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Comparative Study on Sterols of Ethanol Extract and Water Extract from Hericium erinaceus

猴头菌醇提浸膏和水提浸膏甾醇类化合物的比较研究



全 文 :w| h o而且微囊的缓释速度不够理想 o这些问题可通
过调节聚乳酸囊材的分子量或选用其他可生物降解
的聚酯类材料等方法改善 o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t  ∞¯ ®«¨ ¶«¨ ± ≥ q≥¬°³¯ ¬¨ ¤··¬¦¨¶⁄¨ ¶¬ª± ©²µ·«¨ ’³·¬°¬½¤·¬²± ²©·«¨
¬¦µ²¨ ±¦¤³¶∏¯¤·¬²± ²© ¤ • ¤·¨µ2≥²¯∏¥¯¨ ⁄µ∏ª ˜¶¬±ª °²¯¼ k ¤¯¦·¬¦2
¤¦¬§l ¤±§°²¯¼k¯ ¤·¬§¨2¦²2ª¯¼¦²¯¬§¨ l ≤²³²¯¼° µ¨q ¬¦µ²¨ ±¦¤∏³¶∏¯ o
t||y otvkwl }wwz q
≈u  …¨ ±¬·¤ ≥ q ≤«¤µ¤¦·¨µ¬½¤·¬²± ²© ⁄µ∏ª2²¤§¨ § °²¯¼k§o¯2¯ ¤¦·¬§¨ l ¬2
¦µ²¶³«¨ µ¨¶q°«¤µ° ≥¦¬ot|{w ozv }tzut q
≈v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qŠ…{vtv2{z q
≈w  高影彤 q绿茶中高纯度酯型儿茶素的分离与生物抗氧化活性研
究 q暨南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ot||| q
≈x  陈广银 o陈 坚 o余采荣 qΒ2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作为药物黄体
酮缓释载体的初步研究 q无锡轻工业大学学报 ot||{ otzktl }
u| q
≈y  顾雄毅 o戴迎春 q茶多酚 ) ) ) 茶叶研究的新领域 q化学世界 o
t||y ov }tuv q
≈z  李药兰 o黄才欢 o岑颖洲 q茶多酚缓释微囊的制备研究 q中药材 o
usss ouvkxl }u{t q
≈责任编辑 李 禾 
猴头菌醇提浸膏和水提浸膏
甾醇类化合物的比较研究
李洁莉t o陆 玲t o戴传超t o陈 坤u o邱建勇u
kt q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o江苏 南京 utss|z ~
u q南京老山医药有限公司 o江苏 南京 utt{ttl
≈摘要  目的 }研究猴头菌甾醇类化合物 o探讨醇提和水提浸膏疗效差异的药化基础 ∀方法 }利用 Š≤2  ≥方
法对猴头菌甾醇类物质组成进行分析 o并采用气相色谱 !反相 ‹°≤ 及其他生化分析手段比较了猴头菌及其 u种
方法提取物的成分 ∀结果 }醇提浸膏较水提浸膏在粗多糖 !水溶性蛋白 !脂肪酸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o但醇提与水提
浸膏在甾醇类物质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猴头菌丝体中存在含量较高的不同双键形式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 !Β2
谷甾醇和 w个双键的 ≤u{甾醇化合物 ∀结论 }猴头菌甾醇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醇提浸膏中 o其中麦角甾醇含量最
