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续前)
7 花果管理
7.1 保花保果
丹东地区栗树花期常常遇到阴雨天气, 影响风媒
和昆虫授粉,对其授粉受精极为不利,故有的年份坐苞
率很低。 栗树喷施稀土后,明显地提高了坐苞率,比对
照提高 50%以上。 喷施稀土能提高坐苞率的原因有两
方面:一方面栗树喷施稀土后,促进了花粉的萌发,增
加了授粉的机率; 二是稀土调节了栗树对营养的吸收
和利用。1993年花期,我们在一个花前未施肥的栗园调
查时,发现大量雌花黄化脱落,及时喷施稀土后,抑制
了落花现象, 后期又加强了管理, 该园当年获得了丰
收。 通过试验证明,即使在阴雨较多的情况下,只要能
够及时喷施稀土,完全可以解决栗树坐苞率低的问题。
目前稀土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 叶面喷施是稀
土主要施用方法之一。 近年栗树花期发生一种危害雌
苞的害虫, 严重地影响坐苞率。 因稀土只能提高坐苞
率,不能杀虫,故应在花期喷药防治害虫。 为了进一步
降低成本,节省用工,进行了稀土与药剂混喷试验。 结
果表明,稀土不仅可以单独喷施,还可与农药混喷,混
喷后与单喷的效果一样,不仅提高坐苞率,同时也杀死
了花期害虫,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栗树刺苞膨大期喷施稀土,可以减少落果,增大果
个,增产显著。 果实增大最速期是成熟前 20~30 d,这是
增产的关键期。 栗树喷施稀土比对照至少增产 20%以
上,果个增大 21.4%~48.0%。 据试验,花期喷施稀土除
了提高坐苞率外,还能增加雌苞内的坚果粒数,比对照
增加 83%; 果实膨大期喷施可以明显地增大果个和提
高产量; 而两个时期均喷者, 二者的效果均能表现出
来。
栗树喷施稀土后,可比对照早熟一周,果实个大,
色泽好,成熟时间集中。
7.2 疏果
由于采取改换良种和规范管理, 栗树的坐果率极
大提高。 我们调查时曾发现,日本栗最多一个结果母枝
坐了 27个苞。 栗树往往因负荷太多,导致空苞增加,栗
果大小不均,等级下降,售价受到影响,而且易产生大
小年。 结苞过多,致使果前梢生长变细,越冬时易发生
抽条现象,越往北这种现象越明显。 为了使栗树树势稳
定,年年高产稳产,据有关资料介绍和我们的经验,必
须搞好人工疏果,要求在 7 月 20 日之前完成。 如果时
间太晚,一是消耗营养较多;二是蓬刺变硬,开始扎手,
如果用剪子等工具疏果,速度太慢。 具体留苞标准,大
型果每个结果母枝保留五六个果苞, 中型果保留八九
个果苞;每个结果枝保留 2 个果苞;每个花序保留 1 个
果苞。 据试验,‘金华’ 栗疏果的为 19.7 g, 未疏者为
15.1 g。
8 主要病虫害防治
8.1 病虫害防治原则
我市生产的栗果一部分加工栗肉出口, 另一部分
在国内市场上销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
加入 WTO 后,由于国外劳动力昂贵,板栗资源较少,我
国的板栗将以优惠的价格, 较好的品质迅速抢占国际
市场。 但是,在全球关税壁垒逐步取消的情况下,与环
境保护相关的绿色标志已成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贸易
壁垒。 现在提出的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要求
