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THE SHOOT NUMBER CHANGING OF STIPA BREVIFLORA AND THE RALATIONS WITH ITS POPULATION YIELD

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枝条数消长及其与种群产量关系的研究



全 文 :第 1 卷
、0 1 。 1
第 1 期
入(。 。 1
草 地 学 报
人 C T 气 、入G R E S r r l八 愁1入IC八
1 年
短花针茅 (S ti P o br o vl’jl or 。) 枝条数消长及其与种群
产量关系的研究
张 称 意
(内蒙古林学院)
李 德 新
(内蒙 占农牧学院)
摘要 : 本文阐述了短花针茅 (月t印 a b、沉f lo , a G ri s b . ) 枝条数的消长特征与消长过程 ,
分析了其消长的原因 , 提出了枝条数与种群产量关系的定量模型以及短花针茅营养枝的最适密度
范围 , 为短花针茅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 短花针茅 , 枝条数消 一长 , 种群产量 , 分粟
引 言
短花针茅草原 (F o r m . S ti P a b r e 、if lo ; “ ) 是荒漠草原带 的一个主要群落类型 。短花
针茅 (S ti p a b ; v if lo r a G ; is b . )作为这个草原的建群种 , 具有耐干旱 、 返青早 、 生产力
高 、 适 口性好 、 耐牧性强的特点 。 因此对饭花针茅种群生态的研究 , 无论是在理论上 , 还是
在草地生产实践上 , 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近年来 , 在短花针茅种群产量动态及再生草等
方面 己有了一些研究 (高永革 , 1 9 8 5 ; 赵刚 , 1 9 8 5 ) 。 本文拟以短花针茅的枝条作为研究突
破口 , 选 择 内 蒙 古达茂旗哈雅牧场的围栏禁牧区作为研究地点 , 进行 了分襄观察 (连续镜
检法 ) 、 枝条数动态 (定株 , 分期直接计数法 ) 、 产量测定 (收获法 , 、 根系总 糖 量 测 定
(蕙酮比色法 ) 、 分莫枝生长率测定 (定株定枝条法 ) 等项内容的研究测定 , 以探讨短花针
茅枝条数的消长特征 、 消长原因以及与种群产量的内在关系 。
结 果 与 分 析
一 、 枝条数消长特征
一个植物种群的数量动态 , 取决于其个体增加数与减少数的对比关系 。 短花针茅种群的
数量动态 , 就在于其枝条增加与减少的数量对比 , 即枝条效的消 长。 据观察区定株50 丛的逐
月统计结果 (见表 1 ) , 短花针茅枝条数的消 民模式为双峰型 如图 1 所示 , 其第 一个峰值
出现在返青末期 , 其第二个峰值出现在分粟末期 。 枝条数消 长的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
1
. 返青期长 出阶段
从 4 月初起 , 短花针茅开始返青 , 枝条不断长出地面 , 于返 青末期达到最大值 。 在 4 月
下 句统计 , 有枝条 4 7 7] 条 , 为第 一次峰值 。 因此返青期可称为枝条的 长出阶段 。
2
. 产仁殖期剧减阶段
在 5 月 卜句短花针茅开始抽穗开花 , 进入生殖时期 。 这 一 时绷营养枝死 亡最多 (见表 2
16 3
表 1 短花针茅 (s “那 b I’e 沉fz。 : 。 ) 枝条数逐月统计表
枝条总数 (条 )
生殖枝 (条)
营养枝 (条 )
新生分羹枝 (条 )
枝条总增减数 (条 )
增减率 (写)
