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alysis on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Leaf and Stem of 10 Euphorbia Species in Shaanxi Province

陕西分布10种大戟属植物茎叶形态结构比较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
#!12"3$
#&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开放基金"
42#!"##
#
作者简介$苗
!
燕"
#03*&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结构方面的研究
5(67-8
$
!0#!+!"*#
!99
):;6
"
通信作者$蔡
!
霞!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植物学(药用植物的结构以及药用成分方面的研究
5(67-8
$
:7-<
!
/=>)?@>):/
陕西分布
$%
种大戟属植物
茎叶形态结构比较

!
燕#!王宁果#!李
!
伟#!彭
!
勇#!王
!
丽!!蔡
!
霞#"
"
#
西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西安
*#""+0
&
!
中南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长沙
$#""#%
#

!
要$利用石蜡切片法(叶表皮装片法对陕西分布
#"
种大戟属植物茎叶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
明$"
#
#
"
种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分布及大小等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茎的结构在各种之间也存在一定
差异"
!
#用
2A7A-.A-:7+)"
分析软件对所测的性状特征值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在
#"
种植物
中!甘遂与其他种的亲缘关系最远!南大戟与华北大戟的亲缘关系较近!斑地锦与地锦草亲缘关系最近该研究结
果为大戟属植物的分类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戟属&形态&结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B0$$)
文献标志码$
C
&()
*
+#+","-
.
/")"
0*
(!12-3423-5"62/575(6(!1258
"6$%12
3
4&(5-$1
.
54#5+#1/((9#:-";#45
DECFG7/
#
!
HCIJI-/
KK
>;
#
!
LEH?-
#
!
M5IJG;/
K
#
!
HCIJL-
!
!
NCEO-7
#
"
"
#2:P;;8;QL-Q?2:-?/:?.
!
I;RAP=?.A?R/S/-T?R.-A
U
O-
)
7/*#""+0NP-/7
&
!2:P;;8;QL-Q?2:-?/:?.
!
N?/AR782;>APS/-T?R.-A
U
!
NP7/
K
.P7$#""#%
!
NP-/7
#
&<+2-(42
$
N;6
V
7R7A-T?.A>@-?.;/6;R
V
P;8;
KU
7/@.AR>:A>R?;QAP?8?7Q7/@.A?6;Q#"!"
#
$%&().
V
?:-?.
=?R?
V
?RQ;R6?@>.-/
K
AP?6?AP;@;Q
V
7R7QQ-/.?:A-;/-/
K
7/@8?7Q?
V
-@?R678-.;87A-/
K
)WP?R?.>8A..P;=?@
AP7A
$"
#
#
WP?:?8 6;R
V
P;8;
KU
;Q>
VV
?R7/@8;=?R?
V
-@?R6-.
!
.A;67A78.-X?7/@@-.AR-Y>A-;/
!
7/@AP?8?7Q
.AR>:A>R?;QAP?.?#".
V
?:-?.7R?.-
K
/-Q-:7/A8
U
@-QQ?R?/A)WP?.A?6.AR>:A>R?78.;.P;=?@:?RA7-/@-QQ?R?/:?.)
"
!
#
Z7.?@;/AP?:P7R7:A?R-.A-:.;QAP?.A?67/@8?7Q
!
AP?
V
R-/:-
V
78:;6
V
;/?/A7/78
U
.-.7/@:8>.A?R7/78
U
.-.
=?R?
V
?RQ;R6?@>.-/
K
2A7A-.A-:7+)"7/78
U
.-..;QA=7R?
!
7/@AP?.
U
.A?67A-:R?87A-;/.P-
V
.;Q#"!"
#
$%&()
.
V
?:-?.=?R?@-.:>..?@)EA=7.Q;>/@AP7A!*$"+(
,
"-)=7.6;.A:8;.?8
U
R?87A?@A;!*+)."/)0)
!
7/@!*
1
%/2
3(4(=7.6;.A:8;.?8
U
R?87A?@A;AP?!*/"4"/)0))F/AP?:;/AR7R
U
!
*3)4-"(=7.@-.A7/A8
U
R?87A?@A;;AP?R.)
WP?.?R?.>8A.
V
R;T-@?@?<
V
?R-6?/A78Y7.-.Q;RAP?:87..-Q-:7A-;/;Q
K
?/>.!"
#
$%&())
=5
*
>"-!+
$
!"
#
$%&()
&
6;R
V
P;8;
KU
&
.AR>:A>R?
&
V
R-/:-
V
78:;6
V
;/?/A7/78
U
.-.
&
:8>.A?R7/78
U
.-.
!!
据*秦岭植物志+记载!陕西省分布的大戟科
"
5>
V
P;RY-7:?7?
#大戟属"
!"
#
$%&()
#植物有
0
种!
分别为甘青大戟"
!*+(.&).0(4)
#(大戟"
!*
#
53(4542
-(-
#(湖北大戟"
!*$
6
/%4%+)
#(地锦草"
!*$"+(
,
"2
-)
#(泽漆"
!*$5/(%-.%
#
()
#(乳浆大戟"
!*5-"/)
#(续
随子"
!*/)0$
6
&(-
#(甘遂"
!*3)4-"(
#和华北大戟"
!*
/"4"/)0)
#!均可药用传统中药大戟(泽漆(甘遂在
*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常用作通便(利尿(治疗
水肿(结核(牛皮癣(疥疮和无名肿毒!尤其是除疣(
抗肿瘤等,#-其中大戟(甘遂和地锦草已被*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所收录目前!国内外对于这些植物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化学成分(细胞毒性以及药理
活性等方面,!($-!近年来也有通过
E22[
分析探讨大
戟属亲缘关系的研究报道,-!而关于这些植物茎(叶
结构的比较及其在生药鉴定和分类学上的意义!至
今尚未见系统报道
本实验对*秦岭植物志+记载的甘遂(湖北大戟(
地锦草(华北大戟(大戟(乳浆大戟(泽漆(续随子等
3
种以及引种栽培的南大戟"
!*
1
%/3(4(
#(斑地锦
"
!*+)."/)0)
#共
!%
个样品的叶片(茎结构及叶表
皮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探讨
大戟属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大戟属植物的分类
及生药鉴定提供依据
#
!
材料和方法
$)$
!

!

!%
份实验材料采自陕西省不同地区!经鉴定共
#"
种"表
#
#!实验材料鉴定参考*秦岭植物志+(*西
安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由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
院蔡霞教授鉴定!凭证标本存于西北大学生命科学
学院的标本馆
$)?
!

!

