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小白蒿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全 文 :[收稿日期] 20110227(005)
[基金项目] 国家民委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
[通讯作者] * 王青虎,副教授,博士,从事蒙药有效成分的提
取分离鉴定及质量标准研究,E-mail:wqh693 @
163. com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小白蒿
5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王青虎 * ,奥乌力吉,包建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要] 目的:建立小白蒿中 5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方法,为综合评价小白蒿最佳采集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小白蒿中 5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对不同采集时间小白蒿和不同部位中 5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
量进行比较。结果:在所用的实验操作条件下,5 种对照品溶液分别在 1. 00 ~ 40. 00 mg·L - 1(r = 0. 999 8) ,2. 00 ~ 80. 00 mg·L - 1
(r = 0. 999 9) ,0. 50 ~ 80. 00 mg·L - 1(r = 0. 999 6) ,1. 00 ~ 40. 00 mg·L - 1(r = 0. 999 3)和 1. 00 ~ 40. 00 mg·L - 1(r =
0. 999 4)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 31% (RSD 1. 60%) ,98. 14% (RSD 1. 03%) ,98. 37% (RSD 1. 57%) ,
97. 92% (RSD 0. 94%) ,98. 16% (RSD 1. 20%)。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小白蒿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最佳采集
时间为 6 月中旬到 7 月末。
[关键词] 小白蒿;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黄酮类;同时测定
[中图分类号] R28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903(2011)16-0063-04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ive Flavonoids in
Artemisia frigida by HPCE
WANG Qing-hu* ,AO Wu-li-ji,BAO Jian-hua
(College of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Tongliao 02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ive flavonoids in Artemisia frigida in order to
review the collection time. Method:The content of five flavonoids in different collection time and parts of A.
frigida was determined by HPCE and the content was compared to predicate the collection time. Result:The linear
ranges of five flavonoids were 1. 00-40. 00 mg·L - 1(r = 0. 999 8) ,2. 00-80. 00 mg·L - 1(r = 0. 999 9) ,0. 50-80. 00
mg·L - 1(r = 0. 999 6) ,1. 00-40. 00 mg·L - 1(r = 0. 999 3)and 1. 00-40. 00 mg·L - 1(r = 0. 999 4)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five flavonoids were 99. 31% (RSD 1. 60%) ,98. 14% (RSD 1. 03%) ,98. 37% (RSD
1. 57%) ,97. 92% (RSD 0. 94%) ,98. 16% (RSD 1. 20%). Conclusion:The content of five flavonoids in the
flower is more than that in other parts. The optimal collection time is from the middle of June to the end of July.
[Key words] Artemisia frigida;HPCE;flavonoids;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小白蒿别名冷蒿蒙名阿各,系菊科蒿属植物冷
蒿 Artemisia frigida Willd. 的地上部分,主治各种出
血,关节肿胀,肾热,月经不调,疮痈,也是蒙医常用
的“人造圣水组成之一”[1]。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
蒙古、青海、甘肃、山西和东北地区。作者在小白蒿
