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温度及种根大小对附子萌发及苗期性状的影响



全 文 :表 2  不同月份各品种桑叶中主要单体酚类物质的量
Table 2 Contents of main phenol compounds
in mulberry leaves in different months
化合物 桑叶品种 质量分数/ %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绿原酸  育 2 1 72 1 79 1 79 1 51 1 12 203 1 00
紫白 4 1 95 3 08 2 34 2 00 2 31 223 2 41
大 10 0 97 1 27 2 52 1 33 1 99 105 1 28
湘 7920 1 65 2 15 2 12 2 08 2 14 233 1 68
抗青 10号 2 65 2 84 2 62 1 75 1 21 191 2 21
粤桑 11号 2 43 2 61 1 65 1 44 1 33 222 2 93
芦丁   育 2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26 0 44
紫白 4 0 44 0 33 0 56 0 13 0 25 037 0 50
大 10 0 00 0 33 0 61 0 34 1 05 032 0 45
湘 7920 0 00 0 14 0 08 0 43 0 22 027 0 12
抗青 10号 0 96 1 03 0 76 0 86 1 45 151 1 85
粤桑 11号 0 69 0 84 0 75 0 30 0 45 083 0 76
安息香酸育 2 0 62 0 79 0 46 0 39 0 54 056 0 39
紫白 4 0 30 0 69 0 85 0 38 0 49 041 0 28
大 10 0 00 0 09 0 24 0 24 0 22 004 0 09
湘 7920 0 24 0 72 0 56 0 61 0 54 044 0 19
抗青 10号 0 18 0 04 0 03 0 21 0 33 047 0 55
粤桑 11号 0 93 1 00 0 81 0 54 0 61 094 0 97
黄芪苷  育 2 0 37 0 51 0 29 0 41 0 56 084 0 51
紫白 4 0 16 0 40 0 46 0 50 0 55 067 0 88
大 10 0 00 0 26 0 22 0 30 0 57 019 0 29
湘 7920 0 12 0 35 0 25 0 52 0 44 041 0 17
抗青 10号 0 17 0 28 0 15 0 45 0 47 036 0 51
粤桑 11号 0 43 0 53 0 49 0 40 0 66 074 0 88
律:不同品种桑叶的酚类单体成分的组成及其变化规
律具有品种特异性。6个品种桑叶中 13种酚类物质
在4~ 10月 7个月份中的变化比较复杂,同一品种桑
叶中不同的酚类物质变化不一样,不同品种桑叶中相
同的酚类物质变化也不一样。表明在相同栽培条件
t/ min
图 2 育 2品种在不同月份酚类物质色谱图
Fig 2  Chromatogram of variety Yu 2 of phenol
compounds in different months
及气候条件下,桑叶中酚类物质的量在不同品种之
间有差异。但在所有品种中多酚的量均以绿原酸最
高,其次为芦丁,再次为安息香酸和黄芪苷。
本实验所测定的 13种酚类物质中,有两种成分
的加样回收率大于 100% ,可能是方法的本身误差、
处理样品时的误差或样品中的杂质引起的正误差。
有 7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低于 95% ,可能是多酚物
质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
参考文献:
[ 1]  原爱红,黄  哲,马  骏,等 桑叶黄酮的提取及其降糖作用的
研究[ J]中草药, 2004, 35( 11) : 12421243
[ 2]  孙  莲,孟  强,阎  超,等 桑叶的降血糖活性成分和药理作
用[ J]中草药, 2002, 33( 5) : 471473
[ 3]  孙达旺 植物单宁化学[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 4]  杨贤强,曹明富,沈生荣,等 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J]茶
叶科学, 1993, 13( 1) : 5159
[ 5]  安徽农学院 茶叶生物化学[ 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0
[ 6]  张鞍灵,马  琼,高锦明,等 绿原酸及其类似物与生物活性
[ J ]中草药, 2001, 32( 2) : 173
[ 7]  JulkunenTiit t o R Ph enolics cons t itu ents in leaves of northern
w illow s: meth od s for the an aly sis of certain phen ol ics [ J] J
A g ri c F ood Chem, 1985, 33: 213217
温度及种根大小对附子萌发及苗期性状的影响
罗  意1 ,陈兴福1 *  ,杨文钰1 ,舒光明2 ,刘  莎1 , 夏燕莉2
( 1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 雅安  625014; 2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目的  阐明不同温度及种根大小对附子萌发及苗期性状的影响。方法  用光照培养箱控制附子的发芽温
