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 !∀# ∃ % & ∋ #一 & ∋
( ) ∗ +, − . )/ 0 ∗ 1 − , 2 ) 3− , 45 − . 6 78 7 − + 51
板栗空篷发生的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 ’
袁 艺 杜国华 谢中稳 张鹤英
∀安徽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 合肥 & # 99 # :∃
提 要 为弄清板栗空篷发生的内在原因 , 迅速提高板栗产量 , 研究了空篷率∀; < ∃和正常栗
∀< ∃在受粉受精 、幼胚发育和子叶发育三个时期中 , 总苞和子房 ∀含胚 ∃内的 = 种氨基酸 、矿
质元素和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变化过程 。 结果表明 , 氨基酸总量 % 空篷总苞 比正常栗低
∋ > ∋& ? , 空篷子房 比正常 栗低 # = > = # ? ≅ 矿 质元素 % 空篷总苞 比正常栗低 的元素有钾
∀一 # > ! ? ∃ 、镁∀一 !# > # 写 ∃ 、硼 ∀一 #= > 9 ? ∃和锌 ∀一 &! > :# 写∃ ≅ 空篷总苞和子房内淀粉比正
常栗低 > =# ?和 > # ? ≅ 空篷总苞和子房内还原糖比正常栗的低 ∋: > ! ?和 # > 9= ? 。 造成
空篷的内在原因是 %缺乏某些矿质元素 、有机物和促进生长素物质合成的元素 , 其含量较少 ,
影响板栗合子和幼胚的正常分化和发育 。
关键词 板栗空篷 , 氨基酸 , 碳水化合物 , 矿质元素 , 含量变化
板栗在我国山区经济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 过去在板栗生产中 , 只栽不管 , 病虫害严
重 , 空篷率高 , 造成板栗产量低而不稳 。 现在板栗发展面积虽很大 , 但产量没有大幅度上
升 。在我国有很多人曾对板栗胚胎发育 〔‘, &〕 、板栗低产原因及丰产技术推广应用〔# ·‘,等做了
大量的工作 , 在发展板栗和提高产量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们对板栗空篷机理进行了
进一步地研究 , 现将其部分生理生化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材料
本课题从 年开始到 # 年止 。样地设于安徽省舒城县河棚区 ∀大别山∃栗园 。试
验品种为二水早 , 选择空篷率在 =! ? 以上 、 &9 年左右树龄的样树 # 株 , 在同一地点选相同
品种的 # 株正常结果的样树作为对照 。
采样 日期 % # 年 : 月 &9 日∀受粉受精期∃ 、 月 ! 日和 月 &9 日∀幼胚发育期 ∃ 、 = 月
! 日 、 = 月 & 9 日和 月 ! 日∀子叶发育期 ∃ , 共采样 : 次 。 每株各采果实 & 个 , 分别置培养
收稿 日 % : 一 9 一 9 & , 修回日 % 一 9 一 &9 。 第一作者 % 女 , # & 岁 , 讲师 。
, 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资助课题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皿中 , 在 9! ’< 下烘 ! Α 4, ,再于 9 ℃下烘干 。 # 株果样混合后 , 粉碎备用 。
> &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经磺基水杨酸水解 , 用 日立 = # ! 一!9 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 种氨基酸含量 ≅经
Β Χ Δ 水解 , 加对二 甲基氯基苯甲醛等步骤后 , 用 ∀ ! ∃ 分光光度计测定色氨酸含量 , 样品
水解后用砷钥酸 比色法 , 在 ! 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淀粉 、还原糖和蔗糖 ≅用硝酸一高氯酸消
化后在 日立 & 一= 9 9 9 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钾 、镁 、钙和锌 ≅氮用 “Ε 8 一Β Φ 一 Γ”凯氏自