l 刊 VI 2 5 / 钮 2 7 / 姗 1 2 / X日期 (日/ 月 ) 2 5 / W 2 2 / V
4 7 7 工 4 6 5 6 3 5 8 2 3 3 0 8 3 0 9 9 4 02 1
4 7 7 1
.
5 1 6 1 一 3 3 0 8 2 9 8 0 2 82 6
4 1 4 0 { 3 5 8 2
一 2 7 4 1 19 1 19 5
一 1 1 5 , 一 I D 7 4 一 7 。 6 5 一 2 0 9 + 9 2 2
一 2 。 4 1 } 一 2 3 。 0 7 一 6 。 3 2 + 2 9 。 7 5
注 : ’ 包括生长锥已发生分化 , 以后可进一 步发育为生殖枝 , 但在返青期仍处于营养态的枝条
枝条总增减数 二本 次统计的 芭枝条数 一 上次统计的总枝条数
枝增减率 = 枝条总增减数上次统计的枝条总数 X 10 0
50 0 0
枝条数 t条、
仁口 〔习 压三刁 【及寻 皿刀 〔因 〔三 忍三习枯黄期 返青期 拔节期 孕穗期 ‘由秒期 开花期 结实期 j彝翰
匡蓦分萦期
图 1 短花针茅 (5 1印a b 、。 ifl口 , a) 枝条数消 长动态与物候系谱
表 2 死亡营养枝统计表
日期 (日 /月 ) 2 5厂脚 ~ 2 厂丫 2 V / 一 Zf \l 24 2 巩一 2 5 / 姐 25 / 呱一 2 7诵 2 7 / 姗 ~ 1 Z X
数目 (条 )
死亡率 (% ) ;!)
。 一!一烹习一 :{:5 :):2 { 15厂一5 。 17
所示 ) 。 另 6 月末结实期过后 , 生殖枝全部衰老干枯死亡 , 从种群中减去 。 土述两个原因 ,
造成 一l*短花针茅枝条总数急剧减少 , 增减率出现最低负值 , 达 2 3 . 0 7 % (见表 1 ) 。 因 而 生
殖期可称为枝条的剧减阶段 。
3
. 果后营养期缓减阶段
结实后 , 短花针茅进人果后营养期 , 营养枝仍以 一定比率死 亡, 种群的枝条总数仍在减
少 , 只址减少率有所降低 , 且基本恒定 , 7 月份的减少率为 7 . 65 % , 8 月 份 的 减 少 率 为
6
.
3 2 % (见表 1 ) 。 因此果后营养期可称为枝条的缓减阶段 。
.
1 6 4
逮. 分璧期再增阶段
在 8 月下旬 , 短花针茅新生分粟开始露出地 面 , 种群 有了新个体的增加 。 虽然因营养枝
的死亡 , 而使枝条数减少 , 但新生分粟枝的不断出现 , 最终使增长率大 」几减少率 , 枝条数再
度增加 , 并于分粟末期出现第二次峰值 。 此时净增枝条为92 2条 , 净增率 达 2 9 . 7 5 % ( 见 表
1 )
。 因此 , 果后营养期可称为枝条的再增阶段 。
综上 , 短花针茅枝条数的消长特征是 : 其消 长模式为双峰型 , 其消长过程 分 长 出 、 剧
减 、缓减和再增这四个阶段 。据 z a r r o u g h等人 (1 9 8 3 )报道 : 高孤茅 (F e s tu e a a r u n d in a c e a )
的枝条密度在夏季减少 , 而在秋季又再次增加 。 这 一消长规律与短花针茅枝条数的消长特征
类似 。
二 、 枝条数消长原因
短花针茅种群枝条数消长的原因 , 就是指影响其枝条数增加与减少的途径和缘由 。 因此
对枝条数消长原因的探讨 , 就是对枝条的增加与减少的途径和缘由的分析 。
1
. 枝条的增加
短花针茅种群个体数增加的途径有二 : 一是通过有性繁殖产生种子 , 然后种子萌发形成
实生苗 ; 二是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分羹 , 增加新的枝条 。 对于短花针茅的实生苗 , 平均 几十平方
米的地段才可见一株 , 数量微乎其微 , 其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造成这一现象的
