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川牛膝与其伪品头花杯苋及其杂交后代同工酶的研究



全 文 : ·24· April 2004, Vol.6, No.4
中药科技 Research &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川牛膝与其伪品头花杯苋及其
杂交后代同工酶的研究

范巧佳 李方安 李杰勤* 刘卫国* (四川农业大动科院 )

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根[1],是四川著名的道地栽培药材[2],具有
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等功能,特别是现
代药理研究证明川牛膝还具有抗肿瘤、抗生育等新
的作用[3],使其再次受到关注。而同属植物头花杯
苋(又称麻牛膝 Cyathula capitata (wall.)
moq.)的根,在四川、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常混
作川牛膝使用,而两者的杂交后代(杂牛膝)在这
些地区也大量存在,不能等同混用。它们三者在植
物外观上是有一定区别的,但其根的外观特征则区
别不大,这已作了报道[4]。通过用聚丙稀酰胺凝胶
电泳方法,对它们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的谱
带进行分析,找出三者之间的差异。这方法快速、
准确,在很多植物中已得到运用[5][6][7]。而对三种植
物,还末见报导。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用当年采集的种子,在发芽箱内发芽(25
℃ 左右),取茎尖嫩叶部分。 川牛膝采自雅安天全
县紫石乡, 头花杯苋采自西昌冕宁县沙镇,杂交川
牛膝采自雅安天全小河乡。
1.2 方法
1.2.1 酶液提取 称取三种待测材料各0.5g,加入
5ml的冷却提取缓冲液(Tris -甘氨酸 + 40%蔗糖),
在冰浴中将材料研磨成匀浆后,在温度 - 4℃ ~ 6
℃,转速2000r/min条件下,离心20min,上清液保
存于-200C的低温冰箱中,待分析用。
1.2.2 电泳 采用夹心式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
电泳。分离胶与浓缩胶的浓度分别为7%和3%,点样
量为40ul。整个电泳过程在4℃ 的冰箱中进行。开
始电压在250V,待指示剂溴酚兰前沿刚到达分离胶
时,加压至300V,稳流,继续电泳。直到前沿指示
剂迁移至距离橡胶框下缘1.7cm时,结束电泳,然后
进行染色。
1.2.3 染色:
1.2.3.1 过氧化物酶(POX):将电泳后凝胶板浸
入0.1% 联苯胺液中,滴加数滴过氧化氢液,迅速混
匀,进行显色,片刻即显示出酶带,待全部酶带出
现后,随即用自来水漂洗去染色液,然后将凝胶板
保存于7%的乙醇液中。
1.2.3.2 酯酶(EST):将电泳后凝胶板浸入醋酸 –
萘酯、醋酸 –萘酯和坚牢蓝的磷酸缓冲混和液中,
在370℃ 的温度下,充分显色,(30~40min),染毕,
用洗脱液(甲醇:冰醋:水5:1:10)漂洗至背景色变
浅,酶带清晰为止。
凝胶染色后,拍照,计算各酶带的迁移率(Rf
值),根据酶带的形状和着色深浅以及迁移率大小绘
制电泳示意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酯酶的同工酶带谱
三种样品的酶谱均较清晰(见图1、表1)。川牛
DOI:10.13313/j.issn.1673-4890.2004.04.006
·25·April 2004 , Vol.6, No.4

中药科技 中药研究与信息
膝与头花杯苋的酯酶的同工酶带谱有较明显的区
别。川牛膝只有2条酶带,而头花杯苋则有4条酶带,
其中E1是共有带。杂交川牛膝的酶带中,丢失了父
母本共有的酶带E1,保存了川牛膝的E2带和头花杯
苋的E4、E5带,共有酶带3条。

表1 酯酶(EST)同工酶的迁移率和酶带数
样品号 E1 E2 E3 E4 E5 总酶带谱
川牛膝 0.06 0.37 — — — 2
头花杯苋 0.06 — 0.400 0.544 0.663 4
杂交川牛膝 — 0.37 — 0.544 0.663 3

