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Absorption, Utiliz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ate 15N and Ammonium 15N in Populus Tomentosa Seedlings

毛白杨对15N-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利用及分配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028551 (2009) 032501205
毛白杨对15N2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利用及分配
董雯怡1  聂立水1  韦安泰1  李吉跃2 ,4  沈应柏3  张志毅3
(1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
21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
31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 41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
摘  要 :以毛白杨新无性系 50 号插条苗为试材 ,应用15 N 示踪技术研究在相同施氮量下毛白杨 ( Populus
tomentosa)苗木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下毛白杨苗木在施肥 1
周后对肥料氮的吸收呈逐渐上升趋势 ,并在施肥后 28d 达到最大值 , NO3215 N 处理苗木全氮量为 0167gΠ
株 , NH4215N 处理苗木全氮量为 0160gΠ株 ;吸收 NO3215N 为 0126gΠ株 ,吸收 NH4215 N 为 0112gΠ株 ,分别占苗
木全氮的比例 39115 %和 19195 %。毛白杨苗木对 2 种氮素的利用程度差异显著 ,在利用率最高时期 ,
NO3215N 利用率可达 25183 % ,约为 NH4215N(12103 %)的 2 倍。氮素在毛白杨各器官中分配差异显著 ,总
体趋势为叶 > 根 > 茎。叶中 NO3215N 的分配率显著高于 NH4215N。
关键词 :毛白杨 ;硝态氮 ;铵态氮 ;吸收量 ;氮肥利用率 ;分配率
收稿日期 :2008211212  接受日期 :2009212210
基金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006BAD24B04)
作者简介 :董雯怡 (19842) ,女 ,云南保山人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营养学。Tel :010262331604 ; E2mail :Dongwy2006 @1631com
通讯作者 :聂立水(19632) ,男 ,河北藁城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营养和土壤水。Tel :010262338103 ;E2mail : nielishui @sohu. com
张志毅 (19582)男 ,云南保山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遗传改良与生物技术。Tel :010262338502 ; E2mail : Zhangzy @
bjfu. edn. cn
THE ABSORPTION, UTILIZ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ATE 15 N AND
AMMONIUM 15 N IN Populus Tomentosa SEEDLINGS
DONG Wen2yi1  NIE Li2shui1  WEI An2tai1  LI Ji2yue2 ,4  SHEN Ying2bai3  ZHANG Zhi2yi3
(11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mbating , Ministry of Education ,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3 ;
21 Key Laboratory for Silviculture and Conservation , Ministry of Education ,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3 ;
31 Key Laboratory for Genetics and Breeding in Forest Trees and Ornamental Plants , Ministry of Education ,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3 ;
41 College of Forestry ,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Guangzhou ,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 (NO -3 ,NH+4 ) on the absorption , 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itrogen on
Populus tomentosa seedlings (clone 50)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15N trace techniqu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pulus
tomentosa seedlings had the same nithrogen take up pattern : tissue nitrogen content grew up after fertilization , remarkbaly
rising up after one week and reached peak after 28 days. Although the treatments are different , the tissue N content was about
the same between 016 g·plant - 1 to 0167 g·plant - 1 . The maximum absorption of NO3 - 15N and NH4 - 15N was 0126 g·plant - 1
and 0112 g·plant - 1 , which accounted for 39115 % and 19195 % of total nitrogen , respectively. Th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NUE) of two nitrogen sources varied gignificantly. The maximum NUE of NO3 - 15N reached 25183 % , nearly twice of that of
NH4 - 15N (12103 %) . Hence we conclude that Populus tomentosa seedlings (clone 50) prefer to absorb NO3 - . Nitrogen
distribution rate changed obviously among different organs and the trend was leaf > root > stem. In the leaf , the distribution of
NO3 - 15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H4 - 15N.