板栗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国家限制使用的化肥、 化学
农药、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 为了使我们生产的栗果
优质、丰产、符合卫生标准,应遵守以下防治原则。
8.1.1 防治原则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即有机地协调
和运用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点, 使之彼此补充, 相辅相
成,以控制种群数量,将病虫危害程度压低以收到最大
的防治效果。 常采用以下方法:
农业防治 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刮翘皮、翻
树盘、地面覆盖、科学施肥。
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 采取糖醋液、树
干缠草绳和黑光灯等方法诱杀害虫。
生物防治 人工释放赤眼蜂,助迁和保护瓢虫等天
敌,土壤施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利用昆虫性外激素
48 2011年 1月 2011(1)北方果树 NORTHERN FRUITS
文章编号:1001-5698(2011)01-0048-04 中图分类号:S664.2 文献标识码:B
日 本 栗 栽 培 技 术(续 III)
李体智
(辽宁省丹东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辽宁 丹东 118011)
收稿日期:2010-01-28
作者简介:李体智,男,教授级高工,一直从事板栗和其他果树的研究与推广,(电子信箱)ddltz@126.com。
讲 座
DOI:10.16376/j.cnki.bfgs.2011.01.035
诱杀或干扰成虫交配。
化学防治 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的
特点,允许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低毒有机合
成农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敌百
虫、多菌灵等。
8.1.2 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
全面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
畸、致突变的农药;严格执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化学
农药;限制使用全杀性、使害虫产生高抗性和已经使害
虫产生高抗性农药; 严格控制各种遗传工程微生物制
剂和激素类药剂的使用。
8.2 虫害防治
8.2.1 栗实象鼻虫
8.2.1.1 为害情况 幼虫在栗实内取食子叶, 并将虫粪
充满蛀孔内。 被害栗实完全丧失食用价值,严重时栗果
被害率达 50%以上, 对板栗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
响。
8.2.1.2 生活史及习性 栗实象鼻虫两年发生 1 代,以
老熟幼虫于土内 10 cm 深处做土室越冬。 越冬幼虫 6
月至 7月间化蛹,7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出土后,需取