$)?)$
!
石蜡切片法
!
选择健康植株的成熟茎(叶!
将茎从横切面中心平分为
$
等分!分割成高度为
$
66
的小块!叶分割为约
66\66
的小块!于
*"] C^C
固定液中固定!石蜡切片法制片!切片厚
度为
3
"
#!
#
6
番红
(
固绿双重染色!中性树胶封
固,+-!
L?-:7(_DLZ
显微镜观察并照相利用
D;A-:
-67
K
?
V
8>.!)"DL
软件对茎的表皮厚度(木质部厚
度(韧皮部厚度(韧皮部与木质部之比(皮层厚度(微
管组织厚度!叶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
织厚度(主脉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比!叶表

$
!
材料来源
W7Y8?#
!
2;>R:?;Q67A?R-78.
编号
N;@?
种类
2
V
?:-?.
时间
W-6?
地点
L;:78-A
U
纬度
L7A-A>@?
经度
L;/
K
-A>@?
#
甘遂
!*3)4-"( !""0("$
永寿县
G;/
K
.P;>N;>/A
U
%)!# #"*)3"
!
华北大戟
!*/"4"/)0) !""0("
南五台
I7/=>A7- %$)"% #"3)0*
%
华北大戟
!*/"4"/)0) !""0("*
朱雀森林公园
[;.?Q-/:P ;^R?.AM7R` %%)0! #"3)%
$
华北大戟
!*/"4"/)0) !"#"("*
鸡窝子
NP-:`?/2/7
V
%%)3 #"3)3!

华北大戟
!*/"4"/)0) !"#"("*
宁强县
I-/
K9
-7/
K
N;>/A
U
%!)3% #"+)!+
+
华北大戟
!*/"4"/)0) !"#"("3
宜君县上城河沟
a-/
K
N;>/A
U
N-A
U
N;>/A
U
%)$! #"0)#"
*
华北大戟
!*/"4"/)0) !"#"("3
宜君县上城林边
C
VV
R;
V
R-7A?G-
,
>/N;>/A
U
N-A
U
;^R?.A %)$! #"0)#"
3
湖北大戟
!*$
6
/%4%+) !""0("+
煤气站沟口
J7.2A7A-;/D-X;
K
>:P- %$)+ #"0)"0
0
湖北大戟
!*$
6
/%4%+) !""0("+
岑弟沟沟口
N?/@-J;>`;> %$)+ #"0)"0
#"
湖北大戟
!*$
6
/%4%+) !""0("*
西安郊区
2>Y>RY.;QO-
)
7/ %$)!# #"3)0+
##
大戟
!*
#
53(454-(- !""0("+
三镇沟第一支沟
N;6
V
;.?@;Q_-A:P -^R.AZR7/:PL7/@?R %$)+ #"0)"0
#!
大戟
!*
#
53(454-(- !""0("+
东地后沟
WP?57.AA;_-A:P %$)+ #"0)"0
#%
大戟
!*
#
53(454-(- !""0("*
西安郊区
2>Y>RY.;QO-
)
7/ %$)!# #"3)0+
#$
地锦草
!*$"+(
,
"-) !""0("*
西安郊区
2>Y>RY.;QO-
)
7/ %$)!# #"3)0+
#
地锦草
!*$"+(
,
"-) !""0("3
咸阳市渭滨镇
O-7/
U
7/
K
.P-H?-Y-/W;=/ %$)%# #"3)+
#+
泽漆
!*$5/(%-.%
#
() !""0("*
西安郊区
2>Y>RY.;QO-
)
7/ %$)!# #"3)0+
#*
泽漆
!*$5/(%-.%
#
() !""0("*
翠华山
N>-P>7D;>/A7-/ %$)"# #"0)"#
#3
泽漆
!*$5/(%-.%
#
() !""0("*
沣峪口
?^/
KU
>`;> %$)#" #"3)3*
#0
南大戟
!*
1
%/3(4( !""0("*
西安植物园
O-
)
7/Z;A7/-:78J7R@?/ %$)!# #"3)0+
!"
南大戟
!*
1
%/3(4( !""0("*
翠华山
N>-P>7D;>/A7-/ %$)"# #"0)"#
!#
乳浆大戟
!*5-"/) !""0("*
翠华山
N>-P>7D;>/A7-/ %$)"# #"0)"#
!!
斑地锦
!*+)."/)0) !"#"("+
安康市
C/`7/
K
N-A
U
%!)+3 #"0)"%
!%
续随子
!*/)0$
6
&(- !"#"("*
西安植物园
O-
)
7/Z;A7/-:78J7R@?/ %$)!# #"3)0+
$$!!
西
!

!

!

!

!

!!!!!!!!!!!!!!!!!!!
%$

皮的下表皮气孔宽(下表皮气孔长(气孔长与宽之
比(下表皮气孔密度(上表皮细胞大小(下表皮细胞
大小进行测量!每个样品测量

个样本!每个样本测

#"
个视野!取平均值表示最终测量值的
L?-:7(
_DLZ
显微镜观察并照相
$)?)?
!
表皮装片法
!
将于
C^C
中固定的不同植
物的叶片冲洗干净!分割后再置于
] I7Fb
溶液
中!在室温保留
!$
"
$3P
!待材料透明后!再用蒸馏
水冲洗多次!然后撕取上(下表皮!于
#]
番红溶液
染色后制成叶片表皮装片!
L?-:7(_DLZ
显微镜观
察并照相然后分别测量各个样本的气孔大小和气
孔密度
$)?)@
!
数据分析
!
应用
2A7A-.A-:7+)"
软件!对数
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聚类方法基于欧几里得距离!采用最短距离法"
2-/(
K
8?L-/`7
K
?5>:8-@?7/@-.A7/:?.
#进行分析,*-
!
!
结果与分析
?)$
!
$%
种大戟属植物茎结构的比较
从横切面上观察!
#"
种大戟属植物的茎解剖学
性状数值见表
!
!其茎从外到内!由表皮(皮层(维管
组织和髓组成表皮由
#
层细胞构成!甘遂"图版
$
!
#
#(华北大戟"图版
$
!#(湖北大戟"图版
$
!
%
(
$
#(大戟"图版
$
!

