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茶褐牛肝菌人工模拟栽培初步研究



全 文 :第 21卷 第 3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Vo l. 21 No.3
2006年 6月            Journa l o fYunnanA griculturalUniversity      Jun. 2006
 收稿日期:2005 - 06 - 09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预研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纪开萍(1966 -), 女 ,云南临沧人 ,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食用菌栽培及外生菌根研究。
茶褐牛肝菌人工模拟栽培初步研究*
纪开萍 , 曾 雁 , 刘昌芬 , 李加智 , 何明霞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云南 景洪 666100)
摘要:以组织分离法获得茶褐牛肝菌母种 ,筛选母种 、原种培养基配方 , 菌丝日平均生长量 0. 37 ~ 0.44 cm。 2003
年用纯培养原种接种咖啡苗 、三裂叶蟛蜞菊苗根系 , 接种 30 ~ 50 d, 在 2株咖啡苗 、1株三裂叶蟛蜞菊苗根茎部生
长子实体幼蕾 , 幼蕾发育为成熟子实体。 2005年用纯培养原种接种 192株咖啡苗根系 , 共生长子实体幼蕾 40
个 , 发育成熟 21个。检查生长子实体的宿主树根系 , 纯培养原种与宿主树根系形成共生菌根 , 接种咖啡苗的菌
根感染率及子实体生长率为 6.25% ~ 35.0%。
关键词:美味牛肝菌;母种 、原种培养;人工接种;子实体生长
中图分类号:S 646. 3. 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90X(2006)03 -0399 - 07
Prelmi inary Study on Cultivation ofBoletus
brunneissimus Chiu onModelling
JIKai-ping, ZENG yan, LIU Chang-feng, LI J ia-zh i, HE M ing-x ia
(Yunnan T ropica 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Jinghong 666100, China)
Abstract:Mothe rBoletus brunneissimus Ch iu w as gained through tissue iso lation, se lec ted culture me-
d ium. The g row th o fmyce lium ave rage s 0.37 ~ 0.44 cm da ily. Inoculated into hosts’ roo tw ith its pure
pathogens in 2003, young fruiting bodies come out from the roo t stem o f tw o coffee seed ling s and one
Wedekia truilobata in 30 to 50 days. In 2005, inoculation of 192 coffee seed ling s w as done w ith the
pure pathogens, and among 40 young fu iting bodies, 21 of them grew in to adult ones. Check ing the
root system of host p lantw ith fru iting bodies, itw as found tha t in te rg row thmycorrhiza l fungus has been
formed. Rate of myco rrh izal infec tion and g row th of fruiting bodies from coffee seedlings reache s to
6.25% ~ 35.0%.