化学成分研究的前期工作中,从全草中分离出多种
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2-4]表明,黄酮类化合
物具有扩张血管、抗氧化、抗炎和调血脂作用。其药
理作用与蒙医经典验方[5-6]和现代临床用药比较吻
合。黄酮类化合物是小白蒿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但经查阅近几十年来的国内外相关药学文献,作者
发现目前国内外对小白蒿的采集时期以及采集后的
·36·
第 17 卷第 16 期
2011 年 8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 17,No. 16
Aug.,2011
DOI:10.13422/j.cnki.syfjx.2011.16.030
加工工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本实验建立了高
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其中 5,7,3-三羟基-4-甲
氧基黄酮、5,3-二羟基-6,7,4-二甲氧基黄酮、槲皮
素、5,7,3-三羟基-6,4-三甲氧基黄酮和木犀草素的
含量,并对不同采集时间小白蒿和不同部位中 5 种
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比较,以其为综合评价小
白蒿最佳采集时间提供参考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CAPEL-105 型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弹性石英毛
细管(郑州英诺高科有限公司) ;UV-3000 型双波长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PB-
20 型数式酸度计 (北京赛多利斯有限公司) ;
AUW220D 型自动电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对照
品: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5,3-二羟基-6,7,
4-二甲氧基黄酮、槲皮素、5,7,3-三羟基-6,4-三甲
氧基黄酮和木犀草素均为自制并用高效毛细管电泳
仪分别测定其含量均 > 99. 5%,内标物为山奈酚。
实验中所用的小白蒿采集地点为内蒙古通辽市扎鲁
特旗罕山,采集时间见表 1。乙腈为色谱纯(天津市
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 ,水为超纯水,大孔树脂 D101
(天津市北联精细化学品开发有限公司) ,其他所用
试剂均为分析纯。
表 1 小白蒿的采集时间和不同部位
No. 采集时间和部位 采集人
1 2009-05-19 金泉
2 2009-06-08 金泉
3 2009-06-27 孟和巴根那
4 2009-07-12 孟和巴根那
5 2009-07-25 孟和巴根那
6 2009-08-10 孟和巴根那
7 2009-08-28 孟和巴根那
8 茎 王青虎
9 花 王青虎
10 叶 王青虎
2 方法与结果
2. 1 电泳条件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75 μm × 50
cm,进样方式为电动进样 15 s,分离电压为 18 kV,
毛细管温度 25 ℃,检测波长 283 nm。运行缓冲液
0. 25 mol·L - 1硼砂 30%乙腈溶液。每天开机使用前
均用 0. 5 mol·L - 1盐酸溶液在 25 ℃下冲洗 10 min,
再用 0. 5 mol·L - 1的氢氧化钠溶液在 25 ℃下冲洗 10
min,然后分别用 0. 1 mol·L - 1盐酸溶液、0. 1 mol·L - 1
的氢氧化钠溶液、超纯水和缓冲液冲洗 5 min。平行
测定之间用 0. 1 mol·L - 1氢氧化钠、超纯水和缓冲液
在 25 ℃条件下各冲洗 5 min。进样前 0. 45 μm 微孔
滤膜过滤在操作条件下,所测 5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
分离度良好,结果见图 1。
A.样品溶液;B.内标物溶液;1. 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
2. 5,3-二羟基-6,7,4-二甲氧基黄酮;3. 槲皮素;4. 5,7,3-三
羟基-6,4-三甲氧基黄酮;5. 木犀草素(表 2 ~ 4 同)
图 1 样品溶液和对照溶液的 HPCE
2. 2 供试液的制备
2. 2. 1 样品供试液的制备 分别称取样品 0. 4 g,
精密称定,加三氯甲烷 25 mL,超声处理 30 min,滤
过。分别吸取续滤液 10 mL,蒸干,加 10 mL 20%甲
醇溶解,放入已装好 40 g 大孔树脂(D101)的色谱
柱,先用 20%乙醇溶液 50 mL 洗脱,然后用无水乙醇
100 mL 洗脱。把无水乙醇部分减压回收至干,加色谱
乙腈溶解并定容至 5 mL,即得样品供试液 1 ~ 10。
2. 2. 2 对照品和内标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
5 种黄酮对照品和内标物适量,分别加色谱乙腈溶
解并配成浓度为 3 g·L - 1的对照品储备液和内标
溶液。
2. 3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吸取 5 种黄酮对照品
储备液适量,分别加入相同量内标液,然后用色谱乙
腈配成不同浓度的系列对照品溶液,在选定操作条
件下分析测定,以对照品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对照
品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比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
算其回归方程式。结果见表 2。