高 ∀同时首次发现猴头菌含有麦角甾2{ktwl2烯2vΒ2醇 !Β2谷甾醇和 w个双键的 ≤u{甾醇化合物 ∀
≈关键词  猴头菌 ~醇提浸膏 ~水提浸膏 ~甾醇 ~麦角甾醇
≈中图分类号  • u{w qu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tltu2s{vt2sw
猴头菌是一种珍贵的药膳两用菌 o利五脏 o助消
化 o对胃炎 !胃溃疡 !胃癌等消化系统炎症和肿瘤有
较高的治愈率≈t  ∀一般认为 o猴头菌的主要活性物
质为多糖 !多肽和脂肪族酰类物质≈t  ∀其中猴头菌
多糖一直是研究的焦点 ∀近年来国外有研究表明 o
甾醇类物质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 ∀皮质甾醇处理过
的小鼠可以增强胃内抗细菌感染≈u  ∀非甾醇类抗炎
药物能引起胃粘膜损伤 o导致胃炎和胃溃疡≈v  ∀甾
醇类物质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o而对猴头
菌甾醇类物质与其活性成分的关系的研究至今几乎
是空白 o有关资料目前仅有 t 篇 t||t 年 ≠²¶«¬«¬¶¤
פ®¤¬¶«¬等人对猴头菌子实体甾皂体苷成分的报
≈收稿日期  usst2sw2tx
道≈w  ∀因此 o研究猴头菌甾醇类物质对于猴头菌活
性物质的探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o猴头菌药物产
品大多是固体发酵菌丝体经热水浸提 o浓缩 o制成片
剂 ∀但根据江苏省 tt所医院临床资料表明 o在对胃
炎 !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浅表性胃炎
病人的治疗中 o醇提片剂的疗效较水提片剂的疗效
高 o但二者之间成分上的差异尚无进一步研究 ∀故
本文以研究猴头菌甾醇类化合物为主线索 o同时对
猴头菌丝体 u种方法的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作了比
较 o从而在猴头菌及其药物产品的活性物质研究方
面提出了新的见解 ∀
1 材料 !仪器与方法
猴头菌菌种 !固体培养物醇提浸膏和水提浸膏
由南京老山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
#tv{#
第 uy卷第 tu期
usst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tu
⁄¨ ¦qousst
麦角甾醇对照品k¶¬ª°¤公司l ∀硅烷化试剂
…≥׃„ n ×  ≤≥k||Βtlk≥∏³¨ ¦¯² °¤µ®# …¨ ¯¯ ©¨²±·¨ o
°„l o其余试剂均为国产 „ • 级 ∀
紫外分光光度计k…Œ’2• „⁄ ≥°¤µ·≥³¨¦vsssl ∀
气相色谱仪k惠普公司 t{|s Š≤l ∀气质联用色谱仪
k‹ º¨¯¨··2°¤¦®¤µ§ Š≤ y{|sr  ≥⁄ x|zvl ∀高效液相
色谱仪k„ª¬¯¨ ±·ttssl ∀
1 q1 猴头菌的培养
将猴头菌菌株以麦麸培养基于 uy ε 培养 o待长
满斜面后摇瓶培养 ∀转速 tzs µ# °¬±p t o培养 x §
后 o发酵液用锦纶布过滤 o即得猴头菌菌丝体 ∀
1 q2 醇提浸膏和水提浸膏成分比较
1 q2 q1 粗脂肪 }采用混合氯仿甲醇提脂法≈5 
1 q2 q2 粗多糖 }浸膏水提醇沉得到粗多糖 o按照硫
酸苯酚法≈x 测定 o以葡萄糖为标准 ∀