度,观察不同温度下不同大小附子种根的发芽情况。结果  变温处理较恒温处理的附子种根发芽时间短, 发芽率、
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较高,小种根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高于大、中种根, 苗期性状表现也较好。结论  种
根在 10 g 左右发芽的综合性能优良,早春应加强水分管理提高种根发芽率。
关键词:附子; 温度;种根; 发芽
中图分类号: R28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670( 2010) 11189204
1892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11 期 2010 年 11月
收稿日期: 20100103                     基金项目:科技部! 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 2006BAI06A1201) ;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 2006yzgg12 # 21)作者简介:罗  意( 1986 # ) ,女,重庆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药用植物生理、栽培等研究。
T el : ( 0835)2882612  Email: kb lfil y@ 163 com
* 通讯作者  陈兴福  T el: ( 0835) 2882612  Email: ch enxf64@ sohu com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 i
Debx 的子根加工品[ 1] ,是著名的川产地道药材, 具
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之功效 [ 2]。关于附
子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方面研究较多, 而栽培上
主要集中于附子的生产布局及主要栽培措施的记
载[ 3] , 对附子发芽生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前年份之间温差较大, 四川盆地秋季、冬季和
全年平均气温在 20世纪 90年代后期趋于上升, 有
明显的变暖气候突变[ 4] , 而温度是植物种子发芽和
出苗的基本条件之一。对独活、秦艽、益母草、柴胡
等中药材的发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过高或过
低均会影响种子活力,导致发芽或出苗不良 [ 59]。附
子在 11月下旬栽种, 翌年 2月出苗,是乌药休眠特
性还是外界温度影响, 未见研究报道。附子生产上
缺苗现象严重, 补栽既造成劳动力投入加大, 又对附
子产量造成影响,乌药大小对出苗的影响未见研究
报道。
本实验根据附子出苗时当地的气候条件, 设置
不同的温度处理,考察温度对附子出苗情况的影响,
以期得出附子出苗的最适宜温度,为制定适宜的附
子栽种期提供理论依据; 选用不同大小的乌药为材
料,探索不同大小乌药的出苗情况及幼苗性状,为选
用大小适宜的乌药提供依据, 寻求既节约种源投入
又能够获得优质高产的选种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供试材料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栽培品
种,经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舒光明研究员鉴定为毛
茛科植物乌头 A coni tum carmichael i Debx。
1 2  方法:本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重
复3次。A因素为发芽温度,设置 5个不同的温度处
理,分别为 10、15、20 ∃ 3个恒温处理和 5~ 10 ∃ 、
5~ 15 ∃ 两个昼夜变温处理; B 因素为乌药种根大
小,设置大、中、小 3个水平,单个种根平均质量分别
约为 22、14、8 g ,共 15个处理,每个处理种植 4盆,
其中大号种根每盆种植 4粒, 中号种根每盆种植 6
粒,小号种根每盆种植 8粒。试验采用沙培法,将各
处理分别置于 5 个光照培养箱中, 光照强度均为
5 600 lx, 湿度为 70%。
以芽长 0 5 cm 为发芽标准[ 10] , 种植后第 4 天
开始,每天 16%00时统计发芽情况,至发芽结束时
停止统计;发芽结束后,随机取 10株,用直尺测定其
苗高、须根长和新根数, 数据处理采用 EXCEL、
SPSS等软件。
  发芽率= 发芽终期全部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数 &
100%
  发芽势= 18 d 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数& 100%
  发芽指数( GI) = ∋ 当天发芽数( G t) /天数( Dt)
2  结果与分析
2 1  温度及种根大小对附子萌发的影响
2 1 1  温度及种根大小对附子发芽时间和持续天
数的影响:发芽时间是衡量种子发芽快慢的重要指
标,对不同温度与不同种根大小的附子萌发时间进
行观察,结果见表 1。两变温处理的附子发芽最快,
发芽时间早于恒温处理,而恒温处理中,各种根的发
芽时间均随发芽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同一温度处理