Key words : Populus tomentosa ; nitrate nitrogen ; ammonia nitrogen ; absorption ;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 distribution rate
105 核 农 学 报 2009 ,23 (3) :501~505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毛白杨 ( Populus tomentosa)作为我国北方优良乡土
杨树 ,生长迅速、材质优良 ,是华北地区速生丰产用材
林 ,也是农田防护林和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1 ] 。氮是
植物体内几种重要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核酸
等的重要组分 ,是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元素之一[2 ] 。
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都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
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3 ] 。虽然铵态氮
(NH42N)和硝态氮 (NO32N) 均是植物吸收的 2 种重要
不同形态氮素 ,然而不同植物对这 2 种不同形态氮素
的利用率不同[4 ] 。目前国外对杨树施肥研究结果表
明 ,一般情况下 ,氮肥对杨树总是有效的[5 ,6 ] 。我国对
毛白杨施肥的相关研究表明 ,氮肥能明显促进毛白杨
生长[7 ] 。目前 ,对毛白杨施肥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
氮磷钾养分的配比 ,及不同施肥量的增产效益和经济
效益等方面[7~9 ] ,而关于毛白杨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
收、运转、分配及利用未见报道。为此 ,本试验应用15 N
示踪技术研究在相同施氮量下毛白杨苗木对不同形态
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 ,以期为毛白杨氮肥的合
理施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供试苗木为毛白杨新无性系 83 号枝接苗 (接炮
捻) 。土壤容重 1145gΠcm3 ,土壤养分状况 :全氮 110gΠ
kg ,有效磷 115mgΠkg ,速效钾 75mgΠkg ,有机质 14157gΠ
kg。挑选健壮、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盆栽苗于 2007 年
3 月盆插成苗。标记肥料为15 N2双标记硝酸铵 ,丰度
10119 % ,由上海化工研究院提供。
112  方法
盆栽试验在北京林业大学苗圃进行。每盆土壤干
重为 15kg。2007 年 3 月底将毛白杨小苗移栽到 330mm
×300mm 白色塑料花盆中 ,每盆 1 株 ,放入温室培养。
6 月 10 日对苗木进行施肥。处理 1 :每盆施纯氮 2g ,相
当于 NH4NO3 517142g ,对 NH4NO3 中的 NO32N 做标记 ,
记为标记 NO3215N 肥 ,同时施入硝化抑制剂 (22氯26 吡
啶) 2g。处理 2 : 每盆施纯氮 2g , 相当于 NH4NO3
517142g ,对 NH4NO3 中的 NH42N 做标记 , 记为标记
NH4215N 肥 ,同时施入硝化抑制剂 (22氯26 吡啶) 2g。每
个处理 12 个重复 ,共计 24 盆苗木。
113  采样及测定
施肥后每隔 7、14、28 和 56d 进行采样。每次每个
处理取样 3 株 ,共 6 株。单株解析为根、茎、叶 3 部分。
样品用自来水洗净后 ,蒸馏水冲洗 3 次 ,晾干后于
105 ℃~110 ℃下杀青 30min ,后于 65 ℃烘 48h ,称重。
同时用不锈钢电磨粉碎 ,过 0125mm 筛 ,用凯氏定氮法
测定[10 ]根、茎、叶 3 部分全氮含量。全氮含量各部位15
N 丰度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用 MAT2
251 质谱仪测定。
计算公式如下 :
器官吸收标记肥料量 (g) =
器官干重 (g) ×器官的氮 %×器官15N 原子百分超 ( %)
标记肥料15N 原子百分超 ( %)
苗木吸收标记肥料量 (g) = 各器官吸收标记肥料量之和