Key words:Boletus brunneissimus Chiu;mother plan t;pathogen culture;inocula tion;grow th of fruit
bodies
  茶褐牛肝菌 (Boletus brunneissimus Chiu)为可
食用子实体外生菌根菌。在 140多个可食用菌根
菌中 ,只有 Tubermelanosporum V it.t与 T. magna tum
Pico获人工商业栽培生产[ 2] 。牛肝菌的生长必须
与适宜宿主树根系营共生生活 , 人工栽培很困
难 [ 3] 。云南热带地区茶褐牛肝菌宿主树广 ,咖啡
(Coffea arabica ),芒果 (Mangifern ind ica),柚 (C it-
rus grandis),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凤凰花 (Delom ix regia), 九里香 (Duranta repens
Linn ), 假连翘 [Micromelum paniculata (Linn. )
Jack] ,三裂叶蟛蜞菊 (Wedek ia truilobata)等植物是
其宿主树 ,多雨高湿季节 ,这些宿主树下常有子实
体生长。 2001 ~ 2005年 ,笔者采集了茶褐牛肝菌
野生种 ,分离获得其母种 ,扩大培养成原种 ,并进行
人工模拟栽培研究初探 , 2003年培育出 3个成熟
子实体 , 2005年培育出 20个成熟子实体 ,现将结
果报道如下 。
1 材料与方法
1. 1 母种分离
采集新鲜 、壮实 、中等成熟的野生子实体 ,清洗
净子实体表面泥沙 ,用 75%酒精表面消毒。无菌
条件下 ,将子实体纵剖为两半 ,用解剖刀切取菌柄 、
菌盖 、菌盖与菌柄交汇处 3个部位组织块于培养皿
中 ,置 28℃恒温培养 ,观察组织块萌发情况。
1. 2 母种培养基配方筛选
1. 2. 1 液体培养鲜菌球体积测定及菌球干重测定
液体培养鲜菌球配方 5个处理 。 Ⅰ , 马铃薯
200.0 g,葡萄糖 20.0 g, 水 1 000 mL;Ⅱ , 马铃薯
200.0 g,葡萄糖 20.0 g, MgSO 4 1.0 g, KH2 PO4 1.0
g,蛋白胨 2.0 g,水 1 000 mL;Ⅲ , 马铃薯 200.0 g,
葡萄糖 20.0 g, MgSO 4 1.0 g, KH2 PO 4 1.0 g,酵母浸
出汁 2.0 g,维生素 B1(40μg /mL)1.0mL,水 1 000
mL;Ⅳ,麦皮 200.0 g,葡萄糖 20.0 g, MgSO 4 1.0 g,
KH2 PO 4 1.0 g, 酵母浸出汁 2.0 g,维生素 B1(40
μg /mL)1.0mL,水 1 000mL;Ⅴ ,马铃薯 200.0 g,
葡萄糖 20.0 g,MgSO 4 1.0 g, KH2 PO 4 1.0 g,水 1 000
mL;
3次重复 ,每重复 3瓶。用三角瓶装 100mL
培养液 , 0.11MPa(121℃)灭菌 45m in,冷却后接
0.2 cm2斜面种 5 ~ 6块 /瓶 , 28℃恒温摇床培养 ,测
量各配方鲜菌球在培养液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鲜
菌球用 3层纱布过滤 ,弃去滤液 ,置 60℃恒温箱内
烘干至恒重 ,精确称重 ,二者作方差分析。
1. 2. 2 菌落生长量测定
液体培养鲜菌球配方制成固体培养基 ,用 10
cm的培养皿 ,每皿倒 10mL培养基 ,培养皿底部划
“┿”线 ,在中心点接 2mm2菌种 , 5个处理 , 5次重
复 (5皿),共 25皿 ,接种后置 28℃恒温培养 , 13 d
测量菌落半径 ,资料作方差分析 。
1. 3 原种培养基配方筛选
用 750mL菌种瓶装料 ,培养料含水量 60%,
培养料配方设 5个处理 , 5次重复 ,共 125瓶。配
方 Ⅰ ,干红壤 4.51 kg,谷子 4.5(浸泡 12 h)kg,干橡
胶木锯末 1.0 kg(堆放发酵 30 d),草炭 0.5 kg, 麦
麸 0.3 kg, 硫酸钾 0.1 kg, 过磷酸钙 0.1 kg;Ⅱ ,干
红壤 4.5 kg,谷子 4.5(浸泡 12 h)kg,草炭 0.5 kg,
硫酸钾 0.1 kg, 过磷酸钙 0.1 kg;Ⅲ , 干红壤 4.5
kg,草炭 2.0 kg ,硫酸钾 0.1 kg, 过磷酸钙 0.1 kg;
Ⅳ,干红壤 4.5 kg,谷子 4.5(浸泡 12 h)kg,干咖啡
木锯末 1.0 kg ,珍珠岩 0.5 kg, 硫酸钾 0.1 kg, 过