下,小种根的发芽时间最迟, 中种根次之, 大种根的
发芽时间最早,说明变温及大种根能有效地促进附
子提前萌发。
对比各处理发芽的持续天数, 20 ∃ 高温处理的
附子发芽持续天数均最短, 5~ 15 ∃ 处理的持续天
数最长,说明高温利于加快附子发芽进程,缩短发芽
周期;同一温度处理下,大种根的持续天数均最长,
小种根的发芽持续天数均短于大、中种根,说明小种
根发芽快,发芽整齐。
表 1  温度及种根大小对附子萌发时间的影响
Table 1  Effects of diff erent temperatures and sizes of root
tuber on germination time of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eparata
温度/

大种根
发芽时
间/ d
持续天
数/ d
中种根
发芽时
间/ d
持续天
数/ d
小种根
发芽时
间/ d
持续天
数/ d
10 5 24 7 21 11 21
15 5 30 7 25 7 26
20 4 23 6 21 7 20
5~ 10 4 25 5 23 6 21
5~ 15 4 32 5 27 6 27
2 1 2  温度对附子发芽率的影响: 开始发芽后,每
天统计附子的发芽数, 以 5 d为一时间间隔, 分析附
子发芽率随发芽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见表 2。
  不同温度处理对附子发芽率产生了较大影响,在
种植后 4~ 8 d、14~ 18 d和 24~ 28 d, 温度对附子发
芽率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 5~ 15 ∃ 变
温处理的附子发芽早且发芽快,种植后 5 d内便出现
发芽高峰,发芽率达 29 3%, 在 1%水平上显著高于
10、15、5~ 10 ∃ 3个处理; 其余温度处理的附子发芽
高峰均出现于种植后14~ 18 d,此时 5~ 10 ∃ 处理的
附子发芽率最高, 达到 53 0%, 极显著高于 20 ∃ 和
5~ 15 ∃ 两处理的发芽率; 24~ 28 d时, 5~ 15 ∃ 变温
处理的发芽率极显著高于 20 ∃ 恒温处理的发芽率;
各处理均在种植 33 d后停止发芽。
1893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11 期 2010 年 11月
表 2  温度对附子各时期发芽率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germination ratio of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eparata
温度/ ∃ 发芽率/ %
4~ 8 d 9~ 13 d 14~ 18 d 19~ 23 d 24~ 28 d 29~ 33 d 终期
10 12 0 BCb 18 9 Aa 40 7 ABab 21 6 Aa 1 4 ABbc 0 0 Aa 99 6 Aa
15 7 0 Cb 12 6 Aa 41 7 ABa 26 3 Aa 4 1 ABab 2 8 Aa 94 5 Aa
20 21 7 ABa 19 8 Aa 30 2 Bb 23 4 Aa 0 0 Bc 0 0 Aa 95 1 Aa
5~ 10 4 7 Cb 19 1 Aa 53 0 Aa 20 4 Aa 1 4 ABbc 0 0 Aa 98 6 Aa
5~ 15 29 3 Aa 19 0 Aa 19 4 Cb 21 7 Aa 6 9 Aa 2 8 Aa 99 1 Aa
    表中平均值后小写字母表示 5%差异显著性,大写字母表示 1%差异显著性(下同)
    Values follow ed by a di fferent small and capital let ters w ithin a column are signif icant ly dif f erent at 5% or 1% probabilit y levels,
f ollow ing tables are same
  从发芽结束时的总发芽率及其分析可以看出:
温度对发芽率影响未达到显著差异,对比各温度处
理, 5~ 15 ∃ 变温处理的附子发芽率均值最高, 达到
99 07%, 而 10 ∃ 低温处理的发芽率最低, 为
94 44%。因此, 5~ 15 ∃ 昼夜变温处理利于提高附
子的发芽率。
2 1 3  种根大小对附子发芽率的影响: 对不同时
间、不同种根大小附子的发芽率进行统计, 并将
SPSS软件分析的结果整理为种根大小对附子各时
期发芽率的影响,见表3。发芽后 4~ 8 d内, 大种根
发芽迅速,发芽率为 22 7%, 与中、小种根间存在极
显著差异;而发芽后 19~ 23 d,中、小种根的发芽率
高于大种根,差异达到极显著; 其余各时间段内, 种
根处理间的发芽率差异均不显著。从各处理的终期
发芽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出: 种根大小对附子发
芽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
小种根发芽率显著高于大、中种根的发芽率, 而大、
中种根处理间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因此,选择小
种根作为种源能获得较高的发芽率。
2 1 4  温度对附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 对不
表 3  种根大小对附子各时期发芽率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sizes of root tuber on germination ratio of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ep arata