动定氮仪测定 ≅经水解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磷和硼 。
& 结果与分析
& > 空篷和正常栗的总苞及子房氨基酸含量变化
板栗受粉受精作用后 , 总苞体积逐渐开始增大 , 大约延续 #9 一 ∋9 Η , 这时细胞代谢作
用旺盛 , 有机物质大量积累 , 为合子和胚乳的分裂和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 从表 、表 & 和图
可知 , 空篷栗 ∀; < ∃的总苞 = 种氨基酸含量在受粉受精 、幼胚发育前期和子叶成熟期间
高于正常栗 ∀< ∃ , 而在幼胚发育中后期和子叶发育前中期 ∀ 月上旬至 = 月中下旬 ∃其含量
较明显地低于正常栗 。 图 表明 , 空篷栗子房内氨基酸总量在受粉受精期略高于正常栗 ,
在幼胚发育到子叶发育后期 , 其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栗 。 从表 # 中看到 , 正常栗与空篷栗子
房内 = 种氨基酸含量的最大相差值在 Ι ∋9 ?以上的有 9 种 , 十#9 ? 一 Ι # ?的有 种 ,
仅有胧氨酸只高出 = > ∋ ? 。
表 飞 空篷与正常栗的总苞和子房中氨基酸含是的动态变化
Φ − ϑ .7 Κ.∗ 7 3∗ − 3 4) , ) / − Α 4, ) − 7 4Η 7 ) , 37 , 38 4, ) Ε − + Λ − , Η 4, Ε ) .∗ 7 + 7 ) /
7 Α Γ 3Λ一8 1 7 .. − , Η , ) +Α − . 7 17 8 3 , ∗ 3 ∀Μ 0 , 环∃
样品
天门冬氨酸
Ν 8Γ
日期旧 Ο 月 ∃
& 9 Ο
9 > ! :=
#= &
9 > : !
> ! !
9 > & ! ∋
9 > # &
9 > & =
9 > ! &
9 > #
9 > ∋ = =
9 > # : :
9 > &
9 > !
> 9 : 9
9 > : = =
> : & :
9 > & =
9 > ∋ ! ∋
9 > & 9 > : & !
Μ − 37 ∀Η − Λ Ο Α ) , 31 ∃
Π− Α Γ.7 & 9 Ο :
9 > ! = #
> ! 9
9 > ! 9 =
> ! & #
9 > & &
9 > : # !
9 &
9 > : ∋
9 > : ∋ =
> ! : 9
9 > ! & ∋
> # : =
9 > : ∋ =
9 > =
9 > ! = #
> ∋ 9 &
9 : =
.。 & :
>,、少(一月‘了、胜了‘
苏氨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少./、,工#0!%1,% ‘
丝氨酸2 3 #
4 片 56775 ∃ % ∗ 8 ,∃ % + ∃ & ∃ % ∗) ∋∃ % ( ) &
片 ∃ % & 9 )∃ % 8 & + ∃ % ( ∃ )∃ % 9 8 ) ∃ % ∗( )∃ % + ,&
谷氨酸: 1;
∃ % ) ) )
, % + + )
∃ % )9 ,
∃ % ∋ ∋∗
合 ∃ % ) ,9, % ) ) , ∃ +8 ∃< % 9∃ ∗
甘氨酸
: 1=
4 片
片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8∋ ∃
∃ % & ∋∋
∃ % ) )8
∃ % & +&
∃ % + ( ,
∃ % & +&
∃ % ∗ ∋8
∃ % & ,8
∃ % +) +
∃ % & 98∃ % ) )8
& ∃ > 8
∃ % + + ∋
, % , ) ∋
∃ % 9 ∃ ∗
, % ,) 8
∃ % & ,8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 ∗ ∃ 8
∃ % ( ) +
∃ % )8 9
∃ % 9) &
∃ % +9 &
, % ∗( (
∃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第 # 期 袁艺等 % 板栗空篷发生的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 & ∋!
续表
样品 日期旧 Ο 月 ∃ Μ − 37 ∀Η − Λ Ο Α ) , 31 ∃Π− Α Γ.7 & 9 Ο : ! Ο &9 Ο ! Ο = & 9 Ο = ! Ο
缴氨酸Θ − .
> & & =
> :
> & !
9 > # ∋ :9 > ! ∋ &
# # :
∋ : =
# = &
9<Ρ9>
,9
9
蛋氨酸
Σ 7 3
9 > # &
9 > ! = !
