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活型绿化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季节特征 植物叶片性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樟子松树轮δ13C的年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抽穗后干旱复水对双季杂交晚稻产量形成和叶片δ13C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利用黄土中碳同位素推断古植被类型 近70年来黄土高原典型植物δ13C值变化研究 稳定性碳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西北油松叶片δ13C特征与环境因子和叶片矿质元素的关系 鼎湖山森林演替序列植物-土壤碳氮同位素特征 环境条件对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准噶尔盆地伊犁郁金香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 中国北方干湿气候区C3草本植物δ13C值及其与湿润指数的关系 内蒙古草原常见植物叶片δ13C和δ15N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白云岩风化剖面的粒度分布、元素迁移及碳同位素特征——以黔北新蒲剖面为例 控温条件下C3、C4草本植物碳同位素组成对温度的响应 华北低丘山区栓皮栎人工林冠层CO2浓度和δ13C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大兴安岭北部樟子松树轮δ13C的高向变化及其与树轮宽度的关系 长期垄作稻田腐殖质稳定碳同位素丰度(δ13C)分布特征 模拟增温对长白山北坡垂直样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稳定碳同位素的影响 马占相思人工林净二氧化碳交换和碳同位素通量 鼎湖山土壤有机质δ13C时空分异机制 现代土壤有机质研究中新的量化指标概述 库姆塔格柽柳沙包年层稳定碳同位素与气候环境变化 稳定碳同位素测定水分利用效率——以决明子为例 基于碳稳定同位素示踪的金水河颗粒有机碳来源辨析 中亚热带山区深层土壤有机碳库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互花米草海向入侵对土壤有机碳组分、来源和分布的影响 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值与叶属性因子的相关性 岩溶区不同植被下土壤水溶解无机碳含量及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荒漠区植物光合器官解剖结构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作用 4种高大树木的叶片性状及WUE随树高的变化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C3草本植物δ13C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 樟子松树轮不同组分的稳定碳同位素分析 红砂3个地理种群的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高山植物叶片δ13C的海拔响应及其机理 树木年轮中不同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含量对气候的响应 沉水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渤海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碳同位素研究的初步结果(英文) 六种木本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其小生境关系研究 中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中某些树种的13C自然丰度:δ13C值及其生态学意义 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腹地高寒植被的影响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蚯蚓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与轮作模式的关系 C3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盐分的关系 不同烤烟品种生化特征及与δ13C的关系 土壤水分对春小麦碳同位素分馏与矿质元素K、Ca和Mg含量的影响 碳同位素技术在C3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中的应用 碱性盐胁迫对3种灌木碳同位素分辨率、光合参数及矿质元素的影响 欧洲黑杨PnEXPA1基因多态性与稳定碳同位素比率的关联分析 青海共和盆地不同林龄乌柳林的水分利用策略 我国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种群发生动态与寄主植物来源 干旱胁迫下四倍体刺槐幼苗水分利用效率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 春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的替代指标研究 胡杨披针形叶与宽卵形叶的超微结构与光合特性的差异 荒漠植物叶片或同化枝δ13C值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青藏高原东部典型高山植物叶片δ13C的季节变化 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及其机理 水分胁迫对两种荒漠灌木幼苗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杨树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和生长的关系 水分胁迫下美洲黑杨不同无性系间叶片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转PEPC基因水稻种质的稳定光合生理特性 磷素利用效率不同小麦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碳稳定同位素判别值和叶面积之间的关系 δ13C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喀斯特地区不同类型兰科植物的叶片性状 双向标记培养植物测定大气二氧化碳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内陆黑河流域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变化及其指示意义 色季拉山林线不同生活型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分析的采样方法——以天目山柳杉为例 生长光强对亚热带自然林两种木本植物稳定碳同位素比、细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水分条件对红砂叶片碳同位素组成与光合特性和分枝生长的影响 贵州山区3种木本植物无机碳利用特性的比较 水肥耦合效应对楸树苗木叶片δ13C的影响 温度和无机碳浓度对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碳同位素分馏的影响 大豆和小麦不同基因型的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4种针叶树苗木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圆柏属植物抗冷冻适应性机制研究 水分胁迫下7个种源辽东冷杉幼苗水分利用效率差异 柔枝松引种及苗期抗逆性研究