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稳定性研究
陈 钢t o侯世祥t o胡 平t o何 宁u o朱雅宁v o曹 伦v
kt q四川大学 华西药学院 中药制剂研究室 o四川 成都 ytsswt ~
u q四川大学 华西药学院 物理化学教研室 o四川 成都 ytsswt ~
v q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 o四川 雅安 yuxsssl
≈摘要 目的 }研究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 ∀方法 }采用经典恒温法考察金银花提取
物中绿原酸在不同 ³ 值磷酸盐缓冲液 !甲醇 !乙醇及不同碱液 ≤¤k lu o¤ 中的稳定性 ∀结果 }金银花提取物
中绿原酸在酸性环境较碱性环境中更稳定 o在上述有机溶剂中稳定 o在 ≤¤k lu 中较稳定 ∀结论 }金银花提取物
中绿原酸在不同条件下稳定性不同 o该结果可为绿原酸的提取 !分析及其相关制剂的生产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绿原酸 ~稳定性 ~金银花提取物 ~经典恒温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 u{w qt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vlsv2suuv2sw
绿原酸是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 o具有显著的药
理活性 o对消化系统 !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均有疗
效≈t o因此常作为含金银花的中药成方制剂稳定性
研究的指标成分 o如银黄冲剂 !银黄注射液 !清开灵
注射液都通过测定绿原酸的含量变化进行稳定性研
究≈u2w ∀国外 o有人采用烘烤和 Χ射线辐射的方法
对咖啡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考察 o发现烘烤
将导致绿原酸含量降低而 Χ射线辐射则对其含量没
有影响≈x ∀本研究以金银花提取物为样本 o设计并
考察了提取物中绿原酸在不同 ³ 值水溶液中的稳
定性 o结果可为绿原酸的制备及相关制剂的生产提
供参考 ∀文献认为绿原酸在碱性条件下易降解 o降
解产物为咖啡酸和有关物质≈y oz o因此需要对绿原
酸在碱液中的稳定性进行考察 o也为绿原酸的提取
提供借鉴 ∀本研究还设计并考察了绿原酸在有机溶
剂中的稳定性 o为绿原酸在体内外分析中萃取k配
制l溶剂的筛选提供依据 ∀目前 o关于中药提取物中
绿原酸的稳定性研究还未见报道 ∀
1 实验材料
1 q1 仪器 ª¬¯¨ ±·ttss ≤ ~≥¤µ·²µ¬∏¶tztu型 tr
ts万电子分析天平 ~³≥2v≤ 型 精密 ³ 计k上海雷
磁仪器厂l ∀
≈收稿日期 ussu2s{2us
≈通讯作者 侯世祥 ר¯ }ksu{l{xxsu{s| ∞2°¤¬¯}«²∏¶¬¬
uyv q±¨ ·
1 q2 样品 金银花提取物k自制l ~绿原酸对照品
k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l ∀
1 q3 试剂 乙腈为色谱纯 ~甲醇 !乙醇均为分析
纯 ~磷酸盐缓冲液 ∀
2 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 °≤ 测定方法的建立
2 q1 色谱条件 分析柱
÷≥
2 ≤t{kw qy °°
≅ txs °° ox Λ°l ~流动相 乙腈2s qw h磷酸溶液kus
Β{sl ~流速 t °#°¬±p t ~柱温 vs ε ~检测波长 vuz
±° ∀
2 q2 绿原酸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绿原酸对
照品适量 o用xs h 甲醇溶解 o分别制成t °含
ts q{ ouy q| oxv q{ otsz qx outx qs Λª的溶液 o依法测
定 ∀以进样量 Β对峰面积 Α作图 o其线性回归方程
为 Α wzyv .t Β n t| .u , ρ s .||| {( ν xl ∀进样
量在 s qts{ ∗ u qtx Λª内 o线性良好 ∀
2 q3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浓度绿原酸对照品溶
液连续 y次进样测定峰面积 o求得 ≥⁄ t qsz h ∀
2 q4 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称取已测定含量的同
批样品kussusvtvlx份 o分别精密加入绿原酸对照
品 oxs h甲醇溶解 o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 o计算回收
率 o结果表明本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 o其平均回收率
为 tsu qv h o ≥⁄ t qut h ∀
2 q5 重现性试验 取同批样品kussusvtvlx份 o
精密称定 oxs h甲醇溶解 o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 o计
算得绿原酸的平均含量为ut qx h o ≥⁄ t qt| h
k ν xl o结果表明本法重现性较好 ∀
#vuu#
第 u{卷第 v期
ussv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v
¤µqoussv
3 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稳定性研究
3 q1 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水溶液在不同 ³ 值 !
