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青龙衣不同萃取部位化学成分GC-MS分析



全 文 :青龙衣不同萃取部位化学成分 GCMS分析
曲中原1, 2 ,邹  翔1, 2 ,管小玉1, 2 ,陆  婉1, 2 ,季宇彬1, 2 * 
( 1 哈尔滨商业大学 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2 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摘  要:目的  研究青龙衣乙醇提取物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法 ( GC
MS)对青龙衣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数据库 NIST98 对分离的化合物进
行结构鉴定,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数分数。结果  共分离出 65 种成分, 确认了其中 56 种
主要成分,氯仿部位萘醌类成分有 3 种, 占 5 00% ;酯类 3 种, 占 3 78% ;烷烃类 19 种, 占 69 26%。醋酸乙酯部位
萘醌类成分 4 种,占 3 25% ; 酯类 6 种,占 32 49% ;烷烃类 7 种, 占 10 62% ; 杂环化合物 5 种,占 11 70%。结论 
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有助于发现青龙衣的特征性成分, 为针对性的提取分离化合物提供
参考。
关键词:青龙衣; 氯仿萃取部位;醋酸乙酯萃取部位; 气相色谱质谱
中图分类号: R2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670( 2010) 10162504
  青龙衣为胡桃科核桃属植物胡桃楸 Juglans
mandshur ica Maxim 和核桃 J regia L 的未成熟
外果皮, 味辛、苦、涩、平, 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疗癣、
止痛止痢的功效[ 1] 。主产于河北、山东、东北等
地[ 2]。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青龙衣具有明显的抗肿
瘤作用[ 3] ,周媛媛等 [ 4] 从青龙衣氯仿抗肿瘤活性部
位,分到几个三萜类化合物和 1个新的天然产物。
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表明青龙衣醇提物的氯仿和醋
酸乙酯萃取部位是抗肿瘤活性部位 [ 5] , 胡桃醌是青
龙衣中有明确抗肿瘤作用的小分子萘醌 [ 6]。本实验
运用 GCMS联用方法对青龙衣乙醇提取物氯仿和
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有助于发
现其特征性成分,对进一步阐明青龙衣的药效物质
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 1  仪器: Agilent 6890N 气 相色 谱Agilent
5973N质谱联用仪 (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
KQ5200DB型超声机(江苏省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
公司) ; BS110S 型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
有限公司) ; N 1000型旋转蒸发仪( EYELA 上海
爱朗仪器有限公司)。
12  药品及试剂:青龙衣药材均采于伊春,经作者鉴
定为胡桃科胡桃属植物胡桃楸 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未成熟果实的干燥肉质果皮。乙醇、醋酸乙
酯、氯仿、石油醚均为分析纯,水为双蒸水。
1 3  青龙衣萃取部位的制备: 取青龙衣药材 2 5
kg 粉碎过 40 目筛, 加 10倍量 95% 乙醇浸泡 24 h
再超声提取 30 min( 100 kH z) ,滤过,药渣继续加 10
倍量 95%乙醇热回流 1 h; 滤过, 合并药液, 减压浓
缩(温度不超过 40 ! ) 药膏挥至无醇味, 得浸膏
233 7 g。加水适量使其混悬,依次用石油醚、氯仿、
醋酸乙酯萃取,得氯仿层和醋酸乙酯层浸膏。
1 4  样品的处理:精确称取氯仿萃取浸膏0 050 0
g ,醋酸乙酯萃取浸膏0 050 0 g, 置于 10 mL 量瓶
中,加入氯仿溶解定容,摇匀,用 0 45 m 微孔滤膜
滤过,进行 GCMS分析。
1 5  分析条件
1 5 1  色谱条件: HP5毛细管柱( 5%甲基聚硅氧
烷, 30 m ∀ 0 32 mm, 0 25 m) , 气化室温度 260
! ,载气为氦气,柱流量 1 mL/ min, 进样量 1 L,分
流比 30# 1。起始温度为 60 ! ,以 20 ! / min升温