磷酸钙 0.1 kg;Ⅴ,干红壤 4.5 kg,河沙 3.5 kg,干橡
胶木锯末 1.0 kg ,硫酸钾 0.1 kg, 过磷酸钙 0.1 kg。
原种瓶 126℃灭菌 1 h,冷却后接液体菌种 20mL /
瓶 ,置 28 ~ 30℃温度培养 ,接种后 20 d测量菌丝生
长量 ,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
1. 4 菌根苗培养 、子实体人工模拟栽培试验
1. 4. 1 2003年 7月人工接种模拟栽培
接种菌株:牛肝菌 B - 1菌株 ,纯培养原种 ,菌
龄 30 d;孢子液:从市场购买的野生美味牛肝菌成
熟子实体 ,配成孢子液 ,孢子量 1.0×105 /mL。
试验处理:Ⅰ盆栽咖啡苗 、Ⅱ盆栽蟛蜞菊苗 、Ⅲ
地栽咖啡苗 、Ⅳ地栽蟛蜞菊苗 。盆栽苗接种 10株 /
盆 , 5次重复 ,共 50株。地栽苗接种 50株 /处理。
接种方法:原种接种量 50 g /株 ,孢子液接种量
30mL /株 ,扒开苗木根部土壤 ,埋入 (倒入 )原种 、
孢子液 ,菌种或孢子液与根系紧密接触 ,接好后盖
土。接种后遮荫 、淋水管理 ,观察菌根感染率 ,原基
分化及子实体生长情况。
1. 4. 2 2005年 7月人工接种模拟栽培
接种菌株:牛肝菌 B - 1菌株 ,纯培养原种 ,菌
龄 30 d。
试验处理:用花盆作培养盆 , 装培养土 10.0
kg /盆 ,设 4个处理 , (Ⅰ )一般红壤土 10.0 kg /盆;
(Ⅱ)一般红壤土 10.0 kg /盆 ,硫酸钾 30.0 g,过磷
酸钙 20.0 g,液体培养鲜菌球营养液 Ⅱ 500 mL ;
(Ⅲ)野生牛肝菌菌塘红壤土 (在菠萝蜜树根下 ,当
年生长牛肝菌子实体部位 ,取去掉 10 cm表土层的
土壤)10.0 kg /盆;(Ⅳ)野生牛肝菌菌塘红壤土
10.0 kg /盆 ,硫酸钾 30.0 g,过磷酸钙 20.0 g,液体
培养鲜菌球营养液 Ⅱ 500mL。4次重复 (4盆 ) /处
理 ,接种咖啡苗 12株 /盆 ,共接种 48株 /处理 。 4
个处理共接种 192株咖啡苗。
接种方法:花盆及盆底垫的碎石块用高锰酸钾
液淋洗消毒 ,盆底放 10 cm厚培养土 ,铺一层菌种
在培养土表面 ,另用一瓶菌种 (750 mL)与其余培
养土壤拌匀 ,铺于菌种层的上面 。咖啡苗 (苗龄 1
年)剪去茎尖 ,栽入花盆的培养土中 ,栽苗 12株 /
400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 21卷
盆 ,栽苗时苗的根系尽量与菌种接触 ,栽苗后培养
盆置于光线 1 000 lx的荫棚下 ,保持土面湿润 ,切忌
雨水淋入盆中及直接浇水 。
2 结果与分析
2. 1 母种分离成活率
以组织分离方法进行牛肝菌母种分离 ,分离其
菌柄菌肉 、盖柄相连处菌肉 、菌盖菌肉 ,成活率分别
为 50%, 80%, 70%(表 1)。分离后 24 ~ 48 h菌肉
组织即萌发生长菌丝 , 10 d菌落直径 2 ~ 4 cm。
2. 2 适宜牛肝菌母种生长的培养基
2. 2. 1 液体培养鲜菌球所占体积百分比 (表 2)
三角瓶中鲜菌球呈半透明胶状体 ,均匀分布于
培养液中。配方 Ⅲ , Ⅳ 100mL液体培养基中鲜菌
球占体积百比 48.6%, 44.0%,极显著高于配方
Ⅱ , Ⅰ , Ⅴ , 配方 Ⅲ与 Ⅳ, 配方 Ⅱ与 Ⅰ , Ⅴ差异不
显著 。
2.2. 2 鲜菌球干重(表 3)
配方Ⅲ 100mL液体培养基鲜菌球干重 0.52 g,
极显著高于配方Ⅳ , Ⅱ , Ⅰ , Ⅴ ,配方Ⅳ极显著高于
配方 Ⅰ , Ⅴ ,配方Ⅳ与 Ⅱ , Ⅱ与 Ⅰ , Ⅴ差异不显著。
表 1 茶褐牛肝菌组织分离萌发率
Tab. 1 Germ ina tion ra te of tissue iso lates from Boletus brunn issim us Ch iu
分离部位
isola te part
接种组织块数
tissue numbe r o f inocula tion
萌发率 /%
ge rm ina tion rate
10 d平均菌落直径 /cm
ave rage diam e te r in 10 day s
菌柄 stipe 20 50 2.9
菌盖 p ileus 20 70 3.6
盖柄相连 joint 20 80 4.0
表 2 不同培养配方鲜菌球体积所占百分比方差分析
Tab.2 D iffe rentia analy sis of fresh fungu s in various cu ltu ra l so lutions %
