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袋栽银耳关键技术与防害措施



全 文 :锥棒 (金属或木制 ) 在每个菌袋上打深 5cm左右的
孔 5~ 8个 ,品字形排列。这样 ,在平时喷水管理中 ,
顶层菌袋上的水顺着菌袋下流 ,部分流进孔内 ,补充
料内水分。二茬菇采收结束后 ,袋内严重缺水时 ,不
用移拆菌墙 ,可直接用较大水量从菌墙预层灌水 ,使
其流人孔内 ,每日灌水两次 ,根据缺水情况 ,连续几
日 , 可较好的解决袋内水分缺乏问题。
4 菌墙垒码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菌墙高度与长
度适中 ,不要过长或过高 ,防止坍塌。一般以高度 1
~ 1. 2m, 长 5m为宜: 二是菌袋排放要平整 , 靠紧
压平 ,菌墙面要垂直: 三是要及时开袋出菇 ,防止袋
内形成子实体 , 产生畸形菇 , 再则袋内子实体膨大 ,
会使菌袋变形 , 袋头变粗 , 导致菌墙倾斜以至倒塌 ;
四是在地下室地面铺上一层塑料农膜 ,四周垫高 ,不
便管理喷水流散浸泡地下室地面与墙壁 ; 五是菌墙
下应辅垫一层砖 ,菌袋离开地面 ,避免下层子实体畸
形和积水浸泡。
收稿日期 1997-06-03
 袋 栽 银 耳 
关 键 技 术 与 防 害措 施
陈为平
(福建省古田县科协为民食用菌场  35220)
1 选择好栽培季节 银耳属中温型食用菌 ,选择栽
培季节是十分重要的。按其生物学特征 ,以春秋两季
气温最适。为了能够连续性进行生产 ,可人为创造适
宜的生态条件 ,使之不受季节的限制。生产银耳整个
周期 35~ 40d (天 ) ,其菌丝发菌阶段约 12~ 15d, 养
菌室内温度以 25~ 28℃为宜 , 不超过 30℃为好 , 高
温会挫伤菌丝生活力 ,影响出耳。子实体结耳生产期
一般在 18d左右、 以不超过 28℃为限 , 温度超过
28℃会造成分化不良 ,出耳不齐 ,烂耳 ,蝴蝶菇等现
象 , 降低产量。冬季栽培 , 可用木炭、 煤炭升温 , 温
度保持 22~ 25℃左右 , 出耳阶段可在菇房地下用砖
头砌成火弄烧火升温。但由于碳和煤气的影响 ,每天
都要通风换气 ,排除二氧化碳。若温度不均会造成污
染率偏高 , 出耳推慢、 甚至菌丝死亡等现象。
2 培养基配方制作合理 袋栽银耳应选择较好的
棉籽壳 ,颜色黄带偏绿 ,好棉籽壳经高压后 ,塑料袋
硬紧结实 ,次级棉籽壳则变化不大 ,棉籽壳优劣对产
量有直接影响。 培养基配方: 棉籽壳 100kg , 麦皮
25kg ,石膏粉 3kg, 尿素 0. 4kg , 水 100~ 150kg。春
季水份偏高 ,出耳阶段如温度不均匀 ,湿度偏高 ,容
易发生烂耳 ,出菇偏慢。秋季气温干燥 ,水份容易蒸
发 , 水份偏高些对结耳很有好处。
3 装袋灭菌严格把关 装袋不宜过紧或过松 ,一般
四穴每袋重量 1~ 1. 1kg为宜。装料过紧 ,香灰菌丝
偏厚会造成难于出耳或出耳不整齐现象。装料太松 ,
污染率相对偏高 ,后期养份不足影响产量。培养料装
袋后 , 由于目前栽培袋数量多、 一般都在 3 000~ 4
000袋 , 为了防止发酸 , 装完袋立即送进灭菌灶灭
菌 , 旺火猛攻 , 使灶仓内温度尽快上升到 l00℃ , 并
保持恒温 16~ 18h (小时 ) , 由于袋数多 , 中途不停
火 , 不降温 ,这样才能彻底灭菌。达到灭菌时间 ,就