#(泽漆"图版
$
!
+
(
*
#(乳浆大戟
"图版
$
!
3
#(续随子"图版
$
!
0
#的表皮细胞为扁长
形!排列紧密整齐!外切向壁有较厚的角质层!地锦
草"图版
$
!
#"
#和斑地锦"图版
$
!
##
#的表皮细胞为
卵圆形!南大戟"图版
$
!
#!
#的表皮细胞近圆形皮
层位于表皮内侧!甘遂"图版
$
!
#
#的皮层有
+
"
*

细胞构成!其中
#
"
!
层的厚角组织和多层的薄壁细
胞!排列较为疏松!细胞间隙较大!细胞内含物丰富
华北大戟"图版
$
!#皮层细胞为
3
"
0
层!表皮内侧

?
!
大戟属
$%
种植物
?@
个样本的茎结构特征比较
W7Y8?!
!
N;6
V
7R-.;/;Q:P7R7:A?R-.A-:.;Q.A?6.-/!%.76
V
8?.;Q#"!"
#
$%&().
V
?:-?.
%
#
6
材料
D7A?R-78
表皮厚度
WP?AP-:`/?..
;Q?
V
-@?R6-.
木质部厚度
WP?AP-:`/?..
;Q<
U
8?6
韧皮部厚度
WP?AP-:`/?..
;Q
V
P8;?6
韧皮部%木质部
MP8;?6
%
<
U
8?6
皮层厚度
WP?AP-:`/?..
;Q:;RA?<
维管组织厚度
WP?AP-:`/?..
;QT7.:>87RA-..>?
# #*)! !#$)0! 3+)%% ")$! +%$)0! %!")3
! ##)!0 %3)#$ $$)0% ")#! !%+)" $$0)"*
% #%)* ##3)3+ $)" ")%0 #$$)" #*+)"
$ #!)00 !*)+# !)"# ")!" !30)30 %#0)0"
#%)3+ !#")!# $")+$ ")#0 #$0)" !$3)$%
+ #!)"% 3$+)#% 33)"" ")#" !3$)$ 0+0)%#
* 3)*% $"")3$ +*)$" ")#* !$!)00 $0$)30
3 #)* !!")!" 3)*3 ")!* !#)## %%#)#+
0 #$)"* $0%)" #"")%+ ")!# %$!)$% +"+)3+
#" #*)"" $#+)3+ $0)!0 ")#! #*")3+ $+#)+$
## 3)"* #++)*0 !$)3+ ")# 0#)3+ #33)""
#! #%)3+ !+!)%+ 0")$% ")% !3%)$% %+)*0
#% 0)#$ $#!)*0 $)"" ")#% ##")+$ $3")%+
#$ ##)"" *)$% !+)!# ")% ##$)%+ ###)%+
# #")$! #)** !)%# ")%* 0#)$% #3*)"
#+ #*)#$ #$)$% *+)#$ ")# #!#)#$ 3")0%
#* !!)"% !%%)%* *%)** ")%! !!*)*% %$#)0%
#3 #+)$+ !)%3 !*$)$! ")$+ #*3)!+ *)"*
#0 #0)!0 !#$)0% $%)+$ ")!" ##%)"* !$0)"
!" 0)0% %0)+$ $%)%+ ")#! #**)# $")+#
!# 0)*# $")+$ ")$$ ")#! *3)!# $+%)3+
!! #$)+3 $3)!% #)#! ")%! #+#)0" 33)3$
!% #%)%# +"%)% *0)# ")#% !*#)%3 *!%)#
!!
注$材料编号同表
#
&下同
I;A?
$
N;@?.;Q67A?R-78.7R?.76?7.W7Y8?#
&
WP?.76?7.Y?8;=)
$!!
##

!!!!!!!!!!!!

!
燕!等$陕西分布
#"
种大戟属植物茎叶形态结构比较

%
"
$
层厚角组织!再向内为

"
+
层薄壁细胞!细
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湖北大戟"图版
$
!
%
(
$
#
皮层细胞

"
+
层!呈卵圆形!细胞排列较为紧密
大戟"图版
$
!

#的皮层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大小不
等!细胞间隙大!与表皮相邻的
#
"
!
层细胞排列方
式与表皮细胞相似!比较整齐!为厚角组织泽漆
"图版
$
!
+
(
*
#皮层细胞呈扁平形!细胞大小较为均
匀乳浆大戟"图版
$
!
3
#皮层靠近表皮的
%
"
$

的厚角组织细胞较小!大小与表皮类似!靠近维管束
的皮层细胞较大续随子"图版
$
!
0
#表皮内侧有
!
"
%
层厚角组织!厚角组织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形状
不规则地锦草"图版
$
!
#"
#与斑地锦"图版
$
!
##
#
皮层由
+
"
*
层卵圆形细胞组成!排列较为紧密!有
小的细胞间隙!表皮内有
#
层厚角组织细胞南大
戟"图版
$
!
#!
#皮层细胞排列疏松!表皮内侧有
#
"
!
层厚角组织茎的维管组织由次生韧皮部(形成
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构成!次生韧皮部的外
侧分布有乳汁管!甘遂"图版
$
!
#
#(泽漆"图版
$
!
+
(
*
#(地锦草"图版
$
!
#"
#(斑地锦"图版
$
!
##
#等相对
明显此外!华北大戟"图版
$
!#(湖北大戟"图版
$
!
%
(
$
#(大戟"图版
$
!

#(乳浆大戟"图版
$
!
3
#(续
随子"图版
$
!
0
#和南大戟"图版
$
!
#!
#具有排列成
束的韧皮纤维次生木质部由木纤维(导管(木薄壁
细胞及木射线组成髓均由薄壁细胞组成!除了地
锦草"图版
$
!
#"
#和斑地锦"图版
$
!
##
#的髓由薄壁
细胞紧密排列外!其他种的髓都是薄壁细胞彼此相
连!形成许多空腔的网状结构!类似通气组织
?)?
!
$%
种大戟属植物叶结构的比较
#"
种大戟属植物叶的解剖学数值见表
%
!其叶
结构组成均为表皮(叶肉和维管束!各个种叶的横切
面在栅栏组织形状及排列方式及排列紧密疏松程
度(海绵组织的疏密程度和叶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
种植物的叶均为异面叶上表皮细胞成不规则
的长方形!下表皮形状有些是长方形!有些是齿形!
角质层薄厚不等甘遂"图版
%
!
#
#的上(下表皮细
胞形状与大小相似!均为长方形!栅栏组织为
#
层!
细胞形状长柱形!含较多的叶绿素!排列较为疏松!
海绵组织排列也较为疏松!约
$
"