处理
trea tm ent
重复 1
replica te1
重复 2
replica te2
重复 3
rep licate3
重复 4
rep licate4
重复 5
rep licate5
平均数
average
差异显著性
 pe rcen t o f differen tia 
5%   1%
Ⅲ 50. 0 48. 0 50. 0 45. 0 50.0 48.6 a A
Ⅳ 45. 0 50. 0 40. 0 40. 0 45.0 44.0 a A
Ⅱ 30. 0 35. 0 25. 0 30. 0 30.0 30.0 b B
Ⅰ 30. 0 28. 0 30. 0 25. 0 25.0 27.6 bc B
Ⅴ 20. 0 25. 0 25. 0 30. 0 20.0 20.0 c B
  (D0.05 =9.84 D 0.01 =13.43)
﹡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下同)。
Sam e lette r indicates non-significan t diffe rence, Different lette r indica te s significant diffe rence(The sam e be low)
表 3 不同培养配方鲜菌球干重方差分析
Tab. 3 D iffe rentia analysis o f dry we igh t of fre sh fungus g
处理品
trea tm ent
重复 1
replica te1
重复 2
replica te2
重复 3
rep licate3
重复 4
rep licate4
重复 5
rep licate5
平均数
average
差异显著性
  re rcent of diffe rentia 
5%   1%
Ⅲ 0.60 0.50 0.55 0. 45 0. 50 0. 52 a A
Ⅳ 0.40 0.38 0.45 0. 42 0. 40 0. 41 b B
Ⅱ 0.40 0.30 0.25 0. 35 0. 30 0. 32 c d BC
Ⅰ 0.30 0.25 0.22 0. 30 0. 24 0. 26 d e C
Ⅴ 0.30 0.25 0.20 0. 18 0. 25 0. 24 e C
  (D0.05 =0.06  D 0.01 =0. 09)
401第 3期          纪开萍 ,等:茶褐牛肝菌人工模拟栽培初步研究
2. 2. 3 不同培养配方平皿中菌落生长量(表 4)
配方Ⅰ 13 d菌落半径 4.9 cm ,菌丝日平均生长
量 0.37 cm ,极显著高于其他配方;配方 Ⅱ与 Ⅲ ,
Ⅴ , Ⅳ差异显著 ,配方 Ⅲ , Ⅴ , Ⅳ间差异不显著 。
表 4 不同培养配方菌落生长量方差分析
Tab. 4 Grow th of pathogen co lonies in various cultura l so lu tions cm
处理
treatments
重复 1
replica te1
重复 2
replica te2
重复 3
rep licate3
重复 4
rep licate4
重复 5
rep licate5
平均数
average
差异显著性
pe rcen t o f differen tia
5%   1%
Ⅰ 5.0 5.0 4. 9 4. 8 4. 9 4.9 a A
Ⅱ 4.0 4.0 4. 2 4. 0 4. 4 4. 12 b B
Ⅲ 3.0 2.8 2. 9 3. 1 2. 5 2. 86 c C
Ⅴ 2.9 3.0 2. 5 2. 4 2. 6 2. 68 c d C D
Ⅳ 2.8 2.5 2. 3 2. 4 2. 5 2.5 d D
  (D0.05 =0.25 D 0.01 =0. 34)
2. 3 适宜原种生长的培养基配方
不同原种培养配方菌丝生长量 (表 5)。配方
Ⅰ 25 d菌丝长满菌种瓶 ,菌丝日平均生长量 0.44
cm ,极显著高于配方 Ⅱ , Ⅴ , Ⅳ, Ⅲ ,配方 Ⅱ极显著
高于配方Ⅳ ,配方Ⅱ与Ⅴ , Ⅲ , Ⅳ与 Ⅲ差异不明显。
表 5 不同原种培养配方菌丝生长量方差分析
Tab. 5 G row th of myce lium in various so lu tions w ith pathogens cm
处理
trea tm ent
重复 1
replica te1
重复 2
replica te2
重复 3
rep licate3
重复 4
repleca te4
重复 5
