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制剂与炮制!
以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制备技术提高
葛根素溶解度的研究
何典鸿! 韩立炜!! 王媛! 倪健! 杜守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 北京 $*# $摘要%!目的&制备葛根素混合胶束$以增加葛根素在水中的溶解度) 方法&以去氧胆酸钠和卵磷脂为辅料$采用正交试 验制备混合胶束) 以混合胶束的溶解度&形态&粒径等为指标$筛选葛根素混合胶束的最佳制备工艺) 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制 备工艺为摩尔比 )i*i& 的葛根素&卵磷脂及去氧胆酸钠$溶于甲醇4氯仿!i中$)$ h旋转蒸发至干) 最佳工艺所得混合胶 束粒径为!#&g( p) 1/!体积径*溶解度为 $g( D.`e$是葛根素原料溶解度!$g$)#& D.`e的 **g) 倍) 结论&胆盐= 磷脂混合胶束制备技术能显著提高葛根素的溶解度) $关键词%!葛根素*混合胶束*胆盐*磷脂*增溶 $稿件编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信作者%!!韩立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新制剂与新技术研究RMS#!(&%)(##$U4/BNS#\0?S+2*#g-./ $作者简介%!何典鸿$硕士生$主要从事中药新制剂与新技术研究$ U4/BNS#?MQNB1?.1Ds*#25B?..g-./g-1
!!葛根素是常用中药葛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被 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因其水溶性差&口服 给药不易被吸收故多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 但目
前临床上使用的葛根素注射液存在较严重的不良反
应有研究者认为其不良反应可能与注射剂中添加的助溶剂丙二醇有关)因此有必要开发生物利用度高的葛根素口服制剂或低毒的注射制剂以减少或
避免其不良反应) 而要达到此目的则须首先提高葛根素的溶解度)胆盐=磷脂混合胶束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载体可
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 该系统在国外
多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而在国内研究较少)本实验旨在通过混合胶束的制备提高葛根素的溶
解度)
!材料
葛根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4*∗葛根素原料药!四川省广汉市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纯度7!O.5BA?.OA?B@NQ5S-?.SN1M8E<德国 N`A.NQ公司批号4#磷脂酰胆碱质量分数为78I<美国3/4CMO−.公司纯度 77gj*分析纯甲醇&氯仿!北京
化工厂*色谱纯甲醇!美国 I:93公司*纯净水
!杭州娃哈哈有限公司)
高效液相色谱仪!3DNSM1@OMCNMO*8YG4) 循环水多用真空泵!郑州杜甫仪器厂*>U4*(#3 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G4*#$ 恒温水 浴锅!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4* 离心沉淀器!上 海手术器械厂*电子分析天平!8BC@.CNTOGR**&8* 透射电子显微镜 !VUL`*)日本*;N-./A4)(= _`8激光粒度测定仪!美国;N-./A公司) !方法与结果 U!含量测定方法 UU!色谱条件!色谱柱为依利特 LI8< ( !&g# //m* ///∗流动相甲醇4水!∗i 1/*进样
体积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空白胶束对测
定无干扰) 葛根素的保留时间为 # /N1左右)
UU!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葛根素对照品
*g /D置 /‘量瓶中用流动相定容精密量取/‘于/‘量瓶中以流动相定容即得质量浓度为gD.‘e的葛根素对照品溶液g& /微孔滤 膜滤过备用)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溶液 *&(∗
#∗
‘按照UU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各样
品对应色谱峰的峰面积) 以进样量 J!
D为横坐
标峰面积9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线性回归.7).第)卷第期∗年 # 月 !!!!!! ! ! ! ! ! !!!! ! ! ! ! [.Sg) :OOTM!
VT1M∗方程9f& #g%Je*g*0fg777(线性范围
g* kg∗D)U!葛根素混合胶束的制备根据参考文献+∗,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混合胶
束操作方法#取葛根素原料药按比例加入去氧胆
酸钠&大豆磷脂用甲醇4氯仿!i溶解在一定温
度下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加入蒸馏水溶解
& $ C./N1 e离心 /N1$除去不溶物$即得药物 的混合胶束溶液) U&!葛根素混合胶束制备工艺优选 按` 7 !) & 正交表安排试验$以所得混合胶束中 葛根素的溶解度为指标$考察药物与辅料摩尔比 !4&卵磷脂与去氧胆酸钠摩尔比!I&旋转蒸发除 去有机溶剂时的加热温度!) 个因素不同水平对 制备工艺的影响) 每份试验葛根素的投料量为 $g D!即 g* //.`$按 U 项下方法制备葛根素混合 胶束$加水 /` 成过饱和溶液磁力搅拌至溶解平衡后用 g& /微孔滤膜滤过按 UU 项下方
法测定葛根素的溶解度优选最佳制备工艺)因素水平安排见表)表!葛根素混合胶束制备的因素水平水平4Ii∗i)
* i* i &)i)i∗
U_!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以溶解度为考察指标的葛根素混合胶束正交试
验结果见表 *))表∗!葛根素混合胶束正交试验结果D.‘e;.,溶解度g& ∗g)( 7
) g∗g# #g7 ) #g(
% g)) *
( g(7g#(& 方差分析表明因素4I对葛根素的溶解度
均无显著性影响) 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葛根素混合胶束增溶效果影响的先后顺序是!!!!!表)!葛根素混合胶束制备的方差分析方差来源离差平方和方差/4g&7 *g*& #g7%Ig7 ( g∗77g*&&
g( ( g*7 & g7
3!误差 g(g* & !!注#Af**/g!∗*
f7g$/$g$!∗$∗f77g
Irr4最佳制备工艺为4∗I)即 # 号试验条
件) 为使试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混合胶束的最佳 制备工艺还应结合胶束的粒径&形状等测定结果进 一步验证) U!葛根素混合胶束粒径测定
将混合胶束稀释后采用;N−./A4)( 激光粒度
测定仪测定粒径) 具体方法#以 YM4;M激光!
