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籼稻转化体系的优化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lmm1的诱发与初步分析 氮离子注入对同源四倍体水稻IR36萌发的影响 利用标记不育系配制的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丰华优2号” 早籼稻空间诱变新品种“浙101”的选育 巨胚稻胚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水稻低植酸突变基因和外源铁蛋白基因的聚合 水稻愈伤组织中内源植物激素水平与遗传转化的关系 功能性特种巨胚稻——MhgeR的选育及应用 水稻恢复系辐恢838及其衍生系的选育和应用 晚粳稻品种浙粳22内稃突变体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水稻不同移栽密度的氮肥效应及氮素去向 不同育秧方式下水稻秧苗内源激素特征及其与植株发根力的关系 不同耕作方式下水分管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施氮量与氮管理模式对超级稻产量和辐射利用率影响 微生物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水稻耐辐射损伤的QTL分析 同航天器搭载对籼稻诱变效果的比较 不同土壤水分供给下水稻叶水势的变化规律 水稻蜡质合成相关基因OsGL1-5的表达模式及逆境响应特征分析 不同TAIL-PCR通用引物在转基因大豆、水稻、油菜侧翼序列分离中的应用评价 全基因组表达分析不同强度干旱胁迫下常规籼稻根系转录因子表达变化 水稻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相关性分析及其QTL定位 两个水稻细卷叶等位突变体的基因定位 水稻9311及其突变体响应白叶枯病菌的活性氧变化 水稻黄叶突变体黄玉B的碳代谢特性 辐照水稻秸秆制备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籼稻93-11类病斑突变体的特征研究 低温胁迫下早稻幼苗叶片和根系的生理指标变化及其品种间差异 基于α值法测算的旱作水稻灌溉管理与生长表现 浙江省晚粳稻品种对PEG胁迫的反应和耐旱性鉴定 花期高温对水稻花器官性状和结实的影响 矾浆在水稻土上的固磷效果及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水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705的互作蛋白 水稻CPR5基因参与氧化胁迫响应 水稻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的研究进展 水稻内生真菌Fusarium moniliform ZSU-1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海南儋州普通野生稻开花习性及育性研究 花药培养过程栽培稻花粉不育杂种F1与亲本台中65的细胞学研究 水稻细胞质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序列和表达分析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间长度及细胞学观察 基因枪法转化水稻E32后代非目标农艺性状变异的研究 水稻台中65与其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的杂种F1的裂药性研究 超高产水稻剑叶的高效光合特性 低温胁迫下氯丙嗪和氯化镧对水稻幼苗脯氨酸积累的影响 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与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具野稻细胞质的胞质型雄性不育系的体细胞克隆变异 I.IR66707A及IR69700A体细胞克隆变异的类型 水稻广亲和品种核DNA cosm id文库的构建和鉴定 一种水稻分蘖突变体的初步分析(简报) 高温对生长在加富CO2条件下水稻离体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短光低温不育水稻不育性的遗传观察 水稻幼苗叶绿体保护系统对干旱的反应 水稻(Oryza sativa L.)核基因组存在叶绿体psbA基因的同源片段 甲基紫精抑制水稻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 氧化胁迫对水稻幼苗抗冷力的影响 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的呼吸作用和自由基代谢的关系初探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幼穗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野生稻基因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米脂肪含量的遗传分析 杂交水稻结实率的研究 杂交水稻及其亲本光合特性的研究Ⅱ.功能叶片的希尔反应、光合磷酸化、ATP酶活性和ATP含量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花药和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化学 水稻中央细胞发育期间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 水稻铁害和应激乙烯释放的关系 温室冬繁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原种方法的初步研究 杂交水稻及其亲本光合特性的研究 Ⅰ.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及诱导荧光动力学 杂交稻抗感白叶枯病与活性氧伤害及防御酶系统的关系 光周期诱导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花药蛋白变化的研究 水稻成熟花药和花粉的结构和组织化学研究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在广州的育性表现及光温反应特性研究 水稻(Oryza sativa L.)重复DNA顺序的克隆及序列分析——重复顺序存在意义的探讨 籼稻体细胞克隆雄性不育系54257/162-5及其保持系 重复DNA顺序pRRD9在稻属中的拷贝数测定 两个特用稻的营养供应水平与32P、14C分布和谷产量的关系 水稻“双-3”多胚发生的研究 杂交水稻及其亲本光合特性的研究 Ⅲ.功能叶片碳代谢中一些酶活性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幼穗和花药发育期的蛋白酶活性变化 两系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研究 Ⅱ.生理和生物学基础分析 水稻、玉米和狼尾草花粉低温贮藏期间激素和维生素含量及呼吸速率变化 粳稻品种幼苗耐冷性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