rep licate5
平均数
average
差异显著性
pe rcen t o f differen tia
5%   1%
Ⅰ 11. 0 12. 0 12. 0 10. 5 9. 5 11.0 a A
Ⅱ 10. 0 8.0 9. 5 10. 5 9. 0 9.4 b c B C
Ⅴ 8.0 9.0 8. 5 8. 6 8. 0 8.4 c C
Ⅲ 6.0 7.0 6. 5 6. 8 6. 5 6.6 d C D
Ⅳ 5.0 4.0 4. 5 5. 5 5. 0 4.8 e D
  (D
0.05 =1.48 D 0.01 =2. 01)
2. 4 菌根苗培养及子实体生长发育情况
2. 4. 1 2003年 7月人工模拟栽培出菇情况
接种后 30 d,纯培养原种接种两株盆栽咖啡
苗 、1株盆栽蟛蜞菊苗分化子实体原基 ,原基黑褐
色 ,半球形 ,直径 0.3 ~ 0.5 cm ,紧贴苗木的茎基部
生长 ,表现出典型的共生关系。原基继续发育形成
幼蕾 , 3 ~ 5 d后 ,幼蕾发育成熟子实体 。用孢子液
接种盆栽 、地栽咖啡苗 、蟛蜞菊苗均未生长子实体。
收获子实体后 ,检查菌根形成情况 ,发现生长子实
的苗均形成菌根 。纯培养原种接种咖啡苗 、蟛蜞菊
苗的菌根感染率及子实体生长率为 4.0%, 2.0%。
茶褐色的菌丝 、菌膜 、菌索附生于咖啡苗 、蟛蜞
菊苗的主根 、侧根 、须根形成菌套 ,每株菌根苗有 3
~ 5条侧根 、须根形成菌套 ,菌套长 2 ~ 3 cm ,主根
菌套面积 2 cm ×3 cm。子实体原基从主根菌套处
分化并发育成熟 。侧根 、须根形成菌套后其根直径
增粗 1倍。
2. 4. 2 2005年 7月人工模拟栽培情况
接种后第 15 d开始陆续生长出子实体 ,至 40
d结束 (表 6,图 1)。 4个处理 , 4个重复共接种
192株咖啡苗 ,共生长子实体 40个 ,发育成熟 21
个。接种咖啡苗的菌根感染率及子实体生长率
为 6.25% ~ 35.0%。 Ⅱ , Ⅳ处理培养土中添加肥
料及营养液 ,子实生长数 15个 , 16个 , 而且在各
个重复均有 2 ~ 6个子实生体生长 ,菌根感染率
33%, 35%,子实体生长数及菌根感染率均优于
用纯红壤土培养的 Ⅰ , Ⅲ处理 。用一般红壤作培
养土的 Ⅰ , Ⅱ处理与用野生牛肝菌菌塘土作培养
土的 Ⅲ , Ⅳ处理子实体生长数及菌根感染率%率
没有明显差异 。
402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 21卷
成熟子实体中等大 ,重 50.0 ~ 80.0 g,菌盖直径 8.0
~ 13.0 cm ,稍平展 ,不粘或成熟时粘 ,光滑 ,边缘完
全 ,土褐色。菌肉淡黄色 , 肥厚 ,受伤后不变色。
菌管淡黄色 ,直生 。管口圆形 ,每毫米 2 ~ 3个。菌
柄长 5 ~ 7 cm ,粗 3.5 ~ 4.5 cm ,近圆柱形 ,基部稍
膨大 ,与菌盖同色 ,但稍浅 ,中生 ,内实 。孢子印橄
榄色 ,孢子长椭圆形 ,平滑 ,淡黄色 , 7.5 ~ 10.0μm
×5.0 ~ 7.45μm ,内具 1个油滴 。子实体收获后 ,
检查菌根生长情况 ,发现茶褐色的菌膜覆盖生长于
咖啡苗根表面 ,有明显的菌索 ,菌索突出 ,其颜色稍
深于菌膜。菌丝的侵染多从苗的根茎部或主根中
部开始 ,向根尖 、侧根延伸生长 ,越往根尖部 ,菌膜
的颜色越浅 ,菌丝越稀疏 。菌膜多生长于宿主苗的
根基茎部及主根部分 ,须根及根尖部很少 。
表 6 来源及处理不同的培养土出菇情况
Tab. 6 F ruiting bod ie s in cu lture m ed ium w ith various trea tm en ts
处理
trea tm ent
接种咖啡苗株数
seedling num be r
o f ino cula tion
子实体生长数
fruiting bod ie s
子实体生长率 /%
pe rcentage
o f grow th
菌根率 /%
myco rrhizal ra te
子实体成熟数
adult fruiting bodies
Ⅰ 48. 0 6.0 12.5 12. 5 3.0
Ⅱ 48.0 16.0 35.0 35. 0 9.0
Ⅲ 48.0 3.0 6.25 6.25 2.0
Ⅳ 48.0 15.0 33.0 33. 0 6.0
3 讨论
华美牛肝菌 (Boletus speciosus Fro st)组织培养
获得的纯菌丝 ,生长速度很慢 ,菌丝日生长量仅
0.2mm[ 4] 。本试验研究表明茶褐牛肝菌平皿菌落