原因是短花针茅是一稳定群落 , 短花针茅的多年生性和以无性繁殖为主的特性 , 限制了弱小
的实生苗在群落中的成功定居 , 因而实生苗的数量极少 , 构不成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 对于分
粟 , 实为短花针茅增加种群个体数的主要途径 。 分粟的多少直接表示了其种群个体数增加的
量 。 因此可以说枝条的增加就是分粟的产生 。 故也有必要深人研究分羹的历程 , 以此来探讨
枝条数增加的缘由 。 分票从分冀芽生长发育至 完备的枝条 , 要经历如下三个时期 :
( 1 ) 分粟芽出现时期
从连续取样镜检观察的结果看 , 短花针茅在 8 月中旬开始出现分典芽 。 最初 是 在 母 枝
小突起
即腋芽
图 2 分粟芽出现时
期的前叶
(实为营养枝 ) 的第 一返青叶的 。}一鞘基部腋 内 。 镜检可观察到一小突
起 (见图 2 ) , 这一小突起就是一 个腋芽 (李扬汉 , 1 9 7 9 ) , 它的解剖结
构为 : 外面是一小锥形状的包被鞘—前叶 (李 扬 汉 , 1 9 7 9) 的 幼态 , 内部是幼小的生长锥 。 腋芽出的出现标志着分秦芽的形成 。 其 以
后经生 长发育可成为一分粟枝条 。 在腋芽出现 3 / 一 5 天后 , 幼态的前
叶进行生长 , 成为一锥形鞘状 , 其存在的位置介 ‘r母枝和腋芽之间 。
前叶当生长至 母枝叶鞘开 n 处时 , 就停止生 长 , 随即失水变成粗老的
纤维膜质 (见图 3 ) 。 以后分孽芽的第一真叶就在前叶的鞘内生长 ,
并不突破母枝的叶鞘 , 从而使短花针茅表现为密丛型的繁 殖 生 活 方
式 。 在前叶停止生长后的 2 一 3 天 , 分莫芽的第一真叶可 自前叶的鞘
内伸出 (见图 4 ) , 暴露于地面而呈明显的绿色小尖 。 如同种子发芽后出土成苗一样 , 第一
真叶露出地面后 , 就标志着分粟芽完成了出现期 , 由分粟芽转变为分莫枝 。 通常一个 母枝在
一个生 氏季内只 欠生一个分孽 (如图 4 所示 ) , 但也有较少的母枝可产生两个分孽 (如图 5 所
示 ) , 这两个分 ”飞出生的时期先后相差 7 一 10 天 。 由此可知短花针 茅的分羹模式是 : 在一个
生 长孕内只进行一级分秦 (李扬汉 , 1 9 7 9) , 产生 1 一 2 个分粟枝 (如图 G 所示 ) 。
·
16 5
·
真叶第枝毒桑分
母枝
前叶鞘
前时· 一少
晰“亡纤维”健质的前叶 图 4 分璧枝第一叶长出前叶鞘第一 叶鞘
分夔 第二叶鞘厂
/
第\一第一分粟
母枝第 1 川
母枝第 第二分雍 母枝
以提线表 /J’有的 可能不产 生 )
图 5 产生两个分交的 母枝 图 6 短花针茅分类模式
( 2 ) 分孽枝初生长时期
分典在第 一真叶露出地而 , 完成分孽芽出现时期后 , 就进人分秦枝的初生生长时期 , 开
始它的初生生 长 。 其特点是以叶片的发生和生长为主 。 经过 20 天左 右 , 第 一 叶 长 度 可 达
2 0 m m 左右 , 达 到 了其生物学 民度而停止生长 , 保持鲜绿色进行光 合作用 , 为其它器官的 生
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 在第 ‘叶接近其最大 长度时 , 第二叶开始露出地面 , 它的位置恰好与
第一叶相对 。 经过功天左右的生 沃, 就可等长或稍长于第一叶 。 此后其生 长速度变缓 , 于 9
月底至 10 月初停 L卜生 长 ; 此 }}寸其最大 氏度达 20 一 4 o m m 。 第三叶露出地面的时 间 是 , 月 下
表 3 10 个定株新生分雍枝生长测量结果 (平均长度 , m m
一 巴于一下言. - -一一‘
l叫 / 门 月 、气 曰 / 厂1 尸叶

