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项目申请情况分析 玉米低植酸自交系的鉴定及其连锁分子标记的初步筛选 水稻抗纹枯病QTL qSB-9TQ和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的聚合育种 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种“武陵粳1号” 小麦骨干亲本“胜利麦/燕大1817”杂交组合后代衍生品种遗传构成解析 小偃54和京411及其杂交后代稳定优选株系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 大豆育成品种农艺性状QTL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中国甘薯主要亲本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小麦品质性状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的建立 甜菜下胚轴颜色选择对后代品系及杂交组合的影响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新型超高油玉米种质的选育 籼型巨胚稻的发现及其遗传育种研究 玉米转Bt基因自交系的抗玉米螟特性鉴定初报 水稻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 冬小麦杂种F1及其亲本光合特性的研究初报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10“微突变”的发现 转育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遗传模式及抗(耐)病品种的选育技术 黄淮流域南片小麦品种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分析及其育种目标研究 不同类型粒用高粱生产力及光合能力的比较研究 高产小麦品种模式化选育的初步研究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法(NIRDRSA)在作物品质育种中的应用 供育种用的小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甘薯配合力分析的若干问题 宁棉7号的选育与育种技术研究 禾谷类作物的多倍体育种方法的研究 大豆脂肪和蛋白含量双高育种研究 植物育种多品种(系)试验中近邻分析的探讨 Rl(t)卷叶基因对杂交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含玉米pepc基因恢复系的MAS转育及其杂交稻的光合特性和杂种优势研究 高产、抗旱和耐盐选择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中国小麦育种进展与展望 中国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生物技术用于黄瓜遗传育种 地黄育种研究进展 对今后我国牧草育种工作的思考 蒙农青饲2号高丹草选育 太空搭载‘热研2号’柱花草后代RAPD多态性分析 同源转基因将成为利用野生资源进行作物育种的一种有效手段 牡丹花色研究进展 胚抢救在果树育种上的研究及应用 桃花新品种‘紫奇’ 紫薇属植物研究进展 分子标记辅助聚合番茄抗病基因育种 十字花科蔬菜抗黑腐病育种研究进展 柑橘黄龙病研究进展 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姬松茸新品种‘福姬5号’ 朱顶红17 个品种杂交效率差异及其原因初探 红掌新品种‘双冠红掌’ 水仙属植物研究进展 火炬松基因资源林的空间分析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超微结构研究 KHAPL1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利用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及其致病性测定 城特232抗瘟性基因分析研究 用转基因方法进行抗虫农作物育种的研究进展 山西省主要玉米对矮花叶病抗病性的鉴定及利用 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的某些光合特性 我国槐属植物育种及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进展 利用辐射选育南瓜新品种 努力建设好宁波市航天育种示范基地 关于创建高标准、高效益航天育种基地的探讨 航天诱变种番茄和辣椒在现代温室中的表现 闽引圆叶决明辐射变异后代新品系(86134-32-3)的若干特性 60Co γ射线对番红花球茎发芽的影响及耐热突变体ZF893的筛选 燕麦属不同倍性种质资源抗旱性状评价及筛选 浅评当今植物系统学中争论的三个问题——并系类群、谱系法规和系统发育种概念 “甘蔗复合群”能源植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滇牡丹花色类群性状变异分析 细胞学方法在木兰科杂交育种早期鉴定中的应用 秋海棠抗性育种初探 植物物种、模式产地种群调查与iFlora 元江芦荟与皂质芦荟的杂交育种及POD同工酶比较 小粒野生稻优异基因的挖掘与利用研究进展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矮秆变异体AS34株高构成和育种潜力探讨 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利用研究进展 SSR标记鉴定浙江省主要无性系茶树品种的研究 富肌醇南瓜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