苗木吸收土壤氮量 (g) = 苗木全氮量 - 苗木吸收标记硝态
氮肥量2苗木吸收标记铵态氮肥量
氮肥利用率 ( %) =
苗木吸收标记肥料量 (g)
施用的标记肥料量 (g) ×标记肥料的氮 % ×100
各器官吸收15N 分配率 ( %) =
各器官吸收标记15N 肥料量
苗木吸收标记15N 肥料量 ×100
114  数据分析
采用 Excel2003 软件完成全部数据处理和作图 ,
SPSS1510 统计软件进行 ANOVA 分析 ,并用 Duncan 检
验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1  毛白杨苗木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
21111  毛白杨苗木含氮量的变化  毛白杨苗木施用
标记的肥料后不同天数对 2 种形态氮素的吸收见表
1。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不同处理的苗木 ,全氮量均呈
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施肥后 28d 左右 ,苗木氮素
累积量达到最大值。NO3215N 处理 ,含氮量从施肥后 7d
的 0119gΠ株增至 28d 时的 0167gΠ株 ; NH4215 N 处理 ,含
氮量从 0113gΠ株增至 0160gΠ株。其后各处理苗木全氮
量有不同程度的消耗 , 至 56d 时 , NO3215 N 处理为
0158gΠ株 ;NH4215 N 处理为 0151gΠ株。总体较 28d 时下
降幅度不大 ,维持在较高水平。
21112  毛白杨苗木对土壤氮的吸收  如表 1 所示 ,不
同处理下毛白杨苗木吸收土壤氮量也呈现出一定的动
态变化。施肥后 7d ,苗木吸收土壤氮量值都较低 ,但
占全氮量的比例极高。NO3215 N 处理苗木吸收土壤氮
量为 0113gΠ株 ,占苗木全氮比例的 69128 % ;NH4215 N 处
理吸收土壤氮为 0107gΠ株 ,占全氮含量的 55126 %。至
施肥后 14d ,虽然吸收土壤氮量有一定增加 ,但变化幅
度较小。从施肥后 14d 至 28d ,苗木吸收土壤氮量增加
205 核 农 学 报 23 卷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较快 ,28d 时达到最大值 , NO3215 N 处理为 0129gΠ株 ,
NH4215N 处理为 0122gΠ株。但随时间的推移 ,毛白杨苗
木吸收土壤氮所占植株全氮的比率逐渐下降 ,施肥后
56d , NO3215 N 处 理 为 40158 % , NH4215 N 处 理 为
32145 %。对于 2 种处理来说 ,NO3215 N 处理的苗木吸
收土壤氮高于 NH4215N 处理苗。
表 1  毛白杨苗木施肥后对不同15N2氮肥吸收的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absorption to different 15N2fertilizers by P. tomentosa seedlings after fertilization
项目
item
处理
treatment
施肥后天数 days after fertilization (d)
7 14 28 56
苗木全氮 NO3215N 0119 ±0103 0134 ±0102 0167 ±0103 0158 ±0102
plant total nitrogen(gΠplant) NH4215N 0113 ±0103 0123 ±0106 0160 ±0103 0151 ±0101
吸收土壤氮 NO3215N 0113 ±0101 0118 ±0102 0129 ±0102 0123 ±0102
nitrogen derive from soil (gΠplant) NH4215N 0107 ±0102 0107 ±0103 0122 ±0102 0116 ±0101
吸收土壤氮占苗木全氮百分率 NO3215N 69128 ±3141 53137 ±7159 43107 ±1140 40158 ±3113
percentage of soil nitrogen recovery in plant total nitrogen( %) NH4215N 55126 ±0116 28120 ±4165 36107 ±2104 32145 ±3116
注 :Mean ±SE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 ,下同。
Note :The data are was shown as Mean ±SE , the same as following.