2. 4 精密度试验 在选定的操作条件下,精密吸取
5 种黄酮储备液 10 μL,再加入内标液 10 μL,然后用
·46·
第 17 卷第 16 期
2011 年 8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 17,No. 16
Aug.,2011
表 2 5 种黄酮对照品溶液的线性关系
对照品 回归方程 r 线性范围 /mg·L - 1
1 Y = 0. 114 3 X + 0. 032 7 0. 999 8 1. 00 ~ 40. 00
2 Y = 0. 100 0 X + 0. 059 5 0. 999 9 2. 00 ~ 80. 00
3 Y = 0. 055 5 X + 0. 026 8 0. 999 6 0. 50 ~ 80. 00
4 Y = 0. 113 2 X - 0. 016 1 0. 999 3 1. 00 ~ 40. 00
5 Y = 0. 097 9 X - 0. 029 5 0. 999 4 1. 00 ~ 40. 00
注:Y 轴为对照品与内标物的峰面积比值,X 轴为对照品溶液的
浓度(mg·L - 1)。
色谱乙腈定容至 3 mL,电动进样 15 s,记录其毛细管
电泳谱图,并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出其浓度,连续测定
6 次,结果 RSD 分别为 1. 02%,0. 98%,1. 85%,
1. 04%,1. 76%。
2. 5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供试液(4)0. 5 mL,再
加入内标液 10 μL,然后用色谱乙腈定容至 3 mL,在
上述测定条件下 48 h 内每隔一定时间测定 1 次,进
行稳定性考察。在 48 h 内测定 6 次,数据稳定。5
种黄酮对照 品 的 RSD 分 别 为 1. 13%,0. 87%,
1. 46%,1. 22%,1. 80%。
2. 6 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样品(4)6 份,每
份为 0. 2 g,精密称定。分别加入对照品适量,依照
上述方法提取并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 3。
2. 7 样品含量测定 分别吸取不同样品供试液
0. 5 mL,再加入内标液 10 μL,然后用色谱乙腈定容
至 3 mL,在选定的操作条件下进行测定,计算含量。
见表 4。
表 3 5 种黄酮成分加样回收率试验(n = 6)
对照品
样品中含量
/mg
加入量
/mg
测得量
/mg
回收率
/%
RSD /%
1 0. 271 3 0. 60 0. 865 8 99. 08 1. 60
0. 269 7 0. 60 0. 885 5 102. 4
0. 261 7 0. 30 0. 559 5 99. 27
0. 272 9 0. 30 0. 568 8 98. 63
0. 267 8 0. 15 0. 414 6 97. 87
0. 271 9 0. 15 0. 419 8 98. 60
2 1. 326 8 1. 20 2. 487 9 96. 76 1. 03
1. 383 8 1. 20 2. 546 5 96. 89
1. 357 7 0. 60 1. 344 4 97. 78
1. 378 3 0. 60 1. 970 8 98. 75
1. 375 5 0. 30 1. 672 3 98. 93
1. 366 7 0. 30 1. 665 9 99. 73
3 0. 647 4 1. 20 1. 779 8 96. 03 1. 57
0. 675 2 1. 20 1. 851 1 97. 99
0. 662 4 0. 60 1. 261 3 99. 82
0. 672 5 0. 60 1. 269 9 99. 57
0. 671 1 0. 30 0. 968 4 99. 10
0. 667 1 0. 30 0. 960 2 97. 70
4 0. 197 7 0. 30 0. 491 2 97. 83 0. 94
0. 206 2 0. 30 0. 498 3 97. 37
0. 202 3 0. 15 0. 349 6 98. 20
0. 205 4 0. 15 0. 350 1 96. 47
0. 205 0 0. 09 0. 293 8 98. 67
0. 203 8 0. 09 0. 292 9 99. 00
5 0. 322 0 0. 60 0. 899 7 96. 28 1. 20
0. 335 9 0. 60 0. 928 3 98. 73
0. 329 5 0. 30 0. 621 2 97. 23
0. 334 5 0. 30 0. 632 2 99. 23
0. 333 9 0. 15 0. 480 7 97. 87
0. 331 9 0. 15 0. 481 3 99. 60
表 4 样品中 5 种黄酮化合物的测定(n = 5) mg·g - 1
No. 对照品 1 对照品 2 对照品 3 对照品 4 对照品 5
1 0. 501 2. 404 2. 156 0. 453 0. 784
2 0. 979 2. 822 2. 247 0. 572 0. 575
3 1. 072 5. 271 3. 176 0. 457 0. 814
4 1. 354 6. 864 3. 349 1. 023 1. 666
5 0. 664 2. 724 1. 987 0. 380 0. 542
6 0. 630 2. 737 0. 897 0. 727 0. 574
7 0. 548 2. 508 1. 942 0. 458 0. 547
8 0. 595 2. 473 0. 895 0. 417 0. 557
9 1. 638 8. 766 3. 583 0. 983 0. 872
10 0. 800 4. 074 1. 761 0. 812 0. 832
3 讨论
在选择提取溶剂时,考察了三氯甲烷、三氯甲
烷-甲醇(1∶ 1)和甲醇等溶剂对 5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
提取率。实验结果表明,三氯甲烷的提取率不仅与
甲醇和三氯甲烷-甲醇(1 ∶ 1)的接近,而且预处理后
的电泳图清晰,分离度较好。预处理中先用 20%的