第一叶 2
第二叶
第三叶
蕊一 ’)
一硫 一 ! 17 / · ⋯而 协一 刃 丽 一卜廖-
“ 9 .3 ’裂 蟹 } 共于 暇
.
1 6 6
·
句 , 此时气 i品已大幅度 厂降 , 其生 长显得十分滞缓 , 在 1。月中旬停 比生 长时 , 它的最大 长度
仅有10 m m 。 10 月下句受低温冷冻的影响 , 分夔枝各叶 片自叶梢逐渐从上而下枯黄 , 与母 枝
一起进人枯黄期 。 表 3 是定株的 10 条新生分类枝生长长度测量的 平均结果 。 从表 中可以看 出
新生分龚 枝在初生生长期 , 以第二叶的生长量为最大 。
口一卜鞘
’厂法
分孽枝幼根
子及的老根
图 7 分粱幼根的形成
在初生生长期内 , 分粟枝开始长出白己的根系 (见
图 7 ) 。
综上所述 , 短花针茅分羹从分璧芽出现的时间 , 至
第一叶到第三叶的发生和生长 以及根系长出的时 间 , 均
在秋季 。 这表明了短花针茅的分璧属夏秋分夔 。
( 3 ) 分羹枝再生长时期
分秦枝枯黄越冬前 , 生长锥已分生出 3 一 5 个叶原
甚 。 这些叶原基在翌春生长发育为叶片长出地面 , 从而
使分莫枝与其它营养枝一起返青。 这标志着分案枝进入
再生 长时期 , 以后随着时间的进程 , 逐步 向一成熟的营
养枝发 育 。
上述的三个时期是短花针茅进行分璧繁殖的过程 ,
也是其增加种群个体数的缘 由与主要途径 。
2
. 枝条的减少
短花针茅种群枝 条减少的原因和途径有如下两种情况 :
( 1 ) 生殖枝在结实后的衰老死亡
一 个生长发育成熟的营养枝 , 在一定杂件下 , 其生 长锥由初生状态 (库别尔艾等 , 1 9 5 8 )
(见图 8 ) , 经过仲长生长 (见图 , ) 、 花厅分化 (见图 1 0和图 1 ) , 发育为生殖枝 。 然后
进行抽穗 、 开花 、 结实 , 并随着种子的成熟脱洛 , 整个枝条自_ 匕布 卜逐渐干枯死 亡 , 从种群
中犷肖亡 。 生殖枝在结实后的干枯死亡 , 可以看作是短花全卜茅种祥的部分个体达到其生理寿命
的衰老死亡 。

