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指导
中药 “ 痰咳清 ” 的止咳试验
广州中药一厂研究所 ( 5 10 3 10 )杨 嘉 幸 吴 钢 沈秀明 冯所安
摘 要 验方 “ 痰咳清 ”在临床使用中效果显著 ,而在经典的 5 0 : 一次性致咳实验中 ,止咳作用并
不明显 ,我们运用中医药理论 ,建立一个与 “痰咳清 ”临床主证相类似的急性炎症痰咳模型 ,再重复
做 50 : 致咳实验 ,结果发现 “ 痰咳清 ” 中剂量组的咳嗽潜伏期为 40 . 37 士 8 . 10 5 ,与对照格比较有显
著性差异 尸 < 0 . 05 , 说明 “ 痰咳清 ”在此模型中的止咳作用明显 ,而对照组本身在模型建立前后的
咳嗽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 尸 < 0 . 05 ,提示此模型成立 。 急性炎症痰咳模型的建立在该止 咳实验中
是必要与可行的 ,初步探讨了“ 痰咳清 ” 的止咳机理 ,是通过清热 (消炎 ) 、 祛痰作用来达到止咳效果
的 。 揭示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指导中药药理研究的重要性 。
关镇词 痰咳清 止咳 病理模型 潜伏期 中医药理论
清热止咳中药 “ 痰咳清 ” 是广州中医药大
学附院的经验方 , 主要 由麻杏石甘汤加清热
解毒止咳药物组成 , 临床上用于风温肺热所
致孩嗽患者 , 症见咳嗽痰黄 ,发热 口 渴 , 舌苔
薄白或黄 、 脉浮数等 , 具有清肺泄热 ,止 咳化
痰的功效 。经多年的临床应用观察 ,该药对于
热痰热 咳等肺热咳嗽痰喘之证疗效确切 , 对
急性气管炎 、 急性支气管炎见有上述症候属
痰热型者 ,亦有显著疗效 。 为了深入研究开发
该方药 , 为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 我们对该
药进行了药效学试验 ,探讨其作用机制 。
1 “ 痰咳清 ” 止咳试验
“ 痰咳清 ” 的药效学试验中最重要的指标
是止咳作用 。 我们用经典的 5 0 : 化学致咳
法 〔 , , 2〕 ,此法受影响因素少而易于控制 。 对健
康 N IH 小鼠灌胃给药后 l h 做一次性致咳
试验 ,其结果如表 1 。
表 1 痰咳清 5 0 2一次性致咳试验结果
组 别 剂量
( /k g )
等体积
.
9 9 生药
3 0 m g
动物数
(只 )
潜伏期
(王士 s ) ( s )
l 值 P 值
蒸馏水
痰咳清 13
磷酸可待因
l 4
13
l 2
3 6
.
64士 2 2 . 45
4 2
.
31士 1 5 . 98
56
.
5士 2 5 3
0
.
75 > 0
.
1
2 12 < 0
.
05
结果表明阳性药磷酸可待因组与空白组
比较有显著差异 , 显示该实验方法是成立的 。
而 “ 痰咳清 ” 组则 无显著性差异 ,止 咳效果不
理想 , 这与该药的临床疗效不一致 , 为此 , 我
们不断改进实验方法 ,先用筛选法挑拣潜伏
期相近的小鼠 ( 30 ~ 50 5 )作实验对象 , 发现
这些经过 5 0 2 法筛选过的小鼠 , 已经有较严
重的 咳嗽 , 在 口角流出粘涎 , 并大量饮水 , 非
常类似于 临床上的咳 嗽有 痰 口渴 的症 状 。
5 0
: 是一种刺激性较强的气体 ,小鼠吸入后 ,
5 0
2 在喉头遇水变成刺激性更强 、 作用更持
久的 H ZS O 、 , 使小鼠咳嗽加剧 , 引起气管 、 支
气管受到剧烈刺激 , 使气管粘膜细胞产生炎
症渗出物 。这就使我们得到了启发 , 风温肺热
的临床主要症状是起病急 、 咳嗽加剧 、 有粘痰
或脓痰 、 咽痛 、 口渴等等 , 西医诊断为急性气
管炎一支气管炎 ,痰咳清要对证治疗 ,才有好
的疗效 , 同样 ,要想痰咳清的止咳试验获得成
功 , 就必须要有与临床主症相类似的病理模
型 。
把经筛选过的小 鼠 , 用高浓度的 5 0 2 吸
入 ( 2八 2 5 , V : V )刺激 1 2 0 5 , 造成急性炎症
痰咳的小鼠模型 ,并模拟临床给药的服法 , 用
3 个剂量组的“ 痰咳清 ” 给这些小鼠灌胃 3 d ,
A d d r e s s
:
Y a gn Ji a
,
G u a
男 , 1 99 2 年毕业
n g z h o u N o
.
