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nfluences of Adjuvants in the Recipe of Xiaochengqitang on the Dissolution of Anthraquinones from Medicinal Rhubarb into the Decoction

药味配伍对小承气汤中蒽醌类衍生物溶出率的影响



全 文 :药味配伍对小承气汤中蒽醌类衍生物溶出率的影响
贵阳中医学院药学系 ( 550002)  席先蓉  刘江书 陈 庆
摘 要 目的: 研究药味配伍对小承气汤中有效成分蒽醌类衍生物溶出率的影响。 方法: 用薄层层析 -紫外分光光
度法测定了大黄及大黄与不同药物配伍组水煎液中游离蒽醌及结合型蒽醌的含量。 结果:测定数据经统计检验显
示 ,与大黄水煎液相比合煎方中结合型大黄酸及游离大黄素含量变化不显著 ,其余各配伍组水煎液中游离蒽醌、结
合型蒽醌含量变化均极显著 (P < 0. 02, P < 0. 02, P < 0. 001)。结论: 各种配伍药材对不同的蒽醌类成分产生的影响
不同。
关键词 小承气汤 大黄 厚朴 枳实 蒽醌类衍生物
Influences of Adjuvants in the Recipe of Xiaochengqitang on the Dissolution of
Anthraquinones from Medicinal Rhubarb into the Decoction
  Depar tment of Pha rmacy , Guiyang Co lleg e o f TCM ( Guiyang 550002) Xi Xianrong , Liu Jiang sh u and Chen Qing
Abstract   Xiaochengqi tang ( XCQ T) is a decoction o f the t radi tional Chinese recipe containing
Radix et Rhizoma Rhei Baill as the“ Sovereign” supplemented by Cortex Magnoliae Off icinalis and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as i ts “ subo rdina tes” . The influences o f the“ subordinates” on the dissolution of f ree
and conjugated anth raquinones f rom rhubarb in the decoction w ere determined by assaying the contents of
rhein, emodin and anthraquinones, either f ree o r conjugated, wi th T LC-UV spect rophotometry on 5
samples of di fferent combina tions (decoctions o f the XCQT as a whole, rhubarb alone, rhuba rb plus the
stem bark of magnolia, rhuba rb plus immature bi t ter orange and a mix ture o f separately decocted rhuba rb,
magnolia and bi tter orange) . Results o f the study show ed that , besides the contents o f f ree emodin and
conjugated rhein in XCQ T, w hich show ed no statistical signi ficant di fferences as compared with the
decoction o f rhuba rb alone, all the other free and conjuga ted anth raquinones in decoctions of various
combina tions showed markedly significant dif ferences ( w ith P < 0. 02, P < 0. 01 and P < 0. 001 as compa red
w ith the decoction o f rhuba rb a lone) . These results show ed that dif ferent “ subo rdinates” in the recipe
show ed di fferent deg rees of influence on the disso lution of the active principle in the decoction.