1 q2 q3 水溶性蛋白 }参照考马斯亮蓝 Š2uxs法≈y 测
定 o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 ∀
1 q3 非皂化脂分析
1 q3 q1 非皂化脂的获得 }称取干燥样品 s qx ªo加入
磷酸缓冲液k³‹ z qwlu qx °¯ 和 tx h Ž’ ‹ 乙醇溶液
y °¯ o混匀 o{s ε 皂化 ys °¬±o石油醚kvs ∗ ys ε ly
°¯ 提取 v次 o合并提取液 o加水 y °¯ 洗涤 u次 o醚层
于 ys ε 水浴挥干 o得非皂化脂 ∀
1 q3 q2 颜色反应测定非皂化脂中粗甾类物质 }参照
杨婉身等的方法≈z  o在上述所得非皂化脂中加入乙
醚 t °¯ o振荡溶解后 o再加入乙酸酐 u °¯ 和浓硫酸
s qw °¯ o在 x °¬±内于 yys ±°下以空白样为对照 o比
色测定非皂化脂中粗甾类的吸收值 ∀以麦角甾醇为
标准 ∀
1 q4 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
取干燥样品 s qx ª加入 y °¯ 甲醇2浓硫酸ktsΒ
tl混合溶液 oxx ε 水浴 w «进行脂肪酸甲酯化 o冷
却 ∀加入环己烷 y °¯ 振荡萃取 ∀静置分层后 o吸取
上层环己烷层 ∀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后 o进行 Š≤
分析 ∀ Š≤ 条件 }‹°无蜡聚乙烯乙二醇交联石英毛
细管柱ks qux °°¬§≅ v qs ° os qux Λ°l o检测器温度
uws ε o气化室温度 uws ε o载气为氮气 o流速 w °¯ #
°¬±p t o分流比为 uuΒt ∀
1 q5 气质联用色谱分析
参照 ⁄ • ¨¨·¨和 ≥ • Š¤±§«¬方法≈{ 制备猴头
菌丝体非皂化脂及硅烷化衍生物供试品 ∀气质联用
色谱条件 }‹°2t毛细管气相色谱柱ks qu °° ¬§≅ tz
° os qtt Λ°l o载气为氦气 o流速 s qy °¯ #°¬±p t o进样
口温度 u{s ε o柱温 uzs ε o程序升温 ∀离子源温度
uvs ε o电离方式 ∞Œo电子轰击能量 zs ∂¨ ∀
1 q6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将提取的非皂化脂溶于甲醇 t °¯ o进行反相高
效液相色谱 k • °2‹°≤l分析 ∀ • °2‹°≤ 条件 }
≥…≤t{柱kw qy °° ¬§≅ txs °°l o流动相为甲醇 o流
速 t qu °¯ #°¬±p t o检测波长 u{s ±° o柱温 vs ε ∀
2 结果
2 q1 u种浸膏主要成分比较
从表 t可以看出 o醇提浸膏多糖含量较水提浸
膏低 o水溶性蛋白含量二者相差不大 o但前者粗脂
肪 !甾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后者 o其中粗脂肪醇提
浸膏比水提浸膏高出 t{y h o甾类化合物前者高出
后者 {s qv h ∀
2 q2 猴头菌丝体及其浸膏脂肪酸组成分析
表 t 醇提浸膏和水提浸膏主要成分含量 ª#tss ªp t
样品 粗多糖 水溶性蛋白 粗脂肪 粗甾类化合物tl
醇提浸膏 tt quv v qtv v qtx u qxy
水提浸膏 ty qtu u q{w t qts t qwu
注 }tl单位为 °ª#ªp t
在本实验 Š≤ 条件下 o从猴头菌丝体 !浸膏样品
的原料 ) ) ) 干燥的猴头菌固体培养物中检测到了 v
个色谱峰 ∀对照标准品后分别鉴定为软脂酸ktyΒ