食以补充营养,成虫寿命平均 10~15 d。9月份为产卵盛
期,产卵部位多在果蒂附近,产卵前先咬一个深达子叶
的产卵孔,然后产卵其中,一般每孔产卵 1~3 粒,每个
栗实通常有一二个产卵孔。 卵期 12~18 d。 幼虫期 1个
月左右,初孵化幼虫仅在子叶表层取食,早期被害的果
实往往脱落,后期被害果通常不脱落,甚至采收后幼虫
仍在果内为害,待幼虫老熟后咬破栗实外壳钻出,入土
做土室越冬。
8.2.1.3 防治办法 (1)捡拾的栗子用清水浸泡。 (2)对
土质的栗实脱粒场所, 当栗子处理后, 用药剂处理土
壤,以消灭脱果后入土的老熟幼虫。 (3)成虫出现后,树
冠及时喷药(8月初结合栗实蛾一起防治,8 月下旬第 2
次喷药),氯杀威 1 500倍加灭幼脲 3号 2 000倍液。
8.2.2 栗实蛾
8.2.2.1 为害情况 幼虫咬破栗苞, 蛀入栗实内为害子
叶,被害栗实外表常见有灰色和褐色颗粒状虫粪堆积;
有时咬伤果梗,使栗苞未成熟脱落,严重地影响板栗的
产量和质量。
8.2.2.2 生活史及习性 1 年发生 1 代, 以老熟幼虫在
栗蓬或落叶层内结茧越冬。 次年 6月中下旬化蛹,蛹期
15~20 d,7月上旬羽化出成虫,7 月中旬为羽化盛期,同
时大量产卵于蓬刺上或果梗基部, 一般一个栗蓬上产
一二粒卵。 成虫寿命约为 1周左右。 7月下旬至 8月上
旬幼虫孵化, 先为害栗蓬,8月下旬至 9 月上旬陆续蛀
入果实为害。 幼虫期 45~60 d,基本上在一个栗实内蛀
食。9月下旬至 10月上旬随着栗实的成熟落地,老熟幼
虫潜入落叶层内作茧越冬。
8.2.2.3 防治方法 (1)彻底清扫栗园内的枯枝落叶,深
埋或烧毁。 (2)火烧栗园地被物。 (3)于 8月上旬幼虫出
现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灭幼脲 3 号 2 000 倍或氯杀威
1 500倍液,对栗蓬应细致喷洒,以保证药效。
8.2.3 栗瘤蜂
8.2.3.1 为害情况 幼虫为害栗树芽、嫩梢和叶,春季受
害芽形成瘤状虫瘿,不能抽出新梢和开花结果。 叶小,
成畸形,严重时树势衰弱,枝条枯死,不仅影响当年产
量,往往若干年内产量不易恢复。
8.2.3.2 生活史及习性 栗瘤蜂 1 年发生 1 代, 以初孵
幼虫在栗芽内越冬。 栗芽萌发时开始活动为害,栗树抽
梢时在新梢上形成小型瘿瘤。 化蛹期为 5 月下旬至 6
月下旬,蛹期 15~20 d。6月中旬至 7月上旬成虫大量羽
化,成虫期 10~14 d,羽化后的成虫在瘤内停留 9~11 d,
瘤外 1~3 d。 7月上旬成虫开始脱瘤,出瘤后即行产卵,
卵期 15 d左右。卵于 8月上旬孵化,幼虫孵化后即于芽
内为害,并形成小虫室。9月中下旬开始在虫室内越冬。
8.2.3.3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蜂品种。 (2)加强管理,增
强树势。马家店乡潘漂栗园由于加强管理,5 cm以下枝
条有瘤率 1.1%,而相邻弃管园被害率达 81%。 (3)结合
修剪清除有虫瘤的枝条和细弱枝。 (4)利用长尾小蜂防
治栗瘤蜂。 (5)于虫瘤形成初期,摘除新梢瘿瘤。 (6)成
虫脱出 18.7%时喷第 1 次药(7 月 10—15 日),7 d 后喷
第 2次药。常用药剂有 5%氯氢菊酯 3000倍、2.5%敌杀
死 2 000倍、80%敌敌畏 1 000倍。
8.2.4 栗红蜘蛛
8.2.4.1 为害情况 成螨、 幼螨和若螨均以刺吸式口器
吸食汁液,被害叶最初沿叶脉失绿,呈现苍白斑点,严
重时叶片枯焦呈褐色,以至早期脱落,影响栗树发育,
