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植物通
首页
最新论文
关键词
论文刊物
论文查询
生态学报
第15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淮冬麦区冬季长寒型冻害时空变化特征
赣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中国陆地植被氧气生产量变化模拟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近似贝氏计算推论台湾海峡沿岸秋茄种群的拓殖路线
贵州草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湿地恢复工程效益分析——以北京市延庆县蔡家河为例
中国内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71个湿地案例点为数据源
湖南省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库储量动态
土壤CO
2
及岩溶碳循环影响因素综述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本概念和野外测定方法评述
利用皇竹草处理城市污泥生产植物产品
基于替代式自下而上法的区域旅游交通碳排放测度
基于假设抽取法的黑河流域中游行业用水关联分析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煤制油产业布局评价
城市公园景观秋冬季动态热效应
矿区不同复垦措施对土壤碳矿化和酶活性的影响
黄土塬区玉米大豆不同间作方式对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及其机制
气象因子对江苏省水稻单产的影响
赤星病胁迫对不同抗性烟草品种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BP人工神经网络模拟杨树林冠蒸腾
亚热带毛竹林生态系统能量通量及平衡分析
冬季雪被对青藏高原东缘高海拔森林凋落叶P元素释放的影响
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枯落物分解速率及影响因素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4种优势树种树干液流特征
油樟幼苗对马尾松林窗面积的光合响应特征
天目山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与胸径的关系
重庆石灰岩地区主要木本植物叶片性状及养分再吸收特征
春季小降雨事件对科尔沁沙地尖头叶藜萌发的影响
西双版纳山地雨林乔木层树种20年动态研究
柠条人工林细根不同分枝根序寿命估计
珠江口及毗邻海域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不同藻密度下Zn
2+
浓度对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
升温对超富营养型浅水湖泊沉积物营养盐动态迁移的影响
黄海中南部黄鮟鱇生物学特征及其资源密度的年际变化
中国农业昆虫生态调节服务价值估算
昆虫翅型分化的表型可塑性机制
植被对土壤热扩散特征的影响——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例
福建省耕地土壤全氮密度和储量动态变化
O
3
浓度升高和太阳辐射减弱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轮作和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性差异评估
接种土壤微生物对铜胁迫下海州香薷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川西亚高山森林林窗不同时期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的特征
草地土壤固碳潜力研究进展
森林景观的历史变域研究进展
基于遥感的建筑物高度快速提取研究综述
人工林碳汇潜力新概念及应用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植物-传粉者网络的研究进展
先锋种丰富度对边坡植被群落特征及其护坡效益的影响
陇东红富士果树养分回流对土壤表层管理的响应
爵床的甲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作用
不同生态区烤烟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内生真菌对花生残茬腐解及土壤酚酸含量的影响
水田改果园后土壤性质的变化及其特征
不同花生品种对旱涝胁迫的响应及生理机制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功能分类-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基于MFA和DEA的区域经济环境效率评价-以辽宁省为例
石羊河流域河川径流对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北京市生态用地规划与管理对策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的自然资本利用特征分析-选取11个国家为数据源
甘南高原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碳足迹分析
长沙市热力景观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
南方丘陵山地带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时空动态特征
模拟N沉降对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草本群落的影响
北京东灵山森林植物多样性的网络结构特征
水肥耦合对欧美108杨幼林表土层细根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模拟氮沉降对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树干呼吸的影响
台风“布拉万”对东北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试验林的影响
有机物料发酵流体和堆肥对苹果连作土壤环境及平邑甜茶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基于Hyperion的锡林郭勒草原光合植被、非光合植被覆盖度估算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典型针叶林土壤酶活性分布格局
中国温带旱柳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时空响应
生物黑炭对旱地土壤CO
2
、CH
4
、N
2
O排放及其环境效益的影响
NO对盐胁迫下苜蓿根系生长抑制及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
黄土高原不同乔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溶解性碳氮的特征
文峪河上游华北落叶松林的种子雨、种子库与幼苗更新
福寿螺和田螺消化酶活性比较
生态因子对红螯相手蟹捕食毛蚶苗种的影响
光谱和光强度对棕榈蓟马雌成虫行为反应的影响
小麦抽穗期与麦红吸浆虫成虫发生期的同步性及其受害程度
共130页
上一页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