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制剂与炮制!
以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制备技术提高
葛根素溶解度的研究
何典鸿! 韩立炜!! 王媛! 倪健! 杜守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 北京 $$$*#
$摘要%!目的&制备葛根素混合胶束$以增加葛根素在水中的溶解度) 方法&以去氧胆酸钠和卵磷脂为辅料$采用正交试
验制备混合胶束) 以混合胶束的溶解度&形态&粒径等为指标$筛选葛根素混合胶束的最佳制备工艺) 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制
备工艺为摩尔比 )i*i& 的葛根素&卵磷脂及去氧胆酸钠$溶于甲醇4氯仿!i中$)$ h旋转蒸发至干) 最佳工艺所得混合胶
束粒径为!#&g( p) 1/!体积径*溶解度为 $g( D.`e$是葛根素原料溶解度!$g$)#& D.`e的 **g) 倍) 结论&胆盐=
磷脂混合胶束制备技术能显著提高葛根素的溶解度)
$关键词%!葛根素*混合胶束*胆盐*磷脂*增溶
$稿件编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通信作者%!!韩立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新制剂
与新技术研究$RMS#!$$(&%)(##$U4/BNS#\0?S+2*#g-./
$作者简介%!何典鸿$硕士生$主要从事中药新制剂与新技术研究$
U4/BNS#?MQNB1?.1Ds*$$#25B?..g-./g-1
!!葛根素是常用中药葛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被
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因其水溶性差&口服
给药不易被吸收$故多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 但目
前临床上使用的葛根素注射液存在较严重的不良反
应$有研究者认为其不良反应可能与注射剂中添加
的助溶剂丙二醇有关) 因此有必要开发生物利用度
高的葛根素口服制剂或低毒的注射制剂$以减少或
避免其不良反应) 而要达到此目的$则须首先提高
葛根素的溶解度)
胆盐=磷脂混合胶束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载体$可
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 该系统在国外
多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而在国内研究较少) 本
实验旨在通过混合胶束的制备$提高葛根素的溶
解度)
!材料
葛根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
号 $%*4*$$*葛根素原料药!四川省广汉市
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纯度 7%g(j*大豆卵磷脂 8
$$!O.5BA?.OA?B@NQ5S-?.SN1M$8E<$德国 N`A.NQ公司$
批号 %7$4#$磷脂酰胆碱质量分数为 7%g&j*去
氧胆酸钠!O.QNT/QM.65-?.SN-BN-Q$8I<$美国 3/4
CMO-.公司$纯度 77gj*分析纯甲醇&氯仿!北京
化工厂*色谱纯甲醇!美国 I:93公司*纯净水
!杭州娃哈哈有限公司)
高效液相色谱仪!3DNSM1@$$ OMCNMO*8YG4)
循环水多用真空泵!郑州杜甫仪器厂*>U4*(#3
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G4*#$ 恒温水
浴锅!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4* 离心沉淀器!上
海手术器械厂*电子分析天平!8BC@.CNTOGR**&8*
透射电子显微镜 !VUL`*)$$日本*;N-./A4)($=
_`8激光粒度测定仪!美国;N-./A公司)
!方法与结果
U!含量测定方法
UU!色谱条件!色谱柱为依利特 LI8<
(
!&g#
//m*$ //$
/*流动相 甲醇4水!*i%*柱
温室温*流速 /`./N1e*检测波长 *$ 1/*进样
体积 $
)`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空白胶束对测
定无干扰) 葛根素的保留时间为 # /N1左右)
UU!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葛根素对照品
*g /D置 $ /` 量瓶中$用流动相定容$精密量取
/` 于 /` 量瓶中$以流动相定容$即得质量浓度为
$g$ D.`
e的葛根素对照品溶液$$g&
/微孔滤
膜滤过$备用)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溶液 *$&$($*$
#$*$
$`按照 UU 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各样
品对应色谱峰的峰面积) 以进样量 J!