导致产量下降;受害的栗实小而色泽淡。
8.2.4.2 生活史及习性 我省一年发生 4~6 代, 以卵在
1~4 年生枝条上越冬,而以 1 年生枝条芽的周围,枝条
粗皮缝隙和分杈等处最多。 越冬卵孵化期较整齐,于 4
月末至 5月初,当平均气温达 12℃时(正值栗芽萌发),
越冬卵开始孵化,至 5月下旬越冬卵基本孵化完毕。 幼
螨孵化后爬上新叶为害,先在叶背取食,数日后,转到
叶面为害。 幼螨共蜕皮 3次变为成螨,即行交尾、产卵。
雄成螨寿命 1.5~2 d,雌成螨寿命 15 d 左右,可通过两
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前者所得的后
代具有雄雌两种性别的个体,比例约为 1∶3;后者所得
的后代全为雄螨。 雌螨交尾后约经 1 d 开始产卵,卵多
2011(1) 49李体智:日本栗栽培技术(续 III)
产于叶面主脉两侧,每雌螨可产卵 50 粒左右,生长季
卵期 6~9 d。 全年以 6—7月为害最重,干旱年份更为严
重,世代重叠。 9月下旬—10月上旬开始产卵越冬。
8.2.4.3 防治方法 (1)于 5月上旬, 在树干离地面约
30 cm 处,用刮皮刀刮去约 15 cm 宽的粗皮,涂以 40%
乐果乳油 10倍液,然后用塑料布包扎。 (2)5 月上中旬
螨害发生期, 喷洒 25%螨死净 2 500 倍或 5%尼索朗
2 000 倍液。 在成虫发生盛期喷 73%螨特乳油 2 500~
3 000倍或阿维菌素 2 000倍液。
8.2.5 栗大蚜
8.2.5.1 为害情况 成虫和若虫群集于新梢、 嫩枝和叶
背面刺吸叶液为害,影响新梢生长和果实成熟,常导致
树势衰弱,是板栗的重要害虫之一。
8.2.5.2 生活史及习性 栗大蚜 1 年发生 10 多代,以卵
在枝干背阴面越冬,常数百粒单层排列在一起。 4 月上
旬开始孵化,孵化率一般为 80%。孵化后密集在枝梢嫩
芽处为害,并进行孤雌胎生繁殖。 5月间大量发生有翅
胎生雌蚜,迁飞扩散至夏寄主的嫩枝、叶和花上为害。 6
月上旬蚜群数量增长较快,到 7 月中、下旬雨季来临后
蚜群数量又逐渐减少。 于 8—9 月间又迁回栗树上,常
群集在栗苞果梗处为害。 10月中下旬产生有性蚜进行
交尾产卵,以卵进入越冬状态。 栗大蚜在旬平均气温约
23℃、相对湿度 70%左右时繁殖最快,一般 7~9 d 即可
完成 1代。
8.2.5.3 防治方法 (1)冬季或早春进行人工刮树皮或
刷除越冬卵; 或用波美 2~3 °Be 石硫合剂涂刷成片的
卵块。 (2)在板栗展叶前,即栗大蚜发生初期,喷布 40%
乐果乳油 2 000倍液。 (3)幼树进行药剂涂干,可用乐果
等具有内吸作用的药剂 5 倍液涂干, 然后用塑料布包
扎。 此法可不杀伤天敌,且效果良好。
8.2.6 天蚕蛾(灯笼茧)
该虫蛹茧较大并呈网状,俗称灯笼茧。
8.2.6.1 为害情况 以幼虫食栗叶为害。 3 龄以前群集
为害,食量不大;5 龄至老熟前分散为害,食量特大,时
常吃光全部叶片,并移向它树。 被害的栗树树势衰弱,
需二三年才能恢复树势和开花结果。 此虫分布在我国
各栗产区。
8.2.6.2 生活史及习性 1 年发生 1 代,以 80~300 粒的
卵块在树干、大枝粗皮裂缝处越冬。 在我省幼虫一般于
5月下旬至 6月初孵化, 幼虫期 60 d 左右,7 月中旬结
茧。 10月中旬开始羽化交尾,次日开始产卵。 成虫夜间
活动,有趋光性。
8.2.6.3 防治方法 (1)萌芽前人工刮除越冬卵块,集中
烧毁或深埋。 (2)人工摘除虫茧,集中消毁。 (3)幼虫发
生期,叶面喷洒灭幼脲 3 号 2 000 倍或氯杀威 1 500 倍