212  毛白杨苗木对 2 种形态氮素的吸收与利用
21211  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动态  从图 1 可看出 ,毛
白杨苗木对不同形态氮的吸收与全株的氮素含量变化
趋势一致。施肥后 7d ,苗木对 2 种氮的吸收较少 ,占
全株氮素比例较低。吸收NO3215N 为 0104gΠ株 ,为全氮
量的 21188 % ;吸收 NH4215 N 为 0102gΠ株 ,为苗木全氮
的 12163 %。之后吸收量逐渐增大 ,占苗木全氮比例
也随之增加 ,14d 至 28d ,由于苗木生长 ,对 2 种氮的需
要迅速上升 ,吸收能力加强 ,吸收速率加快 ,施肥后
28d ,苗木吸收标记氮达最大值 ,NO3215 N 为 0126gΠ株 ,
NH4215N 为 0112gΠ株 ,占苗木全氮的比例较大 ,分别为
39115 %和 19195 %。之后苗木对 2 种氮吸收降低 ,56d
时吸收 NO3215 N 和 NH4215 N 分别为 0124gΠ株和 0110gΠ
株 ,但下降较少 ,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由图 1 还可看
出 ,2 种处理中 ,施肥后 7d ,苗木吸收NO3215N 肥量和吸
收 NH4215 N 肥量接近 ,随时间的推移 ,苗木对 NO3215 N
的吸收显著高于对 NH4215 N 的吸收。整个试验期 ,苗
木对 NO3215N 的吸收值约为 NH4215N 的 2 倍。
21211  对不同形态标记氮肥的利用  氮肥利用率指
植物对氮肥中氮素吸收利用量占施用氮素总量的百分
率 ,其高低是衡量氮肥施用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指
标[4 ] 。表 2 方差分析表明 ,毛白杨苗木施肥后不同时
期对 2 种氮肥的利用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均呈先上升
后下降的趋势。施肥后 7d 和 14d ,苗木对 2 种肥料的
利用率差异较小 ( P > 0105) ,均处于较低水平。施肥
后 7d ,苗木对 NO3215 N 的利用率为 4117 % ,对 NH4215 N
的利用率为 1175 %。随着苗木生长 ,施肥后 14d ,其氮
肥利用率有所增加 ,但增加量较小。施肥后 28d ,毛白
图 1  毛白杨苗木对不同标记氮肥的吸收动态
Fig. 1  The dynamic change of absorption to different
15N2fertilizers by P. tomentosa seedlings
杨苗木对 2 种氮肥利用率均达到最大值 ,明显高于施
肥后其他时期 ( P < 0101) 。其中对 NO3215 N 利用率达
到 25183 % ;对 NH4215 N 利用率为 12103 %。至施肥后
56d ,苗木对 2 种肥料的利用率整体下降幅度较小 ( P
> 0105) ,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毛白杨苗木在施肥后不同时期 ,吸收 NO3215 N 都
高于吸收 NH4215N ,对 NO3215 N 平均利用率为 16143 % ,
对 NH4215N 仅 7108 % ,对 NO3215 N 的利用率为 NH4215 N
的 213 倍。
213  15N 在毛白杨各器官的分配率
各器官中15N 占全株15N 的百分率反应了肥料氮在
树体内的分布及其在各器官间运移的规律[11 ] 。由图
2、图 3、图 4 可看出 ,苗木吸收的肥料氮在其各部位分
配率差异较大。总体来看 ,在叶中的分配率最大 ,根茎
中的分配率相对较小。施肥后不同时期15 N 在各器官
中分配规律不同 ,这显然与毛白杨各器官的生长、代谢
305 3 期 毛白杨对15N2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利用及分配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表 2  毛白杨苗木对不同标记氮肥的利用
Table 2  Utilization rate to different 15N2fertilizers by P. tomentosa seedlings
处理
treatment
氮肥利用率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 %)
施肥后 7d
7days after fertilization
施肥后 14d
14days after fertilization
施肥后 28d
28days after fertilization
施肥后 56d
56days after fertilization
平均氮肥利用率
averag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