至 200 ! , 再以 5 ! / min 升温至 280 ! , 保留 5
m in。GCMS接口温度 290 ! 。
1 5 2  质谱条件:电离源 EI,电子能量 70 eV, 离子
源温度 230 ! ,扫描范围m/ z 30~ 550。
2  结果
从青龙衣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部
位的总离子流色谱中, 氯仿层共计分离出 33 个峰。
用气相色谱数据处理系统,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其
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对总离子流图中的各峰经质谱
∃1625∃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10 期 2010 年 10月
收稿日期: 201005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0600816) ;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20060240001)作者简介:曲中原( 1980 )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抗肿瘤药物研究。 
T el : ( 0451)84800922  Email: qiuqiuqu@ 163 com
* 通讯作者  季宇彬
扫描后得到质谱图,经过 NIST 质谱计算机数据系统
检索,结合人工谱图解析,按各色谱峰的质谱裂片图
与文献核对,对基峰、质荷比和相对丰度等方面进行
直观比较,初步确认出其中 33种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其中与质谱数据库匹配度在90%以上的有22个化合
物,占氯仿萃取相的 25 95% ,结果见表 1。化合物的
定量采用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
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中萘醌类( 3种)占氯仿萃取相
的5 00%;酯类( 3种)占氯仿萃取相的 3 78%;烷烃
类( 19种)占氯仿萃取相的 69 26%。
醋酸乙酯层共计分离出 32个峰。初步确认出
其中 25种化合物的可能结构,其中与质谱数据库匹
配度在 90%以上的有 14个化合物, 占醋酸乙酯萃
取相的 25 95% ,结果见表 2。其中萘醌类( 4种)占
醋酸乙酯萃取相的 3 25% ; 酯类( 6种)占醋酸乙酯
萃取相的 32 49%; 烷烃类( 7种)占醋酸乙酯萃取相
的 10 62%; 杂环化合物 ( 5 种)占醋酸乙酯萃取相
的 11 70%。
表 1 青龙衣氯仿萃取部位化学成分鉴定结果
Table 1 GCMS Data and identified compounds from chloroform acetate extract in bark of J mandshurica
序号 化合物名称 质量分数/ % 相似度
1 2甲基5丙基壬烷 1 124 64
2 十五烷 2 066 93
3 十六烷 1 307 97
4 2, 6, 10三甲基十五烷 0 327 87
5 十七烷 2 616 98
6 2, 6, 10, 14四甲基十五烷 3 705 99
7 十八烷 0 493 96
8 2, 6, 10, 14四甲基十六烷 0 458 91
9 菲 1 756 87
1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1 814 72
11 1羟基2己基癸醇 0 622 72
12 二丁酸乙酯 1 186 90
13 3羟4甲氧苯甲醛 0 698 91
14 香草醛 2 118 94
15 碘代十八烷 0 451 86
16 二十二烷 0 915 94
17 乙酸十八酯 0 775 64
序号 化合物名称 质量分数/ % 相似度
18 8庚基十五烷 0860 93
19 胡桃醌 1477 93
20 1, 5萘二酚 1924 94
21 2, 6二甲氧基苯醌 2966 40
22 4乙氧基苯甲醛 4652 70
23 1, 4, 5三甲基萘 0855 90
24 己内酰胺 2164 90
25 4[ 3%羟基1%丙烯基]2甲氧基苯酚 4287 94
26 4甲基2, 4联二苯1戊烯 1369 90
27 1, 7二羟基萘 1598 72
28 环二十四烷 1762 95
29 4乙基十一烷 22554 59
30 二十烷 2510 91
31 二十二烷 1073 93
32 二十三烷 25112 93
33 二十四烷 2380 94
表 2 青龙衣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化学成分鉴定结果
Table 2 GCMS Data and identified compounds from ethyl acetate extract in bark of J mandshurica
序号 化合物名称 质量分数/ % 相似度
1 对二甲苯 0 569 91
2 丁内酯 1 177 90
3 2己醇 1 850 43