培养及原种培养菌丝日平均生长量 0.37 ~
0.44 cm ,为华美牛肝菌日生长量的 20倍 ,据笔者
对多种牛肝菌组织分离培养试验结果 ,不同的种 ,
菌丝生长速度差异大 。培养基配方不同 ,对菌丝生
长速度也有影响 。
对于一些外生菌根菌来说 (如:根须腹菌属),
通常寄主根须接种孢子数量为 1.0×105 [ 5] 。但孢
子数量若达到 1.0×107时接种还是会失败。MO-
LINA等 [ 6]描述的用于其他外生菌根菌的改进技术
403第 3期          纪开萍 ,等:茶褐牛肝菌人工模拟栽培初步研究
已成功生产出一定数量的接种有牛肝菌和其他
Boletaeae属的植株 [ 7, 8] 。当然 ,由于牛肝菌在进行
次培养时会很快丧失接种能力 ,也就是说 ,一旦将
接种物置于末消毒的介质中 ,接种就会失败 (W ang
数据末发表 )。菌根性食用菌目前纯培养只得到
菌丝体 ,很难得到子实体 ,即使得到子实体 ,也是不
完整的 、小的子实体 ,方平夷对松乳菇进行纯种分
离和驯化栽培试验 ,并于 1992年获得少量子实体 ,
1993年又获得较多小的子实体 ,其试验表明 ,人工
栽培条件下 ,可以形成子实体 ,但不易形成 ,就是形
成了也不易长大 。本试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用孢
子液接种宿主树根系 ,未能形成菌根 ,接种失败;而
用纯培养原种接种宿主树咖啡苗根系 , 2003年
4.0%, 2005年 33.0% ~ 35.0%的咖啡苗形成菌根
并生长子实体幼蕾 , 50.0%的子实体幼蕾长大成
熟 。
通常林木树根外生菌根的侵染由侵染点通过
根尖及根毛区进入到皮层细胞间隙进行生长繁殖 ,
同时分布于根表皮层外表面的菌丝体繁殖成真菌
套将根尖包裹 ,完成真菌对根的侵染形成林木菌
根。而本研究两次接种茶褐牛肝菌试验 ,收获子实
体后检查菌根生长情况 ,都发现根表层的菌丝体形
成的菌膜 、菌套部分或全部将宿主树根系的主根中
部包裹 ,菌膜先端菌丝向根尖 、侧根延伸生长 ,菌丝
侵染点并非从根尖开始 ,而是从主根开始 ,这可能
是接种时新移植的咖啡苗的侧根 、根尖受伤 ,菌根
真菌难与吸收根识别 ,而迅速与营养根接触识别共
生形成菌根 。子实体收获后间隔 30 d,检查生长子
实体的咖啡苗菌根生长存活情况 ,用纯红壤作培养
土Ⅰ 、Ⅲ处理各抽查 5株菌根苗 , 70%的菌根苗菌
膜存活并继续生长。红壤培养土中添加硫酸钾 、过
磷酸钙的Ⅱ , Ⅳ处理各抽查 10株菌根苗 , 60%的菌
根因咖啡苗萎蔫 ,根系枯萎死亡 ,不发新根 ,根部的
菌膜 、菌索干枯死亡 ,与根表面脱离 。说明添加肥
料及营养素可促进菌根形成及子实体生长 ,但对新
移植苗的根系有伤害作用 ,苗移栽一定时间后根系
死亡 ,进而导致菌根死亡 ,永久菌根合成及培养土
中营养素添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现在已知 ,科学家们可以在人工条件下获得菌
根真菌子实体的有茶褐牛肝菌 ,铜色牛肝菌 (Bole-
tus aereus)和网纹牛肝菌 (Boletus reticu lates)等 ,但
尚未达到商业化目的 ,人工栽培研究也尚未见报
到。目前世界菌根性食用菌人工栽培最为成功的
是黑孢块菌 (Tuber melanosporum )。在新西兰 ,黑
孢块菌人工栽培从种植园的建立到有块菌子囊果
收获需要 6 ~ 7年时间 [ 9] 。我国菌根性食用菌人工
栽培 , 有报道松茸与云南松能形成棒状外生菌
根[ 10] 。在营养丰富和满足最佳温 、湿度的条件下 ,
松茸在室内人工栽培能形成原基[ 11] 。蒙古口蘑
(Tricholama mangolicum)可能同某些多年生草本
植物或微生物区系有关 ,很难得到子实体 ,但已在
河北坝上驯化成功 [ 12] 。与黑孢块菌人工栽培相比
较 ,用茶褐牛肝菌纯培养原种接种宿主树幼苗 ,从
接种至菌根形成 、原基分化 、子实体发育成熟仅需
30 ~ 50 d时间 ,在幼苗期就可收获子实体 ,接种至
收获的时间很短。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菌根感染率
低 ,菌根感染率的提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404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 21卷
本研究只是茶褐牛肝菌人工模拟栽培一个很