Key words   Xiaochengqi tang  Radix et Rhizoma Rhei  Cortex Magnoliae Of f icinal is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anthraquinones
  小承气汤出自《伤寒论·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
为治疗阳明腑实证轻下法的代表方剂 ,由大黄、厚朴
和枳实组成。小承气汤君药大黄有峻下热结 ,荡涤肠
胃的功效 ,而结合型蒽醌、游离蒽醌分别为大黄中部
分泻下及抑菌有效成分 [1 ] ,与小承气汤的功能相符。
故分别测定了单味大黄水煎液 ,大黄与其他药物配
伍组水煎液中结合型大黄酸、大黄素、总蒽醌 (包括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 )
及游离大黄酸、大黄素、总蒽醌的含量 ,并比较了其
在不同药物配伍组中溶出率的变化 ,从而初步了解
各味药材对小承气汤“泻下”药效的影响 ,为从化学
物质基础这一角度阐述小承气汤的配伍机制提供部
分实验数据。
1 仪器、药品与试剂
Beckman DU-70分光光度计 , 752-紫外分光光
计 ,微量注射器。
药材购自本院第一附属医院 ,经本系方药教研
室刘 副教授鉴定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 Rheum
of f 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和根茎 ;厚朴为木兰科植
物厚朴 Magnol ia of f icinalis Rehd. et Wils. 的干燥
树皮 ; 枳实为芸 香科植物甜 橙 Citrus sinensis
Osbeck. 的干燥幼果。
对照品大黄素、大黄酸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
检定所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824·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11期
Address: Xi Xianrong, Guiyang College of TCM , Guiyang席先荣 女 ,化学学士学位。 贵阳中医学院药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 ,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3~ 1994年曾作为公派访问学者到新西兰
Otago大学化学系进修 ,现为化学副教授。有 7篇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药学刊物上发表 ,其中 5篇为 CA收载。目前研究方向:中医方剂化学研究。
硅胶 G(青岛海洋化工厂 )与 0. 7% CMC-Na水
溶液铺板 ,自然晾干后 ,烘箱中 105℃活化 0. 5 h,置
干燥器中备用。
酒浸大黄: 大黄切片 ,用黄酒按 1∶ 10比例拌
匀 ,闷 24 h后 ,自然晾干即得。
2 大黄酸、大黄素及总蒽醌含量测定:薄层层析-紫
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2. 1 样品溶液制备
2. 1. 1 按处方比例 ,取各单味药材一剂量 (大黄
129 g ,厚朴 6 g ,枳实 9 g ) [2 ]精密称定 ,置烧杯中 ,加
入 800 mL蒸馏水 ,煎至约 400 m L。趁热抽滤 ,用热
水洗药渣及抽滤装置 ,并入滤液中。 水浴浓缩 ,并定
容至 50 mL,即得到小承气汤合煎方水煎液。精密吸
取该水煎液 5 mL,水浴浓缩至 2 mL,乙醚定量萃
取。合并萃取液 ,温水浓缩 ,并定容至 2 m L,即得到
测游离大黄酸、大黄素、总蒽醌之小承气汤合煎方醚
提液。 另定量吸取小承气汤合煎方水煎液 5 m L,按
文献 [3 ]方法氧化、水解后 ,用前法制备测总大黄酸等
之小承气汤合煎方醚提液。
2. 1. 2 照 2. 1. 1之方法分别制备测游离蒽醌及总
蒽醌之单味大黄 ,单味大黄与各单味药材配伍及小
承气汤之分煎方水煎醚提液。
2. 2 吸收曲线测绘及测定波长选择
2. 2. 1 分别吸取大黄酸甲醇对照液 ( 1 mg /mL)及
单味大黄水煎醚提液适量 ,条形点于同一硅胶 G板
上 ,按文献 [ 3]方法展开。取出晾干 , 254 nm紫外灯下
定位。刮取大黄酸对照品斑点 ,与大黄酸对照品位置
相同处样品斑点及对映空白硅胶 ,分置于 3支离心
管中 ,各定量加入甲醇 4 mL。 以空白硅胶甲醇洗脱
液为空白 ,在 Beckman DU-70分光光度计上于 200
~ 40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吸收曲线。层析后的大黄