可停火卸袋 ,趁热将袋料搬入干净的发菌室 ,发现胶
布翘起或破袋 , 应立即用胶布贴封 , 以防杂菌侵入。
搬入发菌室 , 每行 3袋叠排成 “井” 字型 , 并留有一
定距离 , 使其尽快散热。
4 接种防止病从口入 袋料温度降至 28℃以下 ,
接种室要求用气雾消毒盒 , 关闭门窗消毒 1~ 2h以
上。开门 5~ 10min (分钟 )、 方可进行接种。在袋料
未搬进发菌间前 1~ 2d应用气雾消毒剂消毒。 敌敌
畏或甲磷农药进行杀虫。接种要求: 下种量要均匀。
掀胶布的一方要求经常用酒精消毒接种工具与手
指。防止杂菌种随手带入穴内造成污染。封胶布口应
贴紧 ,防止胶布通口。接种人员尽量少出入 ,接完菌
应开门通气 10min, 排除异味。
5 发菌培养避免高温 接种后 ,春季应及时用木炭
火保温 , 在接种 3~ 4d内温度要达 23~ 27℃ , 使菌
丝体正常生长。春季发菌一般 10~ 12d,待菌丝体连
接四穴后即可排上架。 秋季温度高 , 一般发菌 8~
10d即可上架 ,如偏迟上架排架 ,容易高温使菌丝体
受伤 ,影响后期生长。秋季发菌较关键 ,发菌期常发
生绿霉、链孢露等污染现象 ,轻微污染处可用针筒注
射福尔马林、 酒精 , 防止扩散。若污染严重 ,只能用
新塑料筒套上封紧 , 待翻炊后重新再用。
6 开口通气注意治虫 经过 10天左右的发菌培育
后 ,上架排开 ,开口通气增加氧气 ,促进菌丝正常发
育与芽孢生长 ,发菌室应提前 2~ 3d全面消毒 ,可用
福尔马林喷洒灭菌 ,并用敌敌畏、甲胺磷、气雾消责
剂、 石灰等杀虫。
7 长耳控制温度与通风 经过开口增氧后 ,菌丝发
育加快、菌丝生理逐渐成熟 ,芽孢随之长大 ,便将进
入出耳阶段 ,当开口增氧时盖上报纸 ,每天喷水 2~
3次 , 增加湿度 , 催其芽孢生长、 出耳。出耳阶段主
要做到保持室内温度上下均匀、正常 ,菇房中可用电
风扇吹风上下循环温湿度。此时、芽孢开始吐出黄水
珠 ,袋与袋之间可以侧放 ,使黄水珠自行流出 ,春季
32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 GI OF CHINA Vol. 17, No. 1DOI : 10. 13629 /j . cnki . 53 -1054. 1998. 01. 021
湿度大 ,喷水应控制 , 否则 , 造成烂耳 , 后期蒂头不
清楚。秋季温度高 ,注意加强通风与喷水 ,防止幼耳
因高温吐黑水 , 出耳不齐 , 耳片黄干不吸水份。
银耳出耳后 ,控制温湿度。通风与光照 , 25~ 30d
子实体直径可长到 12cm左石 ,即将进入成熟期 ,即
可停水 , 使银耳完全吸收养份 , 提高产量。
收稿日期 1997- 06- 02
榆黄蘑生长的环境条件
了解榆黄蘑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是获得榆
黄蘑优质高产的关键之一。
1 温度 菌丝体生长发育的湿度范围是 12~
30℃ , 最适温度是 23~ 27℃ ; 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
度范围是 10~ 29℃ , 最适温度是 17~ 23℃ ; 榆黄蘑
子实体分化不需变温刺激 , 在 15~ 28℃范围内地可
形成菇蕾 , 以 17~ 25℃范围最适宜。
2 水份和湿度 这是榆黄蘑生长不可缺少的基本