sl !油酸kt{Βtl !亚油酸kt{Βul ∀u种浸膏样品中没
有检出脂肪酸的色谱峰 ∀结果如表 u ∀
表 u 猴头菌菌丝体及其培养物 v种脂肪酸相对含量 h
样品 软脂酸 油酸 亚油酸
菌丝体 tw qzz w qvw {s q{|
固体培养物 wu qwt uu qux vx qvw
醇提浸膏 p p p
水提浸膏 p p p
注 }p表示含量微小 o未检出色谱峰
有文献报道猴头菌子实体中有 v 种脂肪酸成
分 o分别为亚油酸 !十六烷酸乙酯 !乙基亚油酸≈| 而
猴头菌丝体的脂肪酸组成尚无研究 ∀表 u 结果表
明 o猴头菌丝体不仅含有较高含量的亚油酸 o还含有
软脂酸 !油酸等成分 ∀在浸膏样品中没有而在其原
料中检测到了脂肪酸 o可能是因为浸膏样品的脂肪
酸成分在生产工艺及存放过程中受到破坏所致 ∀
2 q3 猴头菌丝体甾醇物质组成分析
通过对猴头菌丝体非皂化脂硅烷化衍生物的
Š≤2  ≥分析 o我们得到了 tu个分离度较好的色谱
#uv{#
第 uy卷第 tu期
usst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tu
⁄¨ ¦qousst
峰 o见图 t ∀并对其中相对含量在 x h以上的 w个色
谱峰k按保留时间顺序分别命名为化合物 t ou ov owl
进行了结构解析 ∀结果见表 v ∀
τr°¬±
图 t 猴头菌菌丝体甾醇组成 Š≤2  ≥色谱图
t q未命名 u q麦角甾醇 v q麦角甾2{ktwl烯2vΒ2醇 w qΒ2谷甾醇
化合物 t }通过分子离子峰 °r½ wyyk  n l和特
征离子碎片峰 vzy和 uxt o判断为 ≤u{四烯化合物 o
并有 v个双键位于甾核环内 o根据目前已知的具有 w
个双键的 ≤u{甾醇化合物结构数据 o该化合物 w个双
键最可能的位置在 x oz o|和 uwku{l位上 ∀未命名 ∀
化合物 u }°r½ wy{k  n l ovz{ ovyv ovvz ouxv o
y| o与标准品麦角甾醇k µ¨ª²¶·¨µ²¯l光谱数据对照相
同 o且与文献≈x 报道的麦角甾醇结构一致 ∀故鉴定
为麦角甾醇 ∀
其中 o麦角甾醇相对含量最高 o化合物 t ov ow均
为首次在该真菌中发现 ∀
2 q4 猴头菌丝体及其浸膏麦角甾醇含量测定
采用反相高效液谱法测定猴头菌丝体及其浸膏
非皂化脂成分 ∀结果表明 o醇提浸膏中确实含有来
自猴头菌的麦角甾醇 o而水提浸膏中麦角甾醇含量
表 v 猴头菌菌丝体主要甾醇 Š≤2  ≥数据
系统名k常用名 l 特征 主要离子碎片峰r°r½ 相对含量r h
未命名 ≤u{∃·¨·µ¤¨ ±¨ wyyk  n l ovzy ouxt ous| oy| y qxuu
麦角甾醇 µ¨ª²¶·¤2x oz ouu2·µ¬¨±2vΒ2²¯ ≤u{∃x oz ouu wy{k  n l ovz{ ovyv ovvz ouxv oy| xw qv|s
麦角甾2{ktwl烯2vΒ2醇 µ¨ª²¶·¤2{ktwl2 ±¨2vΒ2²¯ ≤u{∃{ktwl wzuk  n l owxz ovyz ouxx ouu| outv otsz ozx | qv{s
Β2谷甾醇 uw2 ·¨«¼¯2¦«²¯ ¶¨·¨µ²¯ ≤u|∃x w{yk  n l owzt ov|y ov{t ovxz otu| tt qvxy
表 w 猴头菌菌丝体及不同批次浸膏麦角甾醇含量 Λª#ªp t
样品批次 水提浸膏 醇提浸膏
||tsux t qxu{ uwt qv|u
||ttuu t qxyy t{v qvuw
sssttz p t{t q|tw
sssutx s q{yy uwu quvs
sssuuu p twu q{xs
菌丝体 uws| qvvu
