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ps-2雄性不育品系的初步观察 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获得胡萝卜( Daucus carota L. ) 种内胞质杂种 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获得胡萝卜( Daucus carota L. ) 种内胞质杂种 辣(甜) 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减数分裂和雄配子发生过程 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 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的甘蓝新品种‘绿球66’ 通过大白菜胞质不育系与芥菜远缘杂交选育新的芥菜胞质不育系 枣树雄性不育新种质的获得 枣树雄性不育新种质的获得 激素对白菜GMS系不同育性外植体再生植株的影响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704A花药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离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相关EST 洋葱新品种‘金天星’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蕾期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芹菜与CMS胡萝卜原生质体非对称性融合的初步研究 利用DAD1反义片段转化创建菜薹可调控雄性不育材料 两个洋葱雄性不育系细胞质类型鉴定及分析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进展 春甘蓝新品种‘中甘 192’ 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系与甘蓝远缘杂交胚培养及早代育性鉴定 紫菜薹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创制与利用 紫菜薹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创制与利用 韭菜新品种‘海韭1号’ 抗枯萎病耐裂球秋甘蓝新品种‘中甘96’ 抗枯萎病耐裂球秋甘蓝新品种‘中甘96’ 韭菜新品种‘海韭 2 号’ 保护地专用花椰菜新品种‘津品60’ 保护地专用花椰菜新品种‘津品60’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主基因 +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早熟甜椒新品种‘冀研15号’ 黄色甜椒新品种‘冀研16号’ 灭幼脲对杨干象作用机制和防治的研究 雄性不育与可育楸树花发育的细胞学比较研究 单芒与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系比较 Ⅰ.恢保关系及单倍体发生频率 小伞山羊草(Aegilops umbellata)恢复基因向小麦的转移 云南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研究与应用 杂交小麦在云南取得重大突破育成杂交小麦品种云杂5号、云杂6号 六倍体小黑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体系的研究 特定小黑麦回交获得孤雌无融合生殖小麦品系的研究初报 显性雄性不育六倍体小黑麦选育初报 提高产生小黑麦新类型效率的新方法及其改良途径与在遗传育种中应用的研究 津奥啉诱导草地早熟禾雄性不育的初步研究 秋子梨品种及野生类型花粉特性和育性的研究 引种地芦荟不育的机理研究 红麻与金钱吊芙蓉种间杂交初步研究 转录因子TDF1对拟南芥绒毡层以及花粉壁发育的转录调控研究 一个调控拟南芥花药发育基因的精细定位以及拟南芥PHD-finger蛋白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 拟南芥心皮发育基因MS1522的功能分析及雄性不育突变体ems1227的基因定位 芸薹属A、C基因组及拟南芥BnMs候选基因区共线性比较 拟南芥四个雄配子体和一个雄性不育突变体的分离和分子遗传研究 一个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鉴定 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ms1142的遗传定位和功能分析 CDKG1是在拟南芥小孢子发生过程中参与小孢子初生外壁和花粉壁形成的必需基因 拟南芥不育突变体st368及st534的筛选及相关基因功能分析 拟南芥抗除草剂基因与核不育基因连锁关系的生物信息分析 拟南芥雄性不育基因ds254的定位及其表达模式 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pmi1的遗传与定位 基于Gateway技术的拟南芥雄性不育GHF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生物技术科学 遗传定位一个花粉发育相关的拟南芥新基因SPG1(英文) 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ms1521的基因定位 花药特异嵌合启动子的构建及雄性不育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 阿江榄仁树的化学和医疗用途 东方百合可育品种及其不育突变体花药形成的细胞学观察 韭菜品种“廊韭6号”的选育 甜椒雄性不育系一代杂种碧玉椒的选育 CA雄性不育性状在裸燕麦上的转育 红芒野稻—莲塘早不育系花粉败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黑芝麻杂种优势研究 鱼腥草生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高梁开花习性的观察 试论中国高梁的起源问题 中国黑粉菌新记录种—蚊子草条黑粉菌 知母上一种新的黑粉菌 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DNA甲基化调控育性机理研究 小麦雄性不育蛋白组学与泛素化修饰蛋白组学的研究 湖北麦冬资源品质与不育机理研究 珍珠粟A_4胞质-核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及对产量的作用 珍珠粟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种的育性恢复 鸡蛋花不育机理初步研究 朝天椒不育系TC111A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