9 > 9 &
9 > ! #
9 > # : 9
9 > ! ! ∋
9 > # & 9
9 ∋ 9 :
Χ<
∃∃?−≅Α
∃ % ∃ 8 (
∃ % , , 8
−∃∃
∃ 撰 ∃ % ∃ 8 (∃ % ,) &∃%1−Β
∃∃%
异亮氨酸?13
7ΧΧ ∃ % & ( )∃ % ( ∋ ) ∃ % & ∃ ∗∃ % ( ∃ 8
−Α−∃∃ % & ) +
∃ % ) & ∗ 滋1 ∗ , ,∃
−ΑΒ∃
亮氨酸
?Δ 3 ;
∃
% ( ( ∋
∃ % 9 8 & 6 ΧΧ7
−Ε ∃
∃,,ΒΑ∀/≅?−Β
−∃∃
酷氨酸
! = #
∃ % ∗ ( ∗
∃ % ∗ ∋ )
−∃∃
?−ΒΑ
−∃
苯丙氨酸
Φ∀ 3
。。 ? − ≅匕七 , 、 八、少 Α
% & & ∋
% + 9 9
∃ % ∗ & (
∃ % ( 8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ΒΓ ? − ∃ %七 ∃ ∃% , ∋ ∗) 8 ∃
∃
∃ ∃Β
丙氨酸Η1Ι
∃ % &+ 9∃ % + ,∗
∃ % ∗ , ,
∃ % 9 ,&
, ∋ ∋
∀/≅?−Β
∃∃∃
赖氨酸ϑ = Κ
∃ % ∗ ( ∗
∃ % ) & ,
自∃% & 8 9
% 8 + ∃
∃ % ∗ ) ,
∃ % + ,∃
∃ ∗∋ (
∃ % 9∗ ∋
∃ % ∗ 8 ∃
∃ % ) + +
% + &∃
% & 9(
% ∗ ( 9
% ∗ ∗ ∗
% ( ∋ +
−Α
∃%∃%Β−
组氨酸
Λ /Κ
4 片 1 ∃ % ,( ∋∃ % ∗( )
∃ % , &)
∃ % ( )9
Χ1Χ
Β∃∃八Α八曰−Α
−ΜΕΑ八曰Β
精氨酸
Η # Ν
% & & +
% + 9 ∋
∃ % &∃ (
∃ ∗ 9+
∃ & , ,
∃ % ( 8 ∃
−∃
−∃−甘, ∋ , ∃ % &9 ∃
∃ % ( ∗ ,
% & ∃ &
) 9 ∗
∃−八Α
−、声%声了
%止了吸走#气
一∃ % ∗ , ,∃ % )) ∃∃∃% ∃% ΧΧ7−‘任,−+,曰行矛六Β∋内匕,−ΑΒ−、、Δ了几#、一%人气 脯氨酸Φ # ≅ ∃ % ∗) ∃∃ % 9 ,∃ Ο曰Μ−Α ,8 ( , + ∃艺∃ 9∃%−粉八Α∃%∃%∃−?−∃ 戈Χ−肤氨酸 = Κ ∃ + ,,8 & , 8 ∋& & +, 98 ∃ % , ∋ ∃∃ % & ∃ ∗∃ % , 8 +∃ % & ∃ ∗ ∃∃%∃%−∃∃%住
,Π匕月了8,∃6−Μ∃,Θ∋Μ−, %,−Α八曰∃假6 ∃ % ,∃ 。 ,∃
% ∃ + +
% ∃ ∋ &
Β材∃ % ∃ ∋ ∗
∃ % , & 8
∃
% & ( )
% & ,8
% 8 , +
% & ∗ ∗
% ∋ 9 )
& ,(
,8 (
&∃ &
& ,∗
+8 9
&& )
% 8 & ∃
−Μ∃% ∃ ) )
% ,+ ∗
∃
色氨酸
! # Φ
—空篷栗 Ρ − 、Σ 0 = 一 Κ ∀ 3 11。∀ 3 Κ 0 − ; 0 Τ Χ ? − 一一总苞 Ρ ? − Υ ≅ 1; 3 # 3 Τ Χ —正常栗 Ρς ≅ #Ω Ι 1 3 ∀ 3 Κ 0− ; 0 Τ ΧΡ Τ— 子房 Ρ Ρ Τ Υ Ι # = Τ
& ∋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巧 卷