D为横坐
标$峰面积9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线性回归
.7).
第 ) 卷第 期
*$$ 年 # 月
!!!!!! ! ! ! ! ! !!!! ! ! ! !
[.Sg)$ :OOTM!
VT1M$ *$$
方程9f& #g%Je*$g*$%$0f$g777 ($线性范围
$g$* k$g*
D)
U!葛根素混合胶束的制备
根据参考文献+*,$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混合胶
束$操作方法#取葛根素原料药$按比例加入去氧胆
酸钠&大豆磷脂$用甲醇4氯仿!i溶解$在一定温
度下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加入蒸馏水溶解$
& $$$ C./N1
e离心 /N1$除去不溶物$即得药物
的混合胶束溶液)
U&!葛根素混合胶束制备工艺优选
按`
7
!)
&
正交表安排试验$以所得混合胶束中
葛根素的溶解度为指标$考察药物与辅料摩尔比
!4&卵磷脂与去氧胆酸钠摩尔比!I&旋转蒸发除
去有机溶剂时的加热温度!) 个因素不同水平对
制备工艺的影响) 每份试验葛根素的投料量为 $g
D!即 g* //.`$按 U 项下方法制备葛根素混合
胶束$加水 $$ /` 成过饱和溶液$磁力搅拌至溶解
平衡后$用 $g&
/微孔滤膜滤过$按 UU 项下方
法测定葛根素的溶解度$优选最佳制备工艺) 因素
水平安排见表 )
表 !葛根素混合胶束制备的因素水平
水平 4 I
i *i )$
* i* i &$
) i) i* $
U_!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以溶解度为考察指标的葛根素混合胶束正交试
验结果见表 *$))
表 *!葛根素混合胶束正交试验结果 D.`e
;., 溶解度
$g$&$ $
* $g)( 7
) $g*%* )
& $g$# #
$g$7 )
# $g(
% $g$)) *
( $g(
7 $g#($ &
方差分析表明$因素4$I$对葛根素的溶解度
均无显著性影响) 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葛
根素混合胶束增溶效果影响的先后顺序是
!!!!!
表 )!葛根素混合胶束制备的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方差 /
4 $g$&7 * $g$*& # $g7%$
I $g7 ( $g*7 7 $g*&&
$g$( ( $g$*7 & g7
3!误差 $g$$ ( $g$* &
!!注#Af**/
$g$!*$*
f7g$$$/
$g$!*$*
f77g$$
Irr4$最佳制备工艺为 4
*
I
)
$即 # 号试验条
件) 为使试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混合胶束的最佳
制备工艺还应结合胶束的粒径&形状等测定结果进
一步验证)
U$!葛根素混合胶束粒径测定
将混合胶束稀释后$采用 ;N-./A4)($ 激光粒度
测定仪测定粒径) 具体方法#以 YM4;M激光!