条件 , 培养料中的含水量应为 60% ~ 65% ; 出菇阶
段 ,培养基内水份不少于 65% ; 菇体生庆发育阶段 ,
要求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 , 以 80% ~ 95%最适宜 ,
随着菇体的增大而提高。
3 先照 实践证明 ,光对促进子实体色素的合成有
明显作用 ,光的强弱对其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光线
太弱 , 子实体颜色变淡 , 且降低商品价值。
4 空气 榆黄蘑在菌丝生长过程中 ,对氧气的要求
不高 , 在子实体分化和发育过程中对氧气的需要量
和菇体生长的速度成正比。 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会
使菇体萎缩。
5  pH值 (酸碱度 )   pH值是影响新陈代谢的重要
因素。偷黄蘑菌丝体生长的最适 pH值为 5. 0~ 6. 5,
超过 7时菌丝稀少。在生产过程中多种因素会使 p H
值降低 ,因此在配制培养料时 ,要将 PH值适当调高
些 , 还要加上 1% ~ 2%石膏作为缓冲剂。
杨儒钦 杨雪梅
收稿日期 1997- 05- 12
4 麦粒制种技术6
  麦粒菌种以其营养丰富 ,菌丝生长炔 ,菌丝壮及
转接率高等优点 ,深受菌种制作者和广大菇农喜爱。
尤其在平菇生产中 ,应用更为广泛。根据笔音几年的
实践 , 总结出一种较为理想的制种方法。 现报告如
下。
1 培养料配方 麦粒 90% , 木屑 8% ,石膏粉 1% ,
葡萄糖或蔗糖 1%。
2 选麦粒 选用无霉变 ,未发芽最好是上年收获的
麦粒。
3 浸泡和水煮 用清水浸泡麦粒 10h (小时 ) , 捞
出 , 冲洗干净 ,放在盆内 ,最大可放在水泥地上 ,上
面覆盖一层湿布或湿麻袋 , 经 10~ 24h, (依气湿高
低而定 ) , 观察麦粒萌动情况。若麦粒的芽门开始萌
动 ,但未发芽时 ,将麦粒放入铝锅内水煮。注意不要
等麦粒发芽后再水煮。
4 掌握水煮程度 麦粒加热煮熟时间不易过长 ,以
麦粒熟而不烂为度。时间过长 ,麦粒表皮破裂 ,淀粉
外泄 , 造成麦粒结块 ; 时间过短 ,麦粒煮不透 ,灭菌
不易彻底。检查是否煮得合适的方法是 ,锅内有极少
数麦粒表皮破裂时 , 证明已煮好。
5 装瓶灭菌 将煮好的麦粒捞出 ,按上述配方比例
和添加料充分拌匀 , 装瓶灭菌。麦粒装至瓶肩下 0.
5~ lcm处 ,将瓶口用干布擦净 ,用聚丙烯膜封口。高
压灭菌 , 锅内压力达到 13. 7× 104 Pa , 维持 1h; 常
压灭菌应掌握锅内温度达到 100℃ , 维持 10~ 12h。
出锅后 , 待料温降至 30℃以下时即可接种培养。
6 接种和培养 用接种箱接种 ,一般一支试管母种
可接 4~ 6瓶毒粒原种。 接种后放入培养室内培养。
一般 20d (天 )左右菌丝布满全瓶。菌丝洁白 , 长势
壮。经过水煮煎使麦粒芽门萌动这一过程 ,可使麦粒
内物质一部分转化为麦芽糖 ,有利于菌丝生长 ,使菌
丝生长快 , 长势壮 , 降低了污染率 ,使用此法 ,我们
制种成功率都在 98%以上。
   山东省济宁市农科所 272131
陈 晖
收稿日期 1997- 05- 28
33第 17卷 第 1期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