酸对照品甲醇洗脱液与样品中大黄酸甲醇洗脱液的
吸收曲线形状相同 ,且在 257 nm处有最大吸收 ,故
选定 257 nm为大黄酸的测定波长。
2. 2. 2 用 2. 2. 1方法制备层析后的大黄素对照品
及样品中大黄素的甲醇洗脱液的吸收曲线。两者吸
收曲线相同且在 287 nm均有吸收峰 ,故选 287 nm
为大黄素的测定波长。
2. 3 稳定性试验:大黄酸甲醇洗脱液、大黄素甲醇
洗脱液、总蒽醌甲醇洗脱液 ,以空白硅胶甲醇洗脱液
为空白 ,分别在 257, 287, 287 nm处每隔一定时间
测定吸光度。测定结果表明 ,大黄酸甲醇洗脱液吸光
度值至少在 4 h内不变 ,大黄素、总蒽醌甲醇洗脱液
吸光值至少在 2 h内不变。
2. 4 标准曲线的制备
2. 4. 1 用微量注射器精密吸取大黄酸甲醇对照液
40, 80, 120, 160, 200μL,分别条形点于薄层板上 ,按
2. 2. 1方法展开 ,洗脱 ,测定吸光度。以点样量 (μg )
对测得的吸光度值回归 ,得到回归方程为 A=
- 0. 015 4+ 0. 003 44C , r= 0. 998 8。
2. 4. 2 精密吸取大黄素甲醇对照液 ( 0. 5 mg /mL)
10, 20, 30, 40, 50μL条形点于薄层板上 ,按 2. 2. 2
方法展开 ,洗脱 ,测定吸光度 A,得到回归方程为 A
= - 0. 022 7+ 0. 015 86C , r= 0. 999 2。
2. 5 加样回收率测定
2. 5. 1 取约 0. 5 g大黄粉末两份 ,精密称定。其中
一份加入大黄酸对照品 1. 5 mg,各定量加入甲醇
100 mL,按文献方法 [ 3]制备测游离大黄酸之醚提
液。 照 2. 4. 1方法操作 ,测得大黄酸平均回收率为
103. 6% , RSD= 2. 02% (n= 3)。
2. 5. 2 按 2. 5. 1方法测定大黄素的平均回收率为
105. 0% , RSD= 3. 36% (n= 3)。
2. 6 样品测定
2. 6. 1 按 2. 4. 1方法 ,分别测定各供试液中游离大
黄酸及总大黄酸吸光度 ,计算含量。结果见表 1。
2. 6. 2 按 2. 4. 2方法 ,分别测定各供试液中游离及
总大黄素的吸光度 ,计算含量 ,结果见表 2。
2. 6. 3 取供试液适量 ,点于薄层板上 ,照 2. 2. 1方
法展开、晾干、定位后 ,刮取分离后的大黄酸、芦荟大
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色带于同一支离
心管中 ,然后按 2. 4. 2方法测定各供试液中游离总
蒽醌和结合总蒽醌的吸光度 ,计算含量。结果见表
3。
3 结果与讨论
表 1 样品水煎液中游离大黄酸及结合型大黄酸含量 (mg /g大黄 ,n= 3)
样品 游离大黄酸 结合型大黄酸含量 R SD (% ) 溶出率 (% ) P 含量 R SD(% ) 溶出率 (% ) P
大黄 3. 204 2. 00 100. 00 4. 204 1. 49 100. 00
大黄、厚朴 2. 268 2. 43 70. 79 < 0. 001 3. 266 2. 80 77. 69 < 0. 001
大黄、枳实 4. 765 3. 31 148. 72 < 0. 001 1. 383 2. 96 32. 90 < 0. 001
分煎方 2. 984 1. 92 93. 13 < 0. 02 2. 999 1. 46 71. 34 < 0. 001
合煎方 3. 725 1. 71 116. 26 < 0. 001 4. 342 1. 70 103. 28
·825·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11期
表 2 样品水煎液中游离大黄素及结合型大黄素含量 (mg /g大黄 ,n= 3)
样品 游离大黄素 结合型大黄素含量 R SD (% ) 溶出率 (% ) P 含量 R SD(% ) 溶出率 (% ) P
大黄 0. 284 8 2. 06 100. 00 0. 645 3 0. 80 100. 00
大黄、厚朴 0. 218 6 1. 49 76. 76 < 0. 001 0. 572 0 1. 00 88. 64 < 0. 001
大黄、枳实 0. 229 9 0. 53 80. 72 < 0. 001 0. 674 6 0. 57 104. 54 < 0. 01
分煎方 0. 177 9 0. 65 62. 46 < 0. 001 0. 324 9 0. 57 50. 35 < 0. 001
合煎方 0. 282 4 1. 14 99. 16 0. 579 4 0. 09 89. 79 < 0. 001
表 3 样品水煎液中游离总蒽醌及结合型总蒽醌含量 (mg /g大黄 ,n= 3)
样品 游离总蒽醌 结合型总蒽醌含量 R SD (% ) 溶出率 (% ) P 含量 R SD(% ) 溶出率 (% ) P
大黄 0. 721 1 0. 76 100. 00 1. 438 0. 94 100. 00