4 反2, 3二甲基环氧乙烷 4 244 37
5 乙烯乙基亚砜 10 484 38
6 3羟基4, 4二甲基2( 3H )呋喃酮 2 082 83
7 丁二酸单甲酯 5 067 83
8 2, 5吡咯环烷 1 297 90
9 3羟基4甲基2( 3H )呋喃酮 4 303 49
10 丁二酸乙酯 14 574 83
11 壬基环丙烷 2 340 78
12 2, 5二氢噻吩 1 640 80
13 2, 3二氢噻吩 2 373 56
14 苹果酸 11 901 74
15 1, 3地西泮2, 4二酮 4 451 80
16 3乙酰基苯酚 0 569 86
序号 化合物名称 质量分数/ % 相似度
17 1, 4萘二酮 0 302 90
18 3羟基苯甲酸乙酯 2 654 95
19 胡桃醌 0 700 93
20 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 4 171 95
21 D乙基葡萄糖苷 1 425 74
22 4乙氧基苯甲醛 1 902 50
23 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 8 123 91
24 1, 2苯甲醛 4 622 50
25 十七烷 0 674 91
26 1, 5萘二酚 1 496 91
27 1, 7二羟基萘 0 748 80
28 十九烷 0 838 94
29 二十一烷 0 967 91
30 二十二烷 0 936 93
31 二十四烷 0 622 91
32 邻苯二甲酸单( 2乙基己基)酯 0 899 86
3  讨论
本实验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将气相色谱的分离功
能和质谱的鉴定功能结合在一起的优点,以及庞大、
完善的谱库检索的优势, 对青龙衣醇提物的氯仿和
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定性定量
(下转第 1691页)
∃1626∃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10 期 2010 年 10月
藤、冬瓜仁,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为主, 辅以金银
花、地丁、败酱草清热解毒;大黄、蒲公英,薏仁、冬瓜
仁清热利湿、排脓,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痈散
结之功。中药药理表明, 清热解毒药具有抑菌消炎
作用,活血化瘀药能直接影响肠血流量及毛细血管
通透性,减少炎症肿胀, 抑制炎性肉芽肿形成, 减轻
出血及坏死等病例损害, 通理攻下药有明显改善微
循环,增强肠蠕动,防止肠麻痹, 促进炎症消散。在
治疗组或对照组内, 每隔 3天复查的白细胞计数和
CRP 的正常比例也在不断升高, 与症状、体征的逐
步消失是相一致的。但客观的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时
间要比主观感受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早一些。另
外,治疗组有 2 例而对照组有 18 例保守不成功而
中转手术。指征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脓肿反而增
大,脓肿破溃引起腹膜炎需手术。
选用 CRP 和血常规检查作为阑尾脓肿病情转
归的指标,从本组资料看来评价炎症反应方面, CRP
是一种有效的实验室参考指标。细菌感染的特征是
发热,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血沉快。
但是小儿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 对感染的反差能力
差,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 有的反应不出来, 缺乏特
异性, 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在炎症或急性组
织损伤后, CRP 很快合成, 并在 4~ 6 h 内迅速增
加, 36~ 50 h 达到高峰,同时 CRP 的水平与组织损
伤后修复的程度有密切关系,且不受性别、年龄、贫
血、高球蛋白血症等因素影响,即使是患儿机体反应
低下,常规检查正常时, CRP 也可以呈阳性, 并随着
感染的加重而升高。在表 2 和表 3 比较中,可以看
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第 3天的 CRP 的正常比例没
有同一天的白细胞高。第 6 天与第 3天相比,两组
的 CRP 和白细胞的差距已经较前缩小, 说明病情
在明显好转; CRP 的恢复正常时间与症状、体征的
消失时间更接近,更贴近病情的变化。且在中转手
术的病例中, CRP 要比白细胞计数提前出现异常升
高情况,由此可见, CRP 测定不受抗生素和激素的
影响,可直接反应机体的感染程度, 使病症得到控
制,炎症得到吸收, CRP 才恢复正常。动态观察血
清 CRP 在治疗过程中水平的变化, 结合血常规检
