC13032 Δldh中的酶基因得到了活性表达。 实验
表明,该工程菌株 C glutamicum NC 2 可以在木糖
为唯一 C源的培养基中进行生长,培养 24 h 后的菌
体生长量与利用葡萄糖的菌体水平基本相同,木糖的
消耗速率达到 0 54 g / (L·h),与葡萄糖消耗速率相比
略低。 在添加葡萄糖和木糖的 BT 培养基中发酵时,
重组菌优先利用葡萄糖,在葡萄糖完全消耗后开始有
效利用木糖,以木糖为唯一 C 源进行两阶段发酵时,
产物主要为琥珀酸,收率为(0 62±0 003)g / g。 木糖
异构酶对于木糖利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 Gong C S, Cao N J, Du J, et al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renewable resource[J] .Adv Biocehm Eng / Biotechnol,1999,65:
207⁃241
[ 2 ] 张颖,马瑞强,洪浩舟,等.重组运动发酵单胞菌的构建及木
糖利用特性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2009(7):160⁃165
[ 3 ] Kawaguchi H,Sasaki M,Vertès A A,et al Engineering of an L⁃
arabinose metabolic pathway in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J] .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8,77(5):1053⁃1062
[ 4 ] Cheung S W,Anderson B C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municipal primary waste water solids [ J ] .
Bioresour Technol,1997,59:81⁃96
[ 5 ] Sakai S, Tsuchida Y, Okion S, et al Effect of lignocellulose⁃
derived inhibitors on growth of and ethanol production by growth⁃
arrested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R[J] . 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7,73(7):2349⁃2353
[ 6 ] Blombach B, Seibold G M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nd applications for the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L⁃lysine production strains [ J] .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10,86(5):1313⁃1322
[ 7 ] Sasaki M,Jojima T,Inui M,et al Simultaneous utilization of D⁃
cellobiose, D⁃glucose, and D⁃xylose by recombinant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under oxygen⁃deprived conditions
[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8,81(4):691⁃699
[ 8 ] 萨姆布鲁克 J,拉塞尔 D W.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 3 版.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2
[ 9 ] 余秉琦,沈徽,诸葛健.适用于异源 DNA高效整合转化的谷氨
酸棒杆菌电转化法[ 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25( 2):
78⁃81
[10] Dische Z,Borenfreund E A new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anddetermination of keto sugars and trioses [ J] . J
Biol Chem,1951,912:583⁃587
[11] 宁正祥.食品成分分析手册 [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1998
[12] Liu R,Liang L,Chen K,et al Fermentation of xylose to succinate
by enhancement of ATP supply in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 J] .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2, 94 ( 4):
959⁃968
[13] Magasanik B Catabolite repression[J] .Cold Spring Harbor Symp
Quant Biol,1961,26:249⁃256
[14] Deutscher J The mechanisms of carbon catabolite repression in
bacteria[J] .Curr Opin Microbiol,2008,11(2):87⁃93
[15] Kotrba P,Inui M,Yukawa H The ptsI gene encoding enzyme I of
the 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 of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1,289:1307⁃1313
[16] Stülke J,Hillen W Regulation of carbon catabolism in Bacillus
species[J] .Annu Rev Microbiol,2000,54:849⁃880
[17] Krispin O,Allmansberger R The Bacillus subtilis AraE protein
displays a broad substrate specificity for several different sugars
[J] .J Bacteriol,1998,180:3250⁃3252
[18] Hamacher T,Becher J,Gárdonyi M,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xylose⁃transporting properties of yeast hexose transpor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xylose utilization [ J] . Microbiol, 2002, 148:
2783⁃2788
(责任编辑 荀志金)
23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