液。 (4)利用趋光性诱杀成虫。
8.2.7 栗蛀花麦蛾
1992年在我地区栗树上新发现的害虫。
8.2.7.1 为害情况 幼虫在花序上为害花蕾、 花朵或雌
花,部分害虫蛀入幼苞引起幼苞脱落而减产,受害严重
的栗园当年可绝产。
8.2.7.2 生活史及习性 在我地区 1 年发生 1 代, 以蛹
在栗树枝干裂皮缝、翘皮下结薄茧越冬。 春季 5月下旬
至 6月上旬成虫羽化, 成虫寿命 10 d 左右。 成虫有昼
伏、傍晚群栖、趋光性强、扩散力弱等习性和特点。 产卵
盛期在 6月上中旬,卵期 10 d左右。 幼虫为害盛期为 6
月中下旬即栗盛花期,幼虫期 14 d左右。初孵幼虫不活
泼,大龄幼虫爬行迅速。 幼虫在雄花序上有群居为害、
吐丝拉网的习性。 老熟幼虫可吐丝下垂,晴天中午可见
大量幼虫在树冠下悬吊,过一段时间又沿丝返回树上。
老熟幼虫于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脱花向枝干转移,7 月
上中旬幼虫化蛹越冬。
8.2.7.3 防治方法 (1)冬春季蛹羽化前,对越冬蛹量
大的树,重点刮除中心干和主枝基部的粗翘皮,集中烧
毁。 (2)在成虫发生期,利用其傍晚群栖树干基部的习
性,喷洒 50%敌敌畏乳油 1 000倍液熏杀。(3)据我们试
验,栗树花期喷洒 25%灭幼脲 3 号 2 000 倍液,或 30%
桃小灵 1 500 倍、20%氯杀威 1 200 倍液,均可达到较好
的防治效果。
8.3 病害防治
8.3.1 栗疫病
8.3.1.1 症状 主要为害主干、主枝,也可为害小枝。 发
病初期在树皮上出现红褐色病斑,稍隆起,内部组织腐
烂,有酒糟味,有时自病皮表面溢出黄褐色汁液。 病斑
干缩后凹陷,表皮龟裂。
8.3.1.2 发病规律 每年 3—4 月病菌开始活动为害,常
造成枝干枯死。5—6月产生分生孢子角,借风雨传播侵
染为害。7—9月病情又进一步发展,入冬前病菌停止活
动。病菌多从剪锯口、嫁接口、伤口处侵入。尤其是冻害
以后,易引起病害发生。
8.3.1.3 防治方法 (1)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
高树体抗性。 (2)树体涂白,防止日灼和冻害。 (3)及时
刮治病斑,涂抹腐烂敌 40倍液。
8.3.2 栗白粉病
8.3.2.1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嫩梢。 首先在叶面发生
不规则的褪绿斑,后在病斑的表面产生白色粉状物,此
为病菌的分生孢子。 秋季在白粉层上产生黑色颗粒状
物,此为病菌的闭囊壳。 嫩梢被害部亦生白粉,严重时
50 2011年 1月北方果树
(上接第 43 页)内大中型销售市场的同时,近年来出口
量逐年增加,出口基地已先后通过了澳大利亚、智利、
加拿大认证, 外贸销售已有很好的基础, 特别是 2009
年尼泊尔客商到静宁直接采购苹果之后,2010 年又有
泰国客商到静宁直接采购。 外商到产地直接采购,加速
了静宁苹果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对国内客商的收购造
成了一定的威胁,使苹果购销竞争更加激烈,有效地促
进了价格的上涨。
9 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果价上涨
2010年无论是劳动力成本还是农资成本, 均出现
了上涨,导致果园生产成本增加,助推了苹果价格的上
涨。
!!!!!!!!!!!!!!!!!!!!!!!!!!!!!!!!!!!!!!!!!!!!!!!!