层细胞华北大
戟"图版
%
!#明显看出海绵组织的细胞为
%
层!上
表皮近长方形!下表皮齿形湖北大戟"图版
%
!
%
#

@
!
大戟属
$%
种植物
?@
个样本叶的特征比较
W7Y8?%
!
N;6
V
7R-.;/;Q:P7R7:A?R-.A-:.;Q8?7T?.-/!%.76
V
8?.;Q#"!"
#
$%&().
V
?:-?.
%
#
6
材料
D7A?R-78
叶片厚度
WP?AP-:`/?..
;Q8?7Q
栅栏组织厚度
WP?AP-:`/?..
;Q
V
78-.7@?
海绵组织厚度
WP?AP-:`/?..
;Q.
V
;/
KU
主脉厚度
WP?AP-:`/?..
;Q67-/T?-/
栅栏组织%海绵组织
M78-.7@?
%
.
V
;/
KU
# %"")!" 3%)"" ##)*" $$%)!" ")
! #3!)*+ +#)03 **)0$ !0)"3 ")3"
% #%#)%$ $3)0+ $*)## !!0)3 #)"$
$ #0)" 3!)!" **)!" %%)3" #)"3
#")" ")" +)*" $3)"" ")0"
+ #3")!" 3$)*" $3)$" #*)$" #)**
* #")+" 3$)0" $+)%" $$%)!0 #)3+
3 #$)# +%)"$ $0)+ %)"" #)!3
0 #%)+# 3)%! $!)*" %+$) #)%3
#" #!$)$% +")+0 %)%% %#$)$" #)*%
## #"$)!! $)#+ %)*3 !##)#% #)!*
#! ##!)3 $)*+ $")30 !**)"0 #)#$
#% ##)3+ $)! %)!0 !"3)3 #)+
#$ #!+)*! %")%* !$)#% #+$)## ")3#
# ##+)%! !$)* #3)*" #%%)#+ #)%$
#+ #$$)"" +%)"" +$)"" !")"" ")03
#* #%*)%3 !)0+ )0% !0%)$+ ")0
#3 #!$)%$ )!" $!)3" #$3)"* #)!0
#0 #%#)%% +!)#+ %+)" !*!)++ #)*$
!" #"*)+! #)$# $#)3# $"#)"0 #)!$
!# #")*+ %0)"3 %+)03 #)"" #)"3
!! #3")+" 0)3" 3!)%" !0!)+% ")*%
!% #+%)3 $0)%% *%)0 %*3)#3 ")+0
+$!!
西
!

!

!

!

!

!!!!!!!!!!!!!!!!!!!
%$

栅栏组织相对紧密的排列成
#
层!细胞长柱形!海绵
组织有
%
层细胞!排列比较紧密!细胞之间的间隙较
小&上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形状规则!呈长卵形!
下表皮形状不规则斑地锦"图版
%
!
$
#和地锦草
"图版
%
!

(
+
#的叶片结构与其他几个种明显不同!
在维管束周围可以看到许多呈椭圆形或近圆形的大
细胞围成一圈!并靠近维管束一侧原生质染色较深!
它们构成一种特殊的花环结构!栅栏组织半围绕这
种花环结构紧密排列!海绵组织相对较少泽漆"图

%
!
*
(
3
#上(下表皮的形状大小都不规则!栅栏组
织排列为
#
层!海绵组织有
$
"

层形状大小相对一
致的细胞构成南大戟"图版
%
!
0
#的叶片结构类似
于大戟的叶片结构!下表皮细胞在横切面上呈三角
形!上表皮细胞为长方形!栅栏组织极为紧密整齐!
海绵组织排列紧密整齐乳浆大戟"图版
%
!
#"
#上
表皮为卵圆形!下表皮圆形(卵圆形(长方形均有!栅
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排列相对于大戟和南大戟而言
相对疏松一些!细胞间隙不是很大大戟"图版
%
!
##
#的上表皮细胞形状为长卵形至圆形!下表皮细胞
形状不规则!栅栏组织排列非常紧密整齐!细胞为标
准的长柱形!海绵组织细胞有
%
层!排列也是非常紧
密续随子"图版
%
!
#!
#上表皮细胞形状规则!均为
长方形!下表皮细胞为大小不等的长方形或卵圆形!
栅栏组织极为排列疏松!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极为疏
散横切面观察!主叶脉均是由上下表皮(厚角组
织(薄壁组织及木质部和韧皮部构成的维管束组成
叶脉的粗细!形态不同!斑地锦"图版
%
!
$
#与地锦
草"图版
%
!

(
+
#的主脉与侧脉基本相同!维管束外
方有类似花环的结构!其他几种均没有发现此结构
乳汁管存在于维管束韧皮部外!细胞壁的染色较其
他细胞深乳汁管细胞形状为多边形!细胞壁较厚
?)@
!
$%
种大戟属植物叶片表皮形态的比较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戟属
#"
种植物
!%
个样本叶表皮特征见表
$
大多数种叶表皮细胞多
为多边形和不规则形!上表皮细胞多为规则的多边
形!下表皮为无规则形从表皮装片看!上表皮细胞
在甘遂"图版
&
!
#
#(南大戟"图版
&
!
!
#(湖北大戟
"图版
&
!
%
#(大戟"图版
&
!
$
#中较为规则!多为多边

A
!
大戟属
$%
种植物
?@
个样本的叶表皮特征比较
W7Y8?$
!
N;6
V
7R-.;/;Q:P7R7:A?R-.A-:.;Q8?7Q?
V
-@?R6-.-/!%.76
V
8?.;Q#"!"
#
$%&().
V
?:-?.
材料
D7A?R-78
下表皮气孔
L;=?R?
V
-@?R6-.

H-@AP
%
#
6

L?/
K
AP
%
#
6
长%宽
L?/
K
AP
%
=-@AP
密度
_?/.-A
U
%"个%
66
!
#
上表皮细胞大小
CR?7;Q:?8;/
>
VV
?R?
V
-@?R6-.
%
#
6
!
下表皮细胞大小
CR?7;Q:?8;/
8;=?R?
V
-@?R6-.
%
#
6
!
# %+)0 !+)! #)$# #%!)$* !3%!)#" !$#)3#
! #3)0% !")* #)#" $33)*0 #"#")%* $3!)$*
% #%)+ !")3" #)% +")#3 +0#)* +*$)"3
$ #!)+" #)"" #)%% %*)** #+*#)" +!$)3"
!$)" %!)3" #)%$ **)3$ !!!#)%% #*+$)0%
+ !%)" !3)%" #)!% !#!)03 #3")#3 3*+)%
* #3)*" !*)"" #)$ %*")$% %"0")"" #!$!)$3
3 !#)3+ !%)#% #)"+ $$)3+ 303)#" $"#)#
0 !!)3 !$)3 #)"0 %")! 3*)! 33*)"
#" #3)*" !0)! #)$ !$3)%+ #**3)$" #*#!)3
## #0)%% !*)#3 #)$# %!")!% #$#*)#3 #*#)03
#! #0)%+ !#)3* #)#% $#)03 ##*$)+ $3!)"3
#% !")%+ !+)$" #)%" %+#)" #++)$ #%%")$$
#$ #%)# #0)%" #)$* #$*)#% #%*3)*3 *+*)$%
# #%)+" #3)" #)%% #$3)3" *!")+3 #%!")#3
#+ #3)3 !)#" #)%$ #$*)*" #+!)0 #+"%)%3
#* #*)%" !*)"" #)+ #$)!* #3#*)%" #+0")%"
#3 #+)0" !$)%" #)$$ !++)0+ +$)% #"#+)#3
#0 !")# !!)$ #)#! $0)! 3%#)#% $3!)!3
!" !#)$" !)$ #)#0 !!%)!" #!0*)33 3##)#
!# #3)3% !$)"% #)!0 *)$0 #!!#)0+ #""0)!0
!! #)*" !$)%" #) ##*)"* 3#)0% #3$%)*"
!% !)!" %")"" #)#0 #*3)33 #$)+" #!$0)+"
*$!!
##

!!!!!!!!!!!!