NO3215N 4117 ±0193Bc 11198 ±2112Bb 25183 ±1138Aa 24100 ±2157Aa 16143 ±0128
NH4215N 1175 ±0172Cb 4120 ±1184BCb 12103 ±2107Aa 10135 ±1121ABa 7108 ±1129
注 :同一行数据标相同字母为差异不显著 ;小写为 P = 0105 水平 ,大写为 P = 0101 水平。
Note :Data within each row , followed by the same letters indicate insignificant , small letter means P = 0105 , capital letter means P = 01011
特点密切相关。
如图 2 所示 ,15N 在毛白杨苗木根中的分配随时间
推移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施肥后 7d ,苗木根系对15 N
的累积量较大 ,NO3215 N 的分配率为 15149 % ;NH4215 N
的分配率为 33197 %。之后伴随着地上茎叶旺盛生
长 ,根系活力降低 ,15 N 累计量也随之降低 ,至施肥后
56d ,苗木根 NO3215 N 的分配率降至 6128 % ;NH4215 N 的
分配率降至 14116 %。由图 2 还可看出 ,相同施氮量
下 ,苗木根系对 NH4215N 的分配率都明显高于 NO3215 N
分配率 ,其值约为 NO3215 N 分配率的 2~3 倍。表明根
系对 NH4215 N 的利用大于 NO3215 N。这可能与硝态氮
容易在植株木质部移动有关[4 ] 。
图 2  15N 在毛白杨根中的分配率
Fig. 2  The dynamic change of 15N distribution
rate in root of P. tomentosa
由图 3 可看出 ,NO3215 N 和 NH4215 N 在茎中的分配
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在整个试验期 ,苗木茎中的 NO32
15N 约占全株的 9 % ,整体变化幅度较小 ,无显著差异。
而对于 NH4215 N 的运移有所不同。施肥后 7d ,NH4215 N
在植株茎中的分配率为 15156 % ,其后随着植株的生
长 ,NH4215 N 运移到其他器官 ,茎的分配率在施肥后
14d 至 28d 间下降较快 ,从 17148 %降至 8102 % ,在茎
中的残留较少。相对于其他器官 ,NO3215 N 和 NH4215 N
在茎中的分配率较低 ,苗木主要通过茎将吸收的氮素
输送到叶等旺盛生长的部位 ,茎中储存的氮素较少。
图 3  15N 在毛白杨茎中的分配率
Fig. 3  The dynamic change of 15N distribution
rate in stem of P. tomentosa
图 4  15N 在毛白杨叶中的分配率
Fig. 4  The dynamic change of 15N distribution
rate in leaf of P. tomentosa
氮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一般集中于生命活动最
活跃的部分。在毛白杨各个生长器官中 ,叶是生长及
代谢最旺盛的部位. 因此从图 4 可看出 ,叶中 NO3215 N
和NH4215N 的分配率都远远高于其他器官。NO3215 N
施肥后 7d 叶中分配率为 75159 % ,随着叶片旺盛生长 ,
分配率显著增加 ,在施肥后 56d 时叶中NO3215N 累积达
到全株的 86107 %。叶中 NH4215 N 的分配率随着时间
的推移及植株的生长呈现上升的规律 ,其值分别从施
肥后 7d 的 50147 %升至 56d 时 76192 %。NO3215N 的分
配率明显高于 NH4215 N 的分配率 ,这与叶片生理特点
405 核 农 学 报 23 卷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相关。研究认为在叶片中 ,液泡是养分的储存库 ,NO32
15N 可进入液泡暂时储存起来 ,因此叶片对 NO3215 N 的
积累大于 NH4215N[4 ] 。
3  讨论
养分含量取决于养分吸收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作
物生长过程中植株养分变化一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在作物生长初期 ,养分吸收速度大于干物质的积累速
度 ,植株养分含量上升 ,并在某一时期到达顶点 ;之后
植株干物质的积累速度大于养分吸收速度 ,养分含量
呈下降趋势[12 ,13 ] 。本研究中 ,不同处理下毛白杨苗木
全氮和吸收不同标记肥料氮的变化规律相同 ,施肥 7d
后肥料氮的吸收呈逐渐上升趋势 ,并在施肥后 28d 达
到最大值 , NO3215N 处理苗木全氮量达 0167gΠ株 , NH42