很低 ∀因此 o以麦角甾醇为指标 o检测甾醇成分在猴
头菌丝体的含量及其在不同批次醇提和水提浸膏中
的差异及稳定性 ∀结果如表 w ∀
通过表 w可以看出 o麦角甾醇在猴头菌丝体中
含量很高 o但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则导致其在醇提
和水提浸膏中差异很大 ∀麦角甾醇在不同批次醇提
浸膏中的含量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
3 讨论
猴头菌丝体中存在着相对含量较高的不同双键
形式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和 Β2谷甾醇 o以及少量的
豆甾醇 !w ow2二甲基胆甾2{ ouw2二烯2vΒ2醇等甾醇成
分 ∀其中麦角甾醇的检测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w 
相同 o其他甾醇成分则是首次发现 ∀麦角甾醇是真
菌细胞膜特有的脂质 o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 ⁄u o
维生素 ⁄u 在调节生命代谢功能上有重要作用≈ts  ∀
同时 o有文献报道 o麦角甾醇还具有抑制胆固醇合成
酶的活性≈tt  o其过氧化物可以显著抑制化学物质诱
发的肿瘤生成≈tu  ∀Β2谷甾醇也具有降血胆固醇 !止
咳 !抗癌 !抗炎等作用≈tv  ∀
因此 o本实验对猴头菌甾醇成分的分析为猴头
菌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线索 ∀
为了探明猴头菌丝体固体培养物醇提浸膏比水
提浸膏疗效好的原因 o我们还对 u种浸膏的主要成
分进行了比较 ∀经测定 o就公认的活性物质多糖和
多肽而言 o醇提浸膏在含量上并不比水提浸膏占优
势 o甚至粗多糖含量还小于水提浸膏 ∀根据醇提工
艺的特点 o本实验着重研究了 u种浸膏的脂类成分 ∀
结果表明 o醇提浸膏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水提浸膏 o
但通过气相色谱法 o并未检测到脂肪酸 o同时经甾核
颜色反应的比色测定 o证实前者的非皂化脂中含有
较后者高的甾类物质 ∀薄层层析 !高效液相色谱分
析结果表明 o猴头菌丝体固体培养物醇提浸膏中确
实含有较高量的来自猴头菌的麦角甾醇 o而且含量
#vv{#
第 uy卷第 tu期
usst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tu
⁄¨ ¦qousst
相对稳定 o与水提浸膏差异很大 ∀所以在治疗消化
道尤其是胃肠道疾病方面 o醇提浸膏药效大于水提
浸膏的原因可能与其含有较高量的脂类成分特别是
甾醇类物质有关 ∀这一结果使得我们对猴头菌甾醇
类物质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但该类化合物的药效
机理 o仍需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t  刘梅森 o陈海晏 o孙红斌 q猴头菌的药用价值概述 q中国食用菌 o
t||| ot{ktl }uw q
≈u  °µ¤·¶‘o²³¨ ½ ≥ o ⁄²°¬±ª²  o ·¨¤¯ q °µ²¯²±ª¨ § ° µ¨¶¬¶·¨±¦¨ ²©
¬¶·¨µ¬¤  ²±²¦¼·²ª¨ ±ª¶¤©·¨µŒ±·µ¤ª¤¶·µ¬¦Œ±©¨ ¦·¬²± Œ± ≤²µ·¬¦²¶2