2.2 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带谱
三种材料的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带谱清楚可辩
(见图2、表2),且显色快 。川牛膝共有6条酶带,
P1、P9、P10为其特征带,头花杯苋共有7条酶带,
P3、P5、P6、P7为其特征带,P2、P4、P8为两者共
有带,易于区别。而杂交川牛膝除了具备父母本的
共有特征带P2、P4、P8外,还 表现出了父母本的一
些特征带,即川牛膝的P9、P10带和头花杯苋的P3
带,共具酶带6条。

图1 酯酶同工酶电泳示意图 图2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示意图
1.川牛膝 2.头花杯苋 3.杂交种 1.川牛膝 2.头花杯苋 3.杂交种
F1
F2
F3

F5
P1

P8

P7


P10
1 2 3 1 2 3
·26· April 2004, Vol.6, No.4
中药科技 Research &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表2 过氧化物酶(POX)同工酶迁移率和酶带数
样品号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谱带数
川牛膝 0.054 0.115 — 0.208 — — — 0.300 0.346 0.377 6
头花杯苋 — 0.115 0.146 0.208 0.231 0.246 0.267 0.300 — — 7
杂交川牛膝 — 0.115 0.146 0.208 — — — 0.300 0.346 0.377 6

3 小结与讨论

3.1 通过同工酶的电泳分析,能比较快速、准确的对
三种川牛膝进行鉴别,它们的同工酶酶谱区别明显。
3.2 川牛膝和头花杯苋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
同工酶带谱有显著差异,可作为鉴定两者的依据。
在酯酶同工酶带谱中,E1是共有带,E2是川牛膝的
特征带,E3、E4、E5是头花杯苋的特征带;在过氧
化物酶同工酶的带谱中,P2、P4、P8是其共有带,
而P1、P9、P10是川牛膝的特征带,P3、P5、P6、
P7为头花杯苋的特征带。
3.3 杂交川牛膝是川牛膝与头花杯苋的杂交后代,
不管是它的酯酶同工酶还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带
谱与其亲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而且两种同工酶的
带谱的表现有差异。杂交川牛膝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的带谱保留了双亲的共有带,也分别显现出一些双
亲的特征带。其中酯酶同工酶的带谱丢失了双亲的
共有带,保留了双亲的一些特有带。
3.4 本实验所选的材料来源比较单一,同一品种在
不同栽培地、不同生长时期等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和酯酶同工酶带谱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及其杂交后代
同工酶带谱的变化是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还有待于
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家实、贾敏如 ,中药鉴定学 (规划教材)上海 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69
[2] 胡世林 中国道地药材论丛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7 62~65
[3] 陈红 刘友平 川牛膝多糖抗肿瘤作用初探 成都中医药
大学学报 2001 24(1):49
[4] 范巧佳、高雨荣、刘 等,天全川牛膝生产现状调查 中
药研究与信息 2001,3(11):16~17
[5] 潘瑞乐、徐锦堂,天麻种内变异不同类型的酯酶同工酶
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1996,21(3):84~86
[6] 潘瑞乐、徐锦堂,天麻种内变异不同类型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及可溶性蛋白的电泳研究 中草药 1996,27(10):617~620
[7] 张袖丽, 谢中稳,陶汉之, 半夏属植物同工酶电泳分
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7,24(3):291~295
[责任编辑:刘志民]










书讯:《常用中药材十年产销概要》
《常用中药材十年产销概要》是由中国药材集团公司信息管理中心组织全国中药材市场的有关专业
人员编写完成的内部参考资料,2001年第一次发行便受到了中药界同仁的广泛关注,现应广大同仁的要
求经修订后再版。此次再版共收录了 27个常用中药材品种,主要从功效、产地、栽培技术、产销情况、
走势分析等五方面详述该品种近十余年的产销情况,每个品种均附有1990~2003年的行情数据和走势图,
使读者更加直观行情变化,并充实了第一版中的栽培技术等内容,是广大中药材种植户、经营商和科研
人员的有力帮手。
如需要此资料者,请致电:010-63317208,63317204洽商,联系人:杜丽莉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