15 N 处理苗木全氮量达 0160gΠ株 ; 吸收 NO3215 N 为
0126gΠ株 ,吸收 NH4215 N 为 0112gΠ株 ,占苗木全氮的比
例分别为 39115 %和 19195 % , 随后略微下降。
关于苗木吸收肥料氮和土壤氮的问题 ,国内外有
过不少论述[14~17 ] ,左东峰[17 ] 等认为盆栽与田间相似 ,
苗木主要吸收土壤氮。本研究表明 ,毛白杨苗木在施
肥后 7d 以吸收土壤氮为主 ,约占全氮量的 55 %~
70 % ,其后吸收肥料量增加 ,土壤氮占全氮比例降至
36 %~43 %。在整个试验期中肥料氮的损失极大 ,利
用率较低 ,究其原因应为毛白杨苗木生长量不大 ,吸收
氮少 ,因而加大了淋失量。厉婉华、罗汝英[18 ] 等对黑
杨派无性系及湿地松苗进行15 N2氮肥测试结果也表
明 ,氮肥利用率相当低。由此可见 ,仅靠施化肥来满足
毛白杨苗木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施肥仅是增产的一
个方面 ,为达到增产目的 ,更重要的是培肥地力。
植物吸收 2 种形态氮素 ,即氧化态的 NO32N 和还
原态的 NH42N ,这是氮素区别于其他植物营养元素的
一个优势。2 种氮素在可选择的条件下 ,不同植物或
同一植物的不同生育阶段 ,其相对吸收量有明显差
异[4 ,19 ] 。研究认为大田作物中 ,一般烟草、棉花等旱作
物对 NO32N 的吸收较好 ,水稻则更多地吸收 NH42
N[19~23 ] 。本试验表明毛白杨苗木对 NO3215 N 的吸收较
好 ,吸收量最大时 ,利用率为 25183 % ,而 NH4215 N 利用
率仅约为 NO3215N 的 1Π2 ,即 12103 %。
植株吸收的氮素在各器官中分配差异较大 ,与各
时期生长中心关系密切[4 ] 。叶是毛白杨生长及代谢最
旺盛的部位 ,随植株生长 ,氮素不断累积 ,叶中 NO3215 N
和 NH4215N 的分配率都远远高于其他器官 ,且 NO3215 N
的分配率显著高于 NH4215 N。茎是 15 N 贮藏的“临时
库”,NO3215N 和 NH4215N 在茎中的分配率较低 ,苗木主
要通过茎将吸收的氮素输送到叶等生长旺盛的部位。
范志强[24 ]等在水曲柳上的研究表明根系为氮的主要
贮藏器官。Sanchez[25 ,26 ] 等也认为 ,梨树采收期施用氮
肥大多贮藏于根部 ,只有小部分贮藏在地上部的花芽
等器官。而本研究中 ,NO3215 N 和 NH4215 N 在根中的分
配率相对低于叶 ,储存的氮素主要供地上部分生长所
需 ,总体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各器官分配氮素趋势为
叶 > 根 > 茎。氮素在毛白杨植株体内的分布 ,集中于
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位。因此 ,氮素供应充分与否和
氮素营养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毛白杨植株的
生长发育状况 ,需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
[ 1 ]  王 彦 ,姜岳忠 ,吴晓星 ,李 琪 ,张佩云 ,王卫东. 毛白杨丰产栽
培实验报告[J ] . 山东林业科技 ,2001 (6) :1~6
[ 2 ]  赵登超 ,姜远茂 ,彭福田 ,张  进 ,张  序 ,隋  静 ,何乃波. 不同
施肥时期对冬枣15N 贮藏及翌年分配利用的影响 [J ] . 中国农业
科学 ,2006 ,39 (8) :1626~1631
[ 3 ]  陈龙池 ,廖利平 ,汪思龙 ,黄志群 ,高  洪. 酚类物质对杉木幼苗
15N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J ]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126 (5) :525~
532
[ 4 ]  奚振邦. 现代化学肥料学[M] .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3 ,6
[ 5 ]  李贻铨. 杨树生长的土壤条件[J ] . 土壤通报 ,1983 , (6) :17~22
[ 6 ]  曹帮华 ,巩其亮 ,齐  清. 三倍体毛白杨苗期不同配方施肥效应
的研究[J ]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2004 , 35 (4) :512~516
[ 7 ]  刘寿坡 ,朱占学 ,张  瑛. 毛白杨人工林施肥效应的初步研究
[J ] . 土壤学报 ,1988 ,19 (5) :219~222
[ 8 ]  孙时轩 ,张振江 ,孙小丽. 毛白杨在沙地造林的施肥量及其配比
[J ]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 ,19 (1) :31~36
