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跳 莱 2 000年第 6期
`兰 ·比晶李户
精巧华丽的红秋葵及其栽培技术
7 7 2 01 2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科技乐范困 张秀润 周长勇 褚 伟
秋葵别名黄秋葵 、 羊角豆 、 咖啡黄葵等 , 为锦葵
科秋葵属中以嫩果供食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 原产于非
洲 , 以美国栽培最多 。 我国于上海 、 北京 、 南京及南
方其他省 (市 ) 均有少量栽培 , 山东省目前栽培面积
较小 。 秋葵有红色与绿色之分 , 而红色的秋葵则以华
丽的外表和高产高效深受人们喜爱 。 其嫩荚营养丰
富 , 矿质元素与维生素含量明显高于菜豆 , 食用时口
感润滑 , 具有特殊的香气和风味 , 能帮助消化 增加
人体耐力 。 其花 、 种子均可以人药 , 对胃炎 、 胃溃疡
等多种疾病有较好疗效 。 还有保护肝脏的功能 。 因此
红色秋葵是一种有很高开发价值的蔬菜 , 其栽培发展
前景广阔 。
一 、 红秋葵的特征特性
红秋葵的果实及叶脉为红色 , 根为直根系 , 主根
发达 。 茎直立 , 圆柱形 , 木质化程度较高 。 叶片呈掌
状 3 一 5裂 , 互生 , 叶片大 , 叶面有硬毛 、 叶缘有锯齿 ,
叶柄较长 。 花单生 , 雌雄同花 , 花冠黄色 。 朔果圆锥
形 , 横切面为五角形或六角形 , 果实长约 12c m , 横径
1 9
一
3
.
6 e m
。
红秋葵为短 日照喜温性蔬菜 , 耐热力强 , 不耐霜
冻 。 对土壤的适应性广 , 在粘土或沙质壤土中均可正
常生长 , 红秋葵忌连作 , 其吸肥性强 , 不可偏施氮肥 ,
应辅以磷钾肥 。
二 、 栽培技术
1
. 培 育壮 苗 , 逐时 移我 一般是 3 月土 、 中旬在
冬暖大棚内播种育苗 , 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 , 用
30
一
3 5 ℃温水浸种 20 一 24 h , 在 28 一 30 ℃ 条件下催芽
4 8h 刚露白时 , 播于 cs m / cs m 营养块中 , 苗床保持
2 5 ℃左右 , 4 一 5 天可出齐苗 , 当幼苗长至 3 一 4 片真
叶时定植 , 行距 4 5 一 50 e m , 株距 4 0 e m 。
2
.加 强 田 间苦理
( l) 中耕除草与培土 幼苗定植后及时中耕 2 次 ,
以促进缓苗和幼苗生长 。 第 l 朵花开前 , 中耕并适当
蹲苗 。 开花结果初期 , 每次追肥浇水后应及时中耕 , 防
止土壤板结和杂草生长 。 植株封行前 , 结合追肥浇水 ,
适当中耕培土 , 以防植株倒伏 。
( 2) 肥水管理 红秋葵结果期较长 , 需肥量较多 ,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 还要多次追肥 。 缓苗后进行第
1次追肥 , 施后应及时浇水 6 月中旬到结果盛期实行
第 2次追肥 , 促使植株健壮生长 , 配合施用磷钾肥 , 促
使果实早熟 。
红秋葵比较耐旱 , 水分管理应根据土壤墒情适当
浇水 。
(习 整枝摘叶 栽培密度较大时 , 在生长中后期
应适当剪掉基部侧枝与老黄叶 。
( 4 ) 病虫害防 治 红秋葵的抗病性很强 , 容易发
生的主要是根结线虫病 。 在定植前 , 注意用辛硫磷进
行土壤消毒 。
3
. 追时 采收 红秋葵植株具有 7 一 9 片叶时开始开
花 , 花谢后 7 一 8 天嫩果长至 8 一 1c0 m 时 , 须及时采
收 。 若采收过迟 , 嫩果老化 , 纤维增多 , 品质变劣 。 采
收时间以早晨为宜 , 便于直接销售 , 采收时应用剪刀
剪断果柄 , 不能用手硬拉 , 防止伤枝 。
红秋葵从播种至初收约需 50 天 , 一般于 6月上中
旬开始收获 , 可持续采收至初霜前 , 采收供应期为 4
个月左右 , 每 66 7m , 产量约 1500 一 2 0 00 k g 。
4
.采收与 留种 药菜栽植后 , 从清明到秋分可连续
采收 。 在晴朗无风时每天都可以采摘嫩梢及卷叶 , 药
菜的品质以在谷雨到芒种 (即 4 月至 7 月 ) 之间采摘
的为最好 。 因为此时的卷叶基本长足 , 但尚未展开 , 新
梢粗壮 , 胶质粘厚 , 是鲜食和加工的理想材料 。 每年
每 6 67 m 2产量可达到 3 0 0 一 50 0 k g , 高者达到 6 00 kg /
6 6 7 m
, , 连续采摘 3 一 4 年后即换种栽植 。
留种应选择在优质 、 高产的药塘中挖取粗壮 、 无
病虫害且带饱满芽眼的甸旬茎作种株繁殖 , 翌年育苗
移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