表 & 空篷与正常栗的总苞和子房∀及子叶 ∃的氨基酸含盆
Φ − ϑ.7 & Ν Α 4, ) − 7 4Η 7 ) , 37 , 38 4,
) / , ) + Α − . − , Η 7 Α Γ 3Λ
4, Ε ) .∗ 7 + 7 − , Η ) Ε − +Λ ∀) + 7 ) 3Λ .7 Η ) , ∃
一 8 17 .. 7 1 4, 7 8 7 71 7 8 3, ∗ 3 ∀Μ 0 , ? ∃
样品 日期 ∀日 Ο 月 ∃ Μ − 3 7 ∀Η− Λ Ο Α ) , 31 ∃Π− Α Γ.7 & 9 Ο : ! Ο ! Ο = & 9 Ο = !Ο
> :
! > = :
! 。 ∋
! > =
月了,匀Η且上Χ(八曰六石几」>⋯ΡΧΠ,,匕#ΔΞΕΑΒ八Δ−%ϑΔ任ΨΜΒ曰,,%⋯勺乙Β口匕Δ1Ε,厅矛叮口Π∃,了‘,几ΔΖ内?%[,Δ亡工Δ,,4 子房 Ρ包括子叶 ΤΒ Υ Ι # = Ρ /− 3 1; ∴ /− Ν 3 ≅ 0 =13 ∴ ≅ − Τ总苞
? − Υ ≅ 1; 3 # 3
& ∃ > 9
,∗ % & 8
∋ % 9 (
+ % , )
) % ( +
一了几ΒΞ−8一]Ξ,曰%⋯,立∋曰几Δ∴Ε,孟人
表 ∗ 空篷与正常栗子房内氨基酸最大相差值
! Ι ] 13 ∗ : # 3 Ι 0 3 Κ 0 ∴ /..3 # 3 − 3 3 ≅ . Ι Ω /− ≅ Ι 3 /∴ Κ 3 ≅ − 0 3 − 0 Κ / − ≅ Υ Ι # = ≅ . 3 Ω Φ 0= 一Κ ∀3 11 Ι − ∴ − ≅ # Ω Ι 1
日期Ρ 日 > 月 Τ
⊥ Ι 0 3Ρ ∴ Ι = >Ω ≅ − 0 ∀Τ
样 品
2Ι Ω Σ 13
种类
2 ≅ # 0
含量
≅ − 0 3 − 0
最大差值Ρ _ Τ
! ∀ 3
Ν # 3 Ι 0 3 Κ 0
∴ /..3 # 3 − 3 3
日期Ρ 日> 月 Τ 样品
2Ι Ω Φ13
种类
2 ≅ # 0
含量
≅ − 03 − 0
3 ∀ 3 Κ 0 − ; 0
最大差值Ρ写 Τ
! ∀ 3
Ν # 3 Ι 03 Κ 0∴ /..3 # 3 − 3 3
Β ’ 精氨酸
Β Η # Ν
Ρ Τ 丙氨酸
Ρ Τ Η 1Ι
Β 谷氨酸 Ρ Τ : 1;
Β 苏氨酸
Ρ Τ ! ∀ #
Β 色氨酸Β ! # Φ
Ρ Τ 亮氨酸 Ρ Τ ? 3 ;
ΡΤ 丝氨酸
Β 2 3 #
ΡΤ 撷氨酸 Ρ Τ ⎯ Ι 1
Β 天门冬氨酸 Ρ Τ Η Κ 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 9
∃ % ./ 9 ∗
∃ % 9 8 &
, % , ( 9
∃ % ( 8 8∃ % 9 , &
∃ % ( + 8
∃ + + ∗
, % ∗ 8 &
, % ∋ ) )
一 ∋ , % &∃ , &∃ > 9 Β〔Τ
一 9 ) % +( 75 &∃ > + 丝 ΡΤ Ρ Δ
赖氨酸
? = Κ
异亮氨酸
? 13
& ∃ > 9
& ∃ > 9
& ∃ > 9
& ∃ > 9
一 9,% )“ 5 劝八一 ) ‘% ∃ “ 7⋯) > “一“ ’ “+ ⋯, ) ‘“一‘+ ‘ + “ 7 “。‘9一‘) ’ ∋ 。 5 )‘9一“ ‘ + ‘ 7 朋 >9一 ( , % ( + 55 ) > 9
Ρ Τ