i然 , 少仁不 匕!沂有的背养枝 .龙一个生 长季内都发育为生迫 厂跳。 据 10 月引 日对 3 丛 1 08 个
枝条的镜检观察统计 : 有 17 个枝条的生长锥进行了 生 殖 发 育 , 翌春返青后逐步发育为生殖
枝 ; 另 91 条的生长锥仍保持初生状态 , 翌春返 二青后仍生 长为营养枝 。
旗叶的幼态一 生长锥二 蔗豁入鸯一矍
生长锥
习8 生 长锥的初生状态 图 , 生 长锥的伸长生 长

1 6 7
-
二次轴
图10 花序分化的前期花序突的出现 图n 花序分化的后期一二次轴分化
( 2 ) 营养枝的中途夭折死亡
在生长季的各个时期 , 均有营养枝死亡的发生 。 不同月份营养枝的死亡数如表 2 所示 , 特
别是在短花针茅生殖时期的 5 、 6 月份 , 营养枝死亡最多 。 这可能与营 养状况有关 。 短花针
茅根系总糖含量测定结果见表 4 所示 , 亦以生殖时期的为最低 。 其原因是 : 生殖 枝 体 型 高
大 , 生长发育迅速 , 完成其生长发育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 , 而其自身的叶量有限 ( 3 一
4 片叶 ) , 产生 的光合产物远远不足 。 然而整丛内各枝条营养的互通 , 使光合产物向生殖枝
转移集中 。 因而一部分营养枝因光合产物 的被动转移 , 发生 “ 饥饿 ” 而逐渐死亡 。
浅 4 不同物 候期短花针茅 (。“尹a b , 。 : 乞介。 : 。 ) 根系水溶液性总糖含邃
采样期间(日/ 月 ) ⋯8 厂· ⋯2 弓/ w s / · {2 3 /一 / · ⋯8 /一 / 卫 ‘ 1 7 / 双 { 1 9 / ·物候相
恨系总糖含量 (夕们
返 青期
5