大黄、厚朴 0. 489 8 0. 25 67. 92 < 0. 001 1. 082 0. 18 75. 24 < 0. 001
大黄、枳实 0. 823 9 0. 90 114. 26 < 0. 001 1. 227 0. 49 85. 33 < 0. 001
分煎方 0. 626 4 0. 38 86. 87 < 0. 001 1. 175 0. 20 81. 71 < 0. 001
合煎方 0. 908 7 0. 58 126. 02 < 0. 001 1. 501 1. 10 104. 38 < 0. 01
3. 1 在单味大黄、大黄与其他单味药材配伍的水煎
液中 ,尽管大黄的取样量均为 12 g ,但它们中的游离
蒽醌与结合型蒽醌含量并不相同。相同的成分在不
同的配伍组中溶出率不一样 ;一种药材与大黄配伍
的水煎液中各种蒽醌类成分与大黄水煎液相比 ,其
溶出率变化幅度也不一样。 说明了不同药材对不同
种类的蒽醌类成分的溶出产生的影响不同。各种成
分药效不同 ,且在一定范围内 ,药效随含量变化而变
化。这也是传统方剂理论通过药味配伍或剂量配伍
来调整中医方剂主治与功效的物质基础。
3. 2 小承气汤合煎方中结合型大黄酸、结合型总蒽
醌含量与大黄相比 ,增幅不大 ,而结合型大黄素反而
降低 ,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小承气汤轻下是有一定
道理的。
3. 3 分析各种蒽醌类成分在大黄、大黄+ 厚朴、大
黄+ 枳实及合煎方中含量 ,不难看出合煎方中蒽醌
类成分的溶出 ,不是各单味药材影响的简单加和 ,而
是它们协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参 考 文 献
1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 上册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995: 104
2 彭怀仁主编 .中华名医方剂大全 . 北京:金盾出版社 , 1990: 79
3 刘训红 ,王玉玺 ,房克慧 ,等 .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 . 天津:天津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0: 20
( 1999-12-27收稿 )
巴布剂复方紫荆消伤膏质量标准研究
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 ( 200002)  杨莉娅
上海中药制药三厂       谢 松 吴云鸣 周庆氢
摘 要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巴布剂复方紫荆消伤膏中的紫荆皮、马钱子、独活和白芷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
谱扫描法对方中士的宁含量进行了测定 ,上述方法简便 ,重复性好。
关键词 复方紫荆消伤膏 巴布剂 紫荆皮 马钱子 独活 白芷 薄层色谱扫描法
  巴布剂复方紫荆消伤膏是依据骨伤科临床常用
名方“三色敷药”经新药研究而成 ,全方由紫荆皮、羌
活、独活、白芷、川芎、当归、丹参、马钱子 (生 )、甘草
等 22味中药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通
络之功效 ,能有效地治疗软组织损伤。为规范本品的
生产 ,有效地控制大复方的产品质量 ,我们用薄层色
谱法对方中的紫荆皮、马钱子、独活和白芷进行了定
性鉴别 ;又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对方中士的宁含量进
·826·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 l and He rbal Drug s  2000年第 31卷第 11期
Address: Yang Liya, Shanghai Chinese M edicinal M aterial s Co. Ltd. , Shangh ai杨莉娅  1984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 ,理学士 ,上海中药制药三厂工程师。 负责多项科研项目开发 ,其中“蟾酥膏巴布膏”荣获 1984年上海市新产品二等奖、“复方紫荆消伤膏”获得国家中药三类新药生产批文。 按照新药审批办法要求 ,探索、研究新产品达 15项 ,其中通过各级评审获得生产批文达 12项产品:强力花粉口服液、仙草壮阳口服液、麝香虎骨膏、益肾灵冲剂、脑得生片、西洋参冲剂、蟾酥膏巴布膏、西洋参含片 (首创 )等 ,完成复方紫荆消伤膏临床前药效学、毒理学、工艺、质量标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