Ρ Τ
Ρ Τ
〔Τ
即∃ Ρ Τ
α〔6 Ρ Τ
Ρ Τ
Ρ Τ
Ρ Τ
Ρ Τ
Ρ Τ
丝 Ρ Τ 0 Τ
甘氨酸: 1=
蛋氨酸
β 3 0
脯氨酸
Φ #≅
酪氨酸
! = #
组氨酸Λ /Κ
苯丙氨酸
Φ∀ 3
胧氨酸
= Κ
∃ % ) &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9
∃ % ( 8 ∗∃ % + ∗ ∋
∃ & & +
∃ % &( )
一 ( , % ,8
一 ∗8 % (8
一 ∗ 9 % +9
一 ∗ 9 % & ∋
∗ ∗ ) 9
>∋8>Τ6乳氛民泊
一 ∗∗ % ( &
∗ & % ( +
一 ∗ & % ∗ ∃
一 8 % ( ,
Ρ Τ 一空篷栗子房 Ρ Ρ Τ Υ Ι # = ≅ . 3 − / Σ 0= 一 Κ ∀ 3 11 。∀ 3 Κ 0 6 / ; 0 Τ Χ 3 Ρ Τ一正常栗子房 Ρ Ρ Τ Υ Ι # = ≅ . − ≅ # Ω Ι 1 4 ∀ 3 Κ 0− ; 0 Τ
& 。5
&伪+ 夕9 加 >9 )用 加月
时间 ! /Ω 3 Ρ ∴ Ι = > − 1 ≅ − 0 ∀ Τ
!∀ # ∃ % &∀ # ∋ ( ) # ∗ % ( )
图 + 板栗总苞及子房 +, 种氨墓酸含 −
. /0 + 1 ∀ −2 ∀ − 3 1 4 +, 3 1 5 −3 1 4 6 7 /∀ 1
6 2 /8 3 /∀ /∀ 9 1 :; 2 5 2 6 ∀ 8 1 9 6 5 <
= = 空篷与正常栗总苞矿质营养元素含
量的差异
于总苞膨大期 (即原胚发育与子叶发
育初期 )测定其含量 。 从表 > 中可知 , 氮 、
磷 、镁 ? 种元素的含量随总苞的发育而下
降 , 而钾 、钙 、硼 、锌呈增长趋势 , 与叶片内
矿质营养元素的变化呈正相关 〔≅ , 。 Α 种元
素中有镁 、钾 、硼和锌的含量在空篷总苞
内明显低于正常栗 , 其次是氮 , 相差最少
的是钙和磷 。
的Βχ。门≅;一已%5[‘[口
Ρ欲δ如翻喇蝴球
第 # 期 袁艺等 % 板栗空篷发生的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
表 ∋ 板栗总苞中矿质元素含3
Φ − ϑ .7 ∋ < ) , 37 , 38 ) / Α 4, 7 + − . 7 .7 Α 7 , 3 4, 4, Ε ) .∗ 7 + 7
取样日期Μ − 3 7
∀Η − Λ Ο Α ) , 31 ∃
样品Π− Α ΓΤ7
Υ
∀? ∃
Γ
∀? ∃
Β
∀? ∃
< −
∀? ∃
Σ ς∀? ∃
2 Ω ,
∀叱Ο Τ ∃ ∀Α ς Ο Τ( ∃
;<
<
正常栗 比空篷栗增加
Τ,5 + 7 − 8 7
; <
<
正常栗 比空篷栗增加
Τ, 7 + 7 − 8 7
9 > &
9 > = ∋
9 > 9 ∋
9 > 9 :
9 > ! 9
9 > : # % %≅ 9 > & !9 > # = %≅ ! > 9 : = 。 &
: > : > & & : # > 9 ∋ !& # = 9 & ! > : #
%> %% 9 > 9 ∋9 > 9∋ 9 > ! :Ρ > % ≅% %‘ ≅% %≅ # > ! # ! ∋
∋ > & 9 > : ∋ # > ! 9 9 > ∋ 9 ! # > # # & > ! & > !