5 3 4
了戈节期
7

17 1
孕慈期
6

4 1 7
抽博期 J {果后营养期
5

3 4 8
汗花期
4

3 4 8
结 ‘欠期
4

3 1 5 6

3 7 1
分孽期
8

0 7 9
枯黄期
7

3 7 5
至于其它时期营养枝的死 亡 , 其原因可以归结到 自然环境对其的胁迫作用 , 即短花针茅
种群部分个体达到生态寿命的死亡 。 有关详尽而确实的原因和机理 , 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
总 而言之营养枝的中途夭折死亡是短花针茅种群个体数减少的一条主要途径 。 枝条的增加与
减少是短花针茅种群枝条数消长的途径与缘 由 。 前述 的枝条数消 长特征就是枝条增加与减少
的作用结果 。
三 、 枝条与种群产量 的关系分析
理论上 , 产草量 = 枝条数 目 x 单枝条的平均重 。 这一式子表明了枝条数 日与其平均重都
影响着种群产量 。 短花针茅有三类枝条 : 生殖枝 、 营养枝、 新生分羹枝 , 它们在体型 、大小 、
高度等方面均有极大差异 , 并且各 自的数 目又互不相 同 , 最终 导致它们在种群产 量中占有不
同的份额 。 因此探讨枝条与产量的关系 , 应将三类枝条分别对待 。
1
. 各类枝条与种样产量的关系
现对最为典型的开花期 称分集期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 结果如下 :
( 1 )
_汗花期 : 短 一沱针茅在开花期无新生分龚枝 , 其种群产量 (Y 户歹生殖 枝 条数 、X , )
. 工6 弓 .
和营 养枝数 (X : “ 具有的关系是 :
Y = 0
.
0 6 7 1 7 4 8 X
一 + O . 0 0 7 9 1 8 4 4 X 2 + 1
.
0 3 2 7
F = 8 3 9
.
0 0 3 > F (0
.
0 1) = 3 0
.
8 2
标准偏回归系数 b , ‘ 二 0 . 创 25 9
b
Z‘ = 0
.
8 4 2 7 5
( 名 ) 分集期 : 种群产量 (Y ) 与生殖枝条 (X l ) 、 营养枝数 ( X Z ) 和新生分孽枝 数
(X
。 ) 具有的关系是 :
Y = 0
.
0 1 9 1 3 2 6 X
I + O
.
0 1 2 2 3 2 1 X
: + 0
.
0 0 2 7通1 7 6 X 。 一 0 . 3 1 0 5 9 4
F = 2 5 7

5 3 9 > F (
。 o 、 = 3 2 . 0 8
标准仁;,}!仁:l归系数 b l ‘ 二 0 . 0 9 4 5 9 1
b
: ‘ = 0
.
8 3 1 3 6
b
3 ’ = 0
.
0 8 0 2 3 2 2
从 卜述的关系中 可以发现 , 各类枝条的数 目与其平均重均影响着种群产量 。 究竟何者影
响显著 ? 不妨比较一下各类枝条的标谁偏回归系数与偏回归系数 (注 : X 前的系数 ) 。 标准
偏回归系数代表 r枝条数对产量的影响率 , 而偏同归系数代表了枝条平均重对产 量 的 影 响
率 。 各类枝条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均大 一f 其偏回归系数—大 卜个数 量级 。 因此 可以认为各类枝条的数 目对种群产 量的影响远较共平均重为显著 。 进一步比较可以发现 , 同一时期内各类
枝条的标准偏回归系数之间又有极大差异 , 上述两个典型时期营养枝的标准偏回归系数均为
最大 。 因此又可 导出结论 : 各类枝条对种群产量的影响 , 以营养枝最为突出 。这一结论 可以从
开花期营养枝重 / 生殖枝重 二 1 . 4村的实测值得到佐证 。 从前述的枝条数消长原因可知 , 生殖
枝 、 分羹枝均与营养枝存在内在的连带关系 , 两者总是在一定的比率下 , 取决于营养枝的数
量 ; 另一方面在短花针茅种群数量组成上 , 营养枝又占有绝对的优势 。 短花针茅的这些生物
学特性决定了营养枝对种群产量的贡献最大 。
2
. 营养枝数与种群产量
承然 , 短花针茅营养枝对其种群产量贡献最大 , 那么两者必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 , 这一
关系为非线性的 , 如图12 所示 。
符合模型 函数
Y = 9 6
.
6 5 4 一 3 1 . 7 9 0 x + 4 . 0 4 6 1 x 2 一 0 . 2 0 5 7 Ox 3 + 0 . 0 0 3 6 5 9 0 x 4
F (‘ , 。) = 1 7 . 1 5 0 > F (
。. 。1 ) = 6 . 4 2
R (
1 1 ) = 0

