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植物通
首页
最新论文
关键词
论文刊物
论文查询
生态学报
第12页
番茄、玉米套种膜下滴灌条件下农田地温变化特征
科尔沁草甸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
长期施肥对新疆灰漠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模拟岩溶旱钙土壤基质中AM真菌对玉米幼苗光合生长的影响
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植物热值分析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
牧草种类与耕作时间对拉萨牧草种植地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影响
海南海岸青皮林繁殖物候特征
山西平陆黄河湿地植物分类学多样性
山西植物功能型划分及其空间格局
大别山五针松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
秦岭南北地区绝对湿度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潜在蒸发量的关系
东北草地异质生境芦苇种群根茎芽年龄结构及输出规律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
2009-2011年我国西南地区旱灾程度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不同沙地共有种沙生植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机理
落叶松八齿小蠹与长喙壳真菌间的种特异性伴生关系
澄黄滨珊瑚、大管孔珊瑚和丛生盔形珊瑚排卵前后小穗生长特征
山西平陆越冬大天鹅日间行为模式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石鸡华北亚种的种群历史动态研究
黄河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海域双酚A的影响
基于LANDIS-II的陕西黄龙山森林景观演变动态模拟
流溪河流域景观空间特征与河流水质的关联分析
中国西北及中亚主要绿洲农区分类
三江源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额度
基于遥感技术的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连作苹果土壤酚酸对平邑甜茶幼苗的影响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影响乔木幼苗存活的关键因素
Na
+
吸收对干旱导致的棉花叶片光合系统损伤的缓解作用
应用
15
N示踪研究欧美杨对PM
2.5
无机成分NH
4
+
和NO
3
温带针阔混交林土壤碳氮气体通量的主控因子与耦合关系
长三角及邻近地区138种草本植物DNA C-值测定及其生物学意义
基于地理种源的刨花楠苗木比叶面积与叶片化学计量学关系
5个温带树种冠层枝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的空间变异
不同盐胁迫对柳枝稷生物量、品质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芦芽山阳坡不同海拔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基于移动窗口法的肃州绿洲化与景观破碎化时空变化
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
不同气候变化情境下中国木灵藓属和蓑藓属植物的潜在分布格局
大兴安岭塔河地区雷击火发生驱动因子综合分析
一种模型模拟结果的统计检验方法
基于MSPA与最小路径方法的巴中西部新城生态网络构建
城市生态网络功能性连接辨识方法
中国电力行业CO
2
减排潜力及其贡献因素
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的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网络体系优化
基于粒度反推法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以海口市秀英区为例
中国氮磷钾肥制造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估算
长期施加氮肥及氧化钙调节对酸性土壤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
高温胁迫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半干旱地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水分动态模拟
氮素添加和刈割对内蒙古弃耕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喀斯特典型坡地旱季表层土壤水分时空变异性
西北旱地春小麦不同覆盖措施的温度和产量效应
根系固土主导力学因素与差异性评价
蕾期土壤盐度降低后棉花叶片的生理功能恢复
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数量与光谱学特征的影响
蚯蚓作用下污泥重金属形态变化及其与化学生物学性质变化的关系
不同有机类肥料对小麦和水稻根际土壤线虫的影响
舟山群岛海域沉积物厌氧氨氧化细菌多样性
面向区域土壤碳通量估算的多向插值空间采样策略
跨越尺度、跨越边界:面向复杂挑战的全球方法———2015年第九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述评
水母消亡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表蚂蚁在云南萨王纳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指示作用
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混作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基于克隆文库技术分析瘤棘砂壳虫的食物组成
长江黄河源区湿地分布的时空变化及成因
嫩江流域湿地生态需水量分析与预估
三江平原北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
典型红壤区自然生态修复的适用性
海峡西岸经济区景观格局10年变化及驱动力
深松与包膜尿素对玉米田土壤氮素转化及利用的影响
水分胁迫下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对冬小麦苗期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
6种草本植物对干旱胁迫和CO
2
浓度升高交互作用的生长响应
瓦屋山扁刺栲-中华木荷常绿阔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
鼎湖山森林土壤活性碳及惰性碳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优势灌丛群落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
黄土高原羊圈沟小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土壤有机碳效应
南亚热带格木、马尾松幼龄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
干扰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净呼吸特征的影响
不同支持物对攀援植物--葎草雌雄株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结构的影响
共130页
上一页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