不同温度下稳定性实验 取金银花提取物适量 o分
成 {份 o精密称定 o分别加入不同 ³ 值的磷酸盐缓
冲液 txs °o溶解后 o用微孔滤膜过滤 o取续滤液灌
装于 u °安瓿中 o熔封 ∀取不同 ³ 值溶液按标准
曲线项下测定方法测定峰面积 o即得初始浓度 o同时
将装有不同 ³ 值溶液的安瓿分别置于 xs oys ozs o
{s ε 的恒温水浴k温差 ? t ε l中加热 o于不同时间
点取出样品 o迅速以冰水浴冷却 o取样 o°≤ 测定
含量 ∀按一级动力学方程以绿原酸残留百分比的自
然对数值对时间进行线性回归 o求得同一温度 o同一
³ 值的反应常数 κ o结果见表 t ∀
表 t 绿原酸水溶液水解一级动力学方程的反应常数 κ
Τ
r ε
³
u qs v qs w qs x qs y qs z qs z qw { qs
xs s qsst ssu s qsss yyv s qssu yw| s qssu xtx s qss{ uvt s qst{ |ws s qsw{ ttu s qsyt tvv
ys s qsst |t{ s qsst vyw s qssv wwz s qssv y{z s qstt utt s qsu| |{s s qsy {uyw s qs{| uxv
zs s qssv szv s qssu vxw s qssw {ts s qssz tss s qst| tzs s qsy| yss s qtsx xsu s qttw uzz
{s s qssw xy{ s qssv |wy s qssx |v| s qsts zsy s qsuz sxx s qttx zs{ s qtzu xvz s qtz{ zsx
由表 t可得到金银花中绿原酸水溶液的 ³ p
速率图 o结果如图 t ∀
图 t 绿原酸水溶液的 ³ p速率图
qp xs ε
qp ys ε ≤ qp zs ε ⁄qp {s ε
根据 µµ«¨ ±¬∏¶公式 o求得同一 ³ 值下直线方
程及室温下的有效期·sq| o结果见表 u ∀
3 q2 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在有机溶剂甲醇和乙
醇中的稳定性 取适量银花提取物分别溶于甲醇 !
乙醇 o灌封于 u °安瓿中 o置于kys ? tl ε 恒温水
浴中 o于不同时间点取样 o°≤ 测定绿原酸含量 ∀
各时间点残存绿原酸百分比见表 v ∀
3 q3 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在 ≤¤k lu和 ¤
溶液中的稳定性 取金银花提取液适量 o分别加入
≤¤k lu o¤ 调 ³ 值至 tu ? s qu o于室温下放
置不同时间后 o加硫酸调 ³ 值至 u qx ? s qu o°≤
测定绿原酸含量 o在不同碱液中各时间点绿原酸残
存百分比见表 w和表 x ∀
4 讨论
4 q1 金银花提取物中除绿原酸外还有其他成分在
测定波长有吸收 o故不适合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做稳
定性研究 ∀本实验所用色谱条件能很好地将绿原酸
与其他成分分离 o并且绿原酸峰形较好 o可以用于提
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
4 q2 绿原酸为咖啡酸奎尼酸酯 o因而既能被酸也
能被碱催化水解 ∀如图 t所示 o在 ³ 值为 u qs ∗
v qs o反应常数 κ值趋小 o可推断其反应机制为酸催
化的水解反应 ~在 ³ 值为 v qs ∗ { qs o反应常数 κ值
趋大 o可推断其反应机制为碱催化的水解反应 ∀其
水溶液在 ³v qs时最稳定 o故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作
用时在制备绿原酸和相关制剂的生产中 ³ 值应控
制在 v左右 ∀
4 q3 表 u的有效期是根据绿原酸在本实验中的存
在状态k在金银花提取物中l下预测的 ∀由于绿原酸