!
燕!等$陕西分布
#"
种大戟属植物茎叶形态结构比较
形细胞!垂周壁为直曲形&在地锦草"图版
&
!

(
+
#(
泽漆"图版
&
!
*
(
3
#(斑地锦"图版
&
!
0
#中为无规则
形!垂周壁为浅波形&乳浆大戟"图版
&
!
#"
#(华北大
戟"图版
&
!
##
#垂周壁为波形&续随子"图版
&
!
#!
#
上表皮细胞大小不均匀!垂周壁为直曲形甘遂"图


!
#
#(华北大戟"图版

!#(湖北大戟"图版

!
%
#(大戟"图版

!
$
#和南大戟"图版

!

#的下表皮
的较为规则!大小较为均匀!垂周壁为直曲形地锦
草"图版

!
+
(
*
#(泽漆"图版

!
3
(
0
#(乳浆大戟"图


!
#"
#和斑地锦"图版

!
##
#的下表皮均为无规

B
!
叶和茎的形态解剖学特征主成分的因子
负荷量(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W7Y8?
!
7^:A;R8;7@-/
K
.Q;R?7:PT7R-7Y8?;/AP?
:;6
V
;/?/A.;QMNC7/78
U
.-.
!
:;/AR-Y>A?
V
R;
V
;RA-;/
!
7@@-A-T?:;/AR-Y>A?
V
R;
V
;RA-;/7/78
U
.-.;Q7/7A;6-:
:P7R7:A?R.;Q8?7T?.
!
.A?6.;Q!"
#
$%&()L)
性状特征
NP7R7:A?R
主成分
#
7^:A;R#
主成分
!
7^:A;R!
主成分
%
7^:A;R%
下表皮气孔宽
H-@AP;Q.A;67
;/8;=?R?
V
-@?R6-.
C%)DD ")%0 &")"%
下表皮气孔长
L?/
K
AP;Q.A;67
;/8;=?R?
V
-@?R6-.
C%)E? ")% ")"$
气孔长%宽比
L?/
K
AP
%
=-@AP;Q
.A;67
")! ")+ ")"
气孔密度
_?/.-A
U
;Q.A;67;/
8;=?R?
V
-@?R6-.
")$ &")## C%)F%
上表皮细胞大小
CR?7;Q:?8;/
>
VV
?R?
V
-@?R6-.
C%)EA &")"$ ")#"
下表皮细胞大小
CR?7;Q:?8;/
8;=?R?
V
-@?R6-.
C%)E@ ")## ")"+
表皮厚度
WP?AP-:`/?..;Q?
V
-(
@?R6-.
&")%* &")#0 &")!"
木质部厚度
WP?AP-:`/?..;Q
<
U
8?6
")" %)DB &")$+
韧皮部厚度
WP?AP-:`/?..;Q
V
P8;?6
&")#0 C%)FG &")%%
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厚度比
MP8;(
?6
%
<
U
8?6
")#+ C%)DD &")#+
皮层厚度
WP-:`/?..;Q:;RA?< &")0+ &")"! &")"3
维管束厚度
WP?AP-:`/?..;Q
T7.:>87RA-..>?
&")"$ %)FA &")$
叶片厚度
WP?AP-:`/?..;Q8?7Q &")3$ &")$! &")#$
栅栏组织厚度
WP?AP-:`/?..;Q
V
78-.7@?
&")! &")! &")++
海绵组织厚度
WP?AP-:`/?..;Q
.
V
;/
KU
C%)EB ")#" &")"3
主脉厚度
WP?AP-:`/?..;Q6-A(
A?8R-
VV
?/
C%)FF ")#3 &")"$
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比
M78-.7@?
%
.
V
;/
KU
")% ")! &")$
贡献率
c7R-7/:?
%
] $$)# !!)$0 ##)$
累计贡献率
N>6>87A-T?
%
] $$)# ++)+$ *3)"3
!!
注$因子负荷量
#
")*
的数据用黑体表示
I;A?
$
7^:A;R8;7@-/
K
.
#
")*7R?-/Y;8@)
则形!垂周壁为波形到深波形续随子"图版

!
#!
#
的下表皮细胞大小变化较大!垂周壁为直曲形所
研究的植物的气孔多分布在叶下表皮!少数上表皮
有气孔分布!在地锦草"图版
&
!

(
+
#(泽漆"图版
&
!
*
(
3
#(斑地锦"图版
&
!
0
#和乳浆大戟"图版
&
!
#"
#的
上表皮分布有气孔!其余种只有下表皮分布气孔
所有样本上下表皮的气孔类型均为无规则形在同
种植物中!表皮细胞的变化不大!稳定性较强!可以
作为分类的可靠依据
?)A
!
大戟属植物茎和叶的
$F
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个结构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
MNC
#!结果
表明"表

#!第
#
主成分的贡献率为
$$)#]
!是最
重要的主成分!前
%
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
*3)"3]
!表示前
%
个主成分基本可以表达全部信息

*3)"3]
!有
!#)0!]
信息丢失其中!第
#
主成
分中!下表皮气孔宽(下表皮气孔长(上表皮细胞大
小(下表皮细胞大小(海绵组织厚度和主脉厚度的负
荷量分别为
&")33
(
&")0!
(
&")0$
(
&")0%
(
&")0

&")**

!
主成分中!木质部厚度(韧皮部厚
度(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厚度比以及维管束厚度的负
荷量分别为
")3
(
&")*+
(
&")33
(
")*$

%
主成
分中!气孔密度的负荷量为
&")*"
所以
%
个主成
分基本可以显示出植物间的相似性关系"图
#
#!大
体可把这
#"
种植物分为三类!甘遂为一类!斑地锦
为一类!湖北大戟(地锦草(华北大戟(大戟(乳浆大
戟(南大戟(泽漆和续随子为一类

#
!
#"
种大戟属植物依据结构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甘遂&
!)
湖北大戟&
%)
地锦草&
$)
华北大戟&
)
大戟&
+)
南大戟&
*)
乳浆大戟&
3)
泽漆&
0)
斑地锦&
#")
续随子
-^
K
)#
!
MNC;Q#"!"
#
$%&().
V
?:-?.
Y7.?@;/7/7A;6-::P7R7:A?R.
#)!*3)4-"(
&
!*!*$
6
/%4%+)
&
%*!*$"+(
,
"-)
&
$*!*/"4"/)0)
&
)!*
#
53(454-(-
&
+*!*
1
%/3(4(
&
**!*5-"/)
&
3*!*$5/(%-.%
#
()
&
0*!*+)."/)0)
&
#"*!*/)0$
6
&(-
3$!!
西
!