& > # 空篷与正常板栗总苞和子房内碳水化合物的差异
碳水化合物在板栗总苞和子房内主要的积累是淀粉和还原糖 , 蔗糖含量在总苞内极
微量 ,在幼胚发育期子房内有少量蔗糖出现 , 其它时期微量 。图 & 表明 % 空篷总苞内的还原
糖在幼胚发育期和子叶发育前中期明显低于正常栗 , 相差值为 & > =! ? Ξ ∋: > ! ? , 在子
叶发育后期高出 > &! ? Ξ :∋ 纬 。 空篷子房内的还原糖从幼胚发育至子叶发育成熟一直低
于正常栗 , 其相差值为 > ! ? Ξ 9 > ∋& ? 。 从图 # 中可看出 % 空篷总苞内的淀粉含量在幼胚
发育期略 低于正常栗 , 其相差值为 ∋ > ∋! ? Ξ > =# 写 ≅ 在子叶发育中后期 比正常栗高 出
# > !: ? Ξ = > #! ? 。空篷子房子房壁和子叶的淀粉含量在幼胚发育期略低于正常栗 , 相差值
为 # > &= ? Ξ & > # ? ≅ 在子 叶发育的整 个 时期 中显著地 低于 正 常栗 , 相差值分别为
&9 > = ? 、 :! > & ?和 > # ? 。 子叶的淀粉含量于幼胚的鱼雷期后逐渐上升 ∀图 # ∃ 。
Ψ工。Ε曰[的晌[;∃Ξ
八次δ如搁鑫翅⋯立 )∃, 入% ε % [一州 宋少广‘〔之ΓΤ巴士汽&∃ 洲+ 夕 9 加 护9 ) > 8 &口8 , 月Ε%灿−的%;一Φ%ΕΔ≅祠ΑΟ次δ喇伞蛛鹭 时间 ! /Ω 3 Ρ ∴ Ι = > Ω ≅ − 0 ∀Τ ! ∀ # ∃ % !∀ # ∋ Χ # ∗ % ( )图 = 板栗总苞及子房还原梢含−. /0 = 1 ∀ −2 ∀ − 3 1 4 5 2 8 ; 2 /∀ 0 3 ; 0 6 5 /∀
/∀ 9 1 :; 2 5 2 6 ∀ 8 1 9 6 5 <
时间 Δ /7 2 ( 8 6 < Ε 7 1 ∀ − Φ )
! ∀ # ∃ % ! ∀ # ∋ ( ) # ∗ % () # Γ Χ Η
图 ? 板栗总苞及子房 (与子叶混合 )和子叶淀粉含−
. /0 ? 1 ∀ − 2 ∀ −3 1 4 3 −6 5 2 Φ /∀ /∀ 9 1 :; 2 5 2 ,
1 9 6 5 < 6 ∀ 8 2 1 −< :2 8 1 ∀
? 小结与讨论
? + 空篷栗总苞矿质营养元素低于正常栗
在测定的 Α 种元素中有 ≅ 种元素 (镁 、钾 、硼 、锌 、氮 )的含量都明显低于正常栗 。 这些
元素是很多酶的活化剂 , 镁又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 钾和硼能促进营养物质在体内的运
输 , 硼还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注长及细胞分裂‘Ι〕 ,锌是生长素前体物色氨酸合成所必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 卷
需的元素 。 因此 , 若缺乏这些元素 , 必将导致叶绿素 、输导组织等不能正常发育 , 生长素合
成受阻 , 空篷栗增多 。
# > & 空篷栗总苞和子房内的氨基酸含量少于正常栗
空篷总苞内的氨基酸含量在幼胚和子叶发育期间略低于正常栗 , 形态发育上也略小
于正常栗 〔Ζ〕。空篷子房内的氨基酸总量在受粉受精期略高于正常栗 , 在胚胎发育的整个时
期中都显著低于正常栗 , 相差值在 ! > ∋ ?一 #= > 9 ? 。 例如 % 在板栗幼胚发育期间的丝氨
酸 ∀一 ∋! > 9 写∃ 、色氨酸 ∀一 ∋ > &: ? ∃ 、谷氨酸 ∀一 ! > !9 ? ∃都显著低于正常栗 , 这样就影响
了结构蛋 白和生理活性蛋 白∀如酶 ∃的合成 , 影响了子房对有机物的吸收作用 , 导致空篷栗
的产生 。 脯氨酸 ∀一 # # > ! ? ∃的积累是干旱过程中蛋白质代谢的一个重要特征 , 其含量高