·¨µ²¬§2×µ¨¤·¨§ ¬¦¨ q ∂ ·¨¬¦µ²¥¬²¯ ot||z ox{ktl }z| q
≈v  Š¬µ¤∏§  ‘o ²··¤ ≤ o• ²° µ¨²  o ·¨¤¯ qŒ±·¨µ¤¦·¬²± ²© Œ±2
§²° ·¨«¤¦¬± ¤±§ ‘¤³µ²¬¨ ± º¬·« Š¤¶·µ¬¦≥∏µ©¤¦¨2„¦·¬√¨ °«²¶³«²2
¬¯³¬§¶} „ °²¶¶¬¥¯¨  ¦¨«¤±¬¶° ©²µ·«¨ Š¤¶·µ¬¦ ײ¬¬¦¬·¼ ²© ‘²±¶2
·¨µ²¬§¤¯ „±·¬2Œ±©¯¤°°¤·²µ¼ ⁄µ∏ª¶k‘¶¤¬§¶l q …¬²¦«¨ ° °«¤µ°¤2
¦²¯ ot||z oxzkvl }uwz q
≈w  ≠²¶«¬«¬¶¤ פ®¤¬¶«¬o¬±²µ∏ ˜§¤o פ®¤¶«¬’«¤¶«¬o ·¨¤¯ q Š¯ ¼¦²2
¶¬§¨¶²© ∞µª²¶·¨µ²¯ ⁄¨ µ¬√¤·¬√ ¶¨©²µ° ‹ µ¨¬¦∏° ∞µ¬±¤¦¨∏¶q °«¼·²2
¦«¨ °¬¶·µ¼ ot||t ovsktul }wttz q
≈x  日本食品工业学会5食品分析方法6编辑委员会 q食品分析方法
k上l q成都 }四川科技出版社 ot|{y q|w q
≈y  …µ¤§©²µ§   q „ • ¤³¬§¤±§≥ ±¨¶¬·¬√¨  ·¨«²§©²µ·«¨ ±∏¤±·¬·¤2
·¬²± ²© ¬¦µ²ªµ¤° ±∏¤±·¬·¬¨¶²© °µ²·¨¬± ≥¼±·«¨ ¶¬¶¬± ײµ·∏¯¬¤ ×∏2
µ¤¯¬¶q°«¤±·°«¼¶¬¦¤¯ ot||t o|x }yw{ q
≈z  杨婉身 o梁如玉 q麦角甾醇高产酵母菌的快速筛选方法 q四川农
业大学学报 ot||z otxkvl }vsw q
≈{   ⁄ • ¨¨·¨ o ≥ • Š¤±§«¬q ≥·¨µ²¯¶²©·«¨ °«¼¯ ∏° ¼ª²°¼¦²·¤}
°«¼¯ ²ª¨ ±¨ ·¬¦Œ°³¯¬¦¤·¬²±¶q¬³¬§¶ot||z ovuktul }tvs| q
≈|  曹永兵 o姜远英 o殷 明 o等 q薄层色谱扫描法检测氟康唑对真
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q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ot||| ouskxl }
vtu q
≈ts  何秀萍 o张博润 q微生物麦角甾醇研究进展 q微生物学通报 o
t||{ ouxkvl }tyy q
≈tt  胡海峰 o朱宝泉 o龚炳永 q微生物来源的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
制剂 ¬ q抗生素 ≥Œ°Œ2{|tz2 ∏的研究 q中国抗生素杂志 ot||{ o
uvkxl }vvt q
≈tu  Ž¨± ≠ o ײ¶«¬«¬µ² „ o ‹¬µ²¶«¬Žo¨ ·¤¯ q Œ±«¬¥¬·²µ¼ ∞©©¨ ¦·¶²©
≥·¨µ²¯¶ Œ¶²¯¤·¨§ ©²µ° ≤«¯²µ¨¯¯¤ ∂ ∏¯ª¤µ¬¶ ²± tu2 Ο2× ·¨µ¤§¨ 2
¦¤±²¼¯ ³«²µ¥²¯2tv2„¦¨·¤·¨2Œ±§∏¦¨§ Œ±©¯¤°°¤·¬²± ¤±§ ×∏°²µ
°µ²°²·¬²±¬±  ²∏¶¨ ≥®¬±q…¬²¯ °«¤µ° …∏¯¯qot||y ot|kwl }xzv q
≈tv  孙文基 o绳金房 q天然活性成分简明手册 q北京 }中药科技出
版社 ot||{ q|y{ q
Α Χοµ παρατιϖε Στυδψ ον Στερολσ οφ Ετηανολ Εξτραχτ
ανδ Ωατερ Εξτραχτ φροµ Ηεριχιυµ εριναχευσ