小的开端 ,成功培育出了数十个子实体 ,为外生菌
根菌子实体人工栽培探索了一点经验 。相关的许
多问题如菌根菌接种方法 、接种时间 、宿主树筛选 、
永久菌根合成 、菌根率的提高 、培养土中营养物质
添加 、子实体成熟率提高等等有待于进一步的
研究。
致谢:栽培试验牛肝菌菌种茶褐牛肝菌 (Boletus
brunneissimus Ch iu)为臧穆老师鉴定 ,廖国荣 、赵丽
芳同志参加试验 ,在此谨致诚挚谢意 
[参考文献 ]
[ 1]  张光亚. 云南食用菌 [ M ]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1984.
[ 2]  HALL IR, WANGY. M ethods fo r cultiv ating edible ec-
tom ycorrh izal mushroom s[ J] . In A. Varm a, ed. , My-
co rrhizae manua.l SpringerVe rlag, H e ide lberg, Germ a-
ny. P. 1988, 99 - 114.
[ 3]  陈应龙. 欧洲块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 J] . 中国食用
菌 , 2002, 21(1):7 - 11.
[ 4]  吴金荣. 华美牛肝菌的组织分离及其栽培初探 [ J] .
食用菌 , 2002, (5):14.
[ 5]  CASTELLANO M A, MOLINA R. Myco rrih izae[ A ] .
In Landis TD, T inus RW , M cDona ld SE, et a.l (eds).
The containe r tree nu rse ry m anual, vo l 5. The bio log i-
cal, component:nurse ry pests and myco rrh izae. Agricul-
tura lH andbook 674. Fo rest Service, United S tates De-
pa rtm en t o f Agriculture, W ashing ton, U. S. A, 1999
[ 6]  MOLINA R, PALMER J G. Iso la tion, m aintenance and
pure cu ltu re manipu la tion o f ec tomyco rrhiza l fungi[ A] .
In N. C. Schenck, ed. , Methods and P rinciples ofMy-
co rrhizal Research[M ] . The American Phy topatho log i-
cal Society, S.t P au l, USA, 1982.
[ 7]  MARA IS L J, KOTZE JM. Notes on ec totropicm ycor-
rh izae ofP inus patula in South A frica[ J] . South A fri-
can Forestry Jou rna l, 1977, 100:61 - 71.
[ 8]  ZUCCHERELLI G. P rim e espe rienze su lla produzione
di piante fore sta li m ico rrizate con Boletus edulis[ J] .
M on tie Boschi, 1988, 39:11 -14.
[ 9]  谭著明 ,傅少春 , 刘晓红. 新西兰菌根性食用菌研究
开发现状与启示 [ J] . 湖南林业科技 , 2002, 29(3):
72 - 74.
[ 10]  苏开美 , 王志和 ,段福文. 松茸云南松菌根苗培育技
术的初步研究 [ J] . 食用菌 , 2002, (6):35 - 36.
[ 11]  胡尚勤. 松茸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 [ J] . 食用菌 ,
2002, (2):27 -29.
[ 12]  田绍义 , 杨发茂. 蒙古口蘑驯化栽培成功 [ J] .真菌
学报 , 1992, 11(2):146 -149.
405第 3期          纪开萍 ,等:茶褐牛肝菌人工模拟栽培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