不是纯品 o其稳定性还受提取物中其他成分的影响 o
因此预测的有效期仅供参考 ∀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说
明绿原酸的有效期不长 o在含金银花的制剂生产中
应加以注意 ∀
4 q4 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在有机溶剂中比较稳
定 o说明在体内分析中萃取溶剂可选择甲醇或乙醇 ~
绿原酸在乙醇比在甲醇中更稳定 o提示金银花提取
物供试液宜用乙醇配制 o绿原酸对照品也最好用乙
醇配制k药典中使用 xs h 甲醇作溶剂l o更利于保
存 ∀
#wuu#
第 u{卷第 v期
ussv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v
¤µqoussv
表 u 绿原酸水溶液水解 µµ«¨ ±¬∏¶方程及 τs q|
³ µµ«¨ ±¬∏¶方程 ρ τs q|r«
u qs ±¯κ p x qzws z tr× ≅ t sss n ts q|t| s q||y t wwv q{
v qs ±¯κ p y qzvu y tr× ≅ t sss n tv qxyx s q||{ w {zz qw
w qs ±¯κ p v qtwv u tr× ≅ t sss n v qz|u | s q||z w |s qw
x qs ±¯κ p x qy|y y tr× ≅ t sss n tt qysw s q||v | t|v qs
y qs ±¯κ p w qyzy { tr× ≅ t sss n | qyv{ t s q||v z wx qs
z qs ±¯κ p z qtwv u tr× ≅ t sss n t{ qs{v s q||u x v{ qs
z qw ±¯κ p w q{xu x tr× ≅ t sss n tt q|wt s q||w | { qt
{ qs ±¯κ p v q|ww w tr× ≅ t sss n | qwsz t s q||v s w q|
表 v ys ε 下甲醇 !乙醇中绿原酸降解残存百分比
h
溶 剂
取样时间r«
s § t § u § v §
甲醇 tss || qy |x qz |x qt
乙醇 tss tss |{ q{ |{ qy
表 w 绿原酸在 ¤ 中的降解残存百分比 h
碱液
放置时间
s °¬± us °¬± wx °¬± zs °¬± |x °¬± t{ «
¤ tss |z qx |y q| |t qx {{ qz yt qu
表 x 绿原酸在 ≤¤k lu中的降解残存百分比 h
碱液
放置时间r«
s t qx t{
≤¤k lu tss tss |w qz
4 q5 一般认为绿原酸在碱性条件下可被水解 o故
用石灰乳法制备金银花提取物时绿原酸和提取物得
率都较低≈{ ∀但是根据本实验的结果我们不难看
出 }绿原酸对不同碱液的稳定性不一样 o在
≤¤k lu碱液中比较稳定kt{ «后残存 |w qz h l o
在 ¤ 碱液中稳定性较差 k t { «后仅残存
yt qu h l ∀原因可能是由于绿原酸在 ≤¤k lu 中
与钙离子结合 o形成络合物 o不易降解 ∀以上结果说
明用石灰乳法制备金银花提取物时绿原酸水解较
少 o此制备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
≈参考文献
≈t 尉 芹 o马希汉 q绿原酸及其提取分离方法评述 q中成药 ousst o
uvkul }tvy q
≈u 宫瑞萍 q银黄冲剂质量稳定性的研究 q中成药 ot||y ot{kzl }y q
≈v 吕方军 o蓝琪田 o罗国安 q薄层扫描法预测银黄注射液的稳定
性 q中草药 ot|{{ ot|ktsl }tz q
≈w 韩修林 o姚松林 o何 雁 o等 q清开灵注射液中黄芩甙和绿原酸
的稳定性研究 q中成药 ot||y ot{kwl }t q
≈x ≥ ⁄¨ ¶«³¤±§¨ o ª∏¬¯¤µq∞©©¨ ¦·¶²© ²¤¶·¬±ª ר°³¨µ¤·∏µ¨¶