%
f
#)) 1/为光源!空气冷却$仪器功率为 % /X$室
温下$取样品适量$按一定稀释比以纯净水稀释样
品$调至仪器显示电信号约为 )$$ 后$放入样品池$
分别测定正交试验所得 7 份样品$得到 FBTOONB1 粒
径分布图与 ;N-./A 多波形分布图) 图谱显示了粒
子的强度径!E8I
:;R
$N1@M1ON@54+MND?@MQ ABC@N-SMONWM&
体积径!E8I
[L`
$d.ST/M4+MND?@MQ ABC@N-SMONWMQNO@CN4
\T@N.1及数量径!E8I
;]9
$1T/\MC4+MND?@MQ ABC@N-SM
ONWMQNO@CN\T@N.1
+),的分布情况$当三者分布一致时$
体系最均匀&稳定) 其中 # 号试验制得的混合胶束
的FBTOONB1 粒径分布图中的E8I
:;R
$E8I
[L`
$E8I
;]9
接近重合$;N-./A 分布图中的 E8I
:;R
$E8I
[L`
$
E8I
;]9
呈现单峰且重合性较好) 而其他各号试验所
得样品的 FBTOONB1 分布图显示各样品的 E8I
:;R
$
E8I
[L`
$E8I
;]9
的平均粒径相差很大$;N-./A 分布
图中的E8I
:;R
$E8I
[L`
$E8I
;]9
呈现多峰) 说明 # 号
试验所得混合胶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在 7 个工艺中
最好$其余各号试验所得混合胶束样品粒度不均匀$
体系稳定性差$不宜选用$故应选用 # 号试验条件作
为最佳制备条件)
U)!葛根素混合胶束的形态考察
取混合胶束溶液适量$加入一定量蒸馏水稀释&
混匀$用注射器吸取适量滴在附有支持膜的铜网上$
吸附约 /N1 后$用滤纸吸干剩余液体$用注射器滴
加适量 *j磷钨酸$染色 ) k /N1后$用滤纸吸干剩
余液体$适当灯照干燥 $ /N1)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观察并拍照$其中 # 号试验所得混合胶束的电镜观
察结果见图 )
.#7).
第 ) 卷第 期
*$$ 年 # 月
!!!!!! ! ! ! ! ! !!!! ! ! ! !
[.Sg)$ :OOTM!
VT1M$ *$$
图 !正交试验 # 号样品透射电镜测定! m$$ $$$
据文献报道$混合胶束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形式+&4%, #混合盘型!/N6MQ QNOZ /.QMS&球型!DS.\T4
SBCO?BAM/.QMS&柱型 !C.Q4SNZM/.QMS&蠕虫型
!+.C/4SNZM/.QMS等) 本试验电镜结果显示 # 号混
合胶束结构为层状&混合盘形及球形$形态结构与文
献相符) 且粒子大小均一&形态一致$比其他各号试
验所得样品均匀$进一步说明可选择 # 号试验条件
作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即摩尔比为 )i*i& 的葛根
素&卵磷脂及去氧胆酸钠$溶于甲醇4氯仿!i中$
)$ h下旋转蒸发至干)
&!讨论
预试验中考察了单用卵磷脂或胆盐对葛根素的
增溶作用$其中单用胆盐增溶效果不佳$单用卵磷脂
虽有一定增溶作用$但胶束溶液不够澄清) 卵磷脂
配合胆盐使用后增溶作用明显增强$且胶束溶液澄
明度较好) 为使增溶后的葛根素可广泛用于口服和
注射制剂$故采用混合胶束作为增溶手段)
试验中$胆盐选择了猪胆酸钠&猪去氧胆酸钠进
行预试$结果表明$使用猪去氧胆酸钠更能增进卵磷
脂对葛根素的增溶效果) 在选择卵磷脂时发现$卵
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含量越高$混合胶束越容易制备$
且增溶效果越好) 由于卵磷脂受热后不够稳定$且
预试验中发现温度对旋蒸时混合胶束的成膜性有较
大影响$所以正交试验中以/加热温度0作为一个影
响因素进行考察) 正交试验中亦考察了包封率$各
试验所得混合胶束的包封率介于 #7j k%&j!以
$g(
/微孔滤膜滤过后测定$差异不显著) 膜水
化时$常温下加少量水!) k& /` 即可溶解$加水量
减少时$混合胶束则易呈胶冻状*最佳工艺制备的胶
束溶液加水稀释时一直可以保持均匀澄清状态)
通常难溶性药物成分的纯度越高$其溶解度越
低) 本课题组使用的葛根素纯度为 7%g(j$测得
其溶解度为 $g$)# & D.`e) 在正交试验中$有
份试验所得混合胶束中葛根素的溶解度比原料药
低$可能是因为该号试验条件制得的胶束粒径较大$
用 $g&
/微孔滤膜过滤时已被滤除$因此在溶液
中的量减少) 通过对混合胶束溶解度&形态&粒径等
方面的考察$确定 7 个正交试验中 # 号试验条件为
葛根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的最佳制备工艺$该工艺
辅料用量相对较少$且所得胶束体积径为!#&g( p
) 1/$其水溶液均一透明$粒径分布集中$表明该
胶束系统比较稳定) 即使用于静脉注射$其粒径范
围亦符合要求) 用 # 号处方制备葛根素混合胶束$
测定胶束中的葛根素在水中溶解度为 $g( D.