有利于板栗的抗旱作用 。 在板栗胚胎发育过程中常常遇到干旱现象 , 由于脯氨酸含量低 ,
造成板栗幼胚或子叶停滞发育 , 使空篷栗增多 。
# > # 总苞和子房内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消长
板栗总苞和予房 内的还原糖含量随果实发育而增加 。淀粉含量在总苞内显著下降 , 而
在子房内逐渐增高 。这个现象与显微切片上淀粉粒消长过程相类似 〔的 。空篷栗总苞内还原
糖在幼胚发育期间显著低于正常栗 , 到板栗采收前多明显高于正常栗 。子房内还原糖在整
个发育期两者相差不明显 。 子房内淀粉含量在结实板栗中呈上升趋势 , 而空篷栗则相反 。
空篷栗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因某些矿质营养元素含量较少 , 影响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
和活性物质的合成和积累 。 板栗受粉受精作用后的合子和初生胚乳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有
机物和活性物质而停滞分裂和发育 〔卜 ’“〕 , 从而导致空篷栗的发生 。
参 考 文 献
任立中 , 杜 国华 > 板栗生殖器官的发育与分化 > 安徽农学院学报 , = , 9∀ & ∃ % ∋ Ξ ∋=
& 许慧玲 , 曹慧娟 , 李天庆 > 板栗的胚胎学研究 > 北京林学院学报 , = , . 9∀ ∃ % 9 Ξ :
# 杨其光 , 任立中 , 杜国华 > 植物激素和尿素对板 栗性别表现的影响 > 林业科学 , =& , =∀ #∃ % # Ξ # &=
∋ 杜国华 , 周 良骚 , 张福林等 > 板栗空篷及增产技术研究 > 安徽林业科技 , , & % !一 =
! 夏仁学 , 马梦亭 , 贺立元 > 板栗叶片矿质元素含量 及周年期变化的研究 > 湖北林业科技 , , & % Ξ :
: 郭季芳 , 叶正华 , 朱颖民 > 硼和赤霉酸对 芦苇纤维 生长的影响 > 植物学报 , = , & ∀ ∋ ∃ % ∋ 9 Ξ ∋ 9:
姚家琳 , 夏仁学 , 马梦亭等 > 板栗空篷的胚胎学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 , =∀ # ∃ % & ∋= Ξ &! #
= 任立中 , 杜 国华 , 周 良骆等 > 板栗空篷研究 > 安徽农学院学报 , = , ! ∀# ∃ % &: 一&
高新一 , 何锡山 > 揭开板栗空篷之谜 > 植物杂志 , = ∀!∃ % &
9 伍素辉 , 刘景福 , 程见尧 > 棉花氮素营养诊断> 植物生理通讯 , = : ∀∋ ∃ % # 一#:
第 # 期 袁艺等 % 板栗空篷发生的主要营养物质的变化 & ∋
< Δ Ν Υ [ ; Π Χ Κ ΠΧ Σ ; Σ Ν ΤΥ Υ Ρ Φ 6 ΤΦ ΤΧ Υ Ν ∴
ΠΡ 2 ΠΦ Ν Υ < ; Π Μ Ρ 6 ΤΥ [ Φ Δ ; Μ ; Θ ; ∴ Χ ΓΣ ; Υ Φ
<Χ Ρ 6 Π; Χ Κ ; Σ ΓΦ ] 一ΠΔ ; ∴ ∴ < Δ ; ΠΦ Υ Ρ Φ
] ∗ − , ] 4 Μ ∗ [ ∗ ) 1 ∗ − ⊥ 47 Ω 1) , ς _ 7 , Ω 1− , ς Δ 7 Λ4, ς
∀2 4)7 , 一%即+ 4, ς .〕护− 汀Α 7 ) 3 , Ν , % 1 ∗ 4 Ν ς 爪∗ .3 ∗ +− . Ρ ” 4优+8 43Λ Δ 7 /7 4 & # 9 9 # : ∃
Ν ϑ 83+ − 73 Φ 17 /.∗ 7 3 ∗ − 3 4) , 8 ) / − Α 4, ) − 7 4Η , Α 4, 7 + − . 7 .7Α 7 , 3 − , Η 7 − + ϑ ) 1 ΛΗ +− 3 7 7 ) , 37 , 3 8 4,