!

!

!

!

!!!!!!!!!!!!!!!!!!!
%$


!
!
#"
种大戟属植物基于结构性状的系统进化树
-^
K
)!
!
N8>.A?R7/78
U
.-.;Q7/7A;6-::P7R7:A?R.;Q.A?6.
!
8?7T?.-/#"!"
#
$%&().
V
?:-?.
?)B
!
大戟属植物茎和叶的
$F
个性状的聚类分析
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依据
#"
种大戟属植物
茎和叶解剖学性状的平均值"表
!
"
$
#!对其进行聚
类分析结果"图
!
#表明!在连接系数为
*""
的时候!

#"
个种被分为
!
个组!第
#
组为甘遂&湖北大戟(
泽漆(大戟(乳浆大戟(续随子(地锦草(斑地锦(华北
大戟和南大戟聚到第
!
组中在连接系数为
+"
时!第
!
组又被分为
!
个组!第
#
小组为湖北大戟(
泽漆(大戟(乳浆大戟和续随子&第
!
小组为地锦草(
斑地锦(华北大戟和南大属从图
!
中可以看到地
锦草与斑地锦的系统关系最近!华北大戟与南大戟
的系统关系最近
%
!

!

大戟属是大戟科中种类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一
个属!全世界已超过
!#"
种,3-!中国有
3"
多种,0-!近
年来还发现了一些新种,#-!大戟属植物在中国分布广
泛!主要分布于西南横断山区和西北地区陕西据
*秦岭植物志+记载有
0
种!均为药用植物,#"-国内
外对于大戟属分类的工作研究较少,##(#$-!而其在分
类上存在诸多分歧!
2A?-/67//
等对大戟属植物的
研究!认为过去杯状花序的形态被赋予了太高的分
类权重!其他性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从形态学
或表型性状来区分种属之间的差别是最直接的方
法营养器官的微形态特征主要是对物种本身遗传
特征的反映!叶表皮性状如叶表皮细胞大小(气孔密
度(表皮厚度等特征对探讨现存植物的分类系统有
着重要的意义!不少研究发现叶表皮性状在一定程
度上能反映分类群间的系统发生规律!可用于分
类,#+(#3-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茎叶结构与其外部形
态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种间或更高分类
等级之间有很大的分类价值,#0(!#-
因此!我们对*秦岭植物志+记载的
3
种大戟属
植物"甘青大戟产于秦岭太白山高寒地带未采集到#
以及引种栽培的
!
种植物的茎(叶的形态结构进行
了比较观察!并对测得的数值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
和聚类分析!结果将
#"
种植物分为两类!一类为甘
遂!甘遂的叶表皮细胞较其他种长一些!上(下表皮
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为直曲状气孔均为无规则
形!多分布在叶的下表皮!茎没有形成周皮且有白色
乳汁另一类湖北大戟(地锦草(华北大戟(大戟(南
大戟(乳浆大戟(泽漆(斑地锦和续随子!
0
种植物中
地锦草(斑地锦(泽漆和乳浆大戟的上表皮上也有气
孔分布其中地锦草与斑地锦上表皮气孔形状基本
相同!表皮细胞形状也类似泽漆和乳浆大戟的上
表皮细胞垂周壁样式为浅波状或波状!且为点状不
均匀加厚!湖北大戟(南大戟和大戟表皮均为垂周壁
多边形平直样式华北大戟的上表皮细胞垂周壁为
浅波状!比泽漆和乳浆大戟波纹少而浅这些表皮
细胞形态上的差异也可为分类学提供依据此外!
叶的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叶片的横切面上!地锦
草和斑地锦主脉和侧脉分化不明显!形状为花环结
构!类似碳四植物而与其他植物有明显区别主脉
的大小(叶肉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排列疏密不
同茎的结构在各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地锦草和
斑地锦为一年生草本!茎匍匐!茎皮层厚!次生木质
部不发达甘遂(华北大戟(湖北大戟(泽漆(大戟(
南大戟(乳浆大戟(续随子这几个种中!构成髓的薄
壁细胞彼此相连!形成许多空腔的网状结构!类似通
气组织!并且不同产地的同种植物并未在此结构上
表现出差异!所以推测这种结构的形成可能受基因
的控制!其形成过程和作用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
入研究!这些都可为分类学提供依据其中!根据这
些特性第二类还可分为两类!湖北大戟(泽漆(大戟(
乳浆大戟和续随子为一类!地锦草(斑地锦(华北大
戟和南大戟为一类地锦草和斑地锦的亲缘关系最
近!地锦草与斑地锦在形态上极为相似!在形态上的
最主要区别是斑地锦叶片中间有一红色斑点!在解
剖结构上也相似!此结果与前人对

种大戟属植物
/R_IC

EW2
序列分析及其叶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分类结果一致,#$-!将地锦草和斑地锦划分为一类
而徐增莱等,!!-对大戟科植物进行了数值分析!发现
形态学性状对探讨大戟科的分类是远远不够的!所
以还需要其他新的分类方法来进行研究
0$!!
##

!!!!!!!!!!!!

!
燕!等$陕西分布
#"
种大戟属植物茎叶形态结构比较
参考文献!
,
#
-
!
2bEGM
"师彦平#!
1EC4b1
"贾忠建#
)[?:?/A.A>@-?.;/@-A?R
V
?/??.A?R.7/@AP?-RY-;7:A-T-A-?.QR;6!"
#
$%&()
7
54"--/NP-/7
,
1
-
*8$5+2
(.)/9%"&4)/%
,
8$(45-5:4(;5&-(0(5-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00*
!
$D
"
*
#$
##"*&###!
"
-/NP-/?.?
#
)
,
!
-
!
MCW5LJa
!
aCHCL5CC
!
2bC[DCCa)M>R-Q-:7A-;/7/@
V
P
U
.-:;:P?6-:78:P7R7:A?R-X7A-;/;Q7.?R-/?
V
R;A?7.?=-APQ-YR-/;8
U
A-:7:(
A-T-A
U
QR;687A?<;Q76?@-:-/78P?RY!"
#
$%&()$(&0)
,
1
-
)6
-(%/%
76
)4=>(%.$5+(-0&
6
!
"#!
!
!
$
#"$&###)
,
%
-
!
bF[I1H
!
cCI55ZH
!
DF[CH5W411
!
50)/)MP
U
8;
K
?/?A-:.7/@AP??T;8>A-;/;Q67
,
;R.AR>:A>R78:P7R7:A?R.-/AP?
K
-7/A
K
?/>.!"2
#
$%&()L)
"
5>
V
P;RY-7:?7?
#,
1
-
)?%/5."/)&<$
6
/%
7
5450(.-)4=!;%/"0(%4
!
"#!
!
G@
"
!
#$
%"&%!+)
,
$
-
!
1C22ZEC[)NP?6-.AR
U
7/@Y-;8;
K
-:787:A-T-A
U
;Q.?:;/@7R
U
6?A7Y;8-A?.-/!"
#
$%&()QR;6ER7/
,
1
-
)<$
6
0%.$5+(-0&
6
!
""+
!
GF
"
#3
#$
#0**
$)
,