¤±§ ¤°°¤µµ¤§¬¤·¬²± ²±·«¨ ≤²±·¨±·²© ≤«¯²µ²ª¨ ±¬¦¦¬§o≤¤©2
©¨¬¦¦¬§¤±§≥²¯∏¥¯¨ ≤¤µ¥²«¼§µ¤·¨¶²© ≤²©©¨ ¨q±· ³³¯ ¤§¬¤·
¶²·ot|zx ouykttl }yxy q
≈y 沙世炎 q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 q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ot|{u q
txt q
≈z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药分析室 o上海中药制药一厂 q金银花
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q医药工业 ot|zx okzl }uw q
≈{ 林缎嫦 o宋劲诗 o吴应罴 q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探讨 q中成
药 ot||w otykzl }u q
Στυδιεσ ον Σταβιλιτψ οφ Χηλορογενιχ Αχιδ ιν Εξτραχτ οφ Φλοσλονιχεραε
≤ ∞ ¤±ªt o ≥«¬2¬¬¤±ªt o °¬±ªt o∞ ¬±ªu o ≠¤2±¬±ªv o≤ ∏±v
kt q°«¤µ°¤¦¨∏·¬¦¤¯ ¤¥²µ¤·²µ¼ ²© ≤«¬±¨ ¶¨ ¤·¨µ¬¤ §¨¬¦¤o• ¶¨·≤«¬±¤ ≥¦«²²¯ ²© °«¤µ°¤¦¼ o
≥¬¦«∏¤± ±¬√ µ¨¶¬·¼ o≤«¨ ±ª§∏ ytsswt o≥¬¦«∏¤±o≤«¬±¤~
u q × ¤¨¦«¬±ª¤±§ ¶¨¨¤µ¦« ≥ ¦¨·¬²± ²© °«¼¶¬¦¤¯ ≤«¨ °¬¶·µ¼ o• ¶¨·≤«¬±¤≥¦«²²¯ ²© °«¤µ°¤¦¼ o
≥¬¦«∏¤± ±¬√ µ¨¶¬·¼ o≤«¨ ±ª§∏ ytsswt o≥¬¦«∏¤±o≤«¬±¤~
v q ≠¤. ¤± °«¤µ°¤¦¨∏·¬¦¤¯ ≤²q·§qo≠¤. ¤± yuxsss o≥¬¦«∏¤±o≤«¬±¤l
#xuu#
第 u{卷第 v期
ussv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v
¤µqoussv
[ Αβσ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ײ¬±√ ¶¨·¬ª¤·¨·«¨ ¶·¤¥¬¯¬·¼ ²©¦«¯²µ²ª¨ ±¬¦¤¦¬§¬± ¬¨·µ¤¦·²©©¯²¶¯ ²±¬¦¨µ¤¨ ¬± §¬©©¨ µ¨±·¦²±§¬·¬²±¶q Μετηοδ :
× «¨ ¶·¤¥¬¯¬·¼ ²©¦«¯²µ²ª¨ ±¬¦¤¦¬§¬± ¬¨·µ¤¦·²©©¯²¶ ²¯±¬¦¨µ¤¨ ¬± ³«²¶³·¤·¥∏©©¨ º¬·«§¬©©¨ µ¨±·³ √¤¯∏¨¶o° ·¨«¤±²¯ o¨·«¤±²¯ ¤±§§¬©©¨ µ¨±·
¥¤¶¨ ¶²¯∏·¬²±¶k≤¤k lu ¤±§ ¤ l º¤¶¬±√ ¶¨·¬ª¤·¨§ ¥¼ ·«¨ ¦¯¤¶¶¬¦¤¯ ¬¶²·«¨µ°¤¯ ° ·¨«²§q Ρεσυλτ : × «¨ ¬¨³¨ µ¬° ±¨·¶¶«²º §¨·«¨
¦«¯²µ²ª¨ ±¬¦¤¦¬§¬± ¬¨·µ¤¦·²©©¯²¶¯ ²±¬¦¨µ¤¨ º¤¶°²µ¨ ¶·¤¥¯¨¬± ¤¦¬§¬¦º¤·¨µ·«¤±¬± ¥¤¶¬¦º¤·¨µq·º¤¶¶·¤¥¯¨¬±·«¨ ¶¨ ²µª¤±¬¦¶²¯∏·¬²±¶
¤±§¥¤¶¨ ¶²¯∏·¬²±≈≤¤k lu qΧονχλυσιον :± §¬©©¨ µ¨±·¦²±§¬·¬²±¶o·«¨ ¶·¤¥¬¯¬·¼ ²©¦«¯²µ²ª¨ ±¬¦¤¦¬§¬± ¬¨·µ¤¦·²©©¯²¶ ²¯±¬¦¨µ¤¨ º¤¶§¬©2