1 H e r b a l M e d i e i n e F a e t o r y
,
G -
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 , 获理学紧士学位 , 1 , 97 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大专毕州中药一厂研究所制药工程师 , 从事中药新药的药效学 、毒理学研究 , 以及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 。嘉广任杨现业
《中草药》 1 99 8 年第 2 9 卷第 2 期 1 1 3
于第 3天再用 0 52法检验其镇咳效果 , 同时
设蒸馏水及磷酸可待因对照组 , 结果如表 2 。
表 2 痰咳清对急性痰咳模型小鼠的止咳作用
组 别 悠 噢黔璧黔 , 谴 尸值
蒸馏水 等体积 12 29 . 42 士 12 · 7
磷酸可待因 3om g 12 3 8 . 42士 1 2 . 2 1 1 . 77 < 0 . 1
痰咳清 (低 ) 6 . 9 59生药 10 3 9 . 0士 14 . 2 2 1 . 67 ) 0 . 1
痰咳清 (中 ) 15 . 99生药 1 1 4 0 . 73士 8 . 1 0 2 . 5 1 ( 0 . 0 5
痰咳清 (高 ) 2 7 . 89生药 9 3 6 . 75士 1 6 . 55 } . 1 5 ) 0 . 1
痰咳清的中剂量组的咳嗽潜伏期与空 白
对照组 (蒸馏水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了
在该动物实验模型中 ,痰咳清表现出 明显的
止咳作用 。
从模型前与模型给药后小 鼠咳嗽潜伏期
的变化考察了模型和药物的作用 , 结果如表
3
。
表 3 N I H 小鼠在急性炎症痰咳模
型前后的咳嗽潜伏期变化
组 别 模型前的潜伏期(
s )
(牙士s )
模型给药后的潜伏期( s )
(牙士s )
0512.0<>
40
.
42士5 . 19
40
.
917士 6. 86
40
,
4 2士7 . 19
4 0
.
92士5 . 33
4 0
.
5 8士7 . 13
29 4 2士 12 . 0
39 0士14 . 22
40
.
7 3士 8 . 10
36
.
78士16 . 58
38
.
42士12 . 21
从表 3 中可看出 , 空白对照组 (蒸馏水 ) ,
在建立模型后的咳嗽潜伏期显著降低 , 模型
前后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显示该模型是成功
的 。 在没有药物的作用下 ,模型后的小鼠的气
管粘膜受到剧烈刺激 ,产生了炎症水肿 ,加剧
了咳嗽 , 在这种炎症痰咳未消除的状况下再
受到 5 0 2 刺激 , 就会比模型前更易咳嗽 。 而
其他各组的模型前后潜伏期比较都没有显著
性差异 ,说明是药物在起作用 。
2 急性炎症痰咳模型的建立
“ 痰咳清 ” 的止咳实验中 , 我们曾摸索过
氨水法 、 改良氨水法 、 5 0 : 法等方法 ,做了大
量的试验 ,直到建立起急性炎症痰咳模型 , 才
体现 “ 痰咳清 ” 的显著止咳作用 。 程秀生等用
5 0
2 吸入法造成慢性支气管炎模型 〔3〕 , 徐锡
鸿等亦用 5 0 : 综合刺激法制造 “ 肺气虚 ”证
模型 〔 4〕 ,他们都是用低浓度的 5 0 2 , 长期刺激
( 1 3 d 以上 ) , 造成肺部慢性炎症的模型 , 而
我们则用高浓度 5 0 。 短时间刺薇 , 造成急性
炎症模型 。 5 0 2 是有毒酸性气体 ,按中医病因
理论 , 可归属 于外邪一类 , 受 5 0 : 损伤的小
鼠 , 产生炎症痰咳的症状 ,就象人体感受风温
外邪一样 , 咳嗽痰多 , 发热 口渴 、 咽痛等 。所以
此急性痰咳的病理模型是与中医的风温肺热
证相类似 , 另一方面由已知具有清热解毒止
咳药物 ,按照风温肺热治法组方的 “ 痰咳清 ” ,
对该种动物模型的止 咳化痰作用显著 ,亦反
过来证明了该急性炎症痰咳病理模型是成立
的 。 由此可见 “ 痰咳清 ” 的止咳作用机理可能
是通过清热解毒药物的消炎作用 , 化痰镇咳
药物的排痰镇咳作用 ,改善了肺的局部症状
来达到止咳效果 。
3 结语
王建华教授等提出 ,从方法论角度讲 , 中
药药理研究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并紧
密结合临床实际 〔引 。 而刘建勋认为在中医理
论指导下 ,用实验动物建立 “ 证 ” 的病理模型 ,
既可提供作为该 “ 证 ” 的病理研究对象 , 又有
助于筛选和研制有效方药 ,这可能是中药新
药临床前药效学研究与中医临床最好的结合
点〔幻 , 可见用 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指导币
药药理研究的重要性 。
参 考 文 献
1 徐叔云 , 等 . 药理实验方法学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8 5
.
9 0 2
2 陈 奇主编 .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
社 , 1 9 94 . 6 3 7
3 程秀生 , 等 . 中华医学杂志 , 19 91 , 7 1 (7 ) : 4 20
4 徐锡鸿 , 等 . 中医杂志 , 1 9 9 4 , 3 5 ( 4 ) : 2 3 0
5 王建华 , 等 . 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 北京 : 军事医学
科学出版社 , 1 ” .6 8
6 刘建勋 . 中国中医药报 , 19 9 7一。 3一 1。
( 1 9 9 7
一
0 7
一
3 1 收稿 )
1 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