[ 9 ]  姜岳忠 ,吴晓星 ,马  玲. 毛白杨苗期生长特性及需肥量研究
[J ]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8 (4) : 423~426
[10 ]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11 ]  徐季娥 ,林欲益 ,吕瑞江 ,陈 良 ,高占峰. 鸭梨秋施15N2尿素的吸
收与分配[J ] . 园艺学报 ,1993 ,20 (2) :145~149
[12 ]  宋海星 ,李生秀. 不同水、氮供应条件下夏玉米养分累积动态研
究[J ]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8 (4) :399~403
[13 ]  申丽霞 ,王 璞 ,张软斌.施氮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夏玉米产量及子粒
灌浆的影响[J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11(3) :314~319
[14 ]  Knowles R. Interpretation of Recent 15 N Studies of Nitrogen in Forest
Systems. Forest Soil and Forest Land Management ,1975 ,53~65
[15 ]  Gariglio N F , Pilarti R A , Baldi B L. Using nitrogen balance to
calculate fertilizer in strawberries[J ] . Hort Techonlogy , 2000 ,10 (1) :
147~150
[16 ]  林代炎 ,姚宝全 ,翁伯琦 ,林  琰. 15N 示踪法研究复混生物肥对
水稻肥效及其对茬后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J ] . 核农学报 ,2005 ,
19 (5) :379~381
(下转第 500 页)
505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9 ,23 (3) :501~50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表 1  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
Table 1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he immunosensor
抗原浓度
concentration
(μgΠml) 1ΔE(mV) 2ΔE(mV) 3ΔE(mV) 4ΔE(mV) 5ΔE(mV) RSD( %)
1 010482 010461 01047 010479 010475 117
5 010720 010710 01068 010715 010720 213
10 010828 010826 01080 010830 010815 115
15 010891 010880 01089 010877 010865 112
  稳定性是评价传感器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在本
试验中 ,将修饰好的电极在 4 ℃下干态放置 ,每隔 3~
5d 对同一浓度的甲基对硫磷抗原溶液进行检测 ,结果
表明电位在前 45d 基本保持不变 ,说明该传感器具有
较好的稳定性。
3  结论
本文利用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 ,将三巯基丙酸固
定在金电极上 ,通过 EDC和NHS 的活化将抗体成功固
定在自组装膜修饰的用三巯基丙酸法对抗体固定操作
简单 ,制备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范围宽 ,响应时间
短 ,并可以再生利用。缺点是灵敏度不够高 ,分析原因
是本试验所用抗体为多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的滴度
和亲和性均比单克隆抗体差 ,限制了传感器的灵敏度
与检测限。有报道的用甲基对硫磷单克隆抗体研制出
来免疫传感器检测限可达 0105ngΠml[11 ] 。目前本实验
室单克隆抗体正在制备过程中 ,其应用将大大提高本
文传感器的灵敏度 ,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 1 ]  张先恩. 生物传感器[M]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01~210
[ 2 ]  Ulman A. Formation and structure of self2assembled monolayers [J ] .