-
!
LS2bB
"卢生乔#!
_5IJD
"邓
!
明#!
LSL^
"卢良发#!
50)/)C/78
U
.-.;Q
K
?/?A-:R?87A-;/.P-
V
.;Q!"
#
$%&()Y
U
E22[
,
1
-
)@.0)>%0*>%2
&5)/*2A..(=540*B(4*
"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
-/NP-/?.?
#
)
,
+
-
!
李正理
)
植物制片技术,
D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0*3)
,
*
-
!
LELZ
"李利博#!
4bCF1Nb
"赵建成#
)M?R-.A;6?6;R
V
P;8;
KU
;Q>&
6
"+$5=C
"
D>.:
$
-ZR
U
7:?7?
#
7/@-A.A7<;/;6-:.-
K
/-Q-:7/:?
,
1
-
)>"/2
/50(4%
,
>%0)4(.)/D5-5)&.$
"植物研究#!
""0
!
?E
"
+
#$
+#&+3
"
-/NP-/?.?
#
)
,
3
-
!
Z[SGI2Mc
!
DCMCGC[1
!
b5__5[2FIW)C/?=.>Y
K
?/?R-::87..-Q-:7A-;/Q;R!"
#
$%&()
"
5>
V
P;RY-7:?7?
#
-/2;>AP?R/CQR-:7Y7.?@
;/EW27/@
V
.YC(AR/b.?
9
>?/:?@7A7
,
1
-
)E)F%4
!
""+
!
BB
"
!
#$
%0*&$!")
,
0
-
!
DC12b
"马金双#!
HS4bG
"吴征镒#
)I?=67A?R-78.Q;RNP-/?.?!"
#
$%&()
,
1
-
)@.0)>%0)4(.)G"44)4(.)
"云南植物研究#!
#00!
!
$A
"
$
#$
%+!&%*!
"
-/NP-/?.?
#
)
,
#"
-
!
4bCIJZZ
"张蓓蓓#!
_CEG
"戴
!
源#!
LECF4bO
"廖志新#
)I?=?T;8T?;Q:P?6-:78:;6
V
;.-A-;/7/@
V
P7R67:;8;
K
-:78R?.?7R:P;Q!"2
#
$&()L)
,
1
-
)9%"&4)/%
,
B%"0$5)-0:4(;5&-(0
6
"
D?@-:-/?5@-A-;/
#"东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
?E
"
#
#$
00&#"+
"
-/NP-/?.?
#
)
,
##
-
!
林!石
!

)
中国植物志"第
$$
卷第
%
册#,
D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00*)
,
#!
-
!
HCIJGb
"王彦红#!
DC12b
"马金双#!
LESB[
"刘全儒#
)a7R
U
;A
UV
?.;Q?-
K
PA.
V
?:-?.;Q!"
#
$%&()L)
"
5>
V
P;RY-7:?7?
#
QR;6NP-/7
,
1
-
)@.0)<$
6
0%0)F%4%+(.)B(4(.)
"植物分类学报#!
#000
!
@F
"
$
#$
%0$&$"!
"
-/NP-/?.?
#
)
,
#%
-
!
H5Z2W5[JL)2
U
/;
V
.-.;QAP?
K
?/?R77/@.>
V
R7
K
?/?R-:A7<7;Q5>
V
P;RY-7:?7?
,
1
-
)@44)/-%
,
0$5?(--%"&(>%0)4(.)/H)&=54
!
#00$
!
3#
$
%%&#$$)
,
#$
-
!
D5IJI
"孟
!
娜#!
4bFS2bZ
"周守标#!
1ECIJ1b
"蒋继宏#
)2?
9
>?/:?7/78
U
.-.Y7.?@;/EW2R?
K
-;/;Q/>:8?7RR-Y;.;678_IC7/@
:;6
V
7R7A-T?7/7A;6
U
;/AP?8?7T?.;QQ-T?.
V
?:-?.-/!"
#
$%&()
,
1
-
)H"($)()
"广西植物#!
""+
!
?G
"
#
#$
#3&!#
"
-/NP-/?.?
#
)
,
#
-
!
2W5EIDCIIcH
!
MFWW5[1D)MP
U
8;
K
?/?A-:R?87A-;/.P-
V
-/!"
#
$%&(5)5
"
5>
V
P;RY-7:?7?
#
Y7.?@;/EW27/@/@P^ .?
9
>?/:?@7A7
,
1
-
)
@44)/-%
,
0$5?(--%"&(>%0)4(.)/H)&=54
!
""!
!
30
$
%&$0")
,
#+
-
!
ZC[CIFcCD)2
U
.A?67A-:7/7A;6
U
;QAP?8?7Q?
V
-@?R6-.-/AP?D7
K
/;8-7:?7?7/@.;6?R?87A?@Q76-8-?.
,
1
-
)E)F%4
!
#0*!
!
?$
"
$
#$
$*&
$+0)
,
#*
-
!
2WCN5NC)WP?>.?;Q?
V
-@?R678:P7R7:A?R.-/
V
P
U
8;
K
?/?A-::;/.-@?R7A-;/.
,
1
-
)I5C<$
6
0%/%
7
(-0
!
#0++
!
GB
"
%
#$
%"$&%#3)
,
#3
-
!
GCIJ4[
!
LEIB)N;6
V
7R7A-T?6;R
V
P;8;
KU
;QAP?8?7Q?
V
-@?R6-.-/B.$(-)4=&)
"
2:P-.7/@R7:?7?
#,
1
-
)>%0)4(.)/9%"&4)/%
,
0$5J(445)4
B%.(50
6
!
""
!
$AD
"
#
#$
%0&+)
,
#0
-
!
aFIJb4)N;6
V
7R7A-T?6;R
V
P;8;
KU
;Q8?7Q?
V
-@?R6-.-/AP?NP8;R7/AP7:?7?
,
1
-
)>%0)4(.)/9%"&4)/%
,
0$5J(445)4B%.(50
6
!
""#
!
$@G
"
%
#$
!*0&!0$)
,
!"
-
!
SMNbS[NbJ[)N>A-:8??T;8>A-;/-/?7R8
U
:R?A7:?;>.7/
K
-;.
V
?R6.QR;6AP?
V
;A;67:
K
R;>
V
;Qc-R
K
-/-77/@D7R
U
87/@
,
1
-
)@44)/-%
,
0$5
?(--%"&(>%0)4(.)/H)&=54
!
#03$
!
*#
$
!!&")
,
!#
-
!
Z[EWWCIIb
!
NSLW5[_^
!
J[5JF[GD)C
V
R?8-6-/7R
U
.>RT?
U
;QAP?.A?67/@8?7Q7/7A;6
U
;QE$
6
-)4%0"-[)ZR)
"
L-8-7:?7?
#,
1
-
)
I5CD5-5)&.$(46
!
#0*"
$
*&*")
,
!!
-
!
OS4L
"徐增莱#!
GSZG
"余伯阳#!
OSL2b
"徐珞珊#
)I>6?R-:787/78
U
.-.;QAP?5>
V
P;RY-7:?7?
,
1
-
)9%"&4)/%
,
E&%
#
(.)/)4=B"0&%
#
2
(.)/>%0)4
6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
$?
"

#$
%00&$"$
"
-/NP-/?.?
#
)
"!!
西
!