%
f
#)) 1/为光源!空气冷却仪器功率为室
温下取样品适量按一定稀释比以纯净水稀释样
品调至仪器显示电信号约为)后放入样品池分别测定正交试验所得7份样品得到 FBTOONB1 粒
径分布图与 ;N-./A 多波形分布图) 图谱显示了粒
子的强度径!E8I
:;R
N1@M1ON@54+MND?@MQ ABC@N-SMONWM& 体积径!E8I [L`d.ST/M4+MND?@MQ ABC@N-SMONWMQNO@CN4
\T@N.1及数量径!E8I
;]9
1T/\MC4+MND?@MQABC@N−SMONWMQNO@CN\T@N.1+),的分布情况当三者分布一致时体系最均匀&稳定) 其中 # 号试验制得的混合胶束 的FBTOONB1 粒径分布图中的E8I :;RE8I
[L`
E8I;]9接近重合;N-./A 分布图中的 E8I
:;R
E8I[L‘
E8I
;]9
呈现单峰且重合性较好) 而其他各号试验所
得样品的 FBTOONB1 分布图显示各样品的 E8I
:;R
E8I[L‘E8I
;]9
的平均粒径相差很大;N−./A分布图中的E8I:;RE8I
[L`
E8I ;]9 呈现多峰) 说明 # 号 试验所得混合胶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在 7 个工艺中 最好其余各号试验所得混合胶束样品粒度不均匀体系稳定性差不宜选用故应选用 # 号试验条件作 为最佳制备条件) U)!葛根素混合胶束的形态考察 取混合胶束溶液适量加入一定量蒸馏水稀释&
混匀用注射器吸取适量滴在附有支持膜的铜网上
吸附约 /N1 后用滤纸吸干剩余液体用注射器滴
加适量 *j磷钨酸染色)k/N1后用滤纸吸干剩
余液体适当灯照干燥 /N1)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观察并拍照其中 # 号试验所得混合胶束的电镜观 察结果见图 ) .#7). 第 ) 卷第 期 *年 # 月 !!!!!! ! ! ! ! ! !!!! ! ! ! ! [.Sg) :OOTM!
VT1M∗图 !正交试验 # 号样品透射电镜测定! m据文献报道$混合胶束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形式+&4%, #混合盘型!/N6MQ QNOZ /.QMS&球型!DS.\T4 SBCO?BAM/.QMS&柱型 !C.Q4SNZM/.QMS&蠕虫型 !+.C/4SNZM/.QMS等) 本试验电镜结果显示 # 号混 合胶束结构为层状&混合盘形及球形$形态结构与文 献相符) 且粒子大小均一&形态一致$比其他各号试 验所得样品均匀$进一步说明可选择 # 号试验条件 作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即摩尔比为 )i*i& 的葛根 素&卵磷脂及去氧胆酸钠$溶于甲醇4氯仿!i中$ )$ h下旋转蒸发至干) &!讨论 预试验中考察了单用卵磷脂或胆盐对葛根素的 增溶作用$其中单用胆盐增溶效果不佳$单用卵磷脂 虽有一定增溶作用$但胶束溶液不够澄清) 卵磷脂 配合胆盐使用后增溶作用明显增强$且胶束溶液澄 明度较好) 为使增溶后的葛根素可广泛用于口服和 注射制剂$故采用混合胶束作为增溶手段) 试验中$胆盐选择了猪胆酸钠&猪去氧胆酸钠进 行预试$结果表明$使用猪去氧胆酸钠更能增进卵磷 脂对葛根素的增溶效果) 在选择卵磷脂时发现$卵 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含量越高$混合胶束越容易制备$ 且增溶效果越好) 由于卵磷脂受热后不够稳定$且 预试验中发现温度对旋蒸时混合胶束的成膜性有较 大影响$所以正交试验中以/加热温度0作为一个影 响因素进行考察) 正交试验中亦考察了包封率$各 试验所得混合胶束的包封率介于 #7j k%&j!以 $g( /微孔滤膜滤过后测定$差异不显著) 膜水 化时$常温下加少量水!) k& /` 即可溶解$加水量 减少时$混合胶束则易呈胶冻状*最佳工艺制备的胶 束溶液加水稀释时一直可以保持均匀澄清状态) 通常难溶性药物成分的纯度越高$其溶解度越 低) 本课题组使用的葛根素纯度为 7%g(j$测得 其溶解度为 $g$)# & D.