`
e
$是本试验所用葛根素原料溶解度的 **g) 倍$说
明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可显著提高葛根素的溶解度)
本试验采用混合胶束制备技术提高了葛根素在
水中的溶解度$在今后试验中若能证明混合胶束可
提高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则可为其进一步开发成
口服制剂奠定基础*若能证明混合胶束可以减轻葛
根素静脉注射时的不良反应$则亦可用于注射剂的
改良)
$参考文献%
+,!9B@NSB93$8TNO@./BB9,:1@CBdM1.TOACM/MQN-B@N.1 +N@? QNBWM4
AB/g3-./ABCNO.1 \M@+MM1 @+.dM?N-SMO+V,,31BMO@?MONB$7(&$
)7!7#(%7,
+*,!YB5B@3SZB14L15TZOMS$J5.1D?MM8.1,9N6MQ /N-MSMOBOAC.SNA.4
O./MOP.C@?MO.ST\NSNWB@N.1 .P@M1NA.ONQM+V,,E?BC/>MO$77*$7
!*##,
+),!郑少辉$邓意辉,动态光散射技术在静脉注射亚微乳剂粒径评
价中的应用+V,,中国药剂学杂志$*$$$)!)#*#,
+&,!I.d` N-?@M1\MCD$>.\MC@V>$UQ+BCQ 3I,8.ST\NSNWB@N.1 .PA?.O4
A?.SNANQO\5QM@MCDM1@OO@CT-@TCBSB1Q ZN1M@N-BOAM-@O+V,,GN.-?N/
GN.A?5O3-@B$7()$%)%!*#*(,
+,!9tMSMCJ,8@CT-@TCBSQN/.CA?NO/.P\NSMOBS@=SM-N@?N1 /N6MQ /N4
-MSMO,3A.OON\SMCMDTSB@.C5/M-?B1NO/P.C-?.SMO@MC.SO.ST\NSN@5
N1 \NSM1 K4CB5O@CT-@TCMB1BS5ONO+V,,GN.-?M/NO@C5$7($*$!*#
&$&,
+#,!]S/NTOV$ N`1Q\S./F$XM11MCO@Cu/Y$M@BS,9.SM-TSBC.CDB1NWB4
@N.1 N1 @?MSNbTNQ4-C5O@BSN1MA?BOMO.PSM-N@?N14O.QNT/-?.SB@M4+B4
@MCO5O@M/OO@TQNMQ \51T-SMBC/BD1M@N-CMO.1B1-M+V,,GN.-?M/NO4
@C5$7(*$*!%#),
+%,!IBdNQ U<.?M1$FM.CDM9R?TCO@.1$>N-?BCQ 3B`OMCSND?@O-B@MCN1DMdNQM1-MP.CB-.//.1 +.C/SNZMDC.+@?
O@CT-@TCM.P/N6MQ /N-MSMON1 \NSMOBS@4B1Q O@CBND?@4-?BN1 QM@MC4
DM1@4A?.OA?B@NQ5S-?.SN1MBbTM.TOO5O@M/O#CMSMdB1-M@.@?M/N-MS4
SBCO@CT-@TCM.P\NSM+V,,GN.-?M/NO@C5$77($)%!&*#&%7(,
.%7).
第 ) 卷第 期
*$$ 年 # 月
!!!!!! ! ! ! ! ! !!!! ! ! ! !
[.Sg)$ :OOTM!