31 7 ) Ε − + Λ − , Η 4, Ε ) .∗ 7 + 7 Η ∗ + 4, ς /7 + 3 4.4⎯ − 3 4) , , Λ ) ∗ , ς 7 Α ϑ + Λ) − , Η 7 ) 3Λ .7Η ) , Η 7 Ε 7.) α Α 7 , 3 4,
7 Α Γ3Λ 81 7 .. 7 17 8 3, ∗ 3 − , Η , ) +Α − . 7 17 8 3 , ∗ 3 _ 7 + 7 8 3 ∗ Η 47 Η > Φ 17 + 7 8 ∗ .3 8 8 1) _ 7 Η 31 − 3 31 7 3) β
3 − . − Α 4, ) − 7 4Η 7 ) , 3 7 , 38 ) / 7 Α α 3Λ 81 7.. 71 7 8 3 , ∗ 3 4, 317 ) Ε − + Λ − , Η 4, Ε ) .∗ 7 + 7 _ 7 + 7 .) _ 7 +
∋ > ∋ & ? − , Η # = > = # ? 31 − , 31 ) 8 7 ) / , ) + Α − . 71 7 8 3 ∗ , ∗ 38 , +7 8 α 7 7 34Ε 7 .Λ > Σ 4, 7 + −. 7 .7 Α 7 , 3 8 ,
8 ∗ 5 1 − 8 Β , Σ ς , 2 , Ω , , 4, 317 4, Ε ) .∗ 7 + 7 _ 7 + 7 .) _ 7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31 − , 31 ) 8 7 ) / , ) + Α − . 71 7 8 3 , ∗ 3 8 , + 7 8 α 7 7 34Ε 7 .Λ > Φ 17 7 ) , 37 , 38 ) / + 7 Η ∗ 7 4, ς 8 ∗ ς − + − , Η 8 3 − + 7 1
) / 7 Α α 3Λ 8 17 .. 7 17 8 3, ∗ 3 4, 31 7 4, Ε ) .∗ 7 + 7 _ 7 + 7 .) _ 7 + ∋ : > !纬 − , Η > = # ? + 7 8 α 7 7 3 4Ε 7 .Λ ,
− , Η 4, 31 7 ) Ε − + Λ _ 7 + 7 .) _ 7 + # > 9 = ? − , Η > # ? , + 7 8 α 7 7 3 4Ε 7.Λ 31 − , , ) + Α − . 7 17 8 3 , ∗ 3 >
∴ − 7 χ ) / 8 ) Α 7 Α 4, 7 +− . 7 .7Α 7 , 38 , ) + ς − , 47 8 ∗ ϑ 8 3− , 7 7 4, 317 Η 7 Ε 7 .) α Α 7 , 3 α +) 7 7 8 8 ) / Λ) ∗ , ς
7 Α ϑ + Λ ) − , Η 7 ) 3 Λ.7 Η ) , , 31 7 8 Λ , 317 8 7 8 ) / 7 7 + 3− 4, α 1 Λ 8 4) .) ς 47 −.Λ − 7 3 4Ε 7 8 ∗ ϑ 8 3 − , 7 7 , 317
3 + − , 8 Α 48 8 4) , − , Η − 7 7 ∗ Α ∗ .− 3 4) , ) / 8 ) Α 7 , ∗ 3 + 43 4) , − . 8 ∗ ϑ 8 3− , 7 7 8 , − + 7 + 7 − 8 ) , 8 ) / 317 ) 7 7 ∗ + β
+ 7 , 7 7 ) / 7Α Γ3Λ一 8 17 .. 7 17 8 3, ∗ 3 >
Β 7Λ _ ) + Η 8 ; Α Γ3 Λ 81 7.. 7 17 8 3 , ∗ 3 , Ν Α 4, ) − 7 4Η 8 , < − + ϑ ) 1ΛΗ + − 37 8 , Σ 4, 7 + − . 7 .7 Α 7 , 3 8 , < ) , β
3 7 , 3 /.∗ 7 3∗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