处理 发芽率/ %
4~ 8 d 9~ 13 d 14~ 18 d 19~ 23 d 24~ 28 d 29~ 33 d 终期
大种根 22 7 Aa 18 7 Aa 35 3 Aa 12 7 Bb 4 3 Aa 1 3 Aa 950 Ab
中种根 10 5 Bb 19 0 Aa 36 5 Aa 26 2 Aa 2 2 Aa 0 0 Aa 944 Ab
小种根 11 6 Bb 16 3 Aa 42 3 Aa 27 2 Aa 1 6 Aa 0 6 Aa 99 6 Aa
同温度处理下附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进行考察,
结果见表 4。温度对附子发芽势的影响存在极显著
差异或显著差异。温度对附子发芽势的影响主要在
变温处理与不变温处理间, 变温处理的附子发芽势
显著高于不变温处理; 不变温处理的各温度对附子
发芽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5~ 10 ∃ 变温处理的附
子发芽势显著高于 5~ 15 ∃ 的发芽势。
温度对附子发芽指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5~
15 ∃ 变温处理的附子发芽指数显著高于 15 ∃ 下的
附子的发芽指数,其余温度处理间的发芽指数差异
不显著。
表 4 温度对附子的平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temperatures on germination potential
and germination index of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eparata
温度/ ∃ 发芽势/ % 发芽指数
10  66 11 Bb  1 17 Aab
15  64 46 Bb  0 87 Ab
20  66 18 Bb  1 39 Aab
5~ 10  76 84 Aa  1 16 Aab
5~ 15  67 82 ABb  1 52 Aa
2 1 5  种根大小对附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
对不同种根大小处理下附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进
行观察,结果见表 5。种根大小对附子发芽势的影
响存在极显著差异。小种根的发芽势极显著高于中
种根的发芽势,显著高于大种根的发芽势;大种根的
发芽势又高于中种根的发芽势, 达显著差异。
表 5 种根大小对附子平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
Table 5  Ef fects of different sizes of root tuber on germination
potential and germination index of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ep arata
种根 发芽势/ % 发芽指数
大  6820 ABb  101 Ab
中  6147 Bc  118 Aab
小  7518 Aa  149 Aa
  种根大小对附子发芽指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
异。小种根的附子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大种根的发芽
指数,其余种根处理间的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
2 2  温度及种根大小对附子苗期性状的影响
2 2 1  温度对附子苗期性状的影响:考察不同温度处
理下附子幼苗的新根数、须根长、苗高等性状,结果见
1894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11 期 2010 年 11月
表6。温度对附子新根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通过均
值比较,变温处理的平均新根数多于恒温处理, 其中
5~ 10 ∃ 变温处理的新根数最多,为 8 89根/株。
温度对附子须根长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或显
著差异。5~ 15 ∃ 变温处理的附子须根长极显著高
于 10、15、5~ 10 ∃ 3个处理的须根长,显著高于 20
∃ 恒温处理的须根长; 20 ∃ 恒温处理的附子须根长
显著高于 5~ 10 ∃ 变温处理的须根长,其余温度处
理间差异不显著。
温度对附子幼苗苗高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
20 ∃ 恒温处理的附子幼苗最高, 极显著高于其余 4
个处理; 15 ∃ 处理的附子苗高极显著高于 10、5~ 10、
5~ 15 ∃ 3个处理,其余温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表 6  温度对附子苗期性状的影响
Table 6  Effects of temperatures on characters of seedling
stage of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eparata
温度/ ∃ 新根数/ (根 株- 1 ) 须根长/ cm  苗高/ cm
10 6 72 Aa 4 21 Bc 167 Cc
15 7 83 Aa 4 68 Bb c 3 33 Bb