©¨ µ¨±·q·³µ²√¬§¨ §¤µ¨©¨ µ¨±¦¨ ·²·«¨ ¬¨·µ¤¦·¬²± ¤±§¤±¤¯¼¶¬¶²©¦«¯²µ²ª¨ ±¬¦¤¦¬§¤±§³µ²§∏¦·¬²± ²©¦«¯²µ²ª¨ ±¬¦¤¦¬§³µ¨³¤µ¤·¬²± q
[ Κεψ ωορδσ] ¦«¯²µ²ª¨ ±¬¦¤¦¬§~¶·¤¥¬¯¬·¼ ~ ¬¨·µ¤¦·²©©¯²¶ ²¯±¬¦¨µ¤¨ ~¦¯¤¶¶¬¦¤¯ ¬¶²·«¨µ°¤¯ ° ·¨«²§~ °2°≤
≈责任编辑 刘
醋酸乙酯提取雷公藤浸膏后的溶剂回收工艺研究
柏学东 o张理星 o陈 涛 o李冠忠 o王学海 o张卫国
k山东鲁南制药厂 o山东 临沂 uzyssyl
≈摘要 目的 }提高雷公藤浸膏提取后的醋酸乙酯回收量 o降低生产成本 ∀方法 }向醋酸乙酯提取雷公藤浸膏后
的药渣中 o加入 v倍量饱和食盐水常压蒸馏回收醋酸乙酯 o回收后的含水醋酸乙酯用无水硫酸钠处理 ∀结果 }处理
后的醋酸乙酯可重复使用 o溶剂回收率达 {x h 以上 o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结论 }此法完全适合于大生产 ∀
≈关键词 雷公藤浸膏提取 ~常压蒸馏 ~溶剂回收
≈中图分类号 u{v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vlsv2suuy2sv
雷公藤浸膏是采用醋酸乙酯的生产工艺提取
的≈t2w o因醋酸乙酯价格较高 o在生产成本中占较大
比重 o而回收醋酸乙酯时≈x o原工艺采用减压蒸馏 o
溶剂回收率很低 o仅为药材吸附量的 v{ qw h o本文
探讨加入饱和食盐水常压蒸馏的可行性 ∀
1 实验仪器 !试剂
蒸馏装置 t套k上海玻璃仪器厂l o≥
¶循环
水式多用真空泵k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l o× 2
tss
型托盘扭力天平k上海第二天平仪器厂l ∀雷
公藤去皮根茎粗粉k购自临沂市医药公司l ~醋酸乙
酯k分析纯 o郯城化工厂l o无水硫酸钠k北京五七六
零一厂l o饱和食盐水自制 ∀
2 方法与结果
2 q1 水 !饱和食盐水与醋酸乙酯互溶度实验
取两个同样型号的 xss °分液漏斗 o分别装入
txs °水kl和 txs °饱和食盐水k
l o再分别加
入醋酸乙酯 tss °o用力振摇数分钟 o静置使分层 ∀
结果见表 t ∀
≈收稿日期 ussu2sz2st
≈通讯作者 ר¯ }ksxv|l{vxxvv{ ƒ¤¬}ksxv|l{vxvty|
表 t 互溶度实验结果
加溶剂量r°
分层
时间r°¬±
分离醋酸
乙酯量r°
水 txs n醋酸乙酯 tss yss {y qx
饱和食盐水 txs n醋酸乙酯 tss us |y qx
由结果知 o饱和食盐水与醋酸乙酯互溶度较小
ktssΒu qvl o且易分层 ∀
2 q2 用饱和食盐水回收醋酸乙酯实验
取干燥的 xss °烧瓶两只 o各加入雷公藤粗粉
tss ª及醋酸乙酯 vxs °k分别为 o
瓶l o使浸过
药材 o水浴加热 o回流提取 u次 o每次 u «∀待回流结
束 o倒出提取液 o合并 u次提取液 o并测体积 ∀然后
计算出药渣吸附醋酸乙酯量≈u次醋酸乙酯的投料
量kzss °l p提取液的总体积 p提取过程中溶剂
的挥发损失量k约为溶剂投料量的 u h l ∀然后向
瓶加饱和食盐水 vss °o没过药渣 o水浴加热 o用常
压蒸馏 o待馏出液有明显分层时停止 o静置分出醋酸
乙酯 o称重 ~
瓶采用减压蒸馏法 o直接回收溶剂 o至
无馏出液为止 o称重 ∀实验重复做 x次 o结果见表 u !
表 v ∀
#yuu#
第 u{卷第 v期
ussv年 v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 o²qv
¤µqouss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