9 5 2 5 9 > R (
。. 。。1 ) = 0 . 8 0 1 0
(Y 为种群产量 , x 为营养枝密度的缩小百倍值 )
从图12 中可 以看 出 , 营养枝数 目与种群产量关系的总趋势是 : 在营养枝较低 密 度 范 围
内 , 随着营养枝密度的上升 , 种群产量急剧上升 , 表示了枝条密度过疏 , 各枝条均达到了其
最大生 长量 , 枝条密度与种群产量近于线性关系 ; 在营养枝较高密度范围内 , 随着营养枝密
度的增大 , 种群产量反而下降 , 表示了枝条密度过稠 , 各枝条对环境资源的竞争剧烈 , 各枝
条消耗在维持生 命活动的分额加大 , 其生长量 下降 , 最终使种群产量降低 。 在低密度与高密
度之间 , 存在 一 最适密度范围 , 在此密度范围内 , 可得到最优产量 。 从模型函数中可求出这
一最适密度范围 : 其下限是 1 0 4 2 (注 : 模型函数中 x 的值为 1 0 . 4 2) , 此值为种群产量的最大
·
16 9
·
模拟曲线
道曲线
.
1
‘卜lLF,.we毛
0
QO,白1
l‘卜子毛,Les日l
1 6
l4
⋯少‘
ƒ甲莎碧喇忆枯念
七、一 二 , 一 _ : , , . 二 : 。 _ _
0 8 10 12 14 1 6 1 5 2 0 只 10 0
枝条密度 !条 m
图1 2 营养枝密度与种群产量关系
增长率点 ; 其 L限是 1 5 2 7 ( 注 : 模型函数 中x 的值为 1 5 . 27 ) , 此涟为种群产量的最高值点。
因此短花针茅种群营养枝的最适密度范围是 1 0 4 2一 1 5 2 7条m 一 2 。 在短花针茅草原初级生产 力
管理上 , 应 以此作为制定载畜量的一 个重要指标 , 使载畜量控制在能保证营 养 枝 在 1 0 4 2一
1 5 2 7条 m 一“的密度范围 。 一方面以避免因过度放牧的严重啃食 , 而 一导致营养枝死亡过多 , 使
种群产量过低 ; 另 一方面以避免因放牧不足 , 而导致营养枝密度过大 , 造成自然资源的无效
损耗 。
结 论
1
. 短花针茅种群枝条数的消长特征是 : 其消长模式为双峰型 , 其消 长过程分四个阶段 。
2
. 短花针茅枝条数消 长的原因与途径是 : 分莫使枝条数增洲 , 生殖枝的衰老死亡与营养
枝的中途夭折死亡使枝条数减少 。
3
. 短花针茅在秋季果后营养期进行分秦 , 产生的分粟属夏秋分孽 。
‘短花针茅各类枝条与种群产量的关系是 : 开花期 : Y 二 。. 0 6 7 1 7 4 8 x : 十 0 . o o 7 9 1 8 4 4 x : 十
1
.
0 3 2 7
, 分集期 : Y 二 o . o z g z 3 2 6 X I + o . 0 1 2 2 3 2 X : + 0 . 0 0 2 7 过z 7 6 X 。 一 0 . 3 1 0 5 9 1 , 其中营养枝数
对种群产量影响最大 。
5
. 短花针茅营养枝密度与种群产量的关系符合模型函数
Y = 9 6
.
6 5 4 一 3 1 . 7 9 0 x + 4 . 0 4 6 1 x 2 一 o . 2 0 5 7 0 x 3 + 0 . 0 0 3 6 5 9 O x 毛
营养枝的最适密度范围是 1 0 4 2 一 1 5 2 7条m 一“ , 此范围应作为短花针茅草原载畜量制定 的
一 个重要指标 。
讨 论
短花针茅枝条数消长模式为双峰型 , 其第一个峰值 出现在返青末期 , 其第二 个峰值出现
.
1 7 0
.
在分集末期 。 然而 本文的第 一 ,. 个峰值较第 1 个山封汽低 , 说明坏过 个 ’!几!(: 季后 , 钟 花计茅的
枝条数在研究当年却减少了 , 年末的枝条数较年初的少 。 造成这 一现象的原因 , 推测为与 ’ti
年的夏季干旱有关 。 研究当年的降雨量为 1 7 6 . 4 m m , 比年均降雨量 2 3 o . 7 m m 少 6 4 . 3 m m 。
干旱水分胁迫 , 严重地限制 了植物的光 合作用 , 使碳水化合物供不应求 , 造成死亡率增高 ,
而分襄率降低 , 产生的分粟枝不足 以补齐死亡减少的枝条 , 因而枝条总数减少 。 为了证实土
述的推测 , 在研究当年 , 还安排了补水试验 。 夏季补水 10 o m m 后 , 提高了土壤含水 量 , 减
轻了干旱胁迫程度 , 分秦率提高 5 7 . 57 % , 产生的分粟多于死亡减少的枝条 , 枝条数第二个峰
值高于第一个峰值 , 枝条总数增加 。 由此可知 , 生长季始末短花针茅种群枝条数的对比差异
与夏季降雨量有关
参 考 文 献
李扬汉 , 1 9 7 9 : 禾本科作物 的形态 与解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上海。
库别尔曼 , 中 . M . 等 1 9 58 : 禾本科植物结实器官的形成阶段 科学 出版社 , 北京 。
赵钢 , 1 9 85 : 短花针茅 荒漠草 群再生性研究 内蒙古农牧学 院硕士论文
高永革 , 1 9 8 5 ;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物量动态模式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内蒙古农牧学院硕士 论文
Z
a r r o u g h , K
.
M
. ,
c
.
J
.
N
e ls o n a n d J
.
H
.
c
o u t t s , 1 9 8 3 : R
e
la t i o n s h iP B e t w e
e n T ill。 : in g a n d F o r a g e Y ie ld
o f T a ll F e s e u e
.
n P a t t e r n o f T ille r in g
.
C r o P S e i
.
2 3 ( 2 ) : 8 一 13 。
A S T U D Y O N T H E S H O O T N U M B E R C H A N G IN G
O F S T I尸A B R E 犷IF L O R A A N D T H E R A L A T IO N S
W IT H IT S P O P U L A T IO N Y IE L D
Z h a n g C h e n g 手
(In n e r M o n g o lia F o r e s t
, 手一 C o lle g 。)
L 1 D e x ln
(A g , 注e u ltu r e a n d A n 主m a l H u s b a n d r y C o lle g e o f I n n e r M o n g o lia )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二七h e e x p e r im e n 七a l d a七a , a e h a r a e t e r is t ie a n d p r o e e s s fo r 七lle s h o o t
n u n 飞b c r e h a n g in g o f S t坛夕a b : e 。 乞flo , a w e r e e x p o u n d e d , a n d i七5 e a u s e w a s a n a ly -
z e d
.
A q u a n Lit a tiv e m o d e l o f th e r a la 七io n s h ip b e 七w e e n i七5 s h o o t n u m b e r a n d p o -
p u la t io n y ie ld w a s P o in 七e d o u t , a s w e ll d id t h e o p t im u m d e n s ity r a n g e o f v e g e -
七a t iv c 、h o o 七 o f s 艺i尹a b , e 。坛flo , a in th i : p a p e r , w 全, ie h p r o v id e d a t h e o r e 七ie a l b a o i、
f o r 5 2艺夕a b r e v 葱flo 尹a D e s e r t 一S t e p p e r a t io n a l u t ili z a 七io n .
K e ) w o ;
,
d s : 5 2£尹a b , e v £flo , a , 。h o o 七 n u m b o r e h o n g in g , p o p u lat io n 下io ld , t ille r

1 7 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