VT1M$ *$$
2,KE@P?,?AB@JI@/GL./.BD @JKG?E-E.ABCE@GSCF?@NDRC@/-B?OKC@IKC@/.K.F
,.N?F,.R?/?KE?K-E.AS B?RCA@/@SD
YUINB1?.1D$ Y3; N`+MN
!
$ X3;FaTB1$ ;:VNB1$ I]8?.T5N1D
!5(##-#A(%)*&*B.!*0%. B*,%.$ I*=%)1 7)%8*0&%!2#A(%)*&*B*,%%)*$ I*%=%)1 $$$*$ (%).
+4LIBE-RB,!6L[?RB.P?# R.ACMABCMATMCBCN1 QM.65-?.SB@M=A?.OA?.SNANQ /N6MQ /N-MSM@.N1-CMBOM@?MO.ST\NSN@5.PATMCBCN1,
AMCN/M1@O,XN@? @?MO.ST\NSN@5$ O?BAMB1Q ABC@N-SMONWMBO@?MCMOA.1OMN1QM6MO$ @?MACMABCN1DAC.-MOO.PATMCBCN1 /N6MQ /N-MSM+BO
.A@N/NWMQ,8?IG/B# R?M.A@N/NWMQ AC.-MOOP.C@?MATMCBCN1 QM.65-?.SB@M=A?.OA?.SNANQ /N6MQ /N-MSM+BO@?B@@?MATMCBCN1$ O.5BA?.O4
A?B@NQ5S-?.SN1MB1Q O.QNT/QM.65-?.SB@M+N@? @?M/.SMCB@N..P)i*i& O?.TSQ \MQNOO.SdMQ N1 /M@?B1.S4-?S.C.P.C/!i$ B1Q @?MO.S4
dM1@OO?.TSQ \MMdBA.CB@MQ C.@B@NdMS5B@)$ h,R?MABC@N-SMQNB/M@MC.P@?M/N6MQ /N-MSM+BO!#&g( p) 1/!d.ST/M4+MND?@MQ ABC@N4
-SMONWMQNO@CN\T@N.1$B1Q @?MO.ST\NSN@5+BO$g( D.`
e
N1 +B@MCB@@?MC../@M/AMCB@TCM$+?N-? +BO**g) @N/MOBO@?B@.P@?MCB+
ATMCBCN1!$g$)# & D.`
e
,0@AR/GI.@A#R?MATMCBCN1 QM.65-?.SB@M=A?.OA?.SNANQ /N6MQ /N-MSM-B1 N/AC.dM@?MO.ST\NSN@5.PATMCBCN1
OND1NPN-B1@S5,
+ ?^D Z@EFI,!ATMCBCN1* /N6MQ /N-MSM* \NSMOBS@* A?.OA?.SNANQ* O.ST\NSNWB@N.1
F@.# (a_)`OR[R,,(((%
$责任编辑!周驰%
中药资源生态学#书讯
由黄璐琦&郭兰萍撰写的中药资源生态学(一书已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为国内外第
一本系统阐述中药资源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及研究与实践的学术专著) 主要论述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的概念&
学科特色&基本任务&关键问题$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尺度效应&自组织&逆境效应&多样性及种内变异等
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中药资源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并从气候与中药资源&土壤与中药资源&生物
与中药资源&人类活动与中药资源 & 个方面介绍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的研究与实践情况$给出了具体的研究实
例) 该书内容系统全面$知识丰富$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全新的视角勾勒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的全貌) 该书的
出版不仅标志着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最新成就$也极大地丰富了生态学的内涵和外延$其作为优秀科学技
术专著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支持) 该书可为中药资源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提供重要
学术参考)
定价#7( 元$联系人#林淑芳$联系电话#!$$#&$&&4*7)
.(7).
第 ) 卷第 期
*$$ 年 # 月
!!!!!! ! ! ! ! ! !!!! ! ! ! !
[.Sg)$ :OOTM!
VT1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