`e) 在正交试验中$有 份试验所得混合胶束中葛根素的溶解度比原料药 低$可能是因为该号试验条件制得的胶束粒径较大$ 用 $g& /微孔滤膜过滤时已被滤除$因此在溶液 中的量减少) 通过对混合胶束溶解度&形态&粒径等 方面的考察$确定 7 个正交试验中 # 号试验条件为 葛根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的最佳制备工艺$该工艺 辅料用量相对较少$且所得胶束体积径为!#&g( p ) 1/$其水溶液均一透明$粒径分布集中$表明该 胶束系统比较稳定) 即使用于静脉注射$其粒径范 围亦符合要求) 用 # 号处方制备葛根素混合胶束$ 测定胶束中的葛根素在水中溶解度为 $g( D. ` e $是本试验所用葛根素原料溶解度的 **g) 倍$说 明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可显著提高葛根素的溶解度) 本试验采用混合胶束制备技术提高了葛根素在 水中的溶解度$在今后试验中若能证明混合胶束可 提高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则可为其进一步开发成 口服制剂奠定基础*若能证明混合胶束可以减轻葛 根素静脉注射时的不良反应$则亦可用于注射剂的 改良) $参考文献% +,!9B@NSB93$8TNO@./BB9,:1@CBdM1.TOACM/MQN-B@N.1 +N@? QNBWM4 AB/g3-./ABCNO.1 \M@+MM1 @+.dM?N-SMO+V,,31BMO@?MONB$7(&$ )7!7#(%7, +*,!YB5B@3SZB14L15TZOMS$J5.1D?MM8.1,9N6MQ /N-MSMOBOAC.SNA.4 O./MOP.C@?MO.ST\NSNWB@N.1 .P@M1NA.ONQM+V,,E?BC/>MO$77*$7 !*##, +),!郑少辉$邓意辉,动态光散射技术在静脉注射亚微乳剂粒径评 价中的应用+V,,中国药剂学杂志$*)!)#*#, +&,!I.d` N-?@M1\MCD>.\MC@V>UQ+BCQ3I,8.ST\NSNWB@N.1.PA?.O4A?.SNANQO\5QM@MCDM1@OO@CT−@TCBSB1QZN1M@N−BOAM−@O+V,,GN.−?N/GN.A?5O3−@B7()7(∗!*#
&&, +#,!]S/NTOV N`1Q\S./FXM11MCO@Cu/YM@BS,9.SM-TSBC.CDB1NWB4
@N.1 N1 @?MSNbTNQ4-C5O@BSN1MA?BOMO.PSM-N@?N14O.QNT/-?.SB@M4+B4
@MCO5O@M/OO@TQNMQ \51T-SMBC/BD1M@N-CMO.1B1-M+V,,GN.-?M/NO4
@C57(∗*!%#),
+%,!IBdNQ U<.?M1FM.CDM9R?TCO@.1>N-?BCQ 3B`OMCSND?@O-B@MCN1DMdNQM1-MP.CB-.//.1 +.C/SNZMDC.+@?
O@CT-@TCM.P/N6MQ /N-MSMON1 \NSMOBS@4B1Q O@CBND?@4-?BN1 QM@MC4
DM1@4A?.OA?B@NQ5S-?.SN1MBbTM.TOO5O@M/O#CMSMdB1-M@.@?M/N-MS4
SBCO@CT-@TCM.P\NSM+V,,GN.-?M/NO@C577()%!&*#&%7(,
.%7).
第 ) 卷第 期
*年 # 月 !!!!!! ! ! ! ! ! !!!! ! ! ! ! [.Sg)$ :OOTM! VT1M$ *
2,KE@P?,?AB@JI@/GL./.BD @JKG?E-E.ABCE@GSCF?@NDRC@/-B?OKC@IKC@/.K.F
,.N?F,.R?/?KE?K-E.AS B?RCA@/@SD
YUINB1?.1DY3;N‘+MN! X3;FaTB1;:VNB1 I]8?.T5N1D
!5(##-#A(%)*&*B.!*0%. B*,%.I∗= I*%=%)1 $∗$(#&&&4*7) .(7). 第 ) 卷第 期 *年 # 月 !!!!!! ! ! ! ! ! !!!! ! ! ! ! [.Sg) :OOTM!
VT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