Œ¬¨2¯¬t o˜ ¬±ªt o⁄„Œ ≤«∏¤±2¦«¤²t o≤ ‹∞‘Ž∏±u o ±Œ˜ ¬¤±2¼²±ªu
kt q≤²¯¯¨ ª¨ ²© ¬©¨ ≥¦¬¨±¦¨¶ o‘¤±­¬±ª ‘²µ°¤¯ ˜±¬√ µ¨¶¬·¼ o‘¤±­¬±ª utss|z o¬¤±ª¶∏o≤«¬±¤~
ku q‘¤±­¬±ª¤²¶«¤± °«¤µ°¤¦¨∏·¬¦¤¯ ≤²qo·§o‘¤±­¬±ª utt{tt o¬¤±ª¶∏o≤«¬±¤l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 ײ¶·∏§¼·«¨ ³«¤µ°¤¦¨∏·¬¦¦«¨ °¬¦¤¯ ¥¤¶¬¶²©·«¨ §¬©©¨ µ¨±·° §¨¬¦¬±¤¯ ©¨©¨ ¦·¶o¤±§·²
¦²°³¤µ¨ ¤±§¤±¤¯¼½¨ ·«¨ ¶·¨µ²¯¶¬± Ηεριχιυ µ εριναχευσ °¼¦¨ ¬¯¤¤±§¬·¶ ·¨«¤±²¯ ¬¨·µ¤¦·oº¤·¨µ ¬¨·µ¤¦·§¨µ¬√ §¨
©µ²° ¶²¯¬§©¨µ° ±¨·¨§ °¼¦¨ ¬¯¤q Μετηοδ : ׫¨ ¦²°³²±¨ ±·¶²© Ηεριχιυ µ εριναχευσ °¼¦¨ ¬¯¤¤±§·º²®¬±§¶²© ¬¨·µ¤¦·
º µ¨¨ ¦²°³¤µ¨§ º¬·«¶²°¨¥¬²¦«¨ °¬¦¤¯ ° ·¨«²§¶¶∏¦«¤¶Š≤ o • °2‹°≤ o ·¨¦q≥·¨µ²¯ ¦²°³²¶¬·¬²± ¬± Ηεριχιυ µ
εριναχευσ °¼¦¨ ¬¯¤ º¤¶§¨·¨µ°¬±¨ §¥¼ ∏¶¬±ª Š≤2°¤¶¶¶³¨¦·µ²° ·¨µ¼ q Ρεσυλτσ: ׫¨ ¦²±·¨±·²©¦µ∏§¨ ³²¯¼¶¤¦¦«¤2
µ¬§¨ o º¤·¨µ2¶²¯∏¥¯¨³µ²·¨¬± ¤±§©¤··¼ ¤¦¬§²© ·¨«¤±²¯ ¬¨·µ¤¦·¶«²º §¨±²²¥√¬²∏¶¤§√¤±·¤ª¨ ²√ µ¨¬·¶º¤·¨µ ¬¨·µ¤¦·q
‹²º √¨ µ¨o·«¨ µ¨ º¤¶¶¬ª±¬©¬¦¤±·§¬©©¨ µ¨±¦¨ ¥¨·º¨¨ ±·º² ®¬±§¶²© ¬¨·µ¤¦·¬±·«¨ ¦²±·¨±·²©¶·¨µ²¯¶q„±§ µ¨ª²¶·¤±¨
§¨µ¬√¤·¬√ ¶¨oΒ2¶¬·²¶·¨µ²¯ ¤±§≤u{ ¶·¨µ²¯ º¬·«©²∏µ¥²±§¶º µ¨¨ §¨·¨¦·¨§¤¶·«¨ °¤­²µ¶·¨µ²¯¶¬± Ηεριχιυ µ εριναχευσ
°¼¦¨ ¬¯¤o ¤°²±ª º«¬¦« µ¨ª²¶·¨µ²¯ º¤¶·«¨ ³µ¬±¦¬³¤¯ ¶·¨µ²¯ q Χονχλυσιον : ≥·¨µ²¯¶¬± Ηεριχιυ µ εριναχευσ ¬¨¬¶·
°¤¬±¯ ¼¬± ·¨«¤±²¯ ¬¨·µ¤¦·q„±§·«µ¨¨¶·¨µ²¯¶¤µ¨ ©²∏±§©²µ·«¨ ©¬µ¶··¬°¨©µ²° Ηεριχιυ µ εριναχευσoº«¬¦«¤µ¨ µ¨2
ª²¶·¤±¨ §¨µ¬√¤·¬√ ¶¨oΒ2¶¬·²¶·¨µ²¯ ¤±§≤u{ ¶·¨µ²¯ º¬·«©²∏µ¥²±§¶q
[ Κεψ ωορδσ] Ηεριχιυ µ εριναχευσ~ ·¨«¤±²¯ ¬¨·µ¤¦·~º¤·¨µ ¬¨·µ¤¦·~¶·¨µ²¯¶~ µ¨ª²¶·¨µ²¯
≈责任编辑 李 禾 
#wv{#
第 uy卷第 tu期
usst年 t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tu
⁄¨ ¦qou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