!

!

!

!

!!!!!!!!!!!!!!!!!!!
%$

!!
图版
$!
茎的横切面
#)
甘遂&
!)
华北大戟&
%)
湖北大戟"为表
#

3
#&
$)
湖北大戟"为表
#

#"
#&
)
大戟&
+)
泽漆"为表
#

#+
#&
*)
泽漆"为表
#

#*
#&
3
乳浆大
戟&
0)
续随子&
#")
地锦草&
##)
斑地锦&
#!)
南大戟
:)(25
$!
WP?:R;..(.?:A-;/;Q.A?6
-^
K
)#)!*3)4-"(
&
-^
K
)!)!*/"4"/)0)
&
-^
K
)%)!*$
6
/%4%+)
"
W7Y8?#
!
3
#&
-^
K
)$)!*$
6
/%4%+)
"
W7Y8?#
!
#"
#&
-^
K
))!*
#
53(454-(-
&
-^
K
)+)!*$52
/(%-.%
#
()
"
W7Y8?#
!
#+
#&
-^
K
)*)!*$5/(%-.%
#
()
"
W7Y8?#
!
#*
#&
-^
K
)3)!*5-"/)
&
-^
K
)0)!*/)0$
6
&(-
&
-^
K
)#")!*$"+(
,
"-)
&
-^
K
)##)!*+)."/)0)
&
-^
K
)
#!)!*
1
%/3(4()
#!!
##

!!!!!!!!!!!!

!
燕!等$陕西分布
#"
种大戟属植物茎叶形态结构比较
!!
图版
%!
叶片的纵切面
#)
甘遂&
!)
华北大戟&
%)
湖北大戟&
$)
斑地锦&
)
地锦草"为表
#

#$
#&
+)
地锦草"为表
#

#
#&
*)
泽漆"为表
#

#+
#&
3)
泽漆"为表
#

#*
#&
0)
南大戟&
#")
乳浆大戟&
##)
大戟&
#!)
续随子
:)(25
%!
WP?T?RA-:78(.?:A-;/;Q8?7Q
-^
K
)#)!*3)4-"(
&
-^
K
)!)!*/"4"/)0)
&
-^
K
)%)!*$
6
/%4%+)
&
-^
K
)$)!*+)."/)0)
&
-^
K
))!*$"+(
,
"-)
"
W7Y8?#
!
#$
#&
-^
K
)+)!*$"+(
,
"-)
"
W7Y8?
#
!
#
#&
-^
K
)*)!*$5/(%-.%
#
()
"
W7Y8?#
!
#+
#&
-^
K
)3)!*$5/(%-.%
#
()
"
W7Y8?#
!
#*
#&
-^
K
)0)!*
1
%/3(4(
&
-^
K
)#")!*5-"/)
&
-^
K
)##)!*
#
53(454-(-
&
-^
K
)#!)
!*/)0$
6
&(-)
!!!
西
!

!

!

!

!

!!!!!!!!!!!!!!!!!!!
%$

!!
图版
&!
叶片上表皮形态
#)
甘遂&
!)
南大戟&
%)
湖北大戟&
$)
大戟&
)
地锦草"为表
#

#$
#&
+)
地锦草"为表
#

#
#&
*)
泽漆"为表
#

#+
#&
3)
泽漆"为表
#

#*
#&
0)
斑地锦&
#")
乳浆大戟&
##)
华北大戟&
#!)
续随子标尺$
0+
#
6

:)(25
&!
D;R
V
P;8;
KU
;Q8?7Q>
VV
?R?
V
-@?R6-.
-^
K
)#)!*3)4-"(
&
-^
K
)!)!*
1
%/3(4(
&
-^
K
)%)!*$
6
/%4%+)
&
-^
K
)$)!*
#
53(454-(-
&
-^
K
))!*$"+(
,
"-)
"
W7Y8?#
!
#$
#&
-^
K
)+)!*$"+(
,
"-)
"
W7Y8?
#
!
#
#&
-^
K
)*)!*$5/(%-.%
#
()
"
W7Y8?#
!
#+
#&
-^
K
)3)!*$5/(%-.%
#
()
"
W7Y8?#
!
#*
#&
-^
K
)0)!*+)."/)0)
&
-^
K
)#")!*5-"/)
&
-^
K
)##)!*/"4"/)0)
&
-^
K
)#!)
!*/)0$
6
&(-)
%!!
##

!!!!!!!!!!!!

!
燕!等$陕西分布
#"
种大戟属植物茎叶形态结构比较
!!
图版
!
叶片下表皮形态
#)
甘遂&
!)
华北大戟&
%)
湖北大戟&
$)
大戟&
)
南大戟&
+)
地锦草"为表
#

#$
#&
*)
地锦草"为表
#

#
#&
3)
泽漆"为表
#

#+
#&
0)
泽漆"为

#

#*
#&
#")
乳浆大戟&
##)
斑地锦&
#!)
续随子
:)(25
!
D;R
V
P;8;
KU
;Q8?7Q8;=?R?
V
-@?R6-.
-^
K
)#)!*3)4-"(
&
-^
K
)!)!*/"4"/)0)
&
-^
K
)%)!*$
6
/%4%+)
&
-^
K
)$)!*
#
53(454-(-
&
-^
K
))!*
1
%/3(4(
&
-^
K
)+)!*$"+(
,
"-)
"
W7Y8?#
!
#$
#&
-^
K
)*)
!*$"+(
,
"-)
"
W7Y8?#
!
#
#&
-^
K
)3)!*$5/(%-.%
#
()
"
W7Y8?#
!
#+
#&
-^
K
)0)!*$5/(%-.%
#
()
"
W7Y8?#
!
#*
#&
-^
K
)#")!*5-"/)
&
-^
K
)##)!*+)."/)0)
&
-^
K
)
#!)!*/)0$
6
&(-*
$!!
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