20 8 44 Aa 5 36 ABb 5 44 Aa
5~ 10 8 89 Aa 4 21 Bc 164 Cc
5~ 15 8 72 Aa 6 84 Aa 182 Cc
2 2 2  种根对附子苗期性状的影响:同温度处理,
将 SPSS软件分析的结果整理为种根对附子苗期性
状的影响,结果见表 7。种根对附子新根数和须根
长的影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附子苗高的影响存
在显著差异。大、小种根的苗高均显著高于中种根,
而大、小种根间的苗高差异不显著。
表 7  种根大小对附子苗期性状的影响
Table 7 Effects of different sizes of root tuber
on characters of seedling stage of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eparata
种根 新根数/ (根 株- 1 ) 须根长/ cm 苗高/ cm
大 6 62 Aa 4 75 Aa 3 51 Aa
中 8 83 Aa 5 26 Aa 271 Ab
小 9 37 Aa 5 15 Aa 2 57 Aa
3  讨论
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好坏的一项重要依据,
发芽势反映了种子在一定时间内发芽能力的强弱,
而发芽指数是种子发芽速度快慢的指标, 一般三者
均高,种子不但出苗多,而且出苗快,幼苗健壮,能有
效地防御发芽过程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11]。
本实验结果显示高温及变温处理的附子发芽
早,发芽时间短,说明高温及变温处理促进了附子提
前发芽, 且能有效缩短发芽时间, 利于早苗、全苗。
各温度处理中, 5~ 10 ∃ 变温处理的附子发芽势最
高,且新根发生的速度最快,数目最多; 5~ 15 ∃ 变
温处理的附子在发芽率、发芽指数和须根长等方面
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而20 ∃ 为植物生长的最适温
度,所以该处理的附子苗高最高。因此, 5~ 10、5~
15 ∃ 的昼夜变温为附子的较适宜发芽温度, 20 ∃
则为附子苗期生长的较适宜温度。四川产区早春昼
夜温差在5~ 10 ∃ 左右,能满足发芽需要,在生产上
应加强这一时期的水分管理,以满足附子种根发芽
需要,但出苗后,附子的产量和品质情况还有待进一
步研究。同时,本实验结果还表明,附子产区冬季栽
种后气温较低,是栽种后不能立即萌发的主要原因,
要等到第 2年气温上升后才能发芽。产区能不能采
取早春栽种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采用不同大小的乌药作为种根进行发芽
试验,通过对比发现种根大小对附子发芽有一定影
响,其中大种根发芽时间较早,但其发芽持续时间较
长,不利于齐苗, 而小种根虽然出芽稍晚, 但其能在
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发芽率,出苗整齐, 另外,
植株根的数量、根的长度是衡量苗期生长优劣的重
要指标。小种根在发芽势、发芽指数、新根数目、须
根长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大、中种根。从发芽及苗
期生长角度考查,可选择 10 g 左右的种根为种源,
不仅能节约用种量, 也能够有效解决乌药发芽的持
续时间长,春季气温变化大对出苗率的影响等问题,
一定程度上改善缺窝问题。
参考文献:
[ 1]  中国药典[ S]一部 2005
[ 2]  雷载权,陈松育,高学敏,等 中药学 [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2005
[ 3]  侯大斌,任正隆 川乌(附子)块根质量与摘心留叶数对附子
产量的影响[ J]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 7) : 594
[ 4]  潘建华 四川盆地气温的时空分布变化分析[ J ]四川气象,
2006, 2: 21
[ 5]  潘瑞炽,王  小,李娘辉,等 植物生理学[ M ] 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 2006
[ 6]  王康才,陈  暄,唐晓清, 等 独活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J] 中
草药, 2005, 36( 4) : 5979
[ 7]  刘丽莎,姬可平  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 J] 中草药,
2002, 33( 3) : 269271
[ 8]  陈  叶,罗光宏,张永虎,等  细叶益母草种子发芽特性的研
究[ J]中草药, 2005, 36( 9) : 14011402
[ 9]  杨成民,曹海禄,魏建和,等  发芽温度及种质对柴胡种子萌
发的影响[ J]中草药, 2007, 38( 3) : 426429
[ 10]  陈  彬,姚新灵,乔雅林,等  赤霉素诱导下热激对打破马铃
薯块茎休眠及发芽率的影响[ J ]农业科学研究, 2006, 27( 3 ) :
35
[ 11]  孙  群,王建华,孙宝启 种子活力的生理和遗传机理研究进
展[ J]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 1) : 48
1895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1 卷第 11 期 2010 年 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