幼芽和嫩叶不能伸展,甚至造成枝梢枯死。
8.3.2.2 发病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叶或病梢上越
冬,翌年 4—5月间释放子囊孢子,侵染嫩叶及新梢。 在
病部产生白粉状的分生孢子, 生长季节可多次侵染为
害,9—10月形成闭囊壳。苗木及幼树发病较重,大树发
病较少。
8.3.2.3 防治方法 (1)在冬春季和发病后,及时剪除有
病新梢、叶丛及花,减少病菌侵染和传播。 在栗树发芽
前,喷布 1~3 °Be 石硫合剂,对铲除芽内越冬菌丝有一
定作用。 (2)在生长季,对每年发病较重地块,可结合防
治其他病害, 喷布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
倍液。
9 采收与贮藏
9.1 栗果采收
采收是栗树栽培中的最后一个生产环节。 由于栗
树结果的特殊性,经常由于采收不当而造成严重损失,
不仅产量减少,也会给后期贮藏造成很大的损失。 栗果
的增重在成熟前半个月最为重要。 据姜国高试验,早采
四五天,单粒重减轻 24%;早采 6 d 减轻 29%;早采 13 d
减轻 56%。因此,为了确保丰收,减少损失,必须掌握适
宜的采收时期,采用正确的采收方法。
在丹东地区,栗果采收期最早从 8 月下旬开始,最
晚的到 10 月中旬,约需要 1 个多月时间。 而大部分品
种都在 9月中旬至 10月上旬成熟。 栗果最佳成熟期应
是干重达到最大限度之时, 此时是栗树果实质量最佳
时刻。 栗果成熟时的特征为,首先栗苞颜色由绿色变成
黄褐色,针刺呈枯焦状,总苞片缝线呈“一”、“丅”、“十”
字形开裂, 苞内坚果由黄白色变成褐色或本品种固有
的色泽,有光泽,并容易从苞中脱出。 同一株树上的栗
苞成熟时间也不一致,树冠上部先成熟,下部后成熟;
强枝上的栗果先成熟,弱枝上的成熟晚。
嫁接园成熟期集中而快, 实生园成熟期分散而延
时较长。 对成熟期不一致的品种或单株,应分期分批采
收。合理的采收方法因品种的成熟方式而定。对裂口后
需较长时期才成熟、 张嘴易落粒、 球苞不易脱落的品
种,应在栗果自动落地后采取捡拾的方法;对裂口即成
熟,球苞容易脱落不愿张嘴、坚果不自动脱出的品种,
宜采用摇落捡苞的方法。
9.1.1 捡栗子
北方栗产区多采取的一种方法, 即成熟的栗果从
苞中落地后,采取人工捡栗果的方法。 因为栗果脱落较
多,最好每天早晨至上午捡拾 1 次,以免中午日晒而使
栗果干燥。优点是栗果成熟度高,品质好,耐贮藏。缺点
是延续时间长,浪费工时;如果不及时捡,落地果易风
干失水或被老鼠衔走,减产又不耐贮藏。
9.1.2 采后处理
“发汗”:刚从栗蓬中脱粒出来的栗果有一定的热
度和湿度, 需摊开风凉使其热量散发冷却, 称为 “发
汗”。 如果栗果长时间堆放在一起,堆内温度会急剧升
高到 50~60℃,热量散发不出去,导致栗果发酵腐败,
失去商品价值。 栗果发汗的场所可在室内或在遮荫棚
下进行,四面应通风,一般发汗 2 d即可贮藏。
9.2 贮藏
9.2.1 沙藏栗子
栗子在贮藏过程中有三怕,即怕干、怕冻、怕热。 如
果贮放不合理,不仅降低发芽率,同时还会减少重量。
因此,销售的栗子(加工的栗子不能沙藏)在发汗之后
应及时沙藏, 可先在室内或阴凉处将栗果和沙子按比
例堆放。 一般贮藏 1 个月左右, 待其价格上升时再卖
出。 近年也有经销商用袋子将栗果装好后,存入冷库中
(0~5℃) 堆放贮藏的 (留作种子用的沙藏方法参照
3.1.1)。
9.2.2 加工栗肉的果实处理
采后栗子仍是活体,依然进行呼吸作用。 最好的方
法是,对于要加工的栗果,栗农应该在采收后 3 d 内就
卖给厂家,最好早上捡拾栗果,晚上就送到加工厂。 工
厂用专门水槽子浸泡,第 2 天挑选,然后放入恒温库,
令其睡眠以减少消耗,防止栗子堆积发热变质。 如果放
置时间过长,栗子已发热,后期再放入恒温库也没有作
用。 随着日本栗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
为了站稳日本市场,希望栗农标明品种卖给厂家(不要
几个品种混在一起卖),有利于加工和出口。 (续完)
2011(1) 51李体智:日本栗栽培技术(续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