·56·
王青虎,等: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小白蒿 5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乙醇 50 mL 洗脱,5 种黄酮类化合物均没有洗脱下
来,然后用无水乙醇 100 mL 洗脱,5 种黄酮类化合
物均完全洗脱下来并且与其他杂质分离。
实验所用的对照品 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
酮、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槲皮素、5,7,
3-三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和木犀草素,经药材
95%乙醇提取,三氯甲烷层采用硅胶、Sephadex LH-
20 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NMR 等波谱学方法结构鉴
定,并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归一化法分别测定其含
量均 > 99. 5%。
加大毛细管柱两端的电泳电压能够缩短分析时
间,但当电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
离度下降,电泳电压加大后,还会使仪器的噪音明显
增大。综合考虑,实验采用 18 kV 电泳电压较好,既
保持了仪器的低噪音,又能使黄酮类化合物有较好
的分离度。
毛细管柱温度较低时,溶液黏度增大,淌度降
低,峰形展宽,迁移时间延长;温度较高时,溶液黏度
减小,淌度增加,迁移时间缩短,分离度下降。当 25
℃时,5 种对照品和内标物的峰形和分离度较好,分
析完一个样品所需时间(20 min)也较为适中,所以
毛细管电泳的温度确定在 25 ℃。
选用几种缓冲体系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硼砂缓
冲体系对 5 种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度较好。分别用
0. 01,0. 02,0. 025,0. 03,0. 035 mol·L - 1 5 种不同浓
度的硼砂溶液考察浓度对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度的影
响,硼砂浓度为 0. 02 mol·L - 1以下时,5 种黄酮类化
合物不能很好地分离;浓度为 0. 03 mol·L - 1时,分离
度增加,迁移时间延长。选用 0. 025 mol·L - 1时,迁
移时间适中,分离度和重复性较好。
在缓冲溶液中加入有机添加剂不仅能使不溶于
水的被测物质溶解度增大,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被
测组分的分离度。5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溶性差,
易溶于乙腈。所以在 0. 025 mol·L - 1硼砂溶液分别
用 10%,20%,30%,40%,50%的乙腈配制,考察
其分离情况。结果表明,30%乙腈配制的硼砂溶液
对 5 种黄酮类化合物既保证了较好的分离效果,又
保证了较快的分析速度。
采集失时,有“药效难保”之忧。《新修本草》
说:“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叶、全草类药材通
常在花蕾将开或花朵盛开、枝叶茂盛时采收,因此时
植物已完全生长,生命力最旺盛。据文献报道小白
蒿花期为 7 ~ 8 月,故我们采集时间从 5 月到 8 月
末,共采集了 7 个样品。根据表 4 可知,不同采集时
间样品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变
化。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5,3-二羟基-6,
7,4-二甲氧基黄酮、槲皮素从 5 月中旬开始逐渐增
高,至 7 月中旬达到最高点,然后又呈下降趋势,总
体分析 7 月 12 日采集样品中 5 种黄酮类化合物的
相对含量均高于其他采集点。另外,花中黄酮类化
合物的量高于叶和茎。综合分析小白蒿的采集时间
应为 6 月中旬到 7 月末。
[参考文献]
[1] 白清云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M]. 赤峰:内蒙古科学技
术出版社,1986:322.
[2] 李荣,李俊 .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
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05,9 (7) :481.
[3] 华辉,郭勇 .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进展[J]. 广东药
学,1999,9 (4) :9.
[4] 曹纬国,刘志勤,邵云,等 .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进
展[J].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 (12) :2241.
[5] 吉格木德丹,金扎木苏 . 通瓦嘎吉德[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219.
[6] 金巴 . 临症医药鉴[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
社,1977:899.
[责任编辑 蔡仲德]
·66·
第 17 卷第 16 期
2011 年 8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 17,No. 16
Aug.,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