Chemical Reviews ,1996 (96) :1533~1554
[ 3 ]  李景弘 ,程广金 ,董绍俊. 一种新型有序超薄有机膜———自组膜
[J ] . 化学通报 ,1995 (10) : 11~18
[ 4 ]  杨生荣 ,任嗣利 ,张俊彦 ,张绪寿.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结构及其自
组装机理[J ]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 ,22 (3) :470~476
[ 5 ]  李敏健 ,戴小锋 ,刘仲明 ,蔡沛祥 ,白  燕. 基于硫堇衍生化自组
装膜的丙肝电化学免疫传感器[J ] . 分析化学研究报告 ,2001 ,12
(3) :1701~1704
[ 6 ]  冯春梁 ,孙 越 ,辛君华. 抗体在自组装单分子膜上的共价键固
定化及其传感性能研究 [J ]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 ,28 (2) :
198
[ 7 ]  冯春梁 ,刘媛媛 ,李亚男 ,于洪学 ,孙  越. 基于对羟基苯硫酚自
组膜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 ] . 传感器与微系统 , 2007 ,26 (5) :15~
17
[ 8 ]  唐点平 ,袁 若. 基于聚乙烯醇缩丁醛和金溶胶修饰的电位型铂
金免疫传感器的研制[J ]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 ,29 (5) :846~
847
[ 9 ]  Kandinalla V B , Neeta N S , Karanth N G. Regeneration of ethyl
parathion antibodies for repeated use in immunosensor a study on
dissociation of antigens from antibodies [ J ] .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 2004 (20) :903~906
[10 ]  袁 若 , 唐点平 ,柴雅琴 ,张凌燕 ,刘  颜 ,钟  霞 ,戴建远. 高灵
敏电位型免疫传感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诊断技术研究[J ] .
中国科学 (B 辑)化学 ,2004 ,34 (4) :279~286
[11 ]  卢 澄. 甲基对硫磷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
士论文 ,2008 ,25
(上接第 505 页)
[17 ]  韦雍时 ,滕元新 ,卢秀娇 ,徐荣章 ,陶银周. 利用15N 标记肥料研究
硝化抑制剂及磷肥与氮肥配施对杉木苗的效果 [J ] . 浙江林学院
学报 ,1985 ,2 (1) :102~104
[18 ]  厉婉华 ,郭继善 ,郭雅琴 ,罗汝英. 黑杨派无性系和湿地松苗施用
15N 和 32P 标记肥料的试验[J ]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83 (3) :141
~146
[19 ]  胡霭堂. 植物营养学[M] .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2
[20 ]  Linda M W , Miner G W. Effect of urea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flue2cured
Tobacco[J ] . Agronomy Journal , 1982 ,74 :457~461
[21 ]  赵凤霞 ,姜远茂 ,彭福田 ,高相彬 ,刘丙花 ,王海云 ,赵  林. 甜樱
桃对15N 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J ]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
19 (3) :686~690
[22 ]  谷海红 ,刘宏斌 ,王树会 ,李天福 ,张云贵 ,焦永鸽 ,李志宏. 应用
15N 示踪研究不同来源氮素在烤烟体内的累积和分配 [J ] . 中国
农业科学 ,2008 ,41 (9) :2693~2702
[23 ]  茹德平 ,赵彩霞 ,李习军 ,李青松 ,赵治军. 用15N 示踪技术研究高
产小麦、玉米的施氮规律[J ] . 核农学报 ,2005 ,19 (2) :151~154
[24 ]  范志强 ,王政权 ,吴 楚 ,李红心. 不同供氮水平对水曲柳苗木生物
量、氮分配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 [J ]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4 ,15
(9) :1497~1501
[25 ]  Sanchez E E , Righetti T L. Sugar D , et al1Effects of timing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nitrogen partitioning between vegetative , reproductive and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Mature Comice Pears [ J ] .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1992 (67) :51~58
[26 ]  Sanchez E E , Righetti T L , Sugar D , et al . Seasonal differences ,soil
texture and uptake of newly absorbed nitrogen in field2grown pear trees
[J ] .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1990 ,65 :395~400
005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9 ,23 (3) :497~50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