验结果,可作为疾病转归和疗效观察的有益指标。
针对小儿阑尾脓肿的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
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体现了局
部与整体、标本兼治的有机结合,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1]  苏法春, 麻百家, 柴振显,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
肿的体会 [ J ] 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1, 7( 2) : 107108
  (上接第 1626页)
分析。实验考察了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条件。起初
选用甲醇溶解样品进行气质分析,但是所得的总离
子流色谱图基线上漂非常严重, 后改用氯仿溶解样
品,基线基本平稳。针对本实验是浓度较大的样品,
采用分流进样。由于本实验需要对未知的物质进行
定性, 所以选用全扫描的质谱扫描方式。对总离子
流色谱图中的各峰经质谱扫描后,所得质谱信息与
NIST 谱图库中化合物标准谱图对照, 对化合物进
行鉴定。在质量分数分析中, 采用总离子流色谱峰
面积归一化法对青龙衣醇提物的氯仿和醋酸乙酯萃
取部位中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青龙衣药理作用较为广泛,其抗肿瘤作用显著。
据文献报道青龙衣醇提物中的粗萘醌对多种体内移
植性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体外抗肿瘤作用更强,
且毒性较低[ 7] , 推测萘醌类成分是青龙衣中抗肿瘤
活性成分。GCMS分析结果显示,青龙衣中氯仿萃
取部位含有 3 种萘醌类, 分别是 1, 5萘二酚、胡桃
醌、1, 7二羟基萘。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含有 4 种萘
醌类,分别是 1, 4萘二酮、胡桃醌、1, 5萘二酚、1, 7
二羟基萘。胡桃醌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国内外已有
明确报道[ 89]。为了阐明青龙衣及抗肿瘤物质基础,
以此实验为基础, 运用硅胶柱色谱法等方法对青龙
衣活性部位做进一步分离、纯化,以期筛选出具有抗
肿瘤活性的化合物。
参考文献:
[ 1]  吴征镒, 周太炎, 肖培根, 等 新华本草纲目 [ M ] 第三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 2]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 M ] 下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1986
[ 3]  季宇彬, 马宏图, 杨  波, 等 青龙衣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肿
瘤作用研究 [ J ] 中草药, 2004, 35( 10) : 11451147
[ 4]  周媛媛, 王  栋, 牛  峥 抗肿瘤中药青龙衣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草药, 2010, 4( 1) : 1114
[ 5]  曲中原, 邹  翔, 崔  兰, 等 青龙衣不同萃取部位抗肿瘤
活性研究 [ J ]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 43( 1) : 8790
[ 6]  季宇彬, 陆  婉, 曲中原, 等 不同干燥方法、贮藏年限及采
收时间对青龙衣中胡桃醌的影响 [ 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09, 24( 2) : 110112
[ 7]  高奎滨, 刘瑞梅 青核桃及刺五加抗癌作用的药理研究 [ J ]
中草药, 1980, 11( 7) : 313
[ 8]  季宇彬, 曲中原, 邹  翔, 等  青龙衣中胡桃醌对 S180肉瘤小鼠的抑瘤作用研究 [ J] 中国药学杂志, 2009, 44( 1 ) :
195199
[ 9]  Mich elle T T he natu ral toxin juglone causes degradat ion of
p53 and indu ces rapid H 2AX ph osphorylat ion and cell death
in human fibr ob las t s [ J] T ox ic ol Ap p l P harmacol , 2005,
209( 